'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


"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1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榮。身為珠三角之源、三江匯流之地,三水區內河網密佈,北江穿城而過,市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構成了三水最初的城市形態。

1995年、2007年,兩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橋——三水大橋、三水二橋相繼建成,不僅方便了北江兩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將三水南部片區與西南主城區連為一體,形成、塑造了三水城市發展的新格局,見證了三水從工業立區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奮鬥歷程。這兩座橋的建設,與三水城市格局的兩次延展緊密相連。

"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1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榮。身為珠三角之源、三江匯流之地,三水區內河網密佈,北江穿城而過,市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構成了三水最初的城市形態。

1995年、2007年,兩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橋——三水大橋、三水二橋相繼建成,不僅方便了北江兩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將三水南部片區與西南主城區連為一體,形成、塑造了三水城市發展的新格局,見證了三水從工業立區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奮鬥歷程。這兩座橋的建設,與三水城市格局的兩次延展緊密相連。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夕陽下的三水大橋。/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2019年以來,三水三橋的籌劃建設不斷傳出新動向,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步入城市三水發展新階段,作為三水中心環線的核心節點,三水三橋會否再一次引發三水城市空間格局的蛻變?又會為城市三水揚帆灣區提供怎樣的支撐?

三水大橋:將天塹變為通途

三水地形狹長,南北相距約68公里,東西相距約30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在三水境內,北江自北向南縱貫大塘、蘆苞、樂平、西南等鎮街,於整座城的中南部向右拐了個彎,造成了西南主城區與傳統工業重鎮白坭隔江相望的局面。

"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1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榮。身為珠三角之源、三江匯流之地,三水區內河網密佈,北江穿城而過,市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構成了三水最初的城市形態。

1995年、2007年,兩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橋——三水大橋、三水二橋相繼建成,不僅方便了北江兩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將三水南部片區與西南主城區連為一體,形成、塑造了三水城市發展的新格局,見證了三水從工業立區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奮鬥歷程。這兩座橋的建設,與三水城市格局的兩次延展緊密相連。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夕陽下的三水大橋。/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2019年以來,三水三橋的籌劃建設不斷傳出新動向,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步入城市三水發展新階段,作為三水中心環線的核心節點,三水三橋會否再一次引發三水城市空間格局的蛻變?又會為城市三水揚帆灣區提供怎樣的支撐?

三水大橋:將天塹變為通途

三水地形狹長,南北相距約68公里,東西相距約30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在三水境內,北江自北向南縱貫大塘、蘆苞、樂平、西南等鎮街,於整座城的中南部向右拐了個彎,造成了西南主城區與傳統工業重鎮白坭隔江相望的局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連接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三水市民如何跨越北江天塹?此前,西南渡口是北江兩岸三水市民來往的唯一交通通道,其每日客流量在高峰期曾達到過2~3萬人次。

渡口的客流量印證著北江兩岸溝通的迫切需求。但是,橫水渡船並未完全改變北江“撕裂”城市的局面,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渡船能否開渡還常常受制於天氣。”曾擔任過三水區交通局局長的黃錦洪在接受佛山日報採訪時表示,嶺南夏季有颱風、洪水,秋冬季有大霧,颱風來了渡船得被迫停航,遇到洪水、大霧也得停,此時往來於西南、白坭、金本片區的唯一交通道路就被切斷了。

"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1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榮。身為珠三角之源、三江匯流之地,三水區內河網密佈,北江穿城而過,市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構成了三水最初的城市形態。

1995年、2007年,兩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橋——三水大橋、三水二橋相繼建成,不僅方便了北江兩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將三水南部片區與西南主城區連為一體,形成、塑造了三水城市發展的新格局,見證了三水從工業立區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奮鬥歷程。這兩座橋的建設,與三水城市格局的兩次延展緊密相連。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夕陽下的三水大橋。/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2019年以來,三水三橋的籌劃建設不斷傳出新動向,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步入城市三水發展新階段,作為三水中心環線的核心節點,三水三橋會否再一次引發三水城市空間格局的蛻變?又會為城市三水揚帆灣區提供怎樣的支撐?

三水大橋:將天塹變為通途

三水地形狹長,南北相距約68公里,東西相距約30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在三水境內,北江自北向南縱貫大塘、蘆苞、樂平、西南等鎮街,於整座城的中南部向右拐了個彎,造成了西南主城區與傳統工業重鎮白坭隔江相望的局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連接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三水市民如何跨越北江天塹?此前,西南渡口是北江兩岸三水市民來往的唯一交通通道,其每日客流量在高峰期曾達到過2~3萬人次。

渡口的客流量印證著北江兩岸溝通的迫切需求。但是,橫水渡船並未完全改變北江“撕裂”城市的局面,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渡船能否開渡還常常受制於天氣。”曾擔任過三水區交通局局長的黃錦洪在接受佛山日報採訪時表示,嶺南夏季有颱風、洪水,秋冬季有大霧,颱風來了渡船得被迫停航,遇到洪水、大霧也得停,此時往來於西南、白坭、金本片區的唯一交通道路就被切斷了。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鋼索,闡釋的幾何之美。/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風吹遍南粵大地,三水也乘勢孕育出三虎、飛鹿、健力寶等馳名中外的品牌,步入從農業階段向工業階段全面進階發展的關鍵機遇期。而交通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三水彼時發展的最大掣肘。

為此,當時的三水黨委政府提出“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財力”大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併成立了交通建設總指揮部。三水大橋建設由此被提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連貫三水從南至北的交通要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3年三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2億元,而僅三水大橋建設的預算就要4億多元。錢從何來?三水決定充分利用廣東省支持交通建設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同時還找到了與三水頗有淵源的港澳客商何鴻燊先生和凌達鏜先生,讓他們投資三水大橋的建設,合作經營“三水大橋建設服務有限公司”。

“其中港澳方投資2610萬美元,工程總投資約為4.25億元。”三水文史專家植偉森說。

歷經兩年多艱辛建設,1995年10月16日,橫跨北江的特大橋樑——三水大橋正式通車。整座橋全長7849米,其中主橋長1560米,雙向4車道,北引道與321國道、廣三高速公路相接,南引道與白金大道、廣肇高速公路一期相接。

"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1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榮。身為珠三角之源、三江匯流之地,三水區內河網密佈,北江穿城而過,市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構成了三水最初的城市形態。

1995年、2007年,兩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橋——三水大橋、三水二橋相繼建成,不僅方便了北江兩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將三水南部片區與西南主城區連為一體,形成、塑造了三水城市發展的新格局,見證了三水從工業立區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奮鬥歷程。這兩座橋的建設,與三水城市格局的兩次延展緊密相連。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夕陽下的三水大橋。/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2019年以來,三水三橋的籌劃建設不斷傳出新動向,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步入城市三水發展新階段,作為三水中心環線的核心節點,三水三橋會否再一次引發三水城市空間格局的蛻變?又會為城市三水揚帆灣區提供怎樣的支撐?

三水大橋:將天塹變為通途

三水地形狹長,南北相距約68公里,東西相距約30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在三水境內,北江自北向南縱貫大塘、蘆苞、樂平、西南等鎮街,於整座城的中南部向右拐了個彎,造成了西南主城區與傳統工業重鎮白坭隔江相望的局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連接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三水市民如何跨越北江天塹?此前,西南渡口是北江兩岸三水市民來往的唯一交通通道,其每日客流量在高峰期曾達到過2~3萬人次。

渡口的客流量印證著北江兩岸溝通的迫切需求。但是,橫水渡船並未完全改變北江“撕裂”城市的局面,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渡船能否開渡還常常受制於天氣。”曾擔任過三水區交通局局長的黃錦洪在接受佛山日報採訪時表示,嶺南夏季有颱風、洪水,秋冬季有大霧,颱風來了渡船得被迫停航,遇到洪水、大霧也得停,此時往來於西南、白坭、金本片區的唯一交通道路就被切斷了。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鋼索,闡釋的幾何之美。/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風吹遍南粵大地,三水也乘勢孕育出三虎、飛鹿、健力寶等馳名中外的品牌,步入從農業階段向工業階段全面進階發展的關鍵機遇期。而交通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三水彼時發展的最大掣肘。

為此,當時的三水黨委政府提出“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財力”大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併成立了交通建設總指揮部。三水大橋建設由此被提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連貫三水從南至北的交通要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3年三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2億元,而僅三水大橋建設的預算就要4億多元。錢從何來?三水決定充分利用廣東省支持交通建設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同時還找到了與三水頗有淵源的港澳客商何鴻燊先生和凌達鏜先生,讓他們投資三水大橋的建設,合作經營“三水大橋建設服務有限公司”。

“其中港澳方投資2610萬美元,工程總投資約為4.25億元。”三水文史專家植偉森說。

歷經兩年多艱辛建設,1995年10月16日,橫跨北江的特大橋樑——三水大橋正式通車。整座橋全長7849米,其中主橋長1560米,雙向4車道,北引道與321國道、廣三高速公路相接,南引道與白金大道、廣肇高速公路一期相接。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聯通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自此,北江兩岸的三水市民告別了乘船渡江的歷史,西南主城區與金本、白坭片區的人流、物流往來也不再輕易被風雨所阻隔。

影響更為深遠的是,三水的城市空間格局因三水大橋的橫空出世而為之一變。這座大橋的一頭直插西南主城區核心地帶,另一頭連接著金本、白坭等三水南部片區,顯著增強了兩岸人流、物流的往來互動,城市中南部片區聯動發展也因此有了強力的交通支撐和全新的想象空間。

三水二橋:促產城加速融合

在三水大橋通車將近10年之後,三水開始呼喚第二座連通中部與南部片區的跨江大橋。

"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1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榮。身為珠三角之源、三江匯流之地,三水區內河網密佈,北江穿城而過,市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構成了三水最初的城市形態。

1995年、2007年,兩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橋——三水大橋、三水二橋相繼建成,不僅方便了北江兩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將三水南部片區與西南主城區連為一體,形成、塑造了三水城市發展的新格局,見證了三水從工業立區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奮鬥歷程。這兩座橋的建設,與三水城市格局的兩次延展緊密相連。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夕陽下的三水大橋。/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2019年以來,三水三橋的籌劃建設不斷傳出新動向,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步入城市三水發展新階段,作為三水中心環線的核心節點,三水三橋會否再一次引發三水城市空間格局的蛻變?又會為城市三水揚帆灣區提供怎樣的支撐?

三水大橋:將天塹變為通途

三水地形狹長,南北相距約68公里,東西相距約30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在三水境內,北江自北向南縱貫大塘、蘆苞、樂平、西南等鎮街,於整座城的中南部向右拐了個彎,造成了西南主城區與傳統工業重鎮白坭隔江相望的局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連接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三水市民如何跨越北江天塹?此前,西南渡口是北江兩岸三水市民來往的唯一交通通道,其每日客流量在高峰期曾達到過2~3萬人次。

渡口的客流量印證著北江兩岸溝通的迫切需求。但是,橫水渡船並未完全改變北江“撕裂”城市的局面,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渡船能否開渡還常常受制於天氣。”曾擔任過三水區交通局局長的黃錦洪在接受佛山日報採訪時表示,嶺南夏季有颱風、洪水,秋冬季有大霧,颱風來了渡船得被迫停航,遇到洪水、大霧也得停,此時往來於西南、白坭、金本片區的唯一交通道路就被切斷了。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鋼索,闡釋的幾何之美。/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風吹遍南粵大地,三水也乘勢孕育出三虎、飛鹿、健力寶等馳名中外的品牌,步入從農業階段向工業階段全面進階發展的關鍵機遇期。而交通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三水彼時發展的最大掣肘。

為此,當時的三水黨委政府提出“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財力”大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併成立了交通建設總指揮部。三水大橋建設由此被提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連貫三水從南至北的交通要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3年三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2億元,而僅三水大橋建設的預算就要4億多元。錢從何來?三水決定充分利用廣東省支持交通建設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同時還找到了與三水頗有淵源的港澳客商何鴻燊先生和凌達鏜先生,讓他們投資三水大橋的建設,合作經營“三水大橋建設服務有限公司”。

“其中港澳方投資2610萬美元,工程總投資約為4.25億元。”三水文史專家植偉森說。

歷經兩年多艱辛建設,1995年10月16日,橫跨北江的特大橋樑——三水大橋正式通車。整座橋全長7849米,其中主橋長1560米,雙向4車道,北引道與321國道、廣三高速公路相接,南引道與白金大道、廣肇高速公路一期相接。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聯通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自此,北江兩岸的三水市民告別了乘船渡江的歷史,西南主城區與金本、白坭片區的人流、物流往來也不再輕易被風雨所阻隔。

影響更為深遠的是,三水的城市空間格局因三水大橋的橫空出世而為之一變。這座大橋的一頭直插西南主城區核心地帶,另一頭連接著金本、白坭等三水南部片區,顯著增強了兩岸人流、物流的往來互動,城市中南部片區聯動發展也因此有了強力的交通支撐和全新的想象空間。

三水二橋:促產城加速融合

在三水大橋通車將近10年之後,三水開始呼喚第二座連通中部與南部片區的跨江大橋。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二橋下,貨船正在經過。/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三水工業發展不斷提速,並於2003年旗幟鮮明地提出“工業立區、產業強區、園區興業”的戰略。

在此背景下,與主城區僅一江之隔的金本、白坭片區,作為三水最早孕育工業發展的地區之一,需要釋放更大的產業空間動能,並與城市形成更高效的互動。

“為了方便北江兩岸市民來往,同時更為了南部片區的發展,三水二橋的建設非常有必要。”一位曾參與三水二橋建設的老交通人表示,儘管該項目投資額近10億元,但當時的政府仍決定頂著財政壓力上馬二橋建設。

三水二橋於2004年5月22日正式開工建設,2007年5月開通。該項目工程投資逾9.8億元。張翼翔是三水二橋D標段項目經理,據他回憶,當時三水上下均十分重視三水二橋的建設,作為重點工程,工期也抓得非常緊。

三水二橋起於省道269線石湖洲處,向東經南海東西二線與西二環高速、佛山“一環”相接,西跨北江下穿廣肇高速,接三水進港大道。二橋及引道全長18.7公里,全線按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車速100公里/小時。

三水二橋是三水路橋建設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其意義不僅在於全區路網建設的完善,更進一步拓寬了城市發展空間,緩解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也有利於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1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榮。身為珠三角之源、三江匯流之地,三水區內河網密佈,北江穿城而過,市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構成了三水最初的城市形態。

1995年、2007年,兩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橋——三水大橋、三水二橋相繼建成,不僅方便了北江兩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將三水南部片區與西南主城區連為一體,形成、塑造了三水城市發展的新格局,見證了三水從工業立區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奮鬥歷程。這兩座橋的建設,與三水城市格局的兩次延展緊密相連。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夕陽下的三水大橋。/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2019年以來,三水三橋的籌劃建設不斷傳出新動向,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步入城市三水發展新階段,作為三水中心環線的核心節點,三水三橋會否再一次引發三水城市空間格局的蛻變?又會為城市三水揚帆灣區提供怎樣的支撐?

三水大橋:將天塹變為通途

三水地形狹長,南北相距約68公里,東西相距約30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在三水境內,北江自北向南縱貫大塘、蘆苞、樂平、西南等鎮街,於整座城的中南部向右拐了個彎,造成了西南主城區與傳統工業重鎮白坭隔江相望的局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連接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三水市民如何跨越北江天塹?此前,西南渡口是北江兩岸三水市民來往的唯一交通通道,其每日客流量在高峰期曾達到過2~3萬人次。

渡口的客流量印證著北江兩岸溝通的迫切需求。但是,橫水渡船並未完全改變北江“撕裂”城市的局面,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渡船能否開渡還常常受制於天氣。”曾擔任過三水區交通局局長的黃錦洪在接受佛山日報採訪時表示,嶺南夏季有颱風、洪水,秋冬季有大霧,颱風來了渡船得被迫停航,遇到洪水、大霧也得停,此時往來於西南、白坭、金本片區的唯一交通道路就被切斷了。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鋼索,闡釋的幾何之美。/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風吹遍南粵大地,三水也乘勢孕育出三虎、飛鹿、健力寶等馳名中外的品牌,步入從農業階段向工業階段全面進階發展的關鍵機遇期。而交通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三水彼時發展的最大掣肘。

為此,當時的三水黨委政府提出“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財力”大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併成立了交通建設總指揮部。三水大橋建設由此被提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連貫三水從南至北的交通要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3年三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2億元,而僅三水大橋建設的預算就要4億多元。錢從何來?三水決定充分利用廣東省支持交通建設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同時還找到了與三水頗有淵源的港澳客商何鴻燊先生和凌達鏜先生,讓他們投資三水大橋的建設,合作經營“三水大橋建設服務有限公司”。

“其中港澳方投資2610萬美元,工程總投資約為4.25億元。”三水文史專家植偉森說。

歷經兩年多艱辛建設,1995年10月16日,橫跨北江的特大橋樑——三水大橋正式通車。整座橋全長7849米,其中主橋長1560米,雙向4車道,北引道與321國道、廣三高速公路相接,南引道與白金大道、廣肇高速公路一期相接。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聯通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自此,北江兩岸的三水市民告別了乘船渡江的歷史,西南主城區與金本、白坭片區的人流、物流往來也不再輕易被風雨所阻隔。

影響更為深遠的是,三水的城市空間格局因三水大橋的橫空出世而為之一變。這座大橋的一頭直插西南主城區核心地帶,另一頭連接著金本、白坭等三水南部片區,顯著增強了兩岸人流、物流的往來互動,城市中南部片區聯動發展也因此有了強力的交通支撐和全新的想象空間。

三水二橋:促產城加速融合

在三水大橋通車將近10年之後,三水開始呼喚第二座連通中部與南部片區的跨江大橋。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二橋下,貨船正在經過。/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三水工業發展不斷提速,並於2003年旗幟鮮明地提出“工業立區、產業強區、園區興業”的戰略。

在此背景下,與主城區僅一江之隔的金本、白坭片區,作為三水最早孕育工業發展的地區之一,需要釋放更大的產業空間動能,並與城市形成更高效的互動。

“為了方便北江兩岸市民來往,同時更為了南部片區的發展,三水二橋的建設非常有必要。”一位曾參與三水二橋建設的老交通人表示,儘管該項目投資額近10億元,但當時的政府仍決定頂著財政壓力上馬二橋建設。

三水二橋於2004年5月22日正式開工建設,2007年5月開通。該項目工程投資逾9.8億元。張翼翔是三水二橋D標段項目經理,據他回憶,當時三水上下均十分重視三水二橋的建設,作為重點工程,工期也抓得非常緊。

三水二橋起於省道269線石湖洲處,向東經南海東西二線與西二環高速、佛山“一環”相接,西跨北江下穿廣肇高速,接三水進港大道。二橋及引道全長18.7公里,全線按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車速100公里/小時。

三水二橋是三水路橋建設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其意義不僅在於全區路網建設的完善,更進一步拓寬了城市發展空間,緩解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也有利於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二橋車水馬龍。/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這座橋北連河口,既是西南街道辦事處所在地,也是三水主城區西拓的重要腹地。同時它南連南岸、金本,是三水產業發展的新空間。三水二橋在金本官員村接三水港進港公路,為水運轉貨運提供廣肇高速和珠二環外另一通往廣佛的出口。

就在三水二橋開通的同一年,位於金本與白坭交界處的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引入了首個項目——百威啤酒,自此開始迅速駛入食品飲料專業園區的發展快車道。

發展至今,該產業園已聚集了百威、紅牛、健力寶、三全食品、隱雪等一大批國內外行業巨頭,其工業總產值從最初的9.53億元一路飆升至2018年的300多億元,成為三水打造產業強區的重要支撐。

從更大的區域視角來觀察,三水歷來是廣佛通往肇慶等粵西地區和廣西的必經之路。三水二橋及引道公路是佛山市主幹線公路網“縱二”的組成部分,其南端西接廣肇高速,東北經324國道連廣三高速,東連建設中的珠二環高速公路,引道北端則連接佛山市“橫二”主幹線,成為廣三高速和廣肇高速的聯絡線,也是粵西地區進入佛山和廣州的重要通道,從而進一步夯實了三水承東啟西的區域性節點城市的定位和格局。

同時,三水境內的佛山一環西拓北環段工程正在加緊施工中,而三水二橋正是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市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方面表示,一環西拓北環段的建設將加快三水融入佛山城市中心組團,同時整個項目有利於加強佛山西部片區與中心城區及其他重要城市組團間的快速聯繫,對加速與城市周邊片區的產業融合、城市融合、交通融合將起到關鍵作用。

三水三橋:讓城市擁抱灣區

從一枝獨秀到雙峰並峙,三水大橋、三水二橋是三水從工業立區到工業強區,再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重要見證者與參與者,也為三水城市空間的演進延展及城產互動融合架起了暢通的“橋樑”。

而自去年正式奮進城市三水新徵程以來,如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以城市引領高質量發展,成為三水思考、探索的核心主題。在此過程中,三水三橋應運而生。

據瞭解,正在籌劃中的三水三橋橋長3362m,預計明年動工建設,是塘西大道南延線的一部分。塘西大道是繼三水大道後全區第二條南北交通大動脈,目前塘西一、二期均已通車,三期及三水三橋建成通車後,整條大道將真正成為溝通三水南北的主動脈,不僅可以將中心城區與高鐵三水南站直接連接,更可以加速各鎮街要素之間的流動,助力經濟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三水三橋是正在謀劃中的三水中心環線的一個關鍵節點,因此其對於三水城市格局的影響,甚至還要大於三水大橋和二橋。

“相比於大橋和二橋,三橋作用會更大。因為三橋是整體中心環線外環的一個重要節點,串連起二橋、塘西大道,西樂路、防汛路、321國道、一環西拓三水北環段等。如果三橋不通,整個中心環就串連不起來了。”三水區交通運輸局局長駱永強說。

"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1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榮。身為珠三角之源、三江匯流之地,三水區內河網密佈,北江穿城而過,市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構成了三水最初的城市形態。

1995年、2007年,兩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橋——三水大橋、三水二橋相繼建成,不僅方便了北江兩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將三水南部片區與西南主城區連為一體,形成、塑造了三水城市發展的新格局,見證了三水從工業立區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奮鬥歷程。這兩座橋的建設,與三水城市格局的兩次延展緊密相連。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夕陽下的三水大橋。/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2019年以來,三水三橋的籌劃建設不斷傳出新動向,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步入城市三水發展新階段,作為三水中心環線的核心節點,三水三橋會否再一次引發三水城市空間格局的蛻變?又會為城市三水揚帆灣區提供怎樣的支撐?

三水大橋:將天塹變為通途

三水地形狹長,南北相距約68公里,東西相距約30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在三水境內,北江自北向南縱貫大塘、蘆苞、樂平、西南等鎮街,於整座城的中南部向右拐了個彎,造成了西南主城區與傳統工業重鎮白坭隔江相望的局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連接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三水市民如何跨越北江天塹?此前,西南渡口是北江兩岸三水市民來往的唯一交通通道,其每日客流量在高峰期曾達到過2~3萬人次。

渡口的客流量印證著北江兩岸溝通的迫切需求。但是,橫水渡船並未完全改變北江“撕裂”城市的局面,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渡船能否開渡還常常受制於天氣。”曾擔任過三水區交通局局長的黃錦洪在接受佛山日報採訪時表示,嶺南夏季有颱風、洪水,秋冬季有大霧,颱風來了渡船得被迫停航,遇到洪水、大霧也得停,此時往來於西南、白坭、金本片區的唯一交通道路就被切斷了。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鋼索,闡釋的幾何之美。/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風吹遍南粵大地,三水也乘勢孕育出三虎、飛鹿、健力寶等馳名中外的品牌,步入從農業階段向工業階段全面進階發展的關鍵機遇期。而交通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三水彼時發展的最大掣肘。

為此,當時的三水黨委政府提出“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財力”大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併成立了交通建設總指揮部。三水大橋建設由此被提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連貫三水從南至北的交通要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3年三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2億元,而僅三水大橋建設的預算就要4億多元。錢從何來?三水決定充分利用廣東省支持交通建設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同時還找到了與三水頗有淵源的港澳客商何鴻燊先生和凌達鏜先生,讓他們投資三水大橋的建設,合作經營“三水大橋建設服務有限公司”。

“其中港澳方投資2610萬美元,工程總投資約為4.25億元。”三水文史專家植偉森說。

歷經兩年多艱辛建設,1995年10月16日,橫跨北江的特大橋樑——三水大橋正式通車。整座橋全長7849米,其中主橋長1560米,雙向4車道,北引道與321國道、廣三高速公路相接,南引道與白金大道、廣肇高速公路一期相接。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聯通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自此,北江兩岸的三水市民告別了乘船渡江的歷史,西南主城區與金本、白坭片區的人流、物流往來也不再輕易被風雨所阻隔。

影響更為深遠的是,三水的城市空間格局因三水大橋的橫空出世而為之一變。這座大橋的一頭直插西南主城區核心地帶,另一頭連接著金本、白坭等三水南部片區,顯著增強了兩岸人流、物流的往來互動,城市中南部片區聯動發展也因此有了強力的交通支撐和全新的想象空間。

三水二橋:促產城加速融合

在三水大橋通車將近10年之後,三水開始呼喚第二座連通中部與南部片區的跨江大橋。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二橋下,貨船正在經過。/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三水工業發展不斷提速,並於2003年旗幟鮮明地提出“工業立區、產業強區、園區興業”的戰略。

在此背景下,與主城區僅一江之隔的金本、白坭片區,作為三水最早孕育工業發展的地區之一,需要釋放更大的產業空間動能,並與城市形成更高效的互動。

“為了方便北江兩岸市民來往,同時更為了南部片區的發展,三水二橋的建設非常有必要。”一位曾參與三水二橋建設的老交通人表示,儘管該項目投資額近10億元,但當時的政府仍決定頂著財政壓力上馬二橋建設。

三水二橋於2004年5月22日正式開工建設,2007年5月開通。該項目工程投資逾9.8億元。張翼翔是三水二橋D標段項目經理,據他回憶,當時三水上下均十分重視三水二橋的建設,作為重點工程,工期也抓得非常緊。

三水二橋起於省道269線石湖洲處,向東經南海東西二線與西二環高速、佛山“一環”相接,西跨北江下穿廣肇高速,接三水進港大道。二橋及引道全長18.7公里,全線按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車速100公里/小時。

三水二橋是三水路橋建設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其意義不僅在於全區路網建設的完善,更進一步拓寬了城市發展空間,緩解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也有利於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二橋車水馬龍。/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這座橋北連河口,既是西南街道辦事處所在地,也是三水主城區西拓的重要腹地。同時它南連南岸、金本,是三水產業發展的新空間。三水二橋在金本官員村接三水港進港公路,為水運轉貨運提供廣肇高速和珠二環外另一通往廣佛的出口。

就在三水二橋開通的同一年,位於金本與白坭交界處的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引入了首個項目——百威啤酒,自此開始迅速駛入食品飲料專業園區的發展快車道。

發展至今,該產業園已聚集了百威、紅牛、健力寶、三全食品、隱雪等一大批國內外行業巨頭,其工業總產值從最初的9.53億元一路飆升至2018年的300多億元,成為三水打造產業強區的重要支撐。

從更大的區域視角來觀察,三水歷來是廣佛通往肇慶等粵西地區和廣西的必經之路。三水二橋及引道公路是佛山市主幹線公路網“縱二”的組成部分,其南端西接廣肇高速,東北經324國道連廣三高速,東連建設中的珠二環高速公路,引道北端則連接佛山市“橫二”主幹線,成為廣三高速和廣肇高速的聯絡線,也是粵西地區進入佛山和廣州的重要通道,從而進一步夯實了三水承東啟西的區域性節點城市的定位和格局。

同時,三水境內的佛山一環西拓北環段工程正在加緊施工中,而三水二橋正是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市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方面表示,一環西拓北環段的建設將加快三水融入佛山城市中心組團,同時整個項目有利於加強佛山西部片區與中心城區及其他重要城市組團間的快速聯繫,對加速與城市周邊片區的產業融合、城市融合、交通融合將起到關鍵作用。

三水三橋:讓城市擁抱灣區

從一枝獨秀到雙峰並峙,三水大橋、三水二橋是三水從工業立區到工業強區,再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重要見證者與參與者,也為三水城市空間的演進延展及城產互動融合架起了暢通的“橋樑”。

而自去年正式奮進城市三水新徵程以來,如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以城市引領高質量發展,成為三水思考、探索的核心主題。在此過程中,三水三橋應運而生。

據瞭解,正在籌劃中的三水三橋橋長3362m,預計明年動工建設,是塘西大道南延線的一部分。塘西大道是繼三水大道後全區第二條南北交通大動脈,目前塘西一、二期均已通車,三期及三水三橋建成通車後,整條大道將真正成為溝通三水南北的主動脈,不僅可以將中心城區與高鐵三水南站直接連接,更可以加速各鎮街要素之間的流動,助力經濟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三水三橋是正在謀劃中的三水中心環線的一個關鍵節點,因此其對於三水城市格局的影響,甚至還要大於三水大橋和二橋。

“相比於大橋和二橋,三橋作用會更大。因為三橋是整體中心環線外環的一個重要節點,串連起二橋、塘西大道,西樂路、防汛路、321國道、一環西拓三水北環段等。如果三橋不通,整個中心環就串連不起來了。”三水區交通運輸局局長駱永強說。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三橋將為城市三水擁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打開新的空間格局。/資料圖

三水中心環線東至塘西大道,北至西樂路和興雲路,西至防汛路和一環西拓的一部分,南連進港路,形成高等級環形公路,在交通上承擔著分流佛山西部片區及三水中心城區過境交通的功能。

但這條環線肩負著更重大的使命。它所圍合而成的城市空間,既包括西南老城區、北江新區、三水新城等三水目前的城市核心區域,也包括三水南站片區,並可將水都基地、佛山高新區三水園串連起來, 可以說是城市三水的“城產發展黃金區”。

今年7月,三水規劃部門召開了《三水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概念規劃》(以下簡稱“《概念規劃》”)專家評審會。

該規劃正是從戰略層面出發,以三水中心環線圍合而成的城市空間為研究對象,科學研判、深入思考在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在全力爭取重要外部軌道交通設施覆蓋的基礎上,三水如何圍繞中心環線範圍內的幾大交通樞紐站點,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凸顯生態等特色優勢,通過集聚化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興之城、活力之區。

其中,《概念規劃》提到,三水應該在城市建設上以人為中心,以三水中心環線範圍為核心,通過中心城區資源整合、空間拓展、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打造品質之城。

按照“區域性的站點應配置區域型功能,城市性的站點應配置城市型功能”的原則,《概念規劃》建議三水構建“一環三組團”的中心城區協同發展格局。

其中,“一環”即三水中心環線,“三組團”分別為注重產城服務的三水新城、強化本地城市服務的西南城區(老城區+北江新區)、借力高鐵站點吸引深港資源的三水南站(亦稱江南片區)。

因此,從三水中心環線的角度來看三水三橋,它很可能發揮出“一子落而滿盤皆活”的重要作用,為城市三水以更加開放的城市格局擁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對接佛山“一環創新圈”提供關鍵性支撐。

來源 | 今日三水微信

"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1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榮。身為珠三角之源、三江匯流之地,三水區內河網密佈,北江穿城而過,市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構成了三水最初的城市形態。

1995年、2007年,兩座直接以三水命名的跨江大橋——三水大橋、三水二橋相繼建成,不僅方便了北江兩岸三水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將三水南部片區與西南主城區連為一體,形成、塑造了三水城市發展的新格局,見證了三水從工業立區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奮鬥歷程。這兩座橋的建設,與三水城市格局的兩次延展緊密相連。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夕陽下的三水大橋。/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2019年以來,三水三橋的籌劃建設不斷傳出新動向,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步入城市三水發展新階段,作為三水中心環線的核心節點,三水三橋會否再一次引發三水城市空間格局的蛻變?又會為城市三水揚帆灣區提供怎樣的支撐?

三水大橋:將天塹變為通途

三水地形狹長,南北相距約68公里,東西相距約30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在三水境內,北江自北向南縱貫大塘、蘆苞、樂平、西南等鎮街,於整座城的中南部向右拐了個彎,造成了西南主城區與傳統工業重鎮白坭隔江相望的局面。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連接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三水市民如何跨越北江天塹?此前,西南渡口是北江兩岸三水市民來往的唯一交通通道,其每日客流量在高峰期曾達到過2~3萬人次。

渡口的客流量印證著北江兩岸溝通的迫切需求。但是,橫水渡船並未完全改變北江“撕裂”城市的局面,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渡船能否開渡還常常受制於天氣。”曾擔任過三水區交通局局長的黃錦洪在接受佛山日報採訪時表示,嶺南夏季有颱風、洪水,秋冬季有大霧,颱風來了渡船得被迫停航,遇到洪水、大霧也得停,此時往來於西南、白坭、金本片區的唯一交通道路就被切斷了。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鋼索,闡釋的幾何之美。/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風吹遍南粵大地,三水也乘勢孕育出三虎、飛鹿、健力寶等馳名中外的品牌,步入從農業階段向工業階段全面進階發展的關鍵機遇期。而交通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三水彼時發展的最大掣肘。

為此,當時的三水黨委政府提出“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財力”大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併成立了交通建設總指揮部。三水大橋建設由此被提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連貫三水從南至北的交通要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3年三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2億元,而僅三水大橋建設的預算就要4億多元。錢從何來?三水決定充分利用廣東省支持交通建設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同時還找到了與三水頗有淵源的港澳客商何鴻燊先生和凌達鏜先生,讓他們投資三水大橋的建設,合作經營“三水大橋建設服務有限公司”。

“其中港澳方投資2610萬美元,工程總投資約為4.25億元。”三水文史專家植偉森說。

歷經兩年多艱辛建設,1995年10月16日,橫跨北江的特大橋樑——三水大橋正式通車。整座橋全長7849米,其中主橋長1560米,雙向4車道,北引道與321國道、廣三高速公路相接,南引道與白金大道、廣肇高速公路一期相接。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大橋聯通北江兩岸。/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自此,北江兩岸的三水市民告別了乘船渡江的歷史,西南主城區與金本、白坭片區的人流、物流往來也不再輕易被風雨所阻隔。

影響更為深遠的是,三水的城市空間格局因三水大橋的橫空出世而為之一變。這座大橋的一頭直插西南主城區核心地帶,另一頭連接著金本、白坭等三水南部片區,顯著增強了兩岸人流、物流的往來互動,城市中南部片區聯動發展也因此有了強力的交通支撐和全新的想象空間。

三水二橋:促產城加速融合

在三水大橋通車將近10年之後,三水開始呼喚第二座連通中部與南部片區的跨江大橋。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二橋下,貨船正在經過。/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三水工業發展不斷提速,並於2003年旗幟鮮明地提出“工業立區、產業強區、園區興業”的戰略。

在此背景下,與主城區僅一江之隔的金本、白坭片區,作為三水最早孕育工業發展的地區之一,需要釋放更大的產業空間動能,並與城市形成更高效的互動。

“為了方便北江兩岸市民來往,同時更為了南部片區的發展,三水二橋的建設非常有必要。”一位曾參與三水二橋建設的老交通人表示,儘管該項目投資額近10億元,但當時的政府仍決定頂著財政壓力上馬二橋建設。

三水二橋於2004年5月22日正式開工建設,2007年5月開通。該項目工程投資逾9.8億元。張翼翔是三水二橋D標段項目經理,據他回憶,當時三水上下均十分重視三水二橋的建設,作為重點工程,工期也抓得非常緊。

三水二橋起於省道269線石湖洲處,向東經南海東西二線與西二環高速、佛山“一環”相接,西跨北江下穿廣肇高速,接三水進港大道。二橋及引道全長18.7公里,全線按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車速100公里/小時。

三水二橋是三水路橋建設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其意義不僅在於全區路網建設的完善,更進一步拓寬了城市發展空間,緩解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也有利於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二橋車水馬龍。/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這座橋北連河口,既是西南街道辦事處所在地,也是三水主城區西拓的重要腹地。同時它南連南岸、金本,是三水產業發展的新空間。三水二橋在金本官員村接三水港進港公路,為水運轉貨運提供廣肇高速和珠二環外另一通往廣佛的出口。

就在三水二橋開通的同一年,位於金本與白坭交界處的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引入了首個項目——百威啤酒,自此開始迅速駛入食品飲料專業園區的發展快車道。

發展至今,該產業園已聚集了百威、紅牛、健力寶、三全食品、隱雪等一大批國內外行業巨頭,其工業總產值從最初的9.53億元一路飆升至2018年的300多億元,成為三水打造產業強區的重要支撐。

從更大的區域視角來觀察,三水歷來是廣佛通往肇慶等粵西地區和廣西的必經之路。三水二橋及引道公路是佛山市主幹線公路網“縱二”的組成部分,其南端西接廣肇高速,東北經324國道連廣三高速,東連建設中的珠二環高速公路,引道北端則連接佛山市“橫二”主幹線,成為廣三高速和廣肇高速的聯絡線,也是粵西地區進入佛山和廣州的重要通道,從而進一步夯實了三水承東啟西的區域性節點城市的定位和格局。

同時,三水境內的佛山一環西拓北環段工程正在加緊施工中,而三水二橋正是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市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方面表示,一環西拓北環段的建設將加快三水融入佛山城市中心組團,同時整個項目有利於加強佛山西部片區與中心城區及其他重要城市組團間的快速聯繫,對加速與城市周邊片區的產業融合、城市融合、交通融合將起到關鍵作用。

三水三橋:讓城市擁抱灣區

從一枝獨秀到雙峰並峙,三水大橋、三水二橋是三水從工業立區到工業強區,再到GDP突破千億大關的重要見證者與參與者,也為三水城市空間的演進延展及城產互動融合架起了暢通的“橋樑”。

而自去年正式奮進城市三水新徵程以來,如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以城市引領高質量發展,成為三水思考、探索的核心主題。在此過程中,三水三橋應運而生。

據瞭解,正在籌劃中的三水三橋橋長3362m,預計明年動工建設,是塘西大道南延線的一部分。塘西大道是繼三水大道後全區第二條南北交通大動脈,目前塘西一、二期均已通車,三期及三水三橋建成通車後,整條大道將真正成為溝通三水南北的主動脈,不僅可以將中心城區與高鐵三水南站直接連接,更可以加速各鎮街要素之間的流動,助力經濟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三水三橋是正在謀劃中的三水中心環線的一個關鍵節點,因此其對於三水城市格局的影響,甚至還要大於三水大橋和二橋。

“相比於大橋和二橋,三橋作用會更大。因為三橋是整體中心環線外環的一個重要節點,串連起二橋、塘西大道,西樂路、防汛路、321國道、一環西拓三水北環段等。如果三橋不通,整個中心環就串連不起來了。”三水區交通運輸局局長駱永強說。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三水三橋將為城市三水擁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打開新的空間格局。/資料圖

三水中心環線東至塘西大道,北至西樂路和興雲路,西至防汛路和一環西拓的一部分,南連進港路,形成高等級環形公路,在交通上承擔著分流佛山西部片區及三水中心城區過境交通的功能。

但這條環線肩負著更重大的使命。它所圍合而成的城市空間,既包括西南老城區、北江新區、三水新城等三水目前的城市核心區域,也包括三水南站片區,並可將水都基地、佛山高新區三水園串連起來, 可以說是城市三水的“城產發展黃金區”。

今年7月,三水規劃部門召開了《三水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概念規劃》(以下簡稱“《概念規劃》”)專家評審會。

該規劃正是從戰略層面出發,以三水中心環線圍合而成的城市空間為研究對象,科學研判、深入思考在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在全力爭取重要外部軌道交通設施覆蓋的基礎上,三水如何圍繞中心環線範圍內的幾大交通樞紐站點,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凸顯生態等特色優勢,通過集聚化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興之城、活力之區。

其中,《概念規劃》提到,三水應該在城市建設上以人為中心,以三水中心環線範圍為核心,通過中心城區資源整合、空間拓展、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打造品質之城。

按照“區域性的站點應配置區域型功能,城市性的站點應配置城市型功能”的原則,《概念規劃》建議三水構建“一環三組團”的中心城區協同發展格局。

其中,“一環”即三水中心環線,“三組團”分別為注重產城服務的三水新城、強化本地城市服務的西南城區(老城區+北江新區)、借力高鐵站點吸引深港資源的三水南站(亦稱江南片區)。

因此,從三水中心環線的角度來看三水三橋,它很可能發揮出“一子落而滿盤皆活”的重要作用,為城市三水以更加開放的城市格局擁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對接佛山“一環創新圈”提供關鍵性支撐。

來源 | 今日三水微信

深讀 | 三座大橋:以三水之名,塑城市之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