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張賀:5G時間同步出現新需求,1588v2和北斗系統可擔重任

“與4G相比,5G在峰值速率、網絡時延、系統容量等性能指標方面將出現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對系統的時間同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保證基站間嚴格的時間同步,5G網絡才能順利地承載大量的行業應用,確保用戶感知。”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之“2019 5G承載技術標準化與產業研討會”上,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光傳送與承載技術研究室主任張賀表示。

聯通張賀:5G時間同步出現新需求,1588v2和北斗系統可擔重任

時間同步系統是一種能夠接收外部時間基準信號,並按照要求的時間精度向外輸出時間同步信號和時間信息的系統,它能使網絡內其它時鐘對準並同步。在通信網絡中,時間同步系統雖然默默無聞,但是對於系統的正常運行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說從3G到4G是量的變化,那麼從4G到5G就是質的躍變,無論速率、延遲還是覆蓋都將出現大幅度變化,為支持質的躍變,系統在時間同步方面也需要大幅度的提升。

事實上,在5G時間同步方面,ITU已經制定了新的標準。例如,核心網的時間服務器指標誤差過去是正負100ns,現在縮減到了40ns;分組網元BC模式的指標誤差過去是100ns,現在縮減到了30ns。

過去的通信網絡多采用GPS時間同步系統,未來的5G時代,GPS能否繼續擔當重任?對此,張賀表示,單純依賴GPS存在潛在的政治安全風險,針對5G超高精度的時間同步需求,當衛星失效時,基站的守時性能並不樂觀。張賀建議,基於地面鏈路傳遞的1588v2技術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經成熟,可在5G網絡中大力部署。此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用於5G基站的同步以及時間服務器的授時也已經成熟,技術性能上不亞於GPS。

張賀介紹,1985年以太網成為IEEE802.3標準,1995年數據傳輸速率從10Mbit/s向100Mbit/s提升時,以太網定時能力不足的問題暴露,基於軟件的NTP協議面世。為進一步滿足測量儀器及工業控制對時間同步的要求,IEEE於2002年頒佈了IEEE1588技術標準v1版本。隨著網絡向分組化演進,2008年IEEE頒佈了應用於通信領域的1588v2版本。

在移動回傳網上,業界目前採用SyncE+PTP二層組播的方式,時間層面恢復的好壞與物理層頻率的支撐力度有很大關係。1588v2是IEEE制定的標準,最初應用於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時間同步,ITU-T在電信網絡採用該技術用,增加了物理層頻率對時間信號傳遞中的支撐。

據悉,中國聯通目前在重慶應用了1588v2網絡架構,重慶本地網23跳IPRAN+OTN混合網絡環境下的測試結果顯示,時間同步精度在300ns以內,傳輸距離達到600km。對於基本業務,時間同步要求為正負1.5us,現有1588v2技術可完全滿足基本業務承載對時間同步的需求。

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方面,中國聯通也在武漢進行了測試。LTE基站分別跟蹤GPS及北斗40小時,北斗表現略優於GPS;LTE基站跟蹤北斗125小時,頻率漂移和時間偏差長期穩定,在允許的範圍內。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性能上不亞於GPS,1588v2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十分成熟,目前運營商的回傳網絡均支持該功能,建議加大規模部署應用力度。”張賀表示。

最後,張賀建議業界積極跟蹤研究諸如雙頻接收、共視法等有助於時間精度提升的技術應用進展,以應對未來幾年後可能出現的超高精度時間同步需求的場景。

作者:舒文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