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70歲生日僅開了兩天外長會,只因世界早不需要它

4月4日是北約成立70週年紀念日,為期兩天的北約外長會議當天在華盛頓閉幕。70週年,北約按常理本應隆重慶祝一番,但僅召開了外長會,顯得級別偏低。對此,《紐約時報》報道稱,本次會議原本計劃由各國領導人蔘加,時間長達一週,並會舉辦多種多樣的活動,但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在各種場合對北約盟友“開炮”,主辦方不得不將會議降格為外長會。

與此同時,各種奇談怪論也陸續傳來,比如有哈佛大學教授稱“特朗普是北約最大的威脅”,這些當然是無稽之談。當前,對北約最大的威脅,其實是北約自身。世界早已無需北約,北約卻在“自作多情”。縱觀北約70年,它可能犯下了三大歷史性錯誤。

第一錯:本不該成立

北約的第一錯,是在70年前,它就不該成立。本來,在二戰期間美蘇都是同盟國的核心,它們為了共同的反法西斯事業,在歐亞兩線同時開戰,一起抗擊德日法西斯國家,曾將鮮血凝結在一起,並分別作出重大貢獻。儘管在二戰結束後,它們為了共同抗戰而結盟的因素已不復存在,但昔日同志也未必非要反戈相向。

但是,隨著英國戰時首相丘吉爾於1946年在美國發表所謂“和平砥柱”演講,並預言“鐵幕降臨”,由美國挑頭在1949年發起建立北約。儘管創建之初美國將北約當作一個防禦性軍事同盟,並不旨在侵略,但此後實現了將蘇聯變成對手的預言。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蘇各自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大規模介入戰爭,真正成為對手。

1955年,當時的西德加入北約,蘇聯隨之組建了以自己為核心的華約,人類從此進入了長達36年之久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冷戰期間,美蘇兩家在歐洲以及全球開展了長期高風險的軍事競爭,尤其是核軍備競賽。儘管美蘇均自稱以“防衛”為目的,而且北約在冷戰期間的軍事行動確實沒有超出其同盟國疆域,但它以前盟國為對手並率先拉幫結夥的做法嚴重毒化了當時的國際關係。冷戰期間,蘇聯在全球擴張,包括其對匈牙利、捷克與阿富汗的武裝干涉,同樣值得批評。

冷戰期間,美蘇通過北約和華約各自實施了“相互確保摧毀”的安全戰略。人類能夠在核恐怖平衡之下得以生存,不得不說有著一些運氣。在這一階段,北約對二戰盟友全面遏制並挑起軍備競賽,其消極做法終究還是給自己帶來了巨大威脅。所以說,北約預言了威脅,塑造了威脅,並進而讓自身浸沒在威脅之中。

第二錯:早應該解散

北約的第二錯,是它早該解散。隨著蘇聯和東歐集團在1991年前後解體,北約先前預言並實現的威脅已不再存在。這個時候,那個曾經不該成立的北約也該解體。可是,1999年成立50週年之際,北約宣佈找到新使命:走出北約,走進周邊,打造“全球北約”,將使命延伸到非傳統安全等領域。

這是北約的致命之錯,造成今日北約失去靈魂。冷戰結束後,北約擴大地盤,不斷收編前華約諸多成員以及蘇聯西部的一些加盟共和國,持續擠壓俄羅斯的周邊安全空間,並試圖把美軍部署到這些地區,這必然造成俄羅斯方面的深度憂慮與極端不滿。因此,在冷戰結束以來,美俄在歐洲乃至中東安全事務上明爭暗鬥,危機不斷,最為顯著的是以下5個事件:1997年,北約與俄羅斯關於科索沃的博弈;2008年,美俄就俄羅斯與格魯吉亞衝突的較量;2014年,美俄關於克里米亞所發生的危機;美俄就2011年開始的敘利亞動亂進行的角力;以及美俄不顧歐洲安全平衡,在今年競相退出《中導條約》。

北約70歲生日僅開了兩天外長會,只因世界早不需要它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會上發言。新華社

北約50大壽之後,其傳統使命早已找不到實質用途,此時本應及時轉型,淡化軍事色彩,加強區域治理,積極修好俄方,實現泛歐團結。然而,北約一邊祭起“預防性外交”大旗,一邊擴大地盤,其冷戰思維並未消減。由此造成的對俄羅斯的安全困境,比起冷戰期間有過之而無不及。北約不思前過,反而變本加厲,只能塑造一個更具對抗性的俄羅斯。

第三錯:不應繼續維持

此時北約,出現心腦分裂。2014年,為了對付俄羅斯等各種“威脅”,北約決定各盟國應在10年內將防務開支安排到各自GDP的2%。但迄今只有個別國家做到這一點,包括德法在內的歐洲大國都不願照此辦理。按德國說法,國家安全不僅是國防安全,歐洲更多面臨的還是地區治理挑戰,因此無法撥款2%GDP作為軍費開支。

這就說明,北約多數成員認為,在今日歐洲地區安全不能只靠北約來維護,而需擴大安全內涵,通過國家與地區治理,而非主要通過軍事手段來保障安全。也就是說,歐洲盟國已對北約新使命提出嚴重質疑。在歐洲眼裡,比起格魯吉亞和克里米亞衝突,更為嚴峻的挑戰是難民潮、恐怖潮以及金融動盪等。應對這些挑戰,通過增加國防預算來加強北約軍事合作,不是正道。

北約70歲生日僅開了兩天外長會,只因世界早不需要它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右二)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中)交談。新華社

所以,北約成立70週年之際,這個聯盟已難以發揮作用。目前,美國已不再雄心壯志,對這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北約不再那麼感興趣。而歐洲尤其是德法,早就明白通過與莫斯科合作來尋求安全的重要性,也已不再期待通過與美合作,仰仗美國領導來維持北約體系。

應該說,今日大西洋兩岸對北約的期待,都是正確的。但是,當斷不斷,不與錯誤的過去與現在告別,繼續維持一個誰也不太在乎的錯誤機器,就是當今北約正在犯下的第三個歷史性錯誤。

作者:沈丁立(復旦大學教授)

編輯:吳姝

責任編輯:陸益峰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