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編輯】為期兩天的北約外長會4日在華盛頓結束,會議就如何用軍事力量限制俄羅斯、北約軍費分擔等問題展開討論。

限俄仍是重點 北約將更密集偵查黑海海域

大陸央視報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會上稱,北約的盟友們要適應所謂的俄羅斯威脅。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會後表示,北約各國將通過一攬子行動方案幫助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尤其是在黑海區域加強海上合作,包括對黑海海域上空進行更密集的偵察活動,增加北約艦艇在黑海海域的航行次數等。

新華社報道,斯托爾滕貝格4日表示,北約希望俄羅斯能重新遵守《中導條約》,同時也表示北約正在準備面對一個沒有《中導條約》的世界,但他指出北約無意在歐洲部署配備核彈頭的陸基導彈。

俄羅斯外交部4日就北約外長會發表聲明說,從會議和相關決定來看,北約尚不準備放棄與俄羅斯進行政治軍事對抗。聲明指責北約在黑海區域、格魯吉亞的軍事舉動,並認為北約主導的軍演含有進攻意圖。聲明說,俄方不能不將這些行為視為破壞局勢穩定和施加壓力的又一舉措,希望北約進行剋制並避免局勢升級和軍事風險。

軍費分擔也是此次北約外長會討論的重點議題。斯托爾滕貝格表示,2016年以來,除美國外的北約成員已新增410億美元國防開支,2020年底該數字將累計至1000億美元。他希望所有盟友能繼續履行增加國防開支的承諾,並表示該承諾並不是為了“取悅”美國。

德國土耳其遭彭斯炮轟 北約70歲生日過得有點糟心

北約外長會4日在華盛頓舉行,圖為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左)與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交談。(圖片來源:美聯社)

外長會前 彭斯炮轟德國土耳其

今年4月4日是北約成立70週年紀念日。然而,美國與兩個盟國德國和土耳其的緊張關係加劇,把北約的生日弄得一團糟。

法新社報道,就在北約29國外長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前幾小時,彭斯副總統在一個智庫主辦的北約70週年論壇中,不但批評德國國防開支過低,還炮轟土耳其向俄羅斯採購重要武器系統。

他首先指責德國同俄羅斯合作開展北流天然氣管道二線項目以及不遵守防務開支要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

德國上月宣佈,2023年國防支出將降至相當於GDP的1.25%。北約在2014年承諾,到2024年把防務支出佔成員國GDP的比例提高到2%。但德國只承諾到2024年把這個比例提高至1.5%。

另一方面,據法新社報道,土耳其方面在同時著手購買俄羅斯的S-400導彈系統和美國的F-35戰鬥機。美國人擔心俄羅斯會獲取F-35的技術祕密。

對此,彭斯稱:“土耳其需要作出選擇:它希望留在一個歷史上最好的軍事同盟之中做關鍵的合作伙伴,還是通過考慮欠妥的決策來破壞這一合作關係的安全?”

特朗普又想退群 “70歲”北約何去何從?

香港中通社報道,北約4月4日迎來成立70週年生日,成員國外交部長於3日、4日齊聚華盛頓,召開慶祝會議。但特朗普一直抨擊北約成員國沒有承擔足夠多的“份子錢”, 並威脅說如果北約成員國不將軍費開支比例增至GDP的2%,不排除美國將退出北約。

美國會和北約鬧翻嗎?北約是否正面臨分崩離析的局面?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戰略研究室主任樊吉社3日指出:“目前不好判斷。不過特朗普的政策偏好是非常清楚的,他沒有歷任總統那麼重視盟友價值,而是認為盟友佔了美國便宜,卻沒有承擔應有的份額,美國不願繼續這種不對等的關係。美國似乎要從過去願意提供公共產品的超級大國,轉變為自身利益優先的普通國家。這種狀況在北約70年的歷史中並不多見。”

樊吉社接著說:“不過也不能因此就斷言美國會退出北約,這目前很難判斷。特朗普有這樣的表示,但不意味著會轉化為行動。北約是美國同盟安全架構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很難想象美國會退出。而且美國其他高官、精英層的看法也未必和總統一致。”

目前北約各大國都有自己的煩惱,走過70年的北約是否正面臨分崩離析的狀態?

樊吉社認為:“北約創立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在冷戰時期應對蘇聯和華沙條約組織,但冷戰結束後,北約繼續存在,國際體系的變化令其一直面臨著‘使命是什麼’的困擾;經過多次討論,至今沒能解決,反而變成一個更大的問號。到底北約要走向何方,未來要幹什麼,歐洲各國和美國的關係如何處理,這個聯盟面臨著很多很多問題。”

樊吉社續指:“走到70週年之時,北約未來究竟是要解散、重構還是尋找新的使命,可能要留給未來的人去討論。因為現在歐洲面臨難民、英國脫歐等很多內部問題,已經足夠困擾他們,他們應該無暇去思考更為宏大的問題。”

《華爾街日報》4月3日報道指,北約正將注意力放到來自中國的潛在安全威脅上。鑑於成員國對中國的態度不一,該聯盟在處理這一問題上面臨挑戰。北約與中國的關係會如何發展呢?

樊吉社坦言:“現在美國、歐洲、中國三方關係處在一個不確定的時刻。近兩年美中經貿矛盾較為突出,美國在經濟和國際多邊機制問題上的作為,令中、歐面臨差不多的壓力。如果美中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並向安全領域擴散,那麼歐洲可能就要面臨選擇,是否要加強和中國的合作來抗衡美國的壓力,這個問題的答案目前還不清楚。可能要等美中達成經貿協議,或者兩國安全領域的競爭進一步加劇之後,事態才會更加清晰。”(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