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璧生平

清朝末年,張璧參加北洋新軍,考入保定北洋陸軍將弁學堂,是早期同盟會員,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和反袁的“二次革命”,追隨雲南的蔡鍔將軍反對袁世凱稱帝,參加了護國軍,追隨馮玉祥將軍參加了“北京政變”出任首都警察總監。1924年,奉令協同西北軍將領鹿鍾麟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出宮,時人謂之“張璧逼宮”。

"

一、張璧生平

清朝末年,張璧參加北洋新軍,考入保定北洋陸軍將弁學堂,是早期同盟會員,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和反袁的“二次革命”,追隨雲南的蔡鍔將軍反對袁世凱稱帝,參加了護國軍,追隨馮玉祥將軍參加了“北京政變”出任首都警察總監。1924年,奉令協同西北軍將領鹿鍾麟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出宮,時人謂之“張璧逼宮”。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此後張璧一直活動於京津軍政界,因協助馮玉祥反蔣而與蔣介石結下宿怨。1931年,天津發生武裝“便衣隊”,向天津軍警發動襲擊事件,張璧因此事件受到牽連被國民政府通緝。1932年,在張自忠將軍、宋哲元將軍幫助申訴下通緝令撤銷,張璧以青幫“大”字輩 “老爺子”的身份在北京地區活動,仍為當時京津一帶頗具影響力的人物。1937年七七事變後,張璧因與蔣介石系統夙有隔閡而滯留京津。此時他已年近六十,並非當年叱詫風雲之時,主要還是利用青幫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這一期間他與地下共產黨、地下的國民黨都有些聯繫。

張璧的妹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張璧的侄兒侄女多人也是地下黨員。張璧無子女,在這些共產黨親屬的影響下,利用其社會影響做了一些有利於共產黨活動的事。1944年,因與國民黨、三青團的聯繫,受到日本當局的懷疑而被捕,入獄三個多月。1945年12月,張璧被何應欽下令拘押 。1946年1月因心臟病猝發死於獄中。

"

一、張璧生平

清朝末年,張璧參加北洋新軍,考入保定北洋陸軍將弁學堂,是早期同盟會員,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和反袁的“二次革命”,追隨雲南的蔡鍔將軍反對袁世凱稱帝,參加了護國軍,追隨馮玉祥將軍參加了“北京政變”出任首都警察總監。1924年,奉令協同西北軍將領鹿鍾麟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出宮,時人謂之“張璧逼宮”。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此後張璧一直活動於京津軍政界,因協助馮玉祥反蔣而與蔣介石結下宿怨。1931年,天津發生武裝“便衣隊”,向天津軍警發動襲擊事件,張璧因此事件受到牽連被國民政府通緝。1932年,在張自忠將軍、宋哲元將軍幫助申訴下通緝令撤銷,張璧以青幫“大”字輩 “老爺子”的身份在北京地區活動,仍為當時京津一帶頗具影響力的人物。1937年七七事變後,張璧因與蔣介石系統夙有隔閡而滯留京津。此時他已年近六十,並非當年叱詫風雲之時,主要還是利用青幫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這一期間他與地下共產黨、地下的國民黨都有些聯繫。

張璧的妹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張璧的侄兒侄女多人也是地下黨員。張璧無子女,在這些共產黨親屬的影響下,利用其社會影響做了一些有利於共產黨活動的事。1944年,因與國民黨、三青團的聯繫,受到日本當局的懷疑而被捕,入獄三個多月。1945年12月,張璧被何應欽下令拘押 。1946年1月因心臟病猝發死於獄中。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二、張璧的家庭

張璧家族是明朝初年的山西移民,住在霸州城東十八里的大高各莊村。大高各莊緊靠著中亭河,東可通勝芳,西可通白洋澱,村民除種地外,還兼營捕魚和水運。張家是村中大戶,其曾祖輩張震,清道光年間曾中舉人,做過天津府學教授。他祖父的大哥張毓珊是霸州著名鄉紳,曾帶領沿河四十八村抗洪護村,受到清朝廷嘉獎。那時,張家騾馬成群,地畝連片,深宅大院盛極一時。

張璧的父親張嶽宗,是張家自明初移居霸州的第十七代。他雖飽讀詩書,但沒取得功名,常年在外地當“師爺”、教家館,愛好書法篆刻,不善管家理財,漸漸的家道中落,一年不如一年。地畝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困難越來越大,最後只剩下祖輩輝煌時留下的高門大院支撐著門面。據其後人講,張璧大哥結婚後,每天都是張璧的母親早起張羅做飯。可有一天太陽都出來了,張璧的母親還沒起炕。張璧的大嫂以為婆婆生病了,趕緊進屋去看,婆婆不好意思地說:昨天把褲子洗了,搭在院子裡,想早早起來穿上,不想一覺醒來,天已大亮,光著身子不敢去院子裡拿褲子,因此無法起炕。兒媳這才知道婆婆只有一條褲子,趕忙送給婆婆一條自己陪嫁的褲子,婆婆才起了身。由此看來,當時張璧家不單是沒落,甚至已是窘困了。

張璧兄妹四人,張璧排行老二,大哥張律生,是清朝最末一科秀才,後考取保定師範,大嫂與大哥是同學,畢業後,兩人都在霸縣(即霸州)高等小學教書,張律生還當過校長。老三在家務農。小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著名婦女運動領袖,黨的七大代表。解放後出任過中央人民政府監察委員、監察部部長助理。張璧青少年時期的家庭生活,主要靠大哥、大嫂的薪俸支撐。

"

一、張璧生平

清朝末年,張璧參加北洋新軍,考入保定北洋陸軍將弁學堂,是早期同盟會員,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和反袁的“二次革命”,追隨雲南的蔡鍔將軍反對袁世凱稱帝,參加了護國軍,追隨馮玉祥將軍參加了“北京政變”出任首都警察總監。1924年,奉令協同西北軍將領鹿鍾麟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出宮,時人謂之“張璧逼宮”。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此後張璧一直活動於京津軍政界,因協助馮玉祥反蔣而與蔣介石結下宿怨。1931年,天津發生武裝“便衣隊”,向天津軍警發動襲擊事件,張璧因此事件受到牽連被國民政府通緝。1932年,在張自忠將軍、宋哲元將軍幫助申訴下通緝令撤銷,張璧以青幫“大”字輩 “老爺子”的身份在北京地區活動,仍為當時京津一帶頗具影響力的人物。1937年七七事變後,張璧因與蔣介石系統夙有隔閡而滯留京津。此時他已年近六十,並非當年叱詫風雲之時,主要還是利用青幫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這一期間他與地下共產黨、地下的國民黨都有些聯繫。

張璧的妹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張璧的侄兒侄女多人也是地下黨員。張璧無子女,在這些共產黨親屬的影響下,利用其社會影響做了一些有利於共產黨活動的事。1944年,因與國民黨、三青團的聯繫,受到日本當局的懷疑而被捕,入獄三個多月。1945年12月,張璧被何應欽下令拘押 。1946年1月因心臟病猝發死於獄中。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二、張璧的家庭

張璧家族是明朝初年的山西移民,住在霸州城東十八里的大高各莊村。大高各莊緊靠著中亭河,東可通勝芳,西可通白洋澱,村民除種地外,還兼營捕魚和水運。張家是村中大戶,其曾祖輩張震,清道光年間曾中舉人,做過天津府學教授。他祖父的大哥張毓珊是霸州著名鄉紳,曾帶領沿河四十八村抗洪護村,受到清朝廷嘉獎。那時,張家騾馬成群,地畝連片,深宅大院盛極一時。

張璧的父親張嶽宗,是張家自明初移居霸州的第十七代。他雖飽讀詩書,但沒取得功名,常年在外地當“師爺”、教家館,愛好書法篆刻,不善管家理財,漸漸的家道中落,一年不如一年。地畝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困難越來越大,最後只剩下祖輩輝煌時留下的高門大院支撐著門面。據其後人講,張璧大哥結婚後,每天都是張璧的母親早起張羅做飯。可有一天太陽都出來了,張璧的母親還沒起炕。張璧的大嫂以為婆婆生病了,趕緊進屋去看,婆婆不好意思地說:昨天把褲子洗了,搭在院子裡,想早早起來穿上,不想一覺醒來,天已大亮,光著身子不敢去院子裡拿褲子,因此無法起炕。兒媳這才知道婆婆只有一條褲子,趕忙送給婆婆一條自己陪嫁的褲子,婆婆才起了身。由此看來,當時張璧家不單是沒落,甚至已是窘困了。

張璧兄妹四人,張璧排行老二,大哥張律生,是清朝最末一科秀才,後考取保定師範,大嫂與大哥是同學,畢業後,兩人都在霸縣(即霸州)高等小學教書,張律生還當過校長。老三在家務農。小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著名婦女運動領袖,黨的七大代表。解放後出任過中央人民政府監察委員、監察部部長助理。張璧青少年時期的家庭生活,主要靠大哥、大嫂的薪俸支撐。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三、思想激進的青年軍官

張璧少年時,在家接受私塾教育,後畢業於霸縣高等小學,在大哥的幫助下,到天津念中學。

1902年,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參與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奉旨編練北洋常備軍。張璧中學畢業後,認識到軍隊對國家的影響越來越大,就報名參加了北洋新軍。第二年,北洋練兵處軍政司在保定建立了“北洋陸軍將弁學堂”,即後來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張璧考入軍校,在“洋文班”學習。洋文班是培養軍事翻譯人才的專業,課程除常規軍事科目外,世界上主要軍事強國日本、德國、英國的語言都是必修課。同桌學生是後來成為晉軍著名將領的商震。

1904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吳祿貞出任北洋練兵處軍學司訓練監督。吳祿貞,湖北雲夢人,是地下革命黨。他與黃興、宋教仁等祕密組織了“華興會”,後華興會與孫中山組織的興中會合併成同盟會,吳祿貞可稱為同盟會創始人之一。他利用在保定軍校任教的日本士官學校同學,發展華興會成員。張璧思想激進,祕密參加了軍校的華興會即同盟會組織。

1906年,吳祿貞到東北任延吉邊務幫辦、督辦,張璧隨吳去東北,任初級軍官。

1910年,吳祿貞調任北洋陸軍第六鎮統制。當時北洋陸軍主力一共編制六個“鎮”,一鎮有一萬二千餘官兵,統制是鎮最高長官。張璧追隨吳祿貞回到關內,任第六鎮參謀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風潮席捲江南。然而北方仍在北洋軍的控制之下。當時北洋軍第六鎮駐軍保定,吳祿貞欲利用北洋軍第六鎮與山西閻錫山統轄的八十六標組成“燕晉聯軍”,進攻兵力空虛的首都北京,發動“中央革命”。吳祿貞激動地向張璧等部下軍官說:“蔭昌傾北京精銳之師南征武昌,諸位如果要和我一起倒戈,進攻兵備空虛的北京,可以兵不血刃而定天下,然後綏靖士民,易置帝政,而傳檄東南,釋甲寢兵,天下事可大定。”張璧擁護吳祿貞的主張,為吳與閻之間奔走串聯,積極策動。不想事不機密,被袁世凱偵知消息。袁時任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正全力鎮壓武昌的革命軍,極懼後方不穩,就與清朝權貴蔭昌等密謀,買通了吳祿貞部下軍官馬步周等,將吳祿貞刺殺於石家莊兵營中,北洋軍第六鎮的起義遂告失敗。

"

一、張璧生平

清朝末年,張璧參加北洋新軍,考入保定北洋陸軍將弁學堂,是早期同盟會員,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和反袁的“二次革命”,追隨雲南的蔡鍔將軍反對袁世凱稱帝,參加了護國軍,追隨馮玉祥將軍參加了“北京政變”出任首都警察總監。1924年,奉令協同西北軍將領鹿鍾麟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出宮,時人謂之“張璧逼宮”。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此後張璧一直活動於京津軍政界,因協助馮玉祥反蔣而與蔣介石結下宿怨。1931年,天津發生武裝“便衣隊”,向天津軍警發動襲擊事件,張璧因此事件受到牽連被國民政府通緝。1932年,在張自忠將軍、宋哲元將軍幫助申訴下通緝令撤銷,張璧以青幫“大”字輩 “老爺子”的身份在北京地區活動,仍為當時京津一帶頗具影響力的人物。1937年七七事變後,張璧因與蔣介石系統夙有隔閡而滯留京津。此時他已年近六十,並非當年叱詫風雲之時,主要還是利用青幫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這一期間他與地下共產黨、地下的國民黨都有些聯繫。

張璧的妹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張璧的侄兒侄女多人也是地下黨員。張璧無子女,在這些共產黨親屬的影響下,利用其社會影響做了一些有利於共產黨活動的事。1944年,因與國民黨、三青團的聯繫,受到日本當局的懷疑而被捕,入獄三個多月。1945年12月,張璧被何應欽下令拘押 。1946年1月因心臟病猝發死於獄中。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二、張璧的家庭

張璧家族是明朝初年的山西移民,住在霸州城東十八里的大高各莊村。大高各莊緊靠著中亭河,東可通勝芳,西可通白洋澱,村民除種地外,還兼營捕魚和水運。張家是村中大戶,其曾祖輩張震,清道光年間曾中舉人,做過天津府學教授。他祖父的大哥張毓珊是霸州著名鄉紳,曾帶領沿河四十八村抗洪護村,受到清朝廷嘉獎。那時,張家騾馬成群,地畝連片,深宅大院盛極一時。

張璧的父親張嶽宗,是張家自明初移居霸州的第十七代。他雖飽讀詩書,但沒取得功名,常年在外地當“師爺”、教家館,愛好書法篆刻,不善管家理財,漸漸的家道中落,一年不如一年。地畝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困難越來越大,最後只剩下祖輩輝煌時留下的高門大院支撐著門面。據其後人講,張璧大哥結婚後,每天都是張璧的母親早起張羅做飯。可有一天太陽都出來了,張璧的母親還沒起炕。張璧的大嫂以為婆婆生病了,趕緊進屋去看,婆婆不好意思地說:昨天把褲子洗了,搭在院子裡,想早早起來穿上,不想一覺醒來,天已大亮,光著身子不敢去院子裡拿褲子,因此無法起炕。兒媳這才知道婆婆只有一條褲子,趕忙送給婆婆一條自己陪嫁的褲子,婆婆才起了身。由此看來,當時張璧家不單是沒落,甚至已是窘困了。

張璧兄妹四人,張璧排行老二,大哥張律生,是清朝最末一科秀才,後考取保定師範,大嫂與大哥是同學,畢業後,兩人都在霸縣(即霸州)高等小學教書,張律生還當過校長。老三在家務農。小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著名婦女運動領袖,黨的七大代表。解放後出任過中央人民政府監察委員、監察部部長助理。張璧青少年時期的家庭生活,主要靠大哥、大嫂的薪俸支撐。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三、思想激進的青年軍官

張璧少年時,在家接受私塾教育,後畢業於霸縣高等小學,在大哥的幫助下,到天津念中學。

1902年,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參與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奉旨編練北洋常備軍。張璧中學畢業後,認識到軍隊對國家的影響越來越大,就報名參加了北洋新軍。第二年,北洋練兵處軍政司在保定建立了“北洋陸軍將弁學堂”,即後來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張璧考入軍校,在“洋文班”學習。洋文班是培養軍事翻譯人才的專業,課程除常規軍事科目外,世界上主要軍事強國日本、德國、英國的語言都是必修課。同桌學生是後來成為晉軍著名將領的商震。

1904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吳祿貞出任北洋練兵處軍學司訓練監督。吳祿貞,湖北雲夢人,是地下革命黨。他與黃興、宋教仁等祕密組織了“華興會”,後華興會與孫中山組織的興中會合併成同盟會,吳祿貞可稱為同盟會創始人之一。他利用在保定軍校任教的日本士官學校同學,發展華興會成員。張璧思想激進,祕密參加了軍校的華興會即同盟會組織。

1906年,吳祿貞到東北任延吉邊務幫辦、督辦,張璧隨吳去東北,任初級軍官。

1910年,吳祿貞調任北洋陸軍第六鎮統制。當時北洋陸軍主力一共編制六個“鎮”,一鎮有一萬二千餘官兵,統制是鎮最高長官。張璧追隨吳祿貞回到關內,任第六鎮參謀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風潮席捲江南。然而北方仍在北洋軍的控制之下。當時北洋軍第六鎮駐軍保定,吳祿貞欲利用北洋軍第六鎮與山西閻錫山統轄的八十六標組成“燕晉聯軍”,進攻兵力空虛的首都北京,發動“中央革命”。吳祿貞激動地向張璧等部下軍官說:“蔭昌傾北京精銳之師南征武昌,諸位如果要和我一起倒戈,進攻兵備空虛的北京,可以兵不血刃而定天下,然後綏靖士民,易置帝政,而傳檄東南,釋甲寢兵,天下事可大定。”張璧擁護吳祿貞的主張,為吳與閻之間奔走串聯,積極策動。不想事不機密,被袁世凱偵知消息。袁時任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正全力鎮壓武昌的革命軍,極懼後方不穩,就與清朝權貴蔭昌等密謀,買通了吳祿貞部下軍官馬步周等,將吳祿貞刺殺於石家莊兵營中,北洋軍第六鎮的起義遂告失敗。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吳祿貞被殺後,袁世凱繼續追殺吳之餘黨,張璧在關內無法立足,就潛回東北,利用會黨組織“光復軍”,在清朝的後院燃起了反清的火焰,積極策應武昌的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由海外回到南京,就任中華民國中央臨時政府大總統,派胡瑛為山東都督。胡瑛,浙江紹興人,生於湖南,是黃興組織的華興會骨幹,武昌起義後,任湖北軍政府外交部長。當時,山東仍在北洋軍控制之下,胡瑛當山東都督,既無人馬又無地盤。他就把在東北組織光復軍的張璧召來,在山東煙臺的芝罘(fú)島建立基地,宣佈山東脫離清政府而“獨立”。張璧領導的光復軍人槍雖不多,但卻是胡瑛依賴的主要軍事力量,他們在煙臺地區一直堅持到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皇帝溥儀下詔退位,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上臺後,一心搞專制獨裁統治,視由同盟會改組的國民黨為仇敵。1912年8月,在北京謀殺了發動武裝起義的革命黨人張振武和方維,1913年3月,在上海刺殺了國民黨領導人宋教仁。6月,下令將國民黨人、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免職。孫中山憤而發動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推黃興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安徽、上海、廣東、湖南等地起兵響應。黃興派兵殺向徐州,張璧帶部下從山東到徐州接應。袁世凱派大將馮國璋、張勳率北洋軍前往迎擊,僅兩個多月,就殺散了討袁軍。張璧率部逃往雲南,投於雲南督軍唐繼堯麾下。

"

一、張璧生平

清朝末年,張璧參加北洋新軍,考入保定北洋陸軍將弁學堂,是早期同盟會員,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和反袁的“二次革命”,追隨雲南的蔡鍔將軍反對袁世凱稱帝,參加了護國軍,追隨馮玉祥將軍參加了“北京政變”出任首都警察總監。1924年,奉令協同西北軍將領鹿鍾麟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出宮,時人謂之“張璧逼宮”。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此後張璧一直活動於京津軍政界,因協助馮玉祥反蔣而與蔣介石結下宿怨。1931年,天津發生武裝“便衣隊”,向天津軍警發動襲擊事件,張璧因此事件受到牽連被國民政府通緝。1932年,在張自忠將軍、宋哲元將軍幫助申訴下通緝令撤銷,張璧以青幫“大”字輩 “老爺子”的身份在北京地區活動,仍為當時京津一帶頗具影響力的人物。1937年七七事變後,張璧因與蔣介石系統夙有隔閡而滯留京津。此時他已年近六十,並非當年叱詫風雲之時,主要還是利用青幫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這一期間他與地下共產黨、地下的國民黨都有些聯繫。

張璧的妹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張璧的侄兒侄女多人也是地下黨員。張璧無子女,在這些共產黨親屬的影響下,利用其社會影響做了一些有利於共產黨活動的事。1944年,因與國民黨、三青團的聯繫,受到日本當局的懷疑而被捕,入獄三個多月。1945年12月,張璧被何應欽下令拘押 。1946年1月因心臟病猝發死於獄中。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二、張璧的家庭

張璧家族是明朝初年的山西移民,住在霸州城東十八里的大高各莊村。大高各莊緊靠著中亭河,東可通勝芳,西可通白洋澱,村民除種地外,還兼營捕魚和水運。張家是村中大戶,其曾祖輩張震,清道光年間曾中舉人,做過天津府學教授。他祖父的大哥張毓珊是霸州著名鄉紳,曾帶領沿河四十八村抗洪護村,受到清朝廷嘉獎。那時,張家騾馬成群,地畝連片,深宅大院盛極一時。

張璧的父親張嶽宗,是張家自明初移居霸州的第十七代。他雖飽讀詩書,但沒取得功名,常年在外地當“師爺”、教家館,愛好書法篆刻,不善管家理財,漸漸的家道中落,一年不如一年。地畝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困難越來越大,最後只剩下祖輩輝煌時留下的高門大院支撐著門面。據其後人講,張璧大哥結婚後,每天都是張璧的母親早起張羅做飯。可有一天太陽都出來了,張璧的母親還沒起炕。張璧的大嫂以為婆婆生病了,趕緊進屋去看,婆婆不好意思地說:昨天把褲子洗了,搭在院子裡,想早早起來穿上,不想一覺醒來,天已大亮,光著身子不敢去院子裡拿褲子,因此無法起炕。兒媳這才知道婆婆只有一條褲子,趕忙送給婆婆一條自己陪嫁的褲子,婆婆才起了身。由此看來,當時張璧家不單是沒落,甚至已是窘困了。

張璧兄妹四人,張璧排行老二,大哥張律生,是清朝最末一科秀才,後考取保定師範,大嫂與大哥是同學,畢業後,兩人都在霸縣(即霸州)高等小學教書,張律生還當過校長。老三在家務農。小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著名婦女運動領袖,黨的七大代表。解放後出任過中央人民政府監察委員、監察部部長助理。張璧青少年時期的家庭生活,主要靠大哥、大嫂的薪俸支撐。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三、思想激進的青年軍官

張璧少年時,在家接受私塾教育,後畢業於霸縣高等小學,在大哥的幫助下,到天津念中學。

1902年,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參與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奉旨編練北洋常備軍。張璧中學畢業後,認識到軍隊對國家的影響越來越大,就報名參加了北洋新軍。第二年,北洋練兵處軍政司在保定建立了“北洋陸軍將弁學堂”,即後來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張璧考入軍校,在“洋文班”學習。洋文班是培養軍事翻譯人才的專業,課程除常規軍事科目外,世界上主要軍事強國日本、德國、英國的語言都是必修課。同桌學生是後來成為晉軍著名將領的商震。

1904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吳祿貞出任北洋練兵處軍學司訓練監督。吳祿貞,湖北雲夢人,是地下革命黨。他與黃興、宋教仁等祕密組織了“華興會”,後華興會與孫中山組織的興中會合併成同盟會,吳祿貞可稱為同盟會創始人之一。他利用在保定軍校任教的日本士官學校同學,發展華興會成員。張璧思想激進,祕密參加了軍校的華興會即同盟會組織。

1906年,吳祿貞到東北任延吉邊務幫辦、督辦,張璧隨吳去東北,任初級軍官。

1910年,吳祿貞調任北洋陸軍第六鎮統制。當時北洋陸軍主力一共編制六個“鎮”,一鎮有一萬二千餘官兵,統制是鎮最高長官。張璧追隨吳祿貞回到關內,任第六鎮參謀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風潮席捲江南。然而北方仍在北洋軍的控制之下。當時北洋軍第六鎮駐軍保定,吳祿貞欲利用北洋軍第六鎮與山西閻錫山統轄的八十六標組成“燕晉聯軍”,進攻兵力空虛的首都北京,發動“中央革命”。吳祿貞激動地向張璧等部下軍官說:“蔭昌傾北京精銳之師南征武昌,諸位如果要和我一起倒戈,進攻兵備空虛的北京,可以兵不血刃而定天下,然後綏靖士民,易置帝政,而傳檄東南,釋甲寢兵,天下事可大定。”張璧擁護吳祿貞的主張,為吳與閻之間奔走串聯,積極策動。不想事不機密,被袁世凱偵知消息。袁時任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正全力鎮壓武昌的革命軍,極懼後方不穩,就與清朝權貴蔭昌等密謀,買通了吳祿貞部下軍官馬步周等,將吳祿貞刺殺於石家莊兵營中,北洋軍第六鎮的起義遂告失敗。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吳祿貞被殺後,袁世凱繼續追殺吳之餘黨,張璧在關內無法立足,就潛回東北,利用會黨組織“光復軍”,在清朝的後院燃起了反清的火焰,積極策應武昌的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由海外回到南京,就任中華民國中央臨時政府大總統,派胡瑛為山東都督。胡瑛,浙江紹興人,生於湖南,是黃興組織的華興會骨幹,武昌起義後,任湖北軍政府外交部長。當時,山東仍在北洋軍控制之下,胡瑛當山東都督,既無人馬又無地盤。他就把在東北組織光復軍的張璧召來,在山東煙臺的芝罘(fú)島建立基地,宣佈山東脫離清政府而“獨立”。張璧領導的光復軍人槍雖不多,但卻是胡瑛依賴的主要軍事力量,他們在煙臺地區一直堅持到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皇帝溥儀下詔退位,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上臺後,一心搞專制獨裁統治,視由同盟會改組的國民黨為仇敵。1912年8月,在北京謀殺了發動武裝起義的革命黨人張振武和方維,1913年3月,在上海刺殺了國民黨領導人宋教仁。6月,下令將國民黨人、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免職。孫中山憤而發動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推黃興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安徽、上海、廣東、湖南等地起兵響應。黃興派兵殺向徐州,張璧帶部下從山東到徐州接應。袁世凱派大將馮國璋、張勳率北洋軍前往迎擊,僅兩個多月,就殺散了討袁軍。張璧率部逃往雲南,投於雲南督軍唐繼堯麾下。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推戴書”,1916年1月1日“登極”成為“中華帝國大皇帝”,改元“洪憲”。

面對袁世凱背叛民國的罪行,孫中山發出了“絕不使危害民國如袁氏者生息於國內”的號召,要求各地反袁力量“撲殺此獠,以絕亂種”。

1915年12月25日,原雲南督軍蔡鍔從北京潛回雲南,推唐繼堯為都督,通電討袁,蔡鍔自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率部向四川進攻。

護國軍第一軍下設三個梯團,梯團的編制形同師或旅,其左路第一梯團長為劉雲峰,參謀長即是張璧。那時朱德任第三梯團第六支隊長。

第一梯團是護國軍主力,從雲南昭通出師,一舉打下四川敘府,即今宜賓市。袁世凱派來收復敘府的部隊是馮玉祥任旅長的第十六混成旅。馮玉祥原籍安徽,在保定出生長大,自認為是直隸河北人,他一直對袁世凱稱帝不滿,不願與護國軍作戰。得知護國軍第一梯團團長劉雲峰是直隸蠡縣人,參謀長張璧是直隸霸州人,都是直隸老鄉,原先也都認識,就命前線接通第一梯團電話,希望雙方罷兵言和,即馮旅不向敘府進攻,劉雲峰、張璧的部隊也駐在原地不動。接電話的是參謀長張璧。張璧性情激進。直接對馮玉祥說:不管什麼老鄉不老鄉,除非馮旅繳械投降,不然護國軍將對馮旅進行毀滅性打擊,絕不與袁世凱的鷹犬言和。馮玉祥碰上了個硬釘子,這是馮玉祥與張璧第一次實質性的接觸。

馮玉祥議和不成,四川督軍又急令馮部反攻敘府,馮不得已於1月25日向劉雲峰、張璧率領的第一梯團開戰。第一梯團投入五個營的兵力,將馮軍的兩個營包圍於龍頭山殲滅,把馮軍打敗,馮軍撤往隆昌。

護國軍雖在四川取得很大勝利,但控制長江中下游的北洋軍主力馮國璋部並未受到打擊,北洋陸軍的根基並未動搖。為爭取馮國璋,唐繼堯、蔡鍔派張璧去武漢策動馮國璋加入反袁陣營。馮國璋是直隸河間人,本屬袁世凱嫡系,但眼看袁世凱倒行逆施、氣數將盡,就與江西、浙江、山東等袁系督軍聯名致電袁世凱,逼其取消帝制。袁最信任的四川督軍陳宦也在馮玉祥等人的逼迫下,宣佈脫離袁世凱而“獨立”。6月6日,袁世凱在舉國唾罵聲中憂懼而死,護國戰爭宣告結束。

"

一、張璧生平

清朝末年,張璧參加北洋新軍,考入保定北洋陸軍將弁學堂,是早期同盟會員,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和反袁的“二次革命”,追隨雲南的蔡鍔將軍反對袁世凱稱帝,參加了護國軍,追隨馮玉祥將軍參加了“北京政變”出任首都警察總監。1924年,奉令協同西北軍將領鹿鍾麟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出宮,時人謂之“張璧逼宮”。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此後張璧一直活動於京津軍政界,因協助馮玉祥反蔣而與蔣介石結下宿怨。1931年,天津發生武裝“便衣隊”,向天津軍警發動襲擊事件,張璧因此事件受到牽連被國民政府通緝。1932年,在張自忠將軍、宋哲元將軍幫助申訴下通緝令撤銷,張璧以青幫“大”字輩 “老爺子”的身份在北京地區活動,仍為當時京津一帶頗具影響力的人物。1937年七七事變後,張璧因與蔣介石系統夙有隔閡而滯留京津。此時他已年近六十,並非當年叱詫風雲之時,主要還是利用青幫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這一期間他與地下共產黨、地下的國民黨都有些聯繫。

張璧的妹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張璧的侄兒侄女多人也是地下黨員。張璧無子女,在這些共產黨親屬的影響下,利用其社會影響做了一些有利於共產黨活動的事。1944年,因與國民黨、三青團的聯繫,受到日本當局的懷疑而被捕,入獄三個多月。1945年12月,張璧被何應欽下令拘押 。1946年1月因心臟病猝發死於獄中。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二、張璧的家庭

張璧家族是明朝初年的山西移民,住在霸州城東十八里的大高各莊村。大高各莊緊靠著中亭河,東可通勝芳,西可通白洋澱,村民除種地外,還兼營捕魚和水運。張家是村中大戶,其曾祖輩張震,清道光年間曾中舉人,做過天津府學教授。他祖父的大哥張毓珊是霸州著名鄉紳,曾帶領沿河四十八村抗洪護村,受到清朝廷嘉獎。那時,張家騾馬成群,地畝連片,深宅大院盛極一時。

張璧的父親張嶽宗,是張家自明初移居霸州的第十七代。他雖飽讀詩書,但沒取得功名,常年在外地當“師爺”、教家館,愛好書法篆刻,不善管家理財,漸漸的家道中落,一年不如一年。地畝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困難越來越大,最後只剩下祖輩輝煌時留下的高門大院支撐著門面。據其後人講,張璧大哥結婚後,每天都是張璧的母親早起張羅做飯。可有一天太陽都出來了,張璧的母親還沒起炕。張璧的大嫂以為婆婆生病了,趕緊進屋去看,婆婆不好意思地說:昨天把褲子洗了,搭在院子裡,想早早起來穿上,不想一覺醒來,天已大亮,光著身子不敢去院子裡拿褲子,因此無法起炕。兒媳這才知道婆婆只有一條褲子,趕忙送給婆婆一條自己陪嫁的褲子,婆婆才起了身。由此看來,當時張璧家不單是沒落,甚至已是窘困了。

張璧兄妹四人,張璧排行老二,大哥張律生,是清朝最末一科秀才,後考取保定師範,大嫂與大哥是同學,畢業後,兩人都在霸縣(即霸州)高等小學教書,張律生還當過校長。老三在家務農。小妹張秀巖是中共早期黨員,著名婦女運動領袖,黨的七大代表。解放後出任過中央人民政府監察委員、監察部部長助理。張璧青少年時期的家庭生活,主要靠大哥、大嫂的薪俸支撐。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三、思想激進的青年軍官

張璧少年時,在家接受私塾教育,後畢業於霸縣高等小學,在大哥的幫助下,到天津念中學。

1902年,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參與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奉旨編練北洋常備軍。張璧中學畢業後,認識到軍隊對國家的影響越來越大,就報名參加了北洋新軍。第二年,北洋練兵處軍政司在保定建立了“北洋陸軍將弁學堂”,即後來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張璧考入軍校,在“洋文班”學習。洋文班是培養軍事翻譯人才的專業,課程除常規軍事科目外,世界上主要軍事強國日本、德國、英國的語言都是必修課。同桌學生是後來成為晉軍著名將領的商震。

1904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吳祿貞出任北洋練兵處軍學司訓練監督。吳祿貞,湖北雲夢人,是地下革命黨。他與黃興、宋教仁等祕密組織了“華興會”,後華興會與孫中山組織的興中會合併成同盟會,吳祿貞可稱為同盟會創始人之一。他利用在保定軍校任教的日本士官學校同學,發展華興會成員。張璧思想激進,祕密參加了軍校的華興會即同盟會組織。

1906年,吳祿貞到東北任延吉邊務幫辦、督辦,張璧隨吳去東北,任初級軍官。

1910年,吳祿貞調任北洋陸軍第六鎮統制。當時北洋陸軍主力一共編制六個“鎮”,一鎮有一萬二千餘官兵,統制是鎮最高長官。張璧追隨吳祿貞回到關內,任第六鎮參謀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風潮席捲江南。然而北方仍在北洋軍的控制之下。當時北洋軍第六鎮駐軍保定,吳祿貞欲利用北洋軍第六鎮與山西閻錫山統轄的八十六標組成“燕晉聯軍”,進攻兵力空虛的首都北京,發動“中央革命”。吳祿貞激動地向張璧等部下軍官說:“蔭昌傾北京精銳之師南征武昌,諸位如果要和我一起倒戈,進攻兵備空虛的北京,可以兵不血刃而定天下,然後綏靖士民,易置帝政,而傳檄東南,釋甲寢兵,天下事可大定。”張璧擁護吳祿貞的主張,為吳與閻之間奔走串聯,積極策動。不想事不機密,被袁世凱偵知消息。袁時任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正全力鎮壓武昌的革命軍,極懼後方不穩,就與清朝權貴蔭昌等密謀,買通了吳祿貞部下軍官馬步周等,將吳祿貞刺殺於石家莊兵營中,北洋軍第六鎮的起義遂告失敗。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吳祿貞被殺後,袁世凱繼續追殺吳之餘黨,張璧在關內無法立足,就潛回東北,利用會黨組織“光復軍”,在清朝的後院燃起了反清的火焰,積極策應武昌的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由海外回到南京,就任中華民國中央臨時政府大總統,派胡瑛為山東都督。胡瑛,浙江紹興人,生於湖南,是黃興組織的華興會骨幹,武昌起義後,任湖北軍政府外交部長。當時,山東仍在北洋軍控制之下,胡瑛當山東都督,既無人馬又無地盤。他就把在東北組織光復軍的張璧召來,在山東煙臺的芝罘(fú)島建立基地,宣佈山東脫離清政府而“獨立”。張璧領導的光復軍人槍雖不多,但卻是胡瑛依賴的主要軍事力量,他們在煙臺地區一直堅持到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皇帝溥儀下詔退位,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上臺後,一心搞專制獨裁統治,視由同盟會改組的國民黨為仇敵。1912年8月,在北京謀殺了發動武裝起義的革命黨人張振武和方維,1913年3月,在上海刺殺了國民黨領導人宋教仁。6月,下令將國民黨人、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免職。孫中山憤而發動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推黃興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安徽、上海、廣東、湖南等地起兵響應。黃興派兵殺向徐州,張璧帶部下從山東到徐州接應。袁世凱派大將馮國璋、張勳率北洋軍前往迎擊,僅兩個多月,就殺散了討袁軍。張璧率部逃往雲南,投於雲南督軍唐繼堯麾下。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推戴書”,1916年1月1日“登極”成為“中華帝國大皇帝”,改元“洪憲”。

面對袁世凱背叛民國的罪行,孫中山發出了“絕不使危害民國如袁氏者生息於國內”的號召,要求各地反袁力量“撲殺此獠,以絕亂種”。

1915年12月25日,原雲南督軍蔡鍔從北京潛回雲南,推唐繼堯為都督,通電討袁,蔡鍔自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率部向四川進攻。

護國軍第一軍下設三個梯團,梯團的編制形同師或旅,其左路第一梯團長為劉雲峰,參謀長即是張璧。那時朱德任第三梯團第六支隊長。

第一梯團是護國軍主力,從雲南昭通出師,一舉打下四川敘府,即今宜賓市。袁世凱派來收復敘府的部隊是馮玉祥任旅長的第十六混成旅。馮玉祥原籍安徽,在保定出生長大,自認為是直隸河北人,他一直對袁世凱稱帝不滿,不願與護國軍作戰。得知護國軍第一梯團團長劉雲峰是直隸蠡縣人,參謀長張璧是直隸霸州人,都是直隸老鄉,原先也都認識,就命前線接通第一梯團電話,希望雙方罷兵言和,即馮旅不向敘府進攻,劉雲峰、張璧的部隊也駐在原地不動。接電話的是參謀長張璧。張璧性情激進。直接對馮玉祥說:不管什麼老鄉不老鄉,除非馮旅繳械投降,不然護國軍將對馮旅進行毀滅性打擊,絕不與袁世凱的鷹犬言和。馮玉祥碰上了個硬釘子,這是馮玉祥與張璧第一次實質性的接觸。

馮玉祥議和不成,四川督軍又急令馮部反攻敘府,馮不得已於1月25日向劉雲峰、張璧率領的第一梯團開戰。第一梯團投入五個營的兵力,將馮軍的兩個營包圍於龍頭山殲滅,把馮軍打敗,馮軍撤往隆昌。

護國軍雖在四川取得很大勝利,但控制長江中下游的北洋軍主力馮國璋部並未受到打擊,北洋陸軍的根基並未動搖。為爭取馮國璋,唐繼堯、蔡鍔派張璧去武漢策動馮國璋加入反袁陣營。馮國璋是直隸河間人,本屬袁世凱嫡系,但眼看袁世凱倒行逆施、氣數將盡,就與江西、浙江、山東等袁系督軍聯名致電袁世凱,逼其取消帝制。袁最信任的四川督軍陳宦也在馮玉祥等人的逼迫下,宣佈脫離袁世凱而“獨立”。6月6日,袁世凱在舉國唾罵聲中憂懼而死,護國戰爭宣告結束。

樊文稷:民國梟雄——霸州歷史人物張璧①

馮國璋對張璧這個老鄉的才能非常賞識。就留張在自己軍中。1917年8月,馮國璋繼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封張璧為“北方招討使”。後來張璧自己活動得到一個“河東鹽運使”的差事,主管山東、蘇北的鹽場及其專賣權。以後張璧又調任北洋政府財政部任稅務處會辦,這是一個主管全國稅收的副長官。在這期間,他與直係軍閥中的河北老鄉多有交往,特別是和馮玉祥意氣相投,建立了很深的私誼。(待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