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復榘,河北霸州東臺山村人。民國時期著名軍閥,陸軍上將。曾任天津警備司令、河南省主席、山東省主席、第三路軍總指揮、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韓母逝世時,韓復榘任河南省主席,正是“中原大戰”即將爆發,韓復榘軍與閻錫山軍、馮玉祥軍犬牙對峙、一觸即發之時。因此韓復榘無法穿越重重防線回鄉葬母。

樊文稷 : 韓復榘母輓聯瑣談

韓復榘之母李氏,是韓家鄰村西臺山村人。1929年農曆七月十九日病逝,享年七十二歲。其弔唁安葬儀式在霸州老家舉行。當時京、津、冀、豫的達官顯貴、老家霸州的縉紳親朋數千人蔘加了韓母的葬禮,所贈輓聯孝幛掛滿東臺山的大街小巷。然而往事如煙,那些輓聯孝幛存留至今者已屬鳳毛麟角。最近,霸州統戰部原副部長鄭茂榮先生在翻閱其祖父鄭殿倫老先生遺物時,意外發現了鄭老先生當年抄錄下來的悼念韓母的輓聯二楹,遂賜某一觀。輓聯一:

樊文稷 : 韓復榘母輓聯瑣談

輓聯二:

樊文稷 : 韓復榘母輓聯瑣談

鄭殿倫先生是解放初期霸州著名中醫,他曾任霸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還被選為第一屆霸縣人民政府委員。當時的縣政府委員只有十幾名,按現在職位相當於副縣職,是一位儒雅博學之士。看到他所保留的輓聯雖大意可知,但因有的字跡不清,有的事典不明,餘亦不敢妄加評述。因之,就此兩輓聯詢問了書法界朋友及韓復榘後人韓宗喆、韓衝諸先生,亦翻查了相關典籍史料和當年的時代背景,識認如下。

輓聯一:令子是淮陰將種 賢母推當代女宗

此聯顯然是溢美之詞,然對仗工整,不失為一好聯。其中“淮陰”指的是漢淮陰侯韓信,把韓復榘視為韓信式的人物,雖有牽強之嫌,但也能說得過去。第一,韓復榘與韓信都是韓姓,廣意上可稱本家;第二,韓信之功主要在平燕趙,戰齊魯。韓復榘的主要作戰區域也是在河北、河南、山東、蘇北一帶。特別是1928年在北伐戰爭中,率六萬國民軍一個月由河南打到北京,平定了燕趙之地,趕跑了張作霖,被人們譽為“飛將軍”。其英勇亦可與其前輩韓信勉為比肩。 此聯中“推”字,似乎又象“榷”字。而“榷”是商業交易的意思,用在此聯無講。如是榷字應是確切之確的繁體“確”字的假借字或傳抄錯字。如改“推”為“確”,此聯亦通。即:令子是淮陰將種賢母確當代女宗“是”和“確”相對,也合規法。

樊文稷 : 韓復榘母輓聯瑣談

輓聯二:提兵天竺山頭,奇勳建張文遠,晉福壽堂,須知八座爭迎,旌旗動色。畫像甘泉宮裡,血淚漬金秺侯,聞惎行蹕,矧以兩河未定,樞府奪情。

注①天竺山:此指安徽潛山縣天柱山。三國魏將張遼率軍在此平叛,獲大勝。②張文遠:三國時曹魏大將張遼,字文遠。③晉福壽堂:為母親做壽增福。聯繫下文,此典故指張遼兵屯合肥、遏制了吳國的北侵。魏王封張遼都鄉侯,並下旨備輿車送遼母至軍營省親。史曰:“敕遼母至,導從出迎,所督諸軍將吏皆羅拜道側,觀者榮之。”④畫像甘泉宮:漢武帝避暑的夏宮。宮裡掛有漢朝開國功臣畫像。⑤血淚漬金秺侯:金秺(duo)侯即漢武帝駕下名臣金日磾(jin、mi、di)。金日磾本為匈奴休屠王子,歸漢後忠謹孝義,深受武帝信任,封為秺侯。其母乃休屠王妃,為表彰其教子有方,武帝將其母畫像懸掛於甘泉宮,列同開國功臣。金日磾每去甘泉宮見到母親畫像即涕泣下拜。此典盡言母子深情。⑥聞惎行蹕:惎(ji),刻骨銘心的悲憤。行蹕,帝王出行的臨時住所。此句是寫韓復榘在作戰的軍營中聽到母親去世的噩耗,無比悲痛。 此處“蹕”字 ,按照片更像“路”字或“踵”字。 但“行 路”或“行踵”與上聯“壽堂”從詞性上講,均不甚相對,解釋上亦過牽強。用“行蹕”對“壽堂”很工整。但稱韓復榘的行營為“行蹕”貌似“僭越”。可韓復榘也可稱一方諸侯,處亂世,勉稱之,雖過亦可。⑦矧以兩河未定:矧(shen),況且。兩河,指河南、河北。或言黃河、海河流域。此正中原大戰前夕,蔣介石軍與閻錫山、馮玉祥軍上百萬人在兩河地區對壘,大戰一觸即發。⑧樞府奪情:樞府,國家最高軍事機關。此指蔣介石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奪情,母逝本應回鄉奔喪。中央政府以國家重大需要為由,不讓官員奔喪,謂之奪其人子盡孝之情。

樊文稷 : 韓復榘母輓聯瑣談

此一輓聯用到很多典故,這些典故均與韓復榘逝母有很多可比可鑑之處。第一,以張遼比韓復榘。張遼原為呂布手下大將,歸曹操後在兩河地區作戰立有殊功。韓復榘原為馮玉祥部大將,歸蔣介石後亦在兩河地區作戰立有大功。第二,張遼之母到達張遼軍營,受到張遼及其部下全軍的隆重接待。此即聯中所云:“晉福壽堂”、“八座爭迎”、“旌旗動色”。1928年韓復榘任河南省主席時曾接母親去開封,並在開封為母做壽。亦受到韓之部下及友人的隆重敬禮。此亦聯中所言“福晉壽堂”、“八座爭迎”。韓復榘擁兵數萬,雄踞一方,遇有為母做壽這樣的大事,當然也會令“旌旗動色”了。第三,以金日磾比韓復榘。金日磾十四歲時,父休屠王被殺後歸漢,與其母論為養馬奴隸,受盡苦難。緣其母教子有方終成大器。韓復榘十歲時家遭義和團之亂,其家業被毀,其母被刺三槍,險些喪命。然其母不甘沉淪,教子成材。第四,金日磾每見母像,想起艱困之時,泣淚漬襟。韓復榘母逝時,其西、北有馮軍,東、北有閻軍,被圍於開封。韓復榘想回鄉葬母而不能。據韓復榘子韓子華、孫韓宗喆講,韓復榘在家鄉為其母發喪期間,每天夜間夾一涼蓆登於開封鐵塔之上,向北涕淚跪拜,並宿於塔之頂層,以示為母守靈。想那時,韓復榘心中思母念親之情思,不能執幡掩土之悲憤,何聚然哉!何湧然哉!

此兩幅輓聯的作者已不可考。但能被鄭殿倫老先生記錄下來,可以肯定是當時流傳較廣,且被當年文化人視為珍貴的、拔萃的、膾炙人口的上佳之作。就其文風而言,輓聯一較直白,與輓聯二相較,風騷稍遜。輓聯二氣勢雄邁,用典高古,對仗工謹,平仄有序。雖有過比之嫌,但合於此類文詞之範例。由此可見,其作者肯定是一博古通今、學養優異的國學翹楚。

樊文稷 : 韓復榘母輓聯瑣談

從現在能查到的韓母墓誌銘來看,其文是由桐城國學大師、教育部次長吳闓生撰稿。其字跡是由清朝末科狀元劉春霖書寫,可見喪儀規格之高。那麼送這兩幅輓聯的人亦應非同小可。當然可能是霸州人,但更可能是來自京津或河南、陝西甚至南京的文壇名流、高官顯貴。

按原抄件,輓聯二中部字似“福晉壽堂”與“聞甚行路”。此不但詞性不對仗,而且解其意亦甚牽累,詞意亦顯流俗,與上下文韻味不合,竊意為傳抄有誤。本文刊出之聯,是筆者經多日查考研究,並徵詢多位同仁及韓氏後人意見,調整一、二字後釐定的。箇中謬誤不當之處,還請高士檢閱賜教。

我們在分享此聯語言之美時,一直對此聯的無名作者懷有由衷的敬意,更應向記錄下此聯的鄭殿倫老先生和保存此書扎的鄭茂榮先生致敬。

2016年9月

(此文原載於《霸州文化藝術》公眾號)

樊文稷 : 韓復榘母輓聯瑣談

作者簡介:樊文稷,霸州東關人,1946年10月生,大連理工大學畢業。現為霸州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是霸州市工業局副局長兼霸州鋼管廠廠長、河北地球鋼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河北省鋼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冶金部《鋼管》雜誌編委,廊坊市管專家、廊坊市人大代表、霸州政協常委、霸州拔尖人才、音協副主席。自青年時期就熱心於文學創作和歷史研究,不斷有文章發表於報刊雜誌。著有《文稷詩稿》《霸州歷史文化叢書▪名人卷》、參與編寫了《霸州文化旅遊概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