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車險實名制:實名繳費落地12省市,只須支付實名而非電話實名

打折車險實名制:實名繳費落地12省市,只須支付實名而非電話實名

醞釀多年,財險業力推的車險實名繳費制度終於在各地陸續落地,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包括廣東、山東、浙江、江蘇等在內的12個省市自治區推行了車險實名繳費制度,另有多個省市自治區也在醞釀之中。

11年前的“見費出單”有效緩解了保險公司應收保費的壓力,而此次的車險實名繳費制度又能否“得償所願”,讓保險公司真正將用戶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

十多個地區先後落地車險實名繳費

監管整治車險市場亂象的手段在不斷升級。雷霆壓倒式監管重壓、區域差異化監控措施、頻繁的窗口談話,多措並舉下,車險的亂象似乎有所收斂和減退,多個地區在整治車險亂象的同時,開始推進車險實名繳費,算是行業坎坷實名路上的重大進步,直指車險業另一重亂象,即“客戶信息不真實”、“墊付保費”等。

財險業的特點就是極速複製、野蠻生長,試點開花後,接著就是鋪天蓋地的推廣勢頭。2018年,江蘇省開始推行了車險實名繳費,形成了行業的典範,後續諸多省份陸續開始實施實名繳費。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有12個省市自治區開始實施車險實名繳費,如河南、新疆、青海、甘肅、廣西、江西、山東、安徽、海南、廣東、浙江等,同時福建、廈門等地區也在積極推進中。

實名繳費是啥?根據各地的車險實名繳費制度方案,大體可以歸納出三個要點:

  • 繳費賬戶信息與投保人一致。車險承保過程中,投保人需使用本人實名賬戶一次性全額支付保險費,通俗說,即“誰買保險,誰交保費”。
  • 實名校驗後才能繳費出單。財產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應核對繳費賬戶信息的真實性,通過實名繳費規則校驗後方能出具保單。
  • 不符合相關要求的必須“雙錄”。投保人與機動車輛所有人不一致時、投保人要求在營業網點現金繳費時等情況(各地區要求不同)。

財險業艱難的發展歷程中,不同階段面臨著不同的問題,大體是拼盡全力扯脫一個、回眸一瞥湧現多個。從理論上來看,車險實名繳費的確可以解決一些行業痼疾,同時也讓險企的管理更趨合規。

遏制墊付保費情形。“見費出單”解決了困擾行業的應收保費問題,讓非正常退保、體外運作等違規行為無處遁形,但業務員墊付代繳保費以及淨費出單成了常態。實名繳費可以扭轉客戶的保險消費習慣,解決基層業務人員長期高額墊付保費的問題,也降低了行業資金週轉的風險,是見費出單的升級版,也是行業合規經營的一大進步。

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水平。“車險繳費實名認證”可以保障繳費人為投保人本人,“誰買保險、誰繳費”保證了車險消費者的基本知情權,實名驗證也充分體現了客戶在產品選擇中的自主意願。於行業而言,有助於車險銷售流程的規範化,減少業務員擅自出單情況,有效降低承保端客戶投訴率。

加強行業反洗錢管理。全行業上萬億的保費收入無法將保險消費者與繳費者實名匹配,人民銀行對這種野蠻生長怕是不太滿意。與人壽保險相比,車險業務的單均保費比較低,利用車險業務進行洗錢的操作概率不高,但從社會經濟安全和金融風險防控的角度而言,實名繳費意義重大,提升了行業反洗錢的管理水平。

一個折中的方案

對銀行和證券業而言,實名制已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2000年,人民銀行頒佈實施《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2006年,《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對證券賬戶實名制做出了規定和要求,相較之下,財險業的這一拍似乎慢了十多年。

車險實名制發展陷入停滯的背後是保險公司與各種中介公司之間激烈的客戶資源爭奪。從保險公司的角度出發,由於缺少客戶真實聯繫方式,導致大量客戶實際並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處處受制於中介公司,加大了自身經營的被動性,不得不支付高額的手續費用。

據廣東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披露的信息,大型保險公司掌握客戶信息的真實性甚至不超過50%。更加依賴中介渠道的小公司的處境就更可想而知。

但是站在中介公司的立場上,客戶資源正是其最核心的資源,一旦將客戶真實聯繫方式交與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很有可能會通過直銷渠道搶奪客戶資源,達成“去中介化”的目的,嚴重損害中介公司的市場利益。

保險公司與中介公司對於客戶資源的激烈爭奪,最終導致了實名制推廣在車險業的舉步維艱。原保監會曾在2017年底向保險公司下發了《保險實名登記管理規定》(第二次徵求意見稿)擬在保險行業全面實施實名登記;後續於2018年6月發佈了《保險實名登記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但至今未見正式發文。

值得注意的是,徵求意見稿中明確,“實名信息包括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和證件號碼、手機號碼。其中姓名與身份證件號碼合稱身份信息”,但同時也留有空間“前款所稱手機號碼,應當是本人實名登記或者使用的手機號碼。使用非本人實名登記手機號碼的,應當提供手機號碼的實名登記人的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和證件號碼。”

徵求意見稿中還要求,“保險機構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保險期間為7日以上且保險費總額為200元以上的,保險機構應當通過保險實名查驗登記平臺查驗投保人實名信息和被保險人身份信息。”

倘若實施實名登記,對於財險公司來說,既有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可能打破,但徵求意見稿卻表明,改變已有的模式和相對固化的利益格局阻力重重,手機號碼仍舊可以不是投保人本人的。

實名信息中最關鍵的手機號碼目前尚無法驗證,曲線救國,只能先從實名繳費開始。可以看到,目前各地推出的所謂車險實名繳費制度大多隻是要求投保人信息與繳費人賬戶信息一致,對於電話號碼是否一定歸屬於本人則沒有明確要求。

這種情況下,車險實名繳費所解決的更多是墊付保費的問題,保險公司掌握中介渠道客戶真實聯繫方式依然是一種奢望。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折中的方案未嘗不是當下最合理的一種方案,至少為實名制開了一個好頭,未來仍存在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可能,從單純的實名繳費,走向真正的實名投保。

一味慢火良藥

雖然對於很多地區而言,目前車險實名繳費仍舊是一個折中的方案,並不能幫助保險公司能給一步到位實現掌握客戶真實電話號碼的目的,但對於車險行業而言,仍不失為一味慢火良藥,但療效全看怎麼用,誰來用,行業仍可能面臨不少變局!

引流車險客戶,提升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實名繳費只是通過平臺返回一個校驗結果,看似對拉近車險客戶、增強客戶粘性、獲取客戶真實信息作用有限。但在這面政策大旗下,完全可以講出新故事!

此前,客戶拿到保單,繳納淨保費,可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現在,實名繳費後才能出單。客戶的心態和行為會發生變化,可能會牴觸通過原有代理人、第三方渠道提供的二維碼進行支付的方式,轉而更為信賴保險公司官網、微信小程序和APP等官方渠道。

險企可以利用消費者心態的變化引導客戶選擇路徑,從而激活既有客戶,沉澱客戶真實信息。在客戶心態轉變的大趨勢下,險企可以對代理人業務明確歸屬,設定保護期利益,有助於排除阻礙,加速客戶“司有化”進程。

支付渠道將沉澱精準信息。目前各地行業協會外接的查驗平臺大體為微信、支付寶和銀聯。騰訊和阿里都有金融保險板塊,大量的車險業務繳費實名核驗,將成為客戶的一個個精準標籤,結合已有的消費行為數據,兩大巨頭在車險領域的精準營銷可能帶來利益格局的重新劃分。

客戶體驗延伸至支付領域。此前,代理人墊付淨費的情況下,保險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的支付環節基本無參與,更提不上體驗與感受。實名繳費後,客戶將全面參與支付環節,慢了不行、卡了不行、繁瑣不行,恐怕也是對財險公司的財務管理邏輯和收付系統模塊的一次大考。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人寄望於通過實名繳費徹底整治車險返傭亂象,因為按照各地車險實名繳費制度的安排,投保人繳費必須是全額繳費,而不是像以往一樣是以淨保費投保。

但這能不能治了車險返傭返現的病?難!於行業而言,只要險企仍有利潤空間,只要股東仍有容忍空間,只要職業經理人仍有規模衝動,返現返傭就停不下來,克服重重困難也要返給消費者。

於消費者而言,實名繳費不是腦海中的橡皮擦,無法改變客戶既有的判斷和理解。各種官方答疑都承諾實名繳費並不會帶來保費上漲,各位看官,客戶對標的可是淨保費!淨保費!淨保費!

實名繳費無疑是行業實名制的重大進步,有助於提升合規管理、改善經營亂象,但欲根治車險頑疾,改革還任重道遠。

<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