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局:一座“工業大院”見證的經濟發展史原創:劉清成

【聚焦學習】

在東河區巴彥塔拉大街鐵路俱樂部斜對面,有一座四四方方的四層水泥大樓,這就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輝煌一時的包頭地方工業“八大局”的辦公地。“八大局”分別是包頭市機械工業局、電子工業局、煤炭工業局、化學工業局、冶金工業局、輕工業局、二輕工業局、黃金工業局。當時全市企業總數大約800多家,“八大局”管轄國營、集體企業達400多家,職工十多萬人,支撐起包頭工業的半壁江山,為包頭市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

八大局:一座“工業大院”見證的經濟發展史原創:劉清成

▲建於1952年的日用化工廠 劉清成 攝

從重工業局到“八大局”

新中國成立前,手工業為我市主要經濟支柱,上世紀50年代工業建設大幕拉開,尤其是包鋼等六個國家重點項目落地包頭後,作為配套項目,地方工業風起雲湧。由於當時地方工業大都集中在東河區,50年代初成立的重工業局就設在巴彥塔拉大街,隨著我市工業門類的逐步齊全,重工業局演變成“八大局”。

市重工業局成立之初,辦公場所是大屋頂建築,與東河區舊區委、中蘇友好館、東河賓館屬同一時期建築,八十年代末整體改建為現在的建築,也稱“工業大院”。

包頭市機械工業局成立於1985年,對全市地方機械工業企業全面實行歸口管理。所屬企業內燃機配件廠、拖拉機配件廠、冶金礦山機械廠、閥門總廠等16個企業先後進行技術改造。包頭冶金礦山機械廠是包頭地方工業中建廠最早、規模較大的中型企業,並先後分出了鑄鋼件ㄏ、水暖器材廠、工具廠、起重設備廠、通用機械廠等5家企業,被譽為包頭市“地方工業之母”。

1985年5月,包頭市電子局成立,電子工業局直屬企業12個,主要有電機廠、變壓器廠、開關廠、包頭市絕緣材料廠、包頭蓄電池廠、紅光機械廠、青山無線電廠、包頭磁性材料廠、包頭電子儀器廠。1955年,自治區政府決定在包頭籌建包頭電機廠。1964年天津直流電機廠遷至包頭與包頭電機廠合併,滿足軍工電機試製的需要。1978年,為國家航天部“七八工程”完成配套產品直流永磁力矩電機的研製任務。

1953年包頭市成立煤炭管理所,,對收歸國有的大磁礦、新生礦、楊圪楞煤礦進行恢復性生產,1983年成立煤炭工業管理局,主要企業有地方國營煤礦共4家,楊圪楞、悅來堯、窩爾沁壕、郊區煤礦。市煤炭工業管理局對鄉鎮煤礦進行行業指導下,採取“依據政策,積極扶持,合理布點,嚴格標準,確保安全”等措施,極大地促進了鄉鎮煤礦業的發展。

八大局:一座“工業大院”見證的經濟發展史原創:劉清成

▲楊圪楞煤礦的礦工 (資料圖)

管轄企業達四百多家

1985年,包頭撤銷化學工業公司,成立包頭市化學工業管理局,下轄12個企業。1954年4月為支援包鋼建設,包頭市第一家化工企業——包頭氧氣廠動工,1956年投產,當年生產氧氣13萬立方米。為有力支援包鋼和包頭地方,1955年3月包頭油漆廠成立,1958年包頭第一化工廠開始籌建、1959年包頭二化建成投產,這四家企業標誌著包頭化工工業已具雛形,為今後化學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來包頭化工企業還有包頭精膠廠、紅衛日化、六個橡膠廠、四化、五化、包頭滌綸廠、石油化工廠相繼建成。

1978年以後,包頭市地方冶金工業出現了騰飛發展的新局面。市屬東風鋼鐵廠、耐火器材廠、稀土冶煉廠、火石廠、銅廠、第二耐火廠、軋鋼廠等冶金企業,大力引進先進技術,改革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使工業總產值以每年遞增20%的幅度迅速上升,呈現出一派蓬勃發展的景象。包頭火石廠始建於1958年,百靈牌打火石是自治區優質產品,榮獲國家經貿部出口產品優質榮譽證書。混合稀士金屬和打火石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非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1986年創匯100多萬美元,實現利潤48萬元。

1984年,包頭市政府決定成立“包頭市黃金生產管理辦公室”,負責全市的黃金礦產資源、生產和產品的規劃管理以及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監督檢查、嚴禁黃金走私等工作。黃金辦公室的隸屬關係歸市冶金工業公司領導,從此結束了包頭市黃金生產無主管部門的歷史,並使黃金生產管理走向了正規化。

包頭輕紡局是由包頭輕工業局、輕紡工業公司、二輕局合併組建的,後來發展成為包頭地方工業最大的工業局,下轄企業200多家,職工4萬人,有人形容輕紡局局長相當於一個副市長。

其中組建前的包頭市輕工業局下屬企業12個;糖廠、輕機廠、食品廠、精膠廠、制酒廠、第一瓷廠、第二瓷廠、建築瓷廠、瑪鋼件廠、搪瓷廠、鋁製品廠、日用化工廠。1983年12月,市政府決定市輕工業公司和市造紙印刷工業公司合併,下屬企事業單位共20多個。全系統職工1萬多人,1984年實現利潤突破千萬元大關。

八大局:一座“工業大院”見證的經濟發展史原創:劉清成

▲包頭地方工業局大樓 劉清成 攝

歷經半個多世紀輝煌

包頭輕紡工業是1979年按照常州等地的發展經驗組建的專業化公司。80年代年下屬八個企業和一個經銷經理部,其中全民企業四個針織廠、色織廠、制廠、毛廠。集體企業四個:襪子廠、勝利針織廠、條帶廠、制線廠。全系統共有職工3000多人,1984年完成了各項經濟計劃指標,其中利潤538萬元。

包頭市二輕工業,是從解放前私人手工業作坊逐步發展形成的。合作化時,皮毛、麻繩、彈棉、製鞋、縫紉等行業,組成了各種手工業基層合作社。二輕工業行業多、產品雜、隊伍大、涉及面廣、是生產日用消費品的重要陣地。1984年,全市各級聯社所屬的二輕集體企業有108個,職工總數為24000人。

為了儘快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1958年在“八大局”的東側不遠處,利用當年包鋼在東河的辦公樓(現中山學校),建起了包頭市地方工業學校,建校幾十年來,學校為包頭地區培養了各類人才7000多人,1999年學校整體遷到包頭市昆區友誼大街與民族東路交匯處,2005年停辦。

進入九十年代,我國由計劃經濟時代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變,地方工業開始進入轉型期,部分企業開始實施破產,出現下崗職工。劉歡的歌曲《從頭再來》就是那個時期典型的標誌之一。“八大局”經過整合,分為冶金機械公司、輕紡工業公司、電子工業公司、化工工業公司、2000年與建材集團公司合併,從190名工作人員中,錄用40人成立包頭市工業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負責工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2004年工業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撤銷,人員分流至各旗縣區,自此,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八大局”成為老包頭人的一個記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能成為一名產業工人那是相當滿足的,尤其是作為一名地方工業系統的管理者,更是自豪的。如今經歷了“八大局”輝煌的同志們大都已經滿頭白髮,怡享天倫之樂了,當年20多歲的小夥子也都即將進入退休行列,他們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包頭地方工業,每次經過這裡,他們總要回頭看一看,看一看窗口依稀的身影,看一看那段留不住的難忘歲月。

作者:劉清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