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黃磊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及與何炅老師的關係:

我們到這歲數也不會再有塑料友誼了,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兩個人從二十多年前認識,一直到2006年一起合作話劇,到現在還一直在演。兩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演到老,總之兩個人很有默契。

除此之外,黃磊稱交心的朋友,一定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是讓你有安全感,很放心,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對他知根知底,他的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什麼意思。

二是可以給你一些支撐,不是指事業上、生活上的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撐。

黃磊老師提到的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不用擔心友情之間存在“背叛”,因為對彼此之間的瞭解已經非常深入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都清楚明白。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黃磊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及與何炅老師的關係:

我們到這歲數也不會再有塑料友誼了,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兩個人從二十多年前認識,一直到2006年一起合作話劇,到現在還一直在演。兩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演到老,總之兩個人很有默契。

除此之外,黃磊稱交心的朋友,一定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是讓你有安全感,很放心,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對他知根知底,他的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什麼意思。

二是可以給你一些支撐,不是指事業上、生活上的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撐。

黃磊老師提到的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不用擔心友情之間存在“背叛”,因為對彼此之間的瞭解已經非常深入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都清楚明白。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怎樣才能做到對一個人無後顧之憂呢?答案就是“看透”這個人。

“看透”這個詞很難去解釋它,我很難告訴你看透的具體做法,我更強調看透時的內心感受和狀態。

友情上的“看透”可以類比“愛情”,在戀愛期間,“愛不愛”這個狀態有時很難通過日常行為看出來,但是內心對行為的感知卻不會騙人,你對他心存疑慮,便是不愛的證明,“感受“就是“看沒看透”的“直接證據”。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相信很多人知道,它已經成為中國曆代相傳的佳話。

管仲和鮑叔牙少年相識,一同長大,也一起做生意。由於管仲家境貧寒,生意上的成本基本上由鮑叔牙承擔。但到了盈利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拿走了一半的利潤,甚至偷用合夥的錢貼補家用。

而鮑叔牙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對責怪管仲的人說:觀眾雖然投入不多,勞作也不多,但是提了很多關鍵性的建議,所以少勞多得,也有道理。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黃磊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及與何炅老師的關係:

我們到這歲數也不會再有塑料友誼了,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兩個人從二十多年前認識,一直到2006年一起合作話劇,到現在還一直在演。兩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演到老,總之兩個人很有默契。

除此之外,黃磊稱交心的朋友,一定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是讓你有安全感,很放心,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對他知根知底,他的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什麼意思。

二是可以給你一些支撐,不是指事業上、生活上的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撐。

黃磊老師提到的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不用擔心友情之間存在“背叛”,因為對彼此之間的瞭解已經非常深入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都清楚明白。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怎樣才能做到對一個人無後顧之憂呢?答案就是“看透”這個人。

“看透”這個詞很難去解釋它,我很難告訴你看透的具體做法,我更強調看透時的內心感受和狀態。

友情上的“看透”可以類比“愛情”,在戀愛期間,“愛不愛”這個狀態有時很難通過日常行為看出來,但是內心對行為的感知卻不會騙人,你對他心存疑慮,便是不愛的證明,“感受“就是“看沒看透”的“直接證據”。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相信很多人知道,它已經成為中國曆代相傳的佳話。

管仲和鮑叔牙少年相識,一同長大,也一起做生意。由於管仲家境貧寒,生意上的成本基本上由鮑叔牙承擔。但到了盈利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拿走了一半的利潤,甚至偷用合夥的錢貼補家用。

而鮑叔牙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對責怪管仲的人說:觀眾雖然投入不多,勞作也不多,但是提了很多關鍵性的建議,所以少勞多得,也有道理。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列子·力命》中這樣形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鮑善交也。”管仲鮑叔牙之所以成為好友,正是因為這一句“知我者鮑子也”,因為充分地瞭解了,所以知道你的處事原則,我便沒有後顧之憂。

“看透”總結一下有以下表現:

  • 明知你有缺點,我卻可以用我的價值觀說服自己去接受
  • 瞭解你的性格脾性,知道你的處事風格
  • 知道你原則的界限,對你的心思瞭如指掌
  • 發現對方有“人性的陰暗面”,但是確信對方不會展露在自己身上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黃磊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及與何炅老師的關係:

我們到這歲數也不會再有塑料友誼了,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兩個人從二十多年前認識,一直到2006年一起合作話劇,到現在還一直在演。兩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演到老,總之兩個人很有默契。

除此之外,黃磊稱交心的朋友,一定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是讓你有安全感,很放心,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對他知根知底,他的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什麼意思。

二是可以給你一些支撐,不是指事業上、生活上的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撐。

黃磊老師提到的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不用擔心友情之間存在“背叛”,因為對彼此之間的瞭解已經非常深入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都清楚明白。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怎樣才能做到對一個人無後顧之憂呢?答案就是“看透”這個人。

“看透”這個詞很難去解釋它,我很難告訴你看透的具體做法,我更強調看透時的內心感受和狀態。

友情上的“看透”可以類比“愛情”,在戀愛期間,“愛不愛”這個狀態有時很難通過日常行為看出來,但是內心對行為的感知卻不會騙人,你對他心存疑慮,便是不愛的證明,“感受“就是“看沒看透”的“直接證據”。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相信很多人知道,它已經成為中國曆代相傳的佳話。

管仲和鮑叔牙少年相識,一同長大,也一起做生意。由於管仲家境貧寒,生意上的成本基本上由鮑叔牙承擔。但到了盈利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拿走了一半的利潤,甚至偷用合夥的錢貼補家用。

而鮑叔牙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對責怪管仲的人說:觀眾雖然投入不多,勞作也不多,但是提了很多關鍵性的建議,所以少勞多得,也有道理。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列子·力命》中這樣形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鮑善交也。”管仲鮑叔牙之所以成為好友,正是因為這一句“知我者鮑子也”,因為充分地瞭解了,所以知道你的處事原則,我便沒有後顧之憂。

“看透”總結一下有以下表現:

  • 明知你有缺點,我卻可以用我的價值觀說服自己去接受
  • 瞭解你的性格脾性,知道你的處事風格
  • 知道你原則的界限,對你的心思瞭如指掌
  • 發現對方有“人性的陰暗面”,但是確信對方不會展露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看透”為什麼是真正友情的必要條件?

這裡我要強調一點:上面說過,這裡的友情是指可以交心的狀態,是真正的友情,並不是生活中隨口就可以定義的普通關係。

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中說過一段話:

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藉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係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係早已破裂。

這裡不得不提到人性了,這個世界的包容性很強,各式各樣的人類在同一個地球上生存,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想法魚龍混雜。

從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在甄選那些“相似的靈魂”,剔除掉或者排斥那些我們認為的“無法相處的靈魂”。而“看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甄選”的過程。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黃磊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及與何炅老師的關係:

我們到這歲數也不會再有塑料友誼了,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兩個人從二十多年前認識,一直到2006年一起合作話劇,到現在還一直在演。兩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演到老,總之兩個人很有默契。

除此之外,黃磊稱交心的朋友,一定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是讓你有安全感,很放心,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對他知根知底,他的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什麼意思。

二是可以給你一些支撐,不是指事業上、生活上的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撐。

黃磊老師提到的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不用擔心友情之間存在“背叛”,因為對彼此之間的瞭解已經非常深入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都清楚明白。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怎樣才能做到對一個人無後顧之憂呢?答案就是“看透”這個人。

“看透”這個詞很難去解釋它,我很難告訴你看透的具體做法,我更強調看透時的內心感受和狀態。

友情上的“看透”可以類比“愛情”,在戀愛期間,“愛不愛”這個狀態有時很難通過日常行為看出來,但是內心對行為的感知卻不會騙人,你對他心存疑慮,便是不愛的證明,“感受“就是“看沒看透”的“直接證據”。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相信很多人知道,它已經成為中國曆代相傳的佳話。

管仲和鮑叔牙少年相識,一同長大,也一起做生意。由於管仲家境貧寒,生意上的成本基本上由鮑叔牙承擔。但到了盈利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拿走了一半的利潤,甚至偷用合夥的錢貼補家用。

而鮑叔牙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對責怪管仲的人說:觀眾雖然投入不多,勞作也不多,但是提了很多關鍵性的建議,所以少勞多得,也有道理。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列子·力命》中這樣形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鮑善交也。”管仲鮑叔牙之所以成為好友,正是因為這一句“知我者鮑子也”,因為充分地瞭解了,所以知道你的處事原則,我便沒有後顧之憂。

“看透”總結一下有以下表現:

  • 明知你有缺點,我卻可以用我的價值觀說服自己去接受
  • 瞭解你的性格脾性,知道你的處事風格
  • 知道你原則的界限,對你的心思瞭如指掌
  • 發現對方有“人性的陰暗面”,但是確信對方不會展露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看透”為什麼是真正友情的必要條件?

這裡我要強調一點:上面說過,這裡的友情是指可以交心的狀態,是真正的友情,並不是生活中隨口就可以定義的普通關係。

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中說過一段話:

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藉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係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係早已破裂。

這裡不得不提到人性了,這個世界的包容性很強,各式各樣的人類在同一個地球上生存,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想法魚龍混雜。

從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在甄選那些“相似的靈魂”,剔除掉或者排斥那些我們認為的“無法相處的靈魂”。而“看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甄選”的過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高中時,因為在文科班,女生眾多,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麼多女生,足夠上演一出精彩的戲碼了。女生本就心思細膩,善於嫉妒,想要處理好其中關係可以說難上加難。

但是,有一次在和同位的談話中,她卻說:“不是自己的圈子何必硬融,早就知道她們是怎樣的人,又何必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一生中遇到的人這麼多,大多是泛泛之交,時間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給你機會去選擇和尋找,看透每個人的內心,甄選出那個“契合的靈魂”。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黃磊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及與何炅老師的關係:

我們到這歲數也不會再有塑料友誼了,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兩個人從二十多年前認識,一直到2006年一起合作話劇,到現在還一直在演。兩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演到老,總之兩個人很有默契。

除此之外,黃磊稱交心的朋友,一定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是讓你有安全感,很放心,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對他知根知底,他的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什麼意思。

二是可以給你一些支撐,不是指事業上、生活上的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撐。

黃磊老師提到的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不用擔心友情之間存在“背叛”,因為對彼此之間的瞭解已經非常深入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都清楚明白。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怎樣才能做到對一個人無後顧之憂呢?答案就是“看透”這個人。

“看透”這個詞很難去解釋它,我很難告訴你看透的具體做法,我更強調看透時的內心感受和狀態。

友情上的“看透”可以類比“愛情”,在戀愛期間,“愛不愛”這個狀態有時很難通過日常行為看出來,但是內心對行為的感知卻不會騙人,你對他心存疑慮,便是不愛的證明,“感受“就是“看沒看透”的“直接證據”。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相信很多人知道,它已經成為中國曆代相傳的佳話。

管仲和鮑叔牙少年相識,一同長大,也一起做生意。由於管仲家境貧寒,生意上的成本基本上由鮑叔牙承擔。但到了盈利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拿走了一半的利潤,甚至偷用合夥的錢貼補家用。

而鮑叔牙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對責怪管仲的人說:觀眾雖然投入不多,勞作也不多,但是提了很多關鍵性的建議,所以少勞多得,也有道理。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列子·力命》中這樣形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鮑善交也。”管仲鮑叔牙之所以成為好友,正是因為這一句“知我者鮑子也”,因為充分地瞭解了,所以知道你的處事原則,我便沒有後顧之憂。

“看透”總結一下有以下表現:

  • 明知你有缺點,我卻可以用我的價值觀說服自己去接受
  • 瞭解你的性格脾性,知道你的處事風格
  • 知道你原則的界限,對你的心思瞭如指掌
  • 發現對方有“人性的陰暗面”,但是確信對方不會展露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看透”為什麼是真正友情的必要條件?

這裡我要強調一點:上面說過,這裡的友情是指可以交心的狀態,是真正的友情,並不是生活中隨口就可以定義的普通關係。

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中說過一段話:

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藉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係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係早已破裂。

這裡不得不提到人性了,這個世界的包容性很強,各式各樣的人類在同一個地球上生存,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想法魚龍混雜。

從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在甄選那些“相似的靈魂”,剔除掉或者排斥那些我們認為的“無法相處的靈魂”。而“看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甄選”的過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高中時,因為在文科班,女生眾多,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麼多女生,足夠上演一出精彩的戲碼了。女生本就心思細膩,善於嫉妒,想要處理好其中關係可以說難上加難。

但是,有一次在和同位的談話中,她卻說:“不是自己的圈子何必硬融,早就知道她們是怎樣的人,又何必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一生中遇到的人這麼多,大多是泛泛之交,時間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給你機會去選擇和尋找,看透每個人的內心,甄選出那個“契合的靈魂”。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真正友情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看透”的意義在於什麼呢?

一:人們渴望內心的陪伴

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金字塔的說法,他把人的需求做了簡單的排序,分別是:

  1. 生存需求
  2. 安全感需求
  3. 情感與歸屬需求
  4. 自尊需求
  5. 自我實現需求

可以看到,“安全感”和“情感歸屬”僅僅排在“生存需求”之後,陪伴就是人們內心的精神食糧。無聊、寂寞、孤獨是人最常見的三種消極狀態,而陪伴則是治癒的良藥。

真正的友情是人們情感的棲息之地,在這裡不用假飾,不用偽裝,不用懷疑,不用妒忌,可以展現最真實的自我。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黃磊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及與何炅老師的關係:

我們到這歲數也不會再有塑料友誼了,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兩個人從二十多年前認識,一直到2006年一起合作話劇,到現在還一直在演。兩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演到老,總之兩個人很有默契。

除此之外,黃磊稱交心的朋友,一定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是讓你有安全感,很放心,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對他知根知底,他的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什麼意思。

二是可以給你一些支撐,不是指事業上、生活上的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撐。

黃磊老師提到的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不用擔心友情之間存在“背叛”,因為對彼此之間的瞭解已經非常深入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都清楚明白。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怎樣才能做到對一個人無後顧之憂呢?答案就是“看透”這個人。

“看透”這個詞很難去解釋它,我很難告訴你看透的具體做法,我更強調看透時的內心感受和狀態。

友情上的“看透”可以類比“愛情”,在戀愛期間,“愛不愛”這個狀態有時很難通過日常行為看出來,但是內心對行為的感知卻不會騙人,你對他心存疑慮,便是不愛的證明,“感受“就是“看沒看透”的“直接證據”。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相信很多人知道,它已經成為中國曆代相傳的佳話。

管仲和鮑叔牙少年相識,一同長大,也一起做生意。由於管仲家境貧寒,生意上的成本基本上由鮑叔牙承擔。但到了盈利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拿走了一半的利潤,甚至偷用合夥的錢貼補家用。

而鮑叔牙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對責怪管仲的人說:觀眾雖然投入不多,勞作也不多,但是提了很多關鍵性的建議,所以少勞多得,也有道理。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列子·力命》中這樣形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鮑善交也。”管仲鮑叔牙之所以成為好友,正是因為這一句“知我者鮑子也”,因為充分地瞭解了,所以知道你的處事原則,我便沒有後顧之憂。

“看透”總結一下有以下表現:

  • 明知你有缺點,我卻可以用我的價值觀說服自己去接受
  • 瞭解你的性格脾性,知道你的處事風格
  • 知道你原則的界限,對你的心思瞭如指掌
  • 發現對方有“人性的陰暗面”,但是確信對方不會展露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看透”為什麼是真正友情的必要條件?

這裡我要強調一點:上面說過,這裡的友情是指可以交心的狀態,是真正的友情,並不是生活中隨口就可以定義的普通關係。

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中說過一段話:

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藉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係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係早已破裂。

這裡不得不提到人性了,這個世界的包容性很強,各式各樣的人類在同一個地球上生存,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想法魚龍混雜。

從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在甄選那些“相似的靈魂”,剔除掉或者排斥那些我們認為的“無法相處的靈魂”。而“看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甄選”的過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高中時,因為在文科班,女生眾多,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麼多女生,足夠上演一出精彩的戲碼了。女生本就心思細膩,善於嫉妒,想要處理好其中關係可以說難上加難。

但是,有一次在和同位的談話中,她卻說:“不是自己的圈子何必硬融,早就知道她們是怎樣的人,又何必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一生中遇到的人這麼多,大多是泛泛之交,時間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給你機會去選擇和尋找,看透每個人的內心,甄選出那個“契合的靈魂”。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真正友情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看透”的意義在於什麼呢?

一:人們渴望內心的陪伴

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金字塔的說法,他把人的需求做了簡單的排序,分別是:

  1. 生存需求
  2. 安全感需求
  3. 情感與歸屬需求
  4. 自尊需求
  5. 自我實現需求

可以看到,“安全感”和“情感歸屬”僅僅排在“生存需求”之後,陪伴就是人們內心的精神食糧。無聊、寂寞、孤獨是人最常見的三種消極狀態,而陪伴則是治癒的良藥。

真正的友情是人們情感的棲息之地,在這裡不用假飾,不用偽裝,不用懷疑,不用妒忌,可以展現最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二:獲得真正的快樂

《論語》中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真正的朋友不會在意你是否有缺點,即使有,也會被忽略或者縮小。這時候的相處是最輕鬆和快樂的,你不用時刻端著,小心謹慎,害怕露出你的缺陷和不足。

三:對關係有更深入的瞭解

一本書中曾說:“朋友是第二個自我。”

然而,自我是最複雜的。人性的多變與多疑註定了交際中的爾虞我詐並不鮮見。單純地以一片誠心,以直白的且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感情調料去獲得朋友的傾心,幾乎是不存在的。

我們必須認清人性自私的本質才能在交際中不被牽制,打個比方:遇上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鮮有例外,不要對這種想法有廉恥感,認為自己太過自私自利。

其實,在不危害集體、社會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自私一下,為自己著想無可厚非。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自己尚且做不到的事情,更不要強求朋友做到。

在現實中,主要外化為這幾種情況:

  • 在某一個交往的瞬間發現自己存在人性的“特徵”,例如:嫉妒、懷疑、自私等等
  • 發現對方也存在同樣的特徵
  • 你們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小心思”,卻依然願意接受這樣的他

瞭解人性卻不被其困擾,也是“看透”的意義。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黃磊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及與何炅老師的關係:

我們到這歲數也不會再有塑料友誼了,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兩個人從二十多年前認識,一直到2006年一起合作話劇,到現在還一直在演。兩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演到老,總之兩個人很有默契。

除此之外,黃磊稱交心的朋友,一定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是讓你有安全感,很放心,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對他知根知底,他的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什麼意思。

二是可以給你一些支撐,不是指事業上、生活上的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撐。

黃磊老師提到的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不用擔心友情之間存在“背叛”,因為對彼此之間的瞭解已經非常深入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都清楚明白。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怎樣才能做到對一個人無後顧之憂呢?答案就是“看透”這個人。

“看透”這個詞很難去解釋它,我很難告訴你看透的具體做法,我更強調看透時的內心感受和狀態。

友情上的“看透”可以類比“愛情”,在戀愛期間,“愛不愛”這個狀態有時很難通過日常行為看出來,但是內心對行為的感知卻不會騙人,你對他心存疑慮,便是不愛的證明,“感受“就是“看沒看透”的“直接證據”。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相信很多人知道,它已經成為中國曆代相傳的佳話。

管仲和鮑叔牙少年相識,一同長大,也一起做生意。由於管仲家境貧寒,生意上的成本基本上由鮑叔牙承擔。但到了盈利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拿走了一半的利潤,甚至偷用合夥的錢貼補家用。

而鮑叔牙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對責怪管仲的人說:觀眾雖然投入不多,勞作也不多,但是提了很多關鍵性的建議,所以少勞多得,也有道理。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列子·力命》中這樣形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鮑善交也。”管仲鮑叔牙之所以成為好友,正是因為這一句“知我者鮑子也”,因為充分地瞭解了,所以知道你的處事原則,我便沒有後顧之憂。

“看透”總結一下有以下表現:

  • 明知你有缺點,我卻可以用我的價值觀說服自己去接受
  • 瞭解你的性格脾性,知道你的處事風格
  • 知道你原則的界限,對你的心思瞭如指掌
  • 發現對方有“人性的陰暗面”,但是確信對方不會展露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看透”為什麼是真正友情的必要條件?

這裡我要強調一點:上面說過,這裡的友情是指可以交心的狀態,是真正的友情,並不是生活中隨口就可以定義的普通關係。

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中說過一段話:

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藉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係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係早已破裂。

這裡不得不提到人性了,這個世界的包容性很強,各式各樣的人類在同一個地球上生存,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想法魚龍混雜。

從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在甄選那些“相似的靈魂”,剔除掉或者排斥那些我們認為的“無法相處的靈魂”。而“看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甄選”的過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高中時,因為在文科班,女生眾多,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麼多女生,足夠上演一出精彩的戲碼了。女生本就心思細膩,善於嫉妒,想要處理好其中關係可以說難上加難。

但是,有一次在和同位的談話中,她卻說:“不是自己的圈子何必硬融,早就知道她們是怎樣的人,又何必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一生中遇到的人這麼多,大多是泛泛之交,時間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給你機會去選擇和尋找,看透每個人的內心,甄選出那個“契合的靈魂”。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真正友情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看透”的意義在於什麼呢?

一:人們渴望內心的陪伴

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金字塔的說法,他把人的需求做了簡單的排序,分別是:

  1. 生存需求
  2. 安全感需求
  3. 情感與歸屬需求
  4. 自尊需求
  5. 自我實現需求

可以看到,“安全感”和“情感歸屬”僅僅排在“生存需求”之後,陪伴就是人們內心的精神食糧。無聊、寂寞、孤獨是人最常見的三種消極狀態,而陪伴則是治癒的良藥。

真正的友情是人們情感的棲息之地,在這裡不用假飾,不用偽裝,不用懷疑,不用妒忌,可以展現最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二:獲得真正的快樂

《論語》中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真正的朋友不會在意你是否有缺點,即使有,也會被忽略或者縮小。這時候的相處是最輕鬆和快樂的,你不用時刻端著,小心謹慎,害怕露出你的缺陷和不足。

三:對關係有更深入的瞭解

一本書中曾說:“朋友是第二個自我。”

然而,自我是最複雜的。人性的多變與多疑註定了交際中的爾虞我詐並不鮮見。單純地以一片誠心,以直白的且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感情調料去獲得朋友的傾心,幾乎是不存在的。

我們必須認清人性自私的本質才能在交際中不被牽制,打個比方:遇上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鮮有例外,不要對這種想法有廉恥感,認為自己太過自私自利。

其實,在不危害集體、社會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自私一下,為自己著想無可厚非。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自己尚且做不到的事情,更不要強求朋友做到。

在現實中,主要外化為這幾種情況:

  • 在某一個交往的瞬間發現自己存在人性的“特徵”,例如:嫉妒、懷疑、自私等等
  • 發現對方也存在同樣的特徵
  • 你們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小心思”,卻依然願意接受這樣的他

瞭解人性卻不被其困擾,也是“看透”的意義。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如何珍惜得來不易的真友情呢?

弗·培根曾說:真正友誼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風雨的感情而走向陽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

“看透”一般需要犧牲時間和精力,最後得來不易的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友誼”。

為了守護這段友情,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真誠以待是王道

託·卡萊爾說過“唯有真誠者,才能識別真誠。”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黃磊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及與何炅老師的關係:

我們到這歲數也不會再有塑料友誼了,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兩個人從二十多年前認識,一直到2006年一起合作話劇,到現在還一直在演。兩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演到老,總之兩個人很有默契。

除此之外,黃磊稱交心的朋友,一定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是讓你有安全感,很放心,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對他知根知底,他的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什麼意思。

二是可以給你一些支撐,不是指事業上、生活上的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撐。

黃磊老師提到的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不用擔心友情之間存在“背叛”,因為對彼此之間的瞭解已經非常深入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都清楚明白。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怎樣才能做到對一個人無後顧之憂呢?答案就是“看透”這個人。

“看透”這個詞很難去解釋它,我很難告訴你看透的具體做法,我更強調看透時的內心感受和狀態。

友情上的“看透”可以類比“愛情”,在戀愛期間,“愛不愛”這個狀態有時很難通過日常行為看出來,但是內心對行為的感知卻不會騙人,你對他心存疑慮,便是不愛的證明,“感受“就是“看沒看透”的“直接證據”。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相信很多人知道,它已經成為中國曆代相傳的佳話。

管仲和鮑叔牙少年相識,一同長大,也一起做生意。由於管仲家境貧寒,生意上的成本基本上由鮑叔牙承擔。但到了盈利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拿走了一半的利潤,甚至偷用合夥的錢貼補家用。

而鮑叔牙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對責怪管仲的人說:觀眾雖然投入不多,勞作也不多,但是提了很多關鍵性的建議,所以少勞多得,也有道理。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列子·力命》中這樣形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鮑善交也。”管仲鮑叔牙之所以成為好友,正是因為這一句“知我者鮑子也”,因為充分地瞭解了,所以知道你的處事原則,我便沒有後顧之憂。

“看透”總結一下有以下表現:

  • 明知你有缺點,我卻可以用我的價值觀說服自己去接受
  • 瞭解你的性格脾性,知道你的處事風格
  • 知道你原則的界限,對你的心思瞭如指掌
  • 發現對方有“人性的陰暗面”,但是確信對方不會展露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看透”為什麼是真正友情的必要條件?

這裡我要強調一點:上面說過,這裡的友情是指可以交心的狀態,是真正的友情,並不是生活中隨口就可以定義的普通關係。

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中說過一段話:

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藉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係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係早已破裂。

這裡不得不提到人性了,這個世界的包容性很強,各式各樣的人類在同一個地球上生存,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想法魚龍混雜。

從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在甄選那些“相似的靈魂”,剔除掉或者排斥那些我們認為的“無法相處的靈魂”。而“看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甄選”的過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高中時,因為在文科班,女生眾多,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麼多女生,足夠上演一出精彩的戲碼了。女生本就心思細膩,善於嫉妒,想要處理好其中關係可以說難上加難。

但是,有一次在和同位的談話中,她卻說:“不是自己的圈子何必硬融,早就知道她們是怎樣的人,又何必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一生中遇到的人這麼多,大多是泛泛之交,時間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給你機會去選擇和尋找,看透每個人的內心,甄選出那個“契合的靈魂”。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真正友情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看透”的意義在於什麼呢?

一:人們渴望內心的陪伴

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金字塔的說法,他把人的需求做了簡單的排序,分別是:

  1. 生存需求
  2. 安全感需求
  3. 情感與歸屬需求
  4. 自尊需求
  5. 自我實現需求

可以看到,“安全感”和“情感歸屬”僅僅排在“生存需求”之後,陪伴就是人們內心的精神食糧。無聊、寂寞、孤獨是人最常見的三種消極狀態,而陪伴則是治癒的良藥。

真正的友情是人們情感的棲息之地,在這裡不用假飾,不用偽裝,不用懷疑,不用妒忌,可以展現最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二:獲得真正的快樂

《論語》中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真正的朋友不會在意你是否有缺點,即使有,也會被忽略或者縮小。這時候的相處是最輕鬆和快樂的,你不用時刻端著,小心謹慎,害怕露出你的缺陷和不足。

三:對關係有更深入的瞭解

一本書中曾說:“朋友是第二個自我。”

然而,自我是最複雜的。人性的多變與多疑註定了交際中的爾虞我詐並不鮮見。單純地以一片誠心,以直白的且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感情調料去獲得朋友的傾心,幾乎是不存在的。

我們必須認清人性自私的本質才能在交際中不被牽制,打個比方:遇上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鮮有例外,不要對這種想法有廉恥感,認為自己太過自私自利。

其實,在不危害集體、社會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自私一下,為自己著想無可厚非。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自己尚且做不到的事情,更不要強求朋友做到。

在現實中,主要外化為這幾種情況:

  • 在某一個交往的瞬間發現自己存在人性的“特徵”,例如:嫉妒、懷疑、自私等等
  • 發現對方也存在同樣的特徵
  • 你們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小心思”,卻依然願意接受這樣的他

瞭解人性卻不被其困擾,也是“看透”的意義。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如何珍惜得來不易的真友情呢?

弗·培根曾說:真正友誼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風雨的感情而走向陽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

“看透”一般需要犧牲時間和精力,最後得來不易的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友誼”。

為了守護這段友情,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真誠以待是王道

託·卡萊爾說過“唯有真誠者,才能識別真誠。”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真誠會讓對方放下芥蒂;同樣,真誠也會增進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守護一段友情,需要兩個人的真心以待,否則只是一方的徒勞。

②坦坦蕩蕩是關鍵

現實中,特別是女生相處的時候,背後說壞話的情況很多。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戲碼不在少數。

這種“表面友情”的根源就在於“不坦蕩”,換言之,真正的友情一定經歷過時間的捶打,那些虛偽的、做作的“表面情誼”,會在過程中被察覺。坦蕩不僅是做人的原則,更是友情的凝固劑。

③懂得感恩

其實很多人不懂得珍惜,得到後就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種情況下,感恩就顯得彌足重要了。

感恩的意義在於:讓你知道自己已經擁有了什麼,思考對方帶給自己的美好,從而讓自己在內心深處感到“充盈”和“幸福”。

④接受瑕疵、懂得寬容

兩個人能否相處下去的關鍵在於:能否接受對方的缺點而非優點。接受對方的“不完美”,才能真正地長久。

"

荷馬說過: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中。

荷馬把友情看作是“靈魂伴侶”,是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有著相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狀態,是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懷有同樣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終究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詩人在繁蕪生活中的美好寄託和希望。如今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造就的文明之中,因為生活環境和網絡環境的不同,這種希望變得奢侈。

雖然人們口頭上叫著“基友”、“閨蜜”、“死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發現可以張得開口的“朋友”寥寥,更多的只是所謂“酒肉朋友”,能交心的少之又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這讓我想起法捷耶夫對於友情的一段質疑:

友情!世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餘酒後愉快的談話和相互對弱點的寬容!可這跟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說,一段好的友情絕對不比一段好的愛情來得容易,那些讓我們在深夜裡、孤獨時可以依靠和想念的人,就像陰雨天時寥落的星星,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什麼算是友情?

在不同人的眼中,友情的定義各不相同,定義“友情”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張笑恆的《朋友完全使用手冊》中說:友誼最開始萌發的緣由便來自於志同道合,道可以有很多種: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利益追求等,這些都可以讓兩個人成為朋友。

那麼,成了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區分朋友的類型:是交情甚篤、至死不相負的死友;還是交情深厚的摯友;還是真誠純樸的素友;或是坦誠相見、直言相規的諍友以及於己有幫助的益友;亦或是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訐的損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黃磊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及與何炅老師的關係:

我們到這歲數也不會再有塑料友誼了,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兩個人從二十多年前認識,一直到2006年一起合作話劇,到現在還一直在演。兩個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演到老,總之兩個人很有默契。

除此之外,黃磊稱交心的朋友,一定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一是讓你有安全感,很放心,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對他知根知底,他的一個眼神你就知道什麼意思。

二是可以給你一些支撐,不是指事業上、生活上的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撐。

黃磊老師提到的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沒有顧慮,沒有擔憂”。你不用擔心友情之間存在“背叛”,因為對彼此之間的瞭解已經非常深入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都清楚明白。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怎樣才能做到對一個人無後顧之憂呢?答案就是“看透”這個人。

“看透”這個詞很難去解釋它,我很難告訴你看透的具體做法,我更強調看透時的內心感受和狀態。

友情上的“看透”可以類比“愛情”,在戀愛期間,“愛不愛”這個狀態有時很難通過日常行為看出來,但是內心對行為的感知卻不會騙人,你對他心存疑慮,便是不愛的證明,“感受“就是“看沒看透”的“直接證據”。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相信很多人知道,它已經成為中國曆代相傳的佳話。

管仲和鮑叔牙少年相識,一同長大,也一起做生意。由於管仲家境貧寒,生意上的成本基本上由鮑叔牙承擔。但到了盈利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拿走了一半的利潤,甚至偷用合夥的錢貼補家用。

而鮑叔牙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對責怪管仲的人說:觀眾雖然投入不多,勞作也不多,但是提了很多關鍵性的建議,所以少勞多得,也有道理。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列子·力命》中這樣形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鮑善交也。”管仲鮑叔牙之所以成為好友,正是因為這一句“知我者鮑子也”,因為充分地瞭解了,所以知道你的處事原則,我便沒有後顧之憂。

“看透”總結一下有以下表現:

  • 明知你有缺點,我卻可以用我的價值觀說服自己去接受
  • 瞭解你的性格脾性,知道你的處事風格
  • 知道你原則的界限,對你的心思瞭如指掌
  • 發現對方有“人性的陰暗面”,但是確信對方不會展露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看透”為什麼是真正友情的必要條件?

這裡我要強調一點:上面說過,這裡的友情是指可以交心的狀態,是真正的友情,並不是生活中隨口就可以定義的普通關係。

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中說過一段話:

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藉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係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係早已破裂。

這裡不得不提到人性了,這個世界的包容性很強,各式各樣的人類在同一個地球上生存,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想法魚龍混雜。

從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在甄選那些“相似的靈魂”,剔除掉或者排斥那些我們認為的“無法相處的靈魂”。而“看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甄選”的過程。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記得高中時,因為在文科班,女生眾多,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麼多女生,足夠上演一出精彩的戲碼了。女生本就心思細膩,善於嫉妒,想要處理好其中關係可以說難上加難。

但是,有一次在和同位的談話中,她卻說:“不是自己的圈子何必硬融,早就知道她們是怎樣的人,又何必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一生中遇到的人這麼多,大多是泛泛之交,時間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給你機會去選擇和尋找,看透每個人的內心,甄選出那個“契合的靈魂”。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真正友情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看透”的意義在於什麼呢?

一:人們渴望內心的陪伴

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金字塔的說法,他把人的需求做了簡單的排序,分別是:

  1. 生存需求
  2. 安全感需求
  3. 情感與歸屬需求
  4. 自尊需求
  5. 自我實現需求

可以看到,“安全感”和“情感歸屬”僅僅排在“生存需求”之後,陪伴就是人們內心的精神食糧。無聊、寂寞、孤獨是人最常見的三種消極狀態,而陪伴則是治癒的良藥。

真正的友情是人們情感的棲息之地,在這裡不用假飾,不用偽裝,不用懷疑,不用妒忌,可以展現最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二:獲得真正的快樂

《論語》中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真正的朋友不會在意你是否有缺點,即使有,也會被忽略或者縮小。這時候的相處是最輕鬆和快樂的,你不用時刻端著,小心謹慎,害怕露出你的缺陷和不足。

三:對關係有更深入的瞭解

一本書中曾說:“朋友是第二個自我。”

然而,自我是最複雜的。人性的多變與多疑註定了交際中的爾虞我詐並不鮮見。單純地以一片誠心,以直白的且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感情調料去獲得朋友的傾心,幾乎是不存在的。

我們必須認清人性自私的本質才能在交際中不被牽制,打個比方:遇上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鮮有例外,不要對這種想法有廉恥感,認為自己太過自私自利。

其實,在不危害集體、社會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自私一下,為自己著想無可厚非。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自己尚且做不到的事情,更不要強求朋友做到。

在現實中,主要外化為這幾種情況:

  • 在某一個交往的瞬間發現自己存在人性的“特徵”,例如:嫉妒、懷疑、自私等等
  • 發現對方也存在同樣的特徵
  • 你們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小心思”,卻依然願意接受這樣的他

瞭解人性卻不被其困擾,也是“看透”的意義。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如何珍惜得來不易的真友情呢?

弗·培根曾說:真正友誼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風雨的感情而走向陽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

“看透”一般需要犧牲時間和精力,最後得來不易的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友誼”。

為了守護這段友情,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真誠以待是王道

託·卡萊爾說過“唯有真誠者,才能識別真誠。”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真誠會讓對方放下芥蒂;同樣,真誠也會增進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守護一段友情,需要兩個人的真心以待,否則只是一方的徒勞。

②坦坦蕩蕩是關鍵

現實中,特別是女生相處的時候,背後說壞話的情況很多。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戲碼不在少數。

這種“表面友情”的根源就在於“不坦蕩”,換言之,真正的友情一定經歷過時間的捶打,那些虛偽的、做作的“表面情誼”,會在過程中被察覺。坦蕩不僅是做人的原則,更是友情的凝固劑。

③懂得感恩

其實很多人不懂得珍惜,得到後就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種情況下,感恩就顯得彌足重要了。

感恩的意義在於:讓你知道自己已經擁有了什麼,思考對方帶給自己的美好,從而讓自己在內心深處感到“充盈”和“幸福”。

④接受瑕疵、懂得寬容

兩個人能否相處下去的關鍵在於:能否接受對方的缺點而非優點。接受對方的“不完美”,才能真正地長久。

心理學告訴你:真正的友情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和你做朋友”

真正的朋友難得一遇,那些彼此看透還能接受對方的朋友,才是人生中最珍貴的財富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