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劇《浩然鐵軍》:用世界語言講中國故事

芭蕾舞劇《浩然鐵軍》:用世界語言講中國故事芭蕾舞劇《浩然鐵軍》:用世界語言講中國故事

配圖為《浩然鐵軍》劇照

廣州芭蕾舞團根據黃慶雲長篇傳記小說《刑場上的婚禮》改編而成的大型芭蕾舞劇《浩然鐵軍》,將於下月13日登陸廣州大劇院公演。該劇編導汪洌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詳述了用芭蕾語彙講述紅色題材的心得,他表示:“創造自己的語彙和舞蹈,我們要用世界的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

“創作從來不是編一個舞讓演員去跳”

汪洌曾主演同樣根據《刑場上的婚禮》改編的大型舞劇《風雨紅棉》,2004年摘取了文華大獎。這樣的經歷,讓汪洌對《浩然鐵軍》的人物理解相當準確,“這次廣芭創作的芭蕾舞劇不是講刑場上的婚禮,側重點是陳鐵軍,從鐵軍這一條線去切入,展現了一位富家閨秀成為革命戰士的歷程。”

《浩然鐵軍》的主演都是90後。汪洌認為,“演員和周文雍、陳鐵軍犧牲時候的年齡差不多。兩位烈士有奔放的青春、革命的理想,最初就是青澀的年輕人,並不是有很多戰鬥經驗的英雄。我們的演員有這些心理狀態,只是需要讓他們對當時的歷史背景有更多的認知。”據悉,《浩然鐵軍》創作前期,主創主演團隊曾去周文雍、陳鐵軍的故鄉採風。

“演員融入角色,是因為設計的動作、給予的情感,這些,讓他們和角色相互滲透。”在汪洌看來,“創作這件事,不是編一個舞讓演員去跳,而是結合演員的身體條件和表現力,為演員創作一個作品。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好地表達。”

劇中的“長堤保衛戰”一場戲,汪洌想為飾演周文雍的青年演員黃百茂找到一個符合革命者氣質的主題動作,“想了很多,最後設計了一個握拳回身的動作,突然就讓演員找到了人物的內心狀態,在這個狀態下的舞蹈讓他很快進入了角色。”至於陳鐵軍,大幕拉開,就是從飾演者方阿芳的一個背影開始,她回眸時堅定的眼神,可以迅速把觀眾拉進劇中情境。

“紅色題材和90後並沒有距離”

《浩然鐵軍》在開票一週後,票房就賣了一半,購票觀眾中不乏90後。汪洌認為,“紅色題材和90後並沒有距離,主要是舞臺呈現或藝術手段的問題,不能沿用過往的語彙和表現形式,否則觀眾會覺得沒有新鮮感”。

汪洌坦言,用芭蕾表現革命現實題材有一定難度,“因為受到語彙的制約。古典芭蕾5個腳位、7個手位,它很科學,但這種程式化的形象很容易讓人和王子、公主聯繫起來。”不過,汪洌表示,“恰恰在語彙制約下又能激發編導去思考,如何跳出古典芭蕾的程式化,又具有現代芭蕾的氣質,同時又被現代審美接受,而且不打破芭蕾腳下風格化的特寫。這是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

這其中,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汪洌表示:“這種平衡體現在人物形象和人物主題動作方面。如果完全遵循古典芭蕾,可能找不到革命烈士的英雄形象,於是我們打破一些芭蕾程式化的手位,在上身肢體動作上做了一些改變,但是腿部動作仍然保持了芭蕾的獨特性。這樣一來,這部作品大的方面還是芭蕾的氣質,但在具體人物上,芭蕾傳統造型就出現得少了。”

“這次排練對演員的改變已經很大了,在排練過程中他們能很快融入。”汪洌說,“男、女主角在跳雙人舞時,體態、表演、情感上都已經跳出了固有的體態,演員進入狀態後,怎麼也不會有王子、公主的感覺了”。

“彰顯國內芭蕾舞編導的創造力”

在汪洌看來,用芭蕾語彙做紅色題材,是勇敢的嘗試,是好的趨勢。“這是用世界的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用芭蕾語彙創排我們的故事,讓世界看到,也彰顯國內芭蕾舞編導的創造力。”

《浩然鐵軍》中,在一些情感舞段裡,充分發揮了芭蕾的長處,非常唯美。兩場戰鬥場面又很有時代感,比如遊行那場戲,區別於通常大歌舞排隊往前走的表現手段,汪洌採取斜排方塊,用了芭蕾舞小跳的步伐,“非常規,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而長堤保衛戰周文雍被捕那一場,一個軍警的擠壓造型,就讓觀眾感受到當時發生了什麼。“舞蹈是抽象的,給一個線索能讓觀眾想更多。”汪洌說。

這部劇中還融入了廣府文化,第一幕後半段,陳鐵軍包辦婚姻的儀式上採取了很多嶺南元素的舞蹈,增加了舞劇色彩和可看性。

至於該劇的結尾,汪洌沒有直接做生死的處理,“每一個好的作品的結尾都是走心的,是一種隱喻——我們想宣傳什麼,體現什麼樣的情懷,表達什麼樣的哲理——這是最重要的。”(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