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今天我們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足夠長壽。大家還記得劉禹錫吧(我們陸續讀了他幾十首詩呢),白居易跟劉禹錫同年出生,他們都是772年生人(就是杜甫死後的第二年),卻比劉禹錫又多活四年,活到了七十五歲,這在唐朝社會,算長壽者。

大唐是詩的國度,詩脈不斷,“詩聖”死後,大唐就同時來了“詩豪”與“詩魔”。或許還要算上稍晚來一些的柳宗元、元稹,柳宗元生於773年,元稹生於779年。

今天我們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足夠長壽。大家還記得劉禹錫吧(我們陸續讀了他幾十首詩呢),白居易跟劉禹錫同年出生,他們都是772年生人(就是杜甫死後的第二年),卻比劉禹錫又多活四年,活到了七十五歲,這在唐朝社會,算長壽者。

大唐是詩的國度,詩脈不斷,“詩聖”死後,大唐就同時來了“詩豪”與“詩魔”。或許還要算上稍晚來一些的柳宗元、元稹,柳宗元生於773年,元稹生於779年。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三遊洞白居易兄弟和元稹三人像)

後世一般把劉禹錫和柳宗元合稱“劉柳”,把白居易和元稹合稱“元白”。但同時又把劉禹錫和白居易合稱“劉白”。問題來了,白居易到底跟元稹是一對兒,還是跟劉禹錫是一對兒。

劉禹錫和元稹,到底誰才是白居易的摯愛?

於是,後世詩歌愛好者分成兩組,大家爭論不休,各成一派,分別稱“劉白黨”和“元白黨”。大家爭論的論據都是白居易分別寫給劉禹錫、元稹的詩,且都靠自己的理解,當也,也只能如此,因為白居易也的確沒給標準答案,也永不會再有標準答案了。

今天我們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足夠長壽。大家還記得劉禹錫吧(我們陸續讀了他幾十首詩呢),白居易跟劉禹錫同年出生,他們都是772年生人(就是杜甫死後的第二年),卻比劉禹錫又多活四年,活到了七十五歲,這在唐朝社會,算長壽者。

大唐是詩的國度,詩脈不斷,“詩聖”死後,大唐就同時來了“詩豪”與“詩魔”。或許還要算上稍晚來一些的柳宗元、元稹,柳宗元生於773年,元稹生於779年。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三遊洞白居易兄弟和元稹三人像)

後世一般把劉禹錫和柳宗元合稱“劉柳”,把白居易和元稹合稱“元白”。但同時又把劉禹錫和白居易合稱“劉白”。問題來了,白居易到底跟元稹是一對兒,還是跟劉禹錫是一對兒。

劉禹錫和元稹,到底誰才是白居易的摯愛?

於是,後世詩歌愛好者分成兩組,大家爭論不休,各成一派,分別稱“劉白黨”和“元白黨”。大家爭論的論據都是白居易分別寫給劉禹錫、元稹的詩,且都靠自己的理解,當也,也只能如此,因為白居易也的確沒給標準答案,也永不會再有標準答案了。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達州元稹雕像)

我是“元白黨”,我支持白居易跟元稹是“原配”的一對兒。

其實這個問題如果深入分析,答案是易得的:劉禹錫跟柳宗元的友誼足夠好,劉禹錫花20年(人生沒有幾個20年)的時間編柳宗元遺集《柳河東集》,柳宗元公元819年就死掉了,他死後的日子,劉禹錫需要有個友情替代者;

今天我們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足夠長壽。大家還記得劉禹錫吧(我們陸續讀了他幾十首詩呢),白居易跟劉禹錫同年出生,他們都是772年生人(就是杜甫死後的第二年),卻比劉禹錫又多活四年,活到了七十五歲,這在唐朝社會,算長壽者。

大唐是詩的國度,詩脈不斷,“詩聖”死後,大唐就同時來了“詩豪”與“詩魔”。或許還要算上稍晚來一些的柳宗元、元稹,柳宗元生於773年,元稹生於779年。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三遊洞白居易兄弟和元稹三人像)

後世一般把劉禹錫和柳宗元合稱“劉柳”,把白居易和元稹合稱“元白”。但同時又把劉禹錫和白居易合稱“劉白”。問題來了,白居易到底跟元稹是一對兒,還是跟劉禹錫是一對兒。

劉禹錫和元稹,到底誰才是白居易的摯愛?

於是,後世詩歌愛好者分成兩組,大家爭論不休,各成一派,分別稱“劉白黨”和“元白黨”。大家爭論的論據都是白居易分別寫給劉禹錫、元稹的詩,且都靠自己的理解,當也,也只能如此,因為白居易也的確沒給標準答案,也永不會再有標準答案了。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達州元稹雕像)

我是“元白黨”,我支持白居易跟元稹是“原配”的一對兒。

其實這個問題如果深入分析,答案是易得的:劉禹錫跟柳宗元的友誼足夠好,劉禹錫花20年(人生沒有幾個20年)的時間編柳宗元遺集《柳河東集》,柳宗元公元819年就死掉了,他死後的日子,劉禹錫需要有個友情替代者;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柳宗元浮雕)

白居易跟元稹的友誼也足夠好,否則兩個人也不會有“千里通神”的故事,那得是多深的情誼才能達到的境界啊,他們是“白首期同歸”的一對。元稹公元831年就死掉了,他死後的日子,白居易也需要個友情替代者。

就這樣,劉白兩人同樣詩才絕世,同樣孤獨無朋,又年歲相仿,環視當世再無他人可以“實力相當”,於是就有了“劉白”的交情。簡言之:劉禹錫和白居易晚年的友誼是由柳宗元與元稹死後兩人的友情“空窗”導致的。

這個“空窗”,真正起始於公元831年元稹之死。因為從這一年開始,白居易和劉禹錫才真正“都”空下來。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白居易隨著祭文寫了三首悼念元稹的詩,詩的標題是《哭微之》,今天就讀這幾首詩,先一併列出來: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白居易與元稹)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文章卓犖(luò)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埃塵。今在豈有相逢日,未死應無暫忘時。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第一首:八月的涼風吹著靈堂的白幕布,我在寢門的廊下痛哭元微之(微之是元稹的字)。妻子和兒女痛苦的哀悼他,各方的朋友們都來弔唁他,他們紛紛都說:“老天真是不開眼啊!”這當然是元微之死後靈棚的場景,其實,這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靈棚裡都會出現的場景。只是白居易狀物能力強悍,用了最平白的語言,準確地表達了出來。這第一首詩,主要是紀實。

(白居易與元稹)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文章卓犖(luò)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埃塵。今在豈有相逢日,未死應無暫忘時。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第一首:八月的涼風吹著靈堂的白幕布,我在寢門的廊下痛哭元微之(微之是元稹的字)。妻子和兒女痛苦的哀悼他,各方的朋友們都來弔唁他,他們紛紛都說:“老天真是不開眼啊!”這當然是元微之死後靈棚的場景,其實,這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靈棚裡都會出現的場景。只是白居易狀物能力強悍,用了最平白的語言,準確地表達了出來。這第一首詩,主要是紀實。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白居易像)

文章卓犖(luò)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埃塵。第二首:元微之的文章卓越顯揚當世無可匹敵,他人雖然死了,可是他的風骨長存,靈魂依舊。大家哭著把靈柩送到了咸陽北原之上,他的軀體很可能跟別人一樣化作北原的塵土。詩人一邊嘆息著元稹的絕世風華,一邊想著人死後一切都將化作塵土,這是人類共有的大徹悟、大悲哀的終極情感(我們說過,白居易最擅長寫這種普世的悲傷)。這第二首詩,主要是感嘆。

今在豈有相逢日,未死應無暫忘時。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第三首:這是生與死、陰與陽訣別的時刻,在這一刻之後,再也不會相見的時候了。“未死應無暫忘時”一句精妙:既可以理解為元稹生前兩人的相知、相念一刻不曾停歇,又可以說詩人自己只要活著,就一刻也不會忘掉元稹。寫完這三篇用來收淚(痛定思痛)的詩,我終身都不會再寫詩了。當時的悲哀是可想而知的,這種悲哀是當世再無知音的悲哀,是伯牙“破琴絕弦”的悲哀,最懂我的詩的人走了,我還寫詩做什麼?元稹一死,白居易感覺自己一下子被抽空了,或許再也不能寫詩了。這第三首詩,主要是悲傷。

(白居易與元稹)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文章卓犖(luò)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埃塵。今在豈有相逢日,未死應無暫忘時。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第一首:八月的涼風吹著靈堂的白幕布,我在寢門的廊下痛哭元微之(微之是元稹的字)。妻子和兒女痛苦的哀悼他,各方的朋友們都來弔唁他,他們紛紛都說:“老天真是不開眼啊!”這當然是元微之死後靈棚的場景,其實,這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靈棚裡都會出現的場景。只是白居易狀物能力強悍,用了最平白的語言,準確地表達了出來。這第一首詩,主要是紀實。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白居易像)

文章卓犖(luò)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埃塵。第二首:元微之的文章卓越顯揚當世無可匹敵,他人雖然死了,可是他的風骨長存,靈魂依舊。大家哭著把靈柩送到了咸陽北原之上,他的軀體很可能跟別人一樣化作北原的塵土。詩人一邊嘆息著元稹的絕世風華,一邊想著人死後一切都將化作塵土,這是人類共有的大徹悟、大悲哀的終極情感(我們說過,白居易最擅長寫這種普世的悲傷)。這第二首詩,主要是感嘆。

今在豈有相逢日,未死應無暫忘時。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第三首:這是生與死、陰與陽訣別的時刻,在這一刻之後,再也不會相見的時候了。“未死應無暫忘時”一句精妙:既可以理解為元稹生前兩人的相知、相念一刻不曾停歇,又可以說詩人自己只要活著,就一刻也不會忘掉元稹。寫完這三篇用來收淚(痛定思痛)的詩,我終身都不會再寫詩了。當時的悲哀是可想而知的,這種悲哀是當世再無知音的悲哀,是伯牙“破琴絕弦”的悲哀,最懂我的詩的人走了,我還寫詩做什麼?元稹一死,白居易感覺自己一下子被抽空了,或許再也不能寫詩了。這第三首詩,主要是悲傷。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白居易)

當然,白居易並沒有不再寫詩。寫詩是他的生命,如果讓一個愛詩成魔的人真不寫詩,恐怕他就走到生命的終點了。白居易在元稹死後,與劉禹錫還有洛陽的一眾朋友們詩歌唱和的日子還很漫長。即便這些友誼都已經不再深厚。當然,他與劉禹錫或許足夠交心,但再也不徹骨了。或許在831年之後,他曾無數次的把自己與元稹的友情同新交的好友之間的情分做比較,他對友情的體驗,怕真如元稹的詩中所說,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

(白居易與元稹)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文章卓犖(luò)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埃塵。今在豈有相逢日,未死應無暫忘時。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第一首:八月的涼風吹著靈堂的白幕布,我在寢門的廊下痛哭元微之(微之是元稹的字)。妻子和兒女痛苦的哀悼他,各方的朋友們都來弔唁他,他們紛紛都說:“老天真是不開眼啊!”這當然是元微之死後靈棚的場景,其實,這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靈棚裡都會出現的場景。只是白居易狀物能力強悍,用了最平白的語言,準確地表達了出來。這第一首詩,主要是紀實。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白居易像)

文章卓犖(luò)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埃塵。第二首:元微之的文章卓越顯揚當世無可匹敵,他人雖然死了,可是他的風骨長存,靈魂依舊。大家哭著把靈柩送到了咸陽北原之上,他的軀體很可能跟別人一樣化作北原的塵土。詩人一邊嘆息著元稹的絕世風華,一邊想著人死後一切都將化作塵土,這是人類共有的大徹悟、大悲哀的終極情感(我們說過,白居易最擅長寫這種普世的悲傷)。這第二首詩,主要是感嘆。

今在豈有相逢日,未死應無暫忘時。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第三首:這是生與死、陰與陽訣別的時刻,在這一刻之後,再也不會相見的時候了。“未死應無暫忘時”一句精妙:既可以理解為元稹生前兩人的相知、相念一刻不曾停歇,又可以說詩人自己只要活著,就一刻也不會忘掉元稹。寫完這三篇用來收淚(痛定思痛)的詩,我終身都不會再寫詩了。當時的悲哀是可想而知的,這種悲哀是當世再無知音的悲哀,是伯牙“破琴絕弦”的悲哀,最懂我的詩的人走了,我還寫詩做什麼?元稹一死,白居易感覺自己一下子被抽空了,或許再也不能寫詩了。這第三首詩,主要是悲傷。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白居易)

當然,白居易並沒有不再寫詩。寫詩是他的生命,如果讓一個愛詩成魔的人真不寫詩,恐怕他就走到生命的終點了。白居易在元稹死後,與劉禹錫還有洛陽的一眾朋友們詩歌唱和的日子還很漫長。即便這些友誼都已經不再深厚。當然,他與劉禹錫或許足夠交心,但再也不徹骨了。或許在831年之後,他曾無數次的把自己與元稹的友情同新交的好友之間的情分做比較,他對友情的體驗,怕真如元稹的詩中所說,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

唐詩閒讀:“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劉禹錫像)

也正因此,白居易在若干年後一次一次地想起元稹,一次一次地寫出了更讓人傷悲的詩句,他一邊回憶,一邊傷感,一邊記痛。元微之是他心頭永遠的痛!如果每一個人一生都只有一份最頂級的友情,白居易的這份情感,肯定是給了元微之。當然,劉禹錫和白居易都不虧,柳宗元和元稹死後,劉白同時在對方那裡也收穫了友情的溫暖,他們都在清冷的人世間獲得了具體而實在的安慰,不過這種安慰,終歸是一份替代的情感!

(【唐詩閒讀】之167,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