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詩鬼”李賀像)

當然,詩的學習,李商隱還受了李賀的影響,因為李賀的家鄉就在福昌縣昌谷鄉(現在的河南宜陽),跟滎陽很近,李商隱曾親自去拜訪過李賀,只是沒有遇到,只聽李賀的姐姐講了李賀的事情。但性格里的東西很難說,李商隱瘋狂地愛上了李賀的詩,蒐羅、抄寫、吟詠、背誦,緊接著,就是模仿,現在我們看到的李商隱詩集裡,還有一大批有“李賀風格”的詩作。

學仙玉陽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儒家文化根底,瘋狂愛上李賀詩風的李商隱,不知何故,突然在十六歲時,跑到了濟源玉陽山(河南)某道觀去學道修行去了。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詩鬼”李賀像)

當然,詩的學習,李商隱還受了李賀的影響,因為李賀的家鄉就在福昌縣昌谷鄉(現在的河南宜陽),跟滎陽很近,李商隱曾親自去拜訪過李賀,只是沒有遇到,只聽李賀的姐姐講了李賀的事情。但性格里的東西很難說,李商隱瘋狂地愛上了李賀的詩,蒐羅、抄寫、吟詠、背誦,緊接著,就是模仿,現在我們看到的李商隱詩集裡,還有一大批有“李賀風格”的詩作。

學仙玉陽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儒家文化根底,瘋狂愛上李賀詩風的李商隱,不知何故,突然在十六歲時,跑到了濟源玉陽山(河南)某道觀去學道修行去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濟源玉陽山風景)

我們知道,李商隱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道士,但他卻曾經有學道的經歷,這很奇怪,但也說得通,因為在唐朝,道教等於“國教”。

道教以先秦周人老子李耳為始祖。唐代的國姓也是李,為了證明自己華夏血脈足夠純正,唐朝皇帝便與老子攀了本家,據說還有李耳下凡的故事(當然是應需而編),總之,李唐王朝尊崇道教,甚至很早就在長安和各大州開辦了“崇玄學”,並且開了“道舉”以取士,道舉登科者地位大致等同於明經科,同樣也可以做官,考試的科目是道家“四經”,就是《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通玄經》(《文子》)、《沖虛經》(《列子》),後來為了跟儒家經典對比,又加了《洞靈真經》(《庚桑子》)合成道家“五經”。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詩鬼”李賀像)

當然,詩的學習,李商隱還受了李賀的影響,因為李賀的家鄉就在福昌縣昌谷鄉(現在的河南宜陽),跟滎陽很近,李商隱曾親自去拜訪過李賀,只是沒有遇到,只聽李賀的姐姐講了李賀的事情。但性格里的東西很難說,李商隱瘋狂地愛上了李賀的詩,蒐羅、抄寫、吟詠、背誦,緊接著,就是模仿,現在我們看到的李商隱詩集裡,還有一大批有“李賀風格”的詩作。

學仙玉陽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儒家文化根底,瘋狂愛上李賀詩風的李商隱,不知何故,突然在十六歲時,跑到了濟源玉陽山(河南)某道觀去學道修行去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濟源玉陽山風景)

我們知道,李商隱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道士,但他卻曾經有學道的經歷,這很奇怪,但也說得通,因為在唐朝,道教等於“國教”。

道教以先秦周人老子李耳為始祖。唐代的國姓也是李,為了證明自己華夏血脈足夠純正,唐朝皇帝便與老子攀了本家,據說還有李耳下凡的故事(當然是應需而編),總之,李唐王朝尊崇道教,甚至很早就在長安和各大州開辦了“崇玄學”,並且開了“道舉”以取士,道舉登科者地位大致等同於明經科,同樣也可以做官,考試的科目是道家“四經”,就是《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通玄經》(《文子》)、《沖虛經》(《列子》),後來為了跟儒家經典對比,又加了《洞靈真經》(《庚桑子》)合成道家“五經”。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老李畫像)

李商隱最終當然沒有考道舉,但他真的去學了道,這可能是大唐的風氣。

你看,李白也學道,所以,他的詩總有一股“仙氣”,人也被稱為“詩仙”。唐代的文人裡韓愈是大儒,“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道反佛,並且有詩有文為證,可是韓愈和另一位重要文人元稹到了晚年,也學道士服食丹藥祈求長生,並最終因此早逝,可見道教在唐時的流行與學道修仙的風氣是有大環境的,李商隱極大可能是因受這種風氣裹挾而上了玉陽山。

世間並沒有多一個神仙,最終只是多了一個極具浪漫氣質的詩人,李商隱顯然學道無成。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詩鬼”李賀像)

當然,詩的學習,李商隱還受了李賀的影響,因為李賀的家鄉就在福昌縣昌谷鄉(現在的河南宜陽),跟滎陽很近,李商隱曾親自去拜訪過李賀,只是沒有遇到,只聽李賀的姐姐講了李賀的事情。但性格里的東西很難說,李商隱瘋狂地愛上了李賀的詩,蒐羅、抄寫、吟詠、背誦,緊接著,就是模仿,現在我們看到的李商隱詩集裡,還有一大批有“李賀風格”的詩作。

學仙玉陽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儒家文化根底,瘋狂愛上李賀詩風的李商隱,不知何故,突然在十六歲時,跑到了濟源玉陽山(河南)某道觀去學道修行去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濟源玉陽山風景)

我們知道,李商隱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道士,但他卻曾經有學道的經歷,這很奇怪,但也說得通,因為在唐朝,道教等於“國教”。

道教以先秦周人老子李耳為始祖。唐代的國姓也是李,為了證明自己華夏血脈足夠純正,唐朝皇帝便與老子攀了本家,據說還有李耳下凡的故事(當然是應需而編),總之,李唐王朝尊崇道教,甚至很早就在長安和各大州開辦了“崇玄學”,並且開了“道舉”以取士,道舉登科者地位大致等同於明經科,同樣也可以做官,考試的科目是道家“四經”,就是《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通玄經》(《文子》)、《沖虛經》(《列子》),後來為了跟儒家經典對比,又加了《洞靈真經》(《庚桑子》)合成道家“五經”。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老李畫像)

李商隱最終當然沒有考道舉,但他真的去學了道,這可能是大唐的風氣。

你看,李白也學道,所以,他的詩總有一股“仙氣”,人也被稱為“詩仙”。唐代的文人裡韓愈是大儒,“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道反佛,並且有詩有文為證,可是韓愈和另一位重要文人元稹到了晚年,也學道士服食丹藥祈求長生,並最終因此早逝,可見道教在唐時的流行與學道修仙的風氣是有大環境的,李商隱極大可能是因受這種風氣裹挾而上了玉陽山。

世間並沒有多一個神仙,最終只是多了一個極具浪漫氣質的詩人,李商隱顯然學道無成。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現在的玉溪)

不過李商隱去玉陽學道也不白學,最直接的結果是他得了一個名號:玉溪生。玉陽山有東西雙峰,兩峰之間有一條小溪,當地稱為“玉溪”,這條溪水並沒有多大名氣,但李商隱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叫“玉溪生”,玉溪的名頭,就隨著李商隱名揚後世了。

不能大聲說的愛情與難懂的情詩

無論是何原因,李商隱去玉陽山學道了,後世李商隱研究者,最津津樂道的卻是他跟女道士的戀愛故事。李商隱與女道士談戀愛,歷史並沒有精確記載,我們也找不到可以稱得上證據的文字材料,但歷代的研究者大都認可李商隱確有此情事,理由就是他確實寫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詩,我們先說說這些詩為什麼難懂:

李商隱既然學道,依他的性格,自然是會潛心鑽研道家典籍,雖然不能成仙,但道家的典籍,其中的詞彙、人物、典故自然非常熟悉,這些內容自然會出現在他的詩歌創作之中,後世的李詩愛好者,對這個領域的東西卻多半有些陌生,這是理由之一;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詩鬼”李賀像)

當然,詩的學習,李商隱還受了李賀的影響,因為李賀的家鄉就在福昌縣昌谷鄉(現在的河南宜陽),跟滎陽很近,李商隱曾親自去拜訪過李賀,只是沒有遇到,只聽李賀的姐姐講了李賀的事情。但性格里的東西很難說,李商隱瘋狂地愛上了李賀的詩,蒐羅、抄寫、吟詠、背誦,緊接著,就是模仿,現在我們看到的李商隱詩集裡,還有一大批有“李賀風格”的詩作。

學仙玉陽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儒家文化根底,瘋狂愛上李賀詩風的李商隱,不知何故,突然在十六歲時,跑到了濟源玉陽山(河南)某道觀去學道修行去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濟源玉陽山風景)

我們知道,李商隱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道士,但他卻曾經有學道的經歷,這很奇怪,但也說得通,因為在唐朝,道教等於“國教”。

道教以先秦周人老子李耳為始祖。唐代的國姓也是李,為了證明自己華夏血脈足夠純正,唐朝皇帝便與老子攀了本家,據說還有李耳下凡的故事(當然是應需而編),總之,李唐王朝尊崇道教,甚至很早就在長安和各大州開辦了“崇玄學”,並且開了“道舉”以取士,道舉登科者地位大致等同於明經科,同樣也可以做官,考試的科目是道家“四經”,就是《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通玄經》(《文子》)、《沖虛經》(《列子》),後來為了跟儒家經典對比,又加了《洞靈真經》(《庚桑子》)合成道家“五經”。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老李畫像)

李商隱最終當然沒有考道舉,但他真的去學了道,這可能是大唐的風氣。

你看,李白也學道,所以,他的詩總有一股“仙氣”,人也被稱為“詩仙”。唐代的文人裡韓愈是大儒,“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道反佛,並且有詩有文為證,可是韓愈和另一位重要文人元稹到了晚年,也學道士服食丹藥祈求長生,並最終因此早逝,可見道教在唐時的流行與學道修仙的風氣是有大環境的,李商隱極大可能是因受這種風氣裹挾而上了玉陽山。

世間並沒有多一個神仙,最終只是多了一個極具浪漫氣質的詩人,李商隱顯然學道無成。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現在的玉溪)

不過李商隱去玉陽學道也不白學,最直接的結果是他得了一個名號:玉溪生。玉陽山有東西雙峰,兩峰之間有一條小溪,當地稱為“玉溪”,這條溪水並沒有多大名氣,但李商隱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叫“玉溪生”,玉溪的名頭,就隨著李商隱名揚後世了。

不能大聲說的愛情與難懂的情詩

無論是何原因,李商隱去玉陽山學道了,後世李商隱研究者,最津津樂道的卻是他跟女道士的戀愛故事。李商隱與女道士談戀愛,歷史並沒有精確記載,我們也找不到可以稱得上證據的文字材料,但歷代的研究者大都認可李商隱確有此情事,理由就是他確實寫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詩,我們先說說這些詩為什麼難懂:

李商隱既然學道,依他的性格,自然是會潛心鑽研道家典籍,雖然不能成仙,但道家的典籍,其中的詞彙、人物、典故自然非常熟悉,這些內容自然會出現在他的詩歌創作之中,後世的李詩愛好者,對這個領域的東西卻多半有些陌生,這是理由之一;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的女道士)

李商隱的詩,多涉女道士生活,甚至在詩中經常有隱隱約約的男女曖昧之事,這些詩的男主人公實在就應當是李商隱本人(就算不是本人,他也應當是見證者),女主人公則多半是女道士,女道士當然不能涉及情事,李商隱只能將這些事寫的閃爍其詞,模糊不清,因為不能清,清了會出事兒。研究者小說家蘇雪林說:

“他戀愛的對象,非尋常女子可比,如果彰明昭著地寫將出來,不但對方名譽為之破壞,連生命都很危險的。”所以,“他到底不敢說,而又不忍不說,於是他只得嘔心挖腦,製造一大批巧妙的詩謎,教後人自己去猜 。”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詩鬼”李賀像)

當然,詩的學習,李商隱還受了李賀的影響,因為李賀的家鄉就在福昌縣昌谷鄉(現在的河南宜陽),跟滎陽很近,李商隱曾親自去拜訪過李賀,只是沒有遇到,只聽李賀的姐姐講了李賀的事情。但性格里的東西很難說,李商隱瘋狂地愛上了李賀的詩,蒐羅、抄寫、吟詠、背誦,緊接著,就是模仿,現在我們看到的李商隱詩集裡,還有一大批有“李賀風格”的詩作。

學仙玉陽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儒家文化根底,瘋狂愛上李賀詩風的李商隱,不知何故,突然在十六歲時,跑到了濟源玉陽山(河南)某道觀去學道修行去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濟源玉陽山風景)

我們知道,李商隱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道士,但他卻曾經有學道的經歷,這很奇怪,但也說得通,因為在唐朝,道教等於“國教”。

道教以先秦周人老子李耳為始祖。唐代的國姓也是李,為了證明自己華夏血脈足夠純正,唐朝皇帝便與老子攀了本家,據說還有李耳下凡的故事(當然是應需而編),總之,李唐王朝尊崇道教,甚至很早就在長安和各大州開辦了“崇玄學”,並且開了“道舉”以取士,道舉登科者地位大致等同於明經科,同樣也可以做官,考試的科目是道家“四經”,就是《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通玄經》(《文子》)、《沖虛經》(《列子》),後來為了跟儒家經典對比,又加了《洞靈真經》(《庚桑子》)合成道家“五經”。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老李畫像)

李商隱最終當然沒有考道舉,但他真的去學了道,這可能是大唐的風氣。

你看,李白也學道,所以,他的詩總有一股“仙氣”,人也被稱為“詩仙”。唐代的文人裡韓愈是大儒,“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道反佛,並且有詩有文為證,可是韓愈和另一位重要文人元稹到了晚年,也學道士服食丹藥祈求長生,並最終因此早逝,可見道教在唐時的流行與學道修仙的風氣是有大環境的,李商隱極大可能是因受這種風氣裹挾而上了玉陽山。

世間並沒有多一個神仙,最終只是多了一個極具浪漫氣質的詩人,李商隱顯然學道無成。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現在的玉溪)

不過李商隱去玉陽學道也不白學,最直接的結果是他得了一個名號:玉溪生。玉陽山有東西雙峰,兩峰之間有一條小溪,當地稱為“玉溪”,這條溪水並沒有多大名氣,但李商隱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叫“玉溪生”,玉溪的名頭,就隨著李商隱名揚後世了。

不能大聲說的愛情與難懂的情詩

無論是何原因,李商隱去玉陽山學道了,後世李商隱研究者,最津津樂道的卻是他跟女道士的戀愛故事。李商隱與女道士談戀愛,歷史並沒有精確記載,我們也找不到可以稱得上證據的文字材料,但歷代的研究者大都認可李商隱確有此情事,理由就是他確實寫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詩,我們先說說這些詩為什麼難懂:

李商隱既然學道,依他的性格,自然是會潛心鑽研道家典籍,雖然不能成仙,但道家的典籍,其中的詞彙、人物、典故自然非常熟悉,這些內容自然會出現在他的詩歌創作之中,後世的李詩愛好者,對這個領域的東西卻多半有些陌生,這是理由之一;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的女道士)

李商隱的詩,多涉女道士生活,甚至在詩中經常有隱隱約約的男女曖昧之事,這些詩的男主人公實在就應當是李商隱本人(就算不是本人,他也應當是見證者),女主人公則多半是女道士,女道士當然不能涉及情事,李商隱只能將這些事寫的閃爍其詞,模糊不清,因為不能清,清了會出事兒。研究者小說家蘇雪林說:

“他戀愛的對象,非尋常女子可比,如果彰明昭著地寫將出來,不但對方名譽為之破壞,連生命都很危險的。”所以,“他到底不敢說,而又不忍不說,於是他只得嘔心挖腦,製造一大批巧妙的詩謎,教後人自己去猜 。”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民國才女蘇雪林)

蘇雪林給李商隱勾畫的戀愛經歷是這樣的:

他在玉陽山道觀跟某個女道士(很可能就是宋華陽),相識並戀愛(這很正常,因為他正是青春萌動的年歲),但不久因為情敵介入,他跟這個女道士失和,但由於她的介紹,李商隱又結識了某個入道公主的隨從(原來是宮女,現以也是女道士)。這位女道士後隨公主返京,而商隱也因為求仕來到京城,於是又在她的安排之下得以混入宮內參與醮祭活動,從而結識了宮嬪盧氏飛鸞、輕鳳姊妹,並與她們戀愛,在長安曲江的皇家離宮幽會。後來兩女子捲入宮廷紛爭,被迫自殺,李商隱的戀愛以悲劇告終。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感情,他怎麼敢堂而皇之地寫出來。

其實也有寫得比較清楚的詩,就是《碧城三首》,如果細讀,簡直就是色情詩,只不過,全部用了雅語,但寫女道士與人偷歡是再清晰不過的,這裡就不再抄出來了。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詩鬼”李賀像)

當然,詩的學習,李商隱還受了李賀的影響,因為李賀的家鄉就在福昌縣昌谷鄉(現在的河南宜陽),跟滎陽很近,李商隱曾親自去拜訪過李賀,只是沒有遇到,只聽李賀的姐姐講了李賀的事情。但性格里的東西很難說,李商隱瘋狂地愛上了李賀的詩,蒐羅、抄寫、吟詠、背誦,緊接著,就是模仿,現在我們看到的李商隱詩集裡,還有一大批有“李賀風格”的詩作。

學仙玉陽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儒家文化根底,瘋狂愛上李賀詩風的李商隱,不知何故,突然在十六歲時,跑到了濟源玉陽山(河南)某道觀去學道修行去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濟源玉陽山風景)

我們知道,李商隱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道士,但他卻曾經有學道的經歷,這很奇怪,但也說得通,因為在唐朝,道教等於“國教”。

道教以先秦周人老子李耳為始祖。唐代的國姓也是李,為了證明自己華夏血脈足夠純正,唐朝皇帝便與老子攀了本家,據說還有李耳下凡的故事(當然是應需而編),總之,李唐王朝尊崇道教,甚至很早就在長安和各大州開辦了“崇玄學”,並且開了“道舉”以取士,道舉登科者地位大致等同於明經科,同樣也可以做官,考試的科目是道家“四經”,就是《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通玄經》(《文子》)、《沖虛經》(《列子》),後來為了跟儒家經典對比,又加了《洞靈真經》(《庚桑子》)合成道家“五經”。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老李畫像)

李商隱最終當然沒有考道舉,但他真的去學了道,這可能是大唐的風氣。

你看,李白也學道,所以,他的詩總有一股“仙氣”,人也被稱為“詩仙”。唐代的文人裡韓愈是大儒,“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道反佛,並且有詩有文為證,可是韓愈和另一位重要文人元稹到了晚年,也學道士服食丹藥祈求長生,並最終因此早逝,可見道教在唐時的流行與學道修仙的風氣是有大環境的,李商隱極大可能是因受這種風氣裹挾而上了玉陽山。

世間並沒有多一個神仙,最終只是多了一個極具浪漫氣質的詩人,李商隱顯然學道無成。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現在的玉溪)

不過李商隱去玉陽學道也不白學,最直接的結果是他得了一個名號:玉溪生。玉陽山有東西雙峰,兩峰之間有一條小溪,當地稱為“玉溪”,這條溪水並沒有多大名氣,但李商隱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叫“玉溪生”,玉溪的名頭,就隨著李商隱名揚後世了。

不能大聲說的愛情與難懂的情詩

無論是何原因,李商隱去玉陽山學道了,後世李商隱研究者,最津津樂道的卻是他跟女道士的戀愛故事。李商隱與女道士談戀愛,歷史並沒有精確記載,我們也找不到可以稱得上證據的文字材料,但歷代的研究者大都認可李商隱確有此情事,理由就是他確實寫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詩,我們先說說這些詩為什麼難懂:

李商隱既然學道,依他的性格,自然是會潛心鑽研道家典籍,雖然不能成仙,但道家的典籍,其中的詞彙、人物、典故自然非常熟悉,這些內容自然會出現在他的詩歌創作之中,後世的李詩愛好者,對這個領域的東西卻多半有些陌生,這是理由之一;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的女道士)

李商隱的詩,多涉女道士生活,甚至在詩中經常有隱隱約約的男女曖昧之事,這些詩的男主人公實在就應當是李商隱本人(就算不是本人,他也應當是見證者),女主人公則多半是女道士,女道士當然不能涉及情事,李商隱只能將這些事寫的閃爍其詞,模糊不清,因為不能清,清了會出事兒。研究者小說家蘇雪林說:

“他戀愛的對象,非尋常女子可比,如果彰明昭著地寫將出來,不但對方名譽為之破壞,連生命都很危險的。”所以,“他到底不敢說,而又不忍不說,於是他只得嘔心挖腦,製造一大批巧妙的詩謎,教後人自己去猜 。”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民國才女蘇雪林)

蘇雪林給李商隱勾畫的戀愛經歷是這樣的:

他在玉陽山道觀跟某個女道士(很可能就是宋華陽),相識並戀愛(這很正常,因為他正是青春萌動的年歲),但不久因為情敵介入,他跟這個女道士失和,但由於她的介紹,李商隱又結識了某個入道公主的隨從(原來是宮女,現以也是女道士)。這位女道士後隨公主返京,而商隱也因為求仕來到京城,於是又在她的安排之下得以混入宮內參與醮祭活動,從而結識了宮嬪盧氏飛鸞、輕鳳姊妹,並與她們戀愛,在長安曲江的皇家離宮幽會。後來兩女子捲入宮廷紛爭,被迫自殺,李商隱的戀愛以悲劇告終。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感情,他怎麼敢堂而皇之地寫出來。

其實也有寫得比較清楚的詩,就是《碧城三首》,如果細讀,簡直就是色情詩,只不過,全部用了雅語,但寫女道士與人偷歡是再清晰不過的,這裡就不再抄出來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李商隱像)

唐朝的道士,雖有清規,但一般生活比較自由,有的甚至接近於放縱,比如魚玄機,比如李季蘭,她們與士人交往狎暱的故事幾乎人盡皆知,而且唐公主和宮人入道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入道公主生活豪奢不減於在皇宮之時,她和她的宮女隨從當然也並不屬守道規,因此,李商隱與她們戀愛,並不奇怪,但李商隱卻的的確確,不敢明著寫出來。

四首《燕臺》詩

李商隱在玉陽山學道期間,除了與女道士談戀愛,除了閱讀道家典籍,恐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李賀的詩,並且模仿這些詩進行創作,最有代表意義的是《燕臺》組詩,組詩一共四首,分別標以春、夏、秋、冬的詩題,限於篇幅,我們這裡只讀第一首《燕臺四首.春》全詩如下:

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暖藹輝遲桃樹西,高鬟立共桃鬟齊。雄龍雌鳳杳何許,絮亂絲繁天亦迷。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愁將鐵網罥珊瑚,海闊天翻迷處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願得天牢鎖冤魄。夾羅委篋單綃起,香肌冷襯琤琤珮。今日東風自不勝,化作幽光入西海。

李商隱的詩,讀的時候沒有辦法逐字逐句地摳,所以,我們只能大略讀個大概: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墜入情網的男子(或者就是李商隱本人),他愛上了一個女道士,但卻不能時時相守相見,於是他靈魂出竅,覺得自己變成了一蜜蜂(莊子變成了蝴蝶),在春天的田野與街陌之間營營地飛,為了找到心愛的人,他幾乎尋遍了所有的枝條和花葉。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詩鬼”李賀像)

當然,詩的學習,李商隱還受了李賀的影響,因為李賀的家鄉就在福昌縣昌谷鄉(現在的河南宜陽),跟滎陽很近,李商隱曾親自去拜訪過李賀,只是沒有遇到,只聽李賀的姐姐講了李賀的事情。但性格里的東西很難說,李商隱瘋狂地愛上了李賀的詩,蒐羅、抄寫、吟詠、背誦,緊接著,就是模仿,現在我們看到的李商隱詩集裡,還有一大批有“李賀風格”的詩作。

學仙玉陽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儒家文化根底,瘋狂愛上李賀詩風的李商隱,不知何故,突然在十六歲時,跑到了濟源玉陽山(河南)某道觀去學道修行去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濟源玉陽山風景)

我們知道,李商隱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道士,但他卻曾經有學道的經歷,這很奇怪,但也說得通,因為在唐朝,道教等於“國教”。

道教以先秦周人老子李耳為始祖。唐代的國姓也是李,為了證明自己華夏血脈足夠純正,唐朝皇帝便與老子攀了本家,據說還有李耳下凡的故事(當然是應需而編),總之,李唐王朝尊崇道教,甚至很早就在長安和各大州開辦了“崇玄學”,並且開了“道舉”以取士,道舉登科者地位大致等同於明經科,同樣也可以做官,考試的科目是道家“四經”,就是《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通玄經》(《文子》)、《沖虛經》(《列子》),後來為了跟儒家經典對比,又加了《洞靈真經》(《庚桑子》)合成道家“五經”。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老李畫像)

李商隱最終當然沒有考道舉,但他真的去學了道,這可能是大唐的風氣。

你看,李白也學道,所以,他的詩總有一股“仙氣”,人也被稱為“詩仙”。唐代的文人裡韓愈是大儒,“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道反佛,並且有詩有文為證,可是韓愈和另一位重要文人元稹到了晚年,也學道士服食丹藥祈求長生,並最終因此早逝,可見道教在唐時的流行與學道修仙的風氣是有大環境的,李商隱極大可能是因受這種風氣裹挾而上了玉陽山。

世間並沒有多一個神仙,最終只是多了一個極具浪漫氣質的詩人,李商隱顯然學道無成。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現在的玉溪)

不過李商隱去玉陽學道也不白學,最直接的結果是他得了一個名號:玉溪生。玉陽山有東西雙峰,兩峰之間有一條小溪,當地稱為“玉溪”,這條溪水並沒有多大名氣,但李商隱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叫“玉溪生”,玉溪的名頭,就隨著李商隱名揚後世了。

不能大聲說的愛情與難懂的情詩

無論是何原因,李商隱去玉陽山學道了,後世李商隱研究者,最津津樂道的卻是他跟女道士的戀愛故事。李商隱與女道士談戀愛,歷史並沒有精確記載,我們也找不到可以稱得上證據的文字材料,但歷代的研究者大都認可李商隱確有此情事,理由就是他確實寫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詩,我們先說說這些詩為什麼難懂:

李商隱既然學道,依他的性格,自然是會潛心鑽研道家典籍,雖然不能成仙,但道家的典籍,其中的詞彙、人物、典故自然非常熟悉,這些內容自然會出現在他的詩歌創作之中,後世的李詩愛好者,對這個領域的東西卻多半有些陌生,這是理由之一;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的女道士)

李商隱的詩,多涉女道士生活,甚至在詩中經常有隱隱約約的男女曖昧之事,這些詩的男主人公實在就應當是李商隱本人(就算不是本人,他也應當是見證者),女主人公則多半是女道士,女道士當然不能涉及情事,李商隱只能將這些事寫的閃爍其詞,模糊不清,因為不能清,清了會出事兒。研究者小說家蘇雪林說:

“他戀愛的對象,非尋常女子可比,如果彰明昭著地寫將出來,不但對方名譽為之破壞,連生命都很危險的。”所以,“他到底不敢說,而又不忍不說,於是他只得嘔心挖腦,製造一大批巧妙的詩謎,教後人自己去猜 。”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民國才女蘇雪林)

蘇雪林給李商隱勾畫的戀愛經歷是這樣的:

他在玉陽山道觀跟某個女道士(很可能就是宋華陽),相識並戀愛(這很正常,因為他正是青春萌動的年歲),但不久因為情敵介入,他跟這個女道士失和,但由於她的介紹,李商隱又結識了某個入道公主的隨從(原來是宮女,現以也是女道士)。這位女道士後隨公主返京,而商隱也因為求仕來到京城,於是又在她的安排之下得以混入宮內參與醮祭活動,從而結識了宮嬪盧氏飛鸞、輕鳳姊妹,並與她們戀愛,在長安曲江的皇家離宮幽會。後來兩女子捲入宮廷紛爭,被迫自殺,李商隱的戀愛以悲劇告終。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感情,他怎麼敢堂而皇之地寫出來。

其實也有寫得比較清楚的詩,就是《碧城三首》,如果細讀,簡直就是色情詩,只不過,全部用了雅語,但寫女道士與人偷歡是再清晰不過的,這裡就不再抄出來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李商隱像)

唐朝的道士,雖有清規,但一般生活比較自由,有的甚至接近於放縱,比如魚玄機,比如李季蘭,她們與士人交往狎暱的故事幾乎人盡皆知,而且唐公主和宮人入道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入道公主生活豪奢不減於在皇宮之時,她和她的宮女隨從當然也並不屬守道規,因此,李商隱與她們戀愛,並不奇怪,但李商隱卻的的確確,不敢明著寫出來。

四首《燕臺》詩

李商隱在玉陽山學道期間,除了與女道士談戀愛,除了閱讀道家典籍,恐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李賀的詩,並且模仿這些詩進行創作,最有代表意義的是《燕臺》組詩,組詩一共四首,分別標以春、夏、秋、冬的詩題,限於篇幅,我們這裡只讀第一首《燕臺四首.春》全詩如下:

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暖藹輝遲桃樹西,高鬟立共桃鬟齊。雄龍雌鳳杳何許,絮亂絲繁天亦迷。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愁將鐵網罥珊瑚,海闊天翻迷處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願得天牢鎖冤魄。夾羅委篋單綃起,香肌冷襯琤琤珮。今日東風自不勝,化作幽光入西海。

李商隱的詩,讀的時候沒有辦法逐字逐句地摳,所以,我們只能大略讀個大概: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墜入情網的男子(或者就是李商隱本人),他愛上了一個女道士,但卻不能時時相守相見,於是他靈魂出竅,覺得自己變成了一蜜蜂(莊子變成了蝴蝶),在春天的田野與街陌之間營營地飛,為了找到心愛的人,他幾乎尋遍了所有的枝條和花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桃花樹下的美女)

暖藹輝遲桃樹西,高鬟立共桃鬟齊。雄龍雌鳳杳何許,絮亂絲繁天亦迷。春日暖陽和煦,溫柔地照在一片桃樹林上,他忽然發現在那桃樹之下,有一位梳著高鬟的美麗姑娘,啊,那不正是自己心愛的她嗎?他多麼想上前訴說衷情,但蜜蜂與人如何溝通,正如雄龍與雌鳳無法交流,就算他在心愛的姑娘身邊縈繞飛舞,她又怎麼會知道,這隻蜜蜂就是她念念等待的情人呢?

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相見而不能言語,原因是“不同類”,這是李商隱心底最深的痛!於是他著急,他心煩意亂,急得醒了過來,卻原來只是醉後的一個夢罷了,日已黃昏,卻又彷彿天剛剛亮。但似乎又不是夢,因為夢中心愛人聽不懂的零星話語好像還響在耳旁。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詩鬼”李賀像)

當然,詩的學習,李商隱還受了李賀的影響,因為李賀的家鄉就在福昌縣昌谷鄉(現在的河南宜陽),跟滎陽很近,李商隱曾親自去拜訪過李賀,只是沒有遇到,只聽李賀的姐姐講了李賀的事情。但性格里的東西很難說,李商隱瘋狂地愛上了李賀的詩,蒐羅、抄寫、吟詠、背誦,緊接著,就是模仿,現在我們看到的李商隱詩集裡,還有一大批有“李賀風格”的詩作。

學仙玉陽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儒家文化根底,瘋狂愛上李賀詩風的李商隱,不知何故,突然在十六歲時,跑到了濟源玉陽山(河南)某道觀去學道修行去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濟源玉陽山風景)

我們知道,李商隱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道士,但他卻曾經有學道的經歷,這很奇怪,但也說得通,因為在唐朝,道教等於“國教”。

道教以先秦周人老子李耳為始祖。唐代的國姓也是李,為了證明自己華夏血脈足夠純正,唐朝皇帝便與老子攀了本家,據說還有李耳下凡的故事(當然是應需而編),總之,李唐王朝尊崇道教,甚至很早就在長安和各大州開辦了“崇玄學”,並且開了“道舉”以取士,道舉登科者地位大致等同於明經科,同樣也可以做官,考試的科目是道家“四經”,就是《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通玄經》(《文子》)、《沖虛經》(《列子》),後來為了跟儒家經典對比,又加了《洞靈真經》(《庚桑子》)合成道家“五經”。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老李畫像)

李商隱最終當然沒有考道舉,但他真的去學了道,這可能是大唐的風氣。

你看,李白也學道,所以,他的詩總有一股“仙氣”,人也被稱為“詩仙”。唐代的文人裡韓愈是大儒,“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道反佛,並且有詩有文為證,可是韓愈和另一位重要文人元稹到了晚年,也學道士服食丹藥祈求長生,並最終因此早逝,可見道教在唐時的流行與學道修仙的風氣是有大環境的,李商隱極大可能是因受這種風氣裹挾而上了玉陽山。

世間並沒有多一個神仙,最終只是多了一個極具浪漫氣質的詩人,李商隱顯然學道無成。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現在的玉溪)

不過李商隱去玉陽學道也不白學,最直接的結果是他得了一個名號:玉溪生。玉陽山有東西雙峰,兩峰之間有一條小溪,當地稱為“玉溪”,這條溪水並沒有多大名氣,但李商隱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叫“玉溪生”,玉溪的名頭,就隨著李商隱名揚後世了。

不能大聲說的愛情與難懂的情詩

無論是何原因,李商隱去玉陽山學道了,後世李商隱研究者,最津津樂道的卻是他跟女道士的戀愛故事。李商隱與女道士談戀愛,歷史並沒有精確記載,我們也找不到可以稱得上證據的文字材料,但歷代的研究者大都認可李商隱確有此情事,理由就是他確實寫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詩,我們先說說這些詩為什麼難懂:

李商隱既然學道,依他的性格,自然是會潛心鑽研道家典籍,雖然不能成仙,但道家的典籍,其中的詞彙、人物、典故自然非常熟悉,這些內容自然會出現在他的詩歌創作之中,後世的李詩愛好者,對這個領域的東西卻多半有些陌生,這是理由之一;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的女道士)

李商隱的詩,多涉女道士生活,甚至在詩中經常有隱隱約約的男女曖昧之事,這些詩的男主人公實在就應當是李商隱本人(就算不是本人,他也應當是見證者),女主人公則多半是女道士,女道士當然不能涉及情事,李商隱只能將這些事寫的閃爍其詞,模糊不清,因為不能清,清了會出事兒。研究者小說家蘇雪林說:

“他戀愛的對象,非尋常女子可比,如果彰明昭著地寫將出來,不但對方名譽為之破壞,連生命都很危險的。”所以,“他到底不敢說,而又不忍不說,於是他只得嘔心挖腦,製造一大批巧妙的詩謎,教後人自己去猜 。”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民國才女蘇雪林)

蘇雪林給李商隱勾畫的戀愛經歷是這樣的:

他在玉陽山道觀跟某個女道士(很可能就是宋華陽),相識並戀愛(這很正常,因為他正是青春萌動的年歲),但不久因為情敵介入,他跟這個女道士失和,但由於她的介紹,李商隱又結識了某個入道公主的隨從(原來是宮女,現以也是女道士)。這位女道士後隨公主返京,而商隱也因為求仕來到京城,於是又在她的安排之下得以混入宮內參與醮祭活動,從而結識了宮嬪盧氏飛鸞、輕鳳姊妹,並與她們戀愛,在長安曲江的皇家離宮幽會。後來兩女子捲入宮廷紛爭,被迫自殺,李商隱的戀愛以悲劇告終。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感情,他怎麼敢堂而皇之地寫出來。

其實也有寫得比較清楚的詩,就是《碧城三首》,如果細讀,簡直就是色情詩,只不過,全部用了雅語,但寫女道士與人偷歡是再清晰不過的,這裡就不再抄出來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李商隱像)

唐朝的道士,雖有清規,但一般生活比較自由,有的甚至接近於放縱,比如魚玄機,比如李季蘭,她們與士人交往狎暱的故事幾乎人盡皆知,而且唐公主和宮人入道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入道公主生活豪奢不減於在皇宮之時,她和她的宮女隨從當然也並不屬守道規,因此,李商隱與她們戀愛,並不奇怪,但李商隱卻的的確確,不敢明著寫出來。

四首《燕臺》詩

李商隱在玉陽山學道期間,除了與女道士談戀愛,除了閱讀道家典籍,恐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李賀的詩,並且模仿這些詩進行創作,最有代表意義的是《燕臺》組詩,組詩一共四首,分別標以春、夏、秋、冬的詩題,限於篇幅,我們這裡只讀第一首《燕臺四首.春》全詩如下:

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暖藹輝遲桃樹西,高鬟立共桃鬟齊。雄龍雌鳳杳何許,絮亂絲繁天亦迷。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愁將鐵網罥珊瑚,海闊天翻迷處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願得天牢鎖冤魄。夾羅委篋單綃起,香肌冷襯琤琤珮。今日東風自不勝,化作幽光入西海。

李商隱的詩,讀的時候沒有辦法逐字逐句地摳,所以,我們只能大略讀個大概: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墜入情網的男子(或者就是李商隱本人),他愛上了一個女道士,但卻不能時時相守相見,於是他靈魂出竅,覺得自己變成了一蜜蜂(莊子變成了蝴蝶),在春天的田野與街陌之間營營地飛,為了找到心愛的人,他幾乎尋遍了所有的枝條和花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桃花樹下的美女)

暖藹輝遲桃樹西,高鬟立共桃鬟齊。雄龍雌鳳杳何許,絮亂絲繁天亦迷。春日暖陽和煦,溫柔地照在一片桃樹林上,他忽然發現在那桃樹之下,有一位梳著高鬟的美麗姑娘,啊,那不正是自己心愛的她嗎?他多麼想上前訴說衷情,但蜜蜂與人如何溝通,正如雄龍與雌鳳無法交流,就算他在心愛的姑娘身邊縈繞飛舞,她又怎麼會知道,這隻蜜蜂就是她念念等待的情人呢?

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相見而不能言語,原因是“不同類”,這是李商隱心底最深的痛!於是他著急,他心煩意亂,急得醒了過來,卻原來只是醉後的一個夢罷了,日已黃昏,卻又彷彿天剛剛亮。但似乎又不是夢,因為夢中心愛人聽不懂的零星話語好像還響在耳旁。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海底的珊瑚)

愁將鐵網罥珊瑚,海闊天翻迷處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愁思難遣,他多麼想把心愛的人攬在懷裡,就好像用鐵網撈珊瑚一樣。但海天遼闊,他根本不知道她在哪裡,又往那裡去撈?於是他衣帶漸寬,日日消瘦。光陰無情流淌,歲月默默消逝,看不盡的春煙青碧,望不盡的秋霜似雪。

研丹擘石天不知,願得天牢鎖冤魄。老天啊,我把我的的痛苦用丹書巨寫下來,你卻不知道,我冤枉啊,你還是把我的冤魂關到天牢裡去吧!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其實讀李商隱的詩,有時候只能算“猜”,他的詩太難懂了。

儒家學問的根基

前面說了,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在浙東去世,一個稚齡少年,從遙遠的浙東,一身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親,帶領弟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鄉洛陽東。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瘦削單薄的李商隱像)

母親已經年邁,弟、妹年紀尚幼,十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擔起了家庭重擔(他是長子),於是他脫下孝服就開始尋求各種營生:替人抄寫文書,幫人舂米稗販(打麥、扛包等體力勞動),只要能掙錢養家,李商隱什麼都願意做。

困苦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商隱就此沉淪下去,並由此成為一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他心裡想的,還是讀書、應試、登科、入仕、做高官……總之,要改變命運,這大概是從五歲開始讀書那一年,就已經成了他終生的念想。

要讀書,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一位好老師,好在家鄉有一位不出五服的堂叔——“處士叔”——這是李商隱後來在文章中對他的稱呼,處士在古代是個比較高端的稱呼,一般指有德有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據記載,這位處士叔從小就熟讀《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十八歲就已通讀“五經”,後來以鄉貢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最終還進過長安的太學,學問相當不錯。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悠閒的處士)

既無心為官,處士叔學問做得更為安靜,當然也就做得更為出色,也熱心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教授給李商隱以及同族跟他學習的其他學生,但有個問題,處士叔雖然熟讀儒家典籍,卻一輩子沒有寫過唐代科場和文壇風行的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他只寫古體詩,這顯然不利於李商隱後來的科考。當然,李商隱後來考中了,今體詩寫的也很出色,那是因為他後來又認識了另一位老師令狐楚,那是後話,以後再說。

處士叔的書法也很出眾。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與人通信,但又不願書跡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從來不肯親自執筆,常喚人代筆,由他口授內容,看,多有個性。更有意思的還有,據李商隱《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儒家“五經”)

“惟曾為郊社君造福,於野南書佛經一通,勒於貞石。後摹寫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車一乘,載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諸古篆眾經之內。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

他為了給故去的父親追福,親書佛經並刻石立碑,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事,不想引人注意,但不知何故,終歸給人發現了,慕名來拓碑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他索性親自駕小車裝了石碑送到較遠的一個寺廟並混在眾多的刻石之中,讓人再也不易找到。並且,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其晦跡隱德,率多此類。”這是一個把韜光不耀做到了極致的人。

或許就是這樣,李商隱從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大致五、六年的時光,李商隱就是跟著處士叔一邊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一邊學習古文古詩,學習書法。同時也養成了正直耿介的性格。李商隱的人格形成,多出於處士叔的言傳身教。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詩鬼”李賀像)

當然,詩的學習,李商隱還受了李賀的影響,因為李賀的家鄉就在福昌縣昌谷鄉(現在的河南宜陽),跟滎陽很近,李商隱曾親自去拜訪過李賀,只是沒有遇到,只聽李賀的姐姐講了李賀的事情。但性格里的東西很難說,李商隱瘋狂地愛上了李賀的詩,蒐羅、抄寫、吟詠、背誦,緊接著,就是模仿,現在我們看到的李商隱詩集裡,還有一大批有“李賀風格”的詩作。

學仙玉陽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儒家文化根底,瘋狂愛上李賀詩風的李商隱,不知何故,突然在十六歲時,跑到了濟源玉陽山(河南)某道觀去學道修行去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濟源玉陽山風景)

我們知道,李商隱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道士,但他卻曾經有學道的經歷,這很奇怪,但也說得通,因為在唐朝,道教等於“國教”。

道教以先秦周人老子李耳為始祖。唐代的國姓也是李,為了證明自己華夏血脈足夠純正,唐朝皇帝便與老子攀了本家,據說還有李耳下凡的故事(當然是應需而編),總之,李唐王朝尊崇道教,甚至很早就在長安和各大州開辦了“崇玄學”,並且開了“道舉”以取士,道舉登科者地位大致等同於明經科,同樣也可以做官,考試的科目是道家“四經”,就是《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通玄經》(《文子》)、《沖虛經》(《列子》),後來為了跟儒家經典對比,又加了《洞靈真經》(《庚桑子》)合成道家“五經”。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老李畫像)

李商隱最終當然沒有考道舉,但他真的去學了道,這可能是大唐的風氣。

你看,李白也學道,所以,他的詩總有一股“仙氣”,人也被稱為“詩仙”。唐代的文人裡韓愈是大儒,“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道反佛,並且有詩有文為證,可是韓愈和另一位重要文人元稹到了晚年,也學道士服食丹藥祈求長生,並最終因此早逝,可見道教在唐時的流行與學道修仙的風氣是有大環境的,李商隱極大可能是因受這種風氣裹挾而上了玉陽山。

世間並沒有多一個神仙,最終只是多了一個極具浪漫氣質的詩人,李商隱顯然學道無成。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現在的玉溪)

不過李商隱去玉陽學道也不白學,最直接的結果是他得了一個名號:玉溪生。玉陽山有東西雙峰,兩峰之間有一條小溪,當地稱為“玉溪”,這條溪水並沒有多大名氣,但李商隱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叫“玉溪生”,玉溪的名頭,就隨著李商隱名揚後世了。

不能大聲說的愛情與難懂的情詩

無論是何原因,李商隱去玉陽山學道了,後世李商隱研究者,最津津樂道的卻是他跟女道士的戀愛故事。李商隱與女道士談戀愛,歷史並沒有精確記載,我們也找不到可以稱得上證據的文字材料,但歷代的研究者大都認可李商隱確有此情事,理由就是他確實寫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詩,我們先說說這些詩為什麼難懂:

李商隱既然學道,依他的性格,自然是會潛心鑽研道家典籍,雖然不能成仙,但道家的典籍,其中的詞彙、人物、典故自然非常熟悉,這些內容自然會出現在他的詩歌創作之中,後世的李詩愛好者,對這個領域的東西卻多半有些陌生,這是理由之一;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打坐的女道士)

李商隱的詩,多涉女道士生活,甚至在詩中經常有隱隱約約的男女曖昧之事,這些詩的男主人公實在就應當是李商隱本人(就算不是本人,他也應當是見證者),女主人公則多半是女道士,女道士當然不能涉及情事,李商隱只能將這些事寫的閃爍其詞,模糊不清,因為不能清,清了會出事兒。研究者小說家蘇雪林說:

“他戀愛的對象,非尋常女子可比,如果彰明昭著地寫將出來,不但對方名譽為之破壞,連生命都很危險的。”所以,“他到底不敢說,而又不忍不說,於是他只得嘔心挖腦,製造一大批巧妙的詩謎,教後人自己去猜 。”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民國才女蘇雪林)

蘇雪林給李商隱勾畫的戀愛經歷是這樣的:

他在玉陽山道觀跟某個女道士(很可能就是宋華陽),相識並戀愛(這很正常,因為他正是青春萌動的年歲),但不久因為情敵介入,他跟這個女道士失和,但由於她的介紹,李商隱又結識了某個入道公主的隨從(原來是宮女,現以也是女道士)。這位女道士後隨公主返京,而商隱也因為求仕來到京城,於是又在她的安排之下得以混入宮內參與醮祭活動,從而結識了宮嬪盧氏飛鸞、輕鳳姊妹,並與她們戀愛,在長安曲江的皇家離宮幽會。後來兩女子捲入宮廷紛爭,被迫自殺,李商隱的戀愛以悲劇告終。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感情,他怎麼敢堂而皇之地寫出來。

其實也有寫得比較清楚的詩,就是《碧城三首》,如果細讀,簡直就是色情詩,只不過,全部用了雅語,但寫女道士與人偷歡是再清晰不過的,這裡就不再抄出來了。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李商隱像)

唐朝的道士,雖有清規,但一般生活比較自由,有的甚至接近於放縱,比如魚玄機,比如李季蘭,她們與士人交往狎暱的故事幾乎人盡皆知,而且唐公主和宮人入道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入道公主生活豪奢不減於在皇宮之時,她和她的宮女隨從當然也並不屬守道規,因此,李商隱與她們戀愛,並不奇怪,但李商隱卻的的確確,不敢明著寫出來。

四首《燕臺》詩

李商隱在玉陽山學道期間,除了與女道士談戀愛,除了閱讀道家典籍,恐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李賀的詩,並且模仿這些詩進行創作,最有代表意義的是《燕臺》組詩,組詩一共四首,分別標以春、夏、秋、冬的詩題,限於篇幅,我們這裡只讀第一首《燕臺四首.春》全詩如下:

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暖藹輝遲桃樹西,高鬟立共桃鬟齊。雄龍雌鳳杳何許,絮亂絲繁天亦迷。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愁將鐵網罥珊瑚,海闊天翻迷處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願得天牢鎖冤魄。夾羅委篋單綃起,香肌冷襯琤琤珮。今日東風自不勝,化作幽光入西海。

李商隱的詩,讀的時候沒有辦法逐字逐句地摳,所以,我們只能大略讀個大概: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墜入情網的男子(或者就是李商隱本人),他愛上了一個女道士,但卻不能時時相守相見,於是他靈魂出竅,覺得自己變成了一蜜蜂(莊子變成了蝴蝶),在春天的田野與街陌之間營營地飛,為了找到心愛的人,他幾乎尋遍了所有的枝條和花葉。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桃花樹下的美女)

暖藹輝遲桃樹西,高鬟立共桃鬟齊。雄龍雌鳳杳何許,絮亂絲繁天亦迷。春日暖陽和煦,溫柔地照在一片桃樹林上,他忽然發現在那桃樹之下,有一位梳著高鬟的美麗姑娘,啊,那不正是自己心愛的她嗎?他多麼想上前訴說衷情,但蜜蜂與人如何溝通,正如雄龍與雌鳳無法交流,就算他在心愛的姑娘身邊縈繞飛舞,她又怎麼會知道,這隻蜜蜂就是她念念等待的情人呢?

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相見而不能言語,原因是“不同類”,這是李商隱心底最深的痛!於是他著急,他心煩意亂,急得醒了過來,卻原來只是醉後的一個夢罷了,日已黃昏,卻又彷彿天剛剛亮。但似乎又不是夢,因為夢中心愛人聽不懂的零星話語好像還響在耳旁。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海底的珊瑚)

愁將鐵網罥珊瑚,海闊天翻迷處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愁思難遣,他多麼想把心愛的人攬在懷裡,就好像用鐵網撈珊瑚一樣。但海天遼闊,他根本不知道她在哪裡,又往那裡去撈?於是他衣帶漸寬,日日消瘦。光陰無情流淌,歲月默默消逝,看不盡的春煙青碧,望不盡的秋霜似雪。

研丹擘石天不知,願得天牢鎖冤魄。老天啊,我把我的的痛苦用丹書巨寫下來,你卻不知道,我冤枉啊,你還是把我的冤魂關到天牢裡去吧!

唐詩閒讀:“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

(春煙自碧)

夾羅委篋單綃起,香肌冷襯琤琤珮。今日東風自不勝,化作幽光入西海。春日將盡了,夾衣合該入篋,單衣就要上身了,心愛的人啊,你的香肌正裹著涼涼的內襯裡,身上的環佩也該琤琤叮叮作響了吧。但是今天我卻覺得不勝悲涼,我還能如何呢?我還不如化成一縷幽光潛入西海深處去呢!

當然,還有夏、秋、冬,故事還沒有結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三首詩一起讀。

(【唐詩閒讀】之206,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