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口子酒的口子一名從何而來

安徽口子酒的口子一名從何而來

趙汗青

口子酒產於今安徽淮北市,系兼香型白酒。口子酒釀造歷史悠久。據傳,戰國時期,宋國遷都相山,就大量釀造。

淮北市釀酒,迄今已有兩千餘年歷史,經稽考,魯昭公七年,宋侯為列國盟主,曾歃血飲酒會諸侯於渠(今淮北市渠溝),所飲之酒就是“口子”。到了元代,口子古鎮的釀酒業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成為中原酒業中心。明清時期,口子酒更是名冠大江南北。相傳乾隆下江南之時,品嚐口子美酒後,曾揮毫題下“惠我南黎”,交與兩江巡撫高晉立碑刻於相山顯通寺,以祝福淮北一方水土,恩澤這裡的黎民。

那麼,口子酒的口子一名到底從何而來?

關於“口子”一名有兩說:一說:得名緣於地理,濉水與溪河兩條河流交匯的地方叫做“口子”,淮北的“口子鎮”就是濉水溪河交匯衝擊形成的一個千年古鎮。由於是衝擊平原,積蓄了大量的微生物,這裡水土好,糧食好,有最適合釀酒的微生物群,兩千多年前口子人就在這裡世代釀酒為生,釀出的酒叫“口子酒”,口子窖酒是有“中國原產地保護”的,離開口子鎮就釀不出口子窖酒。

另一說:從前,有姓徐的夫妻倆逃荒到口子,見這裡來往的船很多,河灣裡又有蚌蛤魚蝦,就商量著在這裡落下腳。夫妻倆搭了個草棚,在棚邊淘了口井,以賣茶為生。閒時捕撈魚蝦、開荒種田。

徐家夫妻待人熱情,惜老憐貧,博得了眾人的讚譽。路過的人都想來認識認識這對勤勞善良的夫妻。人們還利用他們的姓,親切地稱呼這個地方為“徐口子”。

傳說快到年關的時候,有個手執拂塵,衣衫破爛,身背大葫蘆的老人來到棚外。夫妻忙迎上前,扶老人到鍋門口坐下,又端碗熱茶讓老人驅寒。但老人不喝茶,要吃飯,夫妻倆忙給老人燒飯。第二天清晨,老人還沒有動身之意。夫妻倆一商量:咱們要把這年邁孤獨的老人照顧好。雖說咱日子清苦,冬糧不多,咱少吃點,也得讓老人吃好,何況這寒天凍地的,老人又奔向哪裡去呀?

一天、兩天,半月過去了。眼看就要揭不開鍋了,老人這才提出要走。夫妻倆忙取出賣茶積攢的一點錢,要盡數送給老人。老人笑著說:“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你夫妻倆的盛情使俺不捨離去。來!”老人招呼著夫妻倆走到棚外,指著井說:“這眼井位處地衝脈,斂山川之靈氣,聚地下之精華;泉連千淵,源接四海,若以高粱為料,大麥為曲,井水為漿,定能釀出世間最美好的酒來!”接著老人又把釀造方法一一告訴給夫妻倆。夫妻倆聽後半信半疑,忽聽一聲響亮,只見老人的大葫蘆騰空飛起,葫底朝天,葫嘴對著井口撒下數道金光。一剎那間,井水蒸騰,異香撲鼻。夫妻倆驚喜萬分,欲向老人詢問,老人已乘風飄然而去。

夫妻倆按照老人教給的方法,買來鍋甑和高粱,磨糝制曲,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的釀製,蒸出了第一罈美酒。來往的客人在喝茶時都說聞到一陣陣奇香。客人們以為是那井裡散發出來的,井水香是香,但還有比井水更香的東西。他們尋來找去,才發現是酒罐子裡散發出來的香氣。夫妻倆忙把罈子抬出來,請大家品嚐品嚐。罈子剛打開,一股酒香撲面而來。棚外頓時聚滿了南北來往的客人,競相品嚐。有些客人忙掏出大把的銀錢,交給徐家夫妻要灌點酒帶走。夫妻倆一再推辭不肯收錢。客人們都說酒好,價值高,拋下銀錢,只顧自往壺裡裝酒。霎時,一罈子酒就倒了個精光。後到的客人買不到酒,都埋怨徐家夫妻為啥不多釀點。有的客人聽說徐家夫妻制酒的高粱不多,就主動送來,坐等好酒。

徐家夫妻不斷總結經驗,一次比一次釀的好。細品此酒,色清似玉露,濃香勝芝蘭,甘美沁心脾,入口味延綿。後來有個客人稱讚他們釀的酒說:“飛鳥聞氣化鳳,游魚食之成龍。”

從此以後,出外謀生的人紛紛來徐口子落戶。徐家夫妻就把釀酒的技術傳給他們,叫他們用自家的井水做酒。從此這裡釀造業日益興盛,徐家口子遂成為以釀造業為主的集鎮。“名馳冀北三千里,味佔江南第一家”。歷代遷客騷人,來此飲酒賦詩,對口子酒倍加讚賞。明代任柔節曾為口子酒留下了“隔壁千家醉,開壇十里香”的佳句。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暫且不論,但口子酒一名的確有名。口子酒歷時兩千多年來,素有“名馳冀北三千里,昧佔江南第一家”之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口子酒廠曾經援建了好幾個兄弟酒廠。1955年口子酒廠派了16位釀酒師傅到江蘇雙溝酒廠、上海七寶酒廠、河南鄭州酒廠等做技術工作。1957年口子釀酒元老房老先生曾帶著整個技術團隊,去支援安徽古井酒廠建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