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是怎麼報復他的?

文/炒米視角

慈禧能縱橫清末40 餘年,牢牢地把權柄握在自己手裡,絕對不是簡單的莽夫悍婦。丁寶楨誅殺安德海事件,也絕非偶然,背後實際上是奕訢和慈禧的權力博弈。在這個事件中,丁寶楨只是刀,而非權力博弈的一角。由於丁寶楨是個實幹家,所以慈禧在最終勝出後,不但沒有報復丁寶楨,而且還相對重用丁寶楨。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是怎麼報復他的?

當咸豐臨終前,將“御賞”和“同道堂”這那兩顆印章交給慈安和時為懿貴妃的慈禧,就註定了清朝的政治格局已經發生了無法逆轉的改變。“後宮不準干政”這條祖訓實際上就徹底被廢除了。所以輔政八大臣中,無論肅順再怎麼厲害,他都不具備決策權了。

而安德海作為慈禧的寵幸太監,他在“辛酉政變”中,在兩宮與奕訢的聯合上居功至偉。這也是安德海後來敢於如此囂張的資本之一。但是在處理完肅順之後,奕訢與慈禧的矛盾實際也在暴露。奕訢在內依靠慈安,在外依靠漢臣與洋人。如果不存在慈禧這個角色,他極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攝政王。但是慈禧畢竟時候同治的生母,所以慈禧很早就暴露出了對權力的熱情。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是怎麼報復他的?

同治大婚在即,這也就意味著同治大婚之後就要親政了。一旦同治親政,理論上慈安和慈禧都必須“歸政”同治。安德海以採辦同治帝大婚用品的名義出宮往江南而去。慈禧其實並非不知道安德海“擅出宮禁”此舉是“違反祖制”的。但是“後宮干政”同樣是“違反祖制”的。而如今“後宮干政”這條實際上已經被僭越了。慈禧就是要為自己“後宮干政”合理合法,故意放安德海出去做試探的。如果安德海安全歸來,那麼也就意味著“祖制”形同虛設。自己就有膽量繼續賴著權柄不交了。但是奕訢千等萬等,也是盼著後宮交權,不再幹政。同治4年(1865年),慈禧借御史上奏參劾為由,褫奪恭親王奕訢的議政王銜。所以機會難得,必須要打擊慈禧的囂張氣焰。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是怎麼報復他的?

同治8年(1869年)8月6日,丁寶楨接到由軍機處寄發的密諭,安德海“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8月7日,丁寶楨隨即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於濟南。當時的軍機處的負責人是奕訢,密諭是以同治的名義發出的,但實際上,奕訢敢於決斷,發出這道密諭,是得到了慈安和同治的默許的。所以經此一役,慈禧老實了很多,按兵不動了很多年,但是這筆賬慈禧是記下了的。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是怎麼報復他的?

時間到了光緒11年(1885年)慈禧的機會終於到了。中法越南戰爭,清廷不敗而敗,慈禧就藉著御史奏參恭親王對外交涉不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以醇親王奕譞代替恭親王奕訢的著名的“甲申易樞”。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以及其班底全部被撤換。而此刻,恭親王奕訢被徹底逐出了權力中心。而此刻奕訢昔日的兩個重要盟友慈安和同治都早已死去。而慈禧用了自己的妹夫以及侄子替代了奕訢和同治,徹底掌握了大清的權柄。

但是權力場上只有利益,沒有敵人。光緒20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洋務運動”徹底宣告失敗,李鴻章成了徹頭徹尾的背鍋俠,被髮配到了嶺南去做了兩廣總督。慈禧被迫重新啟用恭親王奕訢。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是怎麼報復他的?

而慈禧對於丁寶楨,則也是要用到所用之處,與恩怨無關。光緒2年(1876年)原四川總督吳棠病重開缺,當時四川吏治腐敗、財政赤字巨大,丁寶楨臨危受命,擔任四川總督一職。慈禧為體現朝廷對丁寶楨寄予厚望,特為丁寶楨寫了一幅字《國之寶楨》。丁寶楨督川十年,體恤民情,實心辦事,深受民眾愛戴。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吐槽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是怎麼報復他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