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議院選舉安倍“小勝”,日本內外政策怎麼動?'

"
"
參議院選舉安倍“小勝”,日本內外政策怎麼動?

《日本藍皮書(2019)》發佈會暨參議院選舉後日本內外政策動向學術研討會於23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們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區域合作等角度對2018年進行回顧,並對未來的日本形勢進行了展望。

"
參議院選舉安倍“小勝”,日本內外政策怎麼動?

《日本藍皮書(2019)》發佈會暨參議院選舉後日本內外政策動向學術研討會於23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們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區域合作等角度對2018年進行回顧,並對未來的日本形勢進行了展望。

參議院選舉安倍“小勝”,日本內外政策怎麼動?


《日本藍皮書(2019)》由中華日本學會、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推出,是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聯合中國國內相關領域的日本問題研究專家、學者共同完成的年度研究成果。該書對2018年度日本各領域形勢進行了回顧,特別是圍繞國際大變局背景下日本的選擇與應對,重點就日本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戰後外交總決算”、中美日與中日關係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析。同時對2019年進行展望,指出在複雜深刻的國內外形勢之下,日本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的利好條件和不利條件並存,安倍政府將繼續推進廣域經濟合作構想,積極謀求掌控地區主導權。

本次會議由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主持,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社科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社科院科研局局長馬援在會上致辭。

楊伯江指出,國際大變局從三方面對日本造成衝擊。一是美國的貿易、外交、地區同盟戰略的變化;第二是在特朗普衝擊的延長線上衍生出的次級衝擊——中美貿易摩擦,加深了日本的兩難困境;三是朝鮮半島形勢的緩和。可以說,這是日本在戰後面臨的歷史性的衝擊。在此背景下,日本通過謀求戰略自主性來應對多向對衝。例如通過尋求大國關係平衡點來應對國際權力轉移、多元構建對外戰略關係、繼續推進同盟軍事一體化等。必須認識到,日本的對衝戰略普遍存在於各領域和各國別的政策之中,日本的對華政策不能擺脫對衝、兩面的基本色調。

7月22日,日本參議院選舉投票結果揭曉,由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獲得過半數席位。但是,對在安倍政府執政期內修改憲法態度積極的“修憲勢力”未獲得參議院三分之二以上議席。圍繞安倍政府修憲的未來走勢,與會專家們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高洪認為,受此次選舉結果影響,安倍的修憲行動或會逐漸走向“符號化”。今年11月20日,安倍將超過桂太郎,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若維持現在的政績,平穩把控局面,就能順利獲得美名。相反,操之過急修改憲法,若落得慘敗,則可能使大半政績付諸東流。


"
參議院選舉安倍“小勝”,日本內外政策怎麼動?

《日本藍皮書(2019)》發佈會暨參議院選舉後日本內外政策動向學術研討會於23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們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區域合作等角度對2018年進行回顧,並對未來的日本形勢進行了展望。

參議院選舉安倍“小勝”,日本內外政策怎麼動?


《日本藍皮書(2019)》由中華日本學會、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推出,是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聯合中國國內相關領域的日本問題研究專家、學者共同完成的年度研究成果。該書對2018年度日本各領域形勢進行了回顧,特別是圍繞國際大變局背景下日本的選擇與應對,重點就日本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戰後外交總決算”、中美日與中日關係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析。同時對2019年進行展望,指出在複雜深刻的國內外形勢之下,日本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的利好條件和不利條件並存,安倍政府將繼續推進廣域經濟合作構想,積極謀求掌控地區主導權。

本次會議由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主持,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社科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社科院科研局局長馬援在會上致辭。

楊伯江指出,國際大變局從三方面對日本造成衝擊。一是美國的貿易、外交、地區同盟戰略的變化;第二是在特朗普衝擊的延長線上衍生出的次級衝擊——中美貿易摩擦,加深了日本的兩難困境;三是朝鮮半島形勢的緩和。可以說,這是日本在戰後面臨的歷史性的衝擊。在此背景下,日本通過謀求戰略自主性來應對多向對衝。例如通過尋求大國關係平衡點來應對國際權力轉移、多元構建對外戰略關係、繼續推進同盟軍事一體化等。必須認識到,日本的對衝戰略普遍存在於各領域和各國別的政策之中,日本的對華政策不能擺脫對衝、兩面的基本色調。

7月22日,日本參議院選舉投票結果揭曉,由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獲得過半數席位。但是,對在安倍政府執政期內修改憲法態度積極的“修憲勢力”未獲得參議院三分之二以上議席。圍繞安倍政府修憲的未來走勢,與會專家們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高洪認為,受此次選舉結果影響,安倍的修憲行動或會逐漸走向“符號化”。今年11月20日,安倍將超過桂太郎,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若維持現在的政績,平穩把控局面,就能順利獲得美名。相反,操之過急修改憲法,若落得慘敗,則可能使大半政績付諸東流。


參議院選舉安倍“小勝”,日本內外政策怎麼動?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在會上發言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吳懷中表示,此次參議院選舉結果給中日關係帶來了利好。若安倍獲得大勝,則可能大刀闊斧推進修憲,對未來中日關係走向造成衝擊;若安倍大敗,則可能動搖其政權根基,也會給持續改善中日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藍皮書作者們還圍繞日本國內外形勢、中日關係、日本軍事戰略等各抒己見。其中包括中美貿易摩擦和日韓關係惡化給日本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少子化老齡化的加劇、勞動方式改革面臨的問題、吸納外國勞動力及建設“多元共生社會”給中國帶來的啟示等。

(文、圖:李家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