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10 個回答
不书公子

滿清人最開始的守陵人是在關外的遼寧誕生。那時候,滿洲人入關後,因為不能再周全地守衛自己的祖陵而誕生一第一批在東北世代守陵的人。分別是滿洲人四大遠祖的永陵、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皇太極死後的下一代,他的弟弟多爾袞便帶著順治母子入關中原坐江山了,相應的選擇了一批幾千愛新覺羅家的人守關外三陵。守護關外三陵的人既有每年朝廷給的俸祿,更是一種無上的榮譽,加上守的就是自家皇陵,忠誠度可想而知。

滿清人入關後,從順治與康熙後,愛新覺羅在關內也開始有了皇陵。既清東陵順治的孝陵與康熙的景陵,均設在河北遵化昌瑞山腳下。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景陵)

後來的又在河北保定新設了清西陵,雍正、嘉慶、道光、光緒皆長眠於此。

據《清實錄》記載,清西陵落成後,滿清在此地的守陵人開始成規模秩序的漸長。滿清人不僅在北京城,更在關外與東陵調派大量滿族人到此地負責守陵。他們的日常工作是負責巡邏、維修、祭祀等。並且,還對守陵人細分了部門,如首先設立總管西陵的西王府,下設有關防、工、禮、兵各部,內部分工十分詳細,比如有負責釀酒的一輩子只能負責釀酒,世襲罔替,負責粉刷修理陵牆的,他與他的後代世代只能幹這活,各部門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守護著皇陵秩序。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孝陵)

當然,皇帝相應的為了嘉獎這些守祖宗陵的族人,給的待遇也豐厚,每戶有地不說,每戶戶主都會給一個七品起步的官職,領七品俸祿,世襲罔替。據坊間傳聞,這幫守陵人甚至在陵區設有正兒八經的學校供後代接受教育。

平日裡,除了守陵與祭祀,這幫人簡直閒的發慌。

清滅亡後,斷了靠山與俸祿,守陵人或因為戰亂、或因為生活或因為與祖輩感情疏遠的原因,大多數開始放棄守陵,流落四方,只有極少數人恪守著守陵人的職責,繼續守陵。

但是,人一少,滿清勢微,又加上人心不古,便遭來了孫殿英這樣的賊與給孫殿英帶路的守陵人後代廢物。以至於到後來,不論關內關外,滿清人幾乎無陵可守,因為陵裡早已空空如也。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民國清孝陵守陵人)

但是,直到現在仍舊有在陵墓附近的村莊作為守陵人後代世代寓居繼續傳承著守陵人的職責,但這份守候早已經變了味道,他們並不會再如以前那般去維修管理皇陵,而且他們的守候脆弱的很,經不起戰爭的摧殘。

從滿清滅亡後,再沒有人給守陵人發工資了。於是他們成了村落,世代居住在皇陵周圍,耕田桑種,自給自足。

點擊關注,瞭解更多精彩回答!

史之策

守陵人守的是一種信仰,守的是一方祖輩先人。清朝沒有滅亡的時候,工資肯定都是清政府發放。那麼清朝滅亡之後,為何仍然還有守陵人?他們的工資誰給發?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守陵人——守的是一方信仰

其實守陵人的傳統由來已久,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設立了守陵人的職務。據說當年項羽火燒阿房宮之後,準備帶人去挖了秦始皇的墳。

沒想到半路被守陵人阻擊不說,甚至還出現了白起還魂的情況。據說後世守衛秦始皇陵的是蒙恬的後人,之後由於戰亂,漸漸的也消失了蹤影。那麼清朝的皇陵怎麼回事?

清朝剛入關的時候,在關內還沒有陵墓,只有關外的三個祖陵,即福陵、昭陵、永陵。埋的分別是太祖、太宗和四個遠祖,其中建造最早的是埋有四個遠祖的永陵。

永陵建立的時候,當時還沒有清朝,不過他們已經設立了守陵人的職業。主要是由愛新覺羅氏來擔任,一直傳到清朝入關之後,變成了守衛三個陵墓的工作。

他們平時的主要工作並不僅僅是看守陵墓,畢竟當時清政府地位在那裡,也很少有哪個不開眼的賊會去盜墓。主要是負責另外兩項工作——祭祀和運轉。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因為古人認為祖先有靈,後世子孫希望能夠得到祖先的保佑。於是在每年的特定季節,都會舉行大規模的祭祀。因此就需要有特殊人員提前準備,所以說規模最大的時候,清朝有3000多名守陵人。

清朝康熙年間,甚至還在永陵設置了總理衙門。而且官職設置合理,分工非常的明確,因此也保障了多次祭祖的工作。後來關內也有了陵墓,比如清東陵這些地區也多了守陵人的職業。

不過相對於關外的守陵人,關內的守陵人似乎只是把他們當成一種工作。因為關外的守陵人基本上都是世襲,對他們來說守陵是一種榮耀。即使沒有工資,他們也都會一直做下去。

守陵人的工資誰來發?

當然在清朝的時候,守陵人的工資基本上都是由清政府發放。不僅僅是工資上面有優待,而且其他方面的待遇也非常不錯。

比如說自從清西陵建立之後,清政府就在此地設置了七八個不同分工的衙門。小到每一個點,都有著對應的工人。比如說面匠、糖匠、酒匠等等無比瑣碎的東西,都會有專門的衙門特殊管理。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基本上這個人幹什麼工作,一輩子都是這個工作了。甚至有可能到了後代,都會延續這種工作。而且搬過來的守陵人,都會被分到一處三分三的小院(寬×長),這也是一畝三分地的由來。

而且為了方便子女的教育工作,清政府甚至在此地設立了學校。除了和正常滿族私塾一樣的滿漢雙文,他們平時還需要學習有關於祭祀的很多東西。畢竟他們成年之後,需要接任祖輩的工作。

由於他們的待遇實在是太好了,再加上平時工作也不多,因此養出來了一大批的懶漢。除了祭祀的時候之外,平時都是非常清閒。這些人沒事遛遛鳥、喝喝茶,可謂是非常快活了。

而且這些守陵人的後代,一出生就要被上上戶口。因為上了戶口之後,享受的可是朝廷7品官的待遇,也就是現在的正處級。有了戶口之後,就要享受國家的各種補貼。

後來清政府滅亡之後,有關於守陵人的管理越來越混亂。不過仍然留下來了一批人,負責守陵工作。再加上當時清政府和民國政府簽訂的條約,原先清政府的很多開支,都是由民國政府來買單。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所以這個時候的守陵人,他們的工資都是由民國政府發放。不過相對於清朝沒有滅亡之前,工資則是要少得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幹這種工作。

後來他們為了生計,有一段時間給溥儀寫過信,希望可以開發一部分的陵墓地,當然不是挖墳,就是在上面種地。再過分一點的,竟然監守自盜,倒賣陪葬品。

雖然不是非常珍貴的陪葬品,畢竟比較珍貴的都在裡面,不過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再加上一些陪葬品外流,吸引了一大批的盜墓賊。到了孫殿英偷盜清東陵的時候,守陵人只有幾十人。

據說如今竟然還有守陵人,不過也只剩下了幾戶人家。他們的工資沒有人會給他們發放,支撐他們的也只不過是一種信念。

小镇月明

歷朝的陵墓,哪怕是到了現代,雖然有過盜墓賊的侵略,但是總體來說保存還是相對完好的。而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後朝對於前朝的保護。

一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已彰顯仁德,而這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於前朝陵墓的修繕。試想,當朝都能對前朝皇家有仁愛之心,何況是百姓?所以這守陵人的工資自然就是當朝皇家發放的。但清朝滅亡之後,一個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之前的傳統做法似乎進入了僵局。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而在清朝存在之時,當然守陵人的工資是由當朝發放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而清朝滅亡,屬於一場不流血的滅亡,相反清朝皇家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優厚待遇。

雖然溥儀等人被人趕出了紫禁城,但是民國政府卻給了一個月400大洋的工資。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講,溥儀的生活一點都不亞於今日的貴族,只是身份的轉換,其他方面都沒有什麼變化。而這就能夠解釋得清楚,為何還有守陵人了。

民國政府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忌憚溥儀,畢竟身份也是特殊,而且溥儀的存在還能對當時的百姓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不至於失去了信念,引來百姓的暴動和社會動盪。所以,民國政府對於清朝皇陵自然也是頗為照拂,盡心盡力的做出保護,這守陵人也就繼續存在,而工資自然就是民國政府發放了。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這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其他方面就是清朝在百姓心中留下的信仰了。

正如每個朝代滅亡之後,都會有一些有志之士想要推翻新朝光復舊朝。一般來說,這種事情幾乎新朝前期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民眾暴動。所以清朝自然也就不為過,百姓心目中的觀念早已經根深蒂固,哪怕清朝被滅亡,仍然在百姓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地位。

溥儀被趕出皇宮之後,老百姓夾道痛哭流涕,甚至有些人發生暴動。這就是存在於百姓心目中的信仰,溥儀的倒臺就是他們信仰的倒臺。而光復舊朝,就成為了他們心目中的信念。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為不起眼的就是這守陵人。陵墓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頗為重要,相當於家族的基業。所以守陵守得就是這個,一部分原因他們可能覺得只要陵寢還在,那就代表基業還在,所以守陵他們是心甘情願,工資方面根本不在計量之中。

其次古人的孝道觀念是與生俱來的,儘管清朝滅亡,但是愛新覺羅還在,溥儀還在。作為大清朝的最後一個帝王,溥儀本身就擔負著保護好陵寢的責任,自然在這方面就會多加註意。不過念在當時溥儀還是一個孩子,可能這方面的照顧不夠,但是總體來說應該還是有的。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對於歷代的陵墓都在做著一定的保護。在這方面來說,文物保護局就變相的成為了守陵人,這工資自然也就是國家給予的。

蓝风破晓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大清關外有三陵,關內有清東陵,清西陵。

皇家陵墓從一開始就有專門的守陵人,大清陵墓更是如此,守陵人不是一個,是有很多,於是在陵墓附近有了守陵村。

河北易縣的忠義村,就是著名的守陵村,守的主要就是清西陵。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這些守陵人,以及過去“發工資”的情況,還有現在的生存狀態。通過忠義村,也許我們可以看到整體守陵人的生活狀態。

守皇陵是世代守陵人的職責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守陵人,對身份是有要求的,基本上都是滿族人,否則難以做到盡心盡力。當然,滿族男子娶了漢族老婆的是有的。忠義村,到現在為止,所有男性都是滿族。

清朝時,守陵人的後代一出生,就成了新的守陵人,戶口一上,守陵人的身份就確定了。“守陵”在這些守陵村的人看來,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職業。

所以,就算清朝滅亡了,還是有人繼續守陵。

守皇陵是有工資的,清朝有,民國也有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就拿清西陵忠義村來說,早期是有工資的,而且工資不低,這和清朝重視皇家陵墓有關。

而且,守陵人還有等級,有守陵的宗室王公,有守陵的大臣,還有守陵的平民百姓。宗室王公有各王爺,大臣從三品到九品不等。但是,守陵王爺和官員並不固定,他們是守陵的管理者,會來回調動,只有守陵的基層百姓,才是真正的守陵人。

清朝時,守陵人都是有工資的,而且工資不低,孩子上學有專門撥的學費,另外也有補助。可以說,曾經的守陵人待遇不錯,不事生產,還能富裕度日,這也造成了早期守陵人除了每天在陵墓轉轉,就開始了遊手好閒的日子。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晚清時期,大清朝被帝國列強欺凌,不是割地,就是賠款,工資就發的少了。

辛亥革命後,守陵人工資進一步減少,至於政治身份,則基本沒有,一水的都是守陵百姓,都聚居在了守陵村。

可是,後來情況繼續惡化,在1924年,馮玉祥把溥儀趕出京城後,守陵人徹底沒有了收入,日子艱難,可是守陵人除了守陵,其他都不會幹,因此日子就難過了。於是開始在村子周邊進行耕種,以便餬口。

因此,年輕的守陵人開始了外出當兵,或者謀求其它生計,至於守陵則漸漸被忽略了起來。於是,盜墓者們有了更多的機會。

守陵人目前生存狀態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進入新中國,剩餘的守陵人還是通過耕種艱難度日。到了十年動亂年代,守陵沒有了任何意義,因為到處都在破四舊,於是,守陵人最重要的職責,巡查陵墓,防範盜墓,這些都不敢做了。但是,這只是暫時的,他們心中還是印刻著他們的職責。

改革開放後,守陵村的人繼續守陵,沒有工資,年齡稍長的,在村裡種種地,糊個嘴。年齡比較輕的,出去打工,據忠義村的調查,80%的守陵村青年出去到大城市打工了。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新世紀後,除了出門打工,守陵人開始發展旅遊業、養殖業,形勢越來越好,獲得了不少收入。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如今,守陵人早已不是一份職業了,只是,守陵村的村民們習慣性的,常常在陵墓周邊轉轉。


注:參考資料 那鳳英《清西陵探源》

魏青衣

歷朝歷代,都有著陵墓這種東西,無論貧窮富貴,都會想要在死後往自己的墓裡放點好東西,同時還希望自己的墓能夠被安放在一個好地方,裡面往往都會有金銀財寶之類的物件,自然就有不少人對這些東西充滿了興趣,想盡辦法想要把這些墓發掘出來。

皇陵最為皇帝的墳墓,自然在富貴方面遠超普通人家,同時,為了保衛皇陵不被盜賊肆意掠奪,皇帝肯定也會派專人前去守陵,這些守陵人一輩子都待在這片地方,不能離開,甚至是他們的工作崗位,還要交接給自己的字輩。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子承父業,而且因為守陵人在陵墓範圍內是不能生活的,所以他們的生活還是相當的艱辛,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自然會給他們優厚的待遇,給他們發工資,相比較於其他的某些職位,他們的工資絕對不會低。

大清作為離現代最近的一個朝代,他們的陵墓自然也是有人守護的,而守衛大清的那一批守陵人,在大清滅亡以後,竟然還守了一段時間。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雖然大清滅亡了,大清的滿朝遺老也都自身難保,皇帝更是風雨飄搖,但是在離開之前他們做了一件事,就是湊錢找人來守衛皇陵,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大清的臣子,在離開前為祖陵做點事情也是應該的。

他們就是湊錢找了一些普通人守護陵墓,而這些人收了錢財,自然也只能乖乖的聽這些官大爺的,好好守護陵墓。當然,這些人雖說守護了陵墓一段時間,但最後還是要離開的。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民國時期的一大軍閥孫殿英,趁著國內局勢混亂,民國政府自身難保的時候,積極的開展了一場浩大的掘墓工程,而守陵人都是一些普通人,靠什麼跟這些軍閥對抗呢?不得已之下只能離開,讓孫殿英隨意的將陵墓裡的東西全部盜走。

當時的清陵墓其實大部分都被搶掠一空,只剩下關外三陵和位置較偏的部分皇陵得已倖免,大清王朝,統治了中國幾百年,最終還是難逃被人挖了祖墳這個結局,守陵人自然不能指望,普通人怎麼跟軍閥對抗呢?

孤客生

按照道理來說,在清朝滅亡之後,清東陵和清西陵的守陵人因為清朝滅亡、發不了工資給他們,他們就會很快地丟下手中的守陵工作,去做其他的事情。

但是在清朝滅亡之後,清東陵和清西陵中的守陵人們並沒有馬上這樣做,接下來,他們仍然留在了清東陵和清西陵附近、仍舊擔負了以往的守陵工作。

這時候,想必大家會非常疑惑,不明白這些守陵人們為什麼會如此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明明清朝都已經滅亡了,還要這樣的堅持。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信仰、忠誠並不是主要原因

很多人都說是信仰、是對清朝的忠誠支撐著他們,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在清朝滅亡之後,民國確實出現了很多這樣的案例。

比如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經的兩江總督張勳雖然投靠了北洋政府,但他卻一直對清朝念念不忘,不僅沒有剪掉自己頭上的辮子,還下令自己軍隊中的所有士兵保留頭上的辮子,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清朝的緬懷,最後,他更是反叛民國、打起了復辟的主意。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還有在開國之後、當溥儀被放出監獄走在大街上時,還有一大群滿清的遺老遺少們專程趕來在大街上參拜溥儀,口中大呼著萬歲。

從這種種方面,我們就可以知道封建時代裡這些信仰在人們心中的分量有多麼重了。

不過這方面的原因雖然也對清東陵和清西陵守陵人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卻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民國一如既往給予的待遇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主要跟民國時期北洋政府的策略有關。

清朝在滅亡之際雖然爆發了辛亥革命這樣的流血衝突,但是當清朝真正滅亡的時候,清朝卻是以和平方式終結的。

那時候,在袁世凱向南方革命黨的妥協下,清朝皇室為了防止遭受到滅頂之災,他們就選擇了和平退位,把江山大權轉交給了袁世凱、轉交給了民國北洋政府。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正是由於他們在此過程中籤訂了一系列的和平協議,溥儀這位清朝的末代皇帝才能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保住了在紫禁城中的居住權,然後享受到了每年400萬大洋的補貼。

在進入民國之後,清朝的軍隊全部融入民國軍隊中或者解散。

而在這個時候,北洋政府為了保護溥儀皇帝和紫禁城,他們就專門派駐了一支軍隊把守在紫禁城,防止其他人等任意靠近紫禁城危害到溥儀的安全以及奪走紫禁城中的大量珍寶。

在溥儀長大之後,他還專門讓自己弟弟偷偷把紫禁城中的大量珍寶拿出去賣錢,在此過程中,為了瞞住那些駐守士兵們,他和他弟弟可謂是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

從這方面,我們就可以得知民國政府對清朝皇室退位後的態度。

清東陵和清西陵的守陵人在民國後之所以擔負著以往的工作,就跟民國一如既往給予他們的待遇有關。

正如同每年給予溥儀皇帝補貼、派兵保護紫禁城一樣,在民國時期,北洋政府仍舊給以往的那些守陵人們派發了工資,這不間斷的工資,才是那些守陵人們會繼續留在清東陵和清西陵的原因。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守陵人成為盜墓賊的幫凶

如果沒有這些工資的話,信仰和忠誠並不能讓這些守陵人們堅守太長的時間。

在溥儀被趕出皇宮、在民國政府斷絕了給予清朝遺老遺少們的各種優待後,這些守陵人們的工資也隨之被斷絕,這個時候,就有不少守陵人為賺錢離開了清東陵和清西陵。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至於那些沒離開的人,是因為他們的家就坐落在清東陵和清西陵附近,他們習慣了種田維生,這才留在了當地。

不過他們雖然沒有離開,但是他們以往所擔負的守陵工作也隨之放下,沒有再做這己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這些人在後來就有一部分人成為了盜墓賊們的幫凶,為清東陵、清西陵被盜埋下了伏筆。

清東陵和清西陵在歷史中都遭受過盜墓賊們的洗劫,其中,清東陵受創最為嚴重,眾多皇帝陵墓中只有順治一人的陵墓沒有被盜,清西陵受創最輕,眾多皇帝陵中只有光緒一人的陵墓被盜。

在歷史中,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孫殿英之外,清東陵和清西陵還吸引了不少的土匪以及周圍百姓們的洗劫。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在孫殿英以及那些土匪們想盜清東陵和清西陵而找不到路口的時候,就是這些守陵人的後人或者曾經的守陵人們帶領他們找到了路口,然後他們才可以用炸藥或者盜墓工具把清朝密封的皇陵給破開,盡數盜走了裡面的珍寶。

白话历史君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叫做《木乃伊》的好萊塢系列電影,裡面埃及的法老守護者軍團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就是守陵人,負責守護法老陵墓。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而在中國,從夏商周王朝到實現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數千年的歷史,鑄就了華夏特有的文化和回憶,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歷代的王朝統治者們,他們是集合政權,軍權,經濟大權的最高代表者,直到死後依然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他們死後埋葬的地方,即帝王墳墓,被稱為“陵”,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帝王的墳墓才可以稱為“陵”,尋常百姓的墳墓叫做“墓”。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這些帝王們也有著自己的“守陵人”!

大清王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各項封建制度幾乎達到了歷史之頂點,其皇族陵墓也是規模浩大,其分為清東陵和清西陵,共計186座。如此規模浩大的皇陵墓自然需要一批正規的守陵人,因此大清皇陵的守護成為帝王之家一項重要的任務。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然而在清朝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去守皇陵的!

據史料記載,守護皇陵的人需要大清政府精心從八旗中挑選,注意,必須是八旗子弟,而且絕大部分是愛新覺羅家族。因為守陵不僅是一項任務更是成為一種忠心的象徵,代表著對於皇族的信仰,同時也象徵著高貴,那是一種極高的榮耀。而八旗子弟作為清朝的統治階層,屢受皇恩,他們是愛新覺羅家族最忠實的擁護者,所以會被選做守陵人!而愛新覺羅家族的子弟那就更不用說了,那是為自己的祖宗守陵啊,更加責無旁貸。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當然,他們的任務沒有電影中法老軍團那麼偉大,他們主要做一件事兒:守護好皇帝的陵墓,防止有人來盜墓、防止皇帝陵墓收到破壞。

當然守陵人日常工作除了看守皇陵,也還有一些雜物要做,比如:準備貢品,皇陵的內務、禮儀、維修和祭祀活動。這中間的分工也非常講究,守陵人被分配到哪項工作務必嚴格完成,例如:每一年皇帝來祭拜的期間,務必做好隨行祭拜人員的留宿安排,貢品安排,這中間每個守陵人相互之間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從最初的大清王朝到末期,中間隨著皇權的不斷集中,皇陵也不斷髮展,其中在最高峰的時候,守護皇陵的甚至有一支3000餘人的隊伍,由此守護皇陵成為一種正規職業!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大清的守陵人是世代相傳的的,清政府根據守陵人地位等級給守陵人發俸餉,待遇比較豐厚,並且享受特殊的地位,如果守陵人有子女出生,不但可以享受世代守陵,而且可以自出生起即刻享受七品待遇。

但守陵也是一項艱苦而有枯燥的事情,甚至也夾雜著恐懼,他世世代代只做一件事,就是守陵!但是他們從未放棄,即使是在清朝滅亡之後,也一直堅守著這份職責和信念,也是讓人非常感動的。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很多人就會比較好奇,在清朝時期守陵不但清閒而且也有工資拿,那清朝滅亡後為什麼還有一堆守陵人,難道還有人繼續給這批人發放工資嗎?

前面提到過,對於守陵人來說,守衛皇陵乃是一種極高的榮耀,是一種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傳承。守陵人奉行父死子繼的制度,不僅僅形成了對皇陵的絕對衷心,及時在大清王朝滅亡後,守陵人也一直存在,只為了給老祖宗跟一個交代!

直至現在,還有幾十個愛新覺羅後裔,憑著傳統觀念的支撐,仍然在為清朝皇帝守陵,他們聚集在一個叫永陵鎮的地方。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當然了,各時期的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津貼補償,就當是對其保護國家文物給予的獎勵。

岳飞的飞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的皇家陵墓是與世隔絕的聖地,清朝統治者特別注重對皇家陵園的看管與守衛。

清朝統治者認為,皇陵是蟠龍臥虎之土、蘊藏王氣之地。

清朝皇家修建陵墓,都是從全國各地遍選優良質地、華美材料。

清朝皇家陵墓建築富麗堂皇,殉葬品也是奢華無比。

清朝皇族對陵墓極其重視。民國時期,東陵被盜,清朝遺老遺少選出代表,火速趕往東陵,重新安排遺骨安葬。

清朝皇家確實非常重視陵墓的守衛工作,因此誕生了一批特殊人員——守陵人。

守陵人守的是對祖先的敬畏,守的是信念的執著,守的是對兒孫的祈願。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守陵人——對祖先充滿敬畏

清朝不用活人殉葬,而是派遣活人看護陵墓。清朝的守陵人絕大部分出身於愛新覺羅家族。

清朝統治者和守陵人都認為,祖先為他們創立了基業、打下了江山,所以,後代要尊敬祖先。

守陵人擔負了不少職責,最基本的職責是不讓陵墓被人損壞、更不能讓陵墓被人盜掘。

清朝的守陵人要保證正常祭品供奉、擺放整齊,發現腐敗祭品,必須及時更換。

皇家祭祀祖先時,守陵人必須早早做好準備工作,包括生活安排、以及祭拜秩序。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守陵人——對信念的堅定執著

因為有地位才有資格擔當守陵人,所以,守陵人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為自豪,守陵人會把守好陵墓看成是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守陵人總是把守護好皇家陵墓,當成無上光榮。

守陵人總是把做好每一次祭拜活動,當成自己聖神的任務,也當成自己巨大的業績。

守陵人一度成為清朝愛新覺羅家族羨慕的職業,很多人爭著去當守陵人,最高峰清朝皇家陵墓擁有3200多名守陵人。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守陵人——對兒孫的美好祈願

清朝皇室和普通百姓一樣,信奉祖先有靈,可以保佑子孫幸福、安康、發達。

為了得到祖先的保佑和庇護,每年特定時間、每逢重大事項,都會舉行祭拜活動。

守陵人精心組織每一次祭拜活動,就是真誠希望祖先在天之靈,庇護子孫不遭受傷害,保佑子孫平安健康、富裕充盈、江山永固。

因為對祖先魂靈充滿希望,所以守陵人兢兢業業、常年堅守陵墓;清朝皇室對守陵人也不薄待。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統治時期,清政府給守陵人發放不菲的俸祿,也給予相當不錯的政治地位,都能享受到縣令一樣的待遇。

清政府在陵墓所在地設立專門的衙門,管理陵墓事務,當然也就享受衙門官場的待遇。

每一個守陵人都擁有一畝三分地的小院子。

守陵人經濟條件優裕,空閒時間很多,工作人員綽綽有餘,所以,守陵人大部分時候都是十分自在、十分舒服的。

清政府滅亡後,根據民國政府所作出的承諾,守陵人的工資津貼全部由民國政府保障提供。

民國混亂時期,有少數守陵人蔘與土匪或者軍閥的盜墓活動,以獲取不義之財。

隨著收入越來越少,守陵人的生活越來越艱難,大部分守陵人不再守陵,而是另尋謀生之路。

但是,直至現在,還有幾十個愛新覺羅後裔,憑著傳統觀念的支撐,仍然在為清朝皇帝守陵,他們聚集在一個叫永陵鎮的地方。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現代守陵人基本上都是歲數較大的老人,生活來源主要是政府發放的津貼、以及他們在屬於陵園的土地上耕種所帶來的收穫。

在僅存的守陵人的血液裡,頑強地流淌著傳統文化的精粹,始終活躍著期盼子孫幸福發達的美好願望。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历史知事

靠信念活著的人,不需要什麼工資的。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一共有10個皇帝,其中9個分別葬入清東陵和清西陵的皇陵,最後一個溥儀葬在了私人運營的陵園;10個皇帝之外的皇太極和努爾哈赤,則葬在了關外,稱為“關外三陵”。

關外三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在滿洲老家赫圖阿拉(滿語意為“橫崗”),還建有埋葬清朝遠祖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清東陵位於河北遵化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為清朝守墓的人,其實都是清朝真正的忠臣。不得不說,這個王朝的忠臣真的挺多的。

各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忠臣。宋朝滅亡後,10萬軍民跳海自殺,為宋朝殉葬;元朝滅亡後,大多數的讀書人也選擇殉節或者隱居,朱元璋為此殺了不少人;明朝滅亡時,崇禎皇帝以下,殉節而死的人超過萬人。

清朝滅亡時,人心盡失是真實的歷史現象。可是為清朝殉節的人,也實在是超出人們想象。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 閩浙總督鬆壽,率領清軍拼死抵抗革命軍,失敗後吞金自殺;

  • 西安將軍文瑞,帶領滿城清軍抵抗革命軍,失敗後投井自殺;

  • 擔任閒職的愛新覺羅黃帶子也有載穆、德祜自殺的;

  • 漢人高官中,也有殉節的,如江西巡撫馮汝騤,被江西革命軍禮送出境,然後走到九江服毒自殺;山西巡撫陸鍾琦,被山西革命軍滿門抄斬。

  • 清朝滅亡多年,懷念清朝要求復辟的有張勳、康有為等人,懷念清朝自盡而死的還有王國維樑濟等學界名人。

到今天,給清朝招魂的人還不少。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有一支專門的守陵人隊伍。清永陵公元1606年建成之時,就駐紮了一個完整守陵隊伍,最高峰時達到3000人。清代守陵有著一套完整的體系,守陵人除了看護陵墓,其他兩項重要任務就是準備祭品。守陵人分工明確,有人專職負責飼養牛羊,有的專職負責釀酒。到了康熙年間,在永陵設立總理衙門,專職負責陵墓守衛,而且設置了總管1員、翼長2員、八旗滿洲防禦16員、筆貼式2員、領催4員、馬兵75名等等。

清朝滅亡之後,這些守陵人的工資有人給發嗎?他們會不會玩忽職守甚至監守自盜呢?

按照《清帝退位優待條件》的規定,民國政府撥付專門自己為清朝守靈經費,並且派出軍隊保障清朝陵寢的安全。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可是,1917年6月,張勳支持下,清朝的遺老遺少一起背叛了民國。從法理角度說,民國有權不再提供清帝退位的一切優待條件,但為了獲取清朝遺族的支持,還是維持了現狀。

到了1924年,革命性更強的馮玉祥發動政變控制北京,驅逐了故宮中的溥儀。自此,清朝的活人沒人管了,死人自然有可能會遭遇更可怕的災難。

不管是清東陵清西陵還是關外三陵,都在遠離城市的窮鄉僻壤、偏遠山區。民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自然有很多人鋌而走險落草為寇,為了生存,打皇陵的主意實屬正常。清朝皇陵的一些守陵人,工資領不到,待遇也給不了,甚至個人安全都成問題,就開始監守自盜。一開始守陵人只是把皇陵中的樹木石材賣給別人當建材,到了後來主動請盜墓團伙前來作案。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沒想到,守陵人和土匪、盜墓團伙的小動作,最終釀成了孫殿英東陵盜墓的大案子。

當年清室讓位時,東陵不僅設有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制,而且還有旗兵、綠營兵駐陵守護,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分別承擔陵寢一切事務。但是隨著世事的變遷,東陵漸漸脫離清室的掌握,落入北洋軍閥手中。護陵大臣名存實亡,常不在官署,不僅不能有效保護陵墓,反而串通他人,倒賣財物。於是,對東陵的破壞與日俱增,直至有人企圖全面挖掘偷盜,大發橫財。

到現在,還有一些守陵人在皇陵邊上生活,與其說他們是守護祖宗陵寢,不如說是靠著祖宗給自己佔的這篇好地,土裡刨食兒。他們其實都是普通的農民。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不過,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守陵人的一些祭祀的“行為藝術”也成了陵墓旅遊的一個重要賣點,姑且也叫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坑爹史册

    作者:金滿樓

    1928年7月,盜匪式的軍閥孫殿英借駐防遵化一帶時幹了一票大案,史稱“東陵盜寶案”。

    據記載,孫殿英所部在幹下這事時,是以演習為名義,然後將東陵守陵人等全部趕走,劃上封鎖線,然後從容盜墓。

    這裡,也許有人要問,清朝不是已經覆亡了嗎,怎麼還有守陵人員呢?

    這事還得從辛亥年說起。在當年的南北議和談判中,根據清帝退位協議,上面清楚地寫明:民國政府負有保護清東陵、西陵等皇家陵園的責任。

    當然,民國年後是軍閥亂戰、政局不穩,即便民國政府有心,也實在是無力保護。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而溥儀的遜清小朝廷那更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就算他們想保護祖先的陵寢,實際上也是辦不到的。

    也正因為如此,在孫殿英盜墓之前,無論清東陵還是清西陵或者其他皇家陵寢,各種偷竊盜賣行為可謂屢見不鮮。

    如孫殿英盜寶案發後前去查看的大臣寶熙向溥儀報告的,各陵寢的松柏樹木大多被翦伐偷竊,根本無法制止;

    就連陵寢本身的寶城、明樓裡的祭器物品乃至殿宇門窗用具(都是好木料)等,也多被偷盜搶劫,甚至不乏監守自盜的情況。

    試想,如果清朝還在的話,類似的盜竊行為那可都是死罪,可這時,誰理他!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那麼又有人問了,既然各陵寢有守陵人,為什麼還會發生這種偷盜劫掠的行為?

    原因很簡單,民國政府答應給遜清小朝廷每年500萬銀元的費用,從未得到執行。也就袁世凱在時還象徵性給了一兩百萬,之後就再未付過一分錢。

    這樣一來,民國政府既不兌現保護前朝陵寢的責任,也不付錢給遜清小朝廷,那溥儀他也沒錢啊,守陵人的工資都發不出,為了生存,能不監守自盜嗎?

    很多時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最終的結果是,那些守陵人,反而成了難防的家賊。

    所以說,國家還得統一還得強大,不然各種怪事層出不窮,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您看,現在各朝陵寢不是保護得很好,還可以創收收門票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