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確診是精神分裂症?

2 個回答
精神知多少
2019-08-18

感謝邀請,精神分裂症是臨床上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之一,因起病原因複雜,治療難度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後和康復,精神分裂症是發達國家15~44歲年齡段人群疾病負擔的第四位,而在我國,精神疾病已被列為疾病負擔的第一位,精神分裂症是導致精神殘疾的首要疾病。

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統計,精神分裂症發病年齡多在成年早期;如20~39歲,男性為20~28歲,女性為26~32歲;80%以上病人的初發年齡在16~35歲 ,性別:男性略高於女性,城市患病率高於農村,患病率與家庭經濟水平呈負相關。

精神分裂症都和什麼因素相關

這是很多人產生的疑問,尤其是患者家屬,他們最想了解的就是疾病的原因,但目前為止精神分裂症的確切原因沒有找到,我們也是通過研究發現與之先關的因素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症的發生。

臨床遺傳學研究

家系調查:患者近親中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數倍,與患者血緣關係越近,預期發病率越高。

雙生子研究:單卵雙生子的同病率(約50%)約為異卵雙生子(約10%)的數倍,為普通人群的35~60倍。

寄養子研究(寄養在相同環境中):S母親的寄養子患病率顯著高於健康雙親的寄養子。

由此可見,遺傳因素起著重要作用,但確切遺傳方式不清楚,單基因理論、多基因蓄積效應理論、基因異質性理論都是目前主要的基因遺傳學說。

神經發育異常

我們在胚胎期大腦發育異常(新皮質形成期神經細胞從大腦深部向皮層遷移過程中出現紊亂,神經元轉移的錯位,神經元軸突和樹突移行異位)也是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症發生的關鍵因素,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在發病前可能會受到某件事情的影響而發病,所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外界不良刺激下可能產生(二次打擊學說)導致發病。

神經遞質假說

由於大腦內如多巴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等神經遞質,因其分泌異常會導致人體出現如幻覺、妄想或者情緒不穩定的表現,情感反應也會隨著神經遞質濃度變化而波動,通過藥物作用於神經遞質受體,調節神經遞質的重吸收或者釋放,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陰性或者陽性症狀,這也間接證明了精神病性症狀與腦神經遞質的內在關係。

心理和社會因素

對於這個方面,也是影響精神分裂症發生的可能性因素之一,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性格的養成或者家庭的養育環境中存在缺陷,導致步入社會後極易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發生,這些病人也屬於易感體質,因受到長期影響,病人可能會出現猜疑、多慮、孤獨、偏執等表現,為之後精神疾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感謝邀請,精神分裂症是臨床上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之一,因起病原因複雜,治療難度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後和康復,精神分裂症是發達國家15~44歲年齡段人群疾病負擔的第四位,而在我國,精神疾病已被列為疾病負擔的第一位,精神分裂症是導致精神殘疾的首要疾病。

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統計,精神分裂症發病年齡多在成年早期;如20~39歲,男性為20~28歲,女性為26~32歲;80%以上病人的初發年齡在16~35歲 ,性別:男性略高於女性,城市患病率高於農村,患病率與家庭經濟水平呈負相關。

精神分裂症都和什麼因素相關

這是很多人產生的疑問,尤其是患者家屬,他們最想了解的就是疾病的原因,但目前為止精神分裂症的確切原因沒有找到,我們也是通過研究發現與之先關的因素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症的發生。

臨床遺傳學研究

家系調查:患者近親中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數倍,與患者血緣關係越近,預期發病率越高。

雙生子研究:單卵雙生子的同病率(約50%)約為異卵雙生子(約10%)的數倍,為普通人群的35~60倍。

寄養子研究(寄養在相同環境中):S母親的寄養子患病率顯著高於健康雙親的寄養子。

由此可見,遺傳因素起著重要作用,但確切遺傳方式不清楚,單基因理論、多基因蓄積效應理論、基因異質性理論都是目前主要的基因遺傳學說。

神經發育異常

我們在胚胎期大腦發育異常(新皮質形成期神經細胞從大腦深部向皮層遷移過程中出現紊亂,神經元轉移的錯位,神經元軸突和樹突移行異位)也是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症發生的關鍵因素,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在發病前可能會受到某件事情的影響而發病,所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外界不良刺激下可能產生(二次打擊學說)導致發病。

神經遞質假說

由於大腦內如多巴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等神經遞質,因其分泌異常會導致人體出現如幻覺、妄想或者情緒不穩定的表現,情感反應也會隨著神經遞質濃度變化而波動,通過藥物作用於神經遞質受體,調節神經遞質的重吸收或者釋放,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陰性或者陽性症狀,這也間接證明了精神病性症狀與腦神經遞質的內在關係。

心理和社會因素

對於這個方面,也是影響精神分裂症發生的可能性因素之一,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性格的養成或者家庭的養育環境中存在缺陷,導致步入社會後極易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發生,這些病人也屬於易感體質,因受到長期影響,病人可能會出現猜疑、多慮、孤獨、偏執等表現,為之後精神疾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精神分裂症的臨床分型

單純型:比較少見,約佔精神分裂症病人的2% ;多為青少年起病,病情進展緩慢,持續

以陰性症狀為主,極少有幻覺妄想;自動緩解者少,治療和預後差。

青春型:約佔11% ,青年期起病,起病常為急性或亞急性;以思維破裂,情感幼稚愚蠢和行為的不協調或解體為主要臨床表現;常有本能活動亢進,意向倒錯(吃髒東西,大小便、痰);可出現生動幻覺,而妄想卻片斷且內容荒謬多變;病情進展較快,可有波動、短暫的自發緩解,但易復發;系統治療、維持服藥,可望獲得較好預後。

緊張型:本型患者目前少見;多起病於青、中年,起病較急,常為發作性病程 ;以緊張綜合徵為主要臨床表現。緊張性興奮和緊張性木僵常交替出現,亦可單獨發生,以木僵為多見,此型預後較好,或者通過物理治療可以迅速緩解木僵的症狀。

偏執型:約佔精神分裂症的半數 ,多中年起病,緩慢發展 ;以幻覺、妄想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人由於起病緩慢隱蔽,而病人又保持部分工作能力,人格變化輕微而常不易被人發現;自發緩解者少見,如能儘早系統治療,預後較好。

其他:未分化型,符合精神分裂症診斷標準,有明顯陽性症狀,但又不符合偏執型、青春型和緊張型的一組病人 。

殘留型:符合精神分裂症診斷標準,至少2年內未完全緩解,殘留個別陽性症狀或陰性症狀。

精神分裂症後抑鬱: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之一,首先患者在最近一年內確診為精神分裂症;在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轉而未痊癒時出現抑鬱症狀, 病人感覺自己生活無望,可能出現悲觀厭世表現,極易出現輕生或者自傷行為,情緒抑鬱持續2周以上,此時仍殘留有精神症狀,需要針對這些表現共同治療,治療難度相對較大。

感謝邀請,精神分裂症是臨床上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之一,因起病原因複雜,治療難度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後和康復,精神分裂症是發達國家15~44歲年齡段人群疾病負擔的第四位,而在我國,精神疾病已被列為疾病負擔的第一位,精神分裂症是導致精神殘疾的首要疾病。

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統計,精神分裂症發病年齡多在成年早期;如20~39歲,男性為20~28歲,女性為26~32歲;80%以上病人的初發年齡在16~35歲 ,性別:男性略高於女性,城市患病率高於農村,患病率與家庭經濟水平呈負相關。

精神分裂症都和什麼因素相關

這是很多人產生的疑問,尤其是患者家屬,他們最想了解的就是疾病的原因,但目前為止精神分裂症的確切原因沒有找到,我們也是通過研究發現與之先關的因素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症的發生。

臨床遺傳學研究

家系調查:患者近親中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數倍,與患者血緣關係越近,預期發病率越高。

雙生子研究:單卵雙生子的同病率(約50%)約為異卵雙生子(約10%)的數倍,為普通人群的35~60倍。

寄養子研究(寄養在相同環境中):S母親的寄養子患病率顯著高於健康雙親的寄養子。

由此可見,遺傳因素起著重要作用,但確切遺傳方式不清楚,單基因理論、多基因蓄積效應理論、基因異質性理論都是目前主要的基因遺傳學說。

神經發育異常

我們在胚胎期大腦發育異常(新皮質形成期神經細胞從大腦深部向皮層遷移過程中出現紊亂,神經元轉移的錯位,神經元軸突和樹突移行異位)也是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症發生的關鍵因素,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在發病前可能會受到某件事情的影響而發病,所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外界不良刺激下可能產生(二次打擊學說)導致發病。

神經遞質假說

由於大腦內如多巴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等神經遞質,因其分泌異常會導致人體出現如幻覺、妄想或者情緒不穩定的表現,情感反應也會隨著神經遞質濃度變化而波動,通過藥物作用於神經遞質受體,調節神經遞質的重吸收或者釋放,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陰性或者陽性症狀,這也間接證明了精神病性症狀與腦神經遞質的內在關係。

心理和社會因素

對於這個方面,也是影響精神分裂症發生的可能性因素之一,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性格的養成或者家庭的養育環境中存在缺陷,導致步入社會後極易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發生,這些病人也屬於易感體質,因受到長期影響,病人可能會出現猜疑、多慮、孤獨、偏執等表現,為之後精神疾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精神分裂症的臨床分型

單純型:比較少見,約佔精神分裂症病人的2% ;多為青少年起病,病情進展緩慢,持續

以陰性症狀為主,極少有幻覺妄想;自動緩解者少,治療和預後差。

青春型:約佔11% ,青年期起病,起病常為急性或亞急性;以思維破裂,情感幼稚愚蠢和行為的不協調或解體為主要臨床表現;常有本能活動亢進,意向倒錯(吃髒東西,大小便、痰);可出現生動幻覺,而妄想卻片斷且內容荒謬多變;病情進展較快,可有波動、短暫的自發緩解,但易復發;系統治療、維持服藥,可望獲得較好預後。

緊張型:本型患者目前少見;多起病於青、中年,起病較急,常為發作性病程 ;以緊張綜合徵為主要臨床表現。緊張性興奮和緊張性木僵常交替出現,亦可單獨發生,以木僵為多見,此型預後較好,或者通過物理治療可以迅速緩解木僵的症狀。

偏執型:約佔精神分裂症的半數 ,多中年起病,緩慢發展 ;以幻覺、妄想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人由於起病緩慢隱蔽,而病人又保持部分工作能力,人格變化輕微而常不易被人發現;自發緩解者少見,如能儘早系統治療,預後較好。

其他:未分化型,符合精神分裂症診斷標準,有明顯陽性症狀,但又不符合偏執型、青春型和緊張型的一組病人 。

殘留型:符合精神分裂症診斷標準,至少2年內未完全緩解,殘留個別陽性症狀或陰性症狀。

精神分裂症後抑鬱: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之一,首先患者在最近一年內確診為精神分裂症;在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轉而未痊癒時出現抑鬱症狀, 病人感覺自己生活無望,可能出現悲觀厭世表現,極易出現輕生或者自傷行為,情緒抑鬱持續2周以上,此時仍殘留有精神症狀,需要針對這些表現共同治療,治療難度相對較大。

精神分裂症如何診斷

目前通用的診斷標準有三種,分別是國際臨床醫學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標準(ICD-10)、美國精神醫學疾病與診斷標準(DSM-5)、還有我國根據國際診斷標準制定的中國精神疾病障礙臨床分類標準(CCMD-3)。

我們以(ICD-10)為例,我們要診斷精神分裂症需要從四個方面來進行,症狀標準、嚴重程度、病程標準和排除標準;

首先如果懷疑為精神分裂症,需要符合症狀標準,根據相關內容的規定,(1.)病人需要存在一種或多種如下表現: 思維鳴響/思維插入/思維 ;被撤走/思維被播散;影響妄想、被控制感或被動妄想,妄想性知覺;評論性/議論性幻聽,或來源於身體內部幻聽;(2.)或存在兩種或多種:持續性妄想、思維中斷、緊張性行為、陰性症狀、明顯的人格改變。病程標準:在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裡存在上述症狀。嚴重程度:這方面雖然沒有明確說明,但是我們可以從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是否受到影響來評判,比如是否能繼續上學、工作,對自己的疾病是否有認識及批判能力等等。排除標準:如果病人存在嚴重的抑鬱或躁狂症狀,存在明確的腦疾病或出於藥物中毒或戒斷期,不應該診斷精神分裂症,而考慮情感障礙或器質性精神障礙,或者精神活性物所所致的精神障礙。

感謝邀請,精神分裂症是臨床上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之一,因起病原因複雜,治療難度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後和康復,精神分裂症是發達國家15~44歲年齡段人群疾病負擔的第四位,而在我國,精神疾病已被列為疾病負擔的第一位,精神分裂症是導致精神殘疾的首要疾病。

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統計,精神分裂症發病年齡多在成年早期;如20~39歲,男性為20~28歲,女性為26~32歲;80%以上病人的初發年齡在16~35歲 ,性別:男性略高於女性,城市患病率高於農村,患病率與家庭經濟水平呈負相關。

精神分裂症都和什麼因素相關

這是很多人產生的疑問,尤其是患者家屬,他們最想了解的就是疾病的原因,但目前為止精神分裂症的確切原因沒有找到,我們也是通過研究發現與之先關的因素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症的發生。

臨床遺傳學研究

家系調查:患者近親中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數倍,與患者血緣關係越近,預期發病率越高。

雙生子研究:單卵雙生子的同病率(約50%)約為異卵雙生子(約10%)的數倍,為普通人群的35~60倍。

寄養子研究(寄養在相同環境中):S母親的寄養子患病率顯著高於健康雙親的寄養子。

由此可見,遺傳因素起著重要作用,但確切遺傳方式不清楚,單基因理論、多基因蓄積效應理論、基因異質性理論都是目前主要的基因遺傳學說。

神經發育異常

我們在胚胎期大腦發育異常(新皮質形成期神經細胞從大腦深部向皮層遷移過程中出現紊亂,神經元轉移的錯位,神經元軸突和樹突移行異位)也是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症發生的關鍵因素,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在發病前可能會受到某件事情的影響而發病,所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外界不良刺激下可能產生(二次打擊學說)導致發病。

神經遞質假說

由於大腦內如多巴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等神經遞質,因其分泌異常會導致人體出現如幻覺、妄想或者情緒不穩定的表現,情感反應也會隨著神經遞質濃度變化而波動,通過藥物作用於神經遞質受體,調節神經遞質的重吸收或者釋放,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陰性或者陽性症狀,這也間接證明了精神病性症狀與腦神經遞質的內在關係。

心理和社會因素

對於這個方面,也是影響精神分裂症發生的可能性因素之一,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性格的養成或者家庭的養育環境中存在缺陷,導致步入社會後極易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發生,這些病人也屬於易感體質,因受到長期影響,病人可能會出現猜疑、多慮、孤獨、偏執等表現,為之後精神疾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精神分裂症的臨床分型

單純型:比較少見,約佔精神分裂症病人的2% ;多為青少年起病,病情進展緩慢,持續

以陰性症狀為主,極少有幻覺妄想;自動緩解者少,治療和預後差。

青春型:約佔11% ,青年期起病,起病常為急性或亞急性;以思維破裂,情感幼稚愚蠢和行為的不協調或解體為主要臨床表現;常有本能活動亢進,意向倒錯(吃髒東西,大小便、痰);可出現生動幻覺,而妄想卻片斷且內容荒謬多變;病情進展較快,可有波動、短暫的自發緩解,但易復發;系統治療、維持服藥,可望獲得較好預後。

緊張型:本型患者目前少見;多起病於青、中年,起病較急,常為發作性病程 ;以緊張綜合徵為主要臨床表現。緊張性興奮和緊張性木僵常交替出現,亦可單獨發生,以木僵為多見,此型預後較好,或者通過物理治療可以迅速緩解木僵的症狀。

偏執型:約佔精神分裂症的半數 ,多中年起病,緩慢發展 ;以幻覺、妄想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人由於起病緩慢隱蔽,而病人又保持部分工作能力,人格變化輕微而常不易被人發現;自發緩解者少見,如能儘早系統治療,預後較好。

其他:未分化型,符合精神分裂症診斷標準,有明顯陽性症狀,但又不符合偏執型、青春型和緊張型的一組病人 。

殘留型:符合精神分裂症診斷標準,至少2年內未完全緩解,殘留個別陽性症狀或陰性症狀。

精神分裂症後抑鬱: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之一,首先患者在最近一年內確診為精神分裂症;在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轉而未痊癒時出現抑鬱症狀, 病人感覺自己生活無望,可能出現悲觀厭世表現,極易出現輕生或者自傷行為,情緒抑鬱持續2周以上,此時仍殘留有精神症狀,需要針對這些表現共同治療,治療難度相對較大。

精神分裂症如何診斷

目前通用的診斷標準有三種,分別是國際臨床醫學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標準(ICD-10)、美國精神醫學疾病與診斷標準(DSM-5)、還有我國根據國際診斷標準制定的中國精神疾病障礙臨床分類標準(CCMD-3)。

我們以(ICD-10)為例,我們要診斷精神分裂症需要從四個方面來進行,症狀標準、嚴重程度、病程標準和排除標準;

首先如果懷疑為精神分裂症,需要符合症狀標準,根據相關內容的規定,(1.)病人需要存在一種或多種如下表現: 思維鳴響/思維插入/思維 ;被撤走/思維被播散;影響妄想、被控制感或被動妄想,妄想性知覺;評論性/議論性幻聽,或來源於身體內部幻聽;(2.)或存在兩種或多種:持續性妄想、思維中斷、緊張性行為、陰性症狀、明顯的人格改變。病程標準:在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裡存在上述症狀。嚴重程度:這方面雖然沒有明確說明,但是我們可以從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是否受到影響來評判,比如是否能繼續上學、工作,對自己的疾病是否有認識及批判能力等等。排除標準:如果病人存在嚴重的抑鬱或躁狂症狀,存在明確的腦疾病或出於藥物中毒或戒斷期,不應該診斷精神分裂症,而考慮情感障礙或器質性精神障礙,或者精神活性物所所致的精神障礙。

一旦確診為精神分裂症,必須要接受專業的精神科治療,因為首先精神分裂症就是治療難度較大的疾病,初次發病及時對症治療能在早期緩解病人的精神病性症狀,而如果延誤病情,在患者精神症狀複雜或者表現較多後再接受治療,既增加了治療難度,又給患者預後帶來的影響;延誤治療也會增加患者出現衝動、紊亂行為的風險,嚴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受精神症狀支配還能出現肇事肇禍等行為,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瞭解精神分裂症,感謝大家關注。

冰姨厨房
2019-08-18

最好還是去看醫生診斷一下。我在這裡分享一下精神分裂症一般會有什麼表現:

1)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疑心重,認為別人和自己過意不去,總是懷疑他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失眠、頭痛。

2)情緒反常、意志力減退。總是無緣無故的發笑並且對朋友和親人變得更加冷漠,不關心別人,也不會理會別人對自己的關心,無緣無故的緊張和害怕。工作變得馬馬虎虎,學習成績下降甚至逃學,生活上變得更加懶散,沒有上進心。

3)行為動作出現異常。積極樂觀的神情變得更加的沉默不語,動作上出現遲疑,面無表情或者總是呆呆坐不喜歡和別人交往,總是喃喃自語,或者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