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親子閱讀到底應該怎麼讀?\n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10 個回答
小宁大远
2019-05-20

親子閱讀有這麼多的好處,那家長在閱讀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讓親子閱讀更高效,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呢?

一、 在選書上

很多人建議,低幼的孩子應該買超級簡單的童書:字少、撕不爛、可以啃。我不這麼認為,因為不管是幾個月的嬰兒,還是正在學說話的幼兒,都喜歡媽媽陪在身邊“嘰裡呱啦”地陪他說話,不管你說什麼,他都能微笑的看著你,並“咿咿呀呀”的迴應著。簡簡單單幾個字的書,怎麼給孩子讀?至於說可以啃,那為什麼不給他一個可以啃的玩具呢?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我也買過這樣的童書,沒有看過幾次,感覺白白浪費了。

孩子幾個月起,我就給他讀有漢字有圖畫的故事書,孩子很喜歡聽。孩子會撕書,這是很難免的。家長要做的,就是在他要撕書的時候把書拿開,告訴他書是用來讀的,不能撕。或者,你可以換一些廢紙給他撕,再說了,一本二十頁的書,即使他撕了十頁,還有十頁可以用來親子閱讀啊,也不算浪費。

買書的時候,我一般會選擇網上推薦率比較高的,我買的圖書中,多數是國外圖畫書;總感覺,國內的童書說教過於明顯,國外的童書想象力更豐富、內容更積極,更適合低幼寶寶閱讀。

二、 在方法上

親子閱讀,父母一定要儘量語氣溫柔,繪聲繪色,要儘可能地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如果孩子打斷你讀書,指著圖畫問你什麼,你就停下來,專心回答孩子的問題。如果孩子要求你總是讀某幾頁,你就如他所願,就讀他喜歡聽地。親子閱讀本來就是為了提高孩子地閱讀興趣,自然是孩子怎麼高興怎麼來。

為了增加閱讀地趣味性,你可以試著提高孩子的參與度,讀比較熟悉的故事時,簡單的句子,或者是最後的名詞,可以先來一個停頓,如果孩子記得,他會很積極的搶答,這時,要記得表揚他哦;如果他沒有附和,你就自己讀,假裝自己沒有考驗他。要把孩子的好記性當成額外的獎賞,記得很好,不記得也沒有什麼,下次繼續來就好。

孩子參與度越高,讀書的興趣就越大。別忘了,親子閱讀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情,如果只是讀故事給孩子聽,放音頻就好,網上的音頻故事字正腔圓發音準確,為什麼還要花時間花力氣的自己讀呢?

另外,孩子喜歡反覆去讀一本書,童書更適合自己購買,不受時間的限制。反覆去讀一本書,可以養成孩子喜歡精度一本書的習慣。而且孩子反覆讀一本書,對內容越熟悉,對書中語言的運用也會越熟練,收穫也越大。

當然,一切都要以孩子喜歡為前提,孩子願意看什麼書,家長配合就好。但家長還是可以適當引導的,你可以選擇讓你認為好的書經常出現,讓你認為不太好的書經常消失就好。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2019-04-25

我是江禕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

我女兒西西現在快十歲了。在她不到一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繪本。最開始只是那種很小的繪本,薄薄的十幾頁,一頁一句話。那時候她太小了,還不會說話,但是她會靜靜地聽,會去挑選她喜歡的繪本重複聽。她非常喜歡聽這些繪本故事:有經典的童話、有好習慣的養成、有小朋友該如何相處等等。


在她會說話以後,就會冷不丁地冒出繪本里的詞語。在一歲半左右,她就可以自己翻開繪本,像模像樣地邊翻邊“讀”。其實,我知道,那上面的字,她一個也不認識,只是聽的次數太多了,她記住了上面的話。


她記住的,遠遠不只是那些句子,她也記住了那些文字所表達的意思。一些好的生活習慣;該和小朋友如何互幫互助;她能和媽媽講道理,而不是大哭大鬧,無理取鬧。而所有的這些,都不需要媽媽故意去教育,所有的道理書中都有,這些都變成了自然而然地事情。

在雨季,不能出門玩耍的日子,看書便是打發時間最好的方法。小小的她能安靜的坐在那一個下午聽媽媽讀繪本,來來回回聽五六遍。(那時候的繪本已經是厚厚的一本,聽完一遍就得半個多小時)。在這樣的親子閱讀中,她喜歡上了閱讀,學會了安靜。


隨著她長大,我們閱讀的內容越來越雜,只要她喜歡的,我們都會去讀。立體翻翻書,既有趣又能學知識。有一本是關於我們的身體,不僅認識了我們的身體,還知道了男孩女孩的區別,順便普及一下安全問題,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被侵犯。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後來,我從學校圖書館借書給她看。短短几年時間,便把圖書館所有的繪本全部讀完了。我們會一起讀,一起討論,說說自己對繪本的想法。記得有一本是《猜猜我有多愛你》。看完以後,她特別有感觸,睡覺前,一直模仿繪本的語氣告訴我她有多愛我。於是,我們一起讀起了獨屬於我們的《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教會我們的不只是讓你感覺到愛,同時也教會你表達愛,而這一點對於中國父母來說是比較欠缺的。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太多有關一起閱讀的故事,那也是我陪伴她成長的痕跡。直到現在,她都非常喜歡閱讀,作業做累了,讓她去休息,她就會抱起一本書看起來。她幾乎把她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閱讀上,有時候,我不得不禁止她看書,怕她的眼睛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現在,我的閱讀進度已經跟不上她了。出去旅遊,在景點前,她會為我娓娓道來關於這個雕塑的故事,當我在心裡默默感嘆時。她雲淡風輕的告訴我這是在哪本書上看來的。

作為每一個人來說,你的知識是有限的,你無法教給孩子所有的東西。你只要教會他/她如何去獲取知識就可以了。而閱讀就是最好的方法。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誰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讓書本來彌補我們的不完美。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如果你想認字,你可以單獨找識字卡片一個一個學;如果你想孩子的作文好,你可以去報作文補習班;如果你希望孩子的數學好,你可以去上奧數······短時間內,閱讀似乎真的讓我們覺得沒有什麼收穫,尤其是在這個一切講究效率的社會。但是,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獨特的他/她。


那麼,就陪她一起閱讀吧。在閱讀的開始階段,你會覺得沒有收穫,我們讀了幾年的繪本,還是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當你把閱讀堅持下去,收穫會超乎你的想象。不僅僅是字、詞、句子,更多的是書中的思想,以及引發她的思考。


書可以帶著她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曾經看過這麼一段話來回答關於閱讀的:很多人說,你看過那麼多書,最後,很多都會忘記了。它的回答是:你小時候吃過那麼多好吃的飯菜,你也會忘記,但是最後,他們組成了你的身體。讀過的那麼多書,你也會忘記,但最後變成了你的思想。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爸妈陪你长大
2019-09-15

我相信100個媽媽就有100種親子閱讀的方式。找到合適自己和孩子的方式是最好的。

首先明白自己做親子閱讀的目是什麼?有些媽媽是希望孩子多識字,有些媽媽希望孩子可以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還有些媽媽希望培養孩子的語感,或者有些媽媽只是單純的希望跟孩子一起讀書就可以了。搞清楚你自己的目的,有助於你閱讀的方式選擇。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一般在孩子不的同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目的。

例如,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剛出生或者才幾個月的時候。我們親子閱讀的目的是給孩子培養日常認知,和媽媽連貫的聲音刺激。這時候會選擇一些色彩豐富內容單一的書來跟他一起閱讀。一般這時候買的是布書。可以告訴他,這個是布,拿他的小手去接觸一下,告訴他。再指向布上的顏色告訴他顏色等。再告訴他這本上的故事。這時候重要的就是眼睛,耳朵,手的感覺。如果有說到氣味,最好拿相應的氣味給他聞。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1-5歲,可以讀故事給他聽,然後叫他複述出來。

2-6歲還可以做角色扮演,演裡面的故事情節。孩子比較小的話,可以只演裡面一兩句主要人物最喜歡說的話,另一個對。大一點的可以演長一點點的情節。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再大一些的孩子,例如5歲以上,可以跟他一起接著這個故事編下面的內容哦。可以採取的方式是,你編一句,孩子順著你的內容接頭往下編。然後爸爸又接著孩子的往下編。以此循環,直到編不下去了。這時候孩子會非常開心。

candywildwest
2019-01-25

感謝頭條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兒子三歲了,在不到兩歲的時候我就開始有意識的帶領孩子進入書的海洋!!一開始,不求他能乖乖的坐在我懷裡或者我旁邊靜靜地聽著我讀書,他可能會亂跑,可能會玩玩具,但是沒關係,用你富有親和力的聲音,大聲而有感情的讀出書中的故事!書中內容誇張,激動,興奮的語氣要表現出來!很快,孩子就會被我吸引過來,不管中文繪本還是英文繪本都一樣!在讀英文繪本的時候不用刻意給孩子翻譯出中文,讓他看繪本中的畫孩子們也能猜出什麼意思!!

幼兒園之前我們是在吃完早餐的時候閱讀,現在是晚上七點洗漱完畢在床上進行睡前閱讀!!有時候我忘記了,孩子也會提醒我:“媽媽,我還沒看書,你還沒給我講故事怎麼能睡覺呢?”真的很欣慰!!而且我發現,簡單的英文繪本他能用英文給我複述,中文繪本更不用說了!有時給他一本新的書,他能看著圖給我講,我發現他講的和內容還真差不多!!哈哈!!推薦一下我們讀過的這些比較好的繪本!!!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另外除了以上這些,還推薦艾瑞克卡爾爺爺的棕熊系列,我爸爸我媽媽,安東尼系列,大衛系列,好餓的毛毛蟲!都是非常好的繪本!這些書有的也有中文版,同樣可以買來看看!!以上成套的書和孩子已經看了三套了,每套30本左右!單本繪本不知道看了多少,也沒數過!!

以上就是我和兒子的親子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謝謝!!

亿童幼教机构
2019-10-13

閱讀不是一門課,也不是為了完成任務,甚至不是一種教育方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有先讓孩子喜歡上書裡的東西,他才會更愛閱讀,而他讀得越多,就會發現自己知識的邊界越寬廣,就會更願意去讀書,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所以說,閱讀幾乎是性價比最高的娛樂方式之一。

同時,閱讀的目的並不在於讀到了什麼內容,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養成一個什麼樣的習慣。書裡面可以得到所有孩子都想得到的東西,但如果孩子是因不純粹的目的而去被迫、被驅使著閱讀,真正需要知識的時候,也會不願意取用書裡的東西。正如Kimi在參加活動時,是為了拿第一名才有的禮物而強迫自己去大量閱讀,最終的結果是走馬觀花般地快速閱覽,看上去是“讀會了”,實則並沒有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從幼兒成長的角度來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讓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幼兒早期閱讀方式中,“親子閱讀”是最為流行、被家庭採用最多的一種。它最早由新西蘭學者提出,主要分為四種方式:給孩子讀、讓孩子自己讀、共讀、和孩子聊書。四種方式並無先後,只不過在應用效果上有所差距。小編在這裡建議家長朋友們先選擇共讀的方式作為主要閱讀模式,再輔以給孩子讀、和孩子聊書以及讓孩子自己讀,以提升孩子的理性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目前,很多家長都具有早期培養幼兒進行閱讀的意識,但是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1.缺少耐心和恆心

有調查表明,大多數家長陪伴孩子讀書的時間在每天30分鐘左右,達到1小時的很少,並且是有空就陪、沒空就不陪。所以,家長在怪孩子閱讀沒有恆心之前,也反思一下自己的耐心和時間投入夠不夠。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2.閱讀方式選擇不當

在閱讀方式上,有很多家長選擇給孩子讀,而非讓孩子參與,孩子只是聽眾,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孩子不識字,很多圖片可能會出現誤差,不如家長直接把正確的圖畫內涵講述給他們。長此以往,孩子會產生“聽書”的依賴性,影響到觀察、思維能力發展。

3.市面圖書良莠不齊

目前,市場上關於幼兒教育的書籍特別多,可謂琳琅滿目,但也存在著魚目混珠的情況,很多劣質圖書充斥著幼兒教育圖書市場。

著名童書出版人三川玲在一次訪問中談到,有一次,她在淘寶上看到9塊9就可以買外國名著《安徒生通話》《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和《一千零一夜》,於是很好奇地把這些書都買了回來。一套書在一個淘寶店裡一個月能賣兩三萬冊,推算一年的銷量應該在百萬級以上,說明很多家庭買了這種書,算得上超級暢銷了。但買回來一看,發現這些書基本都是“閹割版”的,對孩子閱讀、增長知識沒有任何益處。

針對以上問題,小編為大家列出有效的親子閱讀策略,一起看看吧~

一、定出“規律性”的閱讀時間、空間

家長可以把每天的親子共讀變成一種“規律性”的活動,在固定的時間、地點,有固定的開場白和結束語,讓孩子形成習慣。長此以往,閱讀不知不覺就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閱讀興趣也就日益濃厚。

二、成為“喜歡閱讀”的父母

家長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讀書的樣子,而不是每天拿著手機刷微信、看劇的樣子。當孩子每天看到愛讀書的父母,儘管他們還不知道讀書究竟有怎樣的樂趣,但一定會被父母專注讀書的樣子所感染。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三、讓孩子帶著問題尋找圖書

孩子好奇心強,經常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給予解答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學會從圖書中尋找答案,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網上尋找問題的答案,當孩子把利用圖書解決問題作為一種習慣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對圖書的興趣。

四、讓閱讀體驗和生活體驗實現“融合”

為孩子提供優質的讀物,陪伴他們閱讀固然重要,但讓孩子有更為多樣化的生活體驗,有意識地從書中走向生活,再從生活走向書本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孩子也就自然體味到了閱讀的奇妙。

(部分內容來自億童幼教機構研發的《幼兒家庭教育指南》)

Cissy育儿思考
2019-11-28

昨天看到作家史鐵生的這樣一句話“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的差別”,一頓狂笑,這比喻也太犀利了。笑完之後,是深深的認同。人和豬的差別因為基因不同,可量化看見差異,但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大到你無法想象,因為認知差異,認知不同的人就好象活在各自的平行世界裡。

說到認知差異,比如親子閱讀這件小事,看到很多爸爸媽媽在朋友圈的親子閱讀打卡,能一直堅持,看繪本的數量也一直在增多,挺好。如此努力和勤奮,真的挺好,但是要警惕“低水平勤奮”。如果孩子讀完一本繪本,生活照舊,習慣照舊,那麼這本書就只是像在孩子的腦海中飛過一隻鳥,看見了,卻沒留下痕跡。

如此這般,你帶孩子讀的書越來越多,但是孩子的認知深度和認知效率卻沒有太多提高,所以,你進行的只是自嗨式的親子閱讀,比數量、比完成、比打卡。你無比享受給孩子讀繪本的數量遞增,可實際就是低水平的勤奮。

讓孩子摘抄好的句子?

那可真是應了那句話“聽過了無數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這些只是孤立的知識點,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們大腦擅長的高效行為。成甲在《好好學習》裡提到“大腦的記憶,靠的是將信息與舊經驗聯繫起來”。我們看似帶著孩子去讀了很多書,1年100本繪本,甚至有的1年1000本繪本閱讀,卻從不花時間去加工這些信息,將其與孩子已知的信息結合起來,這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怎麼辦?

1、帶孩子讀書放慢速度,幫助孩子把知識內化成能力

不要太在乎是否讀完,或者非要從前向後讀,而是要讓孩子試著描述讀完後的想法,讓孩子試著想想和哪些過去的經驗相關。比如說讀完繪本《The wheel on the bus》,孩子肯定會對朗朗上口的詞組比較感興趣,“up and down、move on back、round and round等等",我們要教的不僅僅是英語的詞組,而是讓孩子回想起自己做公交車的經歷,看到的輪子是不是轉啊轉,上車是不是都要向後走。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這樣孩子乘公交車的體驗結合著繪本的畫面就會很形象,孩子對上公交車的流程就很清晰,慢慢延展到做各種交通工具的流程,動車、飛機、輪船都是一樣的嗎?有什麼不同?遇到問題向誰尋求幫助等等。

有心的媽媽們這時候就可以買各種交通工具的繪本做主題閱讀,讓孩子瞭解更多的細節,通過不斷和舊的知識進行連接,孩子在出行方面就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理性的選擇。

2、啟用黃金思維圈,讓孩子先想為什麼

黃金思維圈的最基本應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問“為什麼”,也就是,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其實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我們看問題的方式首先是是why層面,也就是我們為什麼做;其次是how層面,也就是我們如何做?最後才是what層面,也就是做什麼事情。

很多人思考都是要做什麼,而不是想清楚為什麼要做,如果我們能夠從為什麼要去做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顯然就能夠與別人打成更好的共識。

比如在帶孩子讀繪本《The wheel on the bus》,在回想和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中,孩子會常常發現一些平時沒有注意的規律,比如說“上車後向後走”,為什麼要向後走?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向後走?其實是為了給別人騰出更多的空間,為別人在付出,而經常能夠為別人付出的孩子,通常都是受歡迎的,因為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

這樣的規律其實是底層規律,適用於生活的各個角落,鼓勵孩子在關係中學會付出,他今後的人生道路會更為寬廣。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3、溫故而知新,讓孩子形成定期反思和回顧的習慣

如果孩子能夠成為時間的朋友,他就會享受時間的複利,會越來越產生價值;而有些孩子是和時間做敵人的,時間越久,越被動,越不想去改變。

回顧,就是加入了時間的維度和力量,不同時期去回顧這本繪本會有不同的新意。

“為什麼會從輪子轉啊轉開始這首歌?”

“為什麼孩子哭的時候,大家都開始噓噓,讓孩子安靜?”

有了這些思考,孩子就會在一些基礎而重要的概念上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且輸出倒逼輸入,當他口述時遇到不清楚的問題,還是會費解問題的答案,就有了更多的探索和認知。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認知迭代”。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真正能夠做到融會貫通、把基礎規律運用到生活中的孩子屈指可數,所以,學習改變親子閱讀的底層認知,孩子會受益一生。

一米看书
2019-10-11

親子閱讀,瞭解這3點會更有戲哦~

親子閱讀如何做互動,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在1-6歲親子閱讀較多的年齡段,也會因孩子年齡、所處場景、閱讀興趣等原因,需要不同的互動方式。下面為寶爸寶媽們給出的這些建議,可參照孩子的年齡段去實踐,讓孩子對閱讀更有興趣。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年齡不同,互動方式很不同

0-3歲的孩子多量、多方式互動

這個階段的孩子專注力有限,也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在親子閱讀時,自然要盡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1-10歲孩子專注力時間表

例如,2歲的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4-10分鐘。要想和孩子享受更長時間的親子閱讀,可以適當運用一些互動小技巧。在講小動物的時候學它們的叫聲;在讀到一些動作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

0-3歲孩子理解力有限,對事物的認知還呈現一種碎片化的狀態。這時和孩子多互動,通過交流去加深孩子對某個東西的認識很有必要。

孩子3歲左右,開始掌握大小、數量、顏色、形狀等各種概念;能基本理解成人的對話,能和成人進行對話;詞彙量遠超100個,開始愛提問、能回答、懂問候、會告狀......

這個時候就是要讓孩子“多說”。親子閱讀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複述聽過的故事或情節,甚至展開討論。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4-6歲的孩子根據情況減少互動

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記憶發展,詞彙量飛速增加。能清楚理解語言的意思,能辨認熟悉而又簡單的字詞,可以表達複雜的情感。他們能運用自己掌握的詞彙、語句去表達自己的疑問或者態度。

這時的親子閱讀,要儘量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問的時候可以解釋;不問,就不要勉強增加互動了。過多的互動,反而可能阻礙孩子的思考與理解,影響閱讀體驗。

隨著心理、思維、認知的不斷髮展,孩子在閱讀上的自主性也越來越明顯。會主動去找本書,自己讀;也會因父母的過多幹涉而發脾氣。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這個階段,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需求去進行互動,並且儘量提供儘可能多的不同種類書籍給孩子。為孩子創造更加寬鬆的閱讀環境。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場景不同,互動方式也不同

除了年齡,寶爸寶媽在給孩子讀繪本時,也要根據場景,採用不同的方式。

睡前:安靜為主,少互動

寶寶該睡覺了,寶爸寶媽如果不停地提問,讓孩子怎麼睡呢?

睡前閱讀,要的就是一個安靜、溫馨的氛圍,寶寶聽著爸爸媽媽的聲音,聽著美好、溫情的故事,慢慢進入夢鄉。

日常活動時間:盡情互動

在日常的活動時間,親子閱讀可以增加和寶貝互動的次數和方式。例如,提問+回答的方式,做遊戲的方式等。

出遊時間:閱讀互動消磨時間

帶娃出遊時,可以帶上互動性強的書籍,和孩子在閱讀和遊戲中消磨旅途時光。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

閱讀興趣大或小,互動方式也不同

孩子閱讀興趣小,互動量和方式要提高

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都是逐步建立的。如果孩子興趣不大,父母一方面要考慮是否模範作用沒帶好,另一方面,要想辦法提高和改變互動量及方式。

多提問,交流繪本中的細節,如讀動物類繪本《鴨子騎車記》前,先讓孩子猜猜你發出的聲音是哪個動物的聲音;生活類繪本,可以讓孩子結合現實說說水果什麼顏色,蛋糕味道......用提問勾起孩子興趣。

創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如設置家庭週末讀書時間,每到這個時間,寶爸寶媽和孩子都要讀自己喜歡的書,把讀書納入家庭日常。

孩子閱讀興趣大,當寶貝智囊團

如果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比較大,在開心之餘,寶爸寶媽也要不斷學習,做孩子的智囊團。當孩子有什麼疑問時,可以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進行解答。

另外也要為孩子提供更豐富的圖書,尤其是寶貝感興趣書籍。讓孩子接觸更廣寬的世界,不斷開拓自己的眼界。

-一米看書,1元借書,24小時到家-

团爸爱陪娃
2019-11-26

親子閱讀,從字面上看就知道是分兩部分的,一個是親子,一個是閱讀。我們分別來講一下。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親子閱讀,不光是為了讀書,更重要的是親子的時光,現在人們總是把手機放在第一位,不管什麼時候都喜歡看手機,卻忽略的家庭關係的重要性,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尤為重要,因為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陪伴的,親子閱讀就是很好的一種方法。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在和朋友聊天的過程發現,有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和孩子進行互動,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在一起尷尬,然後孩子玩自己的玩具,大人又不自覺地就拿起了手機,所以親子閱讀也是很好的一種親子形式,一起通過閱讀感受故事中的跌宕起伏,情感變化,一起“經歷”一些事情。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除了親子時光,再回到閱讀本身,閱讀是通過把文字轉化成聲音的方式再現故事的過程,所以閱讀會讓孩子體會到故事的整個過程,這就要求家長會講故事,做到繪聲繪色,情景呈現!
親子閱讀應該怎麼進行?讀的時候還要注意孩子的反應,比較小的寶寶閱讀更傾向於圖像閱讀,所以很有可能家長沒讀完的時候寶寶就已經想要翻頁了,這個時候就應該按照寶寶的要求走,因為當前的這一頁可能已經沒有吸引他的地方了,而且他對文字無感,這時候就可以直接翻到下一頁,觀察寶寶興趣點在哪裡,然後再進行講解。
閱讀之後並沒有結束,還要繼續進行,要和寶寶回憶故事中的一段情景,或者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內容就再重複一遍,加深寶寶對於繪本的理解。

铃兰王强老师
2019-12-16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今年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向全國的家長和小朋友發出:每天半小時,書香伴成長的親子閱讀行動的倡議。倡議廣大家長與孩子每天共同閱讀半小時。

這個倡議,在各個城市,學校得到廣泛的響應。從各方面的反饋與教育部門的調查總結歸納,家長對這個親子閱讀還是存在很多值得 思考的問題

1、 一些家長認為,這個活動是針對學齡前的幼兒家庭的。孩子小,看不懂,需要家長陪伴解讀。孩子上學後,學習讀書都是課業範圍,要培養孩子獨立學習思考的習慣。如果是孩子中學了,更不需要這個親子閱讀了,本來就逆反,監管學習都不讓在邊上,親子閱讀就更不可能了

2、 親子閱讀 讀什麼?尤其面臨中高考的學生家長,孩子的書 除了課本就是習題冊,課業內的習題與卷子都弄不完,哪裡有時間讀課外書?另外,孩子與家長更多的是不同的興趣關注,家長盲目跟著別人學,自己沒有想法,更會激發由於閱讀增加親子衝突矛盾

3、 家長自己情緒化嚴重,高興了跟孩子一起閱讀孩子喜歡的書;不高興,就強迫孩子必須一起看 什麼國學什麼歷史的 對成績有提高的書。讓孩子增加牴觸閱讀的心理。

其實,我這是理解親子閱讀:一方面是訓練孩子形成一個閱讀的習慣。閱讀是知識儲備的過程。今天閱讀不一定就是為了明天的考試使用,是日積月累的閱讀中的知識儲備,當隨時需要的時候 頭腦裡都可以隨時提取。另一方面是增加父母與孩子協調關係的最佳途徑。孩子越大,家長忙工作忙家務,孩子忙學習忙考試。親子之間可能除了吃穿成績,再沒有任何話題交流。如果利用親子讀書時間,讀一讀父母與孩子都喜歡的一本書,一家人天天多了共同的話題,交流增加了,彼此瞭解更深了,就會更彼此信任,更有共同語言了。談論書內容的過程 又能增加閱讀理解能力,又能獲得知識儲備,還可以利用閱讀內容引導孩子多理解做人的品質和行為規範。這麼多好處,家長真的要用心琢磨一下,這個親子閱讀利用好了 就是促進家庭和睦、親子教育更協調進行的好工具。

西方大师说育儿
2019-01-31

謝謝邀請。

以前回答過此類問題,今天再充實一下。

怎麼讀?這得看親子閱讀得解決什麼問題,我認為有三個問題:

一是培養讀書習慣。

如果說讀書讓孩子瞭解更多得知識,這反倒是次要目標,繪本能提供的知識大多還是常識,更深層的知識則需要長大後靠自己去閱讀,所以,讀書的習慣是如此重要,非得從小抓起不可,很多人包括本人在內,不太喜歡讀書是因為從小最喜歡讀書的時候沒有書讀,或者沒有從讀書中得到樂趣。

怎麼得到樂趣?這真得說一說,他關係到讀書習慣能不能建立。

需要讀完書後培養孩子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科學之類的繪本讀完了可以做個小實驗,如果能見到親手得到的成果,那麼這份收穫就是樂趣。

比如讀了一本人際關係的繪本,如果讓孩子嘗試著運用這知識解決和其他孩子的矛盾,真解決了,那麼也是一份成就,原來書有這麼大的本事……

總之,光讀不行,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只有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才能得到讀書的樂趣。

二是培養思考的能力。

特別是關於人生一類的知識,書中從來就沒有合適你的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那麼為什麼還要讀?祕密就在於書中的觀點和方法能給你啟發,引起你自己的靈感找到適和自己的解決方法。

所以,親子閱讀中怎樣讓孩子多思考進而形成習慣就是個大問題。

家長可以依靠自己的經驗啟發和鼓勵孩子多聯想多思考,哪管胡思亂想也行。而多讀書讀好書本身就能引起孩子的積極的思考和聯想。

三是親子關係的建立,親子閱讀是一個溫馨的時刻,’四個人在一起閱讀是最幸福的時候‘’,這是孫儷說的。

基於以上,親子閱讀的時候不要考試,那樣孩子會煩,就沒有樂趣。也不必教認字,三歲以前的孩子對文字沒有興趣。

總之一句話,親子閱讀必須是快樂的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