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1962年《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圖8是班禪駐錫之地
大貓論史
1/10 1962年12月,蒙古部長會議首腦澤登巴爾來華訪問。26日,我國和蒙古邊界條約(中蒙邊界條約)在京簽訂,簽字以後,雙方首長熱烈握手,舉杯祝賀。來看一組關於《中蒙邊界條約》簽訂前夕的蒙古老照片,拍攝者是美國人。這張照片是在烏蘭巴托舉行的慶祝活動,群眾高舉著赫魯曉夫與澤登巴爾的畫像。澤登巴爾在經濟建設和意識形態上貫徹與蘇聯全面協調一致的方針。
2/10 這張照片是紀念俄國十月革命爆發45週年大會時,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的人們在舉行慶祝活動。烏蘭巴托原名“庫倫”,1778年,乾隆皇帝專門下詔給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希望他能夠在京到恰克圖的路上建造一座城池,乾隆把名字都取好了,叫庫倫。1924年,庫倫改名為“烏蘭巴托”,意為“紅色英雄城”。
3/10 這張照片是紀念俄國的十月革命。蒙古國家和經濟命脈完全操縱在蘇聯手中。根據蘇聯的需要,蒙古只發展單一的畜牧業經濟。大批蘇聯專家和顧問湧進蒙古的各個部門,參與蒙古的各項經濟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以及監督蒙古使用蘇聯的貸款情況。這些蘇聯專家和顧問的權力很大,他們可以否決蒙古部長的決定,是蒙古各部門的太上皇。
4/10 這張照片是蘇聯氣息濃厚的烏蘭巴托大學。蒙古軍隊的指揮官沒有自己指揮軍隊的權利,完全聽命於蘇聯軍事顧問的愚弄和擺佈。蒙軍的裝備完全是蘇式的,而且從平常的軍事訓練、條例條令到紀律制度,也完全照搬蘇聯軍隊的模式
5/10 這張照片是信奉藏傳佛教的蒙古僧侶。
6/10 這張照片是蒙古紀念俄國十月革命爆發45週年舉行的歌舞活動。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沙俄的統治徹底崩潰。1919年,北洋政府派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率軍進駐外蒙。哲布尊丹巴無條件撤銷“自治”,內政、外交、軍事等統歸民國中央政府管理。
7/10 這張照片是蘇赫巴托爾與卡爾.馬克思畫像。
8/10 蘇聯軍隊還在蒙古境內構築軍事基地,建造軍事設施,積極進行戰爭準備。到1965年年底,蘇軍實際上已形成了對蒙古的軍事佔領。蒙古淪為蘇聯的保護國和軍事基地。這張照片是班禪·額爾德尼駐錫之地。
9/10 這張照片是國家農場裡的擠奶女工。1962年,蒙古參加了蘇聯主導建立的經濟互助委員會,之後蒙古國的農業變化比較大,以前 是畜牧業為主導,1962年開始大規模發展穀物生產,至1985年前後,蒙古國陸續開墾了100多萬公頃的土地,耕地面積增加了20倍。
10/10 這張照片是本組圖集的拍攝者美國記者與一名蒙古民眾合影。\n
2019-06-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