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第一橋:清朝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工程壯舉,被評最節儉的工程
黃河第一橋:清朝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工程壯舉,被評最節儉的工程
黃河第一橋:清朝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工程壯舉,被評最節儉的工程
黃河第一橋:清朝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工程壯舉,被評最節儉的工程
黃河第一橋:清朝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工程壯舉,被評最節儉的工程
黃河第一橋:清朝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工程壯舉,被評最節儉的工程
黃河第一橋:清朝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工程壯舉,被評最節儉的工程
黃河第一橋:清朝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工程壯舉,被評最節儉的工程
黃河第一橋:清朝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工程壯舉,被評最節儉的工程
黃河第一橋:清朝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工程壯舉,被評最節儉的工程
時光雲廊
1/9 中山橋原名蘭州黃河鐵橋,是黃河上修建最早的鐵橋,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的美稱。在蘭州黃河鐵橋建成前的數千年間,黃河蘭州段上沒有架設過一座永久性橋樑,橋成為黃河兩岸蘭州人民的千年期盼。
2/9 在中山橋沒有建成之前,蘭州黃河段依靠“鎮遠浮橋”過河。鎮遠浮橋始建於明洪武五年,經多次移建,於洪武十七年在金城關固定。此後500多年間,用以構築浮橋的船數和用以固定的鐵柱與木柱數雖有變化,但鎮遠浮橋卻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橋”,圖為黃河鐵橋施工現場,圖中右下側用於澆注橋墩的鐵船(即沉箱),浮橋即為鎮遠橋
3/9 最早提議建橋的是左宗棠,1876年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時,曾計劃在蘭州黃河上造橋,以便解決收復新疆的軍需運輸。他曾與德國商人福克索詢價,福克索開口要價63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一億元人民幣之多。時因清政府遭遇連年戰爭,國庫空虛,只好作罷。但這一想法成為後來建設黃河鐵橋的基礎。
4/9 1906年10月,陝甘總督升允、蘭州道彭英甲經過與德國泰來商行總經理卡佑斯洽商,決定與該商行簽約,實施蘭州黃河鐵橋的修建工程。該工程由德國泰來商行承包,保固期80年,美國橋樑設計公司設計,德國公司招募工匠69人,在蘭州當地僱傭工匠、鐵匠、泥水匠和大量小工。
5/9 由於當時中國還不具備如此規模的工程材料的製造能力,修建中山橋的鋼材和水泥均從德國進口,總計用銀30.66萬兩。這一造價被後來曾任民國政府交通總長的葉恭綽評價為“最節儉的工程”.
6/9 1907年5月,由德國購置的400萬噸鋼材經海路抵達天津,經京奉、京漢鐵路運至鄭州,之後全部使用人畜力量,先用馬車運至黃河岸邊,再由蘭州車戶歷時9個月全部運抵蘭州。其過程十分艱苦。
7/9 蘭州黃河鐵橋的建成,取代了存在500多年的鎮遠浮橋。這是蘭州第一座鐵橋,也是5400多公里的黃河上的第一座鐵橋,因此取名“第一橋”.這一工程成為清朝政府覆亡前最振奮人心的壯舉。
8/9 號稱“黃河第一橋”的中山橋以現代橋樑的標準來看,技術上算不上先進,但它卻是萬里黃河上使用年代最長、唯一完好保留至今而且仍在繼續使用的永久性公路橋。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當時的甘肅省主席劉鬱芬,手書“中山橋”匾額,懸掛於橋南,“第一橋”從此改名“中山橋”.
9/9 1989年黃河鐵橋保固期已滿,德國有關方面給蘭州市政府發來信函在詢問鐵橋狀況的同時,申明合同到期,而鐵橋在108年間歷經四次維修加固,依然橫跨黃河,見證著蘭州百年的歷史變遷。
2017-07-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