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08、11,吳興北塘河上元通橋與太平塘橋
江南鄉村影像
1/12 太平塘橋,五孔石樑橋,織裡鎮大港村下山自然村北約200米處,與湯家甸交界處,橫跨北塘河,南北向,道光26年重建。
2/12 太平塘橋始建年代失考,明崇禎《烏程縣誌》有載。清同治《湖州府志》記有:“太平橋,在楊漊南。”太平塘橋橋長40米,在北塘河上形似長虹臥波,四長條石並列豎置橋墩,橋面由4塊條石排列鋪設,橋上置長方條石護欄,嵌仰覆蓮方形望柱28支。橋北堍有一涼亭,供行人休息和躲避風雨。整座橋用材為花崗岩和太湖石,金剛牆為太湖石,其餘部分均為花崗岩。
3/12 位於曠野中的太平塘橋,是北塘河上唯一的大型五孔石樑橋,該橋現在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交通功能,關於太平塘橋有很多傳說故事。一則故事說,橋原先並不叫太平橋,相傳當年朱元璋沿著北塘河帶領兵士向東追殺,追到太平橋地帶時,消滅了張士誠的殘軍。朱元璋對手下將士笑道:“從今往後,天下可以太平了”。
4/12 另一則故事則說,附近村莊發起募資建橋,不料惹怒了河底的千年泥龍,造橋工匠白天打完橋樁,夜裡就被泥龍掀起浮上了河面。村上有金姓老人,深諳易經八卦之術,知河中有泥龍作怪。當晚他畫好了靈符,第二天領班師傅領著身壯力大的工匠,時辰一到,掄起石榔頭猛力打了下去,木樁竟牢固立於河中了。這時河面上漂起一片殷紅的鮮血,泥龍被木樁釘死了。因為泥龍是神靈,罪過就由金老太公承受,他也口吐鮮血離開了人世。
5/12 在沒有機械裝置的古代,要造一座這樣的大橋是多麼的不容易,告訴今天的我們要倍加珍惜愛護這美麗的古橋。
6/12 油菜花開北塘河。北塘河,又名北橫塘。清凌介禧《東南水利略》說:“宋慶曆二年,蘇州通判李禹卿堤太湖八十里,為渠益漕運,且蓄水溉田,人呼為運糧河,疑即此,亦稱湖塘”。北塘河是太湖沿岸重要的水利設施和交通設施,歷史上各種記載很是詳實。
7/12 北塘河上打漁人家。
8/12 元通塘橋,位於織裡鎮元通橋村常田圩自然村北面約300米處,南北向跨北塘河,三孔石樑橋。
9/12 崇禎《烏程縣誌》載:“吳赤烏年間(238~251)建,古而特堅,至今僅一修葺。”元通塘橋始建距今有1700餘年歷史。在湖州市眾多古橋中始建年代排列第二,僅次於三國吳黃武元年(222)始建的武康千秋橋。
10/12 現橋為晚清重建,有兩處紀年,東側為光緒戊子年(1888),西側為丙辰年(疑為1916年)。橋墩太湖石為主,橋面花崗岩為主,置護欄無望柱;長方弧形抱鼓石。
11/12 元通塘橋“古而特堅”主要源於橋墩的獨特做法,它的橋墩是用太湖石和花崗石壘砌而成的厚橋墩,向上收窄,略呈梯形,中孔兩側橋墩頂各置三並列條石做系樑,次孔系樑則直接置於金剛牆上。橋墩錯縫平砌的砌置手法與金剛牆一致,完全不同於湖州古橋普遍採用的條石並列豎式排柱薄橋墩。
12/12 橋北堍建有關帝廟。早先時候有供行人歇息的涼亭,亭中石柱刻有楹聯。出自潘漊的中醫名醫毛先生還記得亭上楹聯:“奔走風塵,得此一足;往來道路,且住為佳”。因為水利建設的需要,元通塘橋現遷到原橋西北側的河邊,方向也改成了東西向。
2019-04-0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