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與《山海經》有何關係?

9 個回答
古史微
2019-08-21

感謝悟空小祕書的邀請。三星堆與《山海經》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筆者都曾進行過較多研究,因此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確實有所看法,因此也樂意回答這個問題。閒話少說,現在進入正題。

題主問題:三星堆與《山海經》有何關係?

我的答案:《山海經》最初的底本就形成於三星堆青銅文明時期(即三星堆文化第三期)。

原因:

下面,筆者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講原因:

  第一,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來看,許多三星堆文物可以用《山海經》來進行解釋。比如三星堆遺址二號坑出土的青銅神樹,分三層樹枝,由九隻鳥和一條組成。學者們就普遍意識到這棵神樹可用《山海經》來進行解讀。《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又《海外東經》說:“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些記載都與三星堆的一號青銅大神樹特徵若合符節。

感謝悟空小祕書的邀請。三星堆與《山海經》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筆者都曾進行過較多研究,因此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確實有所看法,因此也樂意回答這個問題。閒話少說,現在進入正題。

題主問題:三星堆與《山海經》有何關係?

我的答案:《山海經》最初的底本就形成於三星堆青銅文明時期(即三星堆文化第三期)。

原因:

下面,筆者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講原因:

  第一,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來看,許多三星堆文物可以用《山海經》來進行解釋。比如三星堆遺址二號坑出土的青銅神樹,分三層樹枝,由九隻鳥和一條組成。學者們就普遍意識到這棵神樹可用《山海經》來進行解讀。《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又《海外東經》說:“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些記載都與三星堆的一號青銅大神樹特徵若合符節。

  又比如從三星堆遺址出土有一大一小兩件縱目人像,有學者則用《山海經》的燭陰(《海外北經》)、燭龍(《大荒北經》)來進行解釋。關於燭龍的記載,《山海經》說: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感謝悟空小祕書的邀請。三星堆與《山海經》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筆者都曾進行過較多研究,因此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確實有所看法,因此也樂意回答這個問題。閒話少說,現在進入正題。

題主問題:三星堆與《山海經》有何關係?

我的答案:《山海經》最初的底本就形成於三星堆青銅文明時期(即三星堆文化第三期)。

原因:

下面,筆者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講原因:

  第一,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來看,許多三星堆文物可以用《山海經》來進行解釋。比如三星堆遺址二號坑出土的青銅神樹,分三層樹枝,由九隻鳥和一條組成。學者們就普遍意識到這棵神樹可用《山海經》來進行解讀。《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又《海外東經》說:“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些記載都與三星堆的一號青銅大神樹特徵若合符節。

  又比如從三星堆遺址出土有一大一小兩件縱目人像,有學者則用《山海經》的燭陰(《海外北經》)、燭龍(《大荒北經》)來進行解釋。關於燭龍的記載,《山海經》說: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這裡所謂的“直目”,郭璞注為“目從”之狀,也就是縱目。這件縱目的神像,在《楚辭·大招》中也有記載,王逸稱之為蓐收之狀。在古代的宗教觀念中,蓐收為西方之神,正與三星堆相對於楚地的位置相合。

  第二,從古史體系來看,《山海經》最初的文本當形成三星堆青銅文明末期。在研究三星堆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史記》記載的夏史體系並不可信,因此提出了夏與商周並行的觀點。在這個觀點中,筆者認為大禹是生活在三星堆青銅文明末期的人物。而劉歆《上山海經表》、《論衡》、《吳越春秋》、《顏氏家訓》等大量的古代文獻都說明《山海經》為禹益治水之後所著,此為《山海經》與三星堆具有直接關係的又一證據。關於這方面內容的詳細論述,可以查閱筆者發佈在頭條號的相關文章。如《夏與商周並行論》、《三星堆文明是被遺忘的異世界嗎?論大禹治水和〈山海經〉的形成》等文章。

感謝悟空小祕書的邀請。三星堆與《山海經》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筆者都曾進行過較多研究,因此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確實有所看法,因此也樂意回答這個問題。閒話少說,現在進入正題。

題主問題:三星堆與《山海經》有何關係?

我的答案:《山海經》最初的底本就形成於三星堆青銅文明時期(即三星堆文化第三期)。

原因:

下面,筆者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講原因:

  第一,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來看,許多三星堆文物可以用《山海經》來進行解釋。比如三星堆遺址二號坑出土的青銅神樹,分三層樹枝,由九隻鳥和一條組成。學者們就普遍意識到這棵神樹可用《山海經》來進行解讀。《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又《海外東經》說:“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些記載都與三星堆的一號青銅大神樹特徵若合符節。

  又比如從三星堆遺址出土有一大一小兩件縱目人像,有學者則用《山海經》的燭陰(《海外北經》)、燭龍(《大荒北經》)來進行解釋。關於燭龍的記載,《山海經》說: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這裡所謂的“直目”,郭璞注為“目從”之狀,也就是縱目。這件縱目的神像,在《楚辭·大招》中也有記載,王逸稱之為蓐收之狀。在古代的宗教觀念中,蓐收為西方之神,正與三星堆相對於楚地的位置相合。

  第二,從古史體系來看,《山海經》最初的文本當形成三星堆青銅文明末期。在研究三星堆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史記》記載的夏史體系並不可信,因此提出了夏與商周並行的觀點。在這個觀點中,筆者認為大禹是生活在三星堆青銅文明末期的人物。而劉歆《上山海經表》、《論衡》、《吳越春秋》、《顏氏家訓》等大量的古代文獻都說明《山海經》為禹益治水之後所著,此為《山海經》與三星堆具有直接關係的又一證據。關於這方面內容的詳細論述,可以查閱筆者發佈在頭條號的相關文章。如《夏與商周並行論》、《三星堆文明是被遺忘的異世界嗎?論大禹治水和〈山海經〉的形成》等文章。

  第三,從歷史地理來看,《山海經》的所提到的天下之中是三星堆遺址所在的成都平原。《海內經》把都廣之野稱為天下之中,都廣之野即成都平原(楊慎說)。蒙文通同時指出,《山海經》的數個篇章均為蜀地作品。

感謝悟空小祕書的邀請。三星堆與《山海經》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筆者都曾進行過較多研究,因此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確實有所看法,因此也樂意回答這個問題。閒話少說,現在進入正題。

題主問題:三星堆與《山海經》有何關係?

我的答案:《山海經》最初的底本就形成於三星堆青銅文明時期(即三星堆文化第三期)。

原因:

下面,筆者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講原因:

  第一,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來看,許多三星堆文物可以用《山海經》來進行解釋。比如三星堆遺址二號坑出土的青銅神樹,分三層樹枝,由九隻鳥和一條組成。學者們就普遍意識到這棵神樹可用《山海經》來進行解讀。《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又《海外東經》說:“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些記載都與三星堆的一號青銅大神樹特徵若合符節。

  又比如從三星堆遺址出土有一大一小兩件縱目人像,有學者則用《山海經》的燭陰(《海外北經》)、燭龍(《大荒北經》)來進行解釋。關於燭龍的記載,《山海經》說: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這裡所謂的“直目”,郭璞注為“目從”之狀,也就是縱目。這件縱目的神像,在《楚辭·大招》中也有記載,王逸稱之為蓐收之狀。在古代的宗教觀念中,蓐收為西方之神,正與三星堆相對於楚地的位置相合。

  第二,從古史體系來看,《山海經》最初的文本當形成三星堆青銅文明末期。在研究三星堆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史記》記載的夏史體系並不可信,因此提出了夏與商周並行的觀點。在這個觀點中,筆者認為大禹是生活在三星堆青銅文明末期的人物。而劉歆《上山海經表》、《論衡》、《吳越春秋》、《顏氏家訓》等大量的古代文獻都說明《山海經》為禹益治水之後所著,此為《山海經》與三星堆具有直接關係的又一證據。關於這方面內容的詳細論述,可以查閱筆者發佈在頭條號的相關文章。如《夏與商周並行論》、《三星堆文明是被遺忘的異世界嗎?論大禹治水和〈山海經〉的形成》等文章。

  第三,從歷史地理來看,《山海經》的所提到的天下之中是三星堆遺址所在的成都平原。《海內經》把都廣之野稱為天下之中,都廣之野即成都平原(楊慎說)。蒙文通同時指出,《山海經》的數個篇章均為蜀地作品。

  第四,《山海經》的最初文本是具有圖畫性質的,其漢語文本則是在後來傳入中原地區後完成的。儘管如此,《山海經》卻仍然保留了以西南地區為地理參照中心的特徵。以《海外四經》為例,《海外南經》敘事順序為自西南陬至東南陬,逆時針;《海外西經》為自西南陬至西北陬,為順時針;《海外北經》為自西北陬至東北陬,為順時針;《海外東經》為自東南至東北,為逆時針。這種敘事順序反映了《山海經》的原始材料可能源於兩組記錄人員,其中一組記錄方位為自西南至西北而東北;一組記錄方位為自西南至東南而東北,而其地理參照中心則在西南地區。

  綜上可知,《山海經》最初的底本產生於三星堆青銅文明時期的可能性是極大的。然而,由於長期以來學術界對三星堆和《山海經》的研究還有許多需要深化的地方,因此,以上觀點要能使更多人瞭解並認知、接受,仍然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但筆者相信,逼近事實真相的觀點終究能被時間所檢驗。

  以上內容,如果朋友們還有什麼疑問,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是頭條作者古史微,專著研究三星堆和先秦史多年,我的口號是:研究三星堆,關注古史微!

文物考古聊历史
2019-08-22

《山海經》內容過於荒誕,而三星堆的發掘,似乎印證了《山海經》裡的一些傳說。最明顯的就是三星堆的青銅神樹的造型似乎與《山海經》的“十日神話”有些關係。


《山海經》內容過於荒誕,而三星堆的發掘,似乎印證了《山海經》裡的一些傳說。最明顯的就是三星堆的青銅神樹的造型似乎與《山海經》的“十日神話”有些關係。



《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一段兒:“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這就是著名的“羲和浴日”的神話,簡單的說就是羲和生了十日。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接著,《山海經》裡還記載了扶桑樹,扶桑樹的上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而三星堆的1號青銅樹上正好立了9只鳥。我們都知道,古時候以金烏來代表太陽,所以這9只鳥被解讀成是9個太陽,對應《山海經》裡的“ 九日居下枝”。其樹頂無鳥,正是表現一個太陽正在天上“值班”。


  • 三星堆1號青銅神樹

《山海經》內容過於荒誕,而三星堆的發掘,似乎印證了《山海經》裡的一些傳說。最明顯的就是三星堆的青銅神樹的造型似乎與《山海經》的“十日神話”有些關係。



《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一段兒:“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這就是著名的“羲和浴日”的神話,簡單的說就是羲和生了十日。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接著,《山海經》裡還記載了扶桑樹,扶桑樹的上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而三星堆的1號青銅樹上正好立了9只鳥。我們都知道,古時候以金烏來代表太陽,所以這9只鳥被解讀成是9個太陽,對應《山海經》裡的“ 九日居下枝”。其樹頂無鳥,正是表現一個太陽正在天上“值班”。


  • 三星堆1號青銅神樹


  • 神樹上的鳥

《山海經》內容過於荒誕,而三星堆的發掘,似乎印證了《山海經》裡的一些傳說。最明顯的就是三星堆的青銅神樹的造型似乎與《山海經》的“十日神話”有些關係。



《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一段兒:“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這就是著名的“羲和浴日”的神話,簡單的說就是羲和生了十日。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接著,《山海經》裡還記載了扶桑樹,扶桑樹的上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而三星堆的1號青銅樹上正好立了9只鳥。我們都知道,古時候以金烏來代表太陽,所以這9只鳥被解讀成是9個太陽,對應《山海經》裡的“ 九日居下枝”。其樹頂無鳥,正是表現一個太陽正在天上“值班”。


  • 三星堆1號青銅神樹


  • 神樹上的鳥


“后羿射日”的神話便由此而來。“后羿射日”應該不用我多說了,家喻戶曉。


其次說《山海經》裡的建木。《山海經》中記載:“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山海經》中記載建木生長在“天地之中一個叫“都廣”的地方。明代學者楊慎《山海經補註》說:“黑水都廣,今之成都也。”而神樹的發現地確實就是在成都。


並且《山海經》裡描述建木上長滿了果實,其上還有神異的黃蛇(龍)。再看三星堆的神樹,在神樹的頂端確實有桃子一樣的果實,並且!三星堆神樹上攀援著一隻“馬面龍”,這是否就是《山海經》中說的那條“皇蛇”呢?


  • 1號青銅神樹上的“馬面龍”線稿

《山海經》內容過於荒誕,而三星堆的發掘,似乎印證了《山海經》裡的一些傳說。最明顯的就是三星堆的青銅神樹的造型似乎與《山海經》的“十日神話”有些關係。



《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一段兒:“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這就是著名的“羲和浴日”的神話,簡單的說就是羲和生了十日。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接著,《山海經》裡還記載了扶桑樹,扶桑樹的上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而三星堆的1號青銅樹上正好立了9只鳥。我們都知道,古時候以金烏來代表太陽,所以這9只鳥被解讀成是9個太陽,對應《山海經》裡的“ 九日居下枝”。其樹頂無鳥,正是表現一個太陽正在天上“值班”。


  • 三星堆1號青銅神樹


  • 神樹上的鳥


“后羿射日”的神話便由此而來。“后羿射日”應該不用我多說了,家喻戶曉。


其次說《山海經》裡的建木。《山海經》中記載:“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山海經》中記載建木生長在“天地之中一個叫“都廣”的地方。明代學者楊慎《山海經補註》說:“黑水都廣,今之成都也。”而神樹的發現地確實就是在成都。


並且《山海經》裡描述建木上長滿了果實,其上還有神異的黃蛇(龍)。再看三星堆的神樹,在神樹的頂端確實有桃子一樣的果實,並且!三星堆神樹上攀援著一隻“馬面龍”,這是否就是《山海經》中說的那條“皇蛇”呢?


  • 1號青銅神樹上的“馬面龍”線稿



不過,話雖如此,但是目前已經明確了三星堆文化曾受外來文化影響,國外文化中也有類似的神樹,如印度。所以,三星堆青銅神樹未必就一定與《山海經》有關。


  • 印度太陽生命樹

《山海經》內容過於荒誕,而三星堆的發掘,似乎印證了《山海經》裡的一些傳說。最明顯的就是三星堆的青銅神樹的造型似乎與《山海經》的“十日神話”有些關係。



《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一段兒:“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這就是著名的“羲和浴日”的神話,簡單的說就是羲和生了十日。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接著,《山海經》裡還記載了扶桑樹,扶桑樹的上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而三星堆的1號青銅樹上正好立了9只鳥。我們都知道,古時候以金烏來代表太陽,所以這9只鳥被解讀成是9個太陽,對應《山海經》裡的“ 九日居下枝”。其樹頂無鳥,正是表現一個太陽正在天上“值班”。


  • 三星堆1號青銅神樹


  • 神樹上的鳥


“后羿射日”的神話便由此而來。“后羿射日”應該不用我多說了,家喻戶曉。


其次說《山海經》裡的建木。《山海經》中記載:“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山海經》中記載建木生長在“天地之中一個叫“都廣”的地方。明代學者楊慎《山海經補註》說:“黑水都廣,今之成都也。”而神樹的發現地確實就是在成都。


並且《山海經》裡描述建木上長滿了果實,其上還有神異的黃蛇(龍)。再看三星堆的神樹,在神樹的頂端確實有桃子一樣的果實,並且!三星堆神樹上攀援著一隻“馬面龍”,這是否就是《山海經》中說的那條“皇蛇”呢?


  • 1號青銅神樹上的“馬面龍”線稿



不過,話雖如此,但是目前已經明確了三星堆文化曾受外來文化影響,國外文化中也有類似的神樹,如印度。所以,三星堆青銅神樹未必就一定與《山海經》有關。


  • 印度太陽生命樹


該青銅樹中心為太陽和太陽眼鏡蛇,枝頭為太陽花和太陽鳥。


  • 古印度的宇宙樹

《山海經》內容過於荒誕,而三星堆的發掘,似乎印證了《山海經》裡的一些傳說。最明顯的就是三星堆的青銅神樹的造型似乎與《山海經》的“十日神話”有些關係。



《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一段兒:“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這就是著名的“羲和浴日”的神話,簡單的說就是羲和生了十日。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接著,《山海經》裡還記載了扶桑樹,扶桑樹的上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而三星堆的1號青銅樹上正好立了9只鳥。我們都知道,古時候以金烏來代表太陽,所以這9只鳥被解讀成是9個太陽,對應《山海經》裡的“ 九日居下枝”。其樹頂無鳥,正是表現一個太陽正在天上“值班”。


  • 三星堆1號青銅神樹


  • 神樹上的鳥


“后羿射日”的神話便由此而來。“后羿射日”應該不用我多說了,家喻戶曉。


其次說《山海經》裡的建木。《山海經》中記載:“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山海經》中記載建木生長在“天地之中一個叫“都廣”的地方。明代學者楊慎《山海經補註》說:“黑水都廣,今之成都也。”而神樹的發現地確實就是在成都。


並且《山海經》裡描述建木上長滿了果實,其上還有神異的黃蛇(龍)。再看三星堆的神樹,在神樹的頂端確實有桃子一樣的果實,並且!三星堆神樹上攀援著一隻“馬面龍”,這是否就是《山海經》中說的那條“皇蛇”呢?


  • 1號青銅神樹上的“馬面龍”線稿



不過,話雖如此,但是目前已經明確了三星堆文化曾受外來文化影響,國外文化中也有類似的神樹,如印度。所以,三星堆青銅神樹未必就一定與《山海經》有關。


  • 印度太陽生命樹


該青銅樹中心為太陽和太陽眼鏡蛇,枝頭為太陽花和太陽鳥。


  • 古印度的宇宙樹


此樹也是三枝展開,各託一個太陽,另有一個太陽位於三枝分杈處,與中國古代“扶桑十日”的神話也吻合。


我是阿斗,喜歡歷史,喜歡逛博物館。歡迎關注我!

味哎儿
2019-08-22

其實僅證實了扶桑的九日由金鳥體現的傳說。

雖瞽目與象間接證明堯父與弟,堯父瞽目被圓柱式突眼青銅面具給出實像,也給出眼稜線式的縱目是啥樣的了,小金人露齒像也提出尚黑齒人群最早時段,黑齒為美現在西南仍有人群崇尚著。

金沙灘證實了玄鳥式樣,只不過被文字述成太陽光芒的三鳥金泊了,也證了巴蜀的魚鳧式樣,只不過被文字述成金權杖刻紋了。

不論三星堆還是金沙灘證的是巴形象的稜目式,蜀的瞽目如螃蟹眼的突圓柱式。間接證堯父瞽目,弟象,被堯封成守奉太陽的人群的史實,也間接證出大禹為蟲的蜀式啥樣了,這就是青銅大立人,其雙手揖握是奉天通天式,

但與山海經僅扶桑本有點關聯,其它關聯沒有。

山海經聯繫最多的仍是古埃及墓畫上,各獸鷹首人身形式,及人首獸身形象,也有歐洲神話的頭髮是蛇的形象。

甚至北經獨龍一吸為夏天,一呼為冬天的中國或北半球冬夏原因也寫記了,即北冰塬冷氣南下及收回現象的物像形象式。

三星堆僅東經湯谷處有扶木,九金烏居枝上,次遞達樹頂,一返最低枝棲,最頂出飛巡天的太陽工作次序,及瞽目縱目式樣,其它就不太有關係了。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大国小鲜C
2019-08-21

山海經作為上古史書,一直因為古代很難理解而保留下來,保留了許多上古的遺蹟。在沒有三星堆之前,山海經就是怪誕小說,和神話小說,但是三星堆發掘之後,大家發展山海經就是上古的歷史史書,是上古的巫師留下來具有極高史學價值的歷史書,需要全方位的解讀和對照。四川地區地震多,上古的遺蹟留下來的本身就不容易,一個山海經的世界其實就是一個三星堆的世界。也是中華上古史本來的面貌。

希望歷史學家再接再厲,上古歷史的真相正在一步一步被揭開。幾千年的爭論,在現在考古和發掘技術的進步下得到了證實。現在有這樣的手段和技術在揭開上古中華的歷史。

大侠行走天下之超然
2019-08-21

其實,山海經成書最多在春秋時期,約在2600年前吧,而按照現代技術測定三星堆生存年代距今約3600年,相距約1000年,古代的一千年是很遙遠的記憶隔斷,許多歷史已淡忘,但山海經還是有借鑑價值的,因為雖有這樣的隔斷但會有相當多的口頭傳說被後人所相信而繼承,只是這種記憶的繼承會逐漸走形神化不準確,然其最有價值的一些事物會在文字產生後被記錄,至少某些人的名字和一些事物名字會被其後世崇拜者記住,但破碎度極大,需要現代慧眼去研判去識別和整理,山海經上許多內容雖以現代眼光看荒誕,但它是有來處的,有對應的,只是,現在三星堆遺址的發掘還極不充分,對應的印證太有限了,對於山海經與三星堆的印證工作要依靠於進一步的發掘發現的成果。

一颗心12345
2019-08-21

三星堆裡的文物和山海經裡提到的東西十分接近,比如,在三星堆裡出土了一種被專家稱為不死人或通天地的神樹,其中最大的高接近四十出由樹座、主幹,三層樹枝組成,高大的樹一共三層層向外三個枝條,每個枝條站立一隻神鳥,這和山海經裡提到的九日居下枝,很像。我國古代傳說,太陽是金烏身上所發出的光,神鳥共有十隻,他們棲息杜神樹扶桑上,每日輪流照耀大地。出土了好多和山海經裡很像的東西,也證明了山海經並非傳說。

小丸子好萌2
2019-08-21

山海經的一些內容一直被視為荒誕

战略模糊分析
2019-08-21

三星堆和山海經沒有關係,三星堆文化是崇拜太陽的,但是我國古代神話是不崇拜太陽的,像夸父逐日,摘太陽,后羿射日,古人種植莊家,怕的就是乾旱,植物會枯死,所以不理解太陽

王泽莘芸
2019-08-21

看哪方面聯繫。三星堆證實山海經存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