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六旬老漢趕集出攤兒,47年不換地方,只為方便顧客“找麻煩”
農村六旬老漢趕集出攤兒,47年不換地方,只為方便顧客“找麻煩”
農村六旬老漢趕集出攤兒,47年不換地方,只為方便顧客“找麻煩”
農村六旬老漢趕集出攤兒,47年不換地方,只為方便顧客“找麻煩”
農村六旬老漢趕集出攤兒,47年不換地方,只為方便顧客“找麻煩”
農村六旬老漢趕集出攤兒,47年不換地方,只為方便顧客“找麻煩”
農村六旬老漢趕集出攤兒,47年不換地方,只為方便顧客“找麻煩”
農村六旬老漢趕集出攤兒,47年不換地方,只為方便顧客“找麻煩”
農村六旬老漢趕集出攤兒,47年不換地方,只為方便顧客“找麻煩”
泥腿子記者
1/8 風箱這種生火做飯的器具,原先在農村家家戶戶必備。然而這些年,隨著農村電氣化的發展,風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越來越少見。然而河北的一位農村老漢卻堅持賣風箱,至今已經47年,即便一單生意都沒有,他還堅持趕集去賣貨,而且47年從沒換過地方。這是圖啥呢?
2/8 每到農曆的四或九,都是高川農村大集。來自周邊的農民,都把自家的農產品拿到這裡銷售。而在農村大集的這些攤位中,劉老漢的風箱攤位顯得非常冷清,半天時間,一個顧客都沒有。
3/8 劉大爺今年65歲,可以說跟風箱打了半輩子交道。劉大爺介紹:“我18歲學徒開始做風箱,至今已經47年時間。”儘管每集都少有顧客光顧,但劉大爺對此卻習以為常,“每集都是這樣”。
4/8 談及攤位少人光顧的原因,劉大爺也是心知肚明:“這些年,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氣灶已經在農村普及,家家戶戶都用上現代化的炊具,因此風箱也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沒人使用。”
5/8 然而作為曾經養家餬口的本領,劉大爺不願意放棄這門手藝。他稱,儘管做出來的風箱很難再賣出去,但仍舊堅持每集都要出攤,而且這個風箱攤位47年未挪地方,周邊的農民都非常熟悉。
6/8 既然風箱很難賣出去,這樣的堅持還有什麼意義?對於劉大爺的做法,多數人都不能理解。然而劉大爺卻說:“雖然很少有人再買新風箱,但是農村還有很多老年人還在用風箱,還在用大鍋灶做飯。”
7/8 而且,劉大爺還談到,周邊很多農民的風箱就買自他這裡,“如果風箱使用時間一長,裡面的雞毛就會磨光,風箱就要作廢,只要我這個攤位存在一天,就可以給大夥提供‘栽雞毛’的服務。”
8/8 據瞭解,給風箱“栽雞毛”的服務,收入非常有限,而且幹起來還相當麻煩,顧客也是很難打發。但劉大爺卻稱:“只要我活一天,這個栽雞毛的服務就要搞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劉大爺坦言,原先賣風箱時就曾跟顧客有過承諾“隨時都可以來栽雞毛”,“咱說過的話要算數。”儘管每次出攤都是空手而歸,但劉大爺卻樂此不疲。【文圖原創,嚴禁轉載】
2019-04-0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