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10 個回答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2019-04-16

沒錯,荀彧是心向漢室的,那麼誰代表漢室呢?唯有漢獻帝,漢獻帝在哪裡,哪裡就是漢室,荀彧要忠於漢室,就得和漢獻帝在一起。

荀彧是在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的那一年,被舉為孝廉,又在同一年董卓惑亂朝綱時棄官回家,亂世之中荀彧為了家族生存,需要尋找一個明主,可是在公元190年的時候,放眼天下,誰才是亂世明主呢?誰才是符合荀彧心向漢室的主公?荀彧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這一年,關東州郡十一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推舉袁紹為盟主,同時還有河內太守王匡、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後將軍袁術、奮威將軍曹操、長沙太守孫堅、冀州牧韓馥。

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參與討伐董卓的諸侯,有幽州牧劉虞、降虜校尉公孫瓚、徐州牧陶謙、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等等,荀彧要投靠誰呢?誰才能匡扶漢室呢?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荀彧首先投靠的是同鄉人冀州牧韓馥,可他剛到冀州時,韓馥已經被袁紹取代,荀彧的弟弟荀諶及同郡的老鄉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但荀彧發現袁紹並非明主,因此離開,為什麼荀彧覺得袁紹不是明主呢?

因為當時袁紹的政治主張是另立皇帝,廢除董卓立的漢獻帝劉協,改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袁紹如此做法,和董卓又有什麼區別呢?皇帝代表著一國之根本,豈能隨便廢立,另立皇帝等於動搖國本,袁紹的政治主張與荀彧的政治理想相差甚遠,因此荀彧選擇離開。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荀彧離開了袁紹,就選擇了曹操,為什麼選擇曹操,因為曹操這個人與其它的諸侯不一般,其它的諸侯在忙著搶地盤,爭利益的時候,曹操在不顧個人安危的討伐國賊董卓,公元191年的曹操,算是天下少有的賢臣,以匡扶漢室為已任的代表。

為什麼這麼說?

十一路關東諸侯聯合討伐董卓,除了孫堅之外,只有曹操不顧個人安危,發兵攻打董卓,差一點就丟了性命,反觀其它諸侯,天天設置酒會,分取利益和地盤,這樣一比較,唯有曹操是匡扶漢室的代表。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荀彧被舉為孝廉的那一年,曹操是西園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兩人同朝為官,估計也認識。再往前,曹操任洛陽北部尉時不畏強權,敢於對犯法的宦官家屬動手,這叫鼎公執法。曹操任議郎時,不懼壓力,敢於為前朝正直大臣竇武、陳番翻案,這叫直言納諫。

曹操的種種言行,顯然得到了荀彧的耳聞並讚賞,但荀彧投靠曹操最重要的目的還是---迎回漢獻帝,重振漢威。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而這一點曹操聽從了,不但聽從了,而且對待漢獻帝的態度畢恭畢敬,跟和平時期臣子對待皇帝的態度沒什麼兩樣,這才是荀彧最讚賞的地方。

迎回漢獻帝之後,荀彧才有施展理想的地方,從此之後,曹操在外征戰,荀彧在朝堂上主事,曹操主外,荀彧主內,為了共同的理想---匡扶漢室而努力。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至於劉備,公元190年到191年,劉備還在青州平原郡的平原縣做縣令,一個縣的縣令,小的不能再小的官吏,跟上面的十幾路諸侯是無法相比的,也沒有多少人認識劉備,這個時候的荀彧根本就看不到劉備,或者說根本就不認識劉備。

至於說荀彧後來為什麼不投靠劉備呢?比如說劉備打下荊州後,開始有地盤,原因很簡單啊,漢獻帝在曹操那裡,漢獻帝才是正宗的漢室,也是東漢帝國名正言順的皇帝,有著名正言順的皇帝不投靠,去投靠劉備,荀彧又不是傻子。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2019-04-17

談論荀彧時,似乎可以把《三國演義》這個前提去掉。可能老羅畢竟精力有限吧,大刀闊斧地修改了一堆的人和事,實在沒精力再修改荀彧的劇本了。

後人看待歷史時,自然是上帝視角,一目瞭然,但歷史中的人物,只能從他所看到的歷史來做規劃。這就決定了荀彧選擇輔佐曹操。

曹操是當時被許多人認為是最有可能匡扶漢室(而非篡逆)的人物

我們不妨先說說劉備當時對曹操的看法吧。

在著名的“許田圍獵”中,曹操、漢獻帝、劉關張等人一起打獵。打獵中,曹操一度和眾人拉開了距離。此時,張飛想要趁機殺掉曹操(演義中,對這一節做了戲劇化處理。曹操當中飛揚跋扈,欺凌天子,張飛想怒而殺之)。可是,劉備卻制止了張飛。

日後,在長阪坡,劉備被曹操追得吐血的時候,張飛就說:“當初要是讓我殺了曹操,哪有今日之禍?”劉備回答:“我當時以為曹操可能是匡扶正義的人物。”

即使劉備是出於其他考慮不動手,但是,他會這麼回答張飛,也說明,當時認為曹操是匡扶正義人物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否則,也不會這樣來敷衍張飛。

劉備尚且如此,何況荀彧呢?

那麼,為何荀彧們不認為曹操權位過重是對漢室的威脅呢?

荀彧所理解的匡扶漢室(推測)——東漢權臣不斷,卻從未構成對漢室天下的威脅

荀彧所理解的復興漢室,自然是由他所看到的歷史決定的。

荀彧和曹操所在的漢朝,尤其是東漢,權臣不斷湧現。霍光、竇憲、樑冀、何進,代代有人,尤其是東漢,許多皇帝即位時都年幼,權臣代為主管幾乎是歷史的常態。

可是,除了篡位後迅速敗亡的王莽,幾乎沒有一個權臣能否威脅漢室的天子只位。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當曹操、袁紹等人支持權臣何進時,他們也不必擔心權臣篡位。因為,東漢的權臣當道幾乎可以算是東漢朝廷的常態了。

這是因為,從西漢末年開始,士族階層不斷崛起,他們既影響了漢室天子的權力,也制約了權臣的野心。

因為,儒學“忠君”思想是當時士族貴族們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在這個思想體系下,大家可以一起維繫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今天你稱帝,殺一堆異己,明天他稱帝,又殺一堆異己,政局動盪,對士族這個既得利益集團來,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因此,對東漢來說,似乎不必過於擔心權臣覬覦天子之位。東漢王朝從漢明帝以後,早早就進入到權臣時代,可是,由於士族的制衡,沒有權臣可以強大到覬覦天子之位。

因此,不管是荀彧,還是當時的士族,或許都沒有必要過於擔心曹操權位過重。因為根深蒂固的士族階層,可以制衡權臣的野心。

曹操早期的做法,是一副“匡扶漢室”的形象。

曹操當時迅速平定了兗州地區的黃巾軍,穩定了兗州局勢。與袁紹、公孫瓚等人不同的是,曹操不僅是在軍事上打敗了黃巾軍,而且行之有效的消化了黃巾軍,通過組建軍隊、屯田等手段,讓這支原本危害國際的力量,反而成為穩定社會的力量。

就這一點而言,曹操顯然是最有能力穩定社會的人物。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當時曹操的敵人們攻擊曹操最重要的口實,但不完全符合實情。

當時,漢獻帝一行人逃出西涼軍控制後一路奔波,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曹操迎接天子進入許昌,但是,曹操一開始並沒有控制天子。在曹操和天子第一次晚宴上,曹操僅僅只是看到士族領袖楊彪神色不高興,就嚇得趕緊“如廁而退”。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當初兗州士族背曹操迎呂布,曹操差點團滅。這使得曹操此後以更為成熟的方式對待士族。

早期曹操哪裡是挾天子,小心謹慎伺候著。這一局面直到袁術稱帝,曹操藉機打擊與袁術沾親帶故的士族權貴,才得到根本性改觀。

但是,這個階段,曹操依然能借天子之力,實施“驅虎吞狼”之類的手段離間劉備呂布等人,因為這些作為符合漢室利益!

因為,劉備、呂布所在的袁術集團,才是朝廷的敵人!

劉備在徐州時是袁術系諸侯,與袁術劃清界限後又很快出局

在“三讓徐州”中,大家記得劉備是怎麼推辭的嗎?他建議大家讓袁術來管徐州,被陳登勸阻後自己上位。

漢末割據初期,主要是袁紹和袁術兄弟爭雄。袁紹和曹操、劉表一系,公孫瓚、孫堅(孫策)、劉備(呂布)是袁術一系。

相比之下,就在本家勢力範圍發展的袁術系的威脅更大,當時,許多人都說“袁術早晚稱帝”,可見,袁術是當時漢室最大的威脅。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早在稱帝之前,士族領袖袁術,就已經被普遍認為是漢室最大的威脅了。

劉備原本就是投奔公孫瓚。陶謙受到袁紹小弟曹操威脅時,自然要找袁術系的公孫瓚幫忙,因此,劉備得以進入徐州。

因此,儘管劉備入徐州得到了陳登等人的支持,但是,當劉備被呂布襲取徐州後,他所接觸的士族,不管是陳登、陳群,還是孔融、

所以,“趨虎吞狼”一箭雙鵰,既逼迫劉備與袁術決裂,也使得呂布和劉備受到離間。

陰差陽錯的是,劉備選擇奉詔與袁術劃清界限,也是劉備英明之舉。而呂布,也巧妙地利用劉備和袁術的矛盾,在徐州左右逢源,一度坐穩。

丟失徐州後,儘管劉備依然在呂布下面得到了安身之地,但是,作為一方諸侯,劉備當時已經出局了。劉備後來離開曹操後投奔袁紹,難道你讓荀彧又重歸袁紹下面嗎?

至於“漢室宗親”的身份,完全不是加分項。

且不說劉備這個“中山靖王之後”靠譜不靠譜,即使滴血認清拿出證明,又如何呢?論起名正言順的“漢室宗親”來,劉虞、劉焉、劉表,漢室宗親多了去了。除了袁紹早年想擁立劉虞做傀儡,那個漢室宗親得到了“特殊的優待”呢?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這些願意追隨劉備的賢臣名將,哪個是奔著劉備“漢室宗親”的名頭來的?

曹操“加九錫”,試圖把權臣地位世襲化,為荀彧所不能接受

可是,隨著曹操不斷平定諸侯。曹操成為與東漢歷史上任何權臣都不同的人物。

首先,士族領袖袁氏,在戰爭中灰飛煙滅。連帶著,另外一位“四世三公”,曾經把曹操嚇得屁滾尿流的楊彪,也因為與袁術的姻親關係而受到牽連。

其次,不斷激化的爭鬥中,軍閥勢力和軍功集團崛起,這些寒族子弟,削弱了士族的地位。

士族集團此時,失去領袖,群龍無首,實力也受到影響,一時之間,失去了制衡權臣的能力!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隨著三國對峙,政局逐漸穩定,復甦的士族集團有了司馬家這個士族領袖後,曹家的天下也就到了盡頭。但是,漢朝的儒家“忠君”思想被拋棄,士族階層開始墮落,沉迷權力的遊戲,中華大地開始了更加動盪的時代。

此時,曹操的“加九錫”也就幾乎沒有阻力了。但是,這個“加九錫”,使得曹家的地位可以得到世襲。得到世襲權力的曹家,此時不僅僅只是一個權臣了,而是當時名義上第二,實際上第一的權力家族了,離篡奪地位,也只有一步之遙了。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智者如荀彧,應該知道他的反抗是沒有作用了。荀彧的反抗,或許只是對漢室,以及他自己命運無聲的抗議吧!

因此,我認為,荀彧若忠心漢室,從結果來看,追隨曹操之舉似乎值得商榷。但是,同樣從結果看,當時漢室已經分崩離析,不管誰到了曹操的位置,恐怕都改變不了漢室的命運了。荀彧,確實沒有比曹操更好的選擇了!

胡侃解密三国
2019-04-15

荀彧雖然心向漢室,但是向的是漢帝,而不是漢室宗親,不然漢室宗親不說上百萬,幾萬人總是有的,有名的比如劉虞、劉表、劉焉、劉岱等,後面曹操的謀士劉曄也是。即便是從這些人中挑,劉備暫時也是排不上號的。更何況當時漢帝還在,皇帝才是漢朝的執掌者,難道荀彧不該跟著皇帝?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再從另一方面來看,荀彧如果想,該怎麼去輔佐劉備?劉備前期就是一直在逃跑,整個大江南北都有劉備逃跑的步伐。關羽離開劉備一段時間想找劉備都要跑幾個地方,讓荀彧滿天下的去找劉備麼?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看下劉備什麼時候才穩定下來的,208年,曹操大軍南下,劉表病死,劉琮投降,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荊州五郡,才算勉強安定下來,到211年入川,214年終於拿下益州,才算有了自己穩定的根據地,而此時荀彧已經在兩年前的212年去世,在此之前劉備一直是依附於其他人的,投靠劉備等於是投靠劉備依附的人,也完全不合適,等到劉備終於有地盤後,荀彧已經死了。所以根本也沒機會。而且就算有機會荀彧也斷然不會去的。放棄皇帝去找一個宗親,心向漢室也不是這麼玩的。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小史微课堂
2019-04-14

荀彧為什麼不跟著劉備打天下呢?我認為:

第一,曹操前期也是要光復漢室的,至少臨死前也沒有稱帝(魏武帝追封的),曹操也是盡心盡力的保護漢獻帝的,荀彧所以要和曹操一起了。

第二,荀彧是在初平二年,即191年投奔曹操的。我們看看那個時候的劉備。劉備那時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袁紹也是這一年從韓馥手中哄來了冀州】,因為有功,所以做了平原縣縣令。後來才升到了平原國相。平原是個比較小的地方【夾在冀州和兗州之間】。陶謙把徐州交給劉備,還是三四年後的事情。

第三,那個時候的漢朝君主是獻帝,劉備只是個遠親,不能因為他姓劉,就好像他是正統。姓劉的人多了去了,劉表啊,劉璋啊,甚至是袁紹舉兵要立的劉虞,這麼多,難道都要一一投靠嗎?很明顯,荀彧的眼中只認準了獻帝一人而已。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三國演義》裡荀彧是心向漢室的,為什麼不輔佐劉備,而去輔佐曹操呢?
用户375234117768小草
2019-04-14

以史實為根據,荀彧志向是匡扶衰弱的漢室,恢復漢劉夭下的權威統治,荀彧的爺父輩均是忠於漢室的大儒(大知識分子),本人受家庭影響亦是如此,出身於書香門第大儒之家,從小接受忠於漢室的教育,雖然輔助曹操統一北方立下汗馬功勳,但心裡一直反對曹操取漢自立,而且公開朝堂之上明言令曹操難堪,而曹則惱羞成怒懷恨於心,不久後荀彧被逼自殺,荀彧一生一直在左右矛盾當中渡過十分憂鬱,當年曾意投鼎鼎大名袁紹,受袁紹款待為上賓,但荀彧高超的識人術判斷得出袁紹並非可靠,因為袁紹作為各諸侯之首卻並無忠於漢室忠心不二,而是另有企圖。令荀彧失望至極。目標明確:就是要找到能夠消滅各路分割勢力的強人,還漢於正統!曹喜迎荀彧,終於幫助曹操剿滅各割據勢力統一北方立下功勳!也只有曹操俱備實力,良禽擇木而棲,眼光獨到判斷曹操必有作為,全力以赴輔佐終成統一北方大業!後來曹不軌之心令荀彧非常氣憤,當庭斥責令曹顏面掃地梗梗於懷。荀彧的理想是消滅諸侯還大漢權杖繼續統治天下,除了曹操俱備可託付改變現實的能力別無他人可求,荀彧是悲劇性人物,為曹魏嘔心瀝血指點江山,到頭來被逼自裁年僅五十。因為忠於漢室的原則性教條束縛著其思想變化,堅決反對曹代漢自立,這也是其必死無疑不得善終的最重要原因。至於劉備勢力則是最弱小的那一支,根本不在考慮之列。當時士大夫們大多數與荀彧觀點趨同,反對曹操不臣之心。在壓力之下曹操一生未敢登基,但為其子丕奠定了開國一切基礎,掃蕩了一切障礙,特別是殺掉了反對曹魏立國的那些士大夫們,為曹丕稱帝鋪平道路。!荀彧曾經萬般後悔喃喃自語:若為孟德成偉業者,而致漢室傾危乃吾平生巨憾事也!可見良心不安,不曾想過一心一意輔佐的人最後竟有不臣之心,嚴重違背了當初理想即消滅割據勢力,還漢室正統的宏願,理想破滅之時,也是荀彧與曹操分道揚鑣反目成仇之際,荀彧忠於理想,忠於原則,不懼權威壓迫,終以死抗爭現實的無奈,在自我糾結與憂鬱痛苦當中,在對大漢良心不安的多重壓迫之下,終於喝下毒酒謝幕人生!偉大的一代儒學大師最終結局如此悲涼令人噓噓不巳!

中行偃1
2019-04-17

答:曹操和荀彧一樣,都是漢臣!

“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我聽說,最高貴的臣子是皇帝的臣子,其次才是大臣的家臣,為臣之道,道德品質是最寶貴的!在我小小的魏國當我的家臣,這豈不是太委屈你了嗎?至少曹操是這麼說的,他的話恰恰與荀彧的為人天衣無縫的吻合!

荀彧的高尚品德,對大漢江山忠貞不二的定力,無不動容於曹操,讓曹操刮目相看,曹操對荀彧的敬重也是誠心誠意地;荀彧一樣對曹操的聰明才智、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虛懷若谷,謙遜禮賢的優秀品格也是由衷的敬佩。

劉備總結自己的成功之道就是:“操以急,我以緩;操以暴,我以仁;凡每每與之相反,遂能如願也。”你看,劉備凡事都要與曹操作對!荀彧對待劉備如何呢?

不客氣地說,他對劉備要多壞有多壞!也顧不上體面了,實施奸計,以明詔令劉備與袁術刀兵相見,呂布乘機竊取了徐州,逼得劉備走投無路……在荀彧眼裡劉備就是個傻子,玩弄於掌股之上!

壓根兒就看不起劉備的人,讓他去“輔佐”劉備,誰輔佐誰呢?當然,開篇提到的太祖曹操的話說的也不是荀彧,而是夏侯惇!

路遥lgy
2019-04-14

曹操起兵,也是打著匡復漢朝江山得旗幟和口號的。曹操胸有大志,聽取了謀士毛玠的計策將漢獻帝迎奉到許都。使得很多擁護漢室的文人志士投靠,其中就有從袁紹那裡來的荀彧。

曹操從大義上講,還是代表漢朝的正統,因為漢獻帝一直跟隨他在許都。所有的征戰都是以漢室天子的名義開始的。所以荀彧極力得輔佐曹操。荀彧曾獻計曹操將劉備囚禁或殺了,曹操當時正收攏人心,沒有聽他的意見。到了後來,曹操自立魏王時,荀彧反對,表現出他是忠於漢室的漢臣。可是,此時的曹操已經羽翼豐滿了。

天山月3
2019-04-15

初,中原各路諸侯都目光短淺,成不了大氣侯,唯有曹操雄才大略,志向高遠,且抱有匡扶漢室,以天下蒼生為念的鴻鵠之志。相較之下,天下諸侯大都碌碌無為,只想搶佔地盤,貪逐利益,缺乏救國救民的宏願。似荀彧官宦之家出身,定會抱定"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而仕"的仕途目的,投奔當時名聲大震的曹操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當時劉備還處在東奔西走,寄人籬下的困境之中。後來曹操掃平北方,統一中原之後,野心逐漸開始膨脹了,才有了欺君罔上,獨霸朝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篡逆之心。此時荀彧已幫助曹操成了大業,曹氏已羽翼豐滿,再想阻止已來不及了。二人分歧於曹操欲尊魏公一事,最終還是換來了曹操的嫉恨與刁難,只有抱恨終生了。

鹏程日志
2019-04-14

真正的漢室,是漢獻帝這邊,而不是其他的割據政權,

漢獻帝之前是他的哥哥劉辯,漢獻帝才是天下的皇帝,而不是什麼劉備!

那麼興復漢室也是其實就是要輔佐漢獻帝投靠漢獻帝的

袁紹是不支持漢獻帝的,劉表是不支持漢獻帝的,而曹操是支持漢獻帝的

曹操也是漢丞相,曹操征伐四方其實也是為了穩定漢獻帝的江山,所以漢獻帝是十分依賴曹操的,他們是共生的,有共同利益!

曹操代表漢獻帝,漢室來消滅不服從漢室的各個割據政權,包括袁紹、劉表、烏桓等等!

曹操攻打孫權劉備同樣是消滅割據政權,只是孫權和劉備要想獲得政治上的正義性,有支持漢獻帝,就必須不承認曹操,說曹操是漢賊!

那麼這樣他們對抗曹操這個漢賊就不是對抗漢獻帝了,那麼就獲得了政治上的正義性!

那麼荀彧為什麼不投靠劉備呢?

答案就很明顯了,劉備是割據政權,而不是漢室的代表和正宗!

真正的漢室代表就是漢獻帝,這才是漢室,漢獻帝在哪裡,哪裡就是漢室!

所以,荀彧要支持漢室就必須要投靠有能力的曹操,而曹操有時承認漢獻帝的!

只不過在後期的時候曹操要做魏公和魏王的時候,荀彧感覺到了曹操已經不太想做漢臣了,這個時候荀彧就受不了了!就不支持曹操了!然後就被曹操送來了一盒空空的食盒,就是說你已經沒有漢祿可食了!

荀彧是很聰明的人啊,然後就自殺了!

陈之煜
2019-04-15

這個呢,首先要知道,一心向漢不假,但是能人也要找勢力雄厚的主公。荀彧本是穎川人士,這先依附袁紹,相信荀彧這個時候也看出袁紹這個人雖然有雄心壯志但是內部問題很多,各個謀士之間不能和睦公出,戮力同心。而且看得出來袁紹可能已經對漢朝沒多少念想了,所以荀彧乾脆離開袁紹,那麼問題來了,荀彧為什麼不選擇劉備呢,而選擇曹操。很簡單,自己有能力也要一個平臺讓其展現自己的能力,曹操當時暫代兗州牧,雖然是暫代但已經是公認的州牧,怎麼說也有一塊自己的地盤,而劉備呢此時是平原相,地盤小不說還兵馬很少,而且平原相還是幽州公孫瓚給的劉備,說白了劉備自主上恐怕還沒有曹操有自主權。而且劉備到底忠不忠於漢室,還不知道,而曹操呢,至少當時是知道曹操是忠心的,而且實力強大。那麼相比較曹操,劉備這個選擇實在是下下之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