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兒與母親爭執跳下大橋,說明了什麼問題?如果安排去了旅遊,會讓母子倆關係緩和嗎?

10 個回答
公祖幻枫
2019-04-20

記得小的時候,大概我9歲左右,一次考試考的太差,知道肯定躲不掉媽媽的一次毒打了,嚇得跑到奶奶家,這又犯了我媽的第二大忌諱,上學期間不許去奶奶家,怕貪玩不寫作業,反正當時在奶奶就感覺這次是死路難逃了,還不如真死了好,我就拿了一根繩子拴在奶奶家兔子籠上的鐵絲上想上吊,結果太受罪,脖子嘞的慌,又站起來把繩子給取下來了,萬幸那個時候年齡太小,不知道把繩子栓高點,吊上去凳子一踢,想下來也下不來了,這出於本能感覺嘞的疼不舒服就自己站起來了,這個是祕密,我沒給任何人說過,當然後來肯定還是被我媽抓回去被打的腿青一塊紫一塊,讓我亂跑就得打腿!現在想想都還忘記不了那時內心的恐懼無助!大人幹嘛那麼狠心,小孩其實明白很多事情的,沒考好自己也是很害怕和沮喪的!

男孩兒與母親爭執跳下大橋,說明了什麼問題?如果安排去了旅遊,會讓母子倆關係緩和嗎?

這個孩子能毫不猶豫的跳橋自殺,兩個原因,一個就是父母平時管教太嚴,父母孩子之間的溝通除了批評就是不停的誇獎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好,或者就是冷漠不理會,讓孩子感覺人間沒有溫暖沒有希望沒有任何可以牽掛的指望,所以毫不猶豫就跳橋了!還有就是第二種,平時父母太過溺愛,孩子沒有逆商,經受不住任何的不如意,極端的自私自利,一切以自己為尊,什麼都想比別人好,比別人有優勢,一但現實不如自己想要的那樣,就用死來威脅,可是不知道有些威脅是真的會死,死了就真的不會回來。

男孩兒與母親爭執跳下大橋,說明了什麼問題?如果安排去了旅遊,會讓母子倆關係緩和嗎?

現在自殺的孩子第二種居多,獨生子女,家裡就那麼一個孩子,父母親人恨不得把天都拆下來給孩子,把孩子慣的無法無天,自私自負,沒有責任感!溺愛不等於愛等於害了孩子!每位家長一定要時刻檢視自己的教育言行,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你想讓他將來如何就必須畫出什麼樣的色彩!記得過年時走親戚,一個遠方姐姐家的孩子,由於第一個是女孩,第二個是很多年千辛萬苦才生的男孩,全家人寵上天,吃飯的時候,一盤骨肉相連炸串他愛吃,直接就把盤子端到自己面前,誰也不許動,所有的帶肉的菜,他的筷子就在那不停的翻攪,姐姐在旁邊伺候一點不如意,抓住姐姐的辮子就打,一次差點把姐姐拽的摔倒在地,我婆婆緊張的要死,囑咐讓我看好孩子,她做在我旁邊護著說那孩子就愛打比他小的,手還沒輕沒重,生怕他上來打我們家孩子!一盤骨肉相連果真被他吃完,一個才五六歲的孩子,你說吃那麼多那個各種添加劑醃製烤出來的肉能好嗎?他媽就一直在旁邊看著笑眯眯的,只要他兒子喜歡不吃虧,她就認為是最好的,一餐飯吃的全桌都搖頭,你說這樣的孩子長大能有什麼出息,那天在外父母看不著的時候欺負人家,會不會被別的孩子打啊!

男孩兒與母親爭執跳下大橋,說明了什麼問題?如果安排去了旅遊,會讓母子倆關係緩和嗎?

唉,一聲嘆息!真愛孩子就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逆商智商吧,缺一不可!跳橋的孩子那麼大了,教育成這樣,十次旅遊也沒用!得找到孩子真實厭煩這個世界的原因,再去溝通幫助可能還有點用!希望這個孩子在天堂沒有煩惱,下次投胎做小孩不要再任性🙏🙏🙏

清风晓筑514
2019-04-21

男孩兒與母親爭執跳下大橋,說明了什麼問題?如果安排去了旅遊,會讓母子倆關係緩和嗎?

我不認為一次旅遊就能緩解母子矛盾,因為家長與子女的矛盾來自於他們思想不同,不是來自於環境不同。

我孩子初三那年,她們學校也有一個孩子因和母親爭執,從六樓一躍而下,雖然沒有丟掉性命,但高位截癱。

無法形容那一刻感覺,即使今天想起也不禁身體發冷,因為那個孩子曾離我們太近太近。

事後,我們幾個熟悉家長議論此事,議論如何化解孩子與家長之間矛盾時,有兩位家長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印象。

有一天孩子獨自在家學習,家長提前回家,剛開門順著門縫看見孩子在她房間翻箱倒櫃,看樣子像是找錢,她稍微停頓一下,轉身輕輕關上門,快速向外跑去,過了一會兒打家裡座機,讓孩子開門,說鑰匙落在單位。

那天她和孩子隻字不提這件事,過了兩三天她才裝作無意間說道,我最近發了獎金,你需要買什麼嗎?

孩子看著她,吞吞吐吐說道,我相中一款遊戲機,還差200元錢。

她想了想說道,我不贊成買遊戲機,但你要有能力自己掙二百元錢,我也不反對,而且你要保證,每天玩遊戲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

她兒子問她怎麼才能掙到二百元錢,她告訴兒子,你幫我洗一個星期碗就行了。

當她兒子把遊戲機拿到手時,說了一句話,媽,謝謝你,我知道你那天回來過。

她跟我們訴說這件事時,眼淚就在眼圈裡含著,她說,哪有什麼叛逆期,哪有什麼青春期,不過是我們不肯聽他們說,不肯寬容他們,不肯理解他們,更不肯多抱抱他們。

男孩兒與母親爭執跳下大橋,說明了什麼問題?如果安排去了旅遊,會讓母子倆關係緩和嗎?

我今天寫下這些文字,也很想知道為什麼十幾歲的孩子一旦和家人老師發生矛盾,不論發生什麼不堪後果,都統統歸納為孩子叛逆期?

究竟什麼叛逆期,因為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因為他的想法不同於你,所以他的行為就是叛逆嗎?

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養育子女究竟是為了什麼,是想養一個完全屬於我們的傀儡,附屬品,還是希望我們的子女做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獨立行為的人平等自由地與我們面對?

我也不相信什麼叛逆期,青春期,我只相信他們慢慢長大了,做為一個人,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靈魂,你或許不認可他的所作所為,但不能按你的想法全部去否定。

我只相信所謂青春期叛逆期其實就是缺乏溝通缺乏關愛,不要說我為了你省吃儉用,也不要說我為了你起早貪黑,那是你想做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父母給予子女真正的愛是讓自己站在和子女平等的位置,傾聽他們的心聲,不是非得做什麼,只是多陪陪他們,多抱抱他們,趁他們還沒有長大,你們還沒有老去。

如果家長可以和孩子耐心溝通理解,即使天天在家也是其樂融融,如果不能和孩子好好溝通理解,即使山清水秀,也一定會鬧得雞飛狗跳。

說白了,家長如何與孩子相處取決於內心,而不是取決於環境。

男孩兒與母親爭執跳下大橋,說明了什麼問題?如果安排去了旅遊,會讓母子倆關係緩和嗎?

千予斐
2019-04-20

十七歲,正值青春年少,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自尊心最強的時候,面子大於一切。所以,許多家長會有孩子說不得、惹不得、打不得的感覺,教育起來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昨天的這個新聞,在許多家長心裡,不亞於投入了一顆定時炸彈。以後這孩子,是管?還是不管呢?管吧,怎麼樣才能避免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不管,又該如何採取其他的監管措施?我覺得吧,溝通才是最重要的,而溝通方式卻因孩子個性不同有千差萬別。如題主所問:去旅遊會不會有助於緩和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我認為不一定!就好像一個孩子他喜歡畫畫,你卻讓他去練跆拳道一樣,那能有利於緩和關係嗎?關鍵是抓住孩子的興趣愛好,爭取儘可能的平等對話,做孩子的朋友,像一個朋友一樣的去關注孩子的感受,瞭解孩子心中所想,才能夠對症下藥,大家覺得呢?

北家大鱼
2019-04-19

十幾歲的孩子,是不知道生死的,無知,便無所畏懼。有時候,在大人看來不值一提的羞辱、委屈和絕望,在孩子看來,卻比死亡更難以承受。

但無論如何,孩子是沒有錯的。最應該反思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從孩子出生到六歲以前,好的教育是陪伴,是愛與鼓勵,是規則的建立。

六歲以前,孩子的性格,是在家庭氛圍中形成的。凡是父母關係和諧,能得到父母愛與鼓勵的孩子,大都是自信而開朗的,陪伴孩子越多,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越充足,當面對不開心的時候,這種孩子往往會把自己的不開心,當故事一樣跟父母講出來,有經驗的父母,會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徵求孩子的意見,讓他自己選擇,孩子的不開心都可以輕鬆解決。即使有解決不了的,也沒關係,孩子心裡沒有隔夜仇,哭笑在瞬間,不必太在意。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覺有靠山,有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渠道,這才是最重要的。

四歲以後,就要開始注重規則的建立,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做錯了要接受懲罰,一定要培養孩子規則意識。

比如孩子愛看電視,可以看,但要嚴格的限定時間,超過規定的時間,再怎麼哭,再怎麼鬧,都不能妥協,當孩子明白哭鬧不能解決問題以後,他會開始遵守這樣的規則,否則連看都沒得看。建立規則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做父母的心一定要狠,不狠心的父母,教不出守規則的孩子。

上初中以後,要給孩子平等與尊重,他是你的孩子,但他並不屬於你。

有一點,父母要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追求夢想和尋找快樂,不止是找個好工作,賺多少錢。明白這點,你便知道,孩子的見識、理想、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比學習成績更重要。但並不是說,學習就不重要了,我的意思是說,要讓孩子有寬闊的視野,明白自己需要什麼,他才能認真主動的去學習,而不是把學習當做負擔。讓孩子早點開竅,比孩子學習好更有長遠意義。

再一個,可以為孩子提供幫助和建議,但不能為他們規劃人生,不能把自己的榮辱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自己都沒做到的事,憑什麼要求孩子做到。

孩子沒有教育好,家庭有責任,學校也難辭其咎。

現在的學校,功利性太強,有的把教育當生意來做,而失掉了教育的本質和初心。

現在的教育,基本都是一刀切,分數決定一切。千萬個鮮活的生命,只有一個衡量好壞的標準,不達到這個標準就是廢物,孩子們的信心和創造力,在學校裡被扼殺的所剩無幾,誰會在意孩子的悲傷與絕望。

跳橋的孩子讓人心痛惋惜,失敗的教育更讓人絕望。安排旅遊緩解母子關係,太晚了吧。

我在街边卖早餐
2019-04-20

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報道,身為一位18歲孩子的媽媽,我也是一路這樣跌跌撞撞的走過來的。有時,我都在想每對準備結婚準備要孩子的夫婦不應該只看孕期保養、育兒指南,同時還要多瞭解5歲8歲甚至18歲孩子的需求,孩子不能也不應該成為我們學做父母的試驗品,實驗失敗了,才回過頭來說當初不該這樣不該那樣,可生命只有一次啊,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想重新來過就能重新來過的。

父母各有不同,孩子也千差萬別。也許你在拿自家孩子和別的孩子做比較時,孩子也在思量你和人家父母的差距呢。

當遇到問題時他們弱小沒有力量也不知如何反抗,解決,只能用他們平日裡看到聽到模仿到的方式去處理。仔細想想,此刻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不是和你平日的言傳身教有莫大關係。

每一起這樣的悲劇,都是一個家庭的不幸,也更應該引起個人和社會的反思: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只說陪著孩子一起長大,更應該是一位真正的長者,探路者提前出行。而後,或崎嶇或平坦的路讓孩子自己摸索,只在

拐角處輕輕告知。

只願這樣的不幸不再發生。

钢笔刀
2019-04-21

旅遊?

把母子之間的矛盾寄希望於一次或幾次旅遊,你得有多幼稚?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母子之間的尖銳矛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男孩兒與母親爭執跳下大橋,說明了什麼問題?如果安排去了旅遊,會讓母子倆關係緩和嗎?

尤其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要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溫暖這塊寒冰

其實,就沒有孩子不想和母親親近的

想想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親吻你的臉龐吧,也許,是一次呵斥吧?

想想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親熱地叫你“老媽”吧,也許,是一次狠狠的拒絕之後吧?

想想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抱著你的胳膊吧?也許,是一次激烈的爭吵吧?

……

我們總是一步步、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孩子、親愛的孩子,推得搡得越來越遠,自己,卻無知無覺、不知不覺、從來沒有後知後覺……

有時候,你有點疑惑,卻沒有深思。

你只是焦灼著他的學習、成績、名次,焦灼得,太忙了,你都沒有時間好好看看孩子的臉、紅紅的眼。

就從剛剛想起的孩子不再親吻、不叫親熱的“老媽”、不再抱你的胳膊開始反思,慢慢地,一步步地找回這些吧。

當有一天,它們回來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寒冰消融,春天來了……

llykk
2019-04-20

這件事情說明母子之間的溝通一直就不是良性的。要麼就是平時母親比較強勢,對孩子說話都是不容置疑的,要麼就是平時對孩子太嬌縱,所以,當孩子遇到一點不順心就受不了,就會出現像跳橋這樣的讓人措手不及的悲劇。在親子教育這個問題上,我始終覺得父母要儘可能地做到尊重孩子,在平時也儘可能地跟孩子以平和的態度溝通,做到了解孩子,因材施教。父母如果不瞭解孩子的內心思想,對孩子的引導教育就很難有好的效果簡單粗暴的教育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父母平時時不時抽時間陪孩子一起出去旅遊,這對於改善親子關係有非常大的幫助。其實,不管是出去旅遊,還是在家,父母平時都要注意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和態度,切忌居高臨下地跟孩子說話。有時孩子雖然沒有直接反對或者反抗,但居高臨下地跟孩子說話,多半都是會讓孩子有抗拒心理的。

福娃谈育儿
2019-04-21

我個人認為:不會緩和。

當時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差點沒有抑制住自己的眼淚。人的天性都是恐高的,尤其是在面對生死的時候,更是會把恐懼放大無數倍。我很難想象,這個17歲的少年究竟是經歷了什麼,才能如此毅然決然的選擇跳下這座大橋。前後不到5秒鐘,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麼隕落了。我是真的難過。

當看到那個母親想去抓住兒子,卻無能為力,最後跪倒在地上崩潰大哭、捶地的時候。我還有一些的安慰:至少,她後悔了;至少,她還是愛她的兒子的。

17歲,正是最燦爛也是最為敏感的一個年紀。我設想過母子間究竟是發生了什麼樣的糾紛,導致孩子最後選擇跳橋自殺,不論是怎麼樣的,母親的刺激是壓死了兒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或許有的人不明白,至親的傷害,才是那把閃著寒光捅進你心臟還轉了一圈的利刃。這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根深蒂固的思想,哪怕旅遊一千次一萬次也改變不了。

或許他的母親知道錯了,也會改變了。可是,少年已去,此生枉矣。

笨猪6030
2019-04-20

真人真事,五年前,一個女同學因為兒子沉迷於打遊戲在旁數落責罵,兒子先是沉默,然後一言不發,打開窗戶嗖地跳了下去,他們家16樓

一方一净土666
2019-04-19

貫的!可以這麼說!孩子從小沒有受過委屈,提出什麼要求家長都會滿足他!當有一件事不能滿足他的時候,他的心理就會承受不了!就會做出極端反應!所以說古代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沒有道理的,最起碼能把孩子打皮實了!能夠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不是靠嘴上說說就能學會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