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和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10 個回答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2019-08-24

袁世凱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重大問題上搖擺不定,接班人就是如此,做皇帝和做總統,也是如此。

最初,老袁是真心誠意要當好民國這個大總統,這從他對家人的安排便可以看得出來,幾個成年的兒子在前清的時候倒在官府裡做過一些事情,但到了民國後,在袁世凱的堅持下,反而沒有一個人在外做官,這一點,其實日後很多嘴裡唱得很好的大佬,都做不到。

袁世凱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重大問題上搖擺不定,接班人就是如此,做皇帝和做總統,也是如此。

最初,老袁是真心誠意要當好民國這個大總統,這從他對家人的安排便可以看得出來,幾個成年的兒子在前清的時候倒在官府裡做過一些事情,但到了民國後,在袁世凱的堅持下,反而沒有一個人在外做官,這一點,其實日後很多嘴裡唱得很好的大佬,都做不到。

而且,老袁的幾個兒子也確實不著調。身為袁氏長子的袁克定(李菁神似啊),當初在河南老家騎馬,因過於招搖而摔傷,又因醫治不及時而落下了一個跛腳的症狀。一個跛子,怎麼當接班人,以後接見外賓豈不是鬧笑話?

老二袁克文又如何呢?據說記性不錯,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也能寫字、作詩、填詞,但這一些東西,都是花花草草的東西,論治國安邦,這些有什麼用?而且因為袁世凱的偏愛,這小子揮霍、任性、驕奢,吃、喝、嫖、賭、抽(鴉片)五毒俱全,這樣的貨,又讓袁世凱怎麼拿得出手?

所以這個時候,袁世凱不當皇帝,也不讓自己的家人接班,是明確無疑的。

可稍後袁克定去德國治腳傷,卻得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盛情款待,甚至在喝酒的時候揚言,說中國不適合搞美國式的共和制,而應該搞德國式的君主制。

什麼是德國式的君主制,說白了也就是君主立憲,只不過德國的君主,要比英國的君主強勢一點點而已。結果袁克定這傻小子一聽就入腦了,他給自己和弟弟們都定做了一套威風凜凜的德國親王將校服,這便回國向老爹兜售他的帝國夢。

袁世凱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重大問題上搖擺不定,接班人就是如此,做皇帝和做總統,也是如此。

最初,老袁是真心誠意要當好民國這個大總統,這從他對家人的安排便可以看得出來,幾個成年的兒子在前清的時候倒在官府裡做過一些事情,但到了民國後,在袁世凱的堅持下,反而沒有一個人在外做官,這一點,其實日後很多嘴裡唱得很好的大佬,都做不到。

而且,老袁的幾個兒子也確實不著調。身為袁氏長子的袁克定(李菁神似啊),當初在河南老家騎馬,因過於招搖而摔傷,又因醫治不及時而落下了一個跛腳的症狀。一個跛子,怎麼當接班人,以後接見外賓豈不是鬧笑話?

老二袁克文又如何呢?據說記性不錯,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也能寫字、作詩、填詞,但這一些東西,都是花花草草的東西,論治國安邦,這些有什麼用?而且因為袁世凱的偏愛,這小子揮霍、任性、驕奢,吃、喝、嫖、賭、抽(鴉片)五毒俱全,這樣的貨,又讓袁世凱怎麼拿得出手?

所以這個時候,袁世凱不當皇帝,也不讓自己的家人接班,是明確無疑的。

可稍後袁克定去德國治腳傷,卻得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盛情款待,甚至在喝酒的時候揚言,說中國不適合搞美國式的共和制,而應該搞德國式的君主制。

什麼是德國式的君主制,說白了也就是君主立憲,只不過德國的君主,要比英國的君主強勢一點點而已。結果袁克定這傻小子一聽就入腦了,他給自己和弟弟們都定做了一套威風凜凜的德國親王將校服,這便回國向老爹兜售他的帝國夢。

以袁世凱的智商,能不明白傻兒子打得什麼主意嗎?他當皇帝,傻兒子不就是太子了嗎?

而段祺瑞的才能,顯然遠高於袁克定和黎元洪這一波人。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之後,段祺瑞被任命為陸軍總長兼炮兵司令。北洋軍中三個非常有才能的人被稱之為“龍、虎、狗”,而段祺瑞就是“北洋之虎”。

段祺瑞有實才,他也在心裡掂量:袁世凱現在是大總統,總統是有任期的,一旦任滿之後,誰來接班呢?當然黎元洪是最有可能的,但黎是個軟貨,實力、才能這些必備條件,他一樣都沒有。至於北洋軍中,馮國璋、曹錕這些貨的本事,更在他之下。

所以段祺瑞認為,只要一切正常,這中華民國的大權,必然是屬於自己的。

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袁世凱對這小子的忌諱是頗深的。

袁世凱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重大問題上搖擺不定,接班人就是如此,做皇帝和做總統,也是如此。

最初,老袁是真心誠意要當好民國這個大總統,這從他對家人的安排便可以看得出來,幾個成年的兒子在前清的時候倒在官府裡做過一些事情,但到了民國後,在袁世凱的堅持下,反而沒有一個人在外做官,這一點,其實日後很多嘴裡唱得很好的大佬,都做不到。

而且,老袁的幾個兒子也確實不著調。身為袁氏長子的袁克定(李菁神似啊),當初在河南老家騎馬,因過於招搖而摔傷,又因醫治不及時而落下了一個跛腳的症狀。一個跛子,怎麼當接班人,以後接見外賓豈不是鬧笑話?

老二袁克文又如何呢?據說記性不錯,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也能寫字、作詩、填詞,但這一些東西,都是花花草草的東西,論治國安邦,這些有什麼用?而且因為袁世凱的偏愛,這小子揮霍、任性、驕奢,吃、喝、嫖、賭、抽(鴉片)五毒俱全,這樣的貨,又讓袁世凱怎麼拿得出手?

所以這個時候,袁世凱不當皇帝,也不讓自己的家人接班,是明確無疑的。

可稍後袁克定去德國治腳傷,卻得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盛情款待,甚至在喝酒的時候揚言,說中國不適合搞美國式的共和制,而應該搞德國式的君主制。

什麼是德國式的君主制,說白了也就是君主立憲,只不過德國的君主,要比英國的君主強勢一點點而已。結果袁克定這傻小子一聽就入腦了,他給自己和弟弟們都定做了一套威風凜凜的德國親王將校服,這便回國向老爹兜售他的帝國夢。

以袁世凱的智商,能不明白傻兒子打得什麼主意嗎?他當皇帝,傻兒子不就是太子了嗎?

而段祺瑞的才能,顯然遠高於袁克定和黎元洪這一波人。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之後,段祺瑞被任命為陸軍總長兼炮兵司令。北洋軍中三個非常有才能的人被稱之為“龍、虎、狗”,而段祺瑞就是“北洋之虎”。

段祺瑞有實才,他也在心裡掂量:袁世凱現在是大總統,總統是有任期的,一旦任滿之後,誰來接班呢?當然黎元洪是最有可能的,但黎是個軟貨,實力、才能這些必備條件,他一樣都沒有。至於北洋軍中,馮國璋、曹錕這些貨的本事,更在他之下。

所以段祺瑞認為,只要一切正常,這中華民國的大權,必然是屬於自己的。

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袁世凱對這小子的忌諱是頗深的。

那麼黎元洪呢?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個軟貨,實際上並非如此。一旦掌握實權,這傢伙也是很牛鼻的,譬如在武漢,他就果斷誘殺了軍務部副部長張振武和湖北將校團團長方維,為什麼?因為這倆人是革命黨的人,且試圖挑戰他在湖北的權威。

所以在袁世凱稱帝過程中,黎元洪其實是抗拒的。譬如說老袁一稱帝,就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卻被黎元洪數次拒絕。 而在護國運動爆發後,身為副總統的黎元洪,邀集原國務卿徐世昌、代理國務卿段祺瑞等人聯名發電,最終,西南四省宣告:"中華民國大總統,依法由副總統黎公繼位。"

對於袁世凱來講,把位子留給兒子,等於禍害了一家子,因為兒子能力不夠,必然會在爭鬥中輸給黎元洪段祺瑞等人;而如果給段祺瑞,那就等於給了他統領北洋軍閥的名分,一旦段強勢起步,那麼誰還能阻擋他?只有給黎元洪是最好的,因為黎沒有實權,他做大總統,就等於中華民國二元制的權利體制得到了延續(就好比印度,誰知道印度總統是誰?管事的就是印度總理)。

袁世凱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重大問題上搖擺不定,接班人就是如此,做皇帝和做總統,也是如此。

最初,老袁是真心誠意要當好民國這個大總統,這從他對家人的安排便可以看得出來,幾個成年的兒子在前清的時候倒在官府裡做過一些事情,但到了民國後,在袁世凱的堅持下,反而沒有一個人在外做官,這一點,其實日後很多嘴裡唱得很好的大佬,都做不到。

而且,老袁的幾個兒子也確實不著調。身為袁氏長子的袁克定(李菁神似啊),當初在河南老家騎馬,因過於招搖而摔傷,又因醫治不及時而落下了一個跛腳的症狀。一個跛子,怎麼當接班人,以後接見外賓豈不是鬧笑話?

老二袁克文又如何呢?據說記性不錯,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也能寫字、作詩、填詞,但這一些東西,都是花花草草的東西,論治國安邦,這些有什麼用?而且因為袁世凱的偏愛,這小子揮霍、任性、驕奢,吃、喝、嫖、賭、抽(鴉片)五毒俱全,這樣的貨,又讓袁世凱怎麼拿得出手?

所以這個時候,袁世凱不當皇帝,也不讓自己的家人接班,是明確無疑的。

可稍後袁克定去德國治腳傷,卻得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盛情款待,甚至在喝酒的時候揚言,說中國不適合搞美國式的共和制,而應該搞德國式的君主制。

什麼是德國式的君主制,說白了也就是君主立憲,只不過德國的君主,要比英國的君主強勢一點點而已。結果袁克定這傻小子一聽就入腦了,他給自己和弟弟們都定做了一套威風凜凜的德國親王將校服,這便回國向老爹兜售他的帝國夢。

以袁世凱的智商,能不明白傻兒子打得什麼主意嗎?他當皇帝,傻兒子不就是太子了嗎?

而段祺瑞的才能,顯然遠高於袁克定和黎元洪這一波人。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之後,段祺瑞被任命為陸軍總長兼炮兵司令。北洋軍中三個非常有才能的人被稱之為“龍、虎、狗”,而段祺瑞就是“北洋之虎”。

段祺瑞有實才,他也在心裡掂量:袁世凱現在是大總統,總統是有任期的,一旦任滿之後,誰來接班呢?當然黎元洪是最有可能的,但黎是個軟貨,實力、才能這些必備條件,他一樣都沒有。至於北洋軍中,馮國璋、曹錕這些貨的本事,更在他之下。

所以段祺瑞認為,只要一切正常,這中華民國的大權,必然是屬於自己的。

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袁世凱對這小子的忌諱是頗深的。

那麼黎元洪呢?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個軟貨,實際上並非如此。一旦掌握實權,這傢伙也是很牛鼻的,譬如在武漢,他就果斷誘殺了軍務部副部長張振武和湖北將校團團長方維,為什麼?因為這倆人是革命黨的人,且試圖挑戰他在湖北的權威。

所以在袁世凱稱帝過程中,黎元洪其實是抗拒的。譬如說老袁一稱帝,就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卻被黎元洪數次拒絕。 而在護國運動爆發後,身為副總統的黎元洪,邀集原國務卿徐世昌、代理國務卿段祺瑞等人聯名發電,最終,西南四省宣告:"中華民國大總統,依法由副總統黎公繼位。"

對於袁世凱來講,把位子留給兒子,等於禍害了一家子,因為兒子能力不夠,必然會在爭鬥中輸給黎元洪段祺瑞等人;而如果給段祺瑞,那就等於給了他統領北洋軍閥的名分,一旦段強勢起步,那麼誰還能阻擋他?只有給黎元洪是最好的,因為黎沒有實權,他做大總統,就等於中華民國二元制的權利體制得到了延續(就好比印度,誰知道印度總統是誰?管事的就是印度總理)。

所以,這樣的安排,對於袁克定、段祺瑞、黎元洪三人而言,都是最好的——但問題是,段、黎二人不解其中意義,隨後又整出所謂“府院之爭”,北洋軍閥早期的權力穩定體系,就此被擊破。而隨後,不論是段還是黎,都被時勢所淘汰。

历史知事
2019-05-01

一,袁世凱的遺書

袁世凱臨死前,留下了一個金匱,裡面放著自己的繼承人的順序。

金匱中的名字,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從這三個名字中,可以看到袁世凱這個人,還是很有政治手腕的。

一,袁世凱的遺書

袁世凱臨死前,留下了一個金匱,裡面放著自己的繼承人的順序。

金匱中的名字,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從這三個名字中,可以看到袁世凱這個人,還是很有政治手腕的。

除了繼承人的名字,還有袁世凱的遺書,主要內容如下:

“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充滿悔恨的。這種悔恨,主要來自於對實行帝制的錯誤上。袁世凱認為,實行帝制造成了國家混亂,主要責任在自己,無法推脫。從這個方面看,袁世凱是一個負責人的政治家。

同樣是晚節不保,汪精衛很明顯就差太多了。袁世凱是在生命的最後半年誤入歧途的,汪精衛是在生命的最後3年當了漢奸的,汪精衛臨死前,也沒有對自己的錯誤進行過任何的反省,甚至她的妻子陳碧君在抗戰勝利後還拼命為他洗白,可見這是一個鐵桿的漢奸家族。汪精衛的墳墓,是鋼筋水泥打造的,最終還是被挫骨揚灰了。

一,袁世凱的遺書

袁世凱臨死前,留下了一個金匱,裡面放著自己的繼承人的順序。

金匱中的名字,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從這三個名字中,可以看到袁世凱這個人,還是很有政治手腕的。

除了繼承人的名字,還有袁世凱的遺書,主要內容如下:

“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充滿悔恨的。這種悔恨,主要來自於對實行帝制的錯誤上。袁世凱認為,實行帝制造成了國家混亂,主要責任在自己,無法推脫。從這個方面看,袁世凱是一個負責人的政治家。

同樣是晚節不保,汪精衛很明顯就差太多了。袁世凱是在生命的最後半年誤入歧途的,汪精衛是在生命的最後3年當了漢奸的,汪精衛臨死前,也沒有對自己的錯誤進行過任何的反省,甚至她的妻子陳碧君在抗戰勝利後還拼命為他洗白,可見這是一個鐵桿的漢奸家族。汪精衛的墳墓,是鋼筋水泥打造的,最終還是被挫骨揚灰了。

二,袁世凱有權力制定繼承人嗎?

按照《中華民國約法》國家實行內閣制,一切大小事務都由總理及其內閣說了算。對於總統的位置,則是一旦總統去世,由副總統接任。按照《中華民國約法》袁世凱無權制定繼承人。

可是,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把革命黨變成了實現個人權力的工具,袁世凱也把中華民國政府當成了實現個人利益的工具。袁世凱修改約法,規定了中華民國實行總統制,並且規定了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且有制定繼承人的權力。袁世凱制定的這個《中華民國約法》被人稱為袁記約法。

一,袁世凱的遺書

袁世凱臨死前,留下了一個金匱,裡面放著自己的繼承人的順序。

金匱中的名字,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從這三個名字中,可以看到袁世凱這個人,還是很有政治手腕的。

除了繼承人的名字,還有袁世凱的遺書,主要內容如下:

“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充滿悔恨的。這種悔恨,主要來自於對實行帝制的錯誤上。袁世凱認為,實行帝制造成了國家混亂,主要責任在自己,無法推脫。從這個方面看,袁世凱是一個負責人的政治家。

同樣是晚節不保,汪精衛很明顯就差太多了。袁世凱是在生命的最後半年誤入歧途的,汪精衛是在生命的最後3年當了漢奸的,汪精衛臨死前,也沒有對自己的錯誤進行過任何的反省,甚至她的妻子陳碧君在抗戰勝利後還拼命為他洗白,可見這是一個鐵桿的漢奸家族。汪精衛的墳墓,是鋼筋水泥打造的,最終還是被挫骨揚灰了。

二,袁世凱有權力制定繼承人嗎?

按照《中華民國約法》國家實行內閣制,一切大小事務都由總理及其內閣說了算。對於總統的位置,則是一旦總統去世,由副總統接任。按照《中華民國約法》袁世凱無權制定繼承人。

可是,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把革命黨變成了實現個人權力的工具,袁世凱也把中華民國政府當成了實現個人利益的工具。袁世凱修改約法,規定了中華民國實行總統制,並且規定了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且有制定繼承人的權力。袁世凱制定的這個《中華民國約法》被人稱為袁記約法。

按理說,二次革命後,袁世凱早已成為集中華民國行政權、立法權、軍權等權力於一身的獨裁者,並且得到了革命黨以外所有人的認可。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派、徐世昌為首的清朝遺老遺少、梁啟超為首的立憲派、朱啟琴為首的交通系,這些人要兵權有兵權,要財權有財權,要知識有知識,要文化有文化。可是袁世凱依舊決定搞帝制。

袁世凱搞帝制,反對最激烈的三個人,正是三個最有力的繼承人——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袁世凱如果讓袁克定當總統,那等於給他判了死刑。

帝制既然失敗了,那就按照原《中華民國約法》的規定,讓副總統繼承吧。

這種安排,既符合袁記約法,也符合臨時約法,兩全其美。

一,袁世凱的遺書

袁世凱臨死前,留下了一個金匱,裡面放著自己的繼承人的順序。

金匱中的名字,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從這三個名字中,可以看到袁世凱這個人,還是很有政治手腕的。

除了繼承人的名字,還有袁世凱的遺書,主要內容如下:

“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充滿悔恨的。這種悔恨,主要來自於對實行帝制的錯誤上。袁世凱認為,實行帝制造成了國家混亂,主要責任在自己,無法推脫。從這個方面看,袁世凱是一個負責人的政治家。

同樣是晚節不保,汪精衛很明顯就差太多了。袁世凱是在生命的最後半年誤入歧途的,汪精衛是在生命的最後3年當了漢奸的,汪精衛臨死前,也沒有對自己的錯誤進行過任何的反省,甚至她的妻子陳碧君在抗戰勝利後還拼命為他洗白,可見這是一個鐵桿的漢奸家族。汪精衛的墳墓,是鋼筋水泥打造的,最終還是被挫骨揚灰了。

二,袁世凱有權力制定繼承人嗎?

按照《中華民國約法》國家實行內閣制,一切大小事務都由總理及其內閣說了算。對於總統的位置,則是一旦總統去世,由副總統接任。按照《中華民國約法》袁世凱無權制定繼承人。

可是,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把革命黨變成了實現個人權力的工具,袁世凱也把中華民國政府當成了實現個人利益的工具。袁世凱修改約法,規定了中華民國實行總統制,並且規定了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且有制定繼承人的權力。袁世凱制定的這個《中華民國約法》被人稱為袁記約法。

按理說,二次革命後,袁世凱早已成為集中華民國行政權、立法權、軍權等權力於一身的獨裁者,並且得到了革命黨以外所有人的認可。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派、徐世昌為首的清朝遺老遺少、梁啟超為首的立憲派、朱啟琴為首的交通系,這些人要兵權有兵權,要財權有財權,要知識有知識,要文化有文化。可是袁世凱依舊決定搞帝制。

袁世凱搞帝制,反對最激烈的三個人,正是三個最有力的繼承人——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袁世凱如果讓袁克定當總統,那等於給他判了死刑。

帝制既然失敗了,那就按照原《中華民國約法》的規定,讓副總統繼承吧。

這種安排,既符合袁記約法,也符合臨時約法,兩全其美。

三,袁世凱的識人用人功夫。

在“副總統”繼任總統的這個大原則之下,袁世凱還加了兩個人,分別是徐世昌和段祺瑞。這裡能看出,袁世凱的識人用人功夫簡直太強了。

首先來看黎元洪。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頭號功臣,是推翻清廷的急先鋒。這樣的人,不管是在革命黨還是在北洋派那裡都由很高的地位,很強的認同感。袁世凱實行帝制時,要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這是唯一的親王,標誌了袁世凱不忘武昌首義的功勞。

一,袁世凱的遺書

袁世凱臨死前,留下了一個金匱,裡面放著自己的繼承人的順序。

金匱中的名字,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從這三個名字中,可以看到袁世凱這個人,還是很有政治手腕的。

除了繼承人的名字,還有袁世凱的遺書,主要內容如下:

“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充滿悔恨的。這種悔恨,主要來自於對實行帝制的錯誤上。袁世凱認為,實行帝制造成了國家混亂,主要責任在自己,無法推脫。從這個方面看,袁世凱是一個負責人的政治家。

同樣是晚節不保,汪精衛很明顯就差太多了。袁世凱是在生命的最後半年誤入歧途的,汪精衛是在生命的最後3年當了漢奸的,汪精衛臨死前,也沒有對自己的錯誤進行過任何的反省,甚至她的妻子陳碧君在抗戰勝利後還拼命為他洗白,可見這是一個鐵桿的漢奸家族。汪精衛的墳墓,是鋼筋水泥打造的,最終還是被挫骨揚灰了。

二,袁世凱有權力制定繼承人嗎?

按照《中華民國約法》國家實行內閣制,一切大小事務都由總理及其內閣說了算。對於總統的位置,則是一旦總統去世,由副總統接任。按照《中華民國約法》袁世凱無權制定繼承人。

可是,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把革命黨變成了實現個人權力的工具,袁世凱也把中華民國政府當成了實現個人利益的工具。袁世凱修改約法,規定了中華民國實行總統制,並且規定了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且有制定繼承人的權力。袁世凱制定的這個《中華民國約法》被人稱為袁記約法。

按理說,二次革命後,袁世凱早已成為集中華民國行政權、立法權、軍權等權力於一身的獨裁者,並且得到了革命黨以外所有人的認可。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派、徐世昌為首的清朝遺老遺少、梁啟超為首的立憲派、朱啟琴為首的交通系,這些人要兵權有兵權,要財權有財權,要知識有知識,要文化有文化。可是袁世凱依舊決定搞帝制。

袁世凱搞帝制,反對最激烈的三個人,正是三個最有力的繼承人——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袁世凱如果讓袁克定當總統,那等於給他判了死刑。

帝制既然失敗了,那就按照原《中華民國約法》的規定,讓副總統繼承吧。

這種安排,既符合袁記約法,也符合臨時約法,兩全其美。

三,袁世凱的識人用人功夫。

在“副總統”繼任總統的這個大原則之下,袁世凱還加了兩個人,分別是徐世昌和段祺瑞。這裡能看出,袁世凱的識人用人功夫簡直太強了。

首先來看黎元洪。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頭號功臣,是推翻清廷的急先鋒。這樣的人,不管是在革命黨還是在北洋派那裡都由很高的地位,很強的認同感。袁世凱實行帝制時,要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這是唯一的親王,標誌了袁世凱不忘武昌首義的功勞。

黎元洪雖然號稱菩薩,可是政治遠見和政治才能並不輸給孫中山、段祺瑞等任何一個人。袁世凱認為,如果想要國家恢復平靜,黎元洪是唯一人選。黎元洪一面拉攏孫中山等在野黨,一面彌合段祺瑞和其他北洋將領的關係,能夠在袁世凱死後迅速穩定政局。

如果黎元洪不能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只能說天不佑中華民國了。

其次來看徐世昌。

徐世昌在北洋系中,屬於地位超高的二把手。如果袁世凱是是劉邦,徐世昌就是他的蕭何,楊士奇等人只能算是張良,想要鎮住段瑞琪、馮國璋等人,還只有徐世昌能做到。徐世昌掌權,大概率能夠整合北洋系勢力,讓北洋系不至於過分分裂,讓國家不至於立刻陷入軍閥混戰的慘劇之中。

一,袁世凱的遺書

袁世凱臨死前,留下了一個金匱,裡面放著自己的繼承人的順序。

金匱中的名字,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從這三個名字中,可以看到袁世凱這個人,還是很有政治手腕的。

除了繼承人的名字,還有袁世凱的遺書,主要內容如下:

“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充滿悔恨的。這種悔恨,主要來自於對實行帝制的錯誤上。袁世凱認為,實行帝制造成了國家混亂,主要責任在自己,無法推脫。從這個方面看,袁世凱是一個負責人的政治家。

同樣是晚節不保,汪精衛很明顯就差太多了。袁世凱是在生命的最後半年誤入歧途的,汪精衛是在生命的最後3年當了漢奸的,汪精衛臨死前,也沒有對自己的錯誤進行過任何的反省,甚至她的妻子陳碧君在抗戰勝利後還拼命為他洗白,可見這是一個鐵桿的漢奸家族。汪精衛的墳墓,是鋼筋水泥打造的,最終還是被挫骨揚灰了。

二,袁世凱有權力制定繼承人嗎?

按照《中華民國約法》國家實行內閣制,一切大小事務都由總理及其內閣說了算。對於總統的位置,則是一旦總統去世,由副總統接任。按照《中華民國約法》袁世凱無權制定繼承人。

可是,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把革命黨變成了實現個人權力的工具,袁世凱也把中華民國政府當成了實現個人利益的工具。袁世凱修改約法,規定了中華民國實行總統制,並且規定了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且有制定繼承人的權力。袁世凱制定的這個《中華民國約法》被人稱為袁記約法。

按理說,二次革命後,袁世凱早已成為集中華民國行政權、立法權、軍權等權力於一身的獨裁者,並且得到了革命黨以外所有人的認可。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派、徐世昌為首的清朝遺老遺少、梁啟超為首的立憲派、朱啟琴為首的交通系,這些人要兵權有兵權,要財權有財權,要知識有知識,要文化有文化。可是袁世凱依舊決定搞帝制。

袁世凱搞帝制,反對最激烈的三個人,正是三個最有力的繼承人——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袁世凱如果讓袁克定當總統,那等於給他判了死刑。

帝制既然失敗了,那就按照原《中華民國約法》的規定,讓副總統繼承吧。

這種安排,既符合袁記約法,也符合臨時約法,兩全其美。

三,袁世凱的識人用人功夫。

在“副總統”繼任總統的這個大原則之下,袁世凱還加了兩個人,分別是徐世昌和段祺瑞。這裡能看出,袁世凱的識人用人功夫簡直太強了。

首先來看黎元洪。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頭號功臣,是推翻清廷的急先鋒。這樣的人,不管是在革命黨還是在北洋派那裡都由很高的地位,很強的認同感。袁世凱實行帝制時,要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這是唯一的親王,標誌了袁世凱不忘武昌首義的功勞。

黎元洪雖然號稱菩薩,可是政治遠見和政治才能並不輸給孫中山、段祺瑞等任何一個人。袁世凱認為,如果想要國家恢復平靜,黎元洪是唯一人選。黎元洪一面拉攏孫中山等在野黨,一面彌合段祺瑞和其他北洋將領的關係,能夠在袁世凱死後迅速穩定政局。

如果黎元洪不能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只能說天不佑中華民國了。

其次來看徐世昌。

徐世昌在北洋系中,屬於地位超高的二把手。如果袁世凱是是劉邦,徐世昌就是他的蕭何,楊士奇等人只能算是張良,想要鎮住段瑞琪、馮國璋等人,還只有徐世昌能做到。徐世昌掌權,大概率能夠整合北洋系勢力,讓北洋系不至於過分分裂,讓國家不至於立刻陷入軍閥混戰的慘劇之中。

最後來看段祺瑞。

段祺瑞是北洋系大佬中最有才的人,這一點毫無疑問。可是就是因為太有才、鋒芒太盛,越容易招致不同派系的不滿。袁世凱早就預料到段祺瑞如果掌權,會導致北洋系徹底分裂,陷入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死循環中。

袁世凱害怕的那一天,很快就到來了。黎元洪擔任總統,被總理府的祕書長徐樹錚欺負的要死,引發府院之爭。張勳復辟,沒想到段祺瑞黃雀在後,反而成了再造共和的英雄。自此,段祺瑞掌握軍政大權,謀求武力統一,徐世昌成了橡皮圖章,把中華民國帶入了軍閥混戰的深淵。

袁世凱選擇繼承人,也有無奈的一面。宋教仁的民主改革錯了一次,袁世凱的帝制改革又錯了一次,民國能經得起幾次大錯?

一,袁世凱的遺書

袁世凱臨死前,留下了一個金匱,裡面放著自己的繼承人的順序。

金匱中的名字,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從這三個名字中,可以看到袁世凱這個人,還是很有政治手腕的。

除了繼承人的名字,還有袁世凱的遺書,主要內容如下:

“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充滿悔恨的。這種悔恨,主要來自於對實行帝制的錯誤上。袁世凱認為,實行帝制造成了國家混亂,主要責任在自己,無法推脫。從這個方面看,袁世凱是一個負責人的政治家。

同樣是晚節不保,汪精衛很明顯就差太多了。袁世凱是在生命的最後半年誤入歧途的,汪精衛是在生命的最後3年當了漢奸的,汪精衛臨死前,也沒有對自己的錯誤進行過任何的反省,甚至她的妻子陳碧君在抗戰勝利後還拼命為他洗白,可見這是一個鐵桿的漢奸家族。汪精衛的墳墓,是鋼筋水泥打造的,最終還是被挫骨揚灰了。

二,袁世凱有權力制定繼承人嗎?

按照《中華民國約法》國家實行內閣制,一切大小事務都由總理及其內閣說了算。對於總統的位置,則是一旦總統去世,由副總統接任。按照《中華民國約法》袁世凱無權制定繼承人。

可是,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把革命黨變成了實現個人權力的工具,袁世凱也把中華民國政府當成了實現個人利益的工具。袁世凱修改約法,規定了中華民國實行總統制,並且規定了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且有制定繼承人的權力。袁世凱制定的這個《中華民國約法》被人稱為袁記約法。

按理說,二次革命後,袁世凱早已成為集中華民國行政權、立法權、軍權等權力於一身的獨裁者,並且得到了革命黨以外所有人的認可。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派、徐世昌為首的清朝遺老遺少、梁啟超為首的立憲派、朱啟琴為首的交通系,這些人要兵權有兵權,要財權有財權,要知識有知識,要文化有文化。可是袁世凱依舊決定搞帝制。

袁世凱搞帝制,反對最激烈的三個人,正是三個最有力的繼承人——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袁世凱如果讓袁克定當總統,那等於給他判了死刑。

帝制既然失敗了,那就按照原《中華民國約法》的規定,讓副總統繼承吧。

這種安排,既符合袁記約法,也符合臨時約法,兩全其美。

三,袁世凱的識人用人功夫。

在“副總統”繼任總統的這個大原則之下,袁世凱還加了兩個人,分別是徐世昌和段祺瑞。這裡能看出,袁世凱的識人用人功夫簡直太強了。

首先來看黎元洪。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頭號功臣,是推翻清廷的急先鋒。這樣的人,不管是在革命黨還是在北洋派那裡都由很高的地位,很強的認同感。袁世凱實行帝制時,要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這是唯一的親王,標誌了袁世凱不忘武昌首義的功勞。

黎元洪雖然號稱菩薩,可是政治遠見和政治才能並不輸給孫中山、段祺瑞等任何一個人。袁世凱認為,如果想要國家恢復平靜,黎元洪是唯一人選。黎元洪一面拉攏孫中山等在野黨,一面彌合段祺瑞和其他北洋將領的關係,能夠在袁世凱死後迅速穩定政局。

如果黎元洪不能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只能說天不佑中華民國了。

其次來看徐世昌。

徐世昌在北洋系中,屬於地位超高的二把手。如果袁世凱是是劉邦,徐世昌就是他的蕭何,楊士奇等人只能算是張良,想要鎮住段瑞琪、馮國璋等人,還只有徐世昌能做到。徐世昌掌權,大概率能夠整合北洋系勢力,讓北洋系不至於過分分裂,讓國家不至於立刻陷入軍閥混戰的慘劇之中。

最後來看段祺瑞。

段祺瑞是北洋系大佬中最有才的人,這一點毫無疑問。可是就是因為太有才、鋒芒太盛,越容易招致不同派系的不滿。袁世凱早就預料到段祺瑞如果掌權,會導致北洋系徹底分裂,陷入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死循環中。

袁世凱害怕的那一天,很快就到來了。黎元洪擔任總統,被總理府的祕書長徐樹錚欺負的要死,引發府院之爭。張勳復辟,沒想到段祺瑞黃雀在後,反而成了再造共和的英雄。自此,段祺瑞掌握軍政大權,謀求武力統一,徐世昌成了橡皮圖章,把中華民國帶入了軍閥混戰的深淵。

袁世凱選擇繼承人,也有無奈的一面。宋教仁的民主改革錯了一次,袁世凱的帝制改革又錯了一次,民國能經得起幾次大錯?

很多人認為,袁世凱如果功成身退就是華盛頓那樣的英雄,這也是一廂情願。袁世凱如果急流勇退,頂多是像載灃那樣獨善其身,絕無可能成為英雄。因為,美國的成功,不在於華盛頓的功成身退,而是十三州代表的大妥協,是共同制定了美利堅憲法,是美國國父們始終恪守了那一份自由和民主的信念。這份信念,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大多數元勳們,都不具備。

Mer86
2019-08-07

袁世凱沒有指定黎元洪,他只是在推舉名單上寫了黎元洪的名字。黎元洪能接班,是北洋系眾大佬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袁世凱沒有指定黎元洪,他只是在推舉名單上寫了黎元洪的名字。黎元洪能接班,是北洋系眾大佬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稱帝,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

稱帝后,袁世凱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其目的不言而喻,為的就是拉攏黎元洪。不過黎元洪不傻,他知道袁世凱長久不了,所以在冊封令下達之時,黎元洪委婉的拒絕了。

事後的發展,果不出黎元洪所料,蔡鍔在雲南起兵護國,馮國璋在南京按兵不動,各地實力派也都是蠢蠢欲動,等著看袁世凱的好戲。在眾叛親離之下,袁世凱取消帝制,又做回了大總統。

不過,袁世凱取消帝制,各地實力派仍然不買賬,這些人紛紛發電斥責袁世凱,逼其辭去大總統。蔡鍔等人也不買賬,繼續在四川跟北洋軍作戰。在這種大背景下,袁世凱就想到了黎元洪。

為什麼袁世凱這個時候會想到黎元洪呢?因為黎元洪在民國初年軍閥當中是個異類,只有他才能在這個時候幫袁世凱解圍。

袁世凱沒有指定黎元洪,他只是在推舉名單上寫了黎元洪的名字。黎元洪能接班,是北洋系眾大佬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稱帝,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

稱帝后,袁世凱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其目的不言而喻,為的就是拉攏黎元洪。不過黎元洪不傻,他知道袁世凱長久不了,所以在冊封令下達之時,黎元洪委婉的拒絕了。

事後的發展,果不出黎元洪所料,蔡鍔在雲南起兵護國,馮國璋在南京按兵不動,各地實力派也都是蠢蠢欲動,等著看袁世凱的好戲。在眾叛親離之下,袁世凱取消帝制,又做回了大總統。

不過,袁世凱取消帝制,各地實力派仍然不買賬,這些人紛紛發電斥責袁世凱,逼其辭去大總統。蔡鍔等人也不買賬,繼續在四川跟北洋軍作戰。在這種大背景下,袁世凱就想到了黎元洪。

為什麼袁世凱這個時候會想到黎元洪呢?因為黎元洪在民國初年軍閥當中是個異類,只有他才能在這個時候幫袁世凱解圍。



首先,黎元洪地位很高,但他手上無兵,對北洋系沒有威脅

這裡解釋一下,黎元洪早先有兵權,但他掌握的兵權不牢固。因為他是被武昌革命軍強行推到前臺的政治領袖,在革命軍中威望不足。當時武昌革命軍的實際領導人張振武和蔣翊武等人都看不起黎元洪,張振武甚至還羞辱過黎元洪。後來黎元洪雖利用袁世凱殺了張振武,掌握了湖北的兵權,但也因此名聲掃地,傷了湖北革命軍的軍心。

二次革命期間,國民黨向袁世凱發難,逼迫黎元洪站隊。黎權衡利弊後,選擇站隊實力更強的袁世凱。但隨北洋軍馮國璋南侵,國民黨被打垮後。黎元洪就成了靶子。北洋軍四個師包圍湖北,逼得他不得不交兵權,被迫進京,成為袁世凱的傀儡了。(湖北變成了直係軍閥地盤,鄂軍也被直系收編)

其次,黎元洪不是革命黨,不是北洋系,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讓他可以在北洋系和革命黨之間充當緩衝人的角色。每每當兩派人因為利益衝突而相持不下時,把他推出去,可以緩解兩派人的對立情緒。

比如二次革命後,袁世凱自己當大總統,讓黎元洪當副總統。這種操作明擺的就是為了緩和與南方各省的關係。

基於此兩點,黎元洪便被袁世凱推到了北洋系和南方實力派談判的談判桌上。

袁世凱沒有指定黎元洪,他只是在推舉名單上寫了黎元洪的名字。黎元洪能接班,是北洋系眾大佬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稱帝,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

稱帝后,袁世凱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其目的不言而喻,為的就是拉攏黎元洪。不過黎元洪不傻,他知道袁世凱長久不了,所以在冊封令下達之時,黎元洪委婉的拒絕了。

事後的發展,果不出黎元洪所料,蔡鍔在雲南起兵護國,馮國璋在南京按兵不動,各地實力派也都是蠢蠢欲動,等著看袁世凱的好戲。在眾叛親離之下,袁世凱取消帝制,又做回了大總統。

不過,袁世凱取消帝制,各地實力派仍然不買賬,這些人紛紛發電斥責袁世凱,逼其辭去大總統。蔡鍔等人也不買賬,繼續在四川跟北洋軍作戰。在這種大背景下,袁世凱就想到了黎元洪。

為什麼袁世凱這個時候會想到黎元洪呢?因為黎元洪在民國初年軍閥當中是個異類,只有他才能在這個時候幫袁世凱解圍。



首先,黎元洪地位很高,但他手上無兵,對北洋系沒有威脅

這裡解釋一下,黎元洪早先有兵權,但他掌握的兵權不牢固。因為他是被武昌革命軍強行推到前臺的政治領袖,在革命軍中威望不足。當時武昌革命軍的實際領導人張振武和蔣翊武等人都看不起黎元洪,張振武甚至還羞辱過黎元洪。後來黎元洪雖利用袁世凱殺了張振武,掌握了湖北的兵權,但也因此名聲掃地,傷了湖北革命軍的軍心。

二次革命期間,國民黨向袁世凱發難,逼迫黎元洪站隊。黎權衡利弊後,選擇站隊實力更強的袁世凱。但隨北洋軍馮國璋南侵,國民黨被打垮後。黎元洪就成了靶子。北洋軍四個師包圍湖北,逼得他不得不交兵權,被迫進京,成為袁世凱的傀儡了。(湖北變成了直係軍閥地盤,鄂軍也被直系收編)

其次,黎元洪不是革命黨,不是北洋系,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讓他可以在北洋系和革命黨之間充當緩衝人的角色。每每當兩派人因為利益衝突而相持不下時,把他推出去,可以緩解兩派人的對立情緒。

比如二次革命後,袁世凱自己當大總統,讓黎元洪當副總統。這種操作明擺的就是為了緩和與南方各省的關係。

基於此兩點,黎元洪便被袁世凱推到了北洋系和南方實力派談判的談判桌上。

民國五年(1916年)3月28日,在袁世凱宣佈取消帝制的第六天,黎元洪以副總統身份邀集因袁世凱稱帝而辭職引退的原國務卿徐世昌、原代理國務卿段祺瑞,一起於與聯名就滇黔息兵問題(就是護國戰爭),向全國發表公告。他建議,護國軍和北洋軍儘快停戰,雙方攜手共建民國。

前面說了,黎元洪這人有點社會影響力,並且號召停戰也是為了讓四川、貴州老百姓免於兵禍之災,所以當他聯合徐世昌和段祺瑞通電全國後,舉國便站在了他這邊,要求護國軍儘快停戰。

受到舉國輿論和社會各界的壓力,並且考慮到袁世凱確實也取消了帝制,因而蔡鍔、唐繼堯等人便放棄與中央的割據和戰爭,響應黎元洪提出的共建民國建議。

不過,西南實力派還是不信任袁世凱,所以停戰一個月後,即1916年5月7日,西南四省軍閥又聯名向全國發表了一份通告:“中華民國大總統,領海陸軍大元帥一職,依法由副總統黎公繼位。”

在這份通告中,西南軍閥的意思很明顯:停戰可以,共建民國也可以,但是袁世凱必須要下臺,民國大總統必須讓黎元洪出任,北洋系的人不能當總統。

袁世凱沒有指定黎元洪,他只是在推舉名單上寫了黎元洪的名字。黎元洪能接班,是北洋系眾大佬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稱帝,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

稱帝后,袁世凱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其目的不言而喻,為的就是拉攏黎元洪。不過黎元洪不傻,他知道袁世凱長久不了,所以在冊封令下達之時,黎元洪委婉的拒絕了。

事後的發展,果不出黎元洪所料,蔡鍔在雲南起兵護國,馮國璋在南京按兵不動,各地實力派也都是蠢蠢欲動,等著看袁世凱的好戲。在眾叛親離之下,袁世凱取消帝制,又做回了大總統。

不過,袁世凱取消帝制,各地實力派仍然不買賬,這些人紛紛發電斥責袁世凱,逼其辭去大總統。蔡鍔等人也不買賬,繼續在四川跟北洋軍作戰。在這種大背景下,袁世凱就想到了黎元洪。

為什麼袁世凱這個時候會想到黎元洪呢?因為黎元洪在民國初年軍閥當中是個異類,只有他才能在這個時候幫袁世凱解圍。



首先,黎元洪地位很高,但他手上無兵,對北洋系沒有威脅

這裡解釋一下,黎元洪早先有兵權,但他掌握的兵權不牢固。因為他是被武昌革命軍強行推到前臺的政治領袖,在革命軍中威望不足。當時武昌革命軍的實際領導人張振武和蔣翊武等人都看不起黎元洪,張振武甚至還羞辱過黎元洪。後來黎元洪雖利用袁世凱殺了張振武,掌握了湖北的兵權,但也因此名聲掃地,傷了湖北革命軍的軍心。

二次革命期間,國民黨向袁世凱發難,逼迫黎元洪站隊。黎權衡利弊後,選擇站隊實力更強的袁世凱。但隨北洋軍馮國璋南侵,國民黨被打垮後。黎元洪就成了靶子。北洋軍四個師包圍湖北,逼得他不得不交兵權,被迫進京,成為袁世凱的傀儡了。(湖北變成了直係軍閥地盤,鄂軍也被直系收編)

其次,黎元洪不是革命黨,不是北洋系,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讓他可以在北洋系和革命黨之間充當緩衝人的角色。每每當兩派人因為利益衝突而相持不下時,把他推出去,可以緩解兩派人的對立情緒。

比如二次革命後,袁世凱自己當大總統,讓黎元洪當副總統。這種操作明擺的就是為了緩和與南方各省的關係。

基於此兩點,黎元洪便被袁世凱推到了北洋系和南方實力派談判的談判桌上。

民國五年(1916年)3月28日,在袁世凱宣佈取消帝制的第六天,黎元洪以副總統身份邀集因袁世凱稱帝而辭職引退的原國務卿徐世昌、原代理國務卿段祺瑞,一起於與聯名就滇黔息兵問題(就是護國戰爭),向全國發表公告。他建議,護國軍和北洋軍儘快停戰,雙方攜手共建民國。

前面說了,黎元洪這人有點社會影響力,並且號召停戰也是為了讓四川、貴州老百姓免於兵禍之災,所以當他聯合徐世昌和段祺瑞通電全國後,舉國便站在了他這邊,要求護國軍儘快停戰。

受到舉國輿論和社會各界的壓力,並且考慮到袁世凱確實也取消了帝制,因而蔡鍔、唐繼堯等人便放棄與中央的割據和戰爭,響應黎元洪提出的共建民國建議。

不過,西南實力派還是不信任袁世凱,所以停戰一個月後,即1916年5月7日,西南四省軍閥又聯名向全國發表了一份通告:“中華民國大總統,領海陸軍大元帥一職,依法由副總統黎公繼位。”

在這份通告中,西南軍閥的意思很明顯:停戰可以,共建民國也可以,但是袁世凱必須要下臺,民國大總統必須讓黎元洪出任,北洋系的人不能當總統。

對於這份通告,袁世凱很是不爽。因為一個月後,即1916年6月5日他病死前的那天,他從河南千里迢迢的召徐世昌到北京“託孤”,也沒有讓就住在北京城裡的黎元洪到他的病床前“託孤”。

不過,袁世凱還是明事理的人。他死後,徐世昌、段祺瑞等人打開了袁世凱事先寫好接班人名單,上面沒有袁克定的名字,而是赫然寫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但是,究竟誰來接班?老袁沒有明確,所以誰當大總統,就得討論了。徐世昌因為與袁世凱事先通過氣了,而且他資格最老,所以大家就請他先說。

徐世昌說:現在南方獨立,收拾時局是重中之重,依我愚見,根據《約法》,應推副總統黎元洪繼任。

並且,他還給出了三點理由。

第一,黎元洪是副總統,他繼位符合約法的規定。並且這還可以給袁世凱避嫌,表明老袁沒有干預總統人選,遵守了約法。咱們北洋系對全國也有個交代。

第二,護國軍主張讓黎元洪繼位,如果我們推舉自己人繼位,蔡鍔等人肯定不同意,雙方還要繼續打。這種時候只有把黎元洪推出來,南方才沒有繼續動武的理由。

第三,黎元洪沒兵權,他就算當了總統,什麼也都是北洋系說了算。等風頭過了,再把黎元洪弄下去。(這大概就是袁世凱寫三個繼承人的原因)

發完言,徐世昌看了看段祺瑞,讓他也發表意見。段祺瑞想了一會,吐出一句話:“說的好,我和相國的意見一致。”

段祺瑞說完後,在場的北洋系眾人見兩位大佬的意見一致,便也一齊支持。於是,黎元洪就被北洋系推舉為了大總統。

袁世凱沒有指定黎元洪,他只是在推舉名單上寫了黎元洪的名字。黎元洪能接班,是北洋系眾大佬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稱帝,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

稱帝后,袁世凱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其目的不言而喻,為的就是拉攏黎元洪。不過黎元洪不傻,他知道袁世凱長久不了,所以在冊封令下達之時,黎元洪委婉的拒絕了。

事後的發展,果不出黎元洪所料,蔡鍔在雲南起兵護國,馮國璋在南京按兵不動,各地實力派也都是蠢蠢欲動,等著看袁世凱的好戲。在眾叛親離之下,袁世凱取消帝制,又做回了大總統。

不過,袁世凱取消帝制,各地實力派仍然不買賬,這些人紛紛發電斥責袁世凱,逼其辭去大總統。蔡鍔等人也不買賬,繼續在四川跟北洋軍作戰。在這種大背景下,袁世凱就想到了黎元洪。

為什麼袁世凱這個時候會想到黎元洪呢?因為黎元洪在民國初年軍閥當中是個異類,只有他才能在這個時候幫袁世凱解圍。



首先,黎元洪地位很高,但他手上無兵,對北洋系沒有威脅

這裡解釋一下,黎元洪早先有兵權,但他掌握的兵權不牢固。因為他是被武昌革命軍強行推到前臺的政治領袖,在革命軍中威望不足。當時武昌革命軍的實際領導人張振武和蔣翊武等人都看不起黎元洪,張振武甚至還羞辱過黎元洪。後來黎元洪雖利用袁世凱殺了張振武,掌握了湖北的兵權,但也因此名聲掃地,傷了湖北革命軍的軍心。

二次革命期間,國民黨向袁世凱發難,逼迫黎元洪站隊。黎權衡利弊後,選擇站隊實力更強的袁世凱。但隨北洋軍馮國璋南侵,國民黨被打垮後。黎元洪就成了靶子。北洋軍四個師包圍湖北,逼得他不得不交兵權,被迫進京,成為袁世凱的傀儡了。(湖北變成了直係軍閥地盤,鄂軍也被直系收編)

其次,黎元洪不是革命黨,不是北洋系,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讓他可以在北洋系和革命黨之間充當緩衝人的角色。每每當兩派人因為利益衝突而相持不下時,把他推出去,可以緩解兩派人的對立情緒。

比如二次革命後,袁世凱自己當大總統,讓黎元洪當副總統。這種操作明擺的就是為了緩和與南方各省的關係。

基於此兩點,黎元洪便被袁世凱推到了北洋系和南方實力派談判的談判桌上。

民國五年(1916年)3月28日,在袁世凱宣佈取消帝制的第六天,黎元洪以副總統身份邀集因袁世凱稱帝而辭職引退的原國務卿徐世昌、原代理國務卿段祺瑞,一起於與聯名就滇黔息兵問題(就是護國戰爭),向全國發表公告。他建議,護國軍和北洋軍儘快停戰,雙方攜手共建民國。

前面說了,黎元洪這人有點社會影響力,並且號召停戰也是為了讓四川、貴州老百姓免於兵禍之災,所以當他聯合徐世昌和段祺瑞通電全國後,舉國便站在了他這邊,要求護國軍儘快停戰。

受到舉國輿論和社會各界的壓力,並且考慮到袁世凱確實也取消了帝制,因而蔡鍔、唐繼堯等人便放棄與中央的割據和戰爭,響應黎元洪提出的共建民國建議。

不過,西南實力派還是不信任袁世凱,所以停戰一個月後,即1916年5月7日,西南四省軍閥又聯名向全國發表了一份通告:“中華民國大總統,領海陸軍大元帥一職,依法由副總統黎公繼位。”

在這份通告中,西南軍閥的意思很明顯:停戰可以,共建民國也可以,但是袁世凱必須要下臺,民國大總統必須讓黎元洪出任,北洋系的人不能當總統。

對於這份通告,袁世凱很是不爽。因為一個月後,即1916年6月5日他病死前的那天,他從河南千里迢迢的召徐世昌到北京“託孤”,也沒有讓就住在北京城裡的黎元洪到他的病床前“託孤”。

不過,袁世凱還是明事理的人。他死後,徐世昌、段祺瑞等人打開了袁世凱事先寫好接班人名單,上面沒有袁克定的名字,而是赫然寫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但是,究竟誰來接班?老袁沒有明確,所以誰當大總統,就得討論了。徐世昌因為與袁世凱事先通過氣了,而且他資格最老,所以大家就請他先說。

徐世昌說:現在南方獨立,收拾時局是重中之重,依我愚見,根據《約法》,應推副總統黎元洪繼任。

並且,他還給出了三點理由。

第一,黎元洪是副總統,他繼位符合約法的規定。並且這還可以給袁世凱避嫌,表明老袁沒有干預總統人選,遵守了約法。咱們北洋系對全國也有個交代。

第二,護國軍主張讓黎元洪繼位,如果我們推舉自己人繼位,蔡鍔等人肯定不同意,雙方還要繼續打。這種時候只有把黎元洪推出來,南方才沒有繼續動武的理由。

第三,黎元洪沒兵權,他就算當了總統,什麼也都是北洋系說了算。等風頭過了,再把黎元洪弄下去。(這大概就是袁世凱寫三個繼承人的原因)

發完言,徐世昌看了看段祺瑞,讓他也發表意見。段祺瑞想了一會,吐出一句話:“說的好,我和相國的意見一致。”

段祺瑞說完後,在場的北洋系眾人見兩位大佬的意見一致,便也一齊支持。於是,黎元洪就被北洋系推舉為了大總統。



很快,被推舉為大總統的消息傳到了黎元洪居住的東廠衚衕。住在衚衕裡的街坊鄰居一聽這消息,都樂壞了,自己的衚衕也出了大總統了呢。但是,黎元洪聽說消息後,卻讓總統府祕書長張國淦轉告段祺瑞:“我不要做總統。”

張國淦把黎元洪的意思轉告給了段祺瑞,結果段祺瑞只說了一句話:“我們主張姓黎的幹,說了就不改了。”

自己當總統由北洋系決定,黎元洪也是醉了。他不敢跟段祺瑞較勁,所以最後還是接了袁世凱的班,當了民國第三任大總統。

至於後來嘛,就如徐世昌所說,黎元洪就是個傀儡。當了半年總統後,他就被段祺瑞設計,利用張勳給趕下了臺。

花木童说史
2019-08-07

1916年6月6日上午10點,大總統袁世凱在家中病逝。據說他臨終前說了這樣幾句話:“我不想要這個結局,我不想當皇帝,是那個人害了我,我信了,結果我被騙了。”

1916年6月6日上午10點,大總統袁世凱在家中病逝。據說他臨終前說了這樣幾句話:“我不想要這個結局,我不想當皇帝,是那個人害了我,我信了,結果我被騙了。”

至於袁世凱口中的那個人是誰無從得知,有人猜測是他兒子袁克定,也有人說是楊度。不過到底是誰已不重要,但他的後悔卻是真的。

袁世凱稱帝后,很快陷入了眾叛親離得境地,南方四省、陝西宣佈討伐他,連他的心腹也在湖南、四川宣佈獨立。更讓他難過的是他的老家河南也加入了伐袁的行列。

袁世凱後悔了,他的一個錯誤的決定,毀了他多年來積累的聲譽。

於是他果斷地宣佈放棄了帝制,並寫了一封《帝制始末案》,向北洋同僚們解釋自己是怎麼“身不由己”走上錯誤道路的。

1916年6月6日上午10點,大總統袁世凱在家中病逝。據說他臨終前說了這樣幾句話:“我不想要這個結局,我不想當皇帝,是那個人害了我,我信了,結果我被騙了。”

至於袁世凱口中的那個人是誰無從得知,有人猜測是他兒子袁克定,也有人說是楊度。不過到底是誰已不重要,但他的後悔卻是真的。

袁世凱稱帝后,很快陷入了眾叛親離得境地,南方四省、陝西宣佈討伐他,連他的心腹也在湖南、四川宣佈獨立。更讓他難過的是他的老家河南也加入了伐袁的行列。

袁世凱後悔了,他的一個錯誤的決定,毀了他多年來積累的聲譽。

於是他果斷地宣佈放棄了帝制,並寫了一封《帝制始末案》,向北洋同僚們解釋自己是怎麼“身不由己”走上錯誤道路的。

當袁世凱病逝後,段祺瑞、徐世昌本人打開了他留下的中華民國大總統推薦名單,上面寫著三個名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

至於上面為什麼沒有他兒子袁克定的名字,其實原因很簡單,袁世凱以深刻認識到民意的力量,他不想再給自己後人帶來災難。

按照《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袁世凱推薦的三個人將參加內閣選舉,最後由其中一人擔任民國臨時大總統。

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這三個人,就實力而言無疑段祺瑞最強,黎元洪最弱。

1916年6月6日上午10點,大總統袁世凱在家中病逝。據說他臨終前說了這樣幾句話:“我不想要這個結局,我不想當皇帝,是那個人害了我,我信了,結果我被騙了。”

至於袁世凱口中的那個人是誰無從得知,有人猜測是他兒子袁克定,也有人說是楊度。不過到底是誰已不重要,但他的後悔卻是真的。

袁世凱稱帝后,很快陷入了眾叛親離得境地,南方四省、陝西宣佈討伐他,連他的心腹也在湖南、四川宣佈獨立。更讓他難過的是他的老家河南也加入了伐袁的行列。

袁世凱後悔了,他的一個錯誤的決定,毀了他多年來積累的聲譽。

於是他果斷地宣佈放棄了帝制,並寫了一封《帝制始末案》,向北洋同僚們解釋自己是怎麼“身不由己”走上錯誤道路的。

當袁世凱病逝後,段祺瑞、徐世昌本人打開了他留下的中華民國大總統推薦名單,上面寫著三個名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

至於上面為什麼沒有他兒子袁克定的名字,其實原因很簡單,袁世凱以深刻認識到民意的力量,他不想再給自己後人帶來災難。

按照《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袁世凱推薦的三個人將參加內閣選舉,最後由其中一人擔任民國臨時大總統。

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這三個人,就實力而言無疑段祺瑞最強,黎元洪最弱。

黎元洪雖然頂著一個副總統的頭銜,但自武昌起義以來他就沒有掌握過實權。當時有人笑稱黎元洪是歷史上最幸運的人。

武昌起義時,被趕鴨子上架莫名其妙成了起義軍的大都督。組建臨時政府時,由於革命黨內部矛盾,他又成了民國的副總統。

如今第三次好運降臨到他的頭上,由於段祺瑞、徐世昌都是北洋軍閥的人,而黎元洪既有北洋軍閥的身份,又頂著革命家的光環。

各方勢力相互妥協,又一起把黎元洪推上了民國大總統的寶座。

1916年6月6日上午10點,大總統袁世凱在家中病逝。據說他臨終前說了這樣幾句話:“我不想要這個結局,我不想當皇帝,是那個人害了我,我信了,結果我被騙了。”

至於袁世凱口中的那個人是誰無從得知,有人猜測是他兒子袁克定,也有人說是楊度。不過到底是誰已不重要,但他的後悔卻是真的。

袁世凱稱帝后,很快陷入了眾叛親離得境地,南方四省、陝西宣佈討伐他,連他的心腹也在湖南、四川宣佈獨立。更讓他難過的是他的老家河南也加入了伐袁的行列。

袁世凱後悔了,他的一個錯誤的決定,毀了他多年來積累的聲譽。

於是他果斷地宣佈放棄了帝制,並寫了一封《帝制始末案》,向北洋同僚們解釋自己是怎麼“身不由己”走上錯誤道路的。

當袁世凱病逝後,段祺瑞、徐世昌本人打開了他留下的中華民國大總統推薦名單,上面寫著三個名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

至於上面為什麼沒有他兒子袁克定的名字,其實原因很簡單,袁世凱以深刻認識到民意的力量,他不想再給自己後人帶來災難。

按照《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袁世凱推薦的三個人將參加內閣選舉,最後由其中一人擔任民國臨時大總統。

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這三個人,就實力而言無疑段祺瑞最強,黎元洪最弱。

黎元洪雖然頂著一個副總統的頭銜,但自武昌起義以來他就沒有掌握過實權。當時有人笑稱黎元洪是歷史上最幸運的人。

武昌起義時,被趕鴨子上架莫名其妙成了起義軍的大都督。組建臨時政府時,由於革命黨內部矛盾,他又成了民國的副總統。

如今第三次好運降臨到他的頭上,由於段祺瑞、徐世昌都是北洋軍閥的人,而黎元洪既有北洋軍閥的身份,又頂著革命家的光環。

各方勢力相互妥協,又一起把黎元洪推上了民國大總統的寶座。

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區分享。瞭解更多歷史,請關注花木童說史!

问鉴历史
2019-09-02

確切的說,並不是指定,而只是的推選的名單上列了黎元洪的名字。

而當時有袁世凱修改的《中華民國約法》第二十九條只規定“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而當時的民國副總統是黎元洪,所以黎元洪暫時接替了總統職務。

確切的說,並不是指定,而只是的推選的名單上列了黎元洪的名字。

而當時有袁世凱修改的《中華民國約法》第二十九條只規定“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而當時的民國副總統是黎元洪,所以黎元洪暫時接替了總統職務。

段祺瑞雖然是袁世凱一手培養的,但在後期諸多事宜中與袁產生了隔閡矛盾,包括當時袁世凱稱帝,段祺瑞是反對的,所以到了袁世凱後期,兩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尖銳的。

當時段祺瑞是反對帝制的,並被稱為再造共和的功臣,所以這個時候的段祺瑞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遵從約法,並扮演約法的捍衛者的角色。而且當時,段祺瑞的勢力還不能一手遮天,如果真的去爭取總統一職,弄不好就會身敗名裂。

確切的說,並不是指定,而只是的推選的名單上列了黎元洪的名字。

而當時有袁世凱修改的《中華民國約法》第二十九條只規定“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而當時的民國副總統是黎元洪,所以黎元洪暫時接替了總統職務。

段祺瑞雖然是袁世凱一手培養的,但在後期諸多事宜中與袁產生了隔閡矛盾,包括當時袁世凱稱帝,段祺瑞是反對的,所以到了袁世凱後期,兩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尖銳的。

當時段祺瑞是反對帝制的,並被稱為再造共和的功臣,所以這個時候的段祺瑞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遵從約法,並扮演約法的捍衛者的角色。而且當時,段祺瑞的勢力還不能一手遮天,如果真的去爭取總統一職,弄不好就會身敗名裂。

而當時段祺瑞正好擔任內閣總理一職,民國的約法規定:總統和總理不能由同一個人擔任。當時段祺瑞在擔任內閣總理,除非他辭去內閣總理的職務,才有機會擔任總統,這就很難操作了。

因為在孫中山擔任大總統的時候,當時計劃在中國推行總統制,也就是說國家大事由總統說了算。後來南北議和由袁世凱接替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等人又制定了臨時約法,把總統制修改成了內閣制,就是說國家大事由內閣總理說了算,總統只有蓋章的份兒。

確切的說,並不是指定,而只是的推選的名單上列了黎元洪的名字。

而當時有袁世凱修改的《中華民國約法》第二十九條只規定“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而當時的民國副總統是黎元洪,所以黎元洪暫時接替了總統職務。

段祺瑞雖然是袁世凱一手培養的,但在後期諸多事宜中與袁產生了隔閡矛盾,包括當時袁世凱稱帝,段祺瑞是反對的,所以到了袁世凱後期,兩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尖銳的。

當時段祺瑞是反對帝制的,並被稱為再造共和的功臣,所以這個時候的段祺瑞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遵從約法,並扮演約法的捍衛者的角色。而且當時,段祺瑞的勢力還不能一手遮天,如果真的去爭取總統一職,弄不好就會身敗名裂。

而當時段祺瑞正好擔任內閣總理一職,民國的約法規定:總統和總理不能由同一個人擔任。當時段祺瑞在擔任內閣總理,除非他辭去內閣總理的職務,才有機會擔任總統,這就很難操作了。

因為在孫中山擔任大總統的時候,當時計劃在中國推行總統制,也就是說國家大事由總統說了算。後來南北議和由袁世凱接替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等人又制定了臨時約法,把總統制修改成了內閣制,就是說國家大事由內閣總理說了算,總統只有蓋章的份兒。

這時候段祺瑞想的便是通過內閣架空黎元洪,作為武昌起義領導人的黎元洪自然不願意當傀儡。黎元洪一怒之下罷免了段祺瑞的內閣總理職務,但當時的軍隊控制在段祺瑞手中。

後來段祺瑞利用張勳復辟的時機,再次反對帝制,被人稱為三造共和的功臣。這時黎元洪早就躲進了天津租界,不可能再回來了,段祺瑞就順理成章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實權,但直到最後也沒有擔任總統職務。

確切的說,並不是指定,而只是的推選的名單上列了黎元洪的名字。

而當時有袁世凱修改的《中華民國約法》第二十九條只規定“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而當時的民國副總統是黎元洪,所以黎元洪暫時接替了總統職務。

段祺瑞雖然是袁世凱一手培養的,但在後期諸多事宜中與袁產生了隔閡矛盾,包括當時袁世凱稱帝,段祺瑞是反對的,所以到了袁世凱後期,兩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尖銳的。

當時段祺瑞是反對帝制的,並被稱為再造共和的功臣,所以這個時候的段祺瑞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遵從約法,並扮演約法的捍衛者的角色。而且當時,段祺瑞的勢力還不能一手遮天,如果真的去爭取總統一職,弄不好就會身敗名裂。

而當時段祺瑞正好擔任內閣總理一職,民國的約法規定:總統和總理不能由同一個人擔任。當時段祺瑞在擔任內閣總理,除非他辭去內閣總理的職務,才有機會擔任總統,這就很難操作了。

因為在孫中山擔任大總統的時候,當時計劃在中國推行總統制,也就是說國家大事由總統說了算。後來南北議和由袁世凱接替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等人又制定了臨時約法,把總統制修改成了內閣制,就是說國家大事由內閣總理說了算,總統只有蓋章的份兒。

這時候段祺瑞想的便是通過內閣架空黎元洪,作為武昌起義領導人的黎元洪自然不願意當傀儡。黎元洪一怒之下罷免了段祺瑞的內閣總理職務,但當時的軍隊控制在段祺瑞手中。

後來段祺瑞利用張勳復辟的時機,再次反對帝制,被人稱為三造共和的功臣。這時黎元洪早就躲進了天津租界,不可能再回來了,段祺瑞就順理成章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實權,但直到最後也沒有擔任總統職務。

再看袁克定,如果袁世凱的帝制能撐下去,或許還有子承父業的機會。但是恢復帝制實敗,曾經的“太子爺”於公沒有參選資格,於私手裡沒有兵權,底下眾多的軍閥派系也不會同意的。

铁马冰河wu
2019-08-07

袁世凱臨終時,嫡長子袁克定本以為皇位非己莫屬,孰料風雲突變

1916年,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民眾的極大憤慨和堅決反對,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相繼起兵反對,討袁鬥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到最後,就連袁世凱心腹四川督軍陳宦和湖南督軍湯薌銘也加入了倒袁的陣營。

1916年6月6日,被千夫所指、萬眾唾罵的袁世凱在做了83天皇帝夢後於羞憤交加中一命嗚呼,結束了波譎雲詭、跌宕起伏的一生 。袁世凱死後,由誰繼任總統又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擺在大家的面前。

史載,袁世凱生前曾將“皇位”繼承人的名號寫好後置於金匱密室之後,他眾多的妻妾都想窺視其中的奧祕 。袁的正室於氏認為自己的兒子袁克定為嫡長子,繼位定是是理所當然的事;而長妾所生的袁克文認為自己才學出眾,文采斐然,也抱有希望;袁的其他兒子都有覬覦皇位、橫刀奪嫡之心。但誰都無法弄清袁世凱究竟屬意何人 。“嫡長子” 袁克定曾就立儲一事諮詢過徐世昌,但徐諱莫如深,一口回絕,袁的大老婆於氏後來又請教徐,徐世昌仍未洩露天機。但於氏察言觀色,斷定金匱中必然寫著袁克定之大名。

袁世凱臨終時,嫡長子袁克定本以為皇位非己莫屬,孰料風雲突變

1916年,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民眾的極大憤慨和堅決反對,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相繼起兵反對,討袁鬥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到最後,就連袁世凱心腹四川督軍陳宦和湖南督軍湯薌銘也加入了倒袁的陣營。

1916年6月6日,被千夫所指、萬眾唾罵的袁世凱在做了83天皇帝夢後於羞憤交加中一命嗚呼,結束了波譎雲詭、跌宕起伏的一生 。袁世凱死後,由誰繼任總統又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擺在大家的面前。

史載,袁世凱生前曾將“皇位”繼承人的名號寫好後置於金匱密室之後,他眾多的妻妾都想窺視其中的奧祕 。袁的正室於氏認為自己的兒子袁克定為嫡長子,繼位定是是理所當然的事;而長妾所生的袁克文認為自己才學出眾,文采斐然,也抱有希望;袁的其他兒子都有覬覦皇位、橫刀奪嫡之心。但誰都無法弄清袁世凱究竟屬意何人 。“嫡長子” 袁克定曾就立儲一事諮詢過徐世昌,但徐諱莫如深,一口回絕,袁的大老婆於氏後來又請教徐,徐世昌仍未洩露天機。但於氏察言觀色,斷定金匱中必然寫著袁克定之大名。

袁克文

對於立誰做接班人一事,袁世凱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直到1916年6月袁世凱暴亡後,大家打開密室,開啟金匱一看,袁親手指定的繼承人居然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不僅沒有袁克定的名字,袁氏子弟均無一人在列。後來,有袁的親信侍從洩露段祺瑞本沒有入選 ,其名下原先寫的是袁克定之大名,袁世凱病入膏肓時瞞著他人改成段祺瑞的名字,故於氏、克定均矇在鼓裡。袁世凱因何臨終前變卦,改弦易轍?熟悉他的人說,老謀深算的他臨死前還在絞盡腦汁的算計。他很清楚,自己一死,麾下那些實力雄厚的部屬絕不會輔佐“皇太子”袁克定去繼承大統的,克定對這些人沒有恩惠,也鎮不住場子,抑或會引火燒身,殃及袁門。與其自己身後驟生變亂,還不如未雨綢繆,早早做些改動,以免將“家天下”的把柄留在人世間,將口舌是非授之與人。

在北洋系統中,袁世凱昔日的兩員愛將段祺瑞和馮國璋均擁兵自重、野心勃勃,而且暗中都在覬覦總統寶座。特別是實力雄厚、精於權謀、有“北洋之虎”稱謂的段祺瑞,實際上已經全面掌控北洋政權,儼然成了“袁世凱第二”。

但老奸巨猾的段祺瑞深知,儘管北洋系表面上是一個整體,但內部派系複雜,早已是四分五裂、山頭林立、明爭暗鬥;資格甚老的馮國璋又一直想當北洋領袖,如果自己悍然宣佈繼任總統,勢必引發北洋集團更進一步的分裂,不僅自己人會大動干戈,也勢必會招致西南護國軍的堅決反對。

袁世凱臨終時,嫡長子袁克定本以為皇位非己莫屬,孰料風雲突變

1916年,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民眾的極大憤慨和堅決反對,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相繼起兵反對,討袁鬥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到最後,就連袁世凱心腹四川督軍陳宦和湖南督軍湯薌銘也加入了倒袁的陣營。

1916年6月6日,被千夫所指、萬眾唾罵的袁世凱在做了83天皇帝夢後於羞憤交加中一命嗚呼,結束了波譎雲詭、跌宕起伏的一生 。袁世凱死後,由誰繼任總統又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擺在大家的面前。

史載,袁世凱生前曾將“皇位”繼承人的名號寫好後置於金匱密室之後,他眾多的妻妾都想窺視其中的奧祕 。袁的正室於氏認為自己的兒子袁克定為嫡長子,繼位定是是理所當然的事;而長妾所生的袁克文認為自己才學出眾,文采斐然,也抱有希望;袁的其他兒子都有覬覦皇位、橫刀奪嫡之心。但誰都無法弄清袁世凱究竟屬意何人 。“嫡長子” 袁克定曾就立儲一事諮詢過徐世昌,但徐諱莫如深,一口回絕,袁的大老婆於氏後來又請教徐,徐世昌仍未洩露天機。但於氏察言觀色,斷定金匱中必然寫著袁克定之大名。

袁克文

對於立誰做接班人一事,袁世凱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直到1916年6月袁世凱暴亡後,大家打開密室,開啟金匱一看,袁親手指定的繼承人居然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不僅沒有袁克定的名字,袁氏子弟均無一人在列。後來,有袁的親信侍從洩露段祺瑞本沒有入選 ,其名下原先寫的是袁克定之大名,袁世凱病入膏肓時瞞著他人改成段祺瑞的名字,故於氏、克定均矇在鼓裡。袁世凱因何臨終前變卦,改弦易轍?熟悉他的人說,老謀深算的他臨死前還在絞盡腦汁的算計。他很清楚,自己一死,麾下那些實力雄厚的部屬絕不會輔佐“皇太子”袁克定去繼承大統的,克定對這些人沒有恩惠,也鎮不住場子,抑或會引火燒身,殃及袁門。與其自己身後驟生變亂,還不如未雨綢繆,早早做些改動,以免將“家天下”的把柄留在人世間,將口舌是非授之與人。

在北洋系統中,袁世凱昔日的兩員愛將段祺瑞和馮國璋均擁兵自重、野心勃勃,而且暗中都在覬覦總統寶座。特別是實力雄厚、精於權謀、有“北洋之虎”稱謂的段祺瑞,實際上已經全面掌控北洋政權,儼然成了“袁世凱第二”。

但老奸巨猾的段祺瑞深知,儘管北洋系表面上是一個整體,但內部派系複雜,早已是四分五裂、山頭林立、明爭暗鬥;資格甚老的馮國璋又一直想當北洋領袖,如果自己悍然宣佈繼任總統,勢必引發北洋集團更進一步的分裂,不僅自己人會大動干戈,也勢必會招致西南護國軍的堅決反對。

段祺瑞

黎元洪雖被推為繼任總統,卻淪為段祺瑞的蓋章機器

北洋集團必須加強內部團結,爭取儘早實現南北統一,而要獲得各方的支持,繼任總統就必須為西南護國軍中的實力派所認可。此時,因辛亥元老黎元洪曾拒絕袁世凱拉攏,對其開出的優厚條件嗤之以鼻,不為所動,堅決反對袁開歷史倒車,復辟稱帝,因而被南方政府以及西南護國軍當做重建民國的一面旗幟而衷心擁戴,這些代表進步力量的人士很早就提出由黎元洪繼承袁世凱總統之位為南北議和的先決條件。那麼,長袖善舞的段祺瑞大可以另闢蹊徑,完全可以將袁世凱的總統獨裁製改為“責任內閣制”,自己任內閣總理,一手掌握軍政實權,但深諳權謀的段祺瑞沒這樣做,因為在他看來,抬出南方軍人出身的黎元洪當傀儡總統,既能為西南護國軍所認可,也可以轉移北洋集團的內部矛盾,馮國璋亦無話可說,最重要的是,黎元洪沒有一兵一卒,手無寸鐵,性格柔順,甚至有些優柔寡斷,很容易掌控,不足為北洋的心腹之患,在當時錯綜複雜的局勢下作權宜之計,黎元洪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6月6日,袁世凱死亡當日,段祺瑞偽造袁氏“遺囑”,宣佈副總統黎元洪依約法第二十九條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隨即以國務院名義通電全國。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約法問題本不難解決,只要以大總統的名義發佈命令就可解決。可黎元洪首鼠兩端,患得患失,根本無此膽略。他早就領教過“北洋之虎”段祺瑞的厲害,根本不敢違背其意志。段祺瑞不僅霸氣十足,而且氣勢洶洶,幾乎用綁架手段脅迫黎北上,黎從此丟掉了湖北地盤,也丟掉實權,如同進入囚籠,毫無自由可言。黎元洪對段祺瑞雖恨,但更畏之如虎,因此在就職宣言中說:“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暫時執行大總統職權 ”,後又稱“本代理大總統”,語意明顯前後矛盾,表現出對北洋軍頭的屈從與迎合。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收到許多對他寄予厚望的西南護國軍以及南方各界人士發來的電報,希望他立即恢復臨時約法和迅速成立國會等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沒有一點實權的黎元洪含混莫名,一律答覆道:“已交國務院籌辦” ......甚至明確表示:“惟一任段(祺瑞)國務卿之主張”。黎元洪已經默認自己的傀儡身份,唯段祺瑞馬首是瞻,已經淪為以段為首之北洋集團的蓋章機器,使對其寄予莫大希望的南方各派失望之餘難免感到憤慨,於是由擁黎變成倒黎,訾議洶洶,譴責之聲不絕於耳......

當初袁世凱考慮讓黎元洪接自己的班,而不是直接指定袁克定、段祺瑞做繼承者,或許他想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袁世凱臨終時,嫡長子袁克定本以為皇位非己莫屬,孰料風雲突變

1916年,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民眾的極大憤慨和堅決反對,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相繼起兵反對,討袁鬥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到最後,就連袁世凱心腹四川督軍陳宦和湖南督軍湯薌銘也加入了倒袁的陣營。

1916年6月6日,被千夫所指、萬眾唾罵的袁世凱在做了83天皇帝夢後於羞憤交加中一命嗚呼,結束了波譎雲詭、跌宕起伏的一生 。袁世凱死後,由誰繼任總統又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擺在大家的面前。

史載,袁世凱生前曾將“皇位”繼承人的名號寫好後置於金匱密室之後,他眾多的妻妾都想窺視其中的奧祕 。袁的正室於氏認為自己的兒子袁克定為嫡長子,繼位定是是理所當然的事;而長妾所生的袁克文認為自己才學出眾,文采斐然,也抱有希望;袁的其他兒子都有覬覦皇位、橫刀奪嫡之心。但誰都無法弄清袁世凱究竟屬意何人 。“嫡長子” 袁克定曾就立儲一事諮詢過徐世昌,但徐諱莫如深,一口回絕,袁的大老婆於氏後來又請教徐,徐世昌仍未洩露天機。但於氏察言觀色,斷定金匱中必然寫著袁克定之大名。

袁克文

對於立誰做接班人一事,袁世凱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直到1916年6月袁世凱暴亡後,大家打開密室,開啟金匱一看,袁親手指定的繼承人居然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不僅沒有袁克定的名字,袁氏子弟均無一人在列。後來,有袁的親信侍從洩露段祺瑞本沒有入選 ,其名下原先寫的是袁克定之大名,袁世凱病入膏肓時瞞著他人改成段祺瑞的名字,故於氏、克定均矇在鼓裡。袁世凱因何臨終前變卦,改弦易轍?熟悉他的人說,老謀深算的他臨死前還在絞盡腦汁的算計。他很清楚,自己一死,麾下那些實力雄厚的部屬絕不會輔佐“皇太子”袁克定去繼承大統的,克定對這些人沒有恩惠,也鎮不住場子,抑或會引火燒身,殃及袁門。與其自己身後驟生變亂,還不如未雨綢繆,早早做些改動,以免將“家天下”的把柄留在人世間,將口舌是非授之與人。

在北洋系統中,袁世凱昔日的兩員愛將段祺瑞和馮國璋均擁兵自重、野心勃勃,而且暗中都在覬覦總統寶座。特別是實力雄厚、精於權謀、有“北洋之虎”稱謂的段祺瑞,實際上已經全面掌控北洋政權,儼然成了“袁世凱第二”。

但老奸巨猾的段祺瑞深知,儘管北洋系表面上是一個整體,但內部派系複雜,早已是四分五裂、山頭林立、明爭暗鬥;資格甚老的馮國璋又一直想當北洋領袖,如果自己悍然宣佈繼任總統,勢必引發北洋集團更進一步的分裂,不僅自己人會大動干戈,也勢必會招致西南護國軍的堅決反對。

段祺瑞

黎元洪雖被推為繼任總統,卻淪為段祺瑞的蓋章機器

北洋集團必須加強內部團結,爭取儘早實現南北統一,而要獲得各方的支持,繼任總統就必須為西南護國軍中的實力派所認可。此時,因辛亥元老黎元洪曾拒絕袁世凱拉攏,對其開出的優厚條件嗤之以鼻,不為所動,堅決反對袁開歷史倒車,復辟稱帝,因而被南方政府以及西南護國軍當做重建民國的一面旗幟而衷心擁戴,這些代表進步力量的人士很早就提出由黎元洪繼承袁世凱總統之位為南北議和的先決條件。那麼,長袖善舞的段祺瑞大可以另闢蹊徑,完全可以將袁世凱的總統獨裁製改為“責任內閣制”,自己任內閣總理,一手掌握軍政實權,但深諳權謀的段祺瑞沒這樣做,因為在他看來,抬出南方軍人出身的黎元洪當傀儡總統,既能為西南護國軍所認可,也可以轉移北洋集團的內部矛盾,馮國璋亦無話可說,最重要的是,黎元洪沒有一兵一卒,手無寸鐵,性格柔順,甚至有些優柔寡斷,很容易掌控,不足為北洋的心腹之患,在當時錯綜複雜的局勢下作權宜之計,黎元洪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6月6日,袁世凱死亡當日,段祺瑞偽造袁氏“遺囑”,宣佈副總統黎元洪依約法第二十九條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隨即以國務院名義通電全國。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約法問題本不難解決,只要以大總統的名義發佈命令就可解決。可黎元洪首鼠兩端,患得患失,根本無此膽略。他早就領教過“北洋之虎”段祺瑞的厲害,根本不敢違背其意志。段祺瑞不僅霸氣十足,而且氣勢洶洶,幾乎用綁架手段脅迫黎北上,黎從此丟掉了湖北地盤,也丟掉實權,如同進入囚籠,毫無自由可言。黎元洪對段祺瑞雖恨,但更畏之如虎,因此在就職宣言中說:“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暫時執行大總統職權 ”,後又稱“本代理大總統”,語意明顯前後矛盾,表現出對北洋軍頭的屈從與迎合。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收到許多對他寄予厚望的西南護國軍以及南方各界人士發來的電報,希望他立即恢復臨時約法和迅速成立國會等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沒有一點實權的黎元洪含混莫名,一律答覆道:“已交國務院籌辦” ......甚至明確表示:“惟一任段(祺瑞)國務卿之主張”。黎元洪已經默認自己的傀儡身份,唯段祺瑞馬首是瞻,已經淪為以段為首之北洋集團的蓋章機器,使對其寄予莫大希望的南方各派失望之餘難免感到憤慨,於是由擁黎變成倒黎,訾議洶洶,譴責之聲不絕於耳......

當初袁世凱考慮讓黎元洪接自己的班,而不是直接指定袁克定、段祺瑞做繼承者,或許他想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黎元洪

袁世凱臨終時,嫡長子袁克定本以為皇位非己莫屬,孰料風雲突變

1916年,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民眾的極大憤慨和堅決反對,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相繼起兵反對,討袁鬥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到最後,就連袁世凱心腹四川督軍陳宦和湖南督軍湯薌銘也加入了倒袁的陣營。

1916年6月6日,被千夫所指、萬眾唾罵的袁世凱在做了83天皇帝夢後於羞憤交加中一命嗚呼,結束了波譎雲詭、跌宕起伏的一生 。袁世凱死後,由誰繼任總統又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擺在大家的面前。

史載,袁世凱生前曾將“皇位”繼承人的名號寫好後置於金匱密室之後,他眾多的妻妾都想窺視其中的奧祕 。袁的正室於氏認為自己的兒子袁克定為嫡長子,繼位定是是理所當然的事;而長妾所生的袁克文認為自己才學出眾,文采斐然,也抱有希望;袁的其他兒子都有覬覦皇位、橫刀奪嫡之心。但誰都無法弄清袁世凱究竟屬意何人 。“嫡長子” 袁克定曾就立儲一事諮詢過徐世昌,但徐諱莫如深,一口回絕,袁的大老婆於氏後來又請教徐,徐世昌仍未洩露天機。但於氏察言觀色,斷定金匱中必然寫著袁克定之大名。

袁克文

對於立誰做接班人一事,袁世凱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直到1916年6月袁世凱暴亡後,大家打開密室,開啟金匱一看,袁親手指定的繼承人居然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不僅沒有袁克定的名字,袁氏子弟均無一人在列。後來,有袁的親信侍從洩露段祺瑞本沒有入選 ,其名下原先寫的是袁克定之大名,袁世凱病入膏肓時瞞著他人改成段祺瑞的名字,故於氏、克定均矇在鼓裡。袁世凱因何臨終前變卦,改弦易轍?熟悉他的人說,老謀深算的他臨死前還在絞盡腦汁的算計。他很清楚,自己一死,麾下那些實力雄厚的部屬絕不會輔佐“皇太子”袁克定去繼承大統的,克定對這些人沒有恩惠,也鎮不住場子,抑或會引火燒身,殃及袁門。與其自己身後驟生變亂,還不如未雨綢繆,早早做些改動,以免將“家天下”的把柄留在人世間,將口舌是非授之與人。

在北洋系統中,袁世凱昔日的兩員愛將段祺瑞和馮國璋均擁兵自重、野心勃勃,而且暗中都在覬覦總統寶座。特別是實力雄厚、精於權謀、有“北洋之虎”稱謂的段祺瑞,實際上已經全面掌控北洋政權,儼然成了“袁世凱第二”。

但老奸巨猾的段祺瑞深知,儘管北洋系表面上是一個整體,但內部派系複雜,早已是四分五裂、山頭林立、明爭暗鬥;資格甚老的馮國璋又一直想當北洋領袖,如果自己悍然宣佈繼任總統,勢必引發北洋集團更進一步的分裂,不僅自己人會大動干戈,也勢必會招致西南護國軍的堅決反對。

段祺瑞

黎元洪雖被推為繼任總統,卻淪為段祺瑞的蓋章機器

北洋集團必須加強內部團結,爭取儘早實現南北統一,而要獲得各方的支持,繼任總統就必須為西南護國軍中的實力派所認可。此時,因辛亥元老黎元洪曾拒絕袁世凱拉攏,對其開出的優厚條件嗤之以鼻,不為所動,堅決反對袁開歷史倒車,復辟稱帝,因而被南方政府以及西南護國軍當做重建民國的一面旗幟而衷心擁戴,這些代表進步力量的人士很早就提出由黎元洪繼承袁世凱總統之位為南北議和的先決條件。那麼,長袖善舞的段祺瑞大可以另闢蹊徑,完全可以將袁世凱的總統獨裁製改為“責任內閣制”,自己任內閣總理,一手掌握軍政實權,但深諳權謀的段祺瑞沒這樣做,因為在他看來,抬出南方軍人出身的黎元洪當傀儡總統,既能為西南護國軍所認可,也可以轉移北洋集團的內部矛盾,馮國璋亦無話可說,最重要的是,黎元洪沒有一兵一卒,手無寸鐵,性格柔順,甚至有些優柔寡斷,很容易掌控,不足為北洋的心腹之患,在當時錯綜複雜的局勢下作權宜之計,黎元洪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6月6日,袁世凱死亡當日,段祺瑞偽造袁氏“遺囑”,宣佈副總統黎元洪依約法第二十九條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隨即以國務院名義通電全國。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約法問題本不難解決,只要以大總統的名義發佈命令就可解決。可黎元洪首鼠兩端,患得患失,根本無此膽略。他早就領教過“北洋之虎”段祺瑞的厲害,根本不敢違背其意志。段祺瑞不僅霸氣十足,而且氣勢洶洶,幾乎用綁架手段脅迫黎北上,黎從此丟掉了湖北地盤,也丟掉實權,如同進入囚籠,毫無自由可言。黎元洪對段祺瑞雖恨,但更畏之如虎,因此在就職宣言中說:“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暫時執行大總統職權 ”,後又稱“本代理大總統”,語意明顯前後矛盾,表現出對北洋軍頭的屈從與迎合。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收到許多對他寄予厚望的西南護國軍以及南方各界人士發來的電報,希望他立即恢復臨時約法和迅速成立國會等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沒有一點實權的黎元洪含混莫名,一律答覆道:“已交國務院籌辦” ......甚至明確表示:“惟一任段(祺瑞)國務卿之主張”。黎元洪已經默認自己的傀儡身份,唯段祺瑞馬首是瞻,已經淪為以段為首之北洋集團的蓋章機器,使對其寄予莫大希望的南方各派失望之餘難免感到憤慨,於是由擁黎變成倒黎,訾議洶洶,譴責之聲不絕於耳......

當初袁世凱考慮讓黎元洪接自己的班,而不是直接指定袁克定、段祺瑞做繼承者,或許他想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黎元洪

袁世凱

袁世凱臨終時,嫡長子袁克定本以為皇位非己莫屬,孰料風雲突變

1916年,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民眾的極大憤慨和堅決反對,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相繼起兵反對,討袁鬥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到最後,就連袁世凱心腹四川督軍陳宦和湖南督軍湯薌銘也加入了倒袁的陣營。

1916年6月6日,被千夫所指、萬眾唾罵的袁世凱在做了83天皇帝夢後於羞憤交加中一命嗚呼,結束了波譎雲詭、跌宕起伏的一生 。袁世凱死後,由誰繼任總統又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擺在大家的面前。

史載,袁世凱生前曾將“皇位”繼承人的名號寫好後置於金匱密室之後,他眾多的妻妾都想窺視其中的奧祕 。袁的正室於氏認為自己的兒子袁克定為嫡長子,繼位定是是理所當然的事;而長妾所生的袁克文認為自己才學出眾,文采斐然,也抱有希望;袁的其他兒子都有覬覦皇位、橫刀奪嫡之心。但誰都無法弄清袁世凱究竟屬意何人 。“嫡長子” 袁克定曾就立儲一事諮詢過徐世昌,但徐諱莫如深,一口回絕,袁的大老婆於氏後來又請教徐,徐世昌仍未洩露天機。但於氏察言觀色,斷定金匱中必然寫著袁克定之大名。

袁克文

對於立誰做接班人一事,袁世凱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直到1916年6月袁世凱暴亡後,大家打開密室,開啟金匱一看,袁親手指定的繼承人居然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不僅沒有袁克定的名字,袁氏子弟均無一人在列。後來,有袁的親信侍從洩露段祺瑞本沒有入選 ,其名下原先寫的是袁克定之大名,袁世凱病入膏肓時瞞著他人改成段祺瑞的名字,故於氏、克定均矇在鼓裡。袁世凱因何臨終前變卦,改弦易轍?熟悉他的人說,老謀深算的他臨死前還在絞盡腦汁的算計。他很清楚,自己一死,麾下那些實力雄厚的部屬絕不會輔佐“皇太子”袁克定去繼承大統的,克定對這些人沒有恩惠,也鎮不住場子,抑或會引火燒身,殃及袁門。與其自己身後驟生變亂,還不如未雨綢繆,早早做些改動,以免將“家天下”的把柄留在人世間,將口舌是非授之與人。

在北洋系統中,袁世凱昔日的兩員愛將段祺瑞和馮國璋均擁兵自重、野心勃勃,而且暗中都在覬覦總統寶座。特別是實力雄厚、精於權謀、有“北洋之虎”稱謂的段祺瑞,實際上已經全面掌控北洋政權,儼然成了“袁世凱第二”。

但老奸巨猾的段祺瑞深知,儘管北洋系表面上是一個整體,但內部派系複雜,早已是四分五裂、山頭林立、明爭暗鬥;資格甚老的馮國璋又一直想當北洋領袖,如果自己悍然宣佈繼任總統,勢必引發北洋集團更進一步的分裂,不僅自己人會大動干戈,也勢必會招致西南護國軍的堅決反對。

段祺瑞

黎元洪雖被推為繼任總統,卻淪為段祺瑞的蓋章機器

北洋集團必須加強內部團結,爭取儘早實現南北統一,而要獲得各方的支持,繼任總統就必須為西南護國軍中的實力派所認可。此時,因辛亥元老黎元洪曾拒絕袁世凱拉攏,對其開出的優厚條件嗤之以鼻,不為所動,堅決反對袁開歷史倒車,復辟稱帝,因而被南方政府以及西南護國軍當做重建民國的一面旗幟而衷心擁戴,這些代表進步力量的人士很早就提出由黎元洪繼承袁世凱總統之位為南北議和的先決條件。那麼,長袖善舞的段祺瑞大可以另闢蹊徑,完全可以將袁世凱的總統獨裁製改為“責任內閣制”,自己任內閣總理,一手掌握軍政實權,但深諳權謀的段祺瑞沒這樣做,因為在他看來,抬出南方軍人出身的黎元洪當傀儡總統,既能為西南護國軍所認可,也可以轉移北洋集團的內部矛盾,馮國璋亦無話可說,最重要的是,黎元洪沒有一兵一卒,手無寸鐵,性格柔順,甚至有些優柔寡斷,很容易掌控,不足為北洋的心腹之患,在當時錯綜複雜的局勢下作權宜之計,黎元洪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6月6日,袁世凱死亡當日,段祺瑞偽造袁氏“遺囑”,宣佈副總統黎元洪依約法第二十九條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隨即以國務院名義通電全國。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約法問題本不難解決,只要以大總統的名義發佈命令就可解決。可黎元洪首鼠兩端,患得患失,根本無此膽略。他早就領教過“北洋之虎”段祺瑞的厲害,根本不敢違背其意志。段祺瑞不僅霸氣十足,而且氣勢洶洶,幾乎用綁架手段脅迫黎北上,黎從此丟掉了湖北地盤,也丟掉實權,如同進入囚籠,毫無自由可言。黎元洪對段祺瑞雖恨,但更畏之如虎,因此在就職宣言中說:“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暫時執行大總統職權 ”,後又稱“本代理大總統”,語意明顯前後矛盾,表現出對北洋軍頭的屈從與迎合。

黎元洪繼任總統後,收到許多對他寄予厚望的西南護國軍以及南方各界人士發來的電報,希望他立即恢復臨時約法和迅速成立國會等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沒有一點實權的黎元洪含混莫名,一律答覆道:“已交國務院籌辦” ......甚至明確表示:“惟一任段(祺瑞)國務卿之主張”。黎元洪已經默認自己的傀儡身份,唯段祺瑞馬首是瞻,已經淪為以段為首之北洋集團的蓋章機器,使對其寄予莫大希望的南方各派失望之餘難免感到憤慨,於是由擁黎變成倒黎,訾議洶洶,譴責之聲不絕於耳......

當初袁世凱考慮讓黎元洪接自己的班,而不是直接指定袁克定、段祺瑞做繼承者,或許他想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黎元洪

袁世凱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搬運】

历史总探长
2019-08-09

袁世凱並沒有明確指定總統繼承人,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只留下了一份大總統候選人的名單,在這個名單上有三個人的名字,分別是徐世昌、段祺瑞和黎元洪。


袁世凱沒有在名單上留下袁克定的名字,主要是因為袁世凱知道袁克定的能力一般,根本不是這三個人的對手,與其讓袁克定當炮灰,還不如讓袁克定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富翁。袁世凱留下的這三個人中,資歷最老的是徐世昌,實力最強的是段祺瑞。

袁世凱並沒有明確指定總統繼承人,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只留下了一份大總統候選人的名單,在這個名單上有三個人的名字,分別是徐世昌、段祺瑞和黎元洪。


袁世凱沒有在名單上留下袁克定的名字,主要是因為袁世凱知道袁克定的能力一般,根本不是這三個人的對手,與其讓袁克定當炮灰,還不如讓袁克定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富翁。袁世凱留下的這三個人中,資歷最老的是徐世昌,實力最強的是段祺瑞。

徐世昌是北洋軍閥中資歷最老的一個人,被當時的人稱為“徐相國”。徐世昌在北洋政府中的影響力僅次於袁世凱,在清王朝統治時期,徐世昌曾經擔任過東北總督和體仁閣大學士,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正一品大員。


不過徐世昌這個人非常的狡猾老練,在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北洋軍閥已經四分五裂,西南軍閥和南方軍閥都紛紛脫離北洋政府獨立,徐世昌不肯趟這趟渾水,便極力推辭了總統的位置。

袁世凱並沒有明確指定總統繼承人,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只留下了一份大總統候選人的名單,在這個名單上有三個人的名字,分別是徐世昌、段祺瑞和黎元洪。


袁世凱沒有在名單上留下袁克定的名字,主要是因為袁世凱知道袁克定的能力一般,根本不是這三個人的對手,與其讓袁克定當炮灰,還不如讓袁克定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富翁。袁世凱留下的這三個人中,資歷最老的是徐世昌,實力最強的是段祺瑞。

徐世昌是北洋軍閥中資歷最老的一個人,被當時的人稱為“徐相國”。徐世昌在北洋政府中的影響力僅次於袁世凱,在清王朝統治時期,徐世昌曾經擔任過東北總督和體仁閣大學士,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正一品大員。


不過徐世昌這個人非常的狡猾老練,在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北洋軍閥已經四分五裂,西南軍閥和南方軍閥都紛紛脫離北洋政府獨立,徐世昌不肯趟這趟渾水,便極力推辭了總統的位置。

徐世昌推遲後,總統的最佳人選成為了段祺瑞。段祺瑞是北洋三傑之一,被人們稱之為北洋之虎。雖然段祺瑞在北洋三傑裡面排名第二,但是北洋之龍王士珍在清朝滅亡後就逐漸淡出政壇,北洋之豹馮國璋一直都不是段祺瑞的對手。


袁世凱去世之後,誰做總統的決定權就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然而段祺瑞並不想出這個風頭,此時的北洋軍閥矛盾尖銳,段祺瑞做總統必然會觸動了很多軍閥的利益。北洋政府總理和總統的職權相差不大,總理遠沒有總統更加的引人注目,因此段祺瑞更加傾向於總理的職務。

袁世凱並沒有明確指定總統繼承人,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只留下了一份大總統候選人的名單,在這個名單上有三個人的名字,分別是徐世昌、段祺瑞和黎元洪。


袁世凱沒有在名單上留下袁克定的名字,主要是因為袁世凱知道袁克定的能力一般,根本不是這三個人的對手,與其讓袁克定當炮灰,還不如讓袁克定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富翁。袁世凱留下的這三個人中,資歷最老的是徐世昌,實力最強的是段祺瑞。

徐世昌是北洋軍閥中資歷最老的一個人,被當時的人稱為“徐相國”。徐世昌在北洋政府中的影響力僅次於袁世凱,在清王朝統治時期,徐世昌曾經擔任過東北總督和體仁閣大學士,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正一品大員。


不過徐世昌這個人非常的狡猾老練,在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北洋軍閥已經四分五裂,西南軍閥和南方軍閥都紛紛脫離北洋政府獨立,徐世昌不肯趟這趟渾水,便極力推辭了總統的位置。

徐世昌推遲後,總統的最佳人選成為了段祺瑞。段祺瑞是北洋三傑之一,被人們稱之為北洋之虎。雖然段祺瑞在北洋三傑裡面排名第二,但是北洋之龍王士珍在清朝滅亡後就逐漸淡出政壇,北洋之豹馮國璋一直都不是段祺瑞的對手。


袁世凱去世之後,誰做總統的決定權就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然而段祺瑞並不想出這個風頭,此時的北洋軍閥矛盾尖銳,段祺瑞做總統必然會觸動了很多軍閥的利益。北洋政府總理和總統的職權相差不大,總理遠沒有總統更加的引人注目,因此段祺瑞更加傾向於總理的職務。

徐世昌和段祺瑞都不想做總統,總統的候選人也就只剩下了黎元洪一個。黎元洪是民國時期非常幸運的一個人,在辛亥革命之前,黎元洪在北洋軍閥裡面的地位並不高。


黎元洪能夠在崛起主要是革命黨和袁世凱妥協的結果。革命黨在湖北發動武昌起義後,強迫黎元洪做了湖北總督。


黎元洪做了湖北總督後,手中並沒有實權,只是湖北革命黨人的傀儡。袁世凱看中了黎元洪的這一優點,在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便任命黎元洪做了副總統。

袁世凱並沒有明確指定總統繼承人,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只留下了一份大總統候選人的名單,在這個名單上有三個人的名字,分別是徐世昌、段祺瑞和黎元洪。


袁世凱沒有在名單上留下袁克定的名字,主要是因為袁世凱知道袁克定的能力一般,根本不是這三個人的對手,與其讓袁克定當炮灰,還不如讓袁克定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富翁。袁世凱留下的這三個人中,資歷最老的是徐世昌,實力最強的是段祺瑞。

徐世昌是北洋軍閥中資歷最老的一個人,被當時的人稱為“徐相國”。徐世昌在北洋政府中的影響力僅次於袁世凱,在清王朝統治時期,徐世昌曾經擔任過東北總督和體仁閣大學士,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正一品大員。


不過徐世昌這個人非常的狡猾老練,在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北洋軍閥已經四分五裂,西南軍閥和南方軍閥都紛紛脫離北洋政府獨立,徐世昌不肯趟這趟渾水,便極力推辭了總統的位置。

徐世昌推遲後,總統的最佳人選成為了段祺瑞。段祺瑞是北洋三傑之一,被人們稱之為北洋之虎。雖然段祺瑞在北洋三傑裡面排名第二,但是北洋之龍王士珍在清朝滅亡後就逐漸淡出政壇,北洋之豹馮國璋一直都不是段祺瑞的對手。


袁世凱去世之後,誰做總統的決定權就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然而段祺瑞並不想出這個風頭,此時的北洋軍閥矛盾尖銳,段祺瑞做總統必然會觸動了很多軍閥的利益。北洋政府總理和總統的職權相差不大,總理遠沒有總統更加的引人注目,因此段祺瑞更加傾向於總理的職務。

徐世昌和段祺瑞都不想做總統,總統的候選人也就只剩下了黎元洪一個。黎元洪是民國時期非常幸運的一個人,在辛亥革命之前,黎元洪在北洋軍閥裡面的地位並不高。


黎元洪能夠在崛起主要是革命黨和袁世凱妥協的結果。革命黨在湖北發動武昌起義後,強迫黎元洪做了湖北總督。


黎元洪做了湖北總督後,手中並沒有實權,只是湖北革命黨人的傀儡。袁世凱看中了黎元洪的這一優點,在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便任命黎元洪做了副總統。

黎元洪的副總統只是徒有虛名,黎元洪在外面沒有自己的軍隊,在北京也沒有自己的心腹,在任期間一直碌碌無為。


段祺瑞一直想要一個傀儡總統,黎元洪的這種情況剛好符合段祺瑞的需求。為了不讓總統的職權落到旁人的手中,段祺瑞和徐世昌紛紛支持黎元洪做總統。於是在段祺瑞的擁戴下,黎元洪順利的成為了中華民國的第3任總統。

袁世凱並沒有明確指定總統繼承人,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只留下了一份大總統候選人的名單,在這個名單上有三個人的名字,分別是徐世昌、段祺瑞和黎元洪。


袁世凱沒有在名單上留下袁克定的名字,主要是因為袁世凱知道袁克定的能力一般,根本不是這三個人的對手,與其讓袁克定當炮灰,還不如讓袁克定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富翁。袁世凱留下的這三個人中,資歷最老的是徐世昌,實力最強的是段祺瑞。

徐世昌是北洋軍閥中資歷最老的一個人,被當時的人稱為“徐相國”。徐世昌在北洋政府中的影響力僅次於袁世凱,在清王朝統治時期,徐世昌曾經擔任過東北總督和體仁閣大學士,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正一品大員。


不過徐世昌這個人非常的狡猾老練,在袁世凱去世的時候,北洋軍閥已經四分五裂,西南軍閥和南方軍閥都紛紛脫離北洋政府獨立,徐世昌不肯趟這趟渾水,便極力推辭了總統的位置。

徐世昌推遲後,總統的最佳人選成為了段祺瑞。段祺瑞是北洋三傑之一,被人們稱之為北洋之虎。雖然段祺瑞在北洋三傑裡面排名第二,但是北洋之龍王士珍在清朝滅亡後就逐漸淡出政壇,北洋之豹馮國璋一直都不是段祺瑞的對手。


袁世凱去世之後,誰做總統的決定權就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然而段祺瑞並不想出這個風頭,此時的北洋軍閥矛盾尖銳,段祺瑞做總統必然會觸動了很多軍閥的利益。北洋政府總理和總統的職權相差不大,總理遠沒有總統更加的引人注目,因此段祺瑞更加傾向於總理的職務。

徐世昌和段祺瑞都不想做總統,總統的候選人也就只剩下了黎元洪一個。黎元洪是民國時期非常幸運的一個人,在辛亥革命之前,黎元洪在北洋軍閥裡面的地位並不高。


黎元洪能夠在崛起主要是革命黨和袁世凱妥協的結果。革命黨在湖北發動武昌起義後,強迫黎元洪做了湖北總督。


黎元洪做了湖北總督後,手中並沒有實權,只是湖北革命黨人的傀儡。袁世凱看中了黎元洪的這一優點,在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便任命黎元洪做了副總統。

黎元洪的副總統只是徒有虛名,黎元洪在外面沒有自己的軍隊,在北京也沒有自己的心腹,在任期間一直碌碌無為。


段祺瑞一直想要一個傀儡總統,黎元洪的這種情況剛好符合段祺瑞的需求。為了不讓總統的職權落到旁人的手中,段祺瑞和徐世昌紛紛支持黎元洪做總統。於是在段祺瑞的擁戴下,黎元洪順利的成為了中華民國的第3任總統。

不過黎元洪的總統做得非常的憋屈,段祺瑞只想把黎元洪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總統,並不給黎元洪任何實權。黎元洪開始的時候畏懼段祺瑞的勢力,不敢得罪段祺瑞,後來由於段祺瑞過於囂張,黎元洪和段祺瑞爆發了府院之爭。


府院之爭爆發後,各省軍隊都支持段祺瑞,僅僅做了一年總統的黎元洪只能被迫下臺。

秉烛读春秋
2019-01-30

袁世凱稱帝不得人心,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他仍然想退而求其次當原來的大總統,他心中也明白是不可能了,但依然想搏一搏,幸虧上天給了他一個機會,不願意再看到老袁狼狽相。

此時袁世凱“恰好”尿毒症爆發,臨死前說對陪侍床前的徐世昌、段祺瑞、張鎮芳、袁克定四人說:“楊度誤我”,然後用手往外一指“約法、約法”,說了兩遍約法就嚥氣了。

袁世凱連說兩次“約法”就是為什麼要選擇黎元洪做繼承人的原因,可以看作是袁世凱的臨終遺願。

頭一句“楊度誤我”其實是袁世凱把自己稱帝的原因推給別人的說法,袁世凱稱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他自己。

袁世凱稱帝不得人心,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他仍然想退而求其次當原來的大總統,他心中也明白是不可能了,但依然想搏一搏,幸虧上天給了他一個機會,不願意再看到老袁狼狽相。

此時袁世凱“恰好”尿毒症爆發,臨死前說對陪侍床前的徐世昌、段祺瑞、張鎮芳、袁克定四人說:“楊度誤我”,然後用手往外一指“約法、約法”,說了兩遍約法就嚥氣了。

袁世凱連說兩次“約法”就是為什麼要選擇黎元洪做繼承人的原因,可以看作是袁世凱的臨終遺願。

頭一句“楊度誤我”其實是袁世凱把自己稱帝的原因推給別人的說法,袁世凱稱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他自己。



袁世凱說“楊度誤我”也是有原因的,袁世凱稱帝前,楊度組織了一個號稱“六君子”的籌安會,其主要作用就是為袁世凱稱帝鼓勁加油。後來有人送給了袁世凱一副輓聯形象說明了這件事:“病起六君子,命送二陳湯”。

六君子即籌安會中攛掇袁世凱稱帝的那幫人:(楊度串聯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劉師培及嚴復),二陳湯:即陳宦、陳樹藩、湯薌銘。

袁世凱說的“約法”是指他立下的接班人的遺囑這件事。

袁世凱稱帝前有個臨時約法憲章,這個憲章對袁世凱不利,等袁世凱做了正式大總統時,廢除了臨時憲章,制定了新的憲章。

按照《大總統選舉法》(袁世凱修改過後)的規定,前任總統所推薦的三人,將作為總統的候選人,從三人中選出一人為總統,名單寫於嘉禾金簡,藏於金匱石屋內。(有點像清朝的立儲方法——把繼承人名字寫好放到“正大光明匾”後面)

袁世凱寫的三個繼承人的順序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據說開寶箱鑰匙有三把,所以作假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黎元洪做繼承人是合情合理的。

袁世凱稱帝不得人心,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他仍然想退而求其次當原來的大總統,他心中也明白是不可能了,但依然想搏一搏,幸虧上天給了他一個機會,不願意再看到老袁狼狽相。

此時袁世凱“恰好”尿毒症爆發,臨死前說對陪侍床前的徐世昌、段祺瑞、張鎮芳、袁克定四人說:“楊度誤我”,然後用手往外一指“約法、約法”,說了兩遍約法就嚥氣了。

袁世凱連說兩次“約法”就是為什麼要選擇黎元洪做繼承人的原因,可以看作是袁世凱的臨終遺願。

頭一句“楊度誤我”其實是袁世凱把自己稱帝的原因推給別人的說法,袁世凱稱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他自己。



袁世凱說“楊度誤我”也是有原因的,袁世凱稱帝前,楊度組織了一個號稱“六君子”的籌安會,其主要作用就是為袁世凱稱帝鼓勁加油。後來有人送給了袁世凱一副輓聯形象說明了這件事:“病起六君子,命送二陳湯”。

六君子即籌安會中攛掇袁世凱稱帝的那幫人:(楊度串聯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劉師培及嚴復),二陳湯:即陳宦、陳樹藩、湯薌銘。

袁世凱說的“約法”是指他立下的接班人的遺囑這件事。

袁世凱稱帝前有個臨時約法憲章,這個憲章對袁世凱不利,等袁世凱做了正式大總統時,廢除了臨時憲章,制定了新的憲章。

按照《大總統選舉法》(袁世凱修改過後)的規定,前任總統所推薦的三人,將作為總統的候選人,從三人中選出一人為總統,名單寫於嘉禾金簡,藏於金匱石屋內。(有點像清朝的立儲方法——把繼承人名字寫好放到“正大光明匾”後面)

袁世凱寫的三個繼承人的順序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據說開寶箱鑰匙有三把,所以作假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黎元洪做繼承人是合情合理的。



出人意料的是沒有他的長子袁克定的名字,袁克定想做太子才慫恿老爸稱帝的,也就是說他有野心的。

據說這個名單最早有袁克定的名字,後來袁世凱看到自己稱帝弄的身敗名裂,再讓兒子接班是不可能的,與其讓人恥笑還不如自己找點尊嚴,於是把袁克定的的名字抹掉了。

至於說沒有選擇段祺瑞也有許多說法,一說是被迫退出競爭,一說他高風亮節讓給了黎元洪。我相信後者,段祺瑞是再造共和的功勳,他不想看到國家四分五裂。

按照袁世凱的說法“三選一”。三人實力來說段祺瑞最強,他也是袁世凱的心腹,也是一個強硬人物,然而這些優點在此時都成了弱勢。袁世凱臭名昭著,段祺瑞的名聲受到了影響。而黎元洪脾氣很好。號稱“黎菩薩”。

袁世凱稱帝不得人心,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他仍然想退而求其次當原來的大總統,他心中也明白是不可能了,但依然想搏一搏,幸虧上天給了他一個機會,不願意再看到老袁狼狽相。

此時袁世凱“恰好”尿毒症爆發,臨死前說對陪侍床前的徐世昌、段祺瑞、張鎮芳、袁克定四人說:“楊度誤我”,然後用手往外一指“約法、約法”,說了兩遍約法就嚥氣了。

袁世凱連說兩次“約法”就是為什麼要選擇黎元洪做繼承人的原因,可以看作是袁世凱的臨終遺願。

頭一句“楊度誤我”其實是袁世凱把自己稱帝的原因推給別人的說法,袁世凱稱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他自己。



袁世凱說“楊度誤我”也是有原因的,袁世凱稱帝前,楊度組織了一個號稱“六君子”的籌安會,其主要作用就是為袁世凱稱帝鼓勁加油。後來有人送給了袁世凱一副輓聯形象說明了這件事:“病起六君子,命送二陳湯”。

六君子即籌安會中攛掇袁世凱稱帝的那幫人:(楊度串聯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劉師培及嚴復),二陳湯:即陳宦、陳樹藩、湯薌銘。

袁世凱說的“約法”是指他立下的接班人的遺囑這件事。

袁世凱稱帝前有個臨時約法憲章,這個憲章對袁世凱不利,等袁世凱做了正式大總統時,廢除了臨時憲章,制定了新的憲章。

按照《大總統選舉法》(袁世凱修改過後)的規定,前任總統所推薦的三人,將作為總統的候選人,從三人中選出一人為總統,名單寫於嘉禾金簡,藏於金匱石屋內。(有點像清朝的立儲方法——把繼承人名字寫好放到“正大光明匾”後面)

袁世凱寫的三個繼承人的順序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據說開寶箱鑰匙有三把,所以作假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黎元洪做繼承人是合情合理的。



出人意料的是沒有他的長子袁克定的名字,袁克定想做太子才慫恿老爸稱帝的,也就是說他有野心的。

據說這個名單最早有袁克定的名字,後來袁世凱看到自己稱帝弄的身敗名裂,再讓兒子接班是不可能的,與其讓人恥笑還不如自己找點尊嚴,於是把袁克定的的名字抹掉了。

至於說沒有選擇段祺瑞也有許多說法,一說是被迫退出競爭,一說他高風亮節讓給了黎元洪。我相信後者,段祺瑞是再造共和的功勳,他不想看到國家四分五裂。

按照袁世凱的說法“三選一”。三人實力來說段祺瑞最強,他也是袁世凱的心腹,也是一個強硬人物,然而這些優點在此時都成了弱勢。袁世凱臭名昭著,段祺瑞的名聲受到了影響。而黎元洪脾氣很好。號稱“黎菩薩”。



最重要的是黎元洪是南方勢力的代表,而段祺瑞是北洋軍閥的代表,為了穩定南方人的情緒,三人協商讓黎元洪出任大總統。也就是說黎元洪主政期間比較溫和,利於國家統一。

綜上,經過全方面的考慮,段祺瑞退出了競爭,黎元洪上位做了第二任大總統。

【歡迎轉發、留言、關注和點贊】

民国年间那些事
2019-01-08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王凱

袁世凱本是一精明之人,但晚年在身邊一班攀龍附鳳之人鼓動下,欲改變國體,稱孤道寡。在這種情況下,外有孫中山、蔡鍔等激烈反對,不惜以武力抗拒;內部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舊人消極應對,徐世昌、段祺瑞稱病離京,江蘇將軍馮國璋也與西南反對派暗通聲氣,國內各省,紛紛獨立。袁世凱四面受敵,陷於孤立,內外相逼,心力交瘁,憂悶成疾。最後袁世凱只好取消帝制,恢復國務院體制,任命北洋大將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王凱

袁世凱本是一精明之人,但晚年在身邊一班攀龍附鳳之人鼓動下,欲改變國體,稱孤道寡。在這種情況下,外有孫中山、蔡鍔等激烈反對,不惜以武力抗拒;內部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舊人消極應對,徐世昌、段祺瑞稱病離京,江蘇將軍馮國璋也與西南反對派暗通聲氣,國內各省,紛紛獨立。袁世凱四面受敵,陷於孤立,內外相逼,心力交瘁,憂悶成疾。最後袁世凱只好取消帝制,恢復國務院體制,任命北洋大將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

袁世凱在居仁堂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情惡化,情況危急。外交次長曹汝霖在家中接到電話,要他馬上到總統府召開國務會議。曹汝霖猜到袁世凱已經病危,於是驅車入府,見袁已陷入昏迷之中。曹汝霖向醫生屈桂庭詢問袁氏病情,屈桂庭說袁本有腎病,但家人不準手術治療,現已轉成尿毒症,無可救藥。一會兒袁世凱甦醒,徐世昌在其耳邊大聲說道:“有什麼吩咐嗎?”只見袁世凱兩手在空中亂抓,喉間彷彿發出“黎”字之音。徐世昌說:“是黎元洪吧?知道了。”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王凱

袁世凱本是一精明之人,但晚年在身邊一班攀龍附鳳之人鼓動下,欲改變國體,稱孤道寡。在這種情況下,外有孫中山、蔡鍔等激烈反對,不惜以武力抗拒;內部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舊人消極應對,徐世昌、段祺瑞稱病離京,江蘇將軍馮國璋也與西南反對派暗通聲氣,國內各省,紛紛獨立。袁世凱四面受敵,陷於孤立,內外相逼,心力交瘁,憂悶成疾。最後袁世凱只好取消帝制,恢復國務院體制,任命北洋大將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

袁世凱在居仁堂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情惡化,情況危急。外交次長曹汝霖在家中接到電話,要他馬上到總統府召開國務會議。曹汝霖猜到袁世凱已經病危,於是驅車入府,見袁已陷入昏迷之中。曹汝霖向醫生屈桂庭詢問袁氏病情,屈桂庭說袁本有腎病,但家人不準手術治療,現已轉成尿毒症,無可救藥。一會兒袁世凱甦醒,徐世昌在其耳邊大聲說道:“有什麼吩咐嗎?”只見袁世凱兩手在空中亂抓,喉間彷彿發出“黎”字之音。徐世昌說:“是黎元洪吧?知道了。”

袁世凱當政時期的外交次長曹汝霖

袁世凱臨終指定副總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黎元洪不敢相信,他認為總統候選人一定是袁世凱長子袁克定。袁世凱早就寫好總統候選人名單放在金匱石室,段祺瑞與黎元洪等人親自打開一看,只見袁世凱親筆所書三人名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曹汝霖在回憶錄中如此感嘆:“項城雖然帝制自為,尚無家天下之心也!”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王凱

袁世凱本是一精明之人,但晚年在身邊一班攀龍附鳳之人鼓動下,欲改變國體,稱孤道寡。在這種情況下,外有孫中山、蔡鍔等激烈反對,不惜以武力抗拒;內部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舊人消極應對,徐世昌、段祺瑞稱病離京,江蘇將軍馮國璋也與西南反對派暗通聲氣,國內各省,紛紛獨立。袁世凱四面受敵,陷於孤立,內外相逼,心力交瘁,憂悶成疾。最後袁世凱只好取消帝制,恢復國務院體制,任命北洋大將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

袁世凱在居仁堂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情惡化,情況危急。外交次長曹汝霖在家中接到電話,要他馬上到總統府召開國務會議。曹汝霖猜到袁世凱已經病危,於是驅車入府,見袁已陷入昏迷之中。曹汝霖向醫生屈桂庭詢問袁氏病情,屈桂庭說袁本有腎病,但家人不準手術治療,現已轉成尿毒症,無可救藥。一會兒袁世凱甦醒,徐世昌在其耳邊大聲說道:“有什麼吩咐嗎?”只見袁世凱兩手在空中亂抓,喉間彷彿發出“黎”字之音。徐世昌說:“是黎元洪吧?知道了。”

袁世凱當政時期的外交次長曹汝霖

袁世凱臨終指定副總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黎元洪不敢相信,他認為總統候選人一定是袁世凱長子袁克定。袁世凱早就寫好總統候選人名單放在金匱石室,段祺瑞與黎元洪等人親自打開一看,只見袁世凱親筆所書三人名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曹汝霖在回憶錄中如此感嘆:“項城雖然帝制自為,尚無家天下之心也!”

袁世凱新舊合一的葬禮,正如他的一生

袁世凱在外力壓迫下取消帝制,恢復了民國體制。按照民國法律,總統出缺,副總統繼任,黎元洪雖然不是北洋中人,但由他繼任合理合法,這就是袁世凱選擇黎元洪的唯一理由。而袁之所以沒有將總統位子傳給袁克定,是因為知道袁克定根本駕馭不了段祺瑞、馮國璋、徐世昌這些北洋大佬。至於沒有傳位段祺瑞,則是因為馮國璋與段資歷、職位相當,如果傳段不穿馮,必然引起北洋系統分裂,這是袁世凱最不願看到的事情。

謝謝閱讀。個人一得之見,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王凱

袁世凱本是一精明之人,但晚年在身邊一班攀龍附鳳之人鼓動下,欲改變國體,稱孤道寡。在這種情況下,外有孫中山、蔡鍔等激烈反對,不惜以武力抗拒;內部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舊人消極應對,徐世昌、段祺瑞稱病離京,江蘇將軍馮國璋也與西南反對派暗通聲氣,國內各省,紛紛獨立。袁世凱四面受敵,陷於孤立,內外相逼,心力交瘁,憂悶成疾。最後袁世凱只好取消帝制,恢復國務院體制,任命北洋大將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

袁世凱在居仁堂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情惡化,情況危急。外交次長曹汝霖在家中接到電話,要他馬上到總統府召開國務會議。曹汝霖猜到袁世凱已經病危,於是驅車入府,見袁已陷入昏迷之中。曹汝霖向醫生屈桂庭詢問袁氏病情,屈桂庭說袁本有腎病,但家人不準手術治療,現已轉成尿毒症,無可救藥。一會兒袁世凱甦醒,徐世昌在其耳邊大聲說道:“有什麼吩咐嗎?”只見袁世凱兩手在空中亂抓,喉間彷彿發出“黎”字之音。徐世昌說:“是黎元洪吧?知道了。”

袁世凱當政時期的外交次長曹汝霖

袁世凱臨終指定副總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黎元洪不敢相信,他認為總統候選人一定是袁世凱長子袁克定。袁世凱早就寫好總統候選人名單放在金匱石室,段祺瑞與黎元洪等人親自打開一看,只見袁世凱親筆所書三人名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曹汝霖在回憶錄中如此感嘆:“項城雖然帝制自為,尚無家天下之心也!”

袁世凱新舊合一的葬禮,正如他的一生

袁世凱在外力壓迫下取消帝制,恢復了民國體制。按照民國法律,總統出缺,副總統繼任,黎元洪雖然不是北洋中人,但由他繼任合理合法,這就是袁世凱選擇黎元洪的唯一理由。而袁之所以沒有將總統位子傳給袁克定,是因為知道袁克定根本駕馭不了段祺瑞、馮國璋、徐世昌這些北洋大佬。至於沒有傳位段祺瑞,則是因為馮國璋與段資歷、職位相當,如果傳段不穿馮,必然引起北洋系統分裂,這是袁世凱最不願看到的事情。

謝謝閱讀。個人一得之見,歡迎留言討論。

蓝风破晓
2019-05-03



袁世凱是個很聰明的人,也是個很會做事的人,關鍵時刻總能做出對整體最有利的選擇,當然,“稱帝”之事確實沒做好,除此之外,其職業生涯堪稱完美。

“袁世凱稱帝”確實很鬧心,不僅天下群雄反對,後來,袁世凱自己也後悔不已,儘管他只是想走“君主立憲制”,而不是走“傳統稱帝路線”,但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哪裡有解釋時間?

因為“稱帝失敗”,袁世凱腸子“悔青了”,腎也“整壞了”,最終在1916年的6月6日去了黃泉。

因為在任上去世的,所以袁世凱可以指定三個總統候選人。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北洋系”的人會接過袁世凱的擔子,但結果是,袁世凱安排的第一人選是:黎元洪,其次是段祺瑞、徐世昌,至於袁克定根本就沒有出現在給候選人名單裡。

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非北洋系”的黎元洪,成了第一指定人選?

袁世凱作為總統去世,擔任近五年副總統的黎元洪接任,合情合理



袁世凱是個很聰明的人,也是個很會做事的人,關鍵時刻總能做出對整體最有利的選擇,當然,“稱帝”之事確實沒做好,除此之外,其職業生涯堪稱完美。

“袁世凱稱帝”確實很鬧心,不僅天下群雄反對,後來,袁世凱自己也後悔不已,儘管他只是想走“君主立憲制”,而不是走“傳統稱帝路線”,但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哪裡有解釋時間?

因為“稱帝失敗”,袁世凱腸子“悔青了”,腎也“整壞了”,最終在1916年的6月6日去了黃泉。

因為在任上去世的,所以袁世凱可以指定三個總統候選人。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北洋系”的人會接過袁世凱的擔子,但結果是,袁世凱安排的第一人選是:黎元洪,其次是段祺瑞、徐世昌,至於袁克定根本就沒有出現在給候選人名單裡。

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非北洋系”的黎元洪,成了第一指定人選?

袁世凱作為總統去世,擔任近五年副總統的黎元洪接任,合情合理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大功臣,此人胸懷很大,先是在武昌起義後期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黃興,後是擁護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上了總統之位,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將武昌起義的代表人物黎元洪放在了副總統的位置,這一放就是四五年時間。曾經的革命軍代表人物孫中山早已遠赴了日本,而黎元洪卻長期“矗立”在民國高層中,看來此人是高手。



袁世凱是個很聰明的人,也是個很會做事的人,關鍵時刻總能做出對整體最有利的選擇,當然,“稱帝”之事確實沒做好,除此之外,其職業生涯堪稱完美。

“袁世凱稱帝”確實很鬧心,不僅天下群雄反對,後來,袁世凱自己也後悔不已,儘管他只是想走“君主立憲制”,而不是走“傳統稱帝路線”,但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哪裡有解釋時間?

因為“稱帝失敗”,袁世凱腸子“悔青了”,腎也“整壞了”,最終在1916年的6月6日去了黃泉。

因為在任上去世的,所以袁世凱可以指定三個總統候選人。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北洋系”的人會接過袁世凱的擔子,但結果是,袁世凱安排的第一人選是:黎元洪,其次是段祺瑞、徐世昌,至於袁克定根本就沒有出現在給候選人名單裡。

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非北洋系”的黎元洪,成了第一指定人選?

袁世凱作為總統去世,擔任近五年副總統的黎元洪接任,合情合理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大功臣,此人胸懷很大,先是在武昌起義後期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黃興,後是擁護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上了總統之位,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將武昌起義的代表人物黎元洪放在了副總統的位置,這一放就是四五年時間。曾經的革命軍代表人物孫中山早已遠赴了日本,而黎元洪卻長期“矗立”在民國高層中,看來此人是高手。



(黎元洪)

那麼,袁世凱是不是很器重黎元洪?其實,也不完全是。袁世凱其實對黎元洪多有忌憚,因為黎元洪背後也有一幫人,那就是武昌起義的那一夥,可以說,黎元洪在湖北等地“樹大根深”,人脈不少。只是,相比袁世凱的北洋系而言,黎元洪的勢力還是差了不少。

但是,袁世凱死前,非常清楚,雖然黎元洪不是自己陣營的,但從整體來看,副總統接任總統之位,最為順理成章,波瀾最小,而且黎元洪此人絕非“小人之列”。

於是,黎元洪成了總統人選的第一選擇。

袁世凱指定黎元洪上任,可以“避嫌”



袁世凱是個很聰明的人,也是個很會做事的人,關鍵時刻總能做出對整體最有利的選擇,當然,“稱帝”之事確實沒做好,除此之外,其職業生涯堪稱完美。

“袁世凱稱帝”確實很鬧心,不僅天下群雄反對,後來,袁世凱自己也後悔不已,儘管他只是想走“君主立憲制”,而不是走“傳統稱帝路線”,但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哪裡有解釋時間?

因為“稱帝失敗”,袁世凱腸子“悔青了”,腎也“整壞了”,最終在1916年的6月6日去了黃泉。

因為在任上去世的,所以袁世凱可以指定三個總統候選人。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北洋系”的人會接過袁世凱的擔子,但結果是,袁世凱安排的第一人選是:黎元洪,其次是段祺瑞、徐世昌,至於袁克定根本就沒有出現在給候選人名單裡。

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非北洋系”的黎元洪,成了第一指定人選?

袁世凱作為總統去世,擔任近五年副總統的黎元洪接任,合情合理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大功臣,此人胸懷很大,先是在武昌起義後期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黃興,後是擁護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上了總統之位,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將武昌起義的代表人物黎元洪放在了副總統的位置,這一放就是四五年時間。曾經的革命軍代表人物孫中山早已遠赴了日本,而黎元洪卻長期“矗立”在民國高層中,看來此人是高手。



(黎元洪)

那麼,袁世凱是不是很器重黎元洪?其實,也不完全是。袁世凱其實對黎元洪多有忌憚,因為黎元洪背後也有一幫人,那就是武昌起義的那一夥,可以說,黎元洪在湖北等地“樹大根深”,人脈不少。只是,相比袁世凱的北洋系而言,黎元洪的勢力還是差了不少。

但是,袁世凱死前,非常清楚,雖然黎元洪不是自己陣營的,但從整體來看,副總統接任總統之位,最為順理成章,波瀾最小,而且黎元洪此人絕非“小人之列”。

於是,黎元洪成了總統人選的第一選擇。

袁世凱指定黎元洪上任,可以“避嫌”



袁世凱的最大失誤是“稱帝”,在楊度、袁克定等人來回地忽悠下,袁世凱走了“復辟道路”,此舉讓全國沸騰,到處都是揭竿而起的“護國軍”。

如果袁世凱死的時候,指定“袁克定”為總統人選,或者指定袁世凱的嫡系“北洋系”徐世昌、段祺瑞等人為總統,那麼全國的護國大軍會繼續進京征討,因為袁世凱把“國家利器”交給了“自己人”。

只有交給其他人,全國反對的浪潮才會小一點,因此黎元洪成了非常重要的選擇。但,即使是黎元洪登上總統之位,國家這個權利機構中,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北洋系人物”,段祺瑞、馮國璋等人無不是在重要崗位把持。所以,老袁的棋走得還是很妙。



袁世凱是個很聰明的人,也是個很會做事的人,關鍵時刻總能做出對整體最有利的選擇,當然,“稱帝”之事確實沒做好,除此之外,其職業生涯堪稱完美。

“袁世凱稱帝”確實很鬧心,不僅天下群雄反對,後來,袁世凱自己也後悔不已,儘管他只是想走“君主立憲制”,而不是走“傳統稱帝路線”,但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哪裡有解釋時間?

因為“稱帝失敗”,袁世凱腸子“悔青了”,腎也“整壞了”,最終在1916年的6月6日去了黃泉。

因為在任上去世的,所以袁世凱可以指定三個總統候選人。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北洋系”的人會接過袁世凱的擔子,但結果是,袁世凱安排的第一人選是:黎元洪,其次是段祺瑞、徐世昌,至於袁克定根本就沒有出現在給候選人名單裡。

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非北洋系”的黎元洪,成了第一指定人選?

袁世凱作為總統去世,擔任近五年副總統的黎元洪接任,合情合理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大功臣,此人胸懷很大,先是在武昌起義後期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黃興,後是擁護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上了總統之位,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將武昌起義的代表人物黎元洪放在了副總統的位置,這一放就是四五年時間。曾經的革命軍代表人物孫中山早已遠赴了日本,而黎元洪卻長期“矗立”在民國高層中,看來此人是高手。



(黎元洪)

那麼,袁世凱是不是很器重黎元洪?其實,也不完全是。袁世凱其實對黎元洪多有忌憚,因為黎元洪背後也有一幫人,那就是武昌起義的那一夥,可以說,黎元洪在湖北等地“樹大根深”,人脈不少。只是,相比袁世凱的北洋系而言,黎元洪的勢力還是差了不少。

但是,袁世凱死前,非常清楚,雖然黎元洪不是自己陣營的,但從整體來看,副總統接任總統之位,最為順理成章,波瀾最小,而且黎元洪此人絕非“小人之列”。

於是,黎元洪成了總統人選的第一選擇。

袁世凱指定黎元洪上任,可以“避嫌”



袁世凱的最大失誤是“稱帝”,在楊度、袁克定等人來回地忽悠下,袁世凱走了“復辟道路”,此舉讓全國沸騰,到處都是揭竿而起的“護國軍”。

如果袁世凱死的時候,指定“袁克定”為總統人選,或者指定袁世凱的嫡系“北洋系”徐世昌、段祺瑞等人為總統,那麼全國的護國大軍會繼續進京征討,因為袁世凱把“國家利器”交給了“自己人”。

只有交給其他人,全國反對的浪潮才會小一點,因此黎元洪成了非常重要的選擇。但,即使是黎元洪登上總統之位,國家這個權利機構中,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北洋系人物”,段祺瑞、馮國璋等人無不是在重要崗位把持。所以,老袁的棋走得還是很妙。



(袁克定)

有人說,袁世凱對段祺瑞、馮國璋等兄弟“反對他稱帝”懷恨在心,而不願意將權力交給段祺瑞、馮國璋等人,因此排在了後面,這個可能還是相當小,因為,袁世凱的“胸懷不小”。

為了整體平穩過渡,為了避嫌,是袁世凱將總統之位不交給袁克定等人的又一個原因。

袁世凱將總統之位交給黎元洪,是因為黎有執政的能力



袁世凱是個很聰明的人,也是個很會做事的人,關鍵時刻總能做出對整體最有利的選擇,當然,“稱帝”之事確實沒做好,除此之外,其職業生涯堪稱完美。

“袁世凱稱帝”確實很鬧心,不僅天下群雄反對,後來,袁世凱自己也後悔不已,儘管他只是想走“君主立憲制”,而不是走“傳統稱帝路線”,但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哪裡有解釋時間?

因為“稱帝失敗”,袁世凱腸子“悔青了”,腎也“整壞了”,最終在1916年的6月6日去了黃泉。

因為在任上去世的,所以袁世凱可以指定三個總統候選人。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北洋系”的人會接過袁世凱的擔子,但結果是,袁世凱安排的第一人選是:黎元洪,其次是段祺瑞、徐世昌,至於袁克定根本就沒有出現在給候選人名單裡。

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非北洋系”的黎元洪,成了第一指定人選?

袁世凱作為總統去世,擔任近五年副總統的黎元洪接任,合情合理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大功臣,此人胸懷很大,先是在武昌起義後期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黃興,後是擁護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上了總統之位,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將武昌起義的代表人物黎元洪放在了副總統的位置,這一放就是四五年時間。曾經的革命軍代表人物孫中山早已遠赴了日本,而黎元洪卻長期“矗立”在民國高層中,看來此人是高手。



(黎元洪)

那麼,袁世凱是不是很器重黎元洪?其實,也不完全是。袁世凱其實對黎元洪多有忌憚,因為黎元洪背後也有一幫人,那就是武昌起義的那一夥,可以說,黎元洪在湖北等地“樹大根深”,人脈不少。只是,相比袁世凱的北洋系而言,黎元洪的勢力還是差了不少。

但是,袁世凱死前,非常清楚,雖然黎元洪不是自己陣營的,但從整體來看,副總統接任總統之位,最為順理成章,波瀾最小,而且黎元洪此人絕非“小人之列”。

於是,黎元洪成了總統人選的第一選擇。

袁世凱指定黎元洪上任,可以“避嫌”



袁世凱的最大失誤是“稱帝”,在楊度、袁克定等人來回地忽悠下,袁世凱走了“復辟道路”,此舉讓全國沸騰,到處都是揭竿而起的“護國軍”。

如果袁世凱死的時候,指定“袁克定”為總統人選,或者指定袁世凱的嫡系“北洋系”徐世昌、段祺瑞等人為總統,那麼全國的護國大軍會繼續進京征討,因為袁世凱把“國家利器”交給了“自己人”。

只有交給其他人,全國反對的浪潮才會小一點,因此黎元洪成了非常重要的選擇。但,即使是黎元洪登上總統之位,國家這個權利機構中,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北洋系人物”,段祺瑞、馮國璋等人無不是在重要崗位把持。所以,老袁的棋走得還是很妙。



(袁克定)

有人說,袁世凱對段祺瑞、馮國璋等兄弟“反對他稱帝”懷恨在心,而不願意將權力交給段祺瑞、馮國璋等人,因此排在了後面,這個可能還是相當小,因為,袁世凱的“胸懷不小”。

為了整體平穩過渡,為了避嫌,是袁世凱將總統之位不交給袁克定等人的又一個原因。

袁世凱將總統之位交給黎元洪,是因為黎有執政的能力



國家領導人,這個職位,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擔當的。像袁克定這樣的公子哥,放到位置上,真待不了幾天,因為實在沒有那個執政能力,強行上任,只會成為別人的傀儡,或者丟了性命,袁世凱在這點上看得很清楚。

而黎元洪有這個執政能力,武昌起義前,就是清朝的官員,早年在北洋水師工作,後來隨張之洞歷練了很多,1898年赴日本考察學習三年,1905年成為了湖北常備軍第二鎮第三協統領,1906年又擔任了陸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1909年代表軍界代表參加了湖北鐵路協會。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黎元洪被革命黨人推舉為湖北都督,領導起義。1912年,當了袁世凱的副總統兼領鄂督,直到袁世凱“稱帝”。

看得出來,黎元洪的經歷很豐富,一路過來,積累無數人脈。像袁克定這樣的人相比起來,差得太遠。

不說袁克定,就說段祺瑞等人,在能力和履歷方面也沒有黎元洪豐富。特別是,近五年的副總統任職,讓黎元洪對國家運轉體系熟悉無比,理性來說,黎元洪就是最合適的總統繼位人選,段祺瑞等人只能排在其後。



袁世凱是個很聰明的人,也是個很會做事的人,關鍵時刻總能做出對整體最有利的選擇,當然,“稱帝”之事確實沒做好,除此之外,其職業生涯堪稱完美。

“袁世凱稱帝”確實很鬧心,不僅天下群雄反對,後來,袁世凱自己也後悔不已,儘管他只是想走“君主立憲制”,而不是走“傳統稱帝路線”,但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哪裡有解釋時間?

因為“稱帝失敗”,袁世凱腸子“悔青了”,腎也“整壞了”,最終在1916年的6月6日去了黃泉。

因為在任上去世的,所以袁世凱可以指定三個總統候選人。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北洋系”的人會接過袁世凱的擔子,但結果是,袁世凱安排的第一人選是:黎元洪,其次是段祺瑞、徐世昌,至於袁克定根本就沒有出現在給候選人名單裡。

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非北洋系”的黎元洪,成了第一指定人選?

袁世凱作為總統去世,擔任近五年副總統的黎元洪接任,合情合理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大功臣,此人胸懷很大,先是在武昌起義後期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黃興,後是擁護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上了總統之位,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將武昌起義的代表人物黎元洪放在了副總統的位置,這一放就是四五年時間。曾經的革命軍代表人物孫中山早已遠赴了日本,而黎元洪卻長期“矗立”在民國高層中,看來此人是高手。



(黎元洪)

那麼,袁世凱是不是很器重黎元洪?其實,也不完全是。袁世凱其實對黎元洪多有忌憚,因為黎元洪背後也有一幫人,那就是武昌起義的那一夥,可以說,黎元洪在湖北等地“樹大根深”,人脈不少。只是,相比袁世凱的北洋系而言,黎元洪的勢力還是差了不少。

但是,袁世凱死前,非常清楚,雖然黎元洪不是自己陣營的,但從整體來看,副總統接任總統之位,最為順理成章,波瀾最小,而且黎元洪此人絕非“小人之列”。

於是,黎元洪成了總統人選的第一選擇。

袁世凱指定黎元洪上任,可以“避嫌”



袁世凱的最大失誤是“稱帝”,在楊度、袁克定等人來回地忽悠下,袁世凱走了“復辟道路”,此舉讓全國沸騰,到處都是揭竿而起的“護國軍”。

如果袁世凱死的時候,指定“袁克定”為總統人選,或者指定袁世凱的嫡系“北洋系”徐世昌、段祺瑞等人為總統,那麼全國的護國大軍會繼續進京征討,因為袁世凱把“國家利器”交給了“自己人”。

只有交給其他人,全國反對的浪潮才會小一點,因此黎元洪成了非常重要的選擇。但,即使是黎元洪登上總統之位,國家這個權利機構中,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北洋系人物”,段祺瑞、馮國璋等人無不是在重要崗位把持。所以,老袁的棋走得還是很妙。



(袁克定)

有人說,袁世凱對段祺瑞、馮國璋等兄弟“反對他稱帝”懷恨在心,而不願意將權力交給段祺瑞、馮國璋等人,因此排在了後面,這個可能還是相當小,因為,袁世凱的“胸懷不小”。

為了整體平穩過渡,為了避嫌,是袁世凱將總統之位不交給袁克定等人的又一個原因。

袁世凱將總統之位交給黎元洪,是因為黎有執政的能力



國家領導人,這個職位,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擔當的。像袁克定這樣的公子哥,放到位置上,真待不了幾天,因為實在沒有那個執政能力,強行上任,只會成為別人的傀儡,或者丟了性命,袁世凱在這點上看得很清楚。

而黎元洪有這個執政能力,武昌起義前,就是清朝的官員,早年在北洋水師工作,後來隨張之洞歷練了很多,1898年赴日本考察學習三年,1905年成為了湖北常備軍第二鎮第三協統領,1906年又擔任了陸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1909年代表軍界代表參加了湖北鐵路協會。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黎元洪被革命黨人推舉為湖北都督,領導起義。1912年,當了袁世凱的副總統兼領鄂督,直到袁世凱“稱帝”。

看得出來,黎元洪的經歷很豐富,一路過來,積累無數人脈。像袁克定這樣的人相比起來,差得太遠。

不說袁克定,就說段祺瑞等人,在能力和履歷方面也沒有黎元洪豐富。特別是,近五年的副總統任職,讓黎元洪對國家運轉體系熟悉無比,理性來說,黎元洪就是最合適的總統繼位人選,段祺瑞等人只能排在其後。



袁世凱指定黎元洪為繼任總統第一人選,可以說是非常得當,眼光真的是非常老辣。

能力夠,資歷夠,還能“避嫌”,還能讓權力平穩過渡,袁世凱的繼任總統,再沒有比這更合適的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