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第三代導彈核潛艇——“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燃燒島鏈
1/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Lafayette class SSBN,又稱:拉斐特級),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是美國繼喬治·華盛頓級和伊桑·艾倫級之後的第三代彈道導彈核潛艇。
2/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裝備了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潛射彈道導彈,改進了彈道導彈發射指揮系統,可自行選擇目標進行攻擊;同時改善了艇員居住條件,使用了更加先進的電子設備,提高了小型化和自動化水平。
3/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共建造了31艘,是美國海軍二戰後建造批量最大的彈道導彈核潛艇,自20世紀60年代後期至20世紀90年代初,一直是美國戰略核潛艇部隊的主力,已全部退役。
4/37 自從裝載了北極星A1型潛射彈道導彈的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於1959年12月30日服役後,“北極星”系列彈道導彈與裝載它們的戰略核潛艇處於齊頭並進、平行發展的狀態。美國海軍一邊加快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北極星”系列各型彈道導彈的研製進度,一邊加速戰略核潛艇攜載平臺的建造步伐。
5/37 在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還處於建造過程中時,“北極星”A2潛射彈道導彈的研製工作已經開始,而與之相配套的第二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伊桑·艾倫級也以超常速度投入連續建造,其第5艘尚未建成服役時,為了儘快在水下戰略核威懾方面超過蘇聯,新一代戰略核潛艇的建造計劃又被提到了日程表上。
6/37 1960年9月,美國國防部決定在“北極星”A2潛射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繼續研製射程為4600千米的“北極星”A3潛射彈道導彈,而與此同時新型戰略核潛艇的設計工作也基本進入尾聲,為了紀念支持美國獨立戰爭的拉法耶特伯爵,新型戰略核潛艇被命名為拉法耶特級。
7/37 1961年1月17日,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首艇“拉法耶特”號,開工建造,1962年5月8日下水。之後美國打造了它冷戰時期最龐大的海基核威懾家族,自1961年至1967年間美國連續建造了31艘該級潛艇,在世界各國海軍中也只有蘇聯的34艘Y級戰略核潛艇和43艘D級戰略核潛艇能與之媲美。
8/37 1963年4月23日,“拉法耶特”號服役。美國海軍在1967年時,總共擁有31艘拉法耶特級、5艘喬治·華盛頓級和5艘伊桑·艾倫級,總共擁有4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攜帶656枚核彈頭,形成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支水下核威懾力量。
9/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沿用了美國海軍在研製喬治·華盛頓級的初始階段便已決定採用的兩組艇員輪流上艇的制度,以便最大效率地發揮戰略核潛艇的海上核威懾作用。每組艇員人數為143名官兵,分別被稱為“藍色組”和“金色組”,每組艇員將在海上從事長達70晝夜的作戰巡邏任務。
10/37 當“藍色組”完成了70天的海上作戰巡邏行動返回港口之後,“藍色組”和“金色組”艇員大約有15-30天的共同活動時間。在這一期間內,兩組艇員共同為潛艇補充給養,為下一次出海從事作戰巡邏做好準備。然後,“金色組”艇員登艇,開始執行另外一個70晝夜的海上作戰巡邏任務。
11/37 在一組艇員遠赴大洋執行作戰訓練任務期間,另一組艇員則休假或者參加各種業務培訓活動。由於採用這種輪流上艇,使拉法耶特級的出海率高達50%以上。
12/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採用拉長的水滴型艇體,艇首圓鈍,外形與伊桑·艾倫級比較相似,但比華盛頓級和伊桑·艾倫級更長一些,全艇呈十分光順的流線型。指揮台圍殼設在靠近艇首的位置,並裝有圍殼舵,內部容納有潛望鏡、雷達、無線電天線以及通氣管裝置等,比喬治·華盛頓級的指揮台圍殼更為緊湊。
13/37 上部建築從艇艏部開始,在指揮台圍殼後形成彈道導彈發射筒的導流罩,然後一直延伸到艇體艉部。艇艉有呈十字形的垂直舵和水平舵,為了加強在北極地區的活動能力,保證潛艇在冰區冰層下進行安全破冰上浮作業時具有足夠的強度。
14/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艇體內部基本保持了與伊桑·艾倫級相同的劃分,從艏至艉總共分為7個艙室,依次是艏魚雷艙、指揮艙、導彈艙、第一輔機艙、反應堆艙、第二輔機艙及主機艙。拉法耶特級僅在首魚雷艙和第二輔機艙處採用雙殼體結構,另外導彈艙和第一輔機艙之間沒有設置耐壓隔壁,主壓載水艙則佈置在首魚雷艙和第二輔機艙處的舷側內外殼體之間。
15/37 拉法耶特級首魚雷艙內佈置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並設有備用魚雷架。首魚雷艙的後部上層是艇員居住艙室區,該艙上部設有逃生艙口,因此該艙還兼作艏部應急逃生艙,在魚雷裝載甲板下是各種液艙。
16/37 指揮艙內空間被3層甲板分隔成為4層,最上層為導航中心、全艇操縱中心及作戰指揮中心等;第二層佈置著艇員餐廳、軍官會議室和導航控制中心等;第三層佈置著士兵艙室、儲藏室和盥洗室等,最下層則是蓄電池艙。
17/37 導彈艙內佈置著16枚垂直狀態的彈道導彈發射筒,該艙也被3層甲板分隔為4層,在每層甲板相應高度上的導彈發射筒側壁處均有檢測孔,以便艇員對彈道導彈定期檢查及相關數據採集,或隨時更換出現故障的零部件。
18/37 拉法耶特級的第一輔機艙內主要佈置了用於全艇範圍的空調裝置,此外還有一個重28噸的陀螺減搖穩定器,它是拉法耶特級一個十分重要的設備,作用是在水面和水下航行時消除艇體的搖擺,使潛艇在水下形成一個十分穩定的彈道導彈發射平臺,航行狀態的穩定可以保證拉法耶特級在任何海況和氣象條件下一旦接到命令即可執行彈道導彈發射任務。
19/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裝備了S5W-Ⅱ型壓水堆,功率為2萬馬力,反應堆一次裝料可以航行40萬海里,能夠連續使用6年。S5W-Ⅱ型壓水堆一回路為155個大氣壓,進出載熱劑分別為250℃和280℃,一回路流量為2090噸\/小時。
20/37 該級艇裝備了3種推進裝置,第一種是主推進裝置,它是二級減速齒輪汽輪機組,通過減速齒輪帶動直徑約4.27米的7葉螺旋槳。利用主推進裝置可進行水下高速航行,最高航速可達25節,但是齒輪減速裝置和螺旋槳的空泡噪聲都比較大。
21/37 第二種推進裝置是一臺320馬力輔助推進電機,它驅動一個可以旋轉360°的小型螺旋槳,在不使用時這個小螺旋槳可以收放到艇內。其主要在主機發生故障或進出港口、停靠碼頭以及低速航行時使用,低速航行時最高航速4節。第三種推進裝置是應急推進裝置,這是一臺舷側電機,帶動主軸並驅動螺旋槳。
22/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所裝備的彈道導彈以及導彈發射指揮裝置都有所不同。該級艇前8艘SSBN616至SSBN625裝備的是16枚“北極星”A2導彈,“北極星”A2最大射程2800千米,導彈滯空飛行時間16分24秒,攜帶一枚爆炸當量80萬噸的熱核彈頭,圓概率誤差927米。
23/37 從第9艘SSBN626至31艘SSBN659,這23艘裝備的是“北極星”A3導彈,“北極星”A3最大射程4600千米,可攜帶3個爆炸當量為20萬噸的集束式熱核彈頭,圓概率誤差也為927米。
24/37 除裝備有彈道導彈外,拉法耶特級還攜載了22枚魚雷用於自衛,通過位於艇首的4具533毫米水壓式魚雷發射管發射,其中18枚為備用魚雷。魚雷以MK37或M\/HK45線導反潛魚雷為主,也可以使用老式的MK14、MK16和新式的MK48魚雷。
25/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設計時,美國海軍非常重視核潛艇的的靜音能力,因此採用了許多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的靜音技術。為了降低水下航行阻力及在水下航行時的流體噪聲,各種升降裝置在指揮台圍殼頂部的開孔均裝設了可開閉式擋板,當升降裝置收放到指揮台圍殼內部並進行水下航行時,擋板即可關閉。
26/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開始建造後,從第十艘SSBN627“詹姆斯·麥迪遜”號起至第十九艘,做了若干修改,於是有資料稱這十艘為“麥迪遜”級,但是美國官方仍將之歸類為拉法耶特級。
27/37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前兩批19艘服役後,在使用中發現了問題,即齒輪減速裝置和螺旋槳的空泡噪聲都比較大,特別是在高速航行時,主機系統的噪聲更高,甚至對在主機艙值班艇員的聽力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因此,從拉法耶特級第20艘SSBN640“富蘭克林”號開始,對後續12艘核潛艇的減速裝置和主機基座進行了改進設計,降低了主機系統噪聲。
28/37 1977年三叉戟I型(C4)研製成功,自1978年9月24日至1982年12月10日,美國海軍用了4年多時間,對拉法耶特級後期建造的12艘核潛艇換裝了三叉戟Ⅰ彈道導彈,由於之前對這12艘核潛艇已經進行過大的改裝,因此這12艘又被美國稱作本傑明·富蘭克林級。
29/37 三叉戟Ⅰ的最大射程為7400千米,可以攜帶8個爆炸當量為10萬噸的分導式核彈頭,圓概率誤差為230-500米,其與核潛艇有機結合,構成一種效能更高、生存能力更強、具有更大威懾能力的戰略武器系統。
30/37 水上排水量7350噸,水下排水量8250噸;艇長129.5米,艇寬10.1米,吃水9.6米;水上航速20節,水下航速25-30節;潛深300米;自持力90天;編制134人。
31/37
32/37
33/37
34/37
35/37
36/37
37/37
2019-07-0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