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中秋有什麼習俗和文化嗎?

4 個回答
袁聪
2019-09-14

我的家鄉湖北鄂州中秋節不僅是團圓節,更重要的是敬長敬老節,而且還是青年人戀愛結婚、喜慶姻緣的預報佳期節。

中秋節習俗:一般出嫁之女在中秋節之前或當天回孃家,買肉、月餅、紅、白糖、煙、酒、飲品、水果等送節,孝敬孃家的父母,吃團圓早歺或中歺,下午儘量起往婆家過團圓夜。外甥送舅父舅母的節,禮品大致與出嫁女送孃家節相同。

中秋節大早晨,父母在世的,或更長輩,兒孫、媳婦要向老人問候、親候、請安。然後過早(早飯)吃糯米、綠豆做成的油粑、肉絲麵等,中午一般喝排骨湯等,傍晚喝團圓酒席,晚上吃月餅賞月,有的地方還看花燈。

中秋節是聚:忠孝文化、仁義文化、親情文化、思鄉文化、團圓文化、婚姻文化等為一體的大型傳統節日。

比喻說我們家鄉的婚姻文化,在中秋之前的八月古歷(農曆)初二、初六、初八、初十和中秋節當天十五,當年下半年結婚的青年男女,在這個時間段報日,也就是男方定結婚的日期,男方要用一張大紅紙寫結婚的報日憑證,紅紙墨字,說的不為憑,寫字為實證,意即尊敬女方為大,預報良辰佳日。我幾乎每年八月都要寫近十家男方報日帖式。

八月初二報日,意即喜事成雙,喻‘’龍抬頭‘’,生龍鳳子孫等。

八月初六報日,意即六六大順,萬事勝意,人丁興旺等。

八月初八報日,意即人要發,不離八,八方發財,幸福安康等。

八月初十報日,意即十全十美,萬事美滿,心想事成等。

八月十五報日,意即萬事團圓,天作之合,佳偶天成,天方地圓,事事遇圓,人心團圓等。

我們家鄉的婚姻風俗,一般八月(下半年)以後結婚的比較多,因為傳統意義上孃家姑娘出嫁,有床帳棉被陪嫁等風俗習慣。

栖哈丶
2019-09-14

謝邀!在我的記憶中,對於傳統節日的重視,那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情。

那些年,除了過年,一般的節日就如普通的日子一樣過去了。即使過節,也是那樣簡樸。記得剛剛回鄉務農的那一年的中秋,我是在漳河的二乾渠上度過的。因為天旱缺水,莊稼眼看著快乾死了,要知道那是稻穀最後一回的“黃谷遛”(就是讓水在田裡過一遍),如果這個“遛”不趕上,產量就會大打折扣。所以,隊長安排了我和其他十幾個壯年勞力,到漳河渠看守放水,絲毫不敢馬虎,每一個涵洞都要把守好。一捆稻草鋪開,再放上一塊布單,就在那把守。鐵鍬就是枕頭。

那天晚上天色微陰。我心裡知道今夜的月亮一定很圓很圓,望著月亮半遮半露,時隱時現的模樣,我感覺她就像一個羞澀的姑娘。月色微明,我也思緒難平。想到那些比我大的哥姐們,每到這個月圓的日子,再忙也會等到晚上,穿上乾淨整潔的衣服,相聚在月光之下。

姑娘家會擺上男孩子帶來的月餅皮蛋,一家人圍坐一起,隨意的吃喝起來。男孩子一般送過兩次“端午”和“中秋”了,就可以讓媒人上門提親,商量結婚的大事。一般的情況下,也是水到渠成。也是在那時中秋之後,不到兩年,我也結婚了。

中秋節真是一個非常開的節日。這個季節裡似乎一切都是最好的按排。不論日子多麼清苦還是多麼富有,天上的明月總是眷顧著天下的有情之人,就在這個季節,就在這個月光柔和的夜晚團團圓圓,幸福吉祥!

藉此機會,祝福我的頭條中每一個善良朋友們:中秋節快樂!

謝邀!在我的記憶中,對於傳統節日的重視,那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情。

那些年,除了過年,一般的節日就如普通的日子一樣過去了。即使過節,也是那樣簡樸。記得剛剛回鄉務農的那一年的中秋,我是在漳河的二乾渠上度過的。因為天旱缺水,莊稼眼看著快乾死了,要知道那是稻穀最後一回的“黃谷遛”(就是讓水在田裡過一遍),如果這個“遛”不趕上,產量就會大打折扣。所以,隊長安排了我和其他十幾個壯年勞力,到漳河渠看守放水,絲毫不敢馬虎,每一個涵洞都要把守好。一捆稻草鋪開,再放上一塊布單,就在那把守。鐵鍬就是枕頭。

那天晚上天色微陰。我心裡知道今夜的月亮一定很圓很圓,望著月亮半遮半露,時隱時現的模樣,我感覺她就像一個羞澀的姑娘。月色微明,我也思緒難平。想到那些比我大的哥姐們,每到這個月圓的日子,再忙也會等到晚上,穿上乾淨整潔的衣服,相聚在月光之下。

姑娘家會擺上男孩子帶來的月餅皮蛋,一家人圍坐一起,隨意的吃喝起來。男孩子一般送過兩次“端午”和“中秋”了,就可以讓媒人上門提親,商量結婚的大事。一般的情況下,也是水到渠成。也是在那時中秋之後,不到兩年,我也結婚了。

中秋節真是一個非常開的節日。這個季節裡似乎一切都是最好的按排。不論日子多麼清苦還是多麼富有,天上的明月總是眷顧著天下的有情之人,就在這個季節,就在這個月光柔和的夜晚團團圓圓,幸福吉祥!

藉此機會,祝福我的頭條中每一個善良朋友們:中秋節快樂!

根芥斋主
2019-09-15

中秋節在我們這裡(河南洛陽)主要是家人團聚吃月餅、吃團圓飯,在此之前,還有一些相關的鋪墊活動,主要有串親戚(俗稱"走親戚")、晚上祭拜月神,也應算入中秋習俗文化之中。


中秋節在我們這裡(河南洛陽)主要是家人團聚吃月餅、吃團圓飯,在此之前,還有一些相關的鋪墊活動,主要有串親戚(俗稱"走親戚")、晚上祭拜月神,也應算入中秋習俗文化之中。



雖然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說,但我個人覺得,很多地方都應該是大同小異罷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緣由的。


這個緣由就是它來源於我們先民對農耕文明、農耕生活的智慧總結,是中華傳統農耕活動、農耕文化的產物。


首先,從氣候時令上來說,它處於秋天第二個月(古人稱“仲”)的正中間之日。此時暑熱已退,白露漸起,天氣比較涼爽,人的溫度體感比較舒適,心情也容易舒暢一些。

其次,對以農為本、勤勞辛苦的古代先民來說,此時秋收已基本完成,意味著一年的糧食收成基本完成,瓜果飄香,糧食充裕,一來需要適當的慶祝慶賀一下,二來也需要親友之間相互交流交流,拉拉家長裡短,總結下今年經驗,展望下明年活動。另外,保不準誰家都可能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趁彼此走動的時候也好張口提提,以便尋求幫助什麼的。


中秋節在我們這裡(河南洛陽)主要是家人團聚吃月餅、吃團圓飯,在此之前,還有一些相關的鋪墊活動,主要有串親戚(俗稱"走親戚")、晚上祭拜月神,也應算入中秋習俗文化之中。



雖然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說,但我個人覺得,很多地方都應該是大同小異罷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緣由的。


這個緣由就是它來源於我們先民對農耕文明、農耕生活的智慧總結,是中華傳統農耕活動、農耕文化的產物。


首先,從氣候時令上來說,它處於秋天第二個月(古人稱“仲”)的正中間之日。此時暑熱已退,白露漸起,天氣比較涼爽,人的溫度體感比較舒適,心情也容易舒暢一些。

其次,對以農為本、勤勞辛苦的古代先民來說,此時秋收已基本完成,意味著一年的糧食收成基本完成,瓜果飄香,糧食充裕,一來需要適當的慶祝慶賀一下,二來也需要親友之間相互交流交流,拉拉家長裡短,總結下今年經驗,展望下明年活動。另外,保不準誰家都可能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趁彼此走動的時候也好張口提提,以便尋求幫助什麼的。



起初,這個活動可能是個別先民自發自覺的行為,後來慢慢擴展蔓延開來,在社會上的影響越來越大。


據記載,大概到了唐代,中秋節開始定型為全民性的節日,到宋朝達到鼎盛(典型的例子就是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中秋想念弟弟蘇轍寫下千古名詞《水調歌頭》,題下小序附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中秋節在我們這裡(河南洛陽)主要是家人團聚吃月餅、吃團圓飯,在此之前,還有一些相關的鋪墊活動,主要有串親戚(俗稱"走親戚")、晚上祭拜月神,也應算入中秋習俗文化之中。



雖然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說,但我個人覺得,很多地方都應該是大同小異罷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緣由的。


這個緣由就是它來源於我們先民對農耕文明、農耕生活的智慧總結,是中華傳統農耕活動、農耕文化的產物。


首先,從氣候時令上來說,它處於秋天第二個月(古人稱“仲”)的正中間之日。此時暑熱已退,白露漸起,天氣比較涼爽,人的溫度體感比較舒適,心情也容易舒暢一些。

其次,對以農為本、勤勞辛苦的古代先民來說,此時秋收已基本完成,意味著一年的糧食收成基本完成,瓜果飄香,糧食充裕,一來需要適當的慶祝慶賀一下,二來也需要親友之間相互交流交流,拉拉家長裡短,總結下今年經驗,展望下明年活動。另外,保不準誰家都可能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趁彼此走動的時候也好張口提提,以便尋求幫助什麼的。



起初,這個活動可能是個別先民自發自覺的行為,後來慢慢擴展蔓延開來,在社會上的影響越來越大。


據記載,大概到了唐代,中秋節開始定型為全民性的節日,到宋朝達到鼎盛(典型的例子就是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中秋想念弟弟蘇轍寫下千古名詞《水調歌頭》,題下小序附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除了歡聚,美食專家、文壇大佬蘇東坡還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說明此時開始有了類似於月餅的點心來佐餐助興。


此後中秋風俗一直傳承到今天。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在我們這裡,這些風俗基本上都傳承沿襲下來,基本沒有遭受太大太多的破壞。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中華傳統文化的韌勁、魅力——但像洛陽的老城牆,表面上堅固高大,但因戰爭說拆就被拆掉了,如今竟蕩然無存!


下面我來具體展開說下中秋風俗的具體情況。


首先,中秋節前幾天(日期不確定,只要秋收忙完,自己有空閒),親朋好友之間相互串門拜訪串親戚。


中秋節在我們這裡(河南洛陽)主要是家人團聚吃月餅、吃團圓飯,在此之前,還有一些相關的鋪墊活動,主要有串親戚(俗稱"走親戚")、晚上祭拜月神,也應算入中秋習俗文化之中。



雖然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說,但我個人覺得,很多地方都應該是大同小異罷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緣由的。


這個緣由就是它來源於我們先民對農耕文明、農耕生活的智慧總結,是中華傳統農耕活動、農耕文化的產物。


首先,從氣候時令上來說,它處於秋天第二個月(古人稱“仲”)的正中間之日。此時暑熱已退,白露漸起,天氣比較涼爽,人的溫度體感比較舒適,心情也容易舒暢一些。

其次,對以農為本、勤勞辛苦的古代先民來說,此時秋收已基本完成,意味著一年的糧食收成基本完成,瓜果飄香,糧食充裕,一來需要適當的慶祝慶賀一下,二來也需要親友之間相互交流交流,拉拉家長裡短,總結下今年經驗,展望下明年活動。另外,保不準誰家都可能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趁彼此走動的時候也好張口提提,以便尋求幫助什麼的。



起初,這個活動可能是個別先民自發自覺的行為,後來慢慢擴展蔓延開來,在社會上的影響越來越大。


據記載,大概到了唐代,中秋節開始定型為全民性的節日,到宋朝達到鼎盛(典型的例子就是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中秋想念弟弟蘇轍寫下千古名詞《水調歌頭》,題下小序附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除了歡聚,美食專家、文壇大佬蘇東坡還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說明此時開始有了類似於月餅的點心來佐餐助興。


此後中秋風俗一直傳承到今天。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在我們這裡,這些風俗基本上都傳承沿襲下來,基本沒有遭受太大太多的破壞。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中華傳統文化的韌勁、魅力——但像洛陽的老城牆,表面上堅固高大,但因戰爭說拆就被拆掉了,如今竟蕩然無存!


下面我來具體展開說下中秋風俗的具體情況。


首先,中秋節前幾天(日期不確定,只要秋收忙完,自己有空閒),親朋好友之間相互串門拜訪串親戚。


這個前面提到過,不再贅述。


其次,中秋節當天,兒女要帶著禮物、孩子都要回到父母家,吃團圓飯。這個大家都差不多。

中秋節在我們這裡(河南洛陽)主要是家人團聚吃月餅、吃團圓飯,在此之前,還有一些相關的鋪墊活動,主要有串親戚(俗稱"走親戚")、晚上祭拜月神,也應算入中秋習俗文化之中。



雖然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說,但我個人覺得,很多地方都應該是大同小異罷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緣由的。


這個緣由就是它來源於我們先民對農耕文明、農耕生活的智慧總結,是中華傳統農耕活動、農耕文化的產物。


首先,從氣候時令上來說,它處於秋天第二個月(古人稱“仲”)的正中間之日。此時暑熱已退,白露漸起,天氣比較涼爽,人的溫度體感比較舒適,心情也容易舒暢一些。

其次,對以農為本、勤勞辛苦的古代先民來說,此時秋收已基本完成,意味著一年的糧食收成基本完成,瓜果飄香,糧食充裕,一來需要適當的慶祝慶賀一下,二來也需要親友之間相互交流交流,拉拉家長裡短,總結下今年經驗,展望下明年活動。另外,保不準誰家都可能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趁彼此走動的時候也好張口提提,以便尋求幫助什麼的。



起初,這個活動可能是個別先民自發自覺的行為,後來慢慢擴展蔓延開來,在社會上的影響越來越大。


據記載,大概到了唐代,中秋節開始定型為全民性的節日,到宋朝達到鼎盛(典型的例子就是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中秋想念弟弟蘇轍寫下千古名詞《水調歌頭》,題下小序附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除了歡聚,美食專家、文壇大佬蘇東坡還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說明此時開始有了類似於月餅的點心來佐餐助興。


此後中秋風俗一直傳承到今天。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在我們這裡,這些風俗基本上都傳承沿襲下來,基本沒有遭受太大太多的破壞。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中華傳統文化的韌勁、魅力——但像洛陽的老城牆,表面上堅固高大,但因戰爭說拆就被拆掉了,如今竟蕩然無存!


下面我來具體展開說下中秋風俗的具體情況。


首先,中秋節前幾天(日期不確定,只要秋收忙完,自己有空閒),親朋好友之間相互串門拜訪串親戚。


這個前面提到過,不再贅述。


其次,中秋節當天,兒女要帶著禮物、孩子都要回到父母家,吃團圓飯。這個大家都差不多。


最後,晚上要祭拜月神,再吃月餅、再吃團圓飯。


祭拜月神這個儀式感還是比較強的,重點說下。

主持的一般是家裡的當家人,在古代肯定是男人(俗稱“掌櫃”),現在好像沒那麼講究,這也是與時俱進的一點了。

祭拜前要準備好進獻給月神的瓜果、月餅和燒化用的紙錢、紙金錠、紙銀錠,還要有香爐、燃香等。

先把供桌擺在庭院中,桌子的前半部分擺放好瓜果月餅,後半部分空出來以放置放好香爐。

再點燃香,插好在香爐中,燒化紙錢、紙金錠銀錠。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606, "file_sign": "7f763ca060625396bb55be221ec609a3", "media_id": 1640200744266766, "vname": "VID_20190913_193657.mp4", "vid": "v0201ae90000bltoj2kttc5kh5rmvfb0", "src_thumb_uri": "tos-cn-o-0000/6d4bb458116944a79b03b702a5878faf",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o-0000/6d4bb458116944a79b03b702a5878faf", "thumb_width": 341, "item_id": 6736129386111566343,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6.75,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312327}, "ultra": {"duration": 6.75, "h": 1280, "subjective_score": 0, "w": 720, "file_size": 750879}, "1080p": {"duration": 6.75, "h": 19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080, "file_size": 2007641}, "normal": {"duration": 6.75,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213931}}, "duration": 6.75, "user_id": 6101818946, "thumb_url": "tos-cn-o-0000/6d4bb458116944a79b03b702a5878faf", "group_id": 6736129386111566343, "md5": "7f763ca060625396bb55be221ec609a3", "vu": "v0201ae90000bltoj2kttc5kh5rmvfb0"} --}


接著主祭人磕頭祭拜,家中其他人按輩分、年齡順序依次祭拜磕頭。

中秋節在我們這裡(河南洛陽)主要是家人團聚吃月餅、吃團圓飯,在此之前,還有一些相關的鋪墊活動,主要有串親戚(俗稱"走親戚")、晚上祭拜月神,也應算入中秋習俗文化之中。



雖然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說,但我個人覺得,很多地方都應該是大同小異罷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緣由的。


這個緣由就是它來源於我們先民對農耕文明、農耕生活的智慧總結,是中華傳統農耕活動、農耕文化的產物。


首先,從氣候時令上來說,它處於秋天第二個月(古人稱“仲”)的正中間之日。此時暑熱已退,白露漸起,天氣比較涼爽,人的溫度體感比較舒適,心情也容易舒暢一些。

其次,對以農為本、勤勞辛苦的古代先民來說,此時秋收已基本完成,意味著一年的糧食收成基本完成,瓜果飄香,糧食充裕,一來需要適當的慶祝慶賀一下,二來也需要親友之間相互交流交流,拉拉家長裡短,總結下今年經驗,展望下明年活動。另外,保不準誰家都可能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趁彼此走動的時候也好張口提提,以便尋求幫助什麼的。



起初,這個活動可能是個別先民自發自覺的行為,後來慢慢擴展蔓延開來,在社會上的影響越來越大。


據記載,大概到了唐代,中秋節開始定型為全民性的節日,到宋朝達到鼎盛(典型的例子就是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中秋想念弟弟蘇轍寫下千古名詞《水調歌頭》,題下小序附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除了歡聚,美食專家、文壇大佬蘇東坡還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說明此時開始有了類似於月餅的點心來佐餐助興。


此後中秋風俗一直傳承到今天。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在我們這裡,這些風俗基本上都傳承沿襲下來,基本沒有遭受太大太多的破壞。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中華傳統文化的韌勁、魅力——但像洛陽的老城牆,表面上堅固高大,但因戰爭說拆就被拆掉了,如今竟蕩然無存!


下面我來具體展開說下中秋風俗的具體情況。


首先,中秋節前幾天(日期不確定,只要秋收忙完,自己有空閒),親朋好友之間相互串門拜訪串親戚。


這個前面提到過,不再贅述。


其次,中秋節當天,兒女要帶著禮物、孩子都要回到父母家,吃團圓飯。這個大家都差不多。


最後,晚上要祭拜月神,再吃月餅、再吃團圓飯。


祭拜月神這個儀式感還是比較強的,重點說下。

主持的一般是家裡的當家人,在古代肯定是男人(俗稱“掌櫃”),現在好像沒那麼講究,這也是與時俱進的一點了。

祭拜前要準備好進獻給月神的瓜果、月餅和燒化用的紙錢、紙金錠、紙銀錠,還要有香爐、燃香等。

先把供桌擺在庭院中,桌子的前半部分擺放好瓜果月餅,後半部分空出來以放置放好香爐。

再點燃香,插好在香爐中,燒化紙錢、紙金錠銀錠。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606, "file_sign": "7f763ca060625396bb55be221ec609a3", "media_id": 1640200744266766, "vname": "VID_20190913_193657.mp4", "vid": "v0201ae90000bltoj2kttc5kh5rmvfb0", "src_thumb_uri": "tos-cn-o-0000/6d4bb458116944a79b03b702a5878faf",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o-0000/6d4bb458116944a79b03b702a5878faf", "thumb_width": 341, "item_id": 6736129386111566343,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6.75,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312327}, "ultra": {"duration": 6.75, "h": 1280, "subjective_score": 0, "w": 720, "file_size": 750879}, "1080p": {"duration": 6.75, "h": 19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080, "file_size": 2007641}, "normal": {"duration": 6.75,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213931}}, "duration": 6.75, "user_id": 6101818946, "thumb_url": "tos-cn-o-0000/6d4bb458116944a79b03b702a5878faf", "group_id": 6736129386111566343, "md5": "7f763ca060625396bb55be221ec609a3", "vu": "v0201ae90000bltoj2kttc5kh5rmvfb0"} --}


接著主祭人磕頭祭拜,家中其他人按輩分、年齡順序依次祭拜磕頭。


然後,開始切開一個大大的圓月餅,家裡人見者有份,都必須吃掉。

中秋節在我們這裡(河南洛陽)主要是家人團聚吃月餅、吃團圓飯,在此之前,還有一些相關的鋪墊活動,主要有串親戚(俗稱"走親戚")、晚上祭拜月神,也應算入中秋習俗文化之中。



雖然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說,但我個人覺得,很多地方都應該是大同小異罷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緣由的。


這個緣由就是它來源於我們先民對農耕文明、農耕生活的智慧總結,是中華傳統農耕活動、農耕文化的產物。


首先,從氣候時令上來說,它處於秋天第二個月(古人稱“仲”)的正中間之日。此時暑熱已退,白露漸起,天氣比較涼爽,人的溫度體感比較舒適,心情也容易舒暢一些。

其次,對以農為本、勤勞辛苦的古代先民來說,此時秋收已基本完成,意味著一年的糧食收成基本完成,瓜果飄香,糧食充裕,一來需要適當的慶祝慶賀一下,二來也需要親友之間相互交流交流,拉拉家長裡短,總結下今年經驗,展望下明年活動。另外,保不準誰家都可能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趁彼此走動的時候也好張口提提,以便尋求幫助什麼的。



起初,這個活動可能是個別先民自發自覺的行為,後來慢慢擴展蔓延開來,在社會上的影響越來越大。


據記載,大概到了唐代,中秋節開始定型為全民性的節日,到宋朝達到鼎盛(典型的例子就是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中秋想念弟弟蘇轍寫下千古名詞《水調歌頭》,題下小序附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除了歡聚,美食專家、文壇大佬蘇東坡還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說明此時開始有了類似於月餅的點心來佐餐助興。


此後中秋風俗一直傳承到今天。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在我們這裡,這些風俗基本上都傳承沿襲下來,基本沒有遭受太大太多的破壞。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中華傳統文化的韌勁、魅力——但像洛陽的老城牆,表面上堅固高大,但因戰爭說拆就被拆掉了,如今竟蕩然無存!


下面我來具體展開說下中秋風俗的具體情況。


首先,中秋節前幾天(日期不確定,只要秋收忙完,自己有空閒),親朋好友之間相互串門拜訪串親戚。


這個前面提到過,不再贅述。


其次,中秋節當天,兒女要帶著禮物、孩子都要回到父母家,吃團圓飯。這個大家都差不多。


最後,晚上要祭拜月神,再吃月餅、再吃團圓飯。


祭拜月神這個儀式感還是比較強的,重點說下。

主持的一般是家裡的當家人,在古代肯定是男人(俗稱“掌櫃”),現在好像沒那麼講究,這也是與時俱進的一點了。

祭拜前要準備好進獻給月神的瓜果、月餅和燒化用的紙錢、紙金錠、紙銀錠,還要有香爐、燃香等。

先把供桌擺在庭院中,桌子的前半部分擺放好瓜果月餅,後半部分空出來以放置放好香爐。

再點燃香,插好在香爐中,燒化紙錢、紙金錠銀錠。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606, "file_sign": "7f763ca060625396bb55be221ec609a3", "media_id": 1640200744266766, "vname": "VID_20190913_193657.mp4", "vid": "v0201ae90000bltoj2kttc5kh5rmvfb0", "src_thumb_uri": "tos-cn-o-0000/6d4bb458116944a79b03b702a5878faf",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o-0000/6d4bb458116944a79b03b702a5878faf", "thumb_width": 341, "item_id": 6736129386111566343,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6.75,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312327}, "ultra": {"duration": 6.75, "h": 1280, "subjective_score": 0, "w": 720, "file_size": 750879}, "1080p": {"duration": 6.75, "h": 19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080, "file_size": 2007641}, "normal": {"duration": 6.75,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213931}}, "duration": 6.75, "user_id": 6101818946, "thumb_url": "tos-cn-o-0000/6d4bb458116944a79b03b702a5878faf", "group_id": 6736129386111566343, "md5": "7f763ca060625396bb55be221ec609a3", "vu": "v0201ae90000bltoj2kttc5kh5rmvfb0"} --}


接著主祭人磕頭祭拜,家中其他人按輩分、年齡順序依次祭拜磕頭。


然後,開始切開一個大大的圓月餅,家裡人見者有份,都必須吃掉。

最後,吃晚上團圓飯,就餐時晚輩向長輩敬酒獻祝詞(身體健康、幸福長遠之類的話)。飯後大家可以圍坐一起,“悅親戚之情話”,也可以共同外出散步、賞月。

中秋風俗,我們這裡情況大體上就是這樣。

文六五
2019-09-14

要說起中秋節的來歷,我們那裡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元朝年間,漢人十戶八戶有一個官專管這幾戶人家,元人很凶也很殘暴,對管轄的幾戶人家不準說話,更不能交頭接耳。我們漢人大為惱火,大家商議決定,在八月十五晚上統一行動,殺了那個元頭。我們那裡叫家頭子。

從那以後,漢人紛紛起義,一舉推翻了元朝。為了紀念這天的勝利,才有了中秋節。聽說中秋節那天,蒙古人過節,家家都會哭泣,是否有這回事?我也不懂。有懂的朋友能告訴我一聲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