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10 個回答
千古名将英雄梦
2019-01-29

吳楚七國之亂的主力就是吳王劉濞的吳軍和楚王劉戊的楚軍,不過這支吳楚聯軍只一個月就被漢朝名將周亞夫給打敗了,該年一月底,當漢軍擊敗吳楚叛軍的捷報傳至長安,漢景帝劉啟欣喜若狂,於是發佈詔書,明七國之罪,並動員各路大軍深入多殺,凡叛軍三百石以上官吏,一律殺無赦,絕不容許法外留情。膽敢有議論詔書和不按詔書行事者,一律腰斬。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景帝不算個暴君,但他對政敵的心狠手辣凶殘無情,絕對在漢代諸帝中排名前列。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不久,盤踞在城陽一帶的周丘聽聞吳軍敗走,也慌忙南逃,行至半途暴病而亡,其軍全數逃散。

數日後,二月三十日,天空出現日食。七國反王的末日,一一降臨了。

吳王劉濞狼狽南竄,渡淮越江至丹徒(江蘇省鎮江市東丹徒鎮),收集散亡士卒,企圖依附東越以自保,再圖東山再起。所謂東越,就是浙江一帶的百越人,漢惠帝三年,曾封春秋時越王勾踐之後裔東越君長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今浙江溫州),又稱東甌王,後來子孫相傳,與吳通好。吳起兵時,東越王駱望曾撥兵助吳,駐紮丹徒為吳後援。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劉濞太天真了,也太愚蠢了。想當初項羽不過江東,還能換得一世英名,而劉濞呢,只靠那東越萬餘兵力,以及一幫殘軍敗將,居然想要東山再起,你說他犯傻不犯傻。結果周亞夫銜尾追擊,一通猛揍,吳軍全部被俘,劉濞卻不知去向。

他自然是跑到東越去了,除此之外,無處可逃。

周亞夫下了一道通緝令,以千金懸賞吳王首級,並專門派一使者,祕密前去告知東越王。

千金,也就是一千萬錢,這在景帝時足足可買數十萬斤的糧食了,東越窮鄉僻壤之地,哪裡經得起這種誘惑。再說劉濞如今窮途末路,對東越而言只是危險與累贅,根本沒有任何利用價值,還不如交給漢朝,換取金錢和免罪,這可真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於是,一個多月後,東越王駱望假裝請劉濞前來勞軍,暗中卻在校場設下埋伏,一舉將劉濞擒殺,傳首長安。景帝念東越殺死吳王,不究其罪,仍加賞賜。唯有吳太子劉駒趁亂逃至閩越,從此亡命天涯,踏上覆仇東越的不歸路(武帝時多次鼓動閩越攻東越,最終滅其國)。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至此,吳王劉濞四十年之處心積慮苦心經營,三個月內全數破滅,一場遊戲一場夢。只能說他生不逢時吧,他若生在春秋時代,亦不失為一霸。

不久,圍攻齊國的膠東等四王也被漢將欒布擊敗,紛紛逃回自己的封國,遭到周亞夫部漢軍圍追堵截,四反王皆畏罪自殺。齊地叛亂歷時三月餘,亦被平定。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六國全滅,現在只剩了趙王劉遂一路孤軍還在負隅頑抗了。當初劉遂起兵之時,還信心滿滿地發兵至趙西界,欲與吳楚聯兵西進。然而吳楚被困於樑都之下,聯絡已久匈奴單于又只陳兵邊境,持觀望態度,而酈寄所率平叛軍也已殺到,劉遂勢單力薄,無奈只得退回邯鄲城內堅守。酈寄久攻邯鄲不下,歷時七個多月。最後還是平齊的欒布幫忙,北上趙地,與酈寄合力進擊,以水灌城,這才將邯鄲攻破。劉遂軍敗,乃跳下城樓自殺。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至此,漢軍經過七個多月艱苦卓絕的戰鬥,斬首十餘萬級,終於徹底平定了七國之亂。景帝劉啟長長的舒出一口氣——這噩夢般的半年,終於結束了!

澳古说历史
2019-01-31

七國之亂是指發生在西漢景帝時期的一場王廷與諸侯國的戰爭。漢高祖時期,劉邦採用了獨特的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的制度,即郡縣和郡國同時存在。不過由於劉邦過於相信秦朝之所以會亡,是因為沒有分封同姓子弟為王來保護秦朝,所以他在消滅了異姓九王后,在九王的舊地上重新分封了“同姓九王”,即齊、楚、荊、淮南、燕、趙、樑、代和淮陽九個封國。同時劉邦還給予了這九個郡國最大的權,包括自行招兵之權、自行徵稅和鑄造錢幣等權利,可以說此時郡國諸侯王的權利僅次於皇帝,其西漢郡國儼然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當然最開始劉邦給予這些劉姓諸侯王的如此巨大的權利的確是有助於維護西漢初期對於華夏的統治。但是之後隨著漢初分封的諸侯王與中央王廷的皇帝在血緣上的疏遠,及文景二帝想徹底的掌控全國,他們根本就不允許自己的國家會有能夠威脅自己統治的存在。

隨皇帝與諸侯王的矛盾開始日益嚴重,直至景帝時期,漢景帝採納了御史大夫晁錯的《削藩策》,開始對諸侯王下手,而諸侯王眼見再不反擊,則可能會性命不保,自己的郡國也將不復存在。隨即諸侯王當中最強大的吳王劉濞就開始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和膠東王劉雄渠這六個主要的諸侯王發起了對中央的進攻,欲取景帝而代之,而自此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但這次叛亂我們都知道最終失敗了,在周亞夫等人的平叛下,七國之亂被徹底平定。那麼很多人都想知道這七王最終的結局都是如何的呢?這裡我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下。

吳王劉濞

劉濞是劉邦的侄子,他可以說是劉姓諸侯王當中最會打戰的劉姓族人。在劉邦平定英布叛亂之時 ,年僅二十歲的劉濞就跟隨著劉邦擊潰了英布的叛亂,後更是被直接分為吳王,都廣陵,轄東南三郡五十三城。

公元前154年,吳王眼見景帝已經對楚王和膠西王下手,隨恐接下來漢景帝會對他下手。於是劉濞決定先下手為強,他於正月在廣陵起兵反漢。但是不到二個月,因種種緣故劉濞最終被周亞夫所率領的大漢軍隊打敗。後在逃亡東越中,因為東越國的背叛,劉濞被東越誘殺,死後其頭顱被送往漢景帝處。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楚王劉戊

劉戊是劉邦的四弟劉交的孫子,是西漢諸侯國楚國的第三任諸侯王。景帝二年,劉戊因在薄太后葬禮期間飲酒作樂被人告發,遂漢景帝被乘機收回了劉戊的一個東海郡的封地。之後劉戊開始越發的害怕景帝會進一步奪取他的封國,甚至是奪走他的性命。而此時恰好劉濞聯繫劉戊一起造反,遂即劉戊在公元前154年於楚地起兵反漢。

後在攻樑國時,被周亞夫斷了糧道,楚軍徹底戰敗,劉戊被迫自殺。死後景帝並沒有過多的為難於劉戊,七國之亂平定後漢景帝依然同意其按照諸侯王的規格葬入楚王陵中。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趙王劉遂

劉遂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第一代趙王。漢景帝三年,景帝開始對諸侯王進削藩,而趙王的河間郡則首當其衝。所以為了不讓自己的郡國被除,趙王劉遂決定跟隨吳王和楚王起兵反漢。起兵之初,在曲周侯酈寄的壓迫下劉遂退回趙國都城邯鄲,之後在邯鄲堅守了七個月之久,直至吳王和楚王先後兵敗亡,劉遂也隨後在酈寄和欒布的後擊下兵敗自殺而死。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濟南王劉闢光

劉闢光是漢高祖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漢文帝被封為濟南王。景帝二年因漢景帝削藩,劉闢光也跟隨吳王等諸王起兵,但不到一個月就被周亞夫等人平定。後劉闢光兵敗自殺,其封國濟南國被除,濟南國劃入西漢郡縣。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淄川王劉賢

劉賢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公元前164年被漢文帝冊封為淄川王。後景帝二年,劉賢跟隨吳王起兵造反,後在兵圍齊都臨淄的時候,因久攻不下,最終西漢得以有時間調整兵力進攻劉賢,後劉賢兵敗自殺,其封國被濟北王劉志繼承。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膠西王劉昂

劉昂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齊悼惠王的兒子,公元前164年被文帝與其他六個兄弟同分王,即膠西王。景帝二年劉昂的膠西國被漢景帝藉口廢掉了六縣,遂劉昂與其餘六王共同起兵反漢。之後劉昂與劉賢共同圍困齊都臨淄,後兵敗自殺。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膠東王劉雄渠

劉雄渠是劉邦的孫子,也是第一代膠東王。之後他跟隨劉昂和劉賢兩人一起圍困齊都臨淄,後被周亞夫平定,劉雄渠也隨即兵敗自殺,其封國膠東國歸漢,成為膠東郡。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總得來說七國叛亂,沒有一個人得到好下場,七國諸侯王幾乎全部自殺而死,而封國也基本被除。不過想來或許從劉邦給予了六姓諸侯王巨大的權利開始,諸侯王和皇帝之間就註定會弄個你死我活,諸侯王想做皇帝,而皇帝也不想自己身邊有如此不安穩的存在,所以他們最終會刀柄相見,骨肉相殘。事實上也的確,即使七國不造反,景帝也會對他們下手,他們的對於中央王朝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或許這可以用“最是無情帝王家”來解釋這一切吧。

历史简单说
2019-01-30

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的開始時間是公元前154年正月,結束時間是該年的三月,也就是這場戰亂只持續了兩個月,就被周亞夫、竇嬰給平定了。

參與七國之亂又是哪七個諸侯王呢?他們分別是吳王劉濞(劉邦的侄子),楚王劉戊(劉邦的侄孫),趙王劉遂(劉邦的孫子,劉友之子),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後面四個全是劉邦的孫子,劉肥的兒子)。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那他們都是什麼下場呢?

吳王劉濞,吳軍是最強大的,吳軍與楚軍一起攻打漢景帝弟弟劉武的樑國,久攻不下,就轉向攻打周亞夫的漢軍,但是周亞夫堅壁清野,不和他們交戰,吳楚聯軍最後糧盡,被周亞夫偷襲。

吳王劉濞帶著一千多人跑掉,跑到了東越,東越本來有一萬多人,漢朝就派人招降東越,東越就趁劉濞去勞軍的時候,將劉濞刺殺,並將他的首級獻給漢景帝。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楚王劉戊,吳王逃走之後,楚王自盡,被安葬在徐州獅子山的楚王陵,漢景帝同意按諸侯王的規格安葬。

趙王劉遂,趙王勾結匈奴一起攻打漢軍,被曲周侯酈寄打敗,趙王就固守邯鄲城,吳楚兵敗之後,匈奴不肯進入漢境,欒布與酈寄水淹邯鄲城,趙王自盡。

濟南王劉闢光,兵敗被殺。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淄川王劉賢,派兵圍臨淄城,後兵敗被殺,漢廷派濟北王劉志(劉邦之孫,劉肥之子)成為新的淄川王,

膠西王劉昂,兵敗自盡。

膠東王劉雄渠,兵敗被殺。

七國之亂,吳王造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的兒子劉賢,與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下圍棋的時候有矛盾,被劉啟用棋盤砸死了,七個諸侯造反的原因是漢景帝推行的削藩令,這個問題最終在漢武帝時期,根據主父偃的推恩令,得到根本的解決。

我们爱历史
2020-01-01

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不作不死的人物,那麼策動和參與“七國之亂”的西漢王爺們,基本可以組團入選。

話說西漢景帝年間,“文景之治”時代的漢王朝看著天下承平,卻其實已被諸侯王問題折騰到不堪重負,勢力越發膨脹的諸侯王,佔據了天下一多半的土地賦稅,更成了造反的嚴重隱患。漢王朝名為中央政府,卻是外有匈奴壓境,內有諸侯王掣肘。已經到了不改革就要完蛋的程度。可要改革就要動諸侯王們的利益。於是,在西漢御史大夫晁錯,也莫大勇氣推行削地國策後,這些自我感覺良好的諸侯王們也徹底翻了臉:造反!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西漢要改革,諸侯王們卻要玩命,如此突發狀態,起初也叫漢王朝措手不及。叛亂爆發初期,漢王朝能服的軟都服了,連削地的晁錯都被當替罪羊殺掉。如果這個時候諸侯王們見好就收,就算西漢王朝秋後算賬,也還有轉圜餘地。誰知領頭的吳王劉濞蹬鼻子上臉,非要把造反進行到底,這下也徹底把漢王朝惹毛,動了真格的漢軍,憑著精銳部隊的強悍戰力,好好給諸侯王們上了堂軍事課,不到三個月就把叛亂掃平。

這番不作不死後,作死的諸侯王們,也是各種花樣死法。

首先得糾正一個誤會:雖說這場叛亂叫“七國之亂”,但是在叛亂爆發前,參與叛亂的諸侯王,其實有十四個之多。只不過在叛亂爆發後,齊王臨陣後悔跑路,廬江王與衡山王則因不服劉濞而按兵不動。淮南王和濟北王卻因漢王朝提前控制了屬地兵權,只能眼巴巴幹看。

所以也正因各位諸侯王的表現不同,最後的下場也不同。策動叛亂的吳王劉濞,兵敗後倉皇跑到了東越,卻是東越人都不收,直接被砍了頭。楚王劉戊兵敗後自殺。膠西王劉昂自殺,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被俘虜後處決。趙王劉遂被堵在家門口,城破後自殺。直接叛亂的這幾個,全數都死掉!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間接參與的當然也沒放過,轟轟烈烈的削地運動全國鋪開,這次再也沒有誰敢說不。七國之亂前,西漢王朝直接統轄的地區只有十五個郡,七國之亂後變成了四十四個郡,漢王朝這才真正挺直了腰桿。未來反擊匈奴的後顧之憂,此時已經不在。以堅決的決心,漢王朝贏得了這場關乎國運的勝利。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史学达人
2019-05-20

漢景帝時期,國家發生的最大事件,就是吳楚七國之亂。

所謂吳楚七國,也就是以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為首,趙王劉遂、膠西王劉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為輔的七王之亂。


需要特別註明的,這七個叛亂的諸侯王,有四個在齊地,屬於劉肥的兒子。

他們四個就是膠西王劉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這四個人中又以膠西王劉昂在齊地最有威望,所以,他是齊地各王中的主謀。

下面我們說說,漢景帝朝為什麼會發生吳楚七國之亂?

吳王劉濞,是七國之亂的首惡。

他和漢景帝結仇是在漢文帝時期,那時候漢景帝還是太子。


起因是吳王劉濞的太子來找漢文帝的太子也就是後來漢景帝玩耍。兩個人因為下棋起了爭執,結果兩人就動起手來,當時的漢景帝拿起棋牌來就把劉濞的太子給砸死了。

這是吳王劉濞窩的第一把火,到了漢景帝朝,漢景帝和晁錯開始削藩了,吳王劉濞又窩了一把火,索性他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就反了。


因為朝廷要削藩,所有的諸侯王基本上都有份,楚王劉戊因為不檢點在薄太后的喪禮上姦汙了宮女,被削去一個郡,趙王也是因為犯錯在先被削了地。

這幾個人對漢景帝非常不滿,吳王劉濞找到他們,商量一起反了。果然,這些烏合之眾一拍即合。

最後,吳王劉濞又來到齊地說服膠西王劉昂,齊地的四個王也開始參與叛亂。


漢景帝派來了周亞夫平叛戰亂,最終的結果是吳王劉濞兵敗逃跑,待他跑到東越國去找救兵的時候,被東越國國王殺死了。

楚王劉戊一看,吳王劉濞都死了,他也就自殺而亡了。

趙王劉遂也是因為戰略上的失誤,打了敗仗而自殺的。

這三個叛亂的主力一敗,可以說吳楚七國之亂,基本上也就平叛完了。


再看齊地四王,平叛齊地的大將是欒布。可以說齊地的這四個王毫無戰鬥力。他們基本上沒有抵抗就投降了,因為吳王劉濞被殺他們知道了。

這四個王中就是為首的膠西王是個卵蛋,他一看事情敗露,嚇得要死,他趕緊去找欒布手下的將領去解釋說這是誤會。


可惜,他這一套把戲是騙不過人的,最終膠西王被滅族。

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也是知道自己罪孽深重,自殺而亡的。

濟南王劉闢光因為高人的指點,去樑王劉武那裡,讓劉武去和哥哥漢景帝求情,他逃過了此劫,是七國戰亂中唯一一個活命的諸侯王。

薛白袍
2019-08-30

劉邦立國,原本有很多異姓王,像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代相國陽夏侯陳豨、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等。

這些人或是一起打江山的老哥們,或是原本就是一方勢力。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但是,劉邦江山坐穩後,開始對這些異姓王下手剪除。鳥盡弓必須藏。但是解除了異姓王的危險,他又怕重蹈秦朝覆滅的覆轍,於是封了很多自己的兒子兄弟為王,並且和群臣殺白馬起誓,約定非劉不王。

後來呂后篡權,大封呂氏為王,呂后一死,這些劉姓王起兵滅呂,憑藉的也是這次白馬之盟。

不過這次諸王滅呂,也使得各個藩鎮諸侯王趁機做大,而且這時候諸王其實和皇帝也已經沒有啥血緣親情了,除了都姓劉外。

所以漢文帝時藩王造反的事情不斷,漢文帝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比方把大國拆成小國。封自己的兒子為王之類。

不過還是主要以安撫為主,胡蘿蔔和大棒並使。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到了他兒子漢景帝時,諸王藩鎮勢大,依舊是朝廷的主要心腹大患,於是景帝採取了了晁錯的《削藩策》,逐漸掠奪諸王的封地。

地盤沒了,賦稅沒了,諸王的威脅也就不在了。於是諸王的一舉一動,一點小的缺點都成為景帝奪地的藉口。

比方說楚王劉戊在服喪期間過夫妻生活,就被奪了一郡之地。諸王怕了,誰不犯點小錯啊,如果這樣漢景帝今天削倆縣明天奪一郡,很快這些王也就亡了。

於是以吳王吳王劉濞為首會和了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六王,起兵30萬以 “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一路攻城略地。

史稱七國之亂。

戰亂一起,晁錯建議景帝御駕親征,不過大臣袁盎卻建議景帝議和,殺了晁錯讓叛軍師出無名。景帝採納了袁盎的意見,派他出使吳國,然後漢景帝把晁錯腰斬於東市。袁盎和晁錯本就是死仇,這次只不過袁盎先下手而已。

不過晁錯的死並沒有阻擋叛軍,吳王劉濞自立為東帝,和漢室分庭抗禮。

景帝一看這下除了打沒別的辦法了,不然東漢就要提早好幾百年成立了。

於是派周亞夫,欒布,酈寄,竇嬰分兵對叛軍各個擊破,僅僅3個月叛亂就被平息,七王相繼自殺或者被殺,除了楚國另立新君,其餘六國被削去藩號。

這次七王之亂的快速平定意義是深遠的,不但為漢武帝日後推行推恩令打下了基礎,更惠及到了三國時的劉備。

因為劉備扯的大旗之一就是漢景帝玄孫,試想,如果景帝被幹趴下,也就不會有他這玄孫了。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口袋里的喵
2019-08-31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西漢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的一次諸侯的一個叛亂,參與叛亂的有七個諸侯國的藩王,他們分別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昂、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闢光、膠東王劉雄渠。

漢景帝剛即位時內憂外患全部向他撲來,外有匈奴人不斷滋擾漢朝邊境,內有各地藩王蠢蠢欲動。

西漢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即有封國制的存在又有郡縣制的存在。劉邦在打天下的時候,迫於無奈分封了許多異姓王,好讓大家同心協力為他打天下。在劉邦稱帝之後,便實行了郡國並行制。但諸侯王的權利要遠遠高於郡縣,一個諸侯國的大約能擁有四五個郡左右。所有諸侯王的國土加起來佔了漢王朝的一大半,且他們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可隨意調遣軍隊,又有自己的稅收。權利非常大,僅次於皇上。

劉邦逐漸識到了這個問題便慢慢剷除異姓藩王,改立劉姓子孫兄弟為藩王。並向大臣許諾以後不會在立異姓藩王。改立之後由於大家都是親屬血親,所以各地藩王和漢王朝的關係還是非常融洽的。

在劉邦崩逝後,呂雉當政,她違背了昔日劉邦不立異姓藩王的承諾,開始大肆立呂氏子孫為王,並且嚴加看管並迫害劉姓藩王。最後在劉姓藩王齊心合力之下將呂氏的勢力剷除,為了不讓外戚專政的事情再發生,大臣們經過商議,將劉邦的庶子當時的代王劉恆請到長安,讓他來做下一任皇帝即漢文帝。

劉恆為劉邦的庶子,所以對當時其他的諸侯王經過幾次迭代後血緣關係也遠了,對他也不大親近。所以當時劉恆的地位還是不大穩固的。在漢文帝時期便開始有小規模諸侯叛亂,但因規模不大全都被鎮壓下去了,這也標誌著諸侯王和漢王朝之間的矛盾已經開始了。

劉恆之後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分封了許多了自己的孩子為藩王,並實行監察制度,派列侯前往各個封地實行監察職權。採用了賈誼在《治安策》裡面的意見,把一個大的侯國分成一個個小的侯國。

在漢景帝即位的時候諸侯國與朝廷的關係已經激化,在漢景帝二年時御史大夫晁錯上書《削藩策》建議削減諸侯王們的封地。但這一提議,許多大臣反對,尤其是武將們,武將們認為朝廷最大的敵人是匈奴,藩王們不足為患。而後晁錯提出“攘夷必先安內”的言論說服了漢景帝。

於是在景帝三年的時候,趁著楚王劉戊來朝祭天之時,漢景帝與晁錯找出了劉戊在薄太后喪期時淫亂的證據削去了他的東海郡。此後找出其他罪名又削去了膠西王和趙王的郡縣。景帝又與大臣們商量著削去吳王劉濞的封地的事情。

這時候劉濞料到削藩削到最後自己也跑不了,且劉濞和景帝是有殺子之仇的,在景帝還是太子之時吳王劉濞曾帶著自己的兒子吳王太子入朝覲見皇上,但吳王太子態度傲慢,喜歡爭強好勝。在一次玩博戲的時候和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景帝爭執起來,景帝當時拿起棋盤砸像吳王太子的頭,將吳王太子誤殺。兒子被殺之後吳王非常生氣,從此不再遵守對於皇帝的禮節,每年的朝賀也不回長安,慢慢的他便起了反叛之心。皇上也可憐他失去了孩子所以對他比較寬容。可正因為這種態度,讓他越發驕橫,成為了七國之亂的始作俑者。

劉濞為叛亂已經準備了好多年,只是沒有恰當的時機,正好藉著削藩這件事情他聯合楚王、膠西王等七國發動叛亂,並勾結匈奴、東越、閩越的一些貴族,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名號。

漢景帝沒想到劉濞會叛亂,並且來勢洶洶,無奈之下景帝聽從了晁錯的政敵袁盎的意見,將晁錯誅殺已平這些藩王的憤怒,可晁錯已死七王之亂不止。景帝便封周亞夫為太尉、讓他率領三十多位將軍討伐叛軍。又派了曲周侯酈寄領兵攻打趙國、欒布攻擊齊地諸叛國,並以大將軍竇嬰駐屯滎陽,監視齊、趙的動向。

周亞夫為此次平叛的最高領導,他想出“以樑制吳”的方法,就是讓實力強大的樑國在前面打叛軍,當時的樑王是景帝的親弟弟劉武,他在後面伺機斷敵軍的糧草。於是這場聲勢浩大的叛變不到三個月便平息了。

兵敗之後,膠西王去漢朝軍營請罪,弓高侯韓頹當斥責他陰謀叛亂,宣讀詔書,膠西王自殺而死。隨後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在兵敗之中被殺。

欒布和酈寄會師之後合力攻打趙國,久攻不破,於是兩人便想出水淹邯鄲的計策,城破之日趙王自殺。

在周亞夫斷了吳楚大軍的糧道之後,吳王趁機逃走,楚王見狀便自盡了,吳王劉濞在殘兵敗將的掩護下逃到了東越國,朝廷知道後派人利誘東越,東越便騙吳王劉濞可以借兵給他,在讓吳王劉濞檢視軍隊時東讓人伺機將吳王劉濞誅殺,而後東越派人將吳王劉濞的首級送到了漢王朝。自此七國之亂完全平息。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郝子曰
2019-11-13

景帝2年,晁錯獻《削藩策》,隨後不久,楚王劉戊來朝,晁錯說楚王在薄太后喪期淫亂,請求景帝誅殺他。

景帝雖然下詔赦免了劉戊,但是收回了其封地東海郡作為懲罰。再加上兩年前趙王劉遂有罪,被削去河間地,膠西王劉昂因為售賣爵位時參與舞弊,被削減了六個縣,以及景帝召集群臣討論如何削減吳王劉濞的封地等事宜傳播開來,在諸侯王之間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諸侯王和中央的矛盾越發激化。

吳王劉濞最先下決心造反,於是親自前去膠西,和膠西王劉昂約定反漢,平分天下。劉昂同意謀反,並與他的兄弟、齊國舊地其他諸王相約反漢。吳王劉濞同時還派人前往楚、趙、淮南諸國,通謀相約起兵。

沒多久,景帝果然下詔奪劉濞的豫章郡、會稽郡。劉濞認為忍無可忍了,詔命到達的時候立刻下令殺死了封國內中央設置的二千石以下全部官吏,聯合串通好的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公開反叛。

劉濞徵發了封過內14歲以上,60歲以下全部男子,聚集了30萬眾。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以 “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的名義,舉兵西向,從而開始了西漢歷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

景帝得到叛亂消息之後,立刻召晁錯商談應對。晁錯建議景帝御駕親征,而自己留守京城,這一提議引起了景帝的不滿。隨後曾經在吳國當過丞相的袁盎抓住機會,給景帝獻策,要求誅殺晁錯。景帝原則上同意了這個計劃,派遣袁盎去劉濞處當使者,對退兵的事情進行談判。十多天後,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景帝批准了這道奏章,將晁錯腰斬於東市。

但是景帝誅殺晁錯的行為,反而讓齊國認為中央軟弱,劉濞拒絕接見景帝派來的使者袁盎,並自稱東帝,和中央分庭抗禮。

景帝覺得這劉濞簡直就是給臉不要臉,下決心武力平叛。任命太尉周亞夫率三十六位將軍負責領兵抵禦吳楚聯軍,同時派曲周侯酈寄領兵攻打趙國、欒布攻擊齊地諸叛國,並以大將軍竇嬰駐屯滎陽,監視齊、趙的動向。

七國聯軍西進,到樑國,也就是現在河南商丘的時候,遭到樑國王劉武的堅決抵抗。樑國被叛軍急攻,勉強維持,派人去向周亞夫求救。周亞夫認為七國聯軍勢大,正面決戰基本沒戲,堅壁清野,要求樑國挺住。

劉武可是景帝的親弟弟,於是直接給景帝寫信,景帝命令周亞夫救援,但是周亞夫拒絕了景帝的命令,依然堅守不出。

七國聯軍久攻樑國不下,於是吳國軍隊繼續西進,攻擊周亞夫部。周亞夫一邊和吳軍對峙,一邊派遣輕騎南下奪取了泗水入淮口,扼斷了吳軍的糧食後勤。吳軍大敗,劉濞帶著幾千殘軍退守東越。東越王駱搖受漢王朝指示,以勞軍的名義,在丹徙誘殺劉濞。吳軍潰散。楚王劉戊一看,絕望無比,自殺。

而在齊地戰場,,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圍攻齊都臨淄,打了三個月沒打下來。宿將欒布帶兵趕來,三王直接就慫了,各自帶兵退回封國。

膠西王劉昂回國後,他的劉德建議他出去打游擊,萬一混不下去就去海上去作第一個海賊王的男人。劉昂拒絕了。直接投降。被領軍的韓頹當痛罵一頓,然後向他宣讀了景帝的平叛詔書,劉昂於是就自殺了。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被俘後現場誅殺。

趙王劉遂被大將酈寄帶兵直接堵在了老家,剛反叛沒多久,邯鄲就被圍了。酈寄圍了邯鄲很久也沒有打下來。本來和劉濞談好聯手的匈奴人一看,這吳王楚王太廢了,被漢軍三下五除二就被車翻了,果斷翻臉,拒絕了趙王的求援。欒布解放齊地之後帶兵前來,水淹邯鄲城,破之。趙王劉遂自殺。

總結,全死了。

南方鹏
2019-02-22

前154年,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削藩激發分封國與中央的矛盾,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周勃之子周亞夫平定。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吳楚聯軍被擊潰後,吳王劉濞與其麾下壯士數千人乘夜逃往東越,被東越王誘殺,把其頭顱獻給朝廷。楚王劉戊自殺而死。酈寄久攻趙國不下,欒布軍到,水淹邯鄲城,邯鄲城破,趙王劉遂自殺。濟南王劉闢光兵敗被殺,濟南被中央納為郡。

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圍攻齊地不下,膠西王回國後,其子劉德建議再度襲擊漢軍,不成功則出海逃走,膠西王不聽。到漢營請罪,漢使斥責他陰謀叛亂並宣讀詔書,膠西王自殺而死。膠東王、淄川王也被誅殺。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吳王劉濞是劉邦兄長劉仲的兒子,受封吳王時,劉邦看著劉濞的相貌說:“你有造反的面相啊”!雖然心裡後悔,但已拜官授印了,就撫著他的背說:“漢朝建立後五十年,東南方向將發生叛亂,難道是你嗎?天下同姓皆為一家,希望你謹小慎微,不要造反”。劉濞連說不敢。後來果因與景帝積怨而起兵。

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為了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權力,下詔取消了諸侯王治民之權,只剩“衣食租稅”,又減縮王國的政權機構,降低王國官職的等級,諸侯王勢力嚴重受制,為漢武帝推行“推恩令”進一步解決諸侯王問題,創造了必要條件。(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煮酒君
2019-02-24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引言:漢高祖劉邦建立漢王朝之後,吸取了秦王朝廢除分封制而導致沒有宗族諸侯保衛皇帝的教訓,便在王朝建立之初大肆分封諸侯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血緣關係日漸淡薄,中央政府與地方諸侯的矛盾也日益尖銳。終於在漢景帝時期,兩者撕破臉皮,中央政府與地方諸侯的戰爭爆發了。因為這場戰爭的挑起者主要有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七個諸侯王,故又稱“七王之亂”。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中央政府與地方諸侯的權力鬥爭

經歷了漢初的修養生息,到了漢景帝時期,漢王朝的國力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和平繁榮之下是地方諸侯正一步步不聽從中央的號令。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各地的控制,削弱各諸侯國的實力。漢景帝可謂絞盡腦汁,最終因為晁錯上書的《削藩策》而下定決心削藩收回諸侯國的土地。

吳王劉濞早有謀反之心,“今削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其反遲,禍大。”且不如此,“天子不尊, 宗廟不安”。這是晁錯《削藩策》裡的一段話,正是那句“今削亦反,不削亦反”打動了漢景帝並下令削藩。當削藩的命令傳到各諸侯國的封地之後,各諸侯王徹底被激怒了。本來就因為“奕棋事件”與漢景帝有殺子之仇的吳王劉濞下定決心謀反,並派出使臣到膠西、楚、趙、淮南等諸侯國,相約共同起兵造反。

七國打著“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西向,進展順利。隨著七國攻城略地的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傳到長安城,漢景帝也慌了。慌亂的漢景帝聽取了袁盎誅殺晁錯,滿足叛軍“清君側”要求以換取他們退兵的建議,腰斬晁錯於東市。但是晁錯的死並沒有換得七國的退兵,意識到戰爭無論如何都不可避免的漢景帝,這才下決心武力鎮壓叛亂,派太尉周亞夫率三十六位將軍抵禦吳楚聯軍,派曲周侯酈寄領兵攻打趙國、欒布攻擊齊地諸叛國,並以大將軍竇嬰駐屯滎陽,監視齊、趙的動向。經過了三個月的時間,漢景帝順利的平定了七國之亂。

漢景帝時參與七國之亂叛亂的諸侯王都是什麼下場?

叛亂七國的命運

作為叛亂的發起者吳王劉濞,在兵敗之後投奔東越,漢景帝派人以利引誘東越,東越騙吳王出去慰勞軍隊,用矛戟刺死吳王,獻其頭於漢朝。與吳國聯軍的楚王劉戊,看到吳王被殺之後,奮起反抗也落得兵敗自殺的結局。在欒布的打擊之下,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紛紛退回自己的諸國國內。其中膠西王劉昂更是親自到漢營裡請罪投降,卻也免不了自殺的命運,而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最終也伏罪被殺。最後的趙王劉遂也因為邯鄲城破,兵敗而自殺。參與叛亂的主要國家的國君最終都失去了生命。除了楚國之外,其他六國國家都被廢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