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崖山之後,再無華夏”?

為何說“崖山之後,再無華夏”,宋亡後中國人從此缺失了什麼?
為何說“崖山之後,再無華夏”?
10 個回答
应急出口
2017-04-19

有人說血性,有人說開放包容的精神,還有人胡說八道什麼鬼子的陰謀為了貶低中國。崖山之後中國人拋棄的是儒家精神,蒙元就不必說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開始就不再採用儒家思想治國,取而代之的是法家思想。這個變化在中國文化史中國法制史中非常明顯,從此中國就不再是一個仁義禮智信,開放包容進取的國度,變成了商鞅韓非夢想中的君王至上,民眾都是統治者的工具的國度,這種集權在滿清時達到了頂峰。中國的衰落也是儒家的衰落,元明清的儒生漸漸的說的多做的少,在法家思想的潛移默化之下朝廷沒有了言者無罪不殺士大夫的氣魄,讀書人自然也就唯唯諾諾的學會了溜鬚拍馬。王陽明曾經試圖扭轉這種局面提出了知行合一,可惜他沒有掌過權,法家思想之下一切君主的對立面都是要被摧毀的。所以鬼子說崖山之後無中國不是貶低中國,就是個事實評述,覺得他們說話難聽就好好讀書做好中國人。

村声泼嗓
2017-04-19

崖山事件,對日本影響巨大,首先日本舉國為宋亡服喪三年,日本史學家將中國史定位到此結束,對蒙建立的元稱為下國史,"支那"一詞也是在這時出現,所以這些史實告訴我們不要一味的抵毀日本,日本人的歷史定位是經得起推敲的,元統治期間對中國文化吹殘殘酷,從日本人角度看華夏以亡。(我認為歷史上生命力最強大的是文化傳成,只要文化不亡,政權改變並不是亡國的主要因素,文化在民族永遠不會亡)

卡诺金融
2017-04-20

厓山之戰是1279年,

宋朝

蒙古軍隊

元朝

這一說法起於何時,出於何人,已難考實。倘若將其置於宋元易代之際或易代之後,折射出南宋覆亡後漢人遺民的故國情懷,則應是宋朝新儒學表彰民族氣節的直接產物。厓山之戰作為歷史上中國境內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由宋入元的宋朝人倡為此說,當時自然有其歷史正當性,否則何必表彰民族氣節,強調

愛國主義

但時至今日,討論歷史上的中國,就必須立足於今天中國的立場。正如歷史學家譚其驤所指出:“一定要分清

漢族

中原

王朝

即以宋朝立國三百餘年而論,這一時段的中國不僅指宋朝,還應包括遼、夏、金、蒙,以及相繼並存的大理、

吐蕃

西遼

回鶻

文化中國

“厓山之後無中國”論,與後人對宋朝的高估與對元朝的偏見息息相關。倘若理性地把視野放寬到晚唐至元初的大中國範圍,宋朝儘管結束了晚唐以來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相對統一的

中原

相比宋朝,元朝在政治制度、社會經濟上確有局部性的倒退。但是,元朝繼唐朝之後再次成就了中國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統一,最終完成了宋朝未能達到的統一大業。在元帝國的大平臺上,包括

漢族

王朝

元朝

中國歷史

而“厓山之後無中國”論,褊狹地認定中國歷史與中華文明隨著南宋覆亡而戛然終結,完全無視元明清三代也是中國歷史與中華文明的必然延續(這種延續的是非得失雖不妨深長議之,但這種延續不僅是

中國歷史

厓山

宋朝

中國

(《解放日報》2.11 虞雲國)

cjg17
2017-04-19

簡單說說吧,南宋滅亡元朝一統天下,這朝代是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最黑暗的時代!到現在社會上依然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成吉思汗是中國的,元朝歷史是中國的歷史!太可笑了!如何區別是侵略還是統治,主要看統治者是否接受漢文化,是否以國富民強為管理目標。蒙古統治者完全不識漢字不懂漢語不接受漢文化,對中國只有掠奪沒有管理。漢文化出現空前劫難和斷層,故有此一說。(清朝則雖是少數民族,但仍被認為是中國的傳承!)

楠瓜饼2017
2017-04-19

其實這個太絕對了,這個觀點是日本學者提出來的,因為日本人是非常崇拜唐宋文化的,很多人都說要看唐宋就去日本,要看明朝就去韓國,就是因為韓國受明朝影響很大,宋朝滅亡以後漢人淪為低等民族,蒙古人沒有像滿人那樣用漢人文化來統治中原,這也導致了元朝的短命,但是從那以後漢人的脊樑被打斷,明朝重新建立漢人政權後有所改善,但是同樣也讓清朝統治者吸取了經驗和教訓,開始學習漢人文化,同時加強中央集權,大肆發動文字獄來毀滅漢文化以及奴化百姓,從此漢人文化只能統治者擁有,老百姓奴化嚴重,漢人的脊樑骨徹底被打斷,沒有了國家榮譽感,沒有了民族自豪感,麻木不仁,就是魯迅筆下“人吃人”的社會。

null108161361
2017-04-19

我不知道小編是哪裡人,出這題目的用意。僅就這題目作答吧,曰本人說崖山之後,再無華夏的目的是為他們的侵略開脫。因為南宋末年的崖山之戰,華夏族第一次完全失去了這片土地的統治權。曰本人的意思是華夏族既然能接受蒙古人滿人的統治,為什麼非要揪著我們的侵略不放呢?,這是回答小編前半截的為何說?宋亡之後中國人缺什麼?這個問題與前半截存在邏輯上的矛盾,因為華夏族不等於中國人,華夏族與蒙古族,滿族在遠古的歷史中邊界從來就不是固定的,融合,衝突,我強把你趕到漠北,你強把我壓到江邊。這種狀況在世界史中彼彼皆是,當年羅馬人,佔據大半個英倫半島,你今天問英國人你從此缺少了什麼呢?蒙古鐵騎曾席捲歐亞,你問現在幾十個國家,上百個民族從此缺少了什麼嗎?在歷史的某個節點上,高尚文明被野蠻征服並不是沒有,特洛伊之戰就是如此,崖山之戰後,中國人不僅沒缺什麼,還從天朝的夢中醒來,懂得了保守是會捱打的,當時機一到,淮西一討飯的和尚,就能把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趕到沙漠中去。滿族人利用了華夏族的內戰和經濟危機獲得了這片土地的統治權,但武昌首義一聲槍響,滿族人只有改姓融入中華民族,這是接壤民族之間的歷史必然,以中華版圖最大的概念來看,蒙滿藏回等多民族是大中華圈內的民族衝突。日本人不一樣,跟我們不接壤,也沒有納入過中華版圖,你也想拿崖山之戰說事,想在這塊版圖上作主,不僅華夏族不答應,所有的中國人都不會答應。

东山云谷
2017-04-19

對於“崖山之後,再無華夏”的說法,我們不可過於解讀。歷史是在前進的,社會是在發展的,民族的意志愈鬥愈強,人民的血氣越挫越勇,不能因一次重大失敗就滅失了再振雄風的信心。

元朝的殘暴統治,對人民視如草芥,種下了罪惡之因;那時的蒙人不把漢族民眾當人看,他們是馬背上的遊民,文化基因貧乏,以原始動物那種弱肉強食的本能,對漢民肆意蝕殺侮辱。結果是政權短命,免不了被消滅的命運,並把其殘餘也驅逐至大漠深處。

從崖山之戰的慘狀來看,的確令人痛徹肺腑。廣東沿海屬縣的史志詳細記載了南宋末之君臣赴戰情狀,小皇帝與身邊重臣陸秀夫無奈中相隨蹈海,海上密密麻麻的船隻在元軍水兵圍攻下,船上宋朝的避難官民(實戰精兵不足)紛紛跳海殉節,水面上到處是飄屍橫陳,真是慘不忍睹!自此南宋徹底滅亡。

元朝統治者執政後,把自己民族列為一等人,把已征服的遊牧民族金人看作二等人,也有極少數有錢有地位的漢人視為二等之列,絕大多數普通漢民被鄙視為三至四等人。元朝之地方政府把百姓編成保甲管理,採取連坐法,一人犯法株連其他,一律捕殺。為防民眾反抗,禁止民間習武,農家鋤頭、菜刀實行登記,多餘鐵器一律沒收,以防用之打造武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成語即是元朝苛政的生動寫照。據洞庭湖以南一些州縣地方誌書記載,是時元兵殘暴濫殺,偏遇水旱連災,鄉民流離失所,死難無計,到處空村空戶,荒無人煙……。個別大縣僅剩6千餘人至1萬餘人不等,直至明朝初年採取“跑馬圈地”、外地移民,予民休養生息的政策,才解決人口危機問題。但正因為農耕受到影響,田園荒蕪,人民生命沒有保障,各地收不到多少稅賦,元兵們就更加凶狠地鎮壓民眾。最終激起民變,爆發了元末農民大起義,一舉推翻了蒙人暴政。

對於崖山之戰的後續影響,主要是宋朝各界精英盡失後,致使華夏傳統文化出現斷層;接續者受元朝統治者的壓制及影響,生命朝不保夕,小心翼翼,文化創新能力大為下降,傳承上有所走樣。當然,華夏民族是個充滿超人智慧的民族,民間隱士無處不在,有識能人表面屈服而內心自強不息,他們暗中積蓄力量並保全自己,伺機而起。你們看看,元末江南的朱升向朱元璋建言獻計:“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不久,軍師劉伯溫出山,看透天下大勢,運籌帷幄,決勝華夏。誰說華夏無人材呢?

海外敵對勢力總想在思想意志上消磨我們,甚至試圖打垮我們,千萬別上他們的當。他們借古代某些課題研究,從一些側面,非主流方面突出渲染,混淆視聽,搞亂思想,干擾我們的戰略定力。的確,象崖山海戰之類重大歷史轉折點的命題,從一個階段、一個時期的負面影響肯定是存在的,它一度改變了歷史進程。但國家民族也象一個人的身體一樣,大病之後不死即癒,健康的修復有個過程,從痛苦、好轉、初癒,以至痊癒。一個南宋王朝沒了,民眾陷入痛苦的深淵,表面上屈辱、無奈、怨憤,但其心不會死,頑強著呢!它是潛龍,或躍在淵;一有機會,見龍在田;再有機會,飛龍在天!

今天的中國,雖經歷了千百年的折騰和磨難,但已經越來越強大,在世界說話份量越來越重。讓我們的敵人思量再三吧,你當豺狼,我們會舉起獵槍!

王的盛宴百年孤独
2017-04-19

唉!宋亡之後神州大陸的百姓基本沒有國家概念,不知道什麼叫國家,就算戰鬥也不知道為誰而戰,看北宋滅亡出現多少義軍!老實說岳飛並不屬於朝廷的編制軍隊~~~~~~!

宋被蒙古滅了之後基本就等於這個以漢人為主的大陸人民被打斷了脊樑骨…………!

明亡之後神州大陸基本一片灰暗的氣氛,這片大陸以漢人為主體,而明亡之後漢人就等於被收割了靈魂,只剩下一具行屍走肉,人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已經不知道活著的意義了!一個剃頭令讓多少人斷送生命,一人說要編書璀璨了多少華夏傳承讓我華夏文明陷入黑暗……………!

至於清朝被滅,呵呵呵呵!

纹石春竹
2017-04-19

這是日本人侵華的藉口之一,以為它有資格入主中原。宋亡後,中國人什麼也沒少,國土多了些,雜種多了些。南北又一次統一了。在中原及江南的土地上,只有漢人才管理得了。漢族人民受壓迫的同時,元政府也大量任用漢人官員,如同滿清入關後一樣。於是漢字還是漢字,漢族還是漢族,文化還在傳承,血脈未曾斷裂。反而多了各族共榮的理念。

在中國的土地上,總是選擇有擔當的領袖,兩宋當事者天生瘸腿,懦弱,把中國人的血性丟失殆盡,那他本身也就成了廢柴,自當被天擇所棄。蒙元視中國人的血性為無物,自當被中國人的血性所推翻。倒是民國之後,一片崇洋,差點丟了中華文化的根基。比如二戰後漢語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民國代表在聯合國卻恥於說漢語,以說英文為榮,這才是失魂落魄的丟失。

风行者127294006
2017-04-20

宋朝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分水嶺,這點是無疑的,宋之前,華夏文明崇尚的貴族精神和民本思想很活躍。讀書人讀的不是死書,而是學習貴族精神和民族大義。正因為如此,才有楊貴妃替李白脫鞋斟酒的故事。宋之前的中國統治階層,既怕文人又仰慕文人的先國後家的貴族精神。所以,宋之前才會出現中國文化的大發展。但是中國文化到宋之時,也確實到了一種需要改變的時候,宋朝排拆武官就是自斷其腿的一種錯誤做法,為了皇族不受威脅, 民族生存於不顧,滅亡是必然的。至於題目中提到的,有些誇大其詞,宋之後的民族yi英雄也是層出不窮,中華精神並沒有丟失,而是在學習借鑑中變革,產生了新的華夏精神,對私權利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和保護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