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10 個回答
关河南望
2019-04-13

其實我們對清朝的歷史有一個誤區。

比如說西方以艦船巨炮撕開了中國的門戶,又說中國長期落後於世界,說對也不對,說不對的原因,大家可以參考北洋水師,當時的北洋水師擁有世界上極為先進的戰艦,戰力世界第九,亞洲第一,還曾到日本耀武揚威過,以至於日本人的神經過了敏,小孩們都組織起來玩打鎮遠的遊戲,日本國上到天皇,下到普通百姓都捐錢捐物給海軍買軍艦要求戰勝中國。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那麼為什麼又說不對呢,其實也就是清朝的武器,要說從明朝後,其實並不落後,但漸漸的落後了原因並不是說他們不知道西方武器的厲害,而是他們認為對他們來說,最厲害的是老百姓,他們怕老百姓。

為此他們不惜讓中國成為落後於世界的榜樣,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先從千古一帝,聖祖康熙來說

要說他名不符實,也不盡然,康熙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然而就是他太聰明瞭,聰明反被聰明誤,滿清憑弓馬之利入主中原,便想著弓馬嫻熟不易,火器操作卻易,一旦漢人懂得了操作火器,會輕易毀掉了他們的江山,所以乾脆就直接就禁止火器,他自己會幾何學這種炮兵的學問,還有人發明原始的連發槍,然而康熙自己的學問都是自己玩的,從來不往國內推廣,而連發槍的發明者更是被他流放致死,康熙這人的目地也是,武力必須由滿人掌握的狹隘民族主義思想,生怕漢人起來反抗,而他的後任也都是如此。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而整個滿清一朝對於火器的認識其實也都差不多,他們不是不知道熱兵器的厲害,只是他們認為熱兵器這種易於操作的武器會抵消掉他們弓馬嫻熟的優勢,他們寧願老百姓成為順民,成為奴隸,不會反抗自己,他們自己懂得科技,去不去推廣科技,最終害了自己,這就是滿清的統治者最為短視之處。

Mer86
2019-04-11

雅克薩之戰的俄軍武器談不上有多厲害,十七世紀的火器能有多厲害?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清軍和俄軍一共打過兩仗,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時,俄軍與清軍用的都是鳥槍,雙方都需要一個支架來托起槍才能瞄準,不過俄軍用的支架是戰斧,所以俄軍的鳥槍手可以發動衝鋒,用白刃戰殺退清軍。這使得清軍在短兵相接的時候被俄軍吊打。然而雅克薩畢竟離沙俄的歐洲大本營太遠,缺乏重武器,所以當清軍搬出大殺器神威大將軍炮後(清軍的殺手鐗),俄軍立馬就被炸懵逼了。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此時俄軍的武器才算是領先了清軍。當時俄軍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火繩槍到燧發槍的換代,八百多支槍裡面有七百多支燧發槍。這種燧發槍不僅射程遠,而且更加機動靈活,射速也領先鳥槍,打得清軍鳥槍手潰不成軍。不過還是老問題,俄軍沒有足夠多的重武器,當清軍的神威大將軍炮出馬後,什麼問題都擺平了。

說到這裡很多人應該都看出來了。這兩次戰爭本來暴露出了清軍火繩槍落後的問題,但是由於清軍有大炮鎮場子,每次都是拿大炮解決俄軍。所以清軍從這兩次戰爭中悟出的道理不是改進鳥槍,而是造更多的大炮

這裡注意了,清軍領悟的道理是“製造更多的火炮,不是製造更多的先進火炮”。

清朝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後,準噶爾又殺到了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其實當時準噶爾兵所持有的火器是比清軍要先進一些的,幾乎都是俄製的燧發槍。

但是,由於噶爾丹入侵喀爾喀時,他的侄子策旺阿拉布坦把他的準噶爾老窩給端了。這就導致噶爾丹無家可歸,只能率三萬人與清軍十萬大軍火拼。最後兩次大戰下來,噶爾丹都是因為兵力劣勢才被清軍打敗。

▼清軍與準噶爾軍用火器對射▼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雍正九年(1731年)五至六月,清軍發動了一場偷襲準噶爾老巢的戰爭。這一戰在歷史上被稱作“博克託嶺、和通泊之戰”。

在這一戰中,清軍一萬八旗兵被全殲,損失慘重。戰後,清軍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武器裝備太落後了,開始改進火器裝備。

但是,清軍換裝的學習對象是準噶爾。這就很搞笑了。

試想一下,準噶爾的火器是從哪來的?是從沙俄進口的。那沙俄的火器是從哪來的?是從西歐仿製而來的。

這也就是說,如果西歐是祖師爺,那麼沙俄就是師傅,準噶爾是徒弟。清軍按照準噶爾的火器水平換裝,只是人家徒孫的水平。

不過,清軍好歹是換裝了,開始引進和仿製準噶爾人使用的重型火繩槍。乾隆皇帝繼位後,清軍基本全部換裝了這種裝備。雖然這種火繩槍並不先進,甚至落後於西方國家一百年,但是相較於和通泊之戰前,清軍使用的明朝鳥槍還是有很大進步的。

▼換裝了重型火繩槍的清軍▼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到了乾隆時期,清軍與緬甸大戰四次,當時緬甸土著士兵使用的是英制燧發槍,而清軍依然是老玩意。

看武器都知道,清軍比緬甸落後。但是由於緬甸士兵的素質不行,發揮不出英制燧發槍的優勢,沒有打醒清軍。而當清軍搬出壓箱底的大炮後,立即就能扭轉戰場頹勢。所以清軍一直到十八世紀時,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武器落後問題,依然迷信火炮,陷入了瘋狂造炮,利用數量取勝的惡循環

這一點很好理解,緬甸軍隊的英制燧發槍在戰場上並沒有起到致勝作用,而清軍的火炮能起到決勝作用。所以清軍也就不願意浪費錢換裝當時最先進的燧發槍。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清軍不願意花錢更新裝備,那當時的歐洲國家呢?由於當時歐洲國家拿破崙戰爭和工業革命的影響,軍事技術有了一波從量變到質便的進化。

十七世紀初,歐洲發明了線列戰術;

十八世紀初,英國軍隊發明了刺刀;

十八世紀末,拿破崙將炮兵的地位上升為了戰略兵種;

1840年時,也就是在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同一年,普魯士軍隊裝備了史上第一款後膛槍;

人家在大步流星的往前衝,清軍依然在原地踏步。

不過,還是要實事求是的說。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的火力還沒有對清軍形成碾壓的優勢

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清軍的火炮和火繩槍雖然落後,但是數量多。當時清軍一共裝備有11萬門炮,26萬支火槍。雖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破爛玩意。但是數量大,英軍也吃了不少苦頭。

那麼,既然當時清軍的火力相比於英軍,還沒有到被碾壓的程度。為什麼清軍的戰果卻是一塌糊塗的呢?

這是因為,清軍的肉搏戰不行。在長達兩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軍在肉搏戰當中打不贏英軍,每每都被英軍虐。所以最後才輸得一塌糊塗。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其實只要翻閱一些老資料就能發現,清軍當時並不是拿著大刀長矛與英軍在作戰。清軍也是拿著火槍、火炮和英軍對射。雖然火力要差很多。

但是,很快英軍就發現了清軍存在士氣低落的問題。於是,從虎門之戰開始,英軍在投入戰鬥後,直接就以火炮掩護加步兵登陸肉搏的作戰方式,向清軍發動白刃衝鋒戰。清軍見到英軍衝鋒,一般都是還有沒有接上短兵,就會一鬨而散。

比如虎門之戰,英軍先是轟擊清軍炮臺。遭到清軍的火炮還擊後,便等待海水漲潮,用步兵衝擊炮臺。一個圍攻,炮臺上的清軍就逃的沒影子了。

另外,清軍當時的後勤能力極差,根本集結不起大兵團。英軍只有兩萬人,但是每次遭遇清軍,人數都比清軍多。

火力沒人家強,白刃戰也不敢玩命,兵力也比人家少。這仗還怎麼打?(這三點恰恰就是清軍在雅克薩戰勝俄軍的原因)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所以,清軍的落後,並不是單單的武器水平的落後。清軍和英軍的較量,完全是一個古代國家和近代化國家的較量。

至於說,為什麼清軍在見識到沙俄先進的燧發槍後,不願意仿製呢?

這個原因很簡單。縱觀整個康雍乾三世,清朝沒遇到過任何一個體量和軍事實力能與它匹敵的對手。因此,即使清軍的武器已經老舊,但清朝憑藉龐大的體量也足以局部碾壓任何一個對手

當時歐洲的火槍並沒有在戰場上對清軍形成碾壓優勢。清軍的火槍不行,但是架不住清軍的炮多。每每當步兵扛不住了,清軍就會搬出大炮救場。這就導致清軍對火槍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對火炮的迷戀程度也越來越高

到了鴉片戰爭時期,清軍對火炮數量的迷戀程度已經達到了不重技術,不重質量,只看數量的毛病。並且,由於迷戀火炮,更滋生了軍隊不願近戰的毛病。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終於意識到了火器的威力,開始大量進口先進的武器。清軍也開始裝備洋槍洋炮。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清軍不敢白刃戰,後勤落後的毛病依然沒有改變。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時,法軍和日軍只要發動衝鋒,清軍就有崩盤的可能性。一支近代化的軍隊不敢“刺刀見紅”,裝備再先進的武器又有什麼用?

上将嗳福斯
2019-05-09

這個問題問得好。

清朝早就知道火器厲害,一直非常重視火器的裝備。但是鴉片戰爭時,武器裝備卻落後西方兩百年!為什麼?就是因為清朝初期在與周邊的戰爭中一直打勝仗,自以為自己的火器天下無敵,根本沒有意識到早已落後於時代。

第一,清廷不是傻子,也不是落後無知的蠻夷,他們善於引進先進武器裝備。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朝初年的軍隊就是野蠻落後,只會騎馬射箭。後期的清軍就是腐朽落後,戰無不敗。其實不然,清軍一直很重視武器裝備的質量。特別是對火器,越來越依賴。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清軍的火槍兵

在努爾哈赤的年代,清軍主要依靠重甲和騎射。幾乎沒有火器。但是在與明軍的戰爭中,清軍認識到了火器的威力。下定決心大力發展自己的火器部隊。通過繳獲明軍的槍炮,自己鑄造火器,收編明軍的降兵降將,到皇太極時期,清軍已經建立起一支東亞地區最強大的火器軍隊,其質量和數量都已經遠超明軍。

入關以後,清軍連年征戰,火器的比重不斷上漲。到鴉片戰爭的時候,清軍火器比重普遍已經達到了40%左右。幾乎到了離開火器就不能打仗的地步,完全喪失了近身肉搏的能力。很多關於鴉片戰爭的記載都提到,當清軍與英軍用火槍火炮互相射擊的時候,清軍還能勉強支撐。當英軍發起衝鋒,清軍直接就會崩潰。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鴉片戰爭以後的幾十年,清廷認識到武器裝備的巨大差距。立即開始引進西方先進武器。從後膛槍到管退炮,從機關槍到鐵甲艦,乃至於飛艇無線電,清軍的裝備一直走在東亞的前沿。甚至於很多先進武器,西方軍隊都還沒有裝備,清軍就已經裝備了。如果你看過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的巨炮,你就會發現,它們比半個世紀以後我,軍的火炮還要先進的多。說實話,我,軍當時如果有這些巨炮,早把小日本打跑了。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甲午戰爭中清軍巨炮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第二,清軍長期稱霸東亞,沒有及時認識到自身的落後。

我們前文說了,清軍其實很重視火器。那它為什麼還那麼落後呢?原因就是清軍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落後了

鴉片戰爭以前的一百多年,清軍一直在打仗。要命的是,他們一直在打勝仗。一個失敗者,很容易反省自身的缺陷。而勝利者,很少有人主動反省。他們總是總結經驗而不是教訓。甚至會把自身的錯誤當做是成功地經驗!

在雅克薩與沙俄的戰爭中,清軍的火繩槍明顯落後於沙俄的燧發槍,但由於清軍的數量優勢和眾多的火炮,最終清軍獲勝。獲勝了,誰還在乎怎麼勝的呢?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駱駝上馱的火炮

在與準格爾的長期戰爭中,清軍多次領教準格爾先進的燧發槍和火炮的威力。但最後還是憑藉著數量優勢獲勝。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在與緬甸的戰爭中,清軍第一次被先進火器打痛。1762年到1769年,由於緬甸不斷騷擾邊境。清軍先後四次發動對緬甸的戰爭。雖然最後以緬甸求和而告終,但清軍損失慘重。特別是緬甸裝備的燧發槍,給清軍造成了重大威脅。

一些參加過清緬戰爭的將領,目睹了部分緬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術落後。返回後曾上書乾隆帝,提議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支,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但乾隆未予以重視。

為什麼乾隆不重視呢?因為他沒有到前線,沒有切身體會。他一直偏執的認為清軍自己有火器,而且火槍不如火炮,而清軍有很多很多火炮。另外,八旗騎兵在緬甸戰爭中表現突出,給乾隆造成了錯覺,以為騎兵還是戰場的主宰

總而言之,鴉片戰爭以前,清軍在與周邊的一系列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清廷完全沒有認識到清軍武器的落後。它不瞭解西方的先進武器已經發展到了何種地步,它也沒有革新軍事技術和戰略戰術的動力。就在這樣的渾渾噩噩中,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來了!

Kennymb
2019-03-16

回答這個問題要代入大清皇帝的角度思維,槍炮和騎射的本質區別在哪裡?很多人簡單把皇帝當成白痴。其實,坐到皇帝那個位置,見解很廣博,例如康熙會拉丁文,幾何成績優異,怎麼會一點都不懂世界形式。關鍵在於,皇帝位置讓他們關注普通人想不到的內容。看到火器,合格的大清皇帝會立刻和滿蒙騎射做比較,然後意識到,騎射需要長期訓練,遊牧民族擁有天然優勢。槍炮則普通人都可以很快上手,人多的族群有優勢。這意味著如果普及火器,滿清勇士將失去武力上的優勢,無法震住漢人。換句話說,大規模引入火器將動搖國本。但這話皇帝不能明說,只能找些諸如洋人奇技淫巧之類的藉口搪塞。作為後人的我們讀史,要真信就真傻了

山人维屏
2019-03-17

就是一個原因,清朝統治者扼殺新思想,害怕科技發展,漢人拿起武器推翻他們的統治。

俄羅斯自從趕走了蒙古人,便開始了擴張的道路,俄國早在萬曆年間便遣使來到中國,當時的萬曆帝給俄國的國書也是不卑不亢,國書中寫到:“爾為大國,而中國亦不小也”,不向俄國示弱,但又表示願意和平交往,那是中俄第一次出現交集。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雅克薩戰爭爆發時間為1685年—1688年,當時的俄羅斯還沒有崛起,彼得大帝10歲登基,在位期間是1682年—1725年,那時的彼得大帝還未成年,還未向西方展開學習,可以說那時的俄國還不是很強大,還不足以和中國掰手腕,但是一些小股的土匪、冒險者就開始向東方入侵了。

那時的滿清剛入關不久,之後順治駕崩,康熙繼位,又開始除鰲拜,平三藩。俄國人就趁機入侵黑龍江流域,康熙一看,呀呵,我祖宗的發祥地都讓你佔了,過兩年你再把我祖墳刨了,動了大清的龍脈還行。於是康熙派遣使者,與俄國遠征軍“多次交涉,鄭重聲明,雅克薩自古就是我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我方嚴厲譴責俄國遠征軍的入侵行為!”俄國遠征軍的頭頭還真給面子,給清朝回話說:“我們注意!”,然而抓緊步伐修建堡壘,該幹嘛還幹嘛。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經多次交涉無果,康熙急了,派彭春帶了3000人去攻打雅克薩,水陸並進,當時的城內俄國人只有450人,炮3門,鳥槍300支,被彭春幾炮轟的受不了了,頭目托爾布津投降,不過有一個條件,就是能帶武裝撤退,這清軍將領也是沒腦子,最起碼得讓他放棄武器吧,結果連人帶武器都給放走了,就把雅克薩城毀了就走了,你也不想想這入侵者帶武裝,人家不隨時能回來嗎,正好應了那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果然,托爾布津撤到尼布楚,便寫信給俄羅斯求援,俄羅斯當時就派出“大軍”600人支援,沒辦法,當時的俄國沒有後來的實力,只能派出這麼多人,托爾布津捲土重來,再次入侵雅克薩,康熙聽了大怒,派2000多部隊再次出擊雅克薩。但是這次,戰爭打的就很艱難了,當時的雅克薩配備了西方的燧發槍,而且城門堅固,而清朝這時的火器水平,已經比晚明時期下降很大,不只是火器水平下降,八旗軍的整體素質也下826名侵略者,狂轟亂炸近一個月,楞是沒打下來,清朝那“神威大將軍炮”,轟到雅克薩城上,就是掉點牆皮,最後還是因為城裡被困一個月,病死餓死不少,826人還剩下66人,才開城投降。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雙方之後和談,簽訂《尼布楚條約》,雖然《尼布楚條約》是一個平等條約,可是清朝統治者卻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放棄了大片領土,可以說清朝是不敗而敗,俄國是不勝而勝。

這是清朝和俄國實力最為接近的時候,可以說還強於當時的俄國,但是兩國的發展道路是背道而馳,截然相反,俄國在向西方學習的路上一路前行,而滿清則在閉關鎖國的道路上越行越遠,中俄差距自此拉開。

北洋海军炮手
2019-03-15

雅克薩時候清朝就領會了西方火器的厲害?你是在搞笑呢吧,雅克薩之戰不可一世的哥薩克們被清軍的火炮轟成狗。根據《俄國人在黑龍江》一書,兩次雅克薩之戰清軍均用大炮猛轟城市,把俄國人轟慘了,俄國人還稱讚清軍的炮擊令人驚懼。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第二次雅克薩之戰,由於俄國人構築了稜堡,清軍無法通過強攻攻破,因此改強攻為圍困,並架起大炮猛轟城市,打死了頭目托爾布津,而且俄國人僅剩六十餘人。科普一下,稜堡即便是在同時代得歐洲都是要通過圍困攻克。

所以題目的描述分明是在胡說,但是清朝引進西洋火器了沒有?答案是必然的。

首先看一下《清聖祖實錄》中關於西洋炮的論述:

定遠平寇大將軍和碩安親王嶽樂疏言,逆賊吳三桂,聞臣進取長沙,必固守要害。非綠旗兵無以搜其險阻。非紅衣礟不能破其營壘。提督趙國祚久在行間,熟練火器。兼統綠旗兵三千。屯墾都督陳平,有兵二千。乞俱令隨臣進討。其廣東送來紅衣礟甚重。路險難致。西洋礟輕利,便於運動。乞發二十具為攻剿之用。上諭:剿滅逆賊,平定湖南,俱賴安親王。練習宿將,及精兵、火器、俱不可闕。提督趙國祚、都督陳平並所屬官兵,悉依安親王所請。南懷仁所造火礟,著官兵照數送至江西,轉運安親王軍前。王不必待礟到始行。亟由吉安,或袁州進發上以狹西提督陳福,勤勞邊疆,忠貞甚著,其弟刑部主事陳壽,從優以光祿寺少卿,鴻臚寺少卿用。


諭議政王大臣等,攻擊海賊營壘,宜用火炮。內造西洋炮甚利,且輕便易運。可令湖廣巡撫張朝珍,以湖廣所有西洋炮二十具,委官遞送福建總督姚啟聖軍前,用資剿御。

可見,康熙年間就引進並裝備了大量西洋炮用於機動作戰,而且西洋炮甚利;而紅衣炮則過於笨重,不利於運輸。由此可見,清朝並不排斥外來火器。比如說康熙年間步兵就開始換裝鳥槍,雍正年間更是大面積換裝贊巴拉槍,贊巴拉槍是清朝引進西亞、中亞火槍的統稱,有燧發槍也有火繩槍,最多的一種應該是土耳其重型火繩槍。

同時,清朝一直將澳門作為進口西洋火器的中轉站,並且清軍也曾大量進口西洋火器。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比如這個,可能是12磅或者是18磅夷炮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還有這個,可能是68磅夷炮,屬於重炮了

而清軍真正的劣勢在於:第一,由於金屬冶煉的技術落後,無法仿製出和原產質量相當的產品;第二,由於清軍戰術思想還停留在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的水平,使得先進火器發揮不出應有的功能;第三,由於清軍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火器導致武德喪失,清軍基本是在肉搏戰中敗給洋人。

全文完

云山万重归路遐
2019-03-13

18世紀時、西方處於初步發展的火器時代,中國處於冷兵器與火器並用的時期,弓箭、刀、矛大量地裝備清朝軍隊,清軍使用的是火繩槍,雖有燧發槍而未裝備於部隊(造價高),西方軍隊主要使用的是燧發槍,而滑膛槍的製造技術趨於成熟。

18世紀中西方火槍技術模式和機制原理,中國的炮工藝較為粗糙,而18世紀中國軍事科學技術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西方那樣的科學理論、實驗、技術三者之間循環加速的內在機制。

雅克薩之戰,發生於1685-1688年之間,此時處於17世紀末期,我們就姑且把時間算到18世紀好了,這一時期的歐洲軍隊火器的運用,並不一定比冷兵器軍隊戰鬥力高處多少。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當時先進的燧發槍是沒有膛線的,射擊精度很低,所以彼時的戰爭形式就形成了所謂的“排隊槍斃”的兩軍交戰隊列,目的是為了提高命中率,同時在近距離開火,命中率也就更高。可是一般在三輪齊射之後,步兵進入近距離的廝殺,此時靠的就是拼刺刀,才是真正的戰爭開始。

燧發槍射擊的目的,並不是作為戰爭的主要擊殺方式,而是起到擊潰,打擊敵軍士氣的目的,畢竟傷亡不高,還遠遠達不到決定戰車勝負的程度。

同時,燧發槍的結構複雜,造價十分昂貴,使用很麻煩,整個裝彈、射擊過程很浪費時間,當兩軍野戰距離拉到足夠近之後,還去裝填彈藥射擊,無異於是一種自殺行為。人家敵人早就拿著刺刀給你刺個通透了。

所以說這一時期,東西方軍隊的作戰方式雖然不同,但其核心理念是一樣的,雖然燧發槍與火繩槍有技術差距,但其實有效射程和射擊精度都遠遠達不到19世紀戰爭的水平。

既然燧發槍還不能徹底改變戰爭的方式,那麼戰爭還是隻能停留在靠冷兵器肉搏的程度,所以往往在這一時期,火器部隊只是作為戰爭中的一種兵種,而非常規化的制式武器而存在。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如此一來,加上燧發槍造價比較高昂,康熙從實際角度出發,不太可能耗費錢糧大規模引進這種燒錢的武器裝備軍隊,比較它此時的起到的效並沒有火繩槍好多少。

這就跟你在打刺激戰場的時候,你拿著一把98K,別人站在你面前拿著平底鍋,,你覺得你幾槍能打死他,而他又能用平底鍋幾下敲死你?

考慮到實際使用價值以及造價,所以康熙時期,大概只是小規模的引進了這種武器,大概也只是供有錢人防身用。

再說引進了又有什麼用?大清並不具備科學理論指導的工匠對這些武器進行大規模的維護,而大清的火器管理部門也是人浮於事,官僚作風嚴重,而軍隊中裝備火繩槍的部隊一年都指不定放得了多少槍來做射擊訓練,最終的結果,也不過成為擺設而已。

不具備自主研發,或者說不具備科學精神的大清,是無法將這種武器繼續優化,以趨於追上西方的腳步,如此一來,再多的引進也無甚意義。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為原創文章,請勿轉載,原創不易,若您喜歡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是對筆者最大的支持和肯定!

纸上的宣仔
2019-03-14

雅克薩之戰當時俄羅斯哥薩克人好像也沒有太多能讓清軍瞧得上眼的東西。雅克薩之戰俄軍投入使用的武器有:燧發槍,火繩槍,少量火炮(最多時12門)。

而雅克薩清軍則出動了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和威遠將軍炮,這兩種都是在西方傳教士南懷仁指導下製造出來的,神威無敵大將軍類似紅夷大炮這樣的直射火炮,但較明朝的火炮口徑更大,達到11cm,全炮重2274公斤,彈丸重量可以達到8斤;威遠將軍炮是一種發射爆炸榴彈的臼炮。兩種火炮均引進了熟銅鑄炮工藝,這是中國以前沒有的技術。更不要說清朝在南懷仁的制導下還製造了一批口徑和威力更大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發射13磅的彈丸,全炮重量達到3500公斤,只是沒有投入戰鬥。所以清軍的火力面對沙俄其實完全沒有劣勢。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威遠將軍炮,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均為配備跑車,可以當做野戰炮使用。而參加雅克薩之戰的俄軍的火炮數量少,重量更小,技術上並沒有更先進。

所以也就單兵火器二者有差距。但也不大。清軍均裝備鳥槍,也就是火繩槍,而俄軍是火繩槍和燧發槍混用。雅克薩之戰的時候彼得大帝剛剛繼位不久,當時的俄正規軍燧發槍都未完全普及,並不要說這些哥薩克。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一把俄式燧發槍工藝品


而且清軍並非沒有引進燧發槍,在對準噶爾和對緬甸的作戰中也都接觸過對方的燧發槍。只是清軍裝備燧發槍的數量很少。這個原因說實話我也沒搞明白,總之,燧發槍的只在清朝皇室的打獵槍和少量精銳部隊中使用。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清朝皇家打獵用的燧發槍

如果說雅克薩之戰真正讓清軍領教到西方先進性的,反而不是進攻武器,而是城堡。俄羅斯在雅克薩修築的是一種按照幾何學設計的稜堡,帶有突出的敵臺,便於形成交叉火力。這種稜堡是文藝復興後旨在歐洲興起的,根據荷蘭學者繪製的雅克薩城可以看出,雖然它不像歐洲那些著名的星形稜堡那樣繁複嚴謹,但仍不失基本幾何學的原則,對構建交叉火力是完全夠用的。相比之下當時的清軍構築的城防,仍然是方形突出的敵臺。後來稜堡技術也沒被清朝學去。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一名荷蘭學者根據和西伯利亞俄羅斯人的交流繪製的雅克薩城


正因為稜堡在防禦上設計的十分合理,開戰的幾周內清軍一直無法攻破,哪怕已經發起了數次強攻也沒辦法攻破,反而自身傷亡慘重。而俄軍甚至囂張到主動出城奇襲,某次襲擊殺傷清軍150人,2名軍官,而自己僅陣亡21人。所以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清軍出動幾千人將800名俄國人團團圍住,但卻只能靠圍困,而不能攻破,原因就是稜堡在防禦性能上的優越。在臺灣鄭軍攻打荷蘭人是如此,在雅克薩也是如此。

只可惜,後面清軍直到鴉片戰爭前後,都沒有和俄羅斯再有正面交鋒,稜堡工事的優越沒有引起清朝的足夠重視。

小小嬴政
2019-04-18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只是一次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沙俄對於遠東的控制,顯然沒有清朝中後期那樣強,但也有相當多的據點,他們不斷地蠶食著中國東北的領土,其中,開荒隊就成了先頭部隊。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這些由探險家、強盜、囚徒等組成的開荒隊,被稱為遠東的先遣隊,他們除了裝備冷兵器以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火槍。

只是這些火槍,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厲害,甚至不如明朝的火器,他們還是侷限於單發,以及前膛上彈,火槍的威力也很有限。

但由於這些人凶悍殘忍所對待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而不是正規的軍隊,因此最終控制雅克薩,將勢力伸入黑龍江。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兩次雅克薩反擊戰

沙俄勢力進入黑龍江,引起清政府的警惕。其實,沙俄的野心,康熙皇帝已經知曉,但實在是沒有精力管這些事情。

當時的清朝,剛剛平定了三藩,就面對著準噶爾勢力的威脅,因此,康熙皇帝並沒有把東北當成重點,自然派出的也不是主力部隊,而是一支偏師。

雖然清朝並不懼怕沙俄,但也表現出很謹慎,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於是康熙安排璦琿、寧古塔一帶的守軍,派出探子不斷刺探敵情。同時,通過外交手段,責令沙俄退出雅克薩。

但清政府的強烈譴責,並沒有讓沙俄退卻,反而更加努力的築造城池,並且最終控制雅克薩,之後更是建立了相當嚴密的工事。

不僅強烈譴責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而大量的情報告訴康熙皇帝,俄國在雅克薩的兵力,只有四百五十人,所配備的,不過是一些普通的火槍,三門火炮,沒有什麼重型武器。只是仗著工事,來駐守。

康熙皇帝於是當機立斷,只要動手,就一定要打贏。所以,清朝派出了兩千多兵力,二十門紅衣大炮,進攻雅克薩。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這種兵力,對陣俄國的先遣隊,絕對是殺雞用牛刀,根據史料記載,清朝共擊斃俄國先遣隊超過四百人,還有不少人落水淹死,基本肅清雅克薩的沙俄勢力。

收復雅克薩之後,清政府開始積極建設防禦工事,逐漸將被沙俄毀壞的城防連成一片,成了北方的防禦體系。

沙俄的失敗,並沒有接受教訓,而是繼續增兵,第二次控制雅克薩的時候,沙俄軍隊已經增加到八百人。

而且,這次的沙俄裝備,要比第一次強很多,讓沙俄意外的是,清軍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從寧古塔、璦琿等地的地方部隊,集合兩千兵力,再次包圍雅克薩。不但在東西南三面深挖溝壑,阻止沙俄突圍,還用水軍,遊弋於黑龍江之上,切斷了沙俄守軍的歸路。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清軍的策略很簡單,不打不撤,就是圍困,直到裡面的人都餓死,困死。圍困了八天,開始攻城,擊斃沙俄指揮官,但沒能攻下,於是繼續圍困。

而城中沙俄的日子並不好過,出不去,打不過,八百多人,最後只剩下數十人活著。而清軍,並沒有太多損失,只是等到了沙俄的求和。

這才解開重圍,最終收復雅克薩。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這兩次戰鬥,清軍打的很輕鬆,出兵並不多,只是一些地方部隊而已,並非精銳部隊,但這些部隊的裝備,要強於沙俄。所以,清廷這次並沒有吃西方先進武器的虧。

因為近代史上,清朝太過憋氣,所以,很多人認為,清朝火器遠不如西方。事實上,這是一種偏見,在清朝初期,清朝的火器,並不比西方差,甚至在火槍方面,還要超過西方,更要超過沙俄的裝備。

既然自己的武器超過西方很多,又為什麼要學習西方呢?至少在當時,的確有這樣的想法。

清朝康熙、雍正期間,當時的武器一直都很先進,因此,清政府也變得很驕傲自負。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這種驕傲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在清朝驕傲的時候,西方已經開始趕超,到了乾隆末年,西方的武器裝備,全面超越清朝。

同樣的機會擺在眼前,一個抓住了,一個卻錯過了

那麼,我們回到問題上來,解答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

第一,中俄雙方,都沒有把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當成是一場大戰役,更像是試探雙方底線的小衝突。因此,誰也沒有把壓箱底的東西亮出來。

第二,清朝當時的火器,以及其他軍事裝備,遠強於沙俄,因此,在這場勝利之後,康熙皇帝並沒有把沙俄當成自己的學習對象。

另外,在中俄雅克薩之戰後,中俄雙方出於和平狀態,沙俄終止了東方的擴張行動,開始和瑞典大打出手,終於獲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開始了自己的大航海時代。
早在雅克薩之戰中,就嚐到了西方武器的厲害,大清為何還不引進?

而清朝穩定了東北的局勢,開始和準噶爾大打出手,最終滅掉準噶爾,將領土擴張到了極致。

無論是清朝還是沙俄,都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東西,但隨後的日子裡,沙俄不斷地學習提高,終於跟上了大航海時代的步伐,成了清朝北方第一強國。而清廷卻變得腐朽,最終只能捱打。

Linux-深圳
2019-06-24

明朝和清朝是截然不同的。1521年,明朝和葡萄牙爆發屯門海戰,最終獲勝,但吃了對方火炮的虧。明朝政府戰後立刻下令仿製葡萄牙的戰船和火炮,這就是蜈蚣船和佛朗機炮,幾十年後佛朗機炮在明朝幾乎無處不在。

1548年,明朝在剿滅海盜的作戰中繳獲了鳥槍,覺得很不錯,從此開始仿製。1558年造出了一萬杆。1598年,明朝得到土耳其使臣帶來的重型火繩槍,決定仿製,就是魯密銃。1600年,明朝打撈英國沉船的艦炮。1621年,明朝從澳門引進西方先進的槍炮還有工程師。

明朝啥都好,仿製的意識很強, 火器著作還非常多。就是財政和工匠制度太奇葩。導致仿製的槍炮質量不行。徐光啟奏請完全按照西法練兵,明朝徹底沒有錢,只好作罷,直到滅亡。

對比大清財政制度強得很,但是學習和仿製的意識幾乎沒有,在和俄國,緬甸,越南,葛爾丹等幾十年的戰鬥中,大清都吃了不少虧,但是沒有覺醒,1793年英國使臣馬嘎爾尼直接帶著先進的槍炮進京演示,換明朝早就決定仿製了,但是大清無動於衷。1800年大清的軍備走向廢弛,造的槍炮又落後,質量又差,甚至還要挖出來兩百年前的明朝大炮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