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高仙芝滅了敵國立了大功,為何卻會被主帥怒罵是“高麗奴”?

2 個回答
伊耆角木
2019-02-22

高仙芝這個人,在軍事上確實是有天才,但政治上比較幼稚,加上個人道德也確實有問題,所以給自己引來很多麻煩。被罵“高麗奴”是因為他建功後洋洋自得,忘了等級尊卑之序。

名將高仙芝滅了敵國立了大功,為何卻會被主帥怒罵是“高麗奴”?
高仙芝確實是高麗人,出身將門、相貌出眾。那是天寶六年,高仙芝時任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兼節度副使,是安西唐軍二號人物,僅次於節度使夫蒙靈詧。而這位頂頭上司也是對高仙芝有知遇之恩,是他把高仙芝一步步從普通將領提拔到二把手。這時,一個真正讓高仙芝成為名將的機會出現了。

名將高仙芝滅了敵國立了大功,為何卻會被主帥怒罵是“高麗奴”?
開元二十五年,吐蕃出兵小勃律,迫使小勃律臣服,並與之聯姻,將小勃律納入吐蕃勢力範圍。小勃律地處吐蕃西北,大約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爾一帶,介於吐蕃、中亞與安西四鎮之間,戰略地位十分突出,從武周時期開始,這裡就是唐朝和吐蕃反覆爭奪的焦點地帶。這次小勃律被吐蕃掌控,讓唐玄宗大偉惱火,必須要奪回這個戰略要地才能控制中亞地區。但是,此後歷任安西節度使多次出兵都無功而返。直到天寶六年,夫蒙靈詧向玄宗推薦高仙芝。終於高仙芝獲封行營節度使,率一萬騎兵遠征小勃律。

名將高仙芝滅了敵國立了大功,為何卻會被主帥怒罵是“高麗奴”?
高仙芝在此戰中展現了極高的軍事才能。花了三個多月長途奔襲,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神兵天降突擊以逸待勞的吐蕃軍,拔下吐蕃重鎮連雲堡。又在極其艱苦的帕米爾高原坦駒嶺行軍,鼓舞軍心直搗小勃律國都,在深山中擒獲企圖逃走的小勃律國王、王后,斬斷小勃律與吐蕃聯繫的唯一一條藤橋通道,阻絕吐蕃援軍。扶植了一個親唐政府,徹底控制小勃律。

但是,被勝利衝昏頭腦的高仙芝得意忘形了,行至播密川時,便派快馬先行入朝,直接向玄宗呈上了捷報。問題是,他的身份僅僅是安西副節度使,夫蒙靈詧才是一把手,按理應由他上表奏捷才合規矩。高仙芝的行為屬於僭越,並且夫蒙靈詧才是推薦高仙芝掛帥的人,高此舉頗有忘恩負義之嫌。於是,當高仙芝回來後,夫蒙靈詧痛罵他:“啖狗糞高麗奴!汝官皆因誰得,而不待我處分,擅奏捷書?高麗奴!汝罪當斬,但以汝新有功不忍耳!”嚇得高仙芝伏地謝罪。

名將高仙芝滅了敵國立了大功,為何卻會被主帥怒罵是“高麗奴”?
不過,由於高仙芝的大功,玄宗對他的欣賞已經超越了夫蒙靈詧,而當時的監軍宦官邊令誠為了自己的功勞也極力為高仙芝說好話,為他陳述冤枉。最後,玄宗召夫蒙靈詧入朝,而讓高仙芝完全取代他成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兼攝鴻臚卿和御史中丞,一時榮寵。

但是福兮禍之所伏,高仙芝成為安西軍一把手後又屢立戰功,逐漸目中無人,當時位於中亞錫爾河流域的石國請求歸附唐朝,高仙芝欣然受降,簽訂和約,轉身卻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撕毀和約,突然帶兵殺入根本沒有設防的石國,甚至進行屠城,將軍功歸為己有,更將該國錢財劫掠一空納入自己的腰包。

名將高仙芝滅了敵國立了大功,為何卻會被主帥怒罵是“高麗奴”?
高仙芝背信棄義、殘酷殺掠的行為引起公憤,中亞各國迅速形成反唐同盟,向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求助,請他們攻打安西四鎮,為石國報仇。高仙芝先想下手為強,長途奔襲黑衣大食,結果因為兵力不足,在怛羅斯城慘敗,精銳盡喪。這次慘敗讓原本依附唐朝的中亞各國紛紛倒向阿拔斯王朝。此後幾年由於安史之亂爆發,唐朝自顧不暇,再也無力把勢力範圍擴展到中亞,中亞從此徹底與中國無緣。

名將高仙芝滅了敵國立了大功,為何卻會被主帥怒罵是“高麗奴”?而高仙芝本人,也在安史之亂中平叛不力,丟失陝郡,退守潼關。當年為他在玄宗面前爭功的宦官邊令誠這次成了他的掘墓人。邊為了洗脫戰敗的罪責,大肆誣衊高仙芝和封常清,最終,兩員名將被玄宗下令斬首,可惜可嘆。

何运超
2019-02-21

主要是指高仙芝隸屬原安西節度使(今天新疆龜茲)夫蒙靈察手下出擊小勃律國(今天克什米爾地區西北)一戰。原本小勃律位於西域諸部和吐蕃之間。當時唐朝對西域的管束已經鬆懈,原在中亞的波斯和昭武九姓諸小國陸續已經被大食國忽兒珊(今波斯呼羅珊省及周邊)總督以武力臣服,很多原本心向唐朝的西域向天可汗求助卻不了了之,這就是後來高仙芝會因為石國國王、突騎施部可汗問題引發怛羅斯之戰的前因。

而其中天寶六載747年就發生了小勃律倒向吐蕃的事件,唐軍進行討伐。高仙芝這一戰立功,急匆匆向朝廷表功,引發節度使夫蒙靈察不滿而辱罵高仙芝。因為監軍使邊令誠幫助高仙芝解釋,皇帝居中調節,高仙芝脫穎而出取代夫蒙靈察成為坐鎮西域最高統帥。夫蒙靈察反而調回中原。

客觀地說,夫蒙靈察和高仙芝都是李林甫掌權以後推舉出來的邊疆部族將領,夫蒙靈察是羌族,高仙芝是朝鮮族,原本唐朝比較開明,並不因為漢人還是少數民族而受到不公,這其實是好的政策。夫蒙靈察雖然是羌族,但是中原本土人 ,而高仙芝隨父親確實來自海東高麗,因而受到夫蒙靈察歧視,既體現了中原人對邊疆人的傲嬌心理,也有上級對下級的官僚作風。

但是,高仙芝因為得到皇帝欣賞,同樣膨脹了立功的心態,隨後屢屢在西域用兵,出發點都是好的,因為當時已經危機四伏,如果再放任不管,西域各部也一樣會動盪不安。高仙芝後來出征石國、突騎師都是因此。包括高仙芝回長安獻俘虜,表現自己的功勞,隱瞞在石國的劫掠行為引起當地人的反感,這就造成逃回的石國王子說動昭武各部倒向大食國,點燃怛羅斯之戰的導火線。

高仙芝決定先發治人,主動出擊怛羅斯這依然體現了他反應迅速,具備統帥頭腦,身邊李思夜、段秀實、封常青都是干將,但是,唐朝官軍有限,不得不借助西域本地部族,拔汗那曾經得到唐朝袒護,葛邏祿位於金山,態度就比較中立,最後在大戰中在外圍倒戈,促使唐軍失敗。

總的來說,高仙芝的問題就是那種比較頭腦簡單的武夫,缺少變通,與夫蒙靈察共事,受到皇帝欣賞獨當一面也是考慮不周,雖然用心是對的,但具體處理存在問題,釀成大禍。西域失控隨著就是中原諸部的動盪騷動,安祿山、史思明等北部主將都是西域諸部後裔,安史之亂本身就是西域之變引發的後續反應,可以說影響深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