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人不願再發朋友圈,也不再去看朋友圈?

為什麼一些人不願再發朋友圈,也不再去看朋友圈?
10 個回答
PPT精选
2019-08-02

你好,我是小皮老師。今日頭條認證職場作者,PPT領域作者,每人可以免費領取1次。 粉絲25萬,歡迎關注

微信一開始還是比較純粹的,但是後面加入越來越多的功能,已經不是單純的聊天工具,慢慢變成另一個微博了,具備各種社交屬性。

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少發朋友圈的人,之前有一段時間更是直接把朋友圈的功能隱藏起來了。

你好,我是小皮老師。今日頭條認證職場作者,PPT領域作者,每人可以免費領取1次。 粉絲25萬,歡迎關注

微信一開始還是比較純粹的,但是後面加入越來越多的功能,已經不是單純的聊天工具,慢慢變成另一個微博了,具備各種社交屬性。

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少發朋友圈的人,之前有一段時間更是直接把朋友圈的功能隱藏起來了。

為什麼?

一、發個朋友圈真麻煩

我的微信上加了好多人,家人,親戚,同學,朋友,陌生人等等等,每次發條信息都要想想,要對誰可見,心好累的。

最尷尬的遇到過,發的朋友圈A看到了,跟B說了,然後就尷尬了,因為B沒有在那個分組裡面。

二、朋友圈就是營銷圈

這年代,誰還沒有幾個做微商的朋友呢?

也不說不好,人家也挺努力的,但是我不愛看那些內容,很多都是賣面膜,化妝品,我一單身狗用得著嗎,哼

你好,我是小皮老師。今日頭條認證職場作者,PPT領域作者,每人可以免費領取1次。 粉絲25萬,歡迎關注

微信一開始還是比較純粹的,但是後面加入越來越多的功能,已經不是單純的聊天工具,慢慢變成另一個微博了,具備各種社交屬性。

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少發朋友圈的人,之前有一段時間更是直接把朋友圈的功能隱藏起來了。

為什麼?

一、發個朋友圈真麻煩

我的微信上加了好多人,家人,親戚,同學,朋友,陌生人等等等,每次發條信息都要想想,要對誰可見,心好累的。

最尷尬的遇到過,發的朋友圈A看到了,跟B說了,然後就尷尬了,因為B沒有在那個分組裡面。

二、朋友圈就是營銷圈

這年代,誰還沒有幾個做微商的朋友呢?

也不說不好,人家也挺努力的,但是我不愛看那些內容,很多都是賣面膜,化妝品,我一單身狗用得著嗎,哼

還有一些特別喜歡嘚瑟的,去哪個國家玩啊,男朋友帶去哪裡吃啊,跟我有毛關係啊啊~~~

之前屏蔽了一個女性朋友,很不得一天發幾十個朋友圈,看著真煩~

三、我是個蠻內向的人

這是實話啊,大家一定要相信。

很多東西我都默默放在心裡,我在網上的很多標籤,我的朋友幾乎沒有全部知道的,有人問起再說。

我不是那種在現實中,特別積極主動的人。

發朋友圈,1周3條算多的。很多人還各種修圖片,我是基本都是直接發的,比較喜歡真的東西吧~

你好,我是小皮老師。今日頭條認證職場作者,PPT領域作者,每人可以免費領取1次。 粉絲25萬,歡迎關注

微信一開始還是比較純粹的,但是後面加入越來越多的功能,已經不是單純的聊天工具,慢慢變成另一個微博了,具備各種社交屬性。

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少發朋友圈的人,之前有一段時間更是直接把朋友圈的功能隱藏起來了。

為什麼?

一、發個朋友圈真麻煩

我的微信上加了好多人,家人,親戚,同學,朋友,陌生人等等等,每次發條信息都要想想,要對誰可見,心好累的。

最尷尬的遇到過,發的朋友圈A看到了,跟B說了,然後就尷尬了,因為B沒有在那個分組裡面。

二、朋友圈就是營銷圈

這年代,誰還沒有幾個做微商的朋友呢?

也不說不好,人家也挺努力的,但是我不愛看那些內容,很多都是賣面膜,化妝品,我一單身狗用得著嗎,哼

還有一些特別喜歡嘚瑟的,去哪個國家玩啊,男朋友帶去哪裡吃啊,跟我有毛關係啊啊~~~

之前屏蔽了一個女性朋友,很不得一天發幾十個朋友圈,看著真煩~

三、我是個蠻內向的人

這是實話啊,大家一定要相信。

很多東西我都默默放在心裡,我在網上的很多標籤,我的朋友幾乎沒有全部知道的,有人問起再說。

我不是那種在現實中,特別積極主動的人。

發朋友圈,1周3條算多的。很多人還各種修圖片,我是基本都是直接發的,比較喜歡真的東西吧~

今日話題——你一週一般發幾條朋友圈?

内蒙古—俗人愚夫
2019-08-12

說說我的經歷吧……2012年購買了智能手機,開始玩微信,當時還沒有習慣發朋友圈,還是願意在微博和QQ空間裡發文字和圖片。後來隨著玩微信的人越來越多,我發朋友圈的頻率也慢慢上升,衣食住行沒有不發的,尤其是我的一些攝影作品,每次得到大家的點贊和留言就感覺很牛逼。時間來到了2015年,我開了一家文玩店,開始用朋友圈賣貨,每天都發一些貨品,同時為了吸引眼球大量的發一些段子或晒自己的生活,從吃飯到睡覺……漸漸地,我發現我發朋友圈已經成了一種病態,不發難受。

2019年四月,我的人生再次發生轉變,店破產了,我又開始四處奔波找工作了……有一天,我坐在公交車上看著很多人都在低頭玩手機,而我因為手機沒電了沒有看……就在一瞬間,我腦海裡浮現出,一群裸體的人坐在車上,包括我,身上一絲不掛被人圍觀,已經毫無隱私可言,朋友圈真的那麼重要嗎?我為什麼要讓別人圍觀我的生活?親者痛,仇者恨,誰在乎你的生活好壞?你只不過是一個跳樑小醜,用你的一言一行去取悅別人。

想到這,我再次掏出手機,用最後餘下的那點電量,改了微信暱稱,設置了朋友圈權限(朋友三天可見),從那天開始到現在,我不發朋友圈了,偶爾,單位領導要求賣庫存車,不得不發時,我才發,但我不會再讓任何人圍觀我的生活了。

如今,偶爾翻翻朋友圈,也不像以前那樣什麼都看了,朋友、同學發的,瞟上一眼,禮貌的點個贊!

要說徹底告別手機還不現實,微信不看了,但睡不著覺或閒下來時,今日頭條是必看的!


說說我的經歷吧……2012年購買了智能手機,開始玩微信,當時還沒有習慣發朋友圈,還是願意在微博和QQ空間裡發文字和圖片。後來隨著玩微信的人越來越多,我發朋友圈的頻率也慢慢上升,衣食住行沒有不發的,尤其是我的一些攝影作品,每次得到大家的點贊和留言就感覺很牛逼。時間來到了2015年,我開了一家文玩店,開始用朋友圈賣貨,每天都發一些貨品,同時為了吸引眼球大量的發一些段子或晒自己的生活,從吃飯到睡覺……漸漸地,我發現我發朋友圈已經成了一種病態,不發難受。

2019年四月,我的人生再次發生轉變,店破產了,我又開始四處奔波找工作了……有一天,我坐在公交車上看著很多人都在低頭玩手機,而我因為手機沒電了沒有看……就在一瞬間,我腦海裡浮現出,一群裸體的人坐在車上,包括我,身上一絲不掛被人圍觀,已經毫無隱私可言,朋友圈真的那麼重要嗎?我為什麼要讓別人圍觀我的生活?親者痛,仇者恨,誰在乎你的生活好壞?你只不過是一個跳樑小醜,用你的一言一行去取悅別人。

想到這,我再次掏出手機,用最後餘下的那點電量,改了微信暱稱,設置了朋友圈權限(朋友三天可見),從那天開始到現在,我不發朋友圈了,偶爾,單位領導要求賣庫存車,不得不發時,我才發,但我不會再讓任何人圍觀我的生活了。

如今,偶爾翻翻朋友圈,也不像以前那樣什麼都看了,朋友、同學發的,瞟上一眼,禮貌的點個贊!

要說徹底告別手機還不現實,微信不看了,但睡不著覺或閒下來時,今日頭條是必看的!


职场火锅
2019-08-02

前不久,原來關係挺好的兩位同事小林和小山,不再說話了,就這樣搞了一個月冷戰,現在搞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姿態了。

什麼原因呢?芝麻大的小事。

小林給小山朋友圈點讚了,小山沒給小林點贊,但同一個時間段,小山卻給領導點讚了。小林渾身冰涼,感到受到了侮辱,自己拿熱臉貼了別人的冷屁股。

於是小林故意給所有人點贊,偏偏不給小山點贊,小山一氣之下拉黑了小林,兩人心照不宣,誰也不理誰了。

小林和小山,是三歲小孩嗎?不是。小林今年36歲,小山今年34歲。兩個成熟男人,就為這點破事“恩斷義絕”。

前不久,原來關係挺好的兩位同事小林和小山,不再說話了,就這樣搞了一個月冷戰,現在搞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姿態了。

什麼原因呢?芝麻大的小事。

小林給小山朋友圈點讚了,小山沒給小林點贊,但同一個時間段,小山卻給領導點讚了。小林渾身冰涼,感到受到了侮辱,自己拿熱臉貼了別人的冷屁股。

於是小林故意給所有人點贊,偏偏不給小山點贊,小山一氣之下拉黑了小林,兩人心照不宣,誰也不理誰了。

小林和小山,是三歲小孩嗎?不是。小林今年36歲,小山今年34歲。兩個成熟男人,就為這點破事“恩斷義絕”。

我是從2018年2月關閉朋友圈的,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太浪費時間了。比如,小山和小林這種點贊,我覺得很累。我給你點贊,你不回點,我就吃味。如果循環,一天要浪費幾個小時。我乾脆關閉了朋友圈,寧願不關心這些動態,也讓耳朵根子清淨了。

也許像我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原因也各式各樣的,總體有四種情況:

第一,朋友圈已經成為大雜院,人們越來越重視隱私保護。

比如,我前年因為買房,加了一些中介,也懶得去分組,也沒有刪除。個人的生活信息,不願意被陌生人看到。

比如,以前朋友圈基本都是朋友,現在“朋友圈”裡的“朋友”比重逐步下降,同事、客戶、銷售、微商、甲方、乙方,等等。認識不認識的一大堆。

有人說,你分組啊。看著上千個微信號,真的懶得分這麼清楚,朋友圈又沒有實質作用,乾脆關閉。

第二,職場關係向朋友圈滲透越來越深,職場人越來越神經過敏。

同事小趙原來挺受領導青睞的,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受冷落了。

後來,領導私下說,小趙發了一張雪景,並配了一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小詩。領導剛批評過他,再看到這首小詩,認為小趙這是挑戰、蔑視我,於是開始冷落小趙。

前不久,原來關係挺好的兩位同事小林和小山,不再說話了,就這樣搞了一個月冷戰,現在搞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姿態了。

什麼原因呢?芝麻大的小事。

小林給小山朋友圈點讚了,小山沒給小林點贊,但同一個時間段,小山卻給領導點讚了。小林渾身冰涼,感到受到了侮辱,自己拿熱臉貼了別人的冷屁股。

於是小林故意給所有人點贊,偏偏不給小山點贊,小山一氣之下拉黑了小林,兩人心照不宣,誰也不理誰了。

小林和小山,是三歲小孩嗎?不是。小林今年36歲,小山今年34歲。兩個成熟男人,就為這點破事“恩斷義絕”。

我是從2018年2月關閉朋友圈的,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太浪費時間了。比如,小山和小林這種點贊,我覺得很累。我給你點贊,你不回點,我就吃味。如果循環,一天要浪費幾個小時。我乾脆關閉了朋友圈,寧願不關心這些動態,也讓耳朵根子清淨了。

也許像我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原因也各式各樣的,總體有四種情況:

第一,朋友圈已經成為大雜院,人們越來越重視隱私保護。

比如,我前年因為買房,加了一些中介,也懶得去分組,也沒有刪除。個人的生活信息,不願意被陌生人看到。

比如,以前朋友圈基本都是朋友,現在“朋友圈”裡的“朋友”比重逐步下降,同事、客戶、銷售、微商、甲方、乙方,等等。認識不認識的一大堆。

有人說,你分組啊。看著上千個微信號,真的懶得分這麼清楚,朋友圈又沒有實質作用,乾脆關閉。

第二,職場關係向朋友圈滲透越來越深,職場人越來越神經過敏。

同事小趙原來挺受領導青睞的,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受冷落了。

後來,領導私下說,小趙發了一張雪景,並配了一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小詩。領導剛批評過他,再看到這首小詩,認為小趙這是挑戰、蔑視我,於是開始冷落小趙。

小趙撓破頭皮都不知道,領導不理他,是這個朋友圈造成的。小趙聽說這個原因後,後悔自己手欠,立即關閉了朋友圈。本來無一事,何必惹塵埃呢。

再比如,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同學之間,你給他點贊,不給我點贊,我認為你對我有意見。我也不給你回贊,你認為我在氣你。好端端的關係,就這樣被冷淡了。

第三,朋友圈同質化內容越來越垃圾,費眼費時費表情。

朋友圈裡都是什麼東西呢?無非五大類:

一是朋友(含一面之交的陌生人)的“日常晒”,旅遊、美食、萌寵、寶娃,自己的生活壓力這麼大,哪有這麼多閒情逸致關注這些。你自己留著“樂”唄,非要別人點贊,點得手痠,還言不由衷。

二是各種雞湯、勵志、養生、佛語,雲山霧罩的,大道理互相還打架,看多了想吐,越看越糊塗,浪費精力。

三是各種社會熱點、八卦、財經,題目怎麼嚇人怎麼寫。看多了,大同小異,乾脆不點開了。

四是各種微商、推銷、賣課,都是即時搶購,不買就錯失一波良機,後來發現都沒啥球用,乾脆統統封殺。

前不久,原來關係挺好的兩位同事小林和小山,不再說話了,就這樣搞了一個月冷戰,現在搞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姿態了。

什麼原因呢?芝麻大的小事。

小林給小山朋友圈點讚了,小山沒給小林點贊,但同一個時間段,小山卻給領導點讚了。小林渾身冰涼,感到受到了侮辱,自己拿熱臉貼了別人的冷屁股。

於是小林故意給所有人點贊,偏偏不給小山點贊,小山一氣之下拉黑了小林,兩人心照不宣,誰也不理誰了。

小林和小山,是三歲小孩嗎?不是。小林今年36歲,小山今年34歲。兩個成熟男人,就為這點破事“恩斷義絕”。

我是從2018年2月關閉朋友圈的,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太浪費時間了。比如,小山和小林這種點贊,我覺得很累。我給你點贊,你不回點,我就吃味。如果循環,一天要浪費幾個小時。我乾脆關閉了朋友圈,寧願不關心這些動態,也讓耳朵根子清淨了。

也許像我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原因也各式各樣的,總體有四種情況:

第一,朋友圈已經成為大雜院,人們越來越重視隱私保護。

比如,我前年因為買房,加了一些中介,也懶得去分組,也沒有刪除。個人的生活信息,不願意被陌生人看到。

比如,以前朋友圈基本都是朋友,現在“朋友圈”裡的“朋友”比重逐步下降,同事、客戶、銷售、微商、甲方、乙方,等等。認識不認識的一大堆。

有人說,你分組啊。看著上千個微信號,真的懶得分這麼清楚,朋友圈又沒有實質作用,乾脆關閉。

第二,職場關係向朋友圈滲透越來越深,職場人越來越神經過敏。

同事小趙原來挺受領導青睞的,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受冷落了。

後來,領導私下說,小趙發了一張雪景,並配了一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小詩。領導剛批評過他,再看到這首小詩,認為小趙這是挑戰、蔑視我,於是開始冷落小趙。

小趙撓破頭皮都不知道,領導不理他,是這個朋友圈造成的。小趙聽說這個原因後,後悔自己手欠,立即關閉了朋友圈。本來無一事,何必惹塵埃呢。

再比如,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同學之間,你給他點贊,不給我點贊,我認為你對我有意見。我也不給你回贊,你認為我在氣你。好端端的關係,就這樣被冷淡了。

第三,朋友圈同質化內容越來越垃圾,費眼費時費表情。

朋友圈裡都是什麼東西呢?無非五大類:

一是朋友(含一面之交的陌生人)的“日常晒”,旅遊、美食、萌寵、寶娃,自己的生活壓力這麼大,哪有這麼多閒情逸致關注這些。你自己留著“樂”唄,非要別人點贊,點得手痠,還言不由衷。

二是各種雞湯、勵志、養生、佛語,雲山霧罩的,大道理互相還打架,看多了想吐,越看越糊塗,浪費精力。

三是各種社會熱點、八卦、財經,題目怎麼嚇人怎麼寫。看多了,大同小異,乾脆不點開了。

四是各種微商、推銷、賣課,都是即時搶購,不買就錯失一波良機,後來發現都沒啥球用,乾脆統統封殺。

五是各種拉票、眾籌、砍價,基本都是“友情綁架”,投票了、砍價了,還要把截圖發到群裡“驗明正身”,不知道每天要討好多少人,不堪其擾。

第四,朋友圈裡的各種“裝逼晒”,你的開心就是對我的刺激。

有些朋友“晒幸福”,出發點是讓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快樂。但有些人“炫富”,動機不純,出發點就是想刺激別人,你看我過得“高大上”吧,故意讓別人羨慕嫉妒恨,自己才覺得爽。

第五,精準社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聰明人都開始做交際的減法了。

成功學、人脈學,伴隨朋友圈的興起,確實火了幾年。現在的人們,開始慢慢醒悟,你自身沒有價值,貴人怎麼會白白施捨?很多聰明人終於明白了,自己才是自己的“人脈”,你沒有“利用價值”,你在朋友圈裡就是一個“人名”而已。

現代社會越來越浮躁,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你沒有實力就沒有高薪,沒有高薪生活質量就要下降,任何人都會“無緣無故、沒有回報”地幫你。歸根到底,靠自己。與其大海撒網,維護那些不靠譜的人脈關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前不久,原來關係挺好的兩位同事小林和小山,不再說話了,就這樣搞了一個月冷戰,現在搞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姿態了。

什麼原因呢?芝麻大的小事。

小林給小山朋友圈點讚了,小山沒給小林點贊,但同一個時間段,小山卻給領導點讚了。小林渾身冰涼,感到受到了侮辱,自己拿熱臉貼了別人的冷屁股。

於是小林故意給所有人點贊,偏偏不給小山點贊,小山一氣之下拉黑了小林,兩人心照不宣,誰也不理誰了。

小林和小山,是三歲小孩嗎?不是。小林今年36歲,小山今年34歲。兩個成熟男人,就為這點破事“恩斷義絕”。

我是從2018年2月關閉朋友圈的,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太浪費時間了。比如,小山和小林這種點贊,我覺得很累。我給你點贊,你不回點,我就吃味。如果循環,一天要浪費幾個小時。我乾脆關閉了朋友圈,寧願不關心這些動態,也讓耳朵根子清淨了。

也許像我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原因也各式各樣的,總體有四種情況:

第一,朋友圈已經成為大雜院,人們越來越重視隱私保護。

比如,我前年因為買房,加了一些中介,也懶得去分組,也沒有刪除。個人的生活信息,不願意被陌生人看到。

比如,以前朋友圈基本都是朋友,現在“朋友圈”裡的“朋友”比重逐步下降,同事、客戶、銷售、微商、甲方、乙方,等等。認識不認識的一大堆。

有人說,你分組啊。看著上千個微信號,真的懶得分這麼清楚,朋友圈又沒有實質作用,乾脆關閉。

第二,職場關係向朋友圈滲透越來越深,職場人越來越神經過敏。

同事小趙原來挺受領導青睞的,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受冷落了。

後來,領導私下說,小趙發了一張雪景,並配了一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小詩。領導剛批評過他,再看到這首小詩,認為小趙這是挑戰、蔑視我,於是開始冷落小趙。

小趙撓破頭皮都不知道,領導不理他,是這個朋友圈造成的。小趙聽說這個原因後,後悔自己手欠,立即關閉了朋友圈。本來無一事,何必惹塵埃呢。

再比如,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同學之間,你給他點贊,不給我點贊,我認為你對我有意見。我也不給你回贊,你認為我在氣你。好端端的關係,就這樣被冷淡了。

第三,朋友圈同質化內容越來越垃圾,費眼費時費表情。

朋友圈裡都是什麼東西呢?無非五大類:

一是朋友(含一面之交的陌生人)的“日常晒”,旅遊、美食、萌寵、寶娃,自己的生活壓力這麼大,哪有這麼多閒情逸致關注這些。你自己留著“樂”唄,非要別人點贊,點得手痠,還言不由衷。

二是各種雞湯、勵志、養生、佛語,雲山霧罩的,大道理互相還打架,看多了想吐,越看越糊塗,浪費精力。

三是各種社會熱點、八卦、財經,題目怎麼嚇人怎麼寫。看多了,大同小異,乾脆不點開了。

四是各種微商、推銷、賣課,都是即時搶購,不買就錯失一波良機,後來發現都沒啥球用,乾脆統統封殺。

五是各種拉票、眾籌、砍價,基本都是“友情綁架”,投票了、砍價了,還要把截圖發到群裡“驗明正身”,不知道每天要討好多少人,不堪其擾。

第四,朋友圈裡的各種“裝逼晒”,你的開心就是對我的刺激。

有些朋友“晒幸福”,出發點是讓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快樂。但有些人“炫富”,動機不純,出發點就是想刺激別人,你看我過得“高大上”吧,故意讓別人羨慕嫉妒恨,自己才覺得爽。

第五,精準社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聰明人都開始做交際的減法了。

成功學、人脈學,伴隨朋友圈的興起,確實火了幾年。現在的人們,開始慢慢醒悟,你自身沒有價值,貴人怎麼會白白施捨?很多聰明人終於明白了,自己才是自己的“人脈”,你沒有“利用價值”,你在朋友圈裡就是一個“人名”而已。

現代社會越來越浮躁,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你沒有實力就沒有高薪,沒有高薪生活質量就要下降,任何人都會“無緣無故、沒有回報”地幫你。歸根到底,靠自己。與其大海撒網,維護那些不靠譜的人脈關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越來越多的聰明人,都開始精簡社交、精準社交,減少無效社交、杜絕負面社交,騰出精力,要麼鍛鍊身體,要麼精進能力,有的集中精力提職加薪,有的利用業餘兼職賺錢。

總之,朋友圈作為當年熱門社交載體,也會按照流行事物“拋物線下降”的客觀規律發展,盛極而衰,走向落寞,直到新的流行好玩的載體興起。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明白這種“即時樂趣”吞噬太多時間,少看或關閉朋友圈,防止“奶嘴效應”,發展自己才是王道。

隔江垂钓
2019-08-02

朋友圈已不是朋友髮圈的淨土,早已淪為了集贊、雞湯文、廣告、微商的聚集地。

你還發圈嗎?

不發,每天發朋友圈顯得我不務正業;

你還發圈嗎?

不發,要是被領導看到了好像我過得挺滋潤似的;

你還發圈嗎?

不發,有好幾個談業務拉合作的我都沒有回,發個朋友圈顯得我故意不理他們似的,雖然確實是這樣。

朋友圈早已不是朋友的圈子,有領導、有同事、有合作方、有微商、有打廣告的、有炫富的,大家在朋友圈找到的朋友間的互相交流越來越少,有什麼事情拉個群直接聊了

朋友圈已不是朋友髮圈的淨土,早已淪為了集贊、雞湯文、廣告、微商的聚集地。

你還發圈嗎?

不發,每天發朋友圈顯得我不務正業;

你還發圈嗎?

不發,要是被領導看到了好像我過得挺滋潤似的;

你還發圈嗎?

不發,有好幾個談業務拉合作的我都沒有回,發個朋友圈顯得我故意不理他們似的,雖然確實是這樣。

朋友圈早已不是朋友的圈子,有領導、有同事、有合作方、有微商、有打廣告的、有炫富的,大家在朋友圈找到的朋友間的互相交流越來越少,有什麼事情拉個群直接聊了

看個朋友圈,點個贊,就有人私信你要不要買剛剛圖片裡的東西,然後各種拉票、集讚的朋友圈,你說這樣的動作天天都在進行,誰還願意逛朋友圈?

發個朋友圈,朋友之間的點贊互動越來越少,反倒是被領導看到,覺得你工作挺清閒的,多安排點工作吧;經常發朋友圈還被各種軟文批成不上進的人,“成熟的人從來不發朋友圈”就是有些自媒體號為吸引眼球發佈出來的,我的朋友圈裡還真有發朋友圈的老闆呢。

發也不行,看也不行,那就索性關了,不看也不發,落個清淨!

沙县小明
2019-08-17

哈嘍!我是沙縣小明。

說說我的經驗。

我去年大學畢業,畢業以後我朋友圈就越來越少發了。但是會去看,下面我說說為什麼。

一、讀書的時候為什麼發朋友圈?

在讀書的時候我的想法比較單純,接觸的人也比較單純,所以分享下校園生活與個人經歷。感覺挺好的。比較有趣,點點贊評論一下。也沒有必要屏蔽誰,或者把誰屏蔽。

哈嘍!我是沙縣小明。

說說我的經驗。

我去年大學畢業,畢業以後我朋友圈就越來越少發了。但是會去看,下面我說說為什麼。

一、讀書的時候為什麼發朋友圈?

在讀書的時候我的想法比較單純,接觸的人也比較單純,所以分享下校園生活與個人經歷。感覺挺好的。比較有趣,點點贊評論一下。也沒有必要屏蔽誰,或者把誰屏蔽。

二、工作以後為什麼不發了。

我學的是學前教育,工作以後在幼兒園上班。女人堆,比較八卦。有時候發個朋友圈,第二天去上班就有可能給議論了。當然不是絕對。然後還有就是工作原因,因為身為人名教師要以生作則,怕禍從口出。還有就是沒有工作和生活都在同一個號,有家長,發朋友圈有時候會有些情緒,索性就不發了。

哈嘍!我是沙縣小明。

說說我的經驗。

我去年大學畢業,畢業以後我朋友圈就越來越少發了。但是會去看,下面我說說為什麼。

一、讀書的時候為什麼發朋友圈?

在讀書的時候我的想法比較單純,接觸的人也比較單純,所以分享下校園生活與個人經歷。感覺挺好的。比較有趣,點點贊評論一下。也沒有必要屏蔽誰,或者把誰屏蔽。

二、工作以後為什麼不發了。

我學的是學前教育,工作以後在幼兒園上班。女人堆,比較八卦。有時候發個朋友圈,第二天去上班就有可能給議論了。當然不是絕對。然後還有就是工作原因,因為身為人名教師要以生作則,怕禍從口出。還有就是沒有工作和生活都在同一個號,有家長,發朋友圈有時候會有些情緒,索性就不發了。


3、為什麼不看朋友圈了。

感覺現在微信的朋友圈廣告太多了,都是點贊或者是砍價,所以感覺沒有什麼意義看的比較少了。如果你給這個點了,不給那個點,會感覺你這個人做人這麼差。索性不看,就不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了。

哈嘍!我是沙縣小明。

說說我的經驗。

我去年大學畢業,畢業以後我朋友圈就越來越少發了。但是會去看,下面我說說為什麼。

一、讀書的時候為什麼發朋友圈?

在讀書的時候我的想法比較單純,接觸的人也比較單純,所以分享下校園生活與個人經歷。感覺挺好的。比較有趣,點點贊評論一下。也沒有必要屏蔽誰,或者把誰屏蔽。

二、工作以後為什麼不發了。

我學的是學前教育,工作以後在幼兒園上班。女人堆,比較八卦。有時候發個朋友圈,第二天去上班就有可能給議論了。當然不是絕對。然後還有就是工作原因,因為身為人名教師要以生作則,怕禍從口出。還有就是沒有工作和生活都在同一個號,有家長,發朋友圈有時候會有些情緒,索性就不發了。


3、為什麼不看朋友圈了。

感覺現在微信的朋友圈廣告太多了,都是點贊或者是砍價,所以感覺沒有什麼意義看的比較少了。如果你給這個點了,不給那個點,會感覺你這個人做人這麼差。索性不看,就不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了。

人在风上走
2019-08-08

我聲明:“我從2017年11月之後基本上沒有看過朋友圈了”!

雖然微信朋友圈我不看了,但是微信的轉賬、繳水、電費、充話費、微信視頻電話等等好多功能還是非常貼進人們日常生活,非常實用的!


我的智能手機是2013年購買的,那個時候剛開始玩微信朋圈,裡面都是親朋好友發的美食圖片、旅遊風景圖片、心靈雞湯等等,滿滿的正能量。

從2016年開始,轉發送禮品、積贊送禮品成瘋,我也轉發過很多次,也領過很多次禮品,但那時有“有真有假”,有得轉發商家的確給禮品了,有些是欺騙人轉發的。那時也有很多好的心靈雞湯文章,也轉發與收藏了不少。

2016年開始,還有“微信群”也非常流行,認識的不認識的都進入了一個群,認識、不認識的都開始互相亂加好友(尤其是微商);

到2017年夏天左右,各種微商佔據了我的朋友圈,賣家電的、賣煙的、賣化狀品的等等,微商在朋友圈一天發一個廣告我也認可,也會看,必境是新的信息嘛,看看、瞭解一下也不錯,可是這些微商一發朋友圈都是“刷屏”,發一次朋友圈是都是三、五條信息,還帶有圖片,哎呀,這還怎麼看呀,於是從2017年夏天之後基本上不再看朋友圈了。至2017年11月之後,實在是懶得看朋友圈了,還屏蔽了好多個微商(就是不看他的朋友圈)。原以為“屏蔽”了就看不到廣告了,好嘛,這些微商開始群發“私信廣告”,行,一天給我發超過二次私信廣告的,我直接“拉黑”他!

创业行动家
2019-08-16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看到這個題目,特意去看我的朋友圈,上一條動態是上個月結婚發的。現在很少發動態了,覺得沒意思。

我最開始接觸朋友圈是2013年,那時候常常會發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也會積極和朋友們互動。那時候流行答題接龍,我每次被點到都會認真答半天。但是漸漸的,

不願意發朋友圈了,可能是因為對這樣的方式感到疲憊,可能是因為微信裡越來越多的長輩,不想發東西被他們看到。現在更喜歡發微博,感覺那裡更自由更舒服。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看到這個題目,特意去看我的朋友圈,上一條動態是上個月結婚發的。現在很少發動態了,覺得沒意思。

我最開始接觸朋友圈是2013年,那時候常常會發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也會積極和朋友們互動。那時候流行答題接龍,我每次被點到都會認真答半天。但是漸漸的,

不願意發朋友圈了,可能是因為對這樣的方式感到疲憊,可能是因為微信裡越來越多的長輩,不想發東西被他們看到。現在更喜歡發微博,感覺那裡更自由更舒服。

我也越來越不願意看朋友圈,曾經有段時間,朋友圈裡微商氾濫,每天刷屏十幾條,讓人厭煩。後來我看到一個微商就屏蔽一個。現在的朋友圈,常常有一些廣告,投票之類的東西。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作為朋友難道只有點贊投票的作用嗎?特別是一些幾乎不聯繫的同學,一發消息就是朋友圈點贊,說實話,很煩。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看到這個題目,特意去看我的朋友圈,上一條動態是上個月結婚發的。現在很少發動態了,覺得沒意思。

我最開始接觸朋友圈是2013年,那時候常常會發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也會積極和朋友們互動。那時候流行答題接龍,我每次被點到都會認真答半天。但是漸漸的,

不願意發朋友圈了,可能是因為對這樣的方式感到疲憊,可能是因為微信裡越來越多的長輩,不想發東西被他們看到。現在更喜歡發微博,感覺那裡更自由更舒服。

我也越來越不願意看朋友圈,曾經有段時間,朋友圈裡微商氾濫,每天刷屏十幾條,讓人厭煩。後來我看到一個微商就屏蔽一個。現在的朋友圈,常常有一些廣告,投票之類的東西。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作為朋友難道只有點贊投票的作用嗎?特別是一些幾乎不聯繫的同學,一發消息就是朋友圈點贊,說實話,很煩。

這兩年,我總感覺朋友圈的性質變了,不再是單純的朋友間分享生活,變得功利了。我不再想看到朋友們吹牛,拉票,看他們的朋友圈不如和他們聊聊天實在。朋友圈存在謊言,它花光了我的信任,所以我很少用。

一個軟件想要成功就要獲得用戶信任,微信之所以很多人用就是因為大家相信。但是朋友圈微商,廣告,假消息氾濫,想再獲得大家的信任很難。


我是創業行動家 琳妹,以上是我的觀點,也希望您能夠留下您的觀點。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看到這個題目,特意去看我的朋友圈,上一條動態是上個月結婚發的。現在很少發動態了,覺得沒意思。

我最開始接觸朋友圈是2013年,那時候常常會發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也會積極和朋友們互動。那時候流行答題接龍,我每次被點到都會認真答半天。但是漸漸的,

不願意發朋友圈了,可能是因為對這樣的方式感到疲憊,可能是因為微信裡越來越多的長輩,不想發東西被他們看到。現在更喜歡發微博,感覺那裡更自由更舒服。

我也越來越不願意看朋友圈,曾經有段時間,朋友圈裡微商氾濫,每天刷屏十幾條,讓人厭煩。後來我看到一個微商就屏蔽一個。現在的朋友圈,常常有一些廣告,投票之類的東西。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作為朋友難道只有點贊投票的作用嗎?特別是一些幾乎不聯繫的同學,一發消息就是朋友圈點贊,說實話,很煩。

這兩年,我總感覺朋友圈的性質變了,不再是單純的朋友間分享生活,變得功利了。我不再想看到朋友們吹牛,拉票,看他們的朋友圈不如和他們聊聊天實在。朋友圈存在謊言,它花光了我的信任,所以我很少用。

一個軟件想要成功就要獲得用戶信任,微信之所以很多人用就是因為大家相信。但是朋友圈微商,廣告,假消息氾濫,想再獲得大家的信任很難。


我是創業行動家 琳妹,以上是我的觀點,也希望您能夠留下您的觀點。忠言逆耳利於行。 飛哥團隊所答內容,都是多年創業經歷留下的創傷。沒啥文采,都是乾貨。你若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創業路上,興許用的著。瞭解飛哥更多創業問答,請訂閱《創業行動家》頭條問答,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多多點贊分享。

白鲸学长
2019-09-17

01

前幾天我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忽然想發張自拍,看著蘋果手機前置攝像頭裡那張憔悴而又油膩的臉,實在是沒有勇氣按下快門鍵。沒辦法只能默默的打開了美顏相機,感覺頭髮沒吹好,看起來有點出戲,於是又從櫃子裡把帽子翻出來,帶在頭上,這才舒服點。

之後就是自我陶醉於好幾度磨皮下那張白皙精緻的臉,360度每個角度都試了一下,終於選出一個最好的姿勢。再配上幾句不知所云的文字,屏蔽了導師後輕描淡寫的發在了朋友圈,隔幾分鐘看看評論,整整一下午全搭在這張照片上了。

有個朋友私信我說:看我P的圖,好不習慣,還是喜歡我原來的樣子。我又點開那張照片,看起來還是乾淨白皙,白的一點血色都沒有,眼角那幾道伴隨我好多年魚尾紋也不見了,精緻的完全像另外一個人。

在朋友圈裡,我總是假裝很陽光,很有自己的想法,努力的把想象中的自己搬到了朋友圈,在虛擬的社交體系中小心翼翼的保持自己的人設。但在現實中我就是一個每天被課題搞得頭大,在食堂、實驗室和寢室三點一線穿梭的苦逼工科窮學生。

忽然發現我在朋友圈裡努力經營的樣子,真醜。

01

前幾天我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忽然想發張自拍,看著蘋果手機前置攝像頭裡那張憔悴而又油膩的臉,實在是沒有勇氣按下快門鍵。沒辦法只能默默的打開了美顏相機,感覺頭髮沒吹好,看起來有點出戲,於是又從櫃子裡把帽子翻出來,帶在頭上,這才舒服點。

之後就是自我陶醉於好幾度磨皮下那張白皙精緻的臉,360度每個角度都試了一下,終於選出一個最好的姿勢。再配上幾句不知所云的文字,屏蔽了導師後輕描淡寫的發在了朋友圈,隔幾分鐘看看評論,整整一下午全搭在這張照片上了。

有個朋友私信我說:看我P的圖,好不習慣,還是喜歡我原來的樣子。我又點開那張照片,看起來還是乾淨白皙,白的一點血色都沒有,眼角那幾道伴隨我好多年魚尾紋也不見了,精緻的完全像另外一個人。

在朋友圈裡,我總是假裝很陽光,很有自己的想法,努力的把想象中的自己搬到了朋友圈,在虛擬的社交體系中小心翼翼的保持自己的人設。但在現實中我就是一個每天被課題搞得頭大,在食堂、實驗室和寢室三點一線穿梭的苦逼工科窮學生。

忽然發現我在朋友圈裡努力經營的樣子,真醜。

02

其實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裡扮演著另外一個角色,那個到處換著定位的旅遊達人,可能每天都在家裡吹著空調P圖;那個每天都在網紅奶茶點打卡的學妹,好像每張照片的手都不太一樣;那個做PPT到深夜的同事,只是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時候發現電腦沒關。

美國天普大學學者曾做過一份關於 Facebook 中的身份構建的研究報告,報告稱人們在 Facebook 上呈現的是他們期望的自我而不是真實的自我。我們在社交網絡上展現自己時突出甚至誇張了更希望展示的部分,例如精緻的面龐、不平凡的經歷、出眾的能力等;又有意的隱藏或弱化了在社交網絡中不願意展示的自我,例如那些肥胖邋遢、無聊平奇或是失敗挫折。

我們在朋友圈裡如同神話中臨水照影的美少年那喀索斯一樣,沉浸在照片裡的樣子;樂此不疲的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籤,來尋求他人的認同,想盡辦法呈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來獲取最大的存在感。

這本就是人性使然,但總會有些人演的太用力,搞砸了自己人設。

01

前幾天我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忽然想發張自拍,看著蘋果手機前置攝像頭裡那張憔悴而又油膩的臉,實在是沒有勇氣按下快門鍵。沒辦法只能默默的打開了美顏相機,感覺頭髮沒吹好,看起來有點出戲,於是又從櫃子裡把帽子翻出來,帶在頭上,這才舒服點。

之後就是自我陶醉於好幾度磨皮下那張白皙精緻的臉,360度每個角度都試了一下,終於選出一個最好的姿勢。再配上幾句不知所云的文字,屏蔽了導師後輕描淡寫的發在了朋友圈,隔幾分鐘看看評論,整整一下午全搭在這張照片上了。

有個朋友私信我說:看我P的圖,好不習慣,還是喜歡我原來的樣子。我又點開那張照片,看起來還是乾淨白皙,白的一點血色都沒有,眼角那幾道伴隨我好多年魚尾紋也不見了,精緻的完全像另外一個人。

在朋友圈裡,我總是假裝很陽光,很有自己的想法,努力的把想象中的自己搬到了朋友圈,在虛擬的社交體系中小心翼翼的保持自己的人設。但在現實中我就是一個每天被課題搞得頭大,在食堂、實驗室和寢室三點一線穿梭的苦逼工科窮學生。

忽然發現我在朋友圈裡努力經營的樣子,真醜。

02

其實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裡扮演著另外一個角色,那個到處換著定位的旅遊達人,可能每天都在家裡吹著空調P圖;那個每天都在網紅奶茶點打卡的學妹,好像每張照片的手都不太一樣;那個做PPT到深夜的同事,只是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時候發現電腦沒關。

美國天普大學學者曾做過一份關於 Facebook 中的身份構建的研究報告,報告稱人們在 Facebook 上呈現的是他們期望的自我而不是真實的自我。我們在社交網絡上展現自己時突出甚至誇張了更希望展示的部分,例如精緻的面龐、不平凡的經歷、出眾的能力等;又有意的隱藏或弱化了在社交網絡中不願意展示的自我,例如那些肥胖邋遢、無聊平奇或是失敗挫折。

我們在朋友圈裡如同神話中臨水照影的美少年那喀索斯一樣,沉浸在照片裡的樣子;樂此不疲的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籤,來尋求他人的認同,想盡辦法呈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來獲取最大的存在感。

這本就是人性使然,但總會有些人演的太用力,搞砸了自己人設。

03

有學者就“你認為他人在朋友圈中晒出的自拍形象與現實生活中形象的一致性”問題做了深度訪問,有近 6 成的被訪者認為他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好友形象和現實生活中的形象並不完全相符。

在深度訪談中,有9位被訪者表示如果遇到在朋友圈中呈現形象和現實生活中反差極大的情況,會考慮把該好友拉入黑名單。

Q: 有沒有看到過別人美化圖片或者發的狀態和現實不符?你會拉黑嗎?

“沒太見與現實相差太大的,但差別肯定是有。比如一個小胖子照的很瘦啊這種~個人覺得人家開心就好,也不算太過分。但是有遇到那種直接盜圖,說自己也去了哪裡吃飯,哪裡玩的,或者和現實生活中發差極大的,我會直接拉黑。”

(ZY,學生,26 歲,碩士)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在朋友圈裡過度美化自己形象的人,只有 40.28%的人認為“美化自我形象很正常”,剩餘 54.16%的人對此表達了相對反感的態度,其中包括“認為這個人很自戀”,“感到厭煩,果斷屏蔽”。

01

前幾天我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忽然想發張自拍,看著蘋果手機前置攝像頭裡那張憔悴而又油膩的臉,實在是沒有勇氣按下快門鍵。沒辦法只能默默的打開了美顏相機,感覺頭髮沒吹好,看起來有點出戲,於是又從櫃子裡把帽子翻出來,帶在頭上,這才舒服點。

之後就是自我陶醉於好幾度磨皮下那張白皙精緻的臉,360度每個角度都試了一下,終於選出一個最好的姿勢。再配上幾句不知所云的文字,屏蔽了導師後輕描淡寫的發在了朋友圈,隔幾分鐘看看評論,整整一下午全搭在這張照片上了。

有個朋友私信我說:看我P的圖,好不習慣,還是喜歡我原來的樣子。我又點開那張照片,看起來還是乾淨白皙,白的一點血色都沒有,眼角那幾道伴隨我好多年魚尾紋也不見了,精緻的完全像另外一個人。

在朋友圈裡,我總是假裝很陽光,很有自己的想法,努力的把想象中的自己搬到了朋友圈,在虛擬的社交體系中小心翼翼的保持自己的人設。但在現實中我就是一個每天被課題搞得頭大,在食堂、實驗室和寢室三點一線穿梭的苦逼工科窮學生。

忽然發現我在朋友圈裡努力經營的樣子,真醜。

02

其實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裡扮演著另外一個角色,那個到處換著定位的旅遊達人,可能每天都在家裡吹著空調P圖;那個每天都在網紅奶茶點打卡的學妹,好像每張照片的手都不太一樣;那個做PPT到深夜的同事,只是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時候發現電腦沒關。

美國天普大學學者曾做過一份關於 Facebook 中的身份構建的研究報告,報告稱人們在 Facebook 上呈現的是他們期望的自我而不是真實的自我。我們在社交網絡上展現自己時突出甚至誇張了更希望展示的部分,例如精緻的面龐、不平凡的經歷、出眾的能力等;又有意的隱藏或弱化了在社交網絡中不願意展示的自我,例如那些肥胖邋遢、無聊平奇或是失敗挫折。

我們在朋友圈裡如同神話中臨水照影的美少年那喀索斯一樣,沉浸在照片裡的樣子;樂此不疲的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籤,來尋求他人的認同,想盡辦法呈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來獲取最大的存在感。

這本就是人性使然,但總會有些人演的太用力,搞砸了自己人設。

03

有學者就“你認為他人在朋友圈中晒出的自拍形象與現實生活中形象的一致性”問題做了深度訪問,有近 6 成的被訪者認為他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好友形象和現實生活中的形象並不完全相符。

在深度訪談中,有9位被訪者表示如果遇到在朋友圈中呈現形象和現實生活中反差極大的情況,會考慮把該好友拉入黑名單。

Q: 有沒有看到過別人美化圖片或者發的狀態和現實不符?你會拉黑嗎?

“沒太見與現實相差太大的,但差別肯定是有。比如一個小胖子照的很瘦啊這種~個人覺得人家開心就好,也不算太過分。但是有遇到那種直接盜圖,說自己也去了哪裡吃飯,哪裡玩的,或者和現實生活中發差極大的,我會直接拉黑。”

(ZY,學生,26 歲,碩士)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在朋友圈裡過度美化自己形象的人,只有 40.28%的人認為“美化自我形象很正常”,剩餘 54.16%的人對此表達了相對反感的態度,其中包括“認為這個人很自戀”,“感到厭煩,果斷屏蔽”。

也許你辛辛苦苦的選址,精挑細選的造型,搜索了好久的金句,在朋友圈營造出的過度美化的表演,很可能像小白一樣,引起了部分“觀眾”的無視,甚至是反感。

我們都希望呈現給他人的是一個更好的自己,但比起去營造一個不真實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去接受現在的自己,要知道只有真實才會被人喜歡。

早上收拾好自己出門,迎面而來的颱風毫不留情的吹亂了你塗滿髮膠的髮型,一不小心踩到了正在施工的地下管道,一瘸一拐的在風雨中支起毫無作用的小傘,真好。

射手座的小娃娃
2019-08-10

為什麼有人不願意去發朋友圈也不願意去看朋友圈?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社會性。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尤其是在分工合作中找到了自我的定位與角色期待。分工是為了專業化,是體現自身價值的必然道路。尤其是在現代化生活中,精細化的分工合作使得人們往往精通於一個領域,更加註重提升自我技能,也就忽略了與周圍人的聯繫,漸漸的也就不再熱衷於將自己的生活展現出來,因為這時的人已經有了自己的奮鬥目標而不需要將多餘的精力投入到自身精心設計的生活表象中。其次,這也和個人的性格特質有關。有的人偏愛熱鬧,喜歡分享,喜歡得到他人的關注。有的人喜歡安靜,不喜歡將自己的生活展現出來,不喜歡被別人打擾,有時這樣的人也是一種高度自律的人,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內心充實富足,不再需要被人的認可才能找到自我。最後,快節奏的生活,高強度的工作,巨大的壓力有時也會使人不願意發朋友圈,不願意將自己的生活現狀分享出來,可能也是不想讓家人和朋友看看到會難過。不願意看朋友圈可能因為太忙或是不想受到刺激吧。總之,不發朋友圈也不看朋友圈不是逃避生活或是對生活有不滿,有時更多的有自己固定的生活節奏,生活的開心,自我認可度高,比較自信樂觀。有的可能是自我責任感高,不想給任何愛他的人添麻煩,默默承受生活的壓力。還有很多情況都可能發生,因人而異吧。

释莲芯
2019-08-23

那是因為看不懂朋友圈,不懂得分享,不愛分享傳播正能量。朋友圈大概有那麼幾種人,一種是壓根不看朋友圈動態的,也看不懂,只在乎自己,想發就發,別人給他點贊評論也不互動,不懂禮尚往來的人。還有一種,做銷售的,千篇一律,按照自己的喜好刷屏,不顧及任何人的感受,不分時間,不也管別人看到感受如何,還有一種就是默默關注你的人,他不發動態,也不點贊評論,但是他一直默默關注。因為每個人性格愛好不同,不像我們做團隊的人,發朋友圈已經成了常態,分享已經是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展示文采,生活,心情,但是我們會考慮到時間,每個人看到的感受,別人的想法,心情等等,雖做不到樣樣完美,但是不能讓朋友圈的人太討厭你。不管是微信也好,頭條,火山,抖音,其實都是重在分享,傳播,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如果不懂得借勢,借力,去給與別人想要的東西,那麼自己也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利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商業模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