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投降時,日本也想投降,為何又堅持了3個月呢?

10 個回答
这些历史要读
2019-07-20

其實,德國投降後,日本軍國主義者也並沒打算投降。

首先,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過於狂熱,以至於對侵略戰爭抱有幻想;

其實,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方面就已預判到納粹德國的戰敗。但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者並不願意接受失敗的事實,對戰爭的真實情況進行隱瞞。

其實,德國投降後,日本軍國主義者也並沒打算投降。

首先,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過於狂熱,以至於對侵略戰爭抱有幻想;

其實,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方面就已預判到納粹德國的戰敗。但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者並不願意接受失敗的事實,對戰爭的真實情況進行隱瞞。

並在1944年9月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明確表示,即便德國戰敗了,日本軍隊也決不投降,而繼續戰鬥到底。此後,面對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再失利,日本軍國主義者更是瘋狂的叫囂要實施“一億玉碎”計劃。

因此,在德國投降後,日本還堅持了3個多月,某種程度上也是被瘋狂的軍國主義思想所“綁架”的。

其實,德國投降後,日本軍國主義者也並沒打算投降。

首先,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過於狂熱,以至於對侵略戰爭抱有幻想;

其實,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方面就已預判到納粹德國的戰敗。但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者並不願意接受失敗的事實,對戰爭的真實情況進行隱瞞。

並在1944年9月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明確表示,即便德國戰敗了,日本軍隊也決不投降,而繼續戰鬥到底。此後,面對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再失利,日本軍國主義者更是瘋狂的叫囂要實施“一億玉碎”計劃。

因此,在德國投降後,日本還堅持了3個多月,某種程度上也是被瘋狂的軍國主義思想所“綁架”的。

其次,當時的日本局面實際上比德國要好!

實際上,日本在德國後仍舊負隅頑抗,也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的。其實,德國的失敗比日本更徹底,當時盟軍已經完全攻入德國本土,蘇軍更是發動規模浩大的柏林戰役,一舉攻破德國首都,徹底摧毀了納粹政權。相比之下,日本當時還佔領著許多海外土地,本土除了沖繩被美軍拿下外,其他地方都還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實,德國投降後,日本軍國主義者也並沒打算投降。

首先,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過於狂熱,以至於對侵略戰爭抱有幻想;

其實,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方面就已預判到納粹德國的戰敗。但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者並不願意接受失敗的事實,對戰爭的真實情況進行隱瞞。

並在1944年9月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明確表示,即便德國戰敗了,日本軍隊也決不投降,而繼續戰鬥到底。此後,面對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再失利,日本軍國主義者更是瘋狂的叫囂要實施“一億玉碎”計劃。

因此,在德國投降後,日本還堅持了3個多月,某種程度上也是被瘋狂的軍國主義思想所“綁架”的。

其次,當時的日本局面實際上比德國要好!

實際上,日本在德國後仍舊負隅頑抗,也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的。其實,德國的失敗比日本更徹底,當時盟軍已經完全攻入德國本土,蘇軍更是發動規模浩大的柏林戰役,一舉攻破德國首都,徹底摧毀了納粹政權。相比之下,日本當時還佔領著許多海外土地,本土除了沖繩被美軍拿下外,其他地方都還掌握在自己手中。

再說,德國是大陸國家,盟軍在解放了歐洲其他地區外,就可以直接攻入德國境內。但日本是群島國家,四面環海,易守難攻。美軍光是攻佔日本的沖繩,就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如果,真的向日本本土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據估計將會給美軍造成上百萬的傷亡。

因此,當時日本一再叫囂“一億玉碎”,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戰,目的是想讓盟軍知道強行登陸日本本土,可能要付出的巨大損失。

其實,德國投降後,日本軍國主義者也並沒打算投降。

首先,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過於狂熱,以至於對侵略戰爭抱有幻想;

其實,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方面就已預判到納粹德國的戰敗。但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者並不願意接受失敗的事實,對戰爭的真實情況進行隱瞞。

並在1944年9月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明確表示,即便德國戰敗了,日本軍隊也決不投降,而繼續戰鬥到底。此後,面對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再失利,日本軍國主義者更是瘋狂的叫囂要實施“一億玉碎”計劃。

因此,在德國投降後,日本還堅持了3個多月,某種程度上也是被瘋狂的軍國主義思想所“綁架”的。

其次,當時的日本局面實際上比德國要好!

實際上,日本在德國後仍舊負隅頑抗,也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的。其實,德國的失敗比日本更徹底,當時盟軍已經完全攻入德國本土,蘇軍更是發動規模浩大的柏林戰役,一舉攻破德國首都,徹底摧毀了納粹政權。相比之下,日本當時還佔領著許多海外土地,本土除了沖繩被美軍拿下外,其他地方都還掌握在自己手中。

再說,德國是大陸國家,盟軍在解放了歐洲其他地區外,就可以直接攻入德國境內。但日本是群島國家,四面環海,易守難攻。美軍光是攻佔日本的沖繩,就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如果,真的向日本本土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據估計將會給美軍造成上百萬的傷亡。

因此,當時日本一再叫囂“一億玉碎”,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戰,目的是想讓盟軍知道強行登陸日本本土,可能要付出的巨大損失。

與此同時,隨著德國的戰敗,美蘇之間的矛盾也已經越發的突顯。所以,當時的日本也是想利用美蘇矛盾,通過依託地理阻礙,繼續負隅頑抗,以便為自己爭取時間,等到美蘇矛盾全面激化時,為自己爭取談判的籌碼。

最後,日本沒有預判到原子彈的可怕威力;

其實,如果真的繼續堅持打常規戰,那麼在當時瘋狂的軍國主義影響下,日本人還真的能繼續死撐相當一段時間,並且讓盟軍付出巨大的傷亡。

不過,美國的軍事實力是超出日本人的想象的。面對日本的叫囂,美國自然也有N種的對付方法,而最直接的,就是把最新研發出來的原子彈投放到日本本土,讓他們開開眼界。

其實,德國投降後,日本軍國主義者也並沒打算投降。

首先,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過於狂熱,以至於對侵略戰爭抱有幻想;

其實,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方面就已預判到納粹德國的戰敗。但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者並不願意接受失敗的事實,對戰爭的真實情況進行隱瞞。

並在1944年9月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明確表示,即便德國戰敗了,日本軍隊也決不投降,而繼續戰鬥到底。此後,面對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再失利,日本軍國主義者更是瘋狂的叫囂要實施“一億玉碎”計劃。

因此,在德國投降後,日本還堅持了3個多月,某種程度上也是被瘋狂的軍國主義思想所“綁架”的。

其次,當時的日本局面實際上比德國要好!

實際上,日本在德國後仍舊負隅頑抗,也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的。其實,德國的失敗比日本更徹底,當時盟軍已經完全攻入德國本土,蘇軍更是發動規模浩大的柏林戰役,一舉攻破德國首都,徹底摧毀了納粹政權。相比之下,日本當時還佔領著許多海外土地,本土除了沖繩被美軍拿下外,其他地方都還掌握在自己手中。

再說,德國是大陸國家,盟軍在解放了歐洲其他地區外,就可以直接攻入德國境內。但日本是群島國家,四面環海,易守難攻。美軍光是攻佔日本的沖繩,就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如果,真的向日本本土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據估計將會給美軍造成上百萬的傷亡。

因此,當時日本一再叫囂“一億玉碎”,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戰,目的是想讓盟軍知道強行登陸日本本土,可能要付出的巨大損失。

與此同時,隨著德國的戰敗,美蘇之間的矛盾也已經越發的突顯。所以,當時的日本也是想利用美蘇矛盾,通過依託地理阻礙,繼續負隅頑抗,以便為自己爭取時間,等到美蘇矛盾全面激化時,為自己爭取談判的籌碼。

最後,日本沒有預判到原子彈的可怕威力;

其實,如果真的繼續堅持打常規戰,那麼在當時瘋狂的軍國主義影響下,日本人還真的能繼續死撐相當一段時間,並且讓盟軍付出巨大的傷亡。

不過,美國的軍事實力是超出日本人的想象的。面對日本的叫囂,美國自然也有N種的對付方法,而最直接的,就是把最新研發出來的原子彈投放到日本本土,讓他們開開眼界。

1945年8月6日,美軍向日本的廣島投放了第一枚原子彈,瞬間將近10萬小日本送去見上帝。結果,廣島原子彈爆炸後,日本還是不願投降,竭力掩蓋廣島的事實真相,並天真的認為美軍就只有一顆原子彈,繼續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利用蘇聯來進行戰爭調停。

其實,德國投降後,日本軍國主義者也並沒打算投降。

首先,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過於狂熱,以至於對侵略戰爭抱有幻想;

其實,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方面就已預判到納粹德國的戰敗。但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者並不願意接受失敗的事實,對戰爭的真實情況進行隱瞞。

並在1944年9月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明確表示,即便德國戰敗了,日本軍隊也決不投降,而繼續戰鬥到底。此後,面對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再失利,日本軍國主義者更是瘋狂的叫囂要實施“一億玉碎”計劃。

因此,在德國投降後,日本還堅持了3個多月,某種程度上也是被瘋狂的軍國主義思想所“綁架”的。

其次,當時的日本局面實際上比德國要好!

實際上,日本在德國後仍舊負隅頑抗,也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的。其實,德國的失敗比日本更徹底,當時盟軍已經完全攻入德國本土,蘇軍更是發動規模浩大的柏林戰役,一舉攻破德國首都,徹底摧毀了納粹政權。相比之下,日本當時還佔領著許多海外土地,本土除了沖繩被美軍拿下外,其他地方都還掌握在自己手中。

再說,德國是大陸國家,盟軍在解放了歐洲其他地區外,就可以直接攻入德國境內。但日本是群島國家,四面環海,易守難攻。美軍光是攻佔日本的沖繩,就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如果,真的向日本本土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據估計將會給美軍造成上百萬的傷亡。

因此,當時日本一再叫囂“一億玉碎”,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戰,目的是想讓盟軍知道強行登陸日本本土,可能要付出的巨大損失。

與此同時,隨著德國的戰敗,美蘇之間的矛盾也已經越發的突顯。所以,當時的日本也是想利用美蘇矛盾,通過依託地理阻礙,繼續負隅頑抗,以便為自己爭取時間,等到美蘇矛盾全面激化時,為自己爭取談判的籌碼。

最後,日本沒有預判到原子彈的可怕威力;

其實,如果真的繼續堅持打常規戰,那麼在當時瘋狂的軍國主義影響下,日本人還真的能繼續死撐相當一段時間,並且讓盟軍付出巨大的傷亡。

不過,美國的軍事實力是超出日本人的想象的。面對日本的叫囂,美國自然也有N種的對付方法,而最直接的,就是把最新研發出來的原子彈投放到日本本土,讓他們開開眼界。

1945年8月6日,美軍向日本的廣島投放了第一枚原子彈,瞬間將近10萬小日本送去見上帝。結果,廣島原子彈爆炸後,日本還是不願投降,竭力掩蓋廣島的事實真相,並天真的認為美軍就只有一顆原子彈,繼續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利用蘇聯來進行戰爭調停。

然後,8月9日,美軍又向日本的長崎投放了第二枚原子彈,又將8萬多小日本送去見上帝。兩次核打擊,讓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抵抗意志徹底瓦解,只好無條件投降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本文作者:小賤

赛门之略
2019-07-25

二戰德國投降也就是1945年5月8日,當時盟軍已經逼近了日本列島,躲在東京防空洞裡的裕仁天皇已經六神無主,此時的小日本字典裡可沒有“投降”這兩個字,對於盟友的投降行為嗤之以鼻,將戰死視為最好歸宿的小日本甚至嘲笑日耳曼人沒種。

而日本萌生“投降”意念的是盟軍在1945年7月26日發出的波茨坦公告後的第二天,此時的日本已經飽受美軍數千戰機的日夜輪番轟炸,在召開了內閣會議上裕仁天皇和東鄉外相已經打算投降了,只是主戰派阿南惟幾陸相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等人認為此時投降為時太早,認為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則對日本極為不利,殊不知已經有兩顆原子彈在等著他們。

二戰德國投降也就是1945年5月8日,當時盟軍已經逼近了日本列島,躲在東京防空洞裡的裕仁天皇已經六神無主,此時的小日本字典裡可沒有“投降”這兩個字,對於盟友的投降行為嗤之以鼻,將戰死視為最好歸宿的小日本甚至嘲笑日耳曼人沒種。

而日本萌生“投降”意念的是盟軍在1945年7月26日發出的波茨坦公告後的第二天,此時的日本已經飽受美軍數千戰機的日夜輪番轟炸,在召開了內閣會議上裕仁天皇和東鄉外相已經打算投降了,只是主戰派阿南惟幾陸相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等人認為此時投降為時太早,認為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則對日本極為不利,殊不知已經有兩顆原子彈在等著他們。

在德國投降後的第四天,也就是1945年5月12日,日本重兵鎮守的“國門”沖繩島失守只是個時間問題了,沖繩島的丟失不僅也就意味著日本賴以維持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徹底切斷,而且也意味著日本的重要門戶將被砸開,到時候盟軍全面登陸本土作戰時,裕仁天皇和高層決策首腦只有跳海餵魚了。

為此,經裕仁的批准日本內閣等六人在當天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主要討論的問題是邀請蘇聯出面調停戰爭(不是投降),結束已毫無意義的戰爭,儘量減少損失。曾經和蘇聯打過多次交道的陸相阿南惟幾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以及鈴木首相代表的軍方都認為蘇聯完全有可能居中調停戰爭,但老牌政客東鄉外相則認為軍方的想法完全不切實際,應該主動和美國方面直接進行停火談判。

在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是時候,躲在已經沒美軍炸彈搖搖欲墜的東京防空洞裡的裕仁老鬼終於吱聲了,支持軍方的意見派人去摸一摸蘇聯的底子,六神無主的裕仁完全沒計劃可言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爾後再做下一步打算,由曾擔任過首相和外相的廣田弘毅出馬去與蘇聯方面接觸,而這貨也是戰後第一批被絞死的七個人中唯一的文官。

二戰德國投降也就是1945年5月8日,當時盟軍已經逼近了日本列島,躲在東京防空洞裡的裕仁天皇已經六神無主,此時的小日本字典裡可沒有“投降”這兩個字,對於盟友的投降行為嗤之以鼻,將戰死視為最好歸宿的小日本甚至嘲笑日耳曼人沒種。

而日本萌生“投降”意念的是盟軍在1945年7月26日發出的波茨坦公告後的第二天,此時的日本已經飽受美軍數千戰機的日夜輪番轟炸,在召開了內閣會議上裕仁天皇和東鄉外相已經打算投降了,只是主戰派阿南惟幾陸相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等人認為此時投降為時太早,認為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則對日本極為不利,殊不知已經有兩顆原子彈在等著他們。

在德國投降後的第四天,也就是1945年5月12日,日本重兵鎮守的“國門”沖繩島失守只是個時間問題了,沖繩島的丟失不僅也就意味著日本賴以維持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徹底切斷,而且也意味著日本的重要門戶將被砸開,到時候盟軍全面登陸本土作戰時,裕仁天皇和高層決策首腦只有跳海餵魚了。

為此,經裕仁的批准日本內閣等六人在當天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主要討論的問題是邀請蘇聯出面調停戰爭(不是投降),結束已毫無意義的戰爭,儘量減少損失。曾經和蘇聯打過多次交道的陸相阿南惟幾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以及鈴木首相代表的軍方都認為蘇聯完全有可能居中調停戰爭,但老牌政客東鄉外相則認為軍方的想法完全不切實際,應該主動和美國方面直接進行停火談判。

在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是時候,躲在已經沒美軍炸彈搖搖欲墜的東京防空洞裡的裕仁老鬼終於吱聲了,支持軍方的意見派人去摸一摸蘇聯的底子,六神無主的裕仁完全沒計劃可言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爾後再做下一步打算,由曾擔任過首相和外相的廣田弘毅出馬去與蘇聯方面接觸,而這貨也是戰後第一批被絞死的七個人中唯一的文官。

於1945年6月5日,廣田弘毅第一次走訪蘇聯駐日大使馬利克,此次是目的一是摸清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對日本的態度和真實意圖,二是向蘇聯暗送秋波以自身的利益作為交換條件,希望蘇聯信守諾門坎事件後簽訂的蘇日友好條約。但第一次走訪蘇聯大使的廣田弘毅一無所獲,蘇聯方面堅持一直遵守條約,而對雅爾塔內容閉口不談一直在和日本打太極。

廣田弘毅的走訪吃閉門羹後,第二天東鄉外相、梅津美治郎、阿南惟幾等六巨頭再次召開了緊急會議,並制定了一項將朝鮮半島等地的部隊撤回國以全面保衛本土的作戰預備計劃,主戰派阿南惟幾陸相和軍令部總長豐田副武聲稱誓死不投降,將戰爭進行到底,而東鄉外相和鈴木首相則主張向蘇聯或者美國議和,最後將會議的結果戰還是和兩項決議呈報裕仁老鬼,由裕仁親自裁決。

二戰德國投降也就是1945年5月8日,當時盟軍已經逼近了日本列島,躲在東京防空洞裡的裕仁天皇已經六神無主,此時的小日本字典裡可沒有“投降”這兩個字,對於盟友的投降行為嗤之以鼻,將戰死視為最好歸宿的小日本甚至嘲笑日耳曼人沒種。

而日本萌生“投降”意念的是盟軍在1945年7月26日發出的波茨坦公告後的第二天,此時的日本已經飽受美軍數千戰機的日夜輪番轟炸,在召開了內閣會議上裕仁天皇和東鄉外相已經打算投降了,只是主戰派阿南惟幾陸相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等人認為此時投降為時太早,認為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則對日本極為不利,殊不知已經有兩顆原子彈在等著他們。

在德國投降後的第四天,也就是1945年5月12日,日本重兵鎮守的“國門”沖繩島失守只是個時間問題了,沖繩島的丟失不僅也就意味著日本賴以維持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徹底切斷,而且也意味著日本的重要門戶將被砸開,到時候盟軍全面登陸本土作戰時,裕仁天皇和高層決策首腦只有跳海餵魚了。

為此,經裕仁的批准日本內閣等六人在當天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主要討論的問題是邀請蘇聯出面調停戰爭(不是投降),結束已毫無意義的戰爭,儘量減少損失。曾經和蘇聯打過多次交道的陸相阿南惟幾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以及鈴木首相代表的軍方都認為蘇聯完全有可能居中調停戰爭,但老牌政客東鄉外相則認為軍方的想法完全不切實際,應該主動和美國方面直接進行停火談判。

在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是時候,躲在已經沒美軍炸彈搖搖欲墜的東京防空洞裡的裕仁老鬼終於吱聲了,支持軍方的意見派人去摸一摸蘇聯的底子,六神無主的裕仁完全沒計劃可言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爾後再做下一步打算,由曾擔任過首相和外相的廣田弘毅出馬去與蘇聯方面接觸,而這貨也是戰後第一批被絞死的七個人中唯一的文官。

於1945年6月5日,廣田弘毅第一次走訪蘇聯駐日大使馬利克,此次是目的一是摸清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對日本的態度和真實意圖,二是向蘇聯暗送秋波以自身的利益作為交換條件,希望蘇聯信守諾門坎事件後簽訂的蘇日友好條約。但第一次走訪蘇聯大使的廣田弘毅一無所獲,蘇聯方面堅持一直遵守條約,而對雅爾塔內容閉口不談一直在和日本打太極。

廣田弘毅的走訪吃閉門羹後,第二天東鄉外相、梅津美治郎、阿南惟幾等六巨頭再次召開了緊急會議,並制定了一項將朝鮮半島等地的部隊撤回國以全面保衛本土的作戰預備計劃,主戰派阿南惟幾陸相和軍令部總長豐田副武聲稱誓死不投降,將戰爭進行到底,而東鄉外相和鈴木首相則主張向蘇聯或者美國議和,最後將會議的結果戰還是和兩項決議呈報裕仁老鬼,由裕仁親自裁決。

裕仁可沒有希特勒舉槍自戕的勇氣,支持東鄉外相的議和並繼續派廣田弘毅試探蘇聯的口風。而此時沖繩島戰役已經接近了尾聲,日本的國門即將被盟軍砸開;麥克阿瑟的菲律賓復仇計劃進行得非常順利,日軍海陸空三軍損失極為慘重,但陸軍就損失了幾十萬人;大陸戰場隨著雪峰山會戰的結束,抗戰全面進入了反攻階段,岡村寧次的派遣軍已經全面收縮兵力。

已經四面楚歌的日本當局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廣田弘毅於六月底第二次走訪蘇聯駐日大使,直接開門見山請求蘇聯直接出面幫助調停戰爭,並要求重新簽訂一份蘇日友好中立條約。殊不知,日本當局這次被蘇聯狠狠地耍了一把,非但沒得到蘇聯方面的迴應,反而一個月後等到了一封宣戰書,而且是在了日本吃了人類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後的當天夜晚。

DS军美
2019-01-16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筆者似乎沒法說提問者提的不對。德國在1945年5月投降,二戰策源地中就剩下日本孤家寡人,海軍也完蛋了,大中城市也被炸得稀爛了。說這個時候日本想投降,邏輯上似乎是沒錯,扭扭捏捏到了8月,確實是投降了。可是這樣提出問題,到底是掩蓋了這個過程的複雜程度。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筆者似乎沒法說提問者提的不對。德國在1945年5月投降,二戰策源地中就剩下日本孤家寡人,海軍也完蛋了,大中城市也被炸得稀爛了。說這個時候日本想投降,邏輯上似乎是沒錯,扭扭捏捏到了8月,確實是投降了。可是這樣提出問題,到底是掩蓋了這個過程的複雜程度。

其實,筆者很推薦對於日本投降過程感興趣的讀者去讀一本書的,就是日本歷史學教授纐纈厚所著的《“聖斷”的虛構與昭和天皇》。總的來說,關於日本從1944年敗局定下開始,到其投降的整個過程之內幕,這本書中都有詳細記錄和分析。此書已翻譯中文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我從這本書上抄錄幾個日本投降關鍵時間點的事件介紹給大家: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筆者似乎沒法說提問者提的不對。德國在1945年5月投降,二戰策源地中就剩下日本孤家寡人,海軍也完蛋了,大中城市也被炸得稀爛了。說這個時候日本想投降,邏輯上似乎是沒錯,扭扭捏捏到了8月,確實是投降了。可是這樣提出問題,到底是掩蓋了這個過程的複雜程度。

其實,筆者很推薦對於日本投降過程感興趣的讀者去讀一本書的,就是日本歷史學教授纐纈厚所著的《“聖斷”的虛構與昭和天皇》。總的來說,關於日本從1944年敗局定下開始,到其投降的整個過程之內幕,這本書中都有詳細記錄和分析。此書已翻譯中文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我從這本書上抄錄幾個日本投降關鍵時間點的事件介紹給大家:


1.1945年3月,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沖繩,軍部主戰派仍然信心滿滿,認為可以打退美軍,為以講和形式結束戰爭創造條件。昭和天皇對此也深信不疑,表示“陸海軍如能共同將敵引誘至臺灣外海予以重創,然後再謀求結束戰爭也好”。

2.但是日軍根本不能取得沖繩戰役勝利。天皇很生氣,表示“今後戰局堪憂,部隊為何不發起攻勢呢?如果兵力不足,反登陸如何?”這完全是痴心妄想,即無法扭轉敗局又不能說天皇在做夢的小磯國昭只好在4月5日辭職首相。天皇任命其個人信任的鈴木貫太郎接任首相,這被認為是天皇開始傾向於想結束戰爭了。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筆者似乎沒法說提問者提的不對。德國在1945年5月投降,二戰策源地中就剩下日本孤家寡人,海軍也完蛋了,大中城市也被炸得稀爛了。說這個時候日本想投降,邏輯上似乎是沒錯,扭扭捏捏到了8月,確實是投降了。可是這樣提出問題,到底是掩蓋了這個過程的複雜程度。

其實,筆者很推薦對於日本投降過程感興趣的讀者去讀一本書的,就是日本歷史學教授纐纈厚所著的《“聖斷”的虛構與昭和天皇》。總的來說,關於日本從1944年敗局定下開始,到其投降的整個過程之內幕,這本書中都有詳細記錄和分析。此書已翻譯中文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我從這本書上抄錄幾個日本投降關鍵時間點的事件介紹給大家:


1.1945年3月,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沖繩,軍部主戰派仍然信心滿滿,認為可以打退美軍,為以講和形式結束戰爭創造條件。昭和天皇對此也深信不疑,表示“陸海軍如能共同將敵引誘至臺灣外海予以重創,然後再謀求結束戰爭也好”。

2.但是日軍根本不能取得沖繩戰役勝利。天皇很生氣,表示“今後戰局堪憂,部隊為何不發起攻勢呢?如果兵力不足,反登陸如何?”這完全是痴心妄想,即無法扭轉敗局又不能說天皇在做夢的小磯國昭只好在4月5日辭職首相。天皇任命其個人信任的鈴木貫太郎接任首相,這被認為是天皇開始傾向於想結束戰爭了。


3.德國於5月上旬投降之後,5月14日得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祕密會議上,確定將推進“終戰”工作。但是各方分歧仍然非常之大。結果最高層想要“終戰”的意圖根本沒有洩露給外界知道。相反,6月還通過了《戰時緊急措施法》、《國民義勇戰鬥統率令》等等法案,要將所有國民都動員起來(15到60歲的男性和17到40歲的女性全部徵兵),參加所謂“一億總玉碎”的拼死決戰。

4.7月,天皇召見鈴木首相,催促其儘快派特使去蘇聯進行談判。談什麼呢?希望依靠到這時還保持中立態度的蘇聯(實際上蘇軍已經在大舉調往遠東準備進攻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居中調停讓英美中可以與日本達成一項“維持日本帝國國體”的停戰協定。7月17日,美英蘇三巨頭在波茨坦會晤並於26日發表宣言,敦促日本立即投降,這樣日本最後一絲依靠蘇聯的希望也破滅了。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筆者似乎沒法說提問者提的不對。德國在1945年5月投降,二戰策源地中就剩下日本孤家寡人,海軍也完蛋了,大中城市也被炸得稀爛了。說這個時候日本想投降,邏輯上似乎是沒錯,扭扭捏捏到了8月,確實是投降了。可是這樣提出問題,到底是掩蓋了這個過程的複雜程度。

其實,筆者很推薦對於日本投降過程感興趣的讀者去讀一本書的,就是日本歷史學教授纐纈厚所著的《“聖斷”的虛構與昭和天皇》。總的來說,關於日本從1944年敗局定下開始,到其投降的整個過程之內幕,這本書中都有詳細記錄和分析。此書已翻譯中文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我從這本書上抄錄幾個日本投降關鍵時間點的事件介紹給大家:


1.1945年3月,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沖繩,軍部主戰派仍然信心滿滿,認為可以打退美軍,為以講和形式結束戰爭創造條件。昭和天皇對此也深信不疑,表示“陸海軍如能共同將敵引誘至臺灣外海予以重創,然後再謀求結束戰爭也好”。

2.但是日軍根本不能取得沖繩戰役勝利。天皇很生氣,表示“今後戰局堪憂,部隊為何不發起攻勢呢?如果兵力不足,反登陸如何?”這完全是痴心妄想,即無法扭轉敗局又不能說天皇在做夢的小磯國昭只好在4月5日辭職首相。天皇任命其個人信任的鈴木貫太郎接任首相,這被認為是天皇開始傾向於想結束戰爭了。


3.德國於5月上旬投降之後,5月14日得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祕密會議上,確定將推進“終戰”工作。但是各方分歧仍然非常之大。結果最高層想要“終戰”的意圖根本沒有洩露給外界知道。相反,6月還通過了《戰時緊急措施法》、《國民義勇戰鬥統率令》等等法案,要將所有國民都動員起來(15到60歲的男性和17到40歲的女性全部徵兵),參加所謂“一億總玉碎”的拼死決戰。

4.7月,天皇召見鈴木首相,催促其儘快派特使去蘇聯進行談判。談什麼呢?希望依靠到這時還保持中立態度的蘇聯(實際上蘇軍已經在大舉調往遠東準備進攻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居中調停讓英美中可以與日本達成一項“維持日本帝國國體”的停戰協定。7月17日,美英蘇三巨頭在波茨坦會晤並於26日發表宣言,敦促日本立即投降,這樣日本最後一絲依靠蘇聯的希望也破滅了。


5.7月27日的外務省幹部會議上,確認接受《波茨坦宣言》、即向盟軍投降是結束戰爭的唯一僅存方法了。宣言內容當天被呈送給天皇,天皇稱“原則上可以接受”。這個“原則上”就壞了事,軍部就理解為天皇現在並沒有接受,立即脅迫鈴木首相發表了聲明,對宣言“默殺”(表示蔑視),而陸軍自己操縱媒體稱宣言要求“非常可笑”。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筆者似乎沒法說提問者提的不對。德國在1945年5月投降,二戰策源地中就剩下日本孤家寡人,海軍也完蛋了,大中城市也被炸得稀爛了。說這個時候日本想投降,邏輯上似乎是沒錯,扭扭捏捏到了8月,確實是投降了。可是這樣提出問題,到底是掩蓋了這個過程的複雜程度。

其實,筆者很推薦對於日本投降過程感興趣的讀者去讀一本書的,就是日本歷史學教授纐纈厚所著的《“聖斷”的虛構與昭和天皇》。總的來說,關於日本從1944年敗局定下開始,到其投降的整個過程之內幕,這本書中都有詳細記錄和分析。此書已翻譯中文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我從這本書上抄錄幾個日本投降關鍵時間點的事件介紹給大家:


1.1945年3月,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沖繩,軍部主戰派仍然信心滿滿,認為可以打退美軍,為以講和形式結束戰爭創造條件。昭和天皇對此也深信不疑,表示“陸海軍如能共同將敵引誘至臺灣外海予以重創,然後再謀求結束戰爭也好”。

2.但是日軍根本不能取得沖繩戰役勝利。天皇很生氣,表示“今後戰局堪憂,部隊為何不發起攻勢呢?如果兵力不足,反登陸如何?”這完全是痴心妄想,即無法扭轉敗局又不能說天皇在做夢的小磯國昭只好在4月5日辭職首相。天皇任命其個人信任的鈴木貫太郎接任首相,這被認為是天皇開始傾向於想結束戰爭了。


3.德國於5月上旬投降之後,5月14日得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祕密會議上,確定將推進“終戰”工作。但是各方分歧仍然非常之大。結果最高層想要“終戰”的意圖根本沒有洩露給外界知道。相反,6月還通過了《戰時緊急措施法》、《國民義勇戰鬥統率令》等等法案,要將所有國民都動員起來(15到60歲的男性和17到40歲的女性全部徵兵),參加所謂“一億總玉碎”的拼死決戰。

4.7月,天皇召見鈴木首相,催促其儘快派特使去蘇聯進行談判。談什麼呢?希望依靠到這時還保持中立態度的蘇聯(實際上蘇軍已經在大舉調往遠東準備進攻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居中調停讓英美中可以與日本達成一項“維持日本帝國國體”的停戰協定。7月17日,美英蘇三巨頭在波茨坦會晤並於26日發表宣言,敦促日本立即投降,這樣日本最後一絲依靠蘇聯的希望也破滅了。


5.7月27日的外務省幹部會議上,確認接受《波茨坦宣言》、即向盟軍投降是結束戰爭的唯一僅存方法了。宣言內容當天被呈送給天皇,天皇稱“原則上可以接受”。這個“原則上”就壞了事,軍部就理解為天皇現在並沒有接受,立即脅迫鈴木首相發表了聲明,對宣言“默殺”(表示蔑視),而陸軍自己操縱媒體稱宣言要求“非常可笑”。


那這樣一來就決定了日本,進入8月之後挨兩顆原子彈,並且遭到蘇聯紅軍排山倒海般的進攻,真正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由此昭和天皇才徹底表明態度,無論如何要“終戰”,接受《波茨坦宣言》,用他的原話來說:朕欲忍其所難忍,耐其所難耐,以為萬世之太平計爾。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筆者似乎沒法說提問者提的不對。德國在1945年5月投降,二戰策源地中就剩下日本孤家寡人,海軍也完蛋了,大中城市也被炸得稀爛了。說這個時候日本想投降,邏輯上似乎是沒錯,扭扭捏捏到了8月,確實是投降了。可是這樣提出問題,到底是掩蓋了這個過程的複雜程度。

其實,筆者很推薦對於日本投降過程感興趣的讀者去讀一本書的,就是日本歷史學教授纐纈厚所著的《“聖斷”的虛構與昭和天皇》。總的來說,關於日本從1944年敗局定下開始,到其投降的整個過程之內幕,這本書中都有詳細記錄和分析。此書已翻譯中文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我從這本書上抄錄幾個日本投降關鍵時間點的事件介紹給大家:


1.1945年3月,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沖繩,軍部主戰派仍然信心滿滿,認為可以打退美軍,為以講和形式結束戰爭創造條件。昭和天皇對此也深信不疑,表示“陸海軍如能共同將敵引誘至臺灣外海予以重創,然後再謀求結束戰爭也好”。

2.但是日軍根本不能取得沖繩戰役勝利。天皇很生氣,表示“今後戰局堪憂,部隊為何不發起攻勢呢?如果兵力不足,反登陸如何?”這完全是痴心妄想,即無法扭轉敗局又不能說天皇在做夢的小磯國昭只好在4月5日辭職首相。天皇任命其個人信任的鈴木貫太郎接任首相,這被認為是天皇開始傾向於想結束戰爭了。


3.德國於5月上旬投降之後,5月14日得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祕密會議上,確定將推進“終戰”工作。但是各方分歧仍然非常之大。結果最高層想要“終戰”的意圖根本沒有洩露給外界知道。相反,6月還通過了《戰時緊急措施法》、《國民義勇戰鬥統率令》等等法案,要將所有國民都動員起來(15到60歲的男性和17到40歲的女性全部徵兵),參加所謂“一億總玉碎”的拼死決戰。

4.7月,天皇召見鈴木首相,催促其儘快派特使去蘇聯進行談判。談什麼呢?希望依靠到這時還保持中立態度的蘇聯(實際上蘇軍已經在大舉調往遠東準備進攻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居中調停讓英美中可以與日本達成一項“維持日本帝國國體”的停戰協定。7月17日,美英蘇三巨頭在波茨坦會晤並於26日發表宣言,敦促日本立即投降,這樣日本最後一絲依靠蘇聯的希望也破滅了。


5.7月27日的外務省幹部會議上,確認接受《波茨坦宣言》、即向盟軍投降是結束戰爭的唯一僅存方法了。宣言內容當天被呈送給天皇,天皇稱“原則上可以接受”。這個“原則上”就壞了事,軍部就理解為天皇現在並沒有接受,立即脅迫鈴木首相發表了聲明,對宣言“默殺”(表示蔑視),而陸軍自己操縱媒體稱宣言要求“非常可笑”。


那這樣一來就決定了日本,進入8月之後挨兩顆原子彈,並且遭到蘇聯紅軍排山倒海般的進攻,真正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由此昭和天皇才徹底表明態度,無論如何要“終戰”,接受《波茨坦宣言》,用他的原話來說:朕欲忍其所難忍,耐其所難耐,以為萬世之太平計爾。


為了“萬世太平”,日本總算是投降了,不過這也只是其自說自話。現在日本主流思想還是非常感謝昭和天皇下決斷“終戰”的,很少有人像纐纈教授這樣明確指出:昭和天皇不但身負多年指揮侵略亞洲的罪責,而且戰爭最後一年其逃避、推諉的態度,也使得其手上沾滿了日本民眾的鮮血。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筆者似乎沒法說提問者提的不對。德國在1945年5月投降,二戰策源地中就剩下日本孤家寡人,海軍也完蛋了,大中城市也被炸得稀爛了。說這個時候日本想投降,邏輯上似乎是沒錯,扭扭捏捏到了8月,確實是投降了。可是這樣提出問題,到底是掩蓋了這個過程的複雜程度。

其實,筆者很推薦對於日本投降過程感興趣的讀者去讀一本書的,就是日本歷史學教授纐纈厚所著的《“聖斷”的虛構與昭和天皇》。總的來說,關於日本從1944年敗局定下開始,到其投降的整個過程之內幕,這本書中都有詳細記錄和分析。此書已翻譯中文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我從這本書上抄錄幾個日本投降關鍵時間點的事件介紹給大家:


1.1945年3月,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沖繩,軍部主戰派仍然信心滿滿,認為可以打退美軍,為以講和形式結束戰爭創造條件。昭和天皇對此也深信不疑,表示“陸海軍如能共同將敵引誘至臺灣外海予以重創,然後再謀求結束戰爭也好”。

2.但是日軍根本不能取得沖繩戰役勝利。天皇很生氣,表示“今後戰局堪憂,部隊為何不發起攻勢呢?如果兵力不足,反登陸如何?”這完全是痴心妄想,即無法扭轉敗局又不能說天皇在做夢的小磯國昭只好在4月5日辭職首相。天皇任命其個人信任的鈴木貫太郎接任首相,這被認為是天皇開始傾向於想結束戰爭了。


3.德國於5月上旬投降之後,5月14日得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祕密會議上,確定將推進“終戰”工作。但是各方分歧仍然非常之大。結果最高層想要“終戰”的意圖根本沒有洩露給外界知道。相反,6月還通過了《戰時緊急措施法》、《國民義勇戰鬥統率令》等等法案,要將所有國民都動員起來(15到60歲的男性和17到40歲的女性全部徵兵),參加所謂“一億總玉碎”的拼死決戰。

4.7月,天皇召見鈴木首相,催促其儘快派特使去蘇聯進行談判。談什麼呢?希望依靠到這時還保持中立態度的蘇聯(實際上蘇軍已經在大舉調往遠東準備進攻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居中調停讓英美中可以與日本達成一項“維持日本帝國國體”的停戰協定。7月17日,美英蘇三巨頭在波茨坦會晤並於26日發表宣言,敦促日本立即投降,這樣日本最後一絲依靠蘇聯的希望也破滅了。


5.7月27日的外務省幹部會議上,確認接受《波茨坦宣言》、即向盟軍投降是結束戰爭的唯一僅存方法了。宣言內容當天被呈送給天皇,天皇稱“原則上可以接受”。這個“原則上”就壞了事,軍部就理解為天皇現在並沒有接受,立即脅迫鈴木首相發表了聲明,對宣言“默殺”(表示蔑視),而陸軍自己操縱媒體稱宣言要求“非常可笑”。


那這樣一來就決定了日本,進入8月之後挨兩顆原子彈,並且遭到蘇聯紅軍排山倒海般的進攻,真正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由此昭和天皇才徹底表明態度,無論如何要“終戰”,接受《波茨坦宣言》,用他的原話來說:朕欲忍其所難忍,耐其所難耐,以為萬世之太平計爾。


為了“萬世太平”,日本總算是投降了,不過這也只是其自說自話。現在日本主流思想還是非常感謝昭和天皇下決斷“終戰”的,很少有人像纐纈教授這樣明確指出:昭和天皇不但身負多年指揮侵略亞洲的罪責,而且戰爭最後一年其逃避、推諉的態度,也使得其手上沾滿了日本民眾的鮮血。

化為廢墟的日本城市

小青年娱乐文化
2019-07-25

德國在1945年5月投降,二戰策源地中就剩下日本孤家寡人,海軍也完蛋了,很多城市都被炸得稀爛。說這個時候日本想投降,邏輯上似乎是沒錯,扭扭捏捏到了8月,確實是投降了。可是投降的過程,還是被掩蓋住了。

為了摧毀日本人這種全民皆兵,寧願玉碎,不為瓦全的瘋狂信念,也為了避免美軍與這群瘋子作無謂的苦戰而造成更多的損失。

在1945年蘇聯150萬大軍進軍東北,日本依然抱著苟延殘喘的態度繼續頑固抵抗,直到美國對日本扔下兩顆原子彈,把廣島、長崎炸成一片廢墟,日本才不得不底下他高傲、自負的頭顱於8月宣佈投降。

如未日般無比慘烈的爆炸場景,通過報紙、電訊、電視等通訊手段呈現在所有日本人時,才令日本天皇及日本人民猶如一盆冷水淋頭,從頭涼到腳,徹底澆熄了那狂熱的念頭,動搖了他們死戰到底的決心。所以,日本天皇在遭到如此沉重的打擊下才痛醒,才認清形勢決定投降。

之所以沒投降,就是已經魔怔的那些將軍還在夢想著反敗為勝,即使美國天天用燃燒彈轟炸,如果不是美國研製成了原子彈,給日本用上,美國還得死上幾萬人才能打垮日本,可以說現在軍國主義復活是必然發生的,因為他根本沒有死過!

日本在軍國主義的思潮下,從未有打算投降的打算,和美軍打游擊戰!而原子彈的爆炸才使得一部分人清醒過來,為日本留下最後一點血脈!但他們幻想要體面的和談,而不是投降!祕密和蘇聯人接觸,蘇聯人嘴上答應,但是軍事上卻迅速佔領東北,並且翻臉要求日本投降!此時的日本人已經徹底絕望!只有投降一條路可走!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本身想投降卻又堅持了三個月,但是最終還是躲不過投降的結果。

漩涡鸣人yy
2019-07-23

說起來的話,應該算得上是日本人本身一種風氣上面的問題。

一般的國家來講,都是頭腦決定身體,也就是說政府高層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未來走勢,但是日本和納粹德國在戰爭時期不一樣,納粹德國是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復仇,而日本人就是為了出去掠奪,為了出去掠奪。日本高層對於日本民眾的洗腦工作可以說進行得相當徹底,原子彈之下無亡魂,那些日本民眾費了心的想要支持自己的國家發動侵略戰爭,差一點他們就是犯了戰爭罪,當然法不責眾。後來也沒有說他們什麼。

但是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這個時候日本高層才體會到這個東西到底有多麼頭疼,為什麼你想投降,可底下的老百姓不允許你頭像,你頭像,你面子下不來,你投降你就是懦夫,發動民變的可能性都有。

而且在這之前,日本的下級軍官多次發生過政變和冰墊,這一點讓日本高層感到心有餘悸。面對一群已經洗腦,而且沒有任何理智而言的日本軍隊,日本高層還真的沒那個勇氣去向盟軍直接提出投降。

其實日本高層也一直希望能夠利用民眾這種狂熱的對於侵略戰爭的投入性,發動所謂的1億玉碎,美國人怕什麼,日本人心裡也十分清楚,麥克阿瑟發給杜魯門一封電報,要想拿下日本,你先給我準備100萬軍隊的傷亡,杜魯門立刻就感覺十分頭疼,這件事情日本人心裡早就清楚,所以他就在賭,賭美國人不會因為偷襲珍珠港的恥辱而選擇登陸日本去找日本天皇和日本高層算賬。

在戰爭結束之後,日本的多位甲級罪犯,那更是醜態百出,為了能夠活命,什麼事情都願意幹,其中最著名的日本天皇跑到麥克阿瑟手底下當乾兒子,這件事情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這確實是真的,而且很多日本人幾乎就是被埋在了鼓裡都不知道。

所以當戰爭進行到1945年6月至八月份期間,日本人還一直存在著一種幻想,(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就是美國人會因為傷亡的問題而選擇和日本人談判,日本人可以保留一些侵略戰爭的戰果,他不想無條件投降,不僅在國內擺出一副決一死戰的樣式,而且還在積極的聯繫著各方勢力,其中包括前蘇聯,包括美國,日本人妄圖從中周旋,然後拿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案。

其實關於這一點大家也十分清楚,戰爭結束以後,日本人的甲級戰犯,當時的大法官進行討論,說到底是應該處以絞刑呢,還是無期徒刑,無期徒刑大家都懂,時間一長肯定就是無罪釋放,就在日本人窮凶極惡,沒有任何戰爭道義的情況之下,仍然還是以一票的微弱優勢,最後通過了絞刑這個方案,由此可見日本這個國家所佔據的戰略地位,對於東西方兩個陣營的國家來講十分重要,日本人也是覺得自己可以待價而沽,自己不用害怕,美國人找他復仇,國家與國家之間講究的是利益嘛,你們美國人不至於為了這麼一些自尊心,最後放棄了整個國際利益。

說白了,戰爭末期的日本已經做好了給某個勢力當乾兒子的準備,為了保住自己的那條土地和利益,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爸爸既然這麼疼愛她,兩顆原子彈直接扔了下去,日本人自己也體會到了美國爸爸對它愛得深沉,在這之後,前蘇聯爸爸更是帥兵直接拿下了中國東北,將日本人唯一翻盤的希望徹底打破,你的國家確實不怕死,但是你能架得住前蘇聯的鋼鐵洪流嗎?你能架的住美國人的原子彈嗎?這兩樣武器就是日本人最害怕的達摩克利之劍。所以趕緊宣佈無條件投降。

我想當時的日本心理活動應該就是像我這麼腿腳勤快,而且聽話的乾兒子都不要,你們這倆爸爸真是瞎了眼了!

铁匠聊文史
2019-07-18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日本究有沒有想過投降?

日本的頑固是眾所周知的,很多人認為,正是由於日本不肯投降,所以美國才給日本投了兩顆原子彈,但事實真是如此簡單嗎?

早在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就預判到了德國必將戰敗,9月21日,軍部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

文件中表示,即便德國戰敗,日本也決不投降,必將投入全力,繼續戰爭到底。接著,日本開始不停鼓吹“一億玉碎”計劃。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日本究有沒有想過投降?

日本的頑固是眾所周知的,很多人認為,正是由於日本不肯投降,所以美國才給日本投了兩顆原子彈,但事實真是如此簡單嗎?

早在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就預判到了德國必將戰敗,9月21日,軍部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

文件中表示,即便德國戰敗,日本也決不投降,必將投入全力,繼續戰爭到底。接著,日本開始不停鼓吹“一億玉碎”計劃。



一直到1945年春季,美國馬上就要打到日本本土來了,此時的日本確實還仍舊沒有改變“一億玉碎”的決心。

但是,此時日本海軍已經徹底被消耗完了,僅剩的陸軍又因燃油不足戰鬥力也大大減弱。被困在中國戰場的日軍精銳也成了困獸之鬥,猶如待宰的羔羊。

日本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主降派,主降派的代表為前首相近衛文麿和天皇最信任的內大臣木戶幸一。

他們兩個人認為,日本在這種近乎毫無還手之力的情況下還要繼續戰鬥,那無疑是自尋死路。那日本天皇裕仁動搖了嗎?

一開始,天皇對於軍部給出的“妄想論”仍抱有幻想,因為軍部已經徵調了60多萬勞動力,在長野縣的鬆代象山挖出了一個堅固的堡壘,這將是日本打敗美國的最關鍵指揮所。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日本究有沒有想過投降?

日本的頑固是眾所周知的,很多人認為,正是由於日本不肯投降,所以美國才給日本投了兩顆原子彈,但事實真是如此簡單嗎?

早在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就預判到了德國必將戰敗,9月21日,軍部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

文件中表示,即便德國戰敗,日本也決不投降,必將投入全力,繼續戰爭到底。接著,日本開始不停鼓吹“一億玉碎”計劃。



一直到1945年春季,美國馬上就要打到日本本土來了,此時的日本確實還仍舊沒有改變“一億玉碎”的決心。

但是,此時日本海軍已經徹底被消耗完了,僅剩的陸軍又因燃油不足戰鬥力也大大減弱。被困在中國戰場的日軍精銳也成了困獸之鬥,猶如待宰的羔羊。

日本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主降派,主降派的代表為前首相近衛文麿和天皇最信任的內大臣木戶幸一。

他們兩個人認為,日本在這種近乎毫無還手之力的情況下還要繼續戰鬥,那無疑是自尋死路。那日本天皇裕仁動搖了嗎?

一開始,天皇對於軍部給出的“妄想論”仍抱有幻想,因為軍部已經徵調了60多萬勞動力,在長野縣的鬆代象山挖出了一個堅固的堡壘,這將是日本打敗美國的最關鍵指揮所。



並且這個堡壘裡邊還有天皇的皇宮。但是,一貫對軍方有所猜忌的近衛文麿並不相信軍部還有什麼法寶能扭轉戰局,於是祕密對軍部的所謂“計劃”進行了調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軍部所謂的“玉碎”是讓天皇玉碎,是讓整個日本玉碎。軍部實際上是想軟禁天皇,操控整個日本來消耗美國。

而消耗美國的用意,則是為了以此作為送給蘇聯的禮物,最後好投奔蘇聯。戰爭打到那個時候,軍部十分清楚,將來肯定是美蘇爭霸的天下。

裕仁天皇聞言,也臉色鉅變,馬上又派最信任的內臣木戶幸一藉著視察的名義再次暗訪軍部,果不其然,在那個堡壘皇宮裡面根本沒有放天皇必備的三件法器,即: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天從雲劍。

天皇失去了這三樣法器就等於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性,軍方這是擺明車馬要架空天皇。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日本究有沒有想過投降?

日本的頑固是眾所周知的,很多人認為,正是由於日本不肯投降,所以美國才給日本投了兩顆原子彈,但事實真是如此簡單嗎?

早在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就預判到了德國必將戰敗,9月21日,軍部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

文件中表示,即便德國戰敗,日本也決不投降,必將投入全力,繼續戰爭到底。接著,日本開始不停鼓吹“一億玉碎”計劃。



一直到1945年春季,美國馬上就要打到日本本土來了,此時的日本確實還仍舊沒有改變“一億玉碎”的決心。

但是,此時日本海軍已經徹底被消耗完了,僅剩的陸軍又因燃油不足戰鬥力也大大減弱。被困在中國戰場的日軍精銳也成了困獸之鬥,猶如待宰的羔羊。

日本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主降派,主降派的代表為前首相近衛文麿和天皇最信任的內大臣木戶幸一。

他們兩個人認為,日本在這種近乎毫無還手之力的情況下還要繼續戰鬥,那無疑是自尋死路。那日本天皇裕仁動搖了嗎?

一開始,天皇對於軍部給出的“妄想論”仍抱有幻想,因為軍部已經徵調了60多萬勞動力,在長野縣的鬆代象山挖出了一個堅固的堡壘,這將是日本打敗美國的最關鍵指揮所。



並且這個堡壘裡邊還有天皇的皇宮。但是,一貫對軍方有所猜忌的近衛文麿並不相信軍部還有什麼法寶能扭轉戰局,於是祕密對軍部的所謂“計劃”進行了調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軍部所謂的“玉碎”是讓天皇玉碎,是讓整個日本玉碎。軍部實際上是想軟禁天皇,操控整個日本來消耗美國。

而消耗美國的用意,則是為了以此作為送給蘇聯的禮物,最後好投奔蘇聯。戰爭打到那個時候,軍部十分清楚,將來肯定是美蘇爭霸的天下。

裕仁天皇聞言,也臉色鉅變,馬上又派最信任的內臣木戶幸一藉著視察的名義再次暗訪軍部,果不其然,在那個堡壘皇宮裡面根本沒有放天皇必備的三件法器,即: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天從雲劍。

天皇失去了這三樣法器就等於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性,軍方這是擺明車馬要架空天皇。



4月1日,沖繩島戰役打響,就在沖繩島開戰之初,軍方以保護天皇安慰為由來請天皇入駐地下城堡時,天皇勃然大怒,以同日本上下共存亡的理由狠狠把軍部給臭罵了一頓。

沖繩島戰役才進行到第六天,天皇裕仁馬上就撤掉了主戰派首相小機國昭,命鈴木貫太郎為新首相。而鈴木貫太郎曾被軍方開槍射殺,自今還留有槍傷舊疾。

裕仁在日本正和美國在沖繩島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做出這樣的決策,再明顯不過了,不敢直接得罪軍部,說投降,先用溫和的方式削弱軍部權力。

緊接著,才是德國於5月7日宣佈無條件投降了。所以,日本不但想投降,而是早在德國投降前一個月就想投降了。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日本究有沒有想過投降?

日本的頑固是眾所周知的,很多人認為,正是由於日本不肯投降,所以美國才給日本投了兩顆原子彈,但事實真是如此簡單嗎?

早在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日本就預判到了德國必將戰敗,9月21日,軍部制定出《德國屈服之際國內的應對措施》。

文件中表示,即便德國戰敗,日本也決不投降,必將投入全力,繼續戰爭到底。接著,日本開始不停鼓吹“一億玉碎”計劃。



一直到1945年春季,美國馬上就要打到日本本土來了,此時的日本確實還仍舊沒有改變“一億玉碎”的決心。

但是,此時日本海軍已經徹底被消耗完了,僅剩的陸軍又因燃油不足戰鬥力也大大減弱。被困在中國戰場的日軍精銳也成了困獸之鬥,猶如待宰的羔羊。

日本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主降派,主降派的代表為前首相近衛文麿和天皇最信任的內大臣木戶幸一。

他們兩個人認為,日本在這種近乎毫無還手之力的情況下還要繼續戰鬥,那無疑是自尋死路。那日本天皇裕仁動搖了嗎?

一開始,天皇對於軍部給出的“妄想論”仍抱有幻想,因為軍部已經徵調了60多萬勞動力,在長野縣的鬆代象山挖出了一個堅固的堡壘,這將是日本打敗美國的最關鍵指揮所。



並且這個堡壘裡邊還有天皇的皇宮。但是,一貫對軍方有所猜忌的近衛文麿並不相信軍部還有什麼法寶能扭轉戰局,於是祕密對軍部的所謂“計劃”進行了調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軍部所謂的“玉碎”是讓天皇玉碎,是讓整個日本玉碎。軍部實際上是想軟禁天皇,操控整個日本來消耗美國。

而消耗美國的用意,則是為了以此作為送給蘇聯的禮物,最後好投奔蘇聯。戰爭打到那個時候,軍部十分清楚,將來肯定是美蘇爭霸的天下。

裕仁天皇聞言,也臉色鉅變,馬上又派最信任的內臣木戶幸一藉著視察的名義再次暗訪軍部,果不其然,在那個堡壘皇宮裡面根本沒有放天皇必備的三件法器,即: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天從雲劍。

天皇失去了這三樣法器就等於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性,軍方這是擺明車馬要架空天皇。



4月1日,沖繩島戰役打響,就在沖繩島開戰之初,軍方以保護天皇安慰為由來請天皇入駐地下城堡時,天皇勃然大怒,以同日本上下共存亡的理由狠狠把軍部給臭罵了一頓。

沖繩島戰役才進行到第六天,天皇裕仁馬上就撤掉了主戰派首相小機國昭,命鈴木貫太郎為新首相。而鈴木貫太郎曾被軍方開槍射殺,自今還留有槍傷舊疾。

裕仁在日本正和美國在沖繩島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做出這樣的決策,再明顯不過了,不敢直接得罪軍部,說投降,先用溫和的方式削弱軍部權力。

緊接著,才是德國於5月7日宣佈無條件投降了。所以,日本不但想投降,而是早在德國投降前一個月就想投降了。



之所以一拖再拖,就是因為軍部冥頑不靈。天皇和新內閣都不敢急著直言要求軍部投降,因為軍部已經表現出了政變的跡象。

並且,軍部政變在天皇宣佈投降的前一天確實發生了。當田中健二得知天皇已經錄製好了投降公告後,乘夜夥同東條英機的女婿古賀秀正殺入皇宮,準備銷燬天皇投降錄音,然後控制天皇繼續戰鬥。

好在,他們沒能得逞。

而美國之所以要迫不及待地投放原子彈,除了為了減少美軍傷亡外,更深層的用意是儘早迫使日本投降,因為德國已經投降,蘇聯開始動手打日本了。

美國為了拿到戰後更多話語權,必須搶在蘇聯大舉進攻前擊敗日本。

(如您有不同見解,或者補充,請在評論區留言,我是歷史迷“往事課堂”,願和每位歷史愛好者分享和探討那些前程往事……)

共论矛盾
2019-07-20

美國所謂的發戰爭財,是在支援德國消滅蘇聯。

英法的綏靖政策,也是在縱容德國消滅蘇聯。

德國的主要力量,都投放在對蘇戰線上。

德國進攻蘇聯,半年未果,日本進攻中國,也是取勝無望。

美國參戰,接替德日,於歐洲阻擋蘇聯,於東亞支持蔣介石,李承晚,阻擋新中國。

日本晚於德國投降,不過是在等美國的軍事力量投放到東亞。

美日之間的血戰,既試驗了原子彈,也為日後投入朝鮮戰爭的美軍,得到了殘酷的鍛鍊。

這也就,比較好理解,日本在戰後為什麼得到了美國極大的支持,獲得了快速發展。

還有國民黨蔣介石為什麼對日實行不抵抗策略。

美國來華的飛虎隊,為什麼是自發組織的。

美國為什麼在抗日勝利之後,才大規模武裝國民黨軍隊。

美國、國民黨蔣介石、日本,本質上都是一夥的。

今天,妄想臺灣的國民黨,割裂與美日的關係(姓韓的,也不會例外),指望其完成統一,是不現實的。

马旭的老婆律文君
2019-07-19

這個確實如此,早在東條英機下臺後,新上任的日本內閣總理小磯國昭就有投降盟軍的打算。1945年3月16日,汪偽高官繆斌曾到東京與小磯國昭私下見面,充當蔣介石和裕仁的話事人,但是結果很不滿意,儘管繆斌見到了東久邇宮捻彥親王,也確實在3月21日就此事日本召開了最高會議,但由於裕仁和軍部的強烈反對而擱淺,小磯國昭甚至因此下臺。兩個月後,隨著德國的投降,日本此時已成眾矢之的。5月25日,日本宣佈撕毀三國公約。但隨著硫磺島、沖繩島以及東京大轟炸,裕仁又只有投降一條路可走。但此時無論裕仁還是軍部只想停戰,不想投降,因為一旦投降,日本必將淪為亡國奴,天皇和軍部要員肯定會被送上絞刑架,因此他們甚至不惜拉住最後的稻草——蘇聯。但蘇聯此時已經打敗德國,準備出兵東北,打算分一杯羹,又怎麼會去管日本。就這樣,日本在有病亂投醫的情況下,稀裡糊塗的堅持了三個月,而恰巧這三個月以來,由於歐洲各國忙於處理戰後事務,加上羅斯福去世、蘇聯調兵遣將、原子彈進入試爆階段以及丘吉爾參加大選等一系列事態的發展,盟軍並沒有對日本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所以與其說是日本人堅持最後三個月,倒不如說是日本人在這段相對安靜的歲月裡苟延殘喘,為自己安排後事。當盟軍蘇聯解決好歐洲和本國的一切事務之後,也就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末日到了。8月6日,美國向廣島投放第一顆叫小男孩的原子彈,8月9日又向長崎投放了叫胖子的第二顆原子彈。同日,蘇聯出兵東北,次日中國解放區向日佔區發起全面反攻。8月15日,日酋裕仁正式對外宣佈投降。

果园村达人
2019-01-11

你說什麼?當年日本也想投降?這是你的臆想吧!

頑固不化。這四個字,就是對當年日本政府的最貼切形容。

聞名於世的波茨坦公告,發表於1945年7月26日。這篇公告的主要內容,就是聲明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讓日本投降,同時作出了戰後對日本處理方式的決定。

但是,波茲坦公告後,萬惡的日本政府卻對公告置之不理,繼續頑固不化,根本沒有投降的意思。

為迫使日本投降,1945年8月6日8時,美軍向廣島市內投下一顆叫“小男孩”的鈾彈,造成廣島市20萬人死傷,整個城市化為廢墟。

廣島遭受到核攻擊後,日本政府仍然拒絕同意波茨坦公告,盟軍認為:應進一步攻擊摧毀日本抵抗決。

於是,三天後的8月9日,美軍又出動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7%。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

所以說,從7月26日發表波茨坦公告,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間相隔了20多天。

然後,又過了半個多月,日本才正式簽署投降書。

潮哥带你看世界
2019-01-11

日本當時還未被真正打痛,是不甘心於失敗!

當年,日本在軍國主義毒害下,全國陷入狂熱狀態,很多人懷著對天皇的無比信仰及忠誠,源源不斷地走上戰場,四處征戰。

更可怕的是,日本人在面對實力遠超自己的美國時,紛紛選擇就算打不過,寧願切腹自殺,也不願投降的頑強抵抗精神。

在當時與美軍爭奪太平洋各個島嶼中,甚至出現整島的日本平民在失敗後選擇跳崖自殺的悲慘事件。

中途島大海戰中,日本人成立狂風敢死隊,突破美軍的火力封鎖線,紛紛駕機撞向美艦,妄圖用自殺式的行為阻止美國的進攻。這對美國人也造成了極大的心裡震撼!

為了摧毀日本人這種全民皆兵,寧願玉碎,不為瓦全的瘋狂信念,也為了避免美軍與這班癲子作無謂的苦戰而造成更多的損失。

美軍將最新研發出來而從未驗證過威力的大殺器-原子彈搬了出來,分別投向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市,將此兩地硬生生從地球上抹掉。

如未日般無比慘烈的爆炸場景,通過報紙、電訊、電視等通訊手段呈現在所有日本人時,才令日本天皇及日本人民猶如一盆冷水淋頭,從頭涼到腳,徹底澆熄了那狂熱的念頭,動搖了他們死戰到底的決心。

所以,日本天皇在遭到如此沉重的打擊下才痛醒,才認清形勢決定投降。

日本人這種狂妄的民族,只有被人打過而且必須打痛了才會聽話才能制服,而且倒過來還非常的乖順。


日本當時還未被真正打痛,是不甘心於失敗!

當年,日本在軍國主義毒害下,全國陷入狂熱狀態,很多人懷著對天皇的無比信仰及忠誠,源源不斷地走上戰場,四處征戰。

更可怕的是,日本人在面對實力遠超自己的美國時,紛紛選擇就算打不過,寧願切腹自殺,也不願投降的頑強抵抗精神。

在當時與美軍爭奪太平洋各個島嶼中,甚至出現整島的日本平民在失敗後選擇跳崖自殺的悲慘事件。

中途島大海戰中,日本人成立狂風敢死隊,突破美軍的火力封鎖線,紛紛駕機撞向美艦,妄圖用自殺式的行為阻止美國的進攻。這對美國人也造成了極大的心裡震撼!

為了摧毀日本人這種全民皆兵,寧願玉碎,不為瓦全的瘋狂信念,也為了避免美軍與這班癲子作無謂的苦戰而造成更多的損失。

美軍將最新研發出來而從未驗證過威力的大殺器-原子彈搬了出來,分別投向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市,將此兩地硬生生從地球上抹掉。

如未日般無比慘烈的爆炸場景,通過報紙、電訊、電視等通訊手段呈現在所有日本人時,才令日本天皇及日本人民猶如一盆冷水淋頭,從頭涼到腳,徹底澆熄了那狂熱的念頭,動搖了他們死戰到底的決心。

所以,日本天皇在遭到如此沉重的打擊下才痛醒,才認清形勢決定投降。

日本人這種狂妄的民族,只有被人打過而且必須打痛了才會聽話才能制服,而且倒過來還非常的乖順。



日本當時還未被真正打痛,是不甘心於失敗!

當年,日本在軍國主義毒害下,全國陷入狂熱狀態,很多人懷著對天皇的無比信仰及忠誠,源源不斷地走上戰場,四處征戰。

更可怕的是,日本人在面對實力遠超自己的美國時,紛紛選擇就算打不過,寧願切腹自殺,也不願投降的頑強抵抗精神。

在當時與美軍爭奪太平洋各個島嶼中,甚至出現整島的日本平民在失敗後選擇跳崖自殺的悲慘事件。

中途島大海戰中,日本人成立狂風敢死隊,突破美軍的火力封鎖線,紛紛駕機撞向美艦,妄圖用自殺式的行為阻止美國的進攻。這對美國人也造成了極大的心裡震撼!

為了摧毀日本人這種全民皆兵,寧願玉碎,不為瓦全的瘋狂信念,也為了避免美軍與這班癲子作無謂的苦戰而造成更多的損失。

美軍將最新研發出來而從未驗證過威力的大殺器-原子彈搬了出來,分別投向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市,將此兩地硬生生從地球上抹掉。

如未日般無比慘烈的爆炸場景,通過報紙、電訊、電視等通訊手段呈現在所有日本人時,才令日本天皇及日本人民猶如一盆冷水淋頭,從頭涼到腳,徹底澆熄了那狂熱的念頭,動搖了他們死戰到底的決心。

所以,日本天皇在遭到如此沉重的打擊下才痛醒,才認清形勢決定投降。

日本人這種狂妄的民族,只有被人打過而且必須打痛了才會聽話才能制服,而且倒過來還非常的乖順。




日本當時還未被真正打痛,是不甘心於失敗!

當年,日本在軍國主義毒害下,全國陷入狂熱狀態,很多人懷著對天皇的無比信仰及忠誠,源源不斷地走上戰場,四處征戰。

更可怕的是,日本人在面對實力遠超自己的美國時,紛紛選擇就算打不過,寧願切腹自殺,也不願投降的頑強抵抗精神。

在當時與美軍爭奪太平洋各個島嶼中,甚至出現整島的日本平民在失敗後選擇跳崖自殺的悲慘事件。

中途島大海戰中,日本人成立狂風敢死隊,突破美軍的火力封鎖線,紛紛駕機撞向美艦,妄圖用自殺式的行為阻止美國的進攻。這對美國人也造成了極大的心裡震撼!

為了摧毀日本人這種全民皆兵,寧願玉碎,不為瓦全的瘋狂信念,也為了避免美軍與這班癲子作無謂的苦戰而造成更多的損失。

美軍將最新研發出來而從未驗證過威力的大殺器-原子彈搬了出來,分別投向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市,將此兩地硬生生從地球上抹掉。

如未日般無比慘烈的爆炸場景,通過報紙、電訊、電視等通訊手段呈現在所有日本人時,才令日本天皇及日本人民猶如一盆冷水淋頭,從頭涼到腳,徹底澆熄了那狂熱的念頭,動搖了他們死戰到底的決心。

所以,日本天皇在遭到如此沉重的打擊下才痛醒,才認清形勢決定投降。

日本人這種狂妄的民族,只有被人打過而且必須打痛了才會聽話才能制服,而且倒過來還非常的乖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