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長平之戰趙國勝了,會出現什麼結果?是趙國開始一家獨大,還是秦國東山再起?

是趙國開始一家獨大,還是秦國東山再起?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勝了,會出現什麼結果?是趙國開始一家獨大,還是秦國東山再起?
10 個回答
樵苏后爨
2017-06-06

從歷史背景來看,秦趙之戰前,其他五國情況。均收到過大的創傷,就韓國,魏國而言,先是魏國從初期的一家獨大,到後來的被壓制,尤其是伊闕之戰,韓魏聯軍二十四萬被殲滅。韓國安邑以東直到幹河的大片土地喪失,華陽之戰,魏軍再次喪失十三萬軍隊,丟失大小城池六十一座。韓魏倆國,無論軍事實力,還是領土面積,都大幅度縮減不足以稱霸。楚國,則是丹陽之戰,宜陽之戰,重丘之戰,襄城之戰,國土被大面積攻陷,加上國內政治形式,楚國也是內憂外患。齊國被五國伐齊後也退出了強國的位置。燕國長年的處於內亂,國力一直不強。

反觀趙國,戰國後期,趙武靈王時期,胡服騎射,軍力強大。甚至趙奢在閼與之戰中打敗虎狼秦軍,李牧在北方屢屢大財匈奴,而廉頗在對齊,燕的戰爭中一直取勝,攻取城池。內有,藺相如和平原君的賢臣。除了趙孝成王太過年輕,在人才上趙國底子也不薄。後來長平之戰,馬服君已故,藺相如病重,年輕的趙孝成王做了最受爭議的決定撤下廉頗,出擊秦軍,結果四十五萬趙軍盡數喪失。

如果趙軍在長平戰勝了秦國,長平之戰時雙方戰死的人數都在二十萬左右,秦軍還有四十萬左右,只要這些部隊退回函谷關。對秦國並不致命,秦國仍有東出的資本。

而趙國的國土面積不是很大,就意味著戰略縱深不大。北有燕國,匈奴,東有齊國,南有魏國,西有秦國。這樣的位置不利於對外征戰,一旦被其他國家聯合,像合縱伐秦,伐齊,趙國就會陷入多線作戰。就算要滅亡他國,就秦國有函谷關,有巴蜀,這些易守難攻的地方,就楚國而言,就要度過淮河,長江,在這倆條大河作戰,顯然不是曾經吞併了吳越水軍的楚國的對手。楚國的封君制度也會讓任何一個國家在楚國陷入苦戰。

在國力上,秦國,楚國,齊國都是強於趙國的,趙國的糧產,礦產匱乏,根本支持不來一場統一戰爭。

秦國的強大也覺不是偶然,商鞅變法的執行,早就讓他們的政治制度領先於天下,彪悍的民風,和戰功制度讓秦國的戰鬥力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巴蜀天府的物產豐富,讓秦國的戰爭不會有後顧之憂。

等等,就算秦國在任何一個地方在局部上輸掉了某次戰役,也不影響天下大的戰略格局。所以說戰國就算贏了長平之戰,也不會從本質上影響天下。

Ang鲱鱼
2017-01-23

先說結論啊,趙國長平之戰取勝,首先趙盡取上黨郡。這個上黨郡就是秦趙長平之戰的起因,用個電視劇的經典臺詞叫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僅此而已,秦國不過是退出上黨郡,等待捲土重來,如果比較瞭解這段歷史,能很明顯看出秦趙國力上還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在人口、農業上面差距非常大。歷史上趙失敗一大因素就是缺糧,地盤的損失對於秦國來說並不算什麼,除非是能夠一戰消滅秦國所有生力軍。但是這不可能是吧。這是有例子的,歷史上的邯鄲之戰,秦國從河東退到河西,上黨郡丟了,退出太原郡和河東郡。幾乎是把30年秦國得到的土地都丟了。

但不過十年,上黨,太原,河東,河內,汝南,南陽,洛陽就重新被秦國一一收復。

所以,這個即便趙國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只能延緩秦國一統六國的腳步,秦國幾代明君,積累了百年國運,已經是天命所歸。

說說其他幾國,其實也沒啥好說的,畢竟邯鄲之戰給了我們範例,五國合縱不過就是將秦國擊敗而已。況且五國不可能永遠合作的。

好,是時候說點別的了。趙國想取勝難的很,至少需要齊楚韓的幫助才有機會。我也看了幾個回答,大概是說長平之戰趙王一意孤行換趙括為主將,然後趙括紙上談兵沒本事,才失敗的。

把戰爭想的過於簡單啊,這裡有一個關鍵人物,趙王決定了換趙括為主將,主動尋戰與秦決一死戰。

為啥啊?因為照著讓廉頗防守下去,趙國實在是撐不下去了,這是有根據的。趙國為了打長平之戰已經上了青年軍了,一個國家的極限了,總不能上小孩吧?而秦國呢?長平對峙,還能夠進攻河南山西等地。另外,趙國缺糧,向齊國借糧,齊國不敢借。我們來看這個廉頗被換之前發生了什麼?這裡要提到又一個關鍵的地名河內,這裡厲害啊,這地方能夠截斷趙國糧道,這讓趙王慌了,迫求與秦國一決死戰。

我們還有別的證據,我們從頭開始看,廉頗的套路是啥,防守反擊!固守不出,等待秦軍疲憊,再打。實際上,秦國早就看穿了廉頗。秦國發現趙國意圖停止強攻,築造工事,開始同趙國對峙,利用秦國強大的國力拖垮趙國。

所以,相持了3年的趙國終於拖不下去了,主動尋戰,這是有好處的,一來秦軍遠離秦都,無法增援。二來就是最關鍵的趙王發狠了,即便是失敗了,這40萬大軍也要狠狠的咬秦軍一大口。保趙國邊境平安。

這是一場賭博,項羽破釜沉舟也是賭博,項羽贏了。可是趙括輸了。很多人說趙括紙上談兵,趙括具體能力我們不得而知了已經,但是有一點趙括40萬大軍被圍困46天,卻仍然沒有崩潰,是趙括戰死後,士兵才開始投降。這說明趙括應該是有一定能力的,但遠遠不是白起的對手,實際上白起確實太強了。

Alan1442605
2017-06-02

實際上,長平之戰沒有贏家,尤其是趙國,從被韓國人坑進戰局後,就註定了是輸家,不管軍事上輸還是贏。

作為長平之戰的直接交戰方,秦趙兩國在長平比拼的不僅是軍力,更是國力。秦趙其實在軍力上都沒有傾巢而出,也不敢傾巢而出。秦國南線保留了大批主力防禦,尤其是緊盯楚國。戰國實際上賴以揚名的精銳騎兵也一直在北線防禦匈奴,並未參戰。兩國從軍事上說,雖然都損失慘重,尤其是趙國損失恆更大,但並未真正動到元氣,這從後來秦能夠發動邯鄲之戰,趙還可以大敗燕國並取勝邯鄲就可以看出來。兩國真正的損失是國力,可以說此戰讓兩國的國力都傷心動骨,秦國是精疲力盡,趙國國力則是徹底傷了元氣。

先說秦國,不管長平輸贏以否,軍力和國力都損失慘重。但是,秦國有兩大優點,第一是佔有巴蜀,其二是據有函谷。巴蜀是穩定的物質來源地,這點是秦國能夠滅六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恰恰是其它國家所不具備的。至於函谷,讓秦進可攻退可受。假設秦軍在長平戰敗,秦將會退回函谷休養生息。實際上,長平之後特別是邯鄲之後,秦軍其實是全力後退的,丟失了大片土地,也躲一樣在函谷後面,消停了很多年。所以,把長平和邯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話,秦國並沒有贏,也是輸家,損失軍力,損失國力,丟失土地。

戰國無疑是長平之戰最大的輸家,雖然主力騎兵並沒有損失,但是多達40萬人口的損失,讓他喪失了生產人口和物資最寶貴的資源。假設長平獲勝,趙國也許會少損失一些人口,邯鄲也不會暴露在秦軍兵鋒之下,燕國也不見得敢趁火打劫。但是,因為沒有巴蜀的富饒之地,更沒有函谷的天然屏障,趙國經此一戰受到的損失基本也是難於恢復的,至少恢復速度遠沒有秦快。所以,整體實力跟秦比必然差距越來越大。因此,趙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從某個角度說,正因為長平大敗,讓魏和楚意識到秦的滅國危險,反而放低了對趙國的防範之心,而秦國也沒有再全力緊盯趙國,趙的外部環境實際上反而更加輕鬆了。

再說邯鄲之戰的另外兩個參戰國楚國和魏國。兩國本應該成為長平之戰的贏家,尤其是秦趙在長平已經精疲力盡的時候,如果楚魏提前合力全力攻擊秦國的話,完全有機會打殘秦國。但兩國並沒有這麼做。邯鄲之戰後,兩國雖然撈到不少好處,但是從長遠看,並不理想。楚國故地沒能收復,魏國更是沒有改變被秦趙壓制的局面。如果趙國獲勝,秦國會放更多精力面對趙國,在一定時間內有可能會放鬆對楚國和魏國的壓力。當然了,秦國如果長平大敗,說不定秦人的統一之路,會先易後難,提前挑選楚國和韓魏下手也說不定。

乐天知命人
2017-03-22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勝了,會出現什麼結果?是趙國開始一家獨大,還是秦國東山再起?

如果趙國取勝了,中國的統一進城會會放慢,秦統一全國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其一,趙國也不可能一家獨大,畢竟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當時秦趙實力相當。其二,從地利上說,秦已經佔據關中形勝之地,南北西三面的敵人已被消滅乾淨,無後顧之憂,進可攻退可守,秦國戰敗頂多回去休養幾年依然是強秦。趙國四面受敵,環顧四方,戰勝之後只能免於受侵略,無力進攻他國,更無力吞併他國。其三,秦國制度先進,六國制度落後且已腐敗,秦國敗則勵精圖治,趙國勝則驕奢淫逸,六國人心不齊法令不明,君王昏庸,註定要被秦國統一。其四,從風水上講,秦居西邊屬金,六國居東邊屬木,金木相剋,正常情況下當然是金勝木敗。木旺金闕火旺水乾的特例很少,中國基本上是西方政權吞併東方政權,北方政權吞併南方政權。

陶短房
2017-01-13

趙國是四戰之地,北面中山方向和匈奴、林胡接壤,東北部的燕國、南部的楚、東南的魏和齊都不友好,只有代地一個戰略後方且無法承擔一支大軍的長期軍需補給,這樣的形勢下即便百戰百勝也有很大風險,因為勝也耗不起、一敗就全完。三晉自從分裂為三國後就基本不再具備爭霸的實力,唯一的一線希望是魏文侯-梁惠王時代的魏國,當時倘能下決心從西河進軍拿下關中,或趁秦、齊都未崛起迅速重新統一三晉,尚有一線希望,但這兩個方向淺嘗輒止,魏文侯卻莫名其妙跳過趙國攻打中山,武侯、惠王更是東一榔頭西一棒,白白錯過了三晉復興的最後時機。至於趙國,其實從一開始就基本沒有爭霸的條件,長平獲勝也最多為他人做嫁衣裳罷了

黄瓜哥说历史
2017-01-23

春秋末,周朝制定的禮樂宗法制度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七國爭霸之戰,戰國始,七雄立。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勝了,會出現什麼結果?是趙國開始一家獨大,還是秦國東山再起?

戰國七雄 征戰不休,最後只有秦趙兩國笑到最後,因為上黨了郡守厭惡秦國弒殺成性,將十三座城池拱手讓給趙國。秦王大怒,傾舉國之力來戰戰國,雙雄對至於長平,最後趙國財,國內四十萬青壯被坑殺。

有人問,如果趙國取勝,同樣將數十萬秦軍殲滅,趙國會不會統一華夏。

在我看來,不會!

首先,秦國自商鞅君變法後,國力不斷上升,有目共睹,即位的秦惠文王因為仇恨殺掉商鞅,但改革後的制度全盤保留,改革徹底完成。其中最重要的軍功制度,秦國自貴族到平民只有在現場立功才能得到爵位,分封土地,在國內土地分配飽和的情況下,列國土地成為秦國戰士建功立業的舞臺。秦國改革是法制在支配國家的發展,秦國成為戰爭機器,換句話說,即使秦國君主是懦弱之人,只要國內沒有內訌發生,秦國征戰四方不受絲毫影響。

反觀六國,雖然同樣經過變法,但都大打折扣,舊貴族勢力得以保留,成為改革最大的障礙,南方楚國深受其害。趙國同樣也有這種弊病,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騎兵獨步天下,一時列國臣服,可晚年卻廢長立幼,犯了封建時代立儲君的大忌後果就是國家大亂,本人也被活活餓死。可以說趙國實行的是人治,主公英明則國家強,反之則國弱。還有一例可說明人治危害,長平之戰後,秦國圍困趙都,魏國公子楚國公子率國內烏合之眾來援,擊退秦國虎狼。六國都是百戰之軍,只是沒有英明之主。

在說說地利。

秦國於魏國因河西之地對戰,魏武卒大破秦軍,只好關上函谷關大門,秦王卻沒有氣餒,轉而收巴蜀之地,重用韓國水利專家,秦軍後方有源源不斷的稻米供應,又沒有強敵環伺,待成熟之日,征伐列國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勝了,會出現什麼結果?是趙國開始一家獨大,還是秦國東山再起?

再說趙國,雖然武力強盛,奈何四戰之地,國土和魏齊燕接壤,互相征伐時有發生,縱使有在強大軍隊也是拆東牆補西牆,回天乏術。

因此,即使趙國在長平之戰大勝,也只是一時稱霸,秦國只會關上函谷關大門,韜光養晦,捲土同來。

彪就是牛
2017-06-02

先來看長平之戰爆發的根本原因。韓國把上黨郡送於趙國。其目的就是讓趙國和秦國打起來。為什麼非要爭這個上黨郡?應為這個上黨郡地處太行山脈。這個太行山有中國脊樑之稱。太行山是秦國東出的必經之路。如果太行山被封那麼秦國將東出無望。所以秦國在趙國還未完全站穩腳跟和國力還不是過於強大之前和趙國死磕。如果趙國有個幾年時間經營太行一線那麼趙國西邊就有了一道屏障。一但山東各國有變可以放開手腳蠶食其他幾國最終滅掉魏韓齊燕回國頭滅秦而後南下滅楚。秦趙長平之戰就是秦趙國運之戰。秦國是絕對不會後退所以傾全國之力一戰成者大出有望敗者滅國身死。 然而這場戰役如果說趙國勝出會怎麼樣?第一趙國傷亡慘重但是根基還在滅秦之力已無,即使這樣也不是其他諸侯國惹得起的。趙國不會追擊秦軍因為趙國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繼續追擊徒耗國力並不能滅秦。而後趙國會留一部分軍力繼續經營太行一線撤出一部分防禦其他幾國和匈奴。而後進行二次改革修養生息蓄養國力為統一天下做準備。其他幾國就是嘴邊肉。而秦國依然會從新強大起來卻喪失了擴展空間。只有等著趙國收拾完其他諸侯國後與其決戰(勝算秦國會很小)

怀谷茶社
2017-03-09

秦、趙的長平之戰是一場戰略決戰,此戰過後,秦國統一六國有了較大的基礎;而趙國元氣大傷,亡國已近在咫尺!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勝了,會出現什麼結果?是趙國開始一家獨大,還是秦國東山再起?


在開戰之前,秦趙之前的實力本就懸殊,而在關鍵時刻,趙王卻棄善於守城的廉頗不用,而改為用實戰經驗很少的趙括!不得不說,趙括也因此落得個紙上談兵的名聲。不過就算其不是紙上談兵,這場戰役趙國取勝的勝算也是相當小的!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勝了,會出現什麼結果?是趙國開始一家獨大,還是秦國東山再起?


假設趙國贏了長平之戰,在鄙人看來,也只不過是傷了秦朝軍隊一點元氣而已。最不濟延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時間!因為當時趙國主將廉頗是一個善於防守的將領,而且秦國奉行的遠交近攻使得秦國有修養的機會!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勝了,會出現什麼結果?是趙國開始一家獨大,還是秦國東山再起?


假如趙國勝利,秦國撤兵!在近處的韓趙魏三國中,趙國的實力最強,韓國和魏國基本就是倆牆頭草,想當年天文就用2座城池就收買了2個國家!秦國退兵,不來打自己就是好的了,韓魏兩國更不會自討沒趣去騷擾秦國!而較遠處的燕齊楚就更不用說了,在一些關鍵時刻,只要不打我,而且秦國是實施聯盟的政策,我就更不用管你秦國和趙國的戰爭誰贏誰輸了,而且也沒能力管!所以,趙國長平之戰勝利的可能性極小!而且,就算贏了,也沒法改變歷史的大勢!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勝了,會出現什麼結果?是趙國開始一家獨大,還是秦國東山再起?

燃烧的岛群
2017-01-17

秦趙兩國在當時都處在連戰連勝期,秦不用說很多人都熟悉,正是因為秦連續奪取巴蜀和河西,翻越太行山才與趙對峙於上黨。而趙也吞併中山國,在北方拓地千里,還從齊燕魏打下了一些領土,國力處於上升通道,可以說趙秦誰贏都有機會一統天下。長平之戰本來是五國看熱鬧,希望秦趙都流乾血。但趙國沒有人屠白起,對秦軍多半隻能是擊潰一,不會對秦傷筯動骨。

剑扫六合
2017-06-02

秦國戰敗,根據國情,趙國也會降兵進行屠殺。秦無可戰之兵,勢必敗回關中,數十年之內無法恢復元氣。趙國元氣大傷但仍有一戰之力。其餘五國因白起戰無不勝的神話被打破,勢必再起合縱。雖然關東六國互有嫌隙,但會因對強秦的恐懼,緊密的聯合在一起,秦國滅國之行必成。

滅秦後,關東六國相互征伐。但因沒有秦國先進的制度、政治體系,軍功爵位提拔,只會是國與國長期的軍事較量。不可能一家獨大。如此便會重回春秋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