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10 個回答
剑客浪心2017
2018-10-20

金剛經,是佛教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經典。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金剛經當中的一句相當重要的偈子。今天正好看到問答當中有人提問這個話的意思,而且也看到不少的人在其中作出回答。不過其中不少回答都是從一些很常規的角度和思路來介紹這些,有點千篇一律之感。於是心血來潮,打算另外角度去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這句話肯定是要從金剛經說起。金剛經是一個簡略的經題。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是比喻。比喻的是“般若波羅蜜”這個法。而般若波羅蜜這個法,是佛所說的“六度法門”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法。而所謂“六度”通常比較常聽過見過的所謂“六度萬行”可以說相當於所謂修行直到成佛的一切法。也就是說,從普通人一直到成佛,一定都是按照“六度萬行”這樣的“法”去修行的。因此其中最重要的“般若波羅蜜”法,就是佛教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法了。事實上在釋迦牟尼佛整個教化佛法的過程中,講般若一共用掉了22年,幾乎相當於佛在這個世界教化的全部時間的一半。這點已經足以看出“般若”法是多麼的重要和重視。可以說佛在講法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去講到“波若菠蘿蜜”當中去。實際上在很多其他佛經,哪怕是並不是歸結到般若部的佛經裡面,同樣會有相關的教義。

那麼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究竟是講什麼的。如果說並不明白佛講這部金剛經的目的,上來就直接開始分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裡面的字義或者各種引申,經常還看到拿現代科學,量子力學,宇宙空間,等等理論去套用,證明,等等,這實際上雖然能夠講的通。然而卻是講通了,真正的目的卻忘記了。好比想要畫一幅畫,卻把一大堆功夫花在買什麼顏料,用什麼紙張,拿什麼畫筆上去。甚至可以拿最先進的電腦,用最好的PHOTOSHOP軟件,然而其實原本要畫畫的核心目的卻丟掉了。那麼怎麼解釋到天花亂墜,把所謂的“相”還有“虛妄”都解釋的林林總總,卻依然達不到“頓悟”的作用。我相信不少喜歡去學習研究佛法的人,看過很多的佛經解釋等等論文,看完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卻真的沒有什麼收穫。現在希望我這裡的這些看法與見解,不奢望能夠有所點悟,只要有所啟發就感到欣慰了。

那麼金剛經究竟講什麼,就要從金剛經一開端就去分析。需要特別提前說明的是,金剛經幾乎可以算是整部所有佛經當中最難懂的經典之一。這個難懂並不是字義上面的,而是在討論‘般若’法的兩個主角,佛和須菩提,的境界上面。佛自然是大徹大悟的覺者,而須菩提也是證悟的羅漢。那麼這樣兩個人的對話,很多東西是心照不宣但是旁人無法去徹底領悟的。這也正是金剛經難懂的原因。佛經原文也說了。這個經為發大乘人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而所謂發大乘,發最上乘的人,從一開始,實際上也就是經中說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實也就是平常簡化而常說的發“菩提心”。

須菩提尊者非常清楚時機,於是在佛的一個“日常”的過程中,對應時機提出了這個關於發心的問題。上來就問,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馬上就讚歎說問得好,於是從這個根本問題上來闡述和回答。這才有了這部金剛經。所以說這個發菩提心,應該怎麼發心,發心之後又怎麼能夠“不忘初心”,應該怎麼去作。這個關鍵性質的問題,才是真的能夠去解讀金剛經的關鍵所在。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怎麼樣去解釋裡面的句子,就好比研究“回字有四種寫法”一樣,毫無意義。

那麼前面鋪墊了這麼多,現在大概去談一下這句話的含義。字面上面的解釋就不再多說了。很多人都非常詳盡的各種舉例各種分析,實在沒有必要重負繁瑣。直接說,這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其實出發點是在按照現在的詞語裡面叫做“主觀”上面的角度去說的。而並非經常去分析的“客觀”解釋裡面。當然,其實如果從客觀角度去講,同樣可以把這個“皆是虛妄”給分析證明出來。事實上在佛教的唯識法相宗裡面,以佛法的角度更有相當詳盡深刻的分析與解釋。不過假如這樣去分析,在這個金剛經的宗旨要義當中,就有些南轅北轍了。金剛經裡面有幾個不太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或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等等特別容易引起注意的句子,比如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特別是“以菩薩不受福德故”,實際上更值得去推敲。推敲明白了,很多句子都更加容易理解透徹了。

因為這些句子都是從“主觀”角度去出發的。這個就和整部經一開始的發心的主觀問題是契合的。

凡所有相,是能“見”之相。說道“見”就很容易聯想到楞嚴經裡面的關於“見”的論述。可以說如果讀不懂楞嚴經也就很難真的懂得金剛經。見是妙明真心之體現,但所見在普通人當中皆是妄見。只有見妄知妄,才見真心。這個其實和“見所相非相,則見如來”是一個意思。

那麼又如何能夠真的做到,見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呢?金剛經原文裡面實際上也已經有了答案在內。只不過隱藏在字裡行間,不是那麼容易注意得到。

比如說,佛從開頭一上來就說,應該怎麼發心呢?所以一切眾生,甭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能看到的,看不到的,是這樣的,是那樣的,都要滅度,但馬上話鋒一遍,滅度了卻實無一個眾生得滅度。這句話就好像自己給自己的話來個大反抽耳光一樣。然而實際上,假如從前面所說“主觀”“客觀”的兩個角度去分析,就一下子可以解釋了。客觀上,我要去作一切對眾生有益的事情,一直不惜做到底,做到盡頭,也就是說“滅度”就等於說是讓他成佛。這個其實和大願地藏王菩薩的根本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都是一個道理。然而真的去這麼做的時候。主觀上卻不能有哎呀,我今天度了一個眾生,這個眾生是我滅度的。這樣的一個念頭在裡面。那就不是菩薩的做法。所以前一句是我做到了這個客觀角度,而後一句是這不是我的功勞,這樣的主觀見解。聽起來也好像是有一種在採訪好人好事的時候經常聽到被採訪的人會說:其實我也沒有做什麼。。。這樣類似的感覺吧!,然而實際上,這才是最偉大的人。

佛講完發心,馬上就轉到福德上面的討論上面去了。然後給須菩提反來覆去的講了一堆福德的例子上面的,甚大,甚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福德多,估計如果我們是須菩提的話,會疑惑佛怎麼答非所問呢,我沒有問多少福德啊,我只是問怎麼發心怎麼做啊?但我們不是須菩提,須菩提尊者是開悟的羅漢,一下子就明白佛的真正用意。所以就“深解意趣”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高興而讚歎。為什麼呢,因為他明白,這才是真正可以成佛的一條明路。

佛是福慧兩足的。也就是說福德,福報也是到了盡頭,而智慧同樣也是到了盡頭的。福報是作下,積累得來的,而智慧確實見解,見證到的。福有多,多到無窮無盡,但得到這麼多無窮無盡的福德,在真正的心中,是了不可得的。為什麼這樣去說,因為整個世界,整個宇宙,其實都是心中之物。一切事物都是心中妄見而起,因緣發明而生,“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因此,如果明白了“心即世界”那麼,這些一切就不應該是執著在心中。比如兩眼面前緊貼著兩個硬幣,那麼滿眼看到的只剩兩個硬幣。如果把硬幣拿走了,那麼眼前看到的就是整個世界。

佛在金剛經裡面講了一大堆道理的時候,突然提了一句以菩薩不受福德故。然後須菩提就馬上插問了這句,為何菩薩不受福德?這句話絕不是隨口閒問的。因為這句話很容易引起歧義,如果菩薩不受福德,那麼菩薩的各種證地,果位,不就是白扯了嗎?須菩提不是真的不明白,但他要為真不明白的我們眾生問一句好解除疑惑。所以佛就解釋一句,菩薩對於福德,不應貪著,所以說不受福德。

其實這句話不應貪著,就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給點了題了。因為我不貪著,不執著,那麼這些其實對於本心來說,都是虛妄不實的。但在客觀上面是不是“虛妄不實”呢?是,同樣不是。因為無常,因為變化,因為是因緣和合,好比清澈的水有水流波浪,水流浪起,都是有,水靜浪無,但亦有亦無,非有非無。

把這個凡所有相的偈子要完整去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所相非相則見如來。後面的才是重點,因為這裡就是教人怎麼從心去見解這個。這裡也和經文後面最後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樣,關鍵是“應作如是觀”。這才是核心需要從主觀上面去作的。

所以說,金剛經其實講的是怎麼發心成佛,又應該具體怎麼去用心作佛的經,只有知道這個核心的主題宗旨,那麼其中的這些文字,才是一個有意義的理解方式。但如果真的做到了,成就了。那麼這個又應該去捨去了。法如筏喻就是這個意思。

紫玄修行
2018-10-22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出自金剛經,理解一句話的意義要聯繫上下文,金剛經的內容是佛與解空第一的須菩提的對話。

金剛經的前面是須菩提問佛的話,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因住,云何降服其心?

後面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這個問題的,金剛經可以說是一本佛學的總綱,內容看似淺顯實則非常晦澀難懂,可以說你的思想層次沒有達到,說了你也不會懂。

這句話我的看法表面說不管什麼象,都不是真實的,再深層點研究,為什麼是虛的不是真實的?佛到底想表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因為佛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質,這個本質是變化的,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所以後面一句接著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也就是你能悟到事物的變化本質,就可以看到真如本體,得道成佛。當然這個只是我淺顯的看法,學佛的人從古至今也沒有幾個達到這個境界倒是真的,所以我覺得佛經是讓人開悟的,不是咬文嚼字的,知道意義你懂了嗎?估計你還是不懂,不是意義不懂,是境界達不到而已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王大毛是美女
2018-10-20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出自《金剛經》,表面的意思是“人世間所有的相,即世界萬物都是虛的。”

我的理解是:凡事我們都不要太執著。比如對金錢、名譽、地位的苦苦追求,以及對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的執著,都告訴我們,其實有些時候往往我們苦苦追尋,苦苦執著的到最後的一些東西,其實都是虛妄的。古語講:“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也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佛法要從無相里認識實相,執著就是假相,不執著就是無相,也就是實相。

我們只有不住於相,運用“般若”的大智慧去看待身邊的人和事,我們才知道它的真實來源,真實樣子,才能認識它的根本,也就是他的本來面目。這樣才會少生煩惱,脫苦離難,找到本心。

佛法博大精深,每個人的理解都不盡相同,此文僅是個人的一些想法!

阿彌陀佛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锐视觉何老师
2018-10-20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應該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連在一起來理解。

為什麼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呢?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能看見的,能聽見的,能聞到的,能嚐到的,能觸到的以及能想到的都是“相”。佛家經常談虛妄、夢幻,用在夢中來比喻我們的人生。但這個夢幻、虛妄並不是虛假、不存在、不真實的意思。就像夢,它也是真實的,真的夢。噩夢是假的,但做噩夢的時候也是真的難受,而且也必須有個真實的體存在,才能做夢。佛家這個虛妄、夢幻主要指的是:無常。就是不永恆,終究會消失的意思。

為什麼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為青春、愛情、財富、敵人、朋友、恩怨乃至你、我、他,地球、太陽系、宇宙......最終都會消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不應該把心安放在這些上。不應該執著於這些最終都會消失的東西。

如果把心安放在這些臨時的相上,當他們消失的時候,你的心依然是沒有立足點的。這就是: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簡單的講就是佛在教育我們不要執著於相。你跟她打,跟他鬧,想想100年以後......都是看不開。

可能有人會疑惑,照這麼說不是消極嗎?什麼都是虛妄、什麼都不追求了,這不是避世嗎?不對。不執著不等於不經營。我們在人生中很多時候把事情搞砸都是因為過於堅持。倆人喝酒結賬都能打起來,看我,從來不搶著結賬......

就像你很努力的經營一段感情或者事業,但絕大多數的時候,絕大多數的人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的。到了最後,哭、鬧、喊、跳樓......這就是把心安放在了靠不住的東西上面,然後你還執著,死死的抓著不放,當這個靠不住的東西消失了的時候,人就崩塌了。就像昨天看新聞一個女的跳樓,就是因為她放貸幾百萬出去,結果錢收不回來了。這就是典型的執著於相,錢的相,被錢迷的不行,最後賠了那麼多,安放心的寄託點破滅了,就是: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最後肯定崩潰。

就像一提我信佛,就有人說你失戀了?你看破紅塵了?我信佛是因為我想幸福我想快樂。信佛我就快樂,不信佛我就不快樂,就這麼簡單。信佛就是學習看得開,練習放得下。為什麼要看得開、放得下呢?因為:沒辦法!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沒辦法。

大家也知道,上面這些偈子是出自於金剛經。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金剛經實際上是佛在給大乘、上乘的弟子講課。而我上面的理解都是站在世間凡夫的角度,所以說的就俗了,是普通人聊心得。佛跟阿羅漢們談,肯定不是這個境界。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前一句是: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佛問須菩提:你怎麼想的?看見我這個身體的相,是不是就看見如來了?須菩提回答:世尊啊,不是這樣的,不能說看到了您這個身體的相就以為看見了如來。您說的這個身體的相併不是真實、永恆存在的。

佛在金剛經中教育大家不要執著於相。其實我上面所說的那些相:感情、金錢、恩怨、宇宙人生,然後說不要執著,這些還容易理解。但佛在金剛經中主要是在給高端的修行人講課,是在教育這些高端的修行人不要執著於相。跟金剛經裡的弟子談不執著於名利、情感就多餘了,所以佛在這裡劃了重點:法執!對佛的執著、對佛法的執著也不可以。為什麼?因為佛也是相、佛法也是相。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金剛經中,佛至少站在四個層次來講連佛的相都是虛妄。而且佛還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實際上這句話已經很嚴厲了,是在警告修行人,要是見我的相,不論是你眼睛裡看的,還是心裡想的,哪怕你有一定的禪定功力,觀照出來的,只要是有相,然後你再用聲音的相來求我,那麼這個人就已經走上了邪路,是不能見到真正的如來的。是人就是這個人的意思。

實際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重點是:尤其是佛相!

就像有的人信了佛,也剃個光頭,來身居士服,脖子上掛佛珠,手上盤著串,這就是著相,執著於相。更有的人學了幾天,就覺得自己了不起,我是信佛的,你不信佛,我看不起你,你看我多了不起。張嘴閉嘴的佛,搞得一身佛氣,這都是著相。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學佛要灑脫,越學越帥才對。為什麼妖精、公主啥的總喜歡和尚,那是有道理的。

在網上談論佛法,也難免有些人跟你矯情,他也學幾天,我說的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上來指摘兩句。這都是法執。我的對,你的就不對,這就是執著。不管我說的如何,你都應該說:阿彌陀佛,隨喜讚歎。你說你學了幾天佛,四處詛咒別人下地獄,是不是就荒誕了?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對不對?

命理师陈一宏
2018-10-20

完整的話是這樣說的,《經剛經》如理實見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既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那麼,我們要如何來理解這段話呢?白話文一點,可以嘗試這麼翻譯,如下段文字。

世尊問須菩提:你怎麼認為呢?可以認為見到長的像如來的,就是見到如來嗎?沒有看到如來的樣子,就認為沒見到如來嗎?須菩提回答:不是的,世尊,不可以以如來形象標準來看待。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說過,這個人的形象,不是真的本性形象。佛這時候又對須菩提說:一些的形象外在,都是虛妄不真實的,都不是本來面目。真的認識到這一點,才真能見到如來,而且是即刻可見。

這大概是世尊說,不僅他自己能幻化出這個如來的樣子,其他人也有可能長的像如來,或者一些魔子魔孫也能變化出如來的樣子來。因此,不是見到如來樣子,就是見到佛。佛也可以變化出種種樣子來,只是人們不知道而已。而真能看清楚任何形象,都是虛妄不真的,也看到真正的本性,那麼就是當下見如來。

看到問題標籤帶著文化,我於是進來回答了一下,關於“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段話,若是解釋有錯誤,還請大家批評指正。【悟空問答命理師陳一宏,歡迎關注交流】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菩萨足下一瓣莲
2018-11-23

這句話乃是佛教般若部最為重要的一部經文——《金剛經》之中最重要的四句偈中的第一句偈,在此之前我們要先普及一個知識點——什麼是偈。

何為偈?

簡單來說,偈子就可以理解為佛詩,它一般都是由兩句,四句,或者七句組成,多為四句,往往都是由高僧們開悟之時或者寂滅之前的重要時刻吟誦出來的,一方面是表示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給門下弟子們以啟示,尤其以禪宗最為盛行

偈子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要比較簡潔精悍,切忌過長,如果長篇大論那就是文章或者佛經了;第二,要有強烈的警示意義,微言大義,讓人一聽有當頭棒喝之感;第三,文字要優美,押韻,畢竟絕大部分的眾生都還沉迷於“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之中,美好的東西肯定更容易吸引人。

這裡面最經典的偈子莫過於禪宗六祖惠能的那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它是用來反駁大師兄神秀的那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常常勤擦拭,勿使惹塵埃。”的,也因此得到了五祖的衣缽。

六祖據說就是聽了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的“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這一句而開悟的,如果您前世善緣甚大,聽到第一句“如是我聞”就有感悟的話,那這句就是您心目中的四句偈,沒有任何問題。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一句出自於《金剛經》的第五品如理實見分,它的意思是說,我們身邊“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感受到的所有相,其實都是虛幻的,都是地水火風四大要素,因緣聚合而形成的,就連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是如此。

凡所有相,皆是虛幻

它們都不是永恆不動,而是一直在不停的變化的,就像是房子一樣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然後周而復始,循環不休。

所以我們不能執迷於這些虛相,而是要看到它們背後所不變的那個東西,也就是法身,如果你能做到這樣的話,就等於是看到了佛祖的清淨法身了。

我們用四個字來概括這句偈——諸相空相。

孙妙彤
2018-10-27

真佛無相,真經也不在紙上。所有示現的佛菩薩或者金光普照的“祥瑞”都是妖魔鬼怪弄的,糊弄人的,為了讓人膜拜,供養,真正的佛菩薩不屑於這些,而且天規地律很嚴格,神有神格,也不會示現這些。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很多人容易著相,容易迷戀各種神通(其實是鬼通,妖通),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你的好奇心會給無形界十八度空間的妖魔鬼怪一個訊息,他們會找到你,對你示現你喜歡的一切,迷惑你,你會一步步走入他們設的陷進,直至被他們吸乾精氣神,萬劫不復。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所以孔老夫子的一句話說的很對,敬鬼神而遠之。不要那麼多好奇心,不要關注這些玄學的東西,生而為人,把人的本分事做好了就行,人道成而後佛道成。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如来藏4
2018-10-22

《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因為凡夫就是在顛倒妄想中執著,把有形有相,生住異滅的一切萬法,視為真實。

所以佛就講了一個空性,講了一個真如。來告訴你這個無形無相,不生不滅的空性,才是你的真心。當你刻骨銘心的認識到這一點,你就是見到了自性佛。你就以這種不生不滅的根性,破除了生滅之法,當下了脫生死。成就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後面又接著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就是你能從生住異滅,有形有相的萬法,見到它當下就是那個無形無相,不生不滅的空性,你當下就是見到了如來,見到了佛。當然,這個真心還不是最真的真,這也只是個過渡!

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佛最後用了一個如來藏的法理,來闡述明瞭的。就是告訴你, 有形有相的萬法與無形無相的真心,當下就是一個心,這才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心。沒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沒有哪一法不是心!所以佛在《法華經》裡講了:“凡所有相,皆是實相。”這個實相,就是指萬法皆我,沒有哪一法不是我。佛在開示《華嚴經》時,就已經講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眾生就是代表無量的萬法。隨手拈來一法,皆是諸佛法身真常,皆是“我”,皆是心,皆是佛。這才是真正的見佛,是以心見佛,以心做佛,即心即佛。明白這個道理,當下了脫生死,肉團身瓦解,不會再落六道輪迴。

現在我們再來觀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經文吧!這裡講的〖虛妄〗,你不能很隨便地就用世間法的邏輯思維或語言風格來推理測度的!如果那樣的話,就不叫佛法了!就成了世間法了。

什麼叫〖虛妄〗啊?

什麼叫「虛」呀?一切的萬法,無所從來,沒有什麼根源,不是什麼東西生出來的,在十法界當中你查不到它的來處,叫虛。

什麼叫「妄」呀?雖然查不到它的來處,但是呢,它當下現前,你時時刻刻能感受到它存在,這叫妄。

‘虛’也可以觀照為「空如來藏」;‘妄’觀照為「不空如來藏」;‘虛妄’放在一起是「空不空如來藏」;所以,[虛妄]這兩個字就是三身佛說法!哪三身啊?用「如來藏」法理來作觀照,「如」表法身功德;「來」表化身功德;「如來」表報身功德;這個「藏」可以觀照為大光明藏,你明理的當下就已入了大光明藏了!「如來藏」就是一個本體。既然是一個本體,那麼你要不要再去執著這是我的、那是你的或是他的?根本就不需要,你心裡明白就可以了!在法界當中沒有哪一法不是另外哪一法。所以來講,〖如來藏〗裡的‘如’是不是就是‘來’啊,‘來’是不是就是‘如’啊,‘如來’是不是就是‘藏’啊?‘藏’是不是就是‘如來’啊?都是啊!沒有哪一個不是另外哪一個。[如來藏]與[虛妄]法理是同等的,沒有誰非誰,‘虛’就是‘妄’啊,反過來講‘妄’是不是就是‘虛’啊,都是一個本體啊,有形有相的萬法,當下就是無形無相的空性,就是一個本體。我們的真心它既可以現‘有’,也可以現‘空’。所以說圓頓大法不漏一人,不缺一法,這叫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整個法界皆是自己,既然整個法界都是自己,那麼,哪裡還有這個小我呀?是不是就沒我了,這叫無我!

講到這裡,我們再延伸一下《楞嚴經》的經典,再進一步拓展咱們的心量,接著來看〖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本覺妙明。〗什麼叫‘發塵’啊?本體就是這一個如來藏性,就是我們的真心,因一念的無明,而妄現出你眼前的一切有形有相的山河大地呀,風雲雨霧啊等等,這一切的境界相,這一切都是虛妄的塵相,這叫發塵。也就是造成這種客觀現實、客觀存在,觀照為‘發塵’。

〖塵銷智圓〗

什麼叫塵銷智圓呢?

‘塵銷’其實就是銷而不銷,在法界當中,沒有一個東西能夠真正的滅掉,這也是物質不滅定理。這裡所說的‘銷’,你明白的當下,知妄即真,我們的真心可以隨緣顯現為妄,也可以隨緣顯現為真,真和妄當下都是我們自己,這叫知妄即真啊!我們的真心,非‘真’非‘妄’,可以現真現妄,非‘空’非‘有’,可以現空現有,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叫‘塵銷智圓’。「性」和「相」當下為一個本體,是一個東西。

〖本覺妙明〗

什麼叫本覺妙明?

你可以觀照為一心三藏,是指本來就明,不從外來,自來就明。

現在,大家也可以來體悟一下自己的觀念!比方說吧,在《六祖壇經》裡,有句偈言,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六祖初入道時,他悟到的禪宗通教的境界。

現在你一看就知道了,這是典型的通教菩薩境界,因為他在強調要破有形有相一切的萬法,只見一個空性,非要破相去見空性。

如果你沒有聽聞過‘如來藏’法理,你知不知道,這句偈,是通教禪宗境界啊?所以說,聽經聞法非常重要!

那如果不懂正法的人呢,他卻在照葫蘆畫瓢,似是而非,就把這句偈,當作口頭禪來展示,以此來顯示自己有能耐,還自以為佛法講的就是一個空相。

你如果去問問他,既然講‘本來無一物’,那麼這個「物」也包括你身上穿的衣服呀,那你何必衣遮體啊?那你能不能一絲不掛,在大街上走兩步瞧瞧嗎?是不是很愚痴啊!所以啊,佛經不是隨便用凡情去依文解字測度的,否則就會鬧出笑話了。

通過上面的講解,我們現有的見地足以超越過去的認識!那麼,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不是有些彆扭啊,正因為你的境界已經提升了,所以就有這種彆扭的感覺。那如果你用剛剛學過的[虛妄]二字,再去理解空性的話,你的境界層次不知要提升多少倍。你看‘本來無一物’的「物」,這個‘物’本來就是妄現的,所以,這裡的‘物’你用心調一下,把‘物’改為‘妄’來觀照,這樣話,你看「本來無一妄,何處惹塵埃’啊?」

這是不是當下就心開意解了呀?

你當下轉識成智!

你看啊,‘本來無一妄,何處惹塵埃’啊?正因為這些塵埃都是幻法是妄現的,它們都是乍現的,是空中華,所以你不便去破妄了,只要停止向外攀緣,不去打妄想就可以,這叫歇即菩提。如果你非要破妄見真的話,你就是在障礙自己的智慧德能。為什麼這麼說呢?我用「拳頭」打比方吧,拳頭表空性,把‘拳相’視為‘真’,拳頭它能現手掌,對吧,那麼,所現出的‘掌相’就是塵相,視為‘妄’;如果你非要把這個妄相(手掌)給破掉,砍了它,那是不是你的那個真(拳頭)也同時不存在了,因為拳和掌就是一個本體啊,你砍掉了手掌,哪裡還有拳頭啊?所以說,真心與妄心是一顆心,你怎麼能破掉呢?根本就不需要破!只有在你明理的當下,在相見性,就已經破了,

這叫帶妄顯真!

在這裡呢,我再來打個比方幫助你理解,什麼叫妄現?

例如有人遇到非常著急的事,就會焦頭爛額呀!

比方說你心裡非常著急,額頭上急出了汗,這個汗是怎麼來的呀?汗是心變現出來的,急是怎麼來的呀?急是妄想生出來的,「汗水」是妄想妄現的。還有啊,有的人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憋氣窩火啊,所以臉也隨之發熱發紅,氣是怎麼來的?氣是妄想生出來的,火呢?是心變現出來的,這個「火氣」同樣是妄想妄現的。

由妄想擴展到盡虛空遍法界,無非都是妄想生滅!一切的境界相都是我們心現識變而已。

所以說〖虛空無二〗

虛空也不例外,虛空也是我們的妄想變現出來的。〖佛國本同〗佛國也是這樣啊!佛國也是虛妄的,基本的原材料都一樣,就是地水火風這四樣東西,隨著我們怎麼樣用心,隨著這個妄想生滅,心可以現出莊嚴的佛土,五顏六色的;也可以現出糟糕相;糟糕相是不是也是佛土啊?同樣是佛土!一切的有形有相一切的境界相都是妄現,都是妄想。

妄想「生」,可以對照為真心是不變隨緣的;妄想「滅」呢?可以對照為真心是隨緣不變的。

〖合十方佛傳一妙心〗

這就是讓你觀照到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情眾生,以及無情眾生,傳[一妙心]啊,就是指共一個心,一個本體,那一定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他才能與十方佛傳一妙心的。

〖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

能接受「一心三藏」法理的,至少是別教初地位以上的菩薩(別教初地位的菩薩,相當於圓教初住位的菩薩。)

[淨穢]的‘淨‘可以觀照為四聖法界;‘穢’可以觀照為六凡法界。淨穢在一起就是代表十法界。

大家再回首這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此時此刻,你現有的境界與過去的知見,是不是完全截然不同啊?

所以說: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啊。

願諸位吉祥 如意 !

阿彌陀佛!

菩提月满西楼
2018-11-24

所謂“相”就是落印象形成的概念,比如好人、壞人、正法、邪法。概念是頭腦的產物,是人主觀加工想象後的創造物。人皆有頭腦會思考,故千人千面,一萬個讀者會造就一萬個哈姆雷特。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去看去評判,會有正反截然相反的結論。這些結論非絕對的真理,而是相對的主觀判斷,與事物本身相去甚遠,此為第一層的虛妄。

其二,同一個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隨著時間的變化也會改變。以前是鐵哥們、好閨密,因某事而生隙,從而變成陌路甚至仇敵,大有人在。念頭剎那在變,這是第二層的妄。

其三,任何有形的事物都要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無一例外。再堅固的岩石會有分崩離析的一天,深廣如海也有乾枯夷為平地之際。所謂海枯石爛永不改變,只是人一廂情願的幻想,自欺欺人。經“有”而歸於“無”,非永遠存在,這是虛妄的另一層含義。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其四,人們執著自己頭腦中的判斷,而對某人某事起情緒反應,從而做出相對的言行舉動,此為第四層的妄。

比如D&G的“起筷吃飯”的廣告片,有人認定是暗諷中華傳統文化,有人則以為沒什麼、不過是外國人的調侃。有前者看法的人會群情激憤、憤恨難消;有後者看法的人則覺得小題大作、純屬玻璃心。看法不同,直接導致的行為結果也不一樣。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看法是什麼?不過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感覺。但我們做任何事,卻全是源於最初的一個念頭。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心如止水65848
2018-10-19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出自金剛經。金剛經的當機者是解空第一的須菩提。金剛經是給菩薩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對開悟的菩薩講的。開悟以後,見到無始劫來存儲了無量無邊的業相種子,真的很多很嚇人。這個時候佛說一切都是虛妄的。不要著相。

個人的粗淺見解,不知對否?歡迎大家前來指正。
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