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10 個回答
掀开互联网面纱
2019-04-10

題主朋友說出這番話看來是還停留在傳統印象中吧,現在BTA早已不是當年的樣子,就拿阿里巴巴來講,還拿人家當作一家電商公司嗎?他們的優勢其實是技術。

大家仔細想想,現在提到阿里巴巴,第一印象已經不再只是淘寶、天貓,還會想到阿里雲、螞蟻金服等等,阿里巴巴早已成為一家科技公司。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此前,畢馬威KPMG就發佈了2018年全球科技創新報告,對科技顛覆式創新者進行分析。其中,阿里巴巴超越Facebook、亞馬遜、谷歌等美國科技企業,成為全球最具顛覆能力科技企業。足以見阿里巴巴的技術實力,已經為全球公認。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在科技研發方面,阿里雲也是首屈一指。去年年底普華永道發佈了一份名為《2018全球創新企業1000強》的報告,其中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的研發支出連續三年居中國上市企業之首。普華永道表示研發費用的投入其實就是是衡量企業創新力的關鍵標準。2018年阿里巴巴的研發支出達247億元,是騰訊的1.3倍、百度的1.8倍,研發費用更是佔到總收入的比例15.65%。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而這也使得阿里巴巴的研發人員佔比超過50%,在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一,相當於每兩名員工中就有一名是技術人才,這樣的高比例就連亞馬遜、微軟、英特爾等科技名企都排列其後。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阿里巴巴有了全球排名前三的阿里雲,還有具備全球領先研發技術的達摩院。不僅如此,阿里巴巴還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今年將推出神經網絡芯片。看到這,你還覺得阿里的優勢是運營嗎?

總結:研發方面不斷的投入、對人才友好的科研氛圍、以及世界領先的技術能力,阿里巴巴的科技才是它最大的祕密武器!

感謝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給點贊鼓勵一下吧,謝謝!

大斌聊科技
2019-04-04

這個問題是不正確的。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如果這個問題放在2010年以前,我覺得應該是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高超的戰略和營銷,而騰訊則是強在產品上。


但是時間如果劃分在現在,那麼百度我不知道優勢現在還在哪,阿里是強在技術、營銷和戰略,而騰訊則還是強在產品上。


我來分別前後分析一下。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首先分析2010年以前。


百度絕對是一個技術優勢的公司。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本身就是技術出身,並且在搜索引擎上獲得過專利技術。百度的搜索技術可以說是國內無敵的狀態。這點不是另外兩家公司能夠比得上的。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而阿里呢,首先馬雲是不懂技術的,他厲害的地方在於能夠看得到未來,也就是說他能比別人看的更遠,知道未來什麼東西能火能起來,於是乎指定戰略來做這個東西。比如,他可能預見了未來人人都會網上購物,於是乎做了淘寶,知道大家出門不帶錢,於是乎做了支付寶等等。至於營銷這塊,可以說雙十一是無敵的存在,那種交易量在中國甚至世界也找不到雙十一這麼玩的營銷手段。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而騰訊,馬化騰是一個技術出身,但是他更是一個產品經理類型的技術。最早發家的QQ,其實當時有好幾家都在做,為什麼只有QQ做起來了,我想絕對不是僅僅靠的是技術,而是他做了一些解決大家痛點的功能,比如QQ群功能,QQ秀和QQ空間等功能,這些都是方便的產品功能。更何況,現在被譽為是中國第一的產品經理張小龍就任職於騰訊,微信絕對是大神級別的產品,這點無論你怎麼跟我抬槓,我都不接受反駁。跟我抬槓的麻煩先把微信卸載了先。但是這是2010年之前的局勢。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而現在的局勢呢。百度,坦率的講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優勢,或者優勢在哪。反正我都是用谷歌的,哈哈。而且360、搜狗和最近的頭條都在發力做搜索,用不用百度對我來說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從出了魏則西事件,我還是覺得百度能不用還是不要用了吧~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至於阿里,阿里的技術這幾年確實越來越牛逼了。成立達摩院,製造平頭哥芯片,還有國內第一的雲計算阿里雲,這些就不是其他技術科技公司能夠做成功的。做技術的人深有體會,在github上開源的項目,阿里是最多的,這一點也可以從側面反映阿里的技術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只會賣貨的商販了。所以現在阿里除了產品社交類的幹不過騰訊,其他從技術。營銷和戰略上都比騰訊要強。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而騰訊,這個曾經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主要我覺得還是贏在了產品上。騰訊確實是一家會做產品的公司。做社交,可以說在中國有第一,沒第二,至於第三還差的個十萬八千里。微信QQ基本就是壟斷了國內的全部社交,其他人只能在夾縫中生存。不過,最近頭條的風頭正緊,貌似有點搶了騰訊的地盤的感覺,未來誰死誰活,還未嘗可知,我們拭目以待。

罗氏虫社
2019-03-31

很顯然只是錯誤的。除了百度是正確的,剩下阿里和騰訊是錯誤的,正確的應該是阿里強營銷,騰訊是強的產品。

1、阿里強營銷:阿里是做電商起家的,因此其核心能力是強營銷。大家不妨來回顧下阿里這些年的造節運動,大家熟悉的雙11,雙12這些購物狂歡節,都是阿里硬生生給人為製造出來的。雙11本身是簡單的光棍節,但在阿里手裡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模樣,和原來的本意完全風馬不相及了。

另外,阿里公關在業內是一等一的,他說第二,就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能打造出如此強勢的公告,核心還是阿里的強營銷,外加阿里手裡控制的一波媒體資源。馬雲對媒體的掌控很早就佈局,做營銷起家的顯然很清楚掌控傳播資源的重要性。所以,阿里的優勢就是營銷,也包括運營。

2、騰訊強產品:騰訊是起家靠的是QQ,而馬化騰又是技術人員出身,因此其的核心優勢還是靠的產品。騰訊早年的競爭對手很多,即時通訊領域一抓一把,MSN、雅虎通、新浪UC、網易泡泡、百度HI、飛信,這裡面哪一家是省油的燈?但是就產品而言,這些都競爭不過騰訊,最後無一是QQ的對手。而騰訊發家是靠的QQ,營收則靠的是創新的搞出了各種增值服務,而這些服務本質上仍舊是圍繞這產品自身來的。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再度能持續輝煌,靠的是微信的崛起,而這仍舊是一款APP產品。從單一的社交工具打造成了一個超級APP,一個相對封閉的平臺。顯然騰訊靠的是產品崛起,這才是其的強項。騰訊的營銷其實很爛,根本就不是阿里的對手。

3、百度靠技術:這點是沒說錯的,百度起家靠的就是技術,中文搜索引擎國內就其最強,否則早年就不會獨此一家。即便谷歌在國內時,百度還是能和其乾的半斤八兩。百度現在的問題就是過於依賴搜索,賺錢就指望它了,搞的烏煙瘴氣。但是,別因為這樣就覺得百度的技術就很差。另外從今年春節的紅包活動也能看出百度技術上的底蘊,短時間的爆發的流量盡然沒有讓百度癱瘓,可見技術上做足了準備。而前些年阿里、騰訊和春晚搞互動紅包時,都是曾經出過問題的。

總結:你朋友怕是不是互聯網行業的人,或者是95後剛入行,對BAT三家都只知道點皮毛而已,對他們的發展史一無所知。


感謝閱讀,給點個贊鼓勵下吧,歡迎關注【羅氏蟲社】,謝謝!

木石心志
2019-04-09

其實BAT三家企業的優勢所在,跟各自的嘗試人風格有很大的關係,李彥宏是個典型了理科男,重在技術突破,阿里馬雲則更加具有江湖豪氣,說運營也罷說營銷也好,這方面是他所擅長的,而馬化騰在3Q大戰之前跟李彥宏有些相似,唯一的差別在於馬化騰更偏向於產品,馬化騰本身就是當年"騰訊五虎“中產品經理的角色,而在3Q大戰之後,馬化騰則不在侷限於後天搞產品,更多的轉向了前臺,其對於”場景“的把握是非常獨到的,因此綜合來看,我認為: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百度的優勢是技術,這種說法大致正確,因為其本身就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當初李彥宏回到國內,就是憑藉自己的搜索算法而一舉成為中文搜索第一名,即便是當年再跟谷歌競爭的時候也絲毫不落下風。不過正所謂成也於斯敗也於斯,百度就是太過依賴技術,而在產品、營銷方面做的差,縱觀BAT的發展史,阿里和騰訊都是一路性風險血雨殺過來的,也才早就瞭如今依舊旺盛的生命力,而百度則在谷歌推出中國之後,一時之間沒有了競爭對手,進而再技術研發方面懈怠了,同時又沒有一個懂產品、懂營銷的人出來帶領百度向發展,因此直到如今百度還是沒有在搜索之外取得突破。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而阿里的優勢在於運營這一點,我認為並不完全正確,對於阿里的優勢應該說是線上優勢在運營,線下優勢在營銷,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兩個例子,阿里線上運營做成功的案例是什麼?自然要屬”雙11“了,以往再平凡不過的一個介入,阿里生生的打造成了一個全球購物狂歡節,這不得不說阿里運營的強大實力,再有其他包括盒馬生鮮、菜鳥物流等都在阿里的運營下取得巨大的突破。而線下方面,銷售市場曾經盛傳的”阿里鐵軍“也絕非浪得虛名,正是這支鐵軍把中國市場由傳統經濟帶入了網購經濟,包括我們所熟知的程維(滴滴打車創始人兼CEO)、幹嘉偉(前美團網COO)、呂廣渝(前大眾點評COO)、陳國環(前趕集網COO)、張強(去哪兒網COO)都是來自阿里鐵軍的營銷經營,從一定意義上說,阿里可算得上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西點軍校了。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再說騰訊,我認為騰訊的優勢在於場景建設,不在於營銷,什麼叫場景呢?用馬化騰在去年5月份貴州數博會上的話說”未來互聯網發展,更重要的一個要素是'場景'",騰訊的社交、遊戲都是建立在用戶的某一場景之下的產物,而且其產品的運行邏輯、產品間的協同作用,也都是基於對某個場景的把控,在馬化騰看來有了場景,就會催生出相應的產品,進而獲得數據、流量等相關的資源,因此我認為騰訊的優勢在於場景建設。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好人长安君
2019-04-09

基本上符合大眾對於這三家企業的認知,但放在現在這樣的環境下,可能會有些微的改變。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我們先說百度。

百度在PC時代無疑是國內互聯網公司中不多見的技術流,李彥宏對技術的狂熱也造就了百度最為核心的業務——百度搜索。

百度的中文搜索引擎技術一直保持著對國內其他競爭對手的領先,並持續到現在。根據最新數據,百度搜索仍佔據國內搜索引擎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且就像微信創造了微信運營一樣,百度搜索也創造了SEO和SEM這樣的職業。

而到後期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也不能說百度技術的沒落,只能說明百度在整體戰略方向上的迷失,這裡就很能體現百度的短板而非長處,百度的失落在於對商業前景的誤判和遲鈍,而不是技術上的落後。

這大概也算是技術型企業的一種常見弊端,容易抱著技術成果蔑視運營和營銷,但對於一家公司來說,盈利永遠是第一主題。

今天的百度依然以技術見長,但是整個市場不再像當初那樣野草叢生,技術型企業已經比比皆是,並且這些企業順應時代而生,百度不再是唯一的技術巨頭。

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技術優勢,至少不是絕對優勢,唯一值得稱道的可能還是百度搜索,值得期待的則是人工智能技術,但願百度這次真的能夠破局,獲得彎道超車機會。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其次說說阿里。

嚴格意義來說,阿里才是中國互聯網企業中最值得稱道的商業奇蹟。

馬雲是三家大型互聯網公司中唯一一個不懂技術的創始人,李彥宏是技術專家,馬化騰是超級產品經理,馬雲真的是個老師。如果硬要給個定義,我覺得馬雲屬於戰略家,他能夠崛起的最主要因素在於他所具備的戰略眼光以及超人一等的執行力。

而眼光和執行力,也是運營的核心所在。

所以說阿里以運營起家,一點錯也沒有,這一直是阿里巴巴的優勢所在,並且保持至今。

但阿里巴巴並沒有止步於運營優勢,而是在鞏固這一優勢後開始補充自己的短板,馬雲對於技術和產品的重視超乎別人的想象,但馬雲的思維異於常人,相對於純粹的技術狂人,馬雲在戰略佈局層面大多啟用商業思維比較超前的人而非技術大人,比如說阿里雲的王堅。

在馬雲的團隊裡,思想是永遠凌駕於技術之上的,換句話說,技術為運營服務,運營由幫助技術進化,這是一種良性互動關係。

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成長為國內市值最高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它也成長為兼具技術優勢和運營優勢於一身的企業,在每個方向上幾乎都有著超一流的能力,並且還擁有著令人豔羨的自我進化能力。

可以說阿里的優勢在於其企業思想。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最後說說騰訊。

騰訊最早的優勢其實是產品優勢,騰訊的創始團隊幾乎都是技術型人才,同時熱衷於做產品,對於用戶體驗度非常看重,這就決定著他們對於產品近乎偏執的要求。

對用戶的重視造就了騰訊系產品的火爆,不論是社交軟件,還是遊戲作品,騰訊的用戶都被這些產品吸引的欲罷不能,並且願意花錢充值或消費虛擬產品。

從QQ到現在騰訊系的幾乎所有產品,幾乎都貫穿了這種極致的用戶思維,也造就了許多大熱的產品。

騰訊的聰明之處在於這些產品應用於商業,有著極其低廉的邊際成本,也就造成了騰訊系產品因為巨大流量帶來的海量廣告收入及用戶直接付費收入。

所以說騰訊的最大優勢並非營銷優勢,而是產品優勢,沒有這些讓人著迷的產品,甚至說沒有那種對用戶體驗度研究到極致的產品思維,是不可能誕生這些風靡全國的產品,進而賺的盆滿缽滿的。

以上。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小王儿侃侃
2019-05-07

感謝邀請,很明顯這個是錯誤的。

這裡我分別說一下三個公司在我心裡的定位是什麼樣的?

第一家百度:百度說是技術公司,但是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他創造了國內當時沒有的競價排名機制,簡單點說就是誰給的錢多誰就排在前面。至於它的其他技術我是沒有強烈感受到,包括它目前在大力研發的AI人工智能,聽起來確實挺高級,但不知道百度現在做成什麼樣了?而我們大部分人能使用到的主要就是他的百度各類app,但是你能說到它的哪個app用起來很好嗎?至少我的手機裡目前估計也就生百度網盤了……你覺得他到底把技術用在了哪裡了?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第二家公司阿里:說阿里是運營,那也說錯了,之前馬雲說過一句話:“歡迎你們來攻擊支付寶”,哈哈哈就是這麼有底氣,不過說實話,這確實是靠實力說話,阿里的防禦系統可能可以和一些國家的防禦系統媲美了。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知道每年雙十一淘寶的成交額幾百億甚至上千億,這也就意味著它在那短短的一天甚至凌晨十二點短短几分鐘的時間要成交上幾百萬上億個訂單,這是一家正常的大公司的處理器能夠扛得住的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從這兩個簡單的例子中其實我們就可以知道:阿里絕非簡單的靠運營。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最後說一下騰訊:騰訊在我眼裡我印象最深的就屬兩款社交產品了,這裡從正面來講我覺得騰訊是值得我們認可的,基於這兩款產品我覺得它更像一個良心的科技公司,這兩款產品沒有看到太多的營銷,更多的反而是張小龍對於微信的原始性的堅持,沒有讓用戶失去真正的體驗感,這一點我覺得是用戶能夠在微信生態裡面進行各種活動的基礎,你對用戶好了,用戶會反哺給你更好的回答,所以微信的月活自己自建生態的運營狀況都是很好的,繼續這兩款產品我是認可騰訊的,排除遊戲。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好了,感謝你的閱讀,你覺得這三家公司是什麼樣的公司?歡迎分享你的想法。

MiLi视频
2019-04-25

不準確

業界比較比較認可的是: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戰略和營銷,騰訊優勢是產品。下邊我們挨個分析一下。

百度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百度的技術優勢是寫到基因裡的。李彥宏本身就是計算機技術出身,當年在國外研發了“超鏈分析”技術專利,後回國創建了百度。百度的搜索引擎技術含量很高,裡邊包含了大量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的技術。也就是說最近幾年比較火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在百度來說是早就使用的技術。

百度推出阿波羅計劃,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加緊發展無人駕駛技術。雖然隨著陸琪的離任讓人有些失望,但還是取得豐碩成果。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營銷基因也是寫到骨子裡的。這跟馬雲關係重大,畢竟馬爸爸推銷洗腦能力幾乎無敵。淘寶的用戶量飛速增長,特別是憑空造出來的雙十一購物節。不僅僅讓阿里巴巴受益匪淺,更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網購。

阿里投資戰略也是很強,幾乎涉及到互聯網的每個領域。

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阿里巴巴這些年技術也是迅猛發展,不僅有佔國內雲業務最大份額的阿里雲,還在全球範圍內成立達摩院,廣招天下英才。相信會取得越來越多的成果。

騰訊

騰訊的產品有多厲害自不用說了,微信、QQ幾乎佔據了中國社交領域。騰訊視頻也是佔據三大視頻app之一。遊戲領域也很厲害,王者榮耀、吃雞遊戲都被光大青少年喜愛。

徐如林本尊
2019-03-31

百度已經掉隊了,它已經沒有了靈魂。

阿里的優勢是效率。一旦決定一件事,自上而下推行,這個項目要麼生,要麼死。阿里電商網站搞的好就是注重效率的結果。

騰訊的優勢是創新。管理層提出一個大方向,允許多個小組去競爭,最後看哪個小組能勝出。微信類產品當時有三個小組競爭,包括騰訊郵箱團隊,QQ團隊。最後張小龍的郵箱團隊勝出,只有7個人。一堆注重創新的人在一起,娛樂項目比較多。馬化騰一開始搞即時通訊軟件,都沒想好怎麼盈利。一堆不想盈利光想娛樂的人,QQ商城和騰訊商城都搞不好,於是只有投資外人京東。

丁泳心职场老梗
2019-04-30

我認為是正確的。運營是一個綜合概念,是對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管理工作的總稱。包含了產品、技術、營銷、用戶、商務、社區等模塊。

做電子商務,每一個模塊都不可或缺,考驗的是綜合的運營能力。騰訊、百度試水電商都未成功。

沒做過天貓淘寶運營的人,不瞭解阿里技術的強大。

2018年天貓雙11每秒訂單創建峰值49.1萬筆。阿里巴巴能夠穩定支撐這麼大的高併發交易,沒有因為用戶的瘋狂點擊而陷入癱瘓。背後靠的就是超牛的技術。

阿里的技術到底牛在哪裡,作為外行我沒法深入解析,我只能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阿里超級實用、便捷、豐富的店鋪運營管理、營銷、推廣、促銷工具、客戶溝通、社區、數據分析功能,隨便剔出一個模塊在外部運用,都能變成一個商業模式,成就一家公司,如果能把這些功能用到極致的話。

這裡面的內功——把電子商務功能做到極致,就是騰訊、百度所沒有的。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沒有運營短板的阿里,是很難被超越的。這是一家各方面基礎都和紮實,偉大的公司。

我是丁泳心,經驗豐富的職場老梗,如果能幫到您,我很開心。關注我,您能獲得更多的中肯的職場建議。

用户744522710989
2019-05-11

你做開發嗎?現在無數的軟件用到阿里雲?要說阿里雲是什麼?我來簡單說一下,阿里雲服務器、阿里雲rds數據庫、阿里雲oss存儲服務、阿里雲cdn加速、阿里雲視頻點播直播、阿里雲負載均衡、阿里雲高仿、阿里雲圖像識別、阿里雲等等......

簡單說阿里雲在做的是互聯網軟件開發的基礎服務,這本該是政府來做的。至於現在跟進的百度雲、騰訊雲、跟阿里雲有代差。可以負責任的說阿里雲已經是世界最強雲供應商之一了。

再說阿里的數據庫,早年用甲骨文、後來自己根據自己的需求用開源的數據庫mysql改成了自己的數據庫,於是又改成了了世界最好的神級數據庫。於是雙十一那一天千億級的成交量在一天就能全部消化完,我想問現在全世界除了阿里還找得到第二家能提供解決方案的嘛?

另外提一句,中國政府機關和企業正在逐漸拋棄甲骨文和IBM的這一套數據庫方案,至於說誰是接替者?阿里雲不現成的嗎?

說了這麼多,請問百度的技術能和阿里系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