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5 個回答
L夕惕若
2019-05-19

肯尼迪案的真凶究竟是誰,根據美國調查報告是一次個人行為。肯尼迪之死的後續影響,對於蘇聯解體有不小的作用。

1960年,43歲的肯尼迪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統,僅次於老羅斯福,也是美國曆史上唯一的信奉天主教的總統。在任期間,處理了古巴導彈危機,推動了全面禁止核試驗的決議,批准了美國登陸月球的阿波羅計劃。可以說肯尼迪在內政外交上頗有建樹,是美國曆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總統。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在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視察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在乘坐敞篷汽車時,被子彈擊中頭部和頸部,肯尼迪當場死亡。根據事後的調查報告,即沃倫報告,襲擊者名叫李·奧斯瓦爾德,是一次個人行為,並不涉及到政治謀殺。

但是李·奧斯瓦爾德被逮捕後兩天,在警方嚴密看護下,被傑克魯比當眾刺殺,這一幕甚至被現場直播到電視節目上。在1967年,傑克魯比在獄中死於肺癌,在死前透露癌症的原因是被下毒。幾乎是與此同時,在肯尼迪案三年內,18名關鍵證人死於非命。在30年內,115位證人死於自殺或者謀殺。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在這些難以置信的巧合下,沃倫報告的結論顯然難以服眾。畢竟,李·奧斯瓦爾德需要事先清楚肯尼迪的行車路線,這種絕密消息,凶手是怎麼知道的?而且這個路線在22日經過臨時更改,僅一個凶手的個人行為是難以解釋的。

在2017年,沃倫報告公開了2700份文檔,還有300份將繼續被束之高閣。但是沃倫報告的結論決定了,即使全部公開,肯尼迪案依然疑雲重重。這裡不妨開一下腦洞,從美國二戰後的政治格局來推測。

在二戰中,美國全功率進行武器裝備生產,形成了龐大的軍工體系,加上與之配套的鋼鐵、能源等行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勢力。這些行業的訴求,主要就是保持世界的緊張局勢,使美軍的訂單源源不斷。這些行業的代表就是時任副總統,土生土長的德克薩斯人林登約翰遜。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為此,美國在二戰結束後,先後在東亞和東南亞捲入兩場戰爭。如果說在東亞的戰事顯示出美國的盲目自大,被當頭一棒後應該會甦醒。但是在1955年,美國就開啟扶持南越政府。在1961年5月,了肯尼迪派遣小規模美軍介入越南戰爭。

不過,肯尼迪雖然是始作俑者,但是並不主張擴大戰事,在1963年下達撤退1000名美軍的命令,總體上,肯尼迪執行的是有限度介入越南戰場的路線。這與美國軍工複合體的利益是衝突。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在林登約翰遜繼任後,隨即廢除撤軍計劃,在1965年開始全面介入越南戰場,全面推翻了肯尼迪的路線。可以說,林登約翰遜是有動機的。而且也有能力,刺殺地點德克薩斯州,是林登約翰遜的老家,在27歲時,林登就擔任美國青年總署的德州署長,可以說在當地是根深葉茂,凶手有機會得知肯尼迪的行車路線,也並不意外。對於肯尼迪之死,林登約翰遜的嫌疑是最大的

可以說肯尼迪的遇刺,使美國直接陷入越戰泥潭。在空耗國力的同時,蘇聯發展到巔峰期,在國際局勢上,形成了蘇攻美守的局面。美國為應對蘇聯,與東亞地區改善關係,形成了20世紀80年代聯合抗蘇的局面,在越南、阿富汗等地與蘇聯展開激烈博弈,最終將蘇聯耗解體。

所以,肯尼迪之死,影響了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格局,一直到蘇聯解體。

花木童说史
2019-05-22

肯尼迪被刺殺是上個世紀最神祕的案件。有多神祕先看一組數據:刺殺事件發生後三年內,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6人被槍殺,3人死於車禍,2人自殺,1人被割喉,1人被擰斷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1963年11月22日12:30左右肯尼迪被刺殺,一個小時後,警方逮捕了一名叫奧斯瓦爾德的嫌犯,身份是美國前海軍陸戰隊的槍手。

可三天後,嫌犯在押往監獄的途中,被一名叫作傑克·魯比的猶太人開槍打死。總統被殺,疑犯又被殺?這可讓美國人民鬧翻天了。

為了平息民憤,新總統約翰遜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組徹查此案。經過近11個月的調查,調查組公佈了結論:奧斯瓦爾德因不滿待遇刺殺了肯尼迪,魯比槍殺奧斯瓦爾德是出於義憤。

這種解釋美國人根本不信,既然政府靠不住,那就自己幹,於是很多民間機構開始調查刺殺案。不過別說,還真有重大發現:美國多位專家根據現場錄像,結合反覆實驗,斷定凶手絕非一人。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對於這個結論,調查組始終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更為詭異的是:調查組封存了調查報告,宣佈等所有關聯人死亡,於2038年再向大眾公佈調查材料。

官方的說法,更激發了民間機構的調查真相的興趣,一時間各種“真凶”浮出水面。

黑手黨刺殺說

達拉斯檢察官克雷格·沃特金斯經過調查後,他認定是黑手黨所為。他提供了一個重要證據是嫌犯奧斯瓦爾德和魯比之間的一個談話記錄。

上面寫道:1963年10月4日,奧斯瓦爾德在魯比的夜總會裡有過一次談話。他們密謀通過刺殺肯尼迪總統,打亂時任司法部長的肯尼迪弟弟嚴打黑手黨的計劃。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約翰遜奪權謀殺說

1964年是美國大選年,肯尼迪謀求連任,他的重要對手就是副總統約翰遜。肯尼迪為了打擊對手,安排擔任司法部長的弟弟,祕密調查約翰遜收受石油大亨賄賂的案子。

由於有證據對約翰遜不利,所以約翰遜和鐵桿小弟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聯手策劃了肯尼迪刺殺案。持這種觀點的人除了掌握一些證據外,還提供了一個重要佐證。

尼克松祕書斯通說,尼克松曾告訴他:“我和林登·約翰遜的區別是,雖然我們兩人都想當總統,但我並沒有為此殺人。”斯通還表示,尼克松在多個場合說過類似的話。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卡斯特羅謀殺說

美國中情局一名特工說,他一直負責蒐集古巴情報工作,他有直接證據證明,卡斯特羅事前就知道會發生刺殺事件,不過他並沒有掌握卡斯特羅直接下令的證據。卡斯特羅對這種說法予以堅決否認。

除了以上幾種說法外,還有類似“國外特工刺殺說”、跟瑪麗蓮·夢露有關的“情殺說”等等。不過肯尼迪被刺案確實很神祕,很詭異。我更傾向於“約翰遜奪權謀殺說”,畢竟肯尼迪死對他最有利,事實結果也是他繼任了總統。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區分享。瞭解更多歷史,請關注花木童說時!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5-23

約翰·肯尼迪是美國唯一一位獲得普利策獎的總統。在1975年和1985年進行的兩次蓋洛普民意檢測中,肯尼迪力壓林肯與羅斯福,位居首位。他也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支持率最高的總統。

不過,這位年輕有為的總統,卻死得很不幸。儘管負責調查此案的沃倫調查組提交的報告認為,肯尼迪的死,完全是個人行為。但由於案件中出現了太多蹊蹺,因此美國民眾對於肯尼迪的真實死因,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肯尼迪舊照)

那麼,案件有哪些蹊蹺呢?刺殺肯尼迪的幕後真凶,究竟是誰呢?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去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進行視察。

為了向民眾展現自己的親和力,肯尼迪特意選擇了乘坐敞篷汽車。中午12點30分左右,當肯尼迪的汽車行至美茵街轉角處時,街上突然響起了三聲槍響。肯尼迪頸部與頭部分別中槍,他隨即倒在夫人傑奎琳的膝蓋上。儘管汽車立刻開向了醫院,但肯尼迪最終還是不治身亡。

案發後數小時後,中情局對外宣稱,抓住了槍擊嫌疑犯,這名犯人名叫李·奧斯瓦爾德,是一名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

事發後兩天,奧斯瓦爾德在被轉移的過程,卻又被一名夜總會老闆傑克·魯比當場擊斃。幾年之後,傑克·魯比又因癌症死在了監獄中,他在臨死前宣稱,自己是被人下毒才患上癌症的。

對於這起離奇的案件,副總統林登·約翰遜在繼任總統之後,立即下令成立了沃倫調查組,進行全面調查。然而,後來的調查結果,卻令美國民眾大失所望。沃倫報告中指出,奧斯瓦爾德是由於不滿社會待遇,因此才對總統肯尼迪下手,這完全是一次衝動的個人行為。而沃倫報告對傑克·魯比殺人動機的解釋則是,憤恨不平想要懲治凶手。

儘管沃倫報告已經對這件事蓋棺定論,但美國民眾卻依然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掩人耳目的說法,肯尼迪之死,肯定不會那麼簡單。

後來美國民眾在自發調查中發現,在肯尼迪遇害的三年內,槍擊現場的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6人被槍殺,3人死於車禍,2人自殺,1人被擰斷了脖子,1人被割喉,5人“自然”死亡。這件事實在是太過離奇!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約翰遜舊照)

因此在刺殺案發生後的40多年裡,光是民間群眾整理出的刺殺內幕,就超過了40種。以下是兩種最主要的說法。

一、約翰遜謀殺說。

按理來說,在一場謀殺案中,能夠獲得最大利益的人,往往都會是主要嫌疑犯。而在這場刺殺案中,副總統約翰遜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根據美國的法律,當總統在任期意外死亡後,副總統可以繞開競選,直接繼任美國總統。

儘管約翰遜在繼任之後,立即成立了調查組對刺殺案進行調查。但後來的沃倫報告中的說辭,顯然不能讓美國民眾滿意。可約翰遜偏偏在報告問世後,立即將這件事束之高閣,顯然存在著很大的嫌疑。

而且最關鍵的是,約翰遜與肯尼迪在政見上存在著重大的分歧。這一點,從後來約翰遜繼任後,廢除了肯尼迪頒佈的多項法令就能看出。也就是說,約翰遜確實是存在作案動機的。

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條,就是當吳庭豔集團對南越進行極端統治,激起了當地民眾公憤的時候,肯尼迪就已經打算從越南撤軍。而美國一旦成功撤軍,美國高層中部分官員將會損失從軍火商處得到的鉅額分紅。不過,隨著肯尼迪的遇刺身亡,約翰遜廢除了撤軍的命令,並且在後來,讓美國全面介入了越南戰爭。這樣的結果,自然是令軍火商和部分官員皆大歡喜的。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越南戰爭)

二、美聯儲陰謀說。

不少人認為,肯尼迪想要繞開美聯儲發行貨幣,才是導致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1963年6月,肯尼迪曾簽署一項法令,想要擺脫美聯儲的控制,將貨幣發行權力,收回到政府的手中。而他這樣的做法,顯然觸碰了國際社會中一些人的利益。因此最終肯尼迪才遭到謀殺身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肯尼迪的葬禮之後,約翰遜總統正式將肯尼迪的這項法令召回。

除了這兩種說法之外,還有人說肯尼迪的死,是由於策劃南越軍事政變之後,吳庭豔集團進行的報復。又有人說,他的死與古巴卡斯特羅集團有密切關係。

雖然肯尼迪的真實死因,成了一個歷史謎團。但肯尼迪死於謀殺,似乎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肯尼迪的真實死因,一定能夠大白於天下。

(參考資料:《肯尼迪傳》)

图维坦
2019-05-21

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極有可能是美國“某利益集團”。這個“某利益集團”,在“冷戰”初期掌控了美國權力中心。該利益集團,奉行“冷戰思維”,他們經常宣傳此類思想。

肯尼迪上臺後,繼續推行冷戰路線,他的態度很強硬。但是,肯尼迪是個聰明人,他不糊塗。在他看來,美國要通過“冷戰”遏制蘇聯的發展,最終確保美國的霸權優勢。這也就意味著,在肯尼迪眼中,美國的“冷戰”政策,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比如說,在越南,肯尼迪不想擴大戰爭,因為美國的利益重心在歐洲,而不是亞洲。

在他看來,如果改變了方向,則必然給蘇聯創造反超機會。再比如說,古巴導彈危機後,肯尼迪很快就慫了,美國被迫從土耳其撤走導彈,讓蘇聯贏了“裡子”。這充分說明,肯尼迪不敢得罪蘇聯,他知道美國的優勢是“冷戰”,而不是熱戰。如果戳破了蘇聯的底線,兩國爆發核大戰,那就是同歸於盡的下場,這個結果不是肯尼迪想要的。

總體來看,肯尼迪是“冷戰”路線的擁護者,但他希望把戰爭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如果能找代理人,就儘量找代理人,讓美國多賺便宜,少吃虧,這大概就是肯尼迪的想法。然而,肯尼迪的理想,不符合美國的現實。因為,美國政治在此時變了質,早已不是羅斯福時期的民主政治,而是蛻變為由少數利益集團把持的“黑暗模式”。在這個“黑暗模式”下,美國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民主,但這只是利益集團製造的假象,是完全忽悠人的。

這些少數的利益集團,從來不以美國民眾的利益為重,他們經常為了一己私利,去損害全體美國人的利益。在這其中,最自私自利的,就是美國“某利益集團”,這些人把“冷戰路線”升級為“戰爭路線”,他們希望美國捲入戰爭,如果沒有戰爭,他們就會親自動手發動戰爭。這些人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只要美國戰爭機器開啟,他們就會財源滾滾,賺得盆滿缽滿。這類人,是美國最無恥的團體,但這個時候,美國民眾被普遍洗了腦,他們大多淪為該利益集團的工具。

肯尼迪,是個很有抱負的人,他有一種英雄主義情節,企圖幹一番大事業。事實上,他更是一位“冷戰路線”的堅定擁護者,但總體來看,肯尼迪做事的出發點,是著眼於美國的整體利益。如此一來,肯尼迪就與美國“某利益集團”產生了矛盾,尤其是在越南問題上,該利益集團要擴大戰爭,而肯尼迪擋了他們的路。還有一點,經常被人忽略,肯尼迪不僅要動“某利益集團”的奶酪,據說他還要與“某美元利益集團”對著幹。

最終,肯尼迪遭到了刺殺。此案的很多疑點,都指向美國“某利益集團”。但是,在這個“某利益集團”背後,也許還站著“某美元利益集團”。這兩個利益集團的名字,很多人心知肚明,這裡也無須多講了。凡是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理解這件事的基本邏輯。肯尼迪遇刺後,美國政府始終是遮遮掩掩,導致真相撲朔迷離。由此可知,那兩個利益集團,已經在美國滲透到了何種地步,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美國的民主制度,是絕對靠不住的。有些美國人認為,肯尼迪遇刺案,是美國民主政治倒退的關鍵性標誌。

文 / 圖維坦

白话历史君
2019-05-23

1963年11月22日,達拉斯的一聲槍響,震驚了世界,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被路人當街槍殺!那一刻,被很多美國人稱為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刻。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美國總統是這個世界上權力最大的人,但是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刺殺。所以美國的總統掌控著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但是這個職業在表面光鮮的背後,還蘊藏者很大的風險。

美國曆史上的總共有四任總統是被直接刺殺的,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位,叫做肯尼迪!這件事情有很多的疑點,凶手雖然很快被抓住,但是很快變成了死無對證,其幕後真正的凶手到底是誰,成了一個謎案!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其實當時的所有相關人中,最有可能是凶手的是副總統約翰遜。我們下邊就來慢慢展開這件事情。美國的最高領導人講究民主選舉,所以每個想做總統的政客都會“下基層”為自己拉票。

當時肯尼迪競選新一屆總統的時候,達拉斯地區的民眾支持人數並不是特別多。所以他就選擇去這個地方親自給自己拉拉票,畢竟這個總統長的還是很帥的,魅力值也很爆表。等到了地方以後,得到的效果跟預想的情況差不多,路邊站滿了想一睹總統風采的民眾,所以肯尼迪一看到這種熱情,自己也有點控制不住情緒了,當時他乘坐的是一個敞篷車,本來為了安全考慮是不能打開棚子的。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但是當時的肯尼迪根本沒有選擇,他到了達拉斯就是為了表示自己“親民”,如果不露面那肯定會有相反的效果,擺譜的總統誰會喜歡?

所以這個總統就打開車棚,這一下邊上的安保人員可是嚇壞了。有些民眾熱情過度,還有衝破封鎖上來握手的,看到這種情況肯尼迪一定覺得這一次沒有白來。還有一些人在路邊找不到位置,爬到了路邊的樓房上打開窗戶給總統招手,可是緊接著的幾聲槍響終結了這一切。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在總統被殺以後,隨著開槍角度進行探查,工作人員很快就找到了開槍的凶手。但是後期的屍體檢查中,法醫發現總統體內的三枚子彈並不是從同一個方向射入,這也就意味著凶手絕不是一個人。正當警察押送著這個人審問的時候,人群中又出現一個人開槍射殺凶手。而開槍之人被關到牢房裡以後,也在當天夜裡被別人所殺。

聽完了上邊的這個過程,如果不是一個傻子,應該都會明白這件事可不那麼簡單。當時與此相連的還有一個疑點,總統的特勤隊應該負責一切事務,不過這個特勤隊在案發當天沒一個人在場,押送凶手的警察好像是被安排的“演員”一樣,竟然阻止不了凶手被衝出的路人所殺,這一切的背後總讓人覺得有一個大boss操控,如果循著利益關係鏈去尋找,副總統則是最可疑的人。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美國的副總統沒有實權,主要工作是代表國家進行外交禮儀工作。但是副總統有一個特權,總統因特殊情況卸任以後,副總統可以省略選舉步驟,直接擔任總統。另外,當時的肯尼迪反對插手越南戰爭,這個立場觸犯了參議會中很多軍火商的利益。

後來總統被殺,美國捲入了越南戰爭,整個國家的經濟受到拖累,國家形象也受到損害,唯一受益的就是那些軍火商,而這些軍火商正是副總統約翰遜的堅定支持者!

一場刺殺改變美國和世界?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後真凶到底是誰?

說到這裡,相信你的心裡也有譜了,不過這種結論只能作為合理推斷,這個謎案總有一天會被公佈真相。

不過這件事情發生以後,嚴重影響了美國民眾對政府的親信力,原本以為在完全民主的條件下政府會變成透明狀態,可是這件事情卻讓所有人看清了政府背後的陰謀,美國所謂的民主政治,也因此事被撕開了裂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