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皇帝平定了前蜀,9年之後,為何又出現了後蜀政權?

2 個回答
小胖历史精彩瞬间
2019-08-12

公元907年,統治了200多年的大唐帝國滅亡,神州大地進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局面。先後出現了吳、楚、南漢、前蜀、後蜀、吳越、閩、燕、岐、晉後梁等一系列的割據政權。截止公元925年,後唐皇帝李存勖平定了前蜀政權,但是僅僅9年以後,後蜀政權在四川地區建立。那麼,前蜀和後蜀到底有什麼關係?前蜀滅亡以後,後蜀政權為何能夠死活復燃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後蜀政權建立的故事。

公元907年,統治了200多年的大唐帝國滅亡,神州大地進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局面。先後出現了吳、楚、南漢、前蜀、後蜀、吳越、閩、燕、岐、晉後梁等一系列的割據政權。截止公元925年,後唐皇帝李存勖平定了前蜀政權,但是僅僅9年以後,後蜀政權在四川地區建立。那麼,前蜀和後蜀到底有什麼關係?前蜀滅亡以後,後蜀政權為何能夠死活復燃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後蜀政權建立的故事。

關於唐朝滅亡之後,五代十國的亂世曾經出現了這樣的說法:“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這首詩詞反應了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的5個政權,被簡稱為五代。五代的第一個政權為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後梁政權並沒有統一全國。在後樑政權的周圍,還有前蜀、吳、楚、南漢、岐等一系列的政權。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盤踞山西地區的晉政權。

後梁和晉政權圍繞河北地區的歸屬,展開了反覆爭奪。在朱溫在位時候,後梁政權佔據主動權。但是在朱溫去世以後,新上臺的朱友貞根本不是李存勖的對手。晉王李存勖逐步佔領了河北地區,對後梁政權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隨後,李存勖稱帝,國號為唐。在歷史上,則稱李存勖建立的政權為後唐。公元923年,李存勖消滅了後梁政權,統一了中原地區。從當時的局勢來看,李存勖擁有了雄視天下的資本,南方諸政權都非常恐慌。

公元907年,統治了200多年的大唐帝國滅亡,神州大地進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局面。先後出現了吳、楚、南漢、前蜀、後蜀、吳越、閩、燕、岐、晉後梁等一系列的割據政權。截止公元925年,後唐皇帝李存勖平定了前蜀政權,但是僅僅9年以後,後蜀政權在四川地區建立。那麼,前蜀和後蜀到底有什麼關係?前蜀滅亡以後,後蜀政權為何能夠死活復燃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後蜀政權建立的故事。

關於唐朝滅亡之後,五代十國的亂世曾經出現了這樣的說法:“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這首詩詞反應了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的5個政權,被簡稱為五代。五代的第一個政權為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後梁政權並沒有統一全國。在後樑政權的周圍,還有前蜀、吳、楚、南漢、岐等一系列的政權。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盤踞山西地區的晉政權。

後梁和晉政權圍繞河北地區的歸屬,展開了反覆爭奪。在朱溫在位時候,後梁政權佔據主動權。但是在朱溫去世以後,新上臺的朱友貞根本不是李存勖的對手。晉王李存勖逐步佔領了河北地區,對後梁政權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隨後,李存勖稱帝,國號為唐。在歷史上,則稱李存勖建立的政權為後唐。公元923年,李存勖消滅了後梁政權,統一了中原地區。從當時的局勢來看,李存勖擁有了雄視天下的資本,南方諸政權都非常恐慌。

李存勖並沒有停下征服的腳步,他仔細審視了南方的前蜀、楚、吳等政權。發現前蜀政權的內部非常混亂,前蜀是軍閥王建建立的政權,控制了四川、重慶、湖北西部、陝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等地。在王建在位時期,前蜀政權非常強大,控制了41個州。但是王建去世以後,幼子王衍登基。王衍幾乎就是當年劉阿斗的翻版,在王衍的統治下,前蜀政權的國力陡轉之下。

後唐皇帝李存勖動手之前,曾經派遣一些官員進入前蜀境內進行偵查。這些官員的彙報是:“以臣料之,大兵一臨,望風瓦解。”面對虎視眈眈的後唐,前蜀方面並非沒有察覺,前蜀官員宋光葆上奏:“晉王有憑陵我國家之志,宜選將練兵,屯戍邊鄙,積糗糧、治戰艦以待之。”但是紈絝子弟一般的皇帝王衍根本沒有認真準備,這給了後唐提前動手的機會。公元925年,李存勖派遣自己的愛子魏王李繼岌為統帥,樞密使郭崇韜為副帥,開始大舉進攻前蜀政權。

公元907年,統治了200多年的大唐帝國滅亡,神州大地進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局面。先後出現了吳、楚、南漢、前蜀、後蜀、吳越、閩、燕、岐、晉後梁等一系列的割據政權。截止公元925年,後唐皇帝李存勖平定了前蜀政權,但是僅僅9年以後,後蜀政權在四川地區建立。那麼,前蜀和後蜀到底有什麼關係?前蜀滅亡以後,後蜀政權為何能夠死活復燃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後蜀政權建立的故事。

關於唐朝滅亡之後,五代十國的亂世曾經出現了這樣的說法:“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這首詩詞反應了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的5個政權,被簡稱為五代。五代的第一個政權為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後梁政權並沒有統一全國。在後樑政權的周圍,還有前蜀、吳、楚、南漢、岐等一系列的政權。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盤踞山西地區的晉政權。

後梁和晉政權圍繞河北地區的歸屬,展開了反覆爭奪。在朱溫在位時候,後梁政權佔據主動權。但是在朱溫去世以後,新上臺的朱友貞根本不是李存勖的對手。晉王李存勖逐步佔領了河北地區,對後梁政權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隨後,李存勖稱帝,國號為唐。在歷史上,則稱李存勖建立的政權為後唐。公元923年,李存勖消滅了後梁政權,統一了中原地區。從當時的局勢來看,李存勖擁有了雄視天下的資本,南方諸政權都非常恐慌。

李存勖並沒有停下征服的腳步,他仔細審視了南方的前蜀、楚、吳等政權。發現前蜀政權的內部非常混亂,前蜀是軍閥王建建立的政權,控制了四川、重慶、湖北西部、陝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等地。在王建在位時期,前蜀政權非常強大,控制了41個州。但是王建去世以後,幼子王衍登基。王衍幾乎就是當年劉阿斗的翻版,在王衍的統治下,前蜀政權的國力陡轉之下。

後唐皇帝李存勖動手之前,曾經派遣一些官員進入前蜀境內進行偵查。這些官員的彙報是:“以臣料之,大兵一臨,望風瓦解。”面對虎視眈眈的後唐,前蜀方面並非沒有察覺,前蜀官員宋光葆上奏:“晉王有憑陵我國家之志,宜選將練兵,屯戍邊鄙,積糗糧、治戰艦以待之。”但是紈絝子弟一般的皇帝王衍根本沒有認真準備,這給了後唐提前動手的機會。公元925年,李存勖派遣自己的愛子魏王李繼岌為統帥,樞密使郭崇韜為副帥,開始大舉進攻前蜀政權。

當時,李存勖的姐夫孟知祥也在西征的大軍裡。李存勖為何派遣自己的兒子李繼岌為統帥呢?其實,真正指揮軍隊的人是樞密使郭崇韜,李存勖有意擁立李繼岌為太子。因此,希望李繼岌刷一輪戰功,作為晉升的資本。前蜀政權的統治非常腐朽,後唐軍隊的軍事行動幾乎沒有遇到大規模的抵抗。從戰爭開始到前蜀皇帝王衍投降,前後僅僅用了70天時間。

由此可見,蜀道天險有時候不一定靠得住。在平定前蜀政權的過程中,孟知祥立下了赫赫戰功,被李存勖任命為西川節度使。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功高震主的故事屢見不鮮,郭崇韜也是這樣。李存勖對戰功卓著的郭崇韜產生了懷疑,因此尋找了一系列的理由,最終殺掉了郭崇韜。魏王李繼岌很年輕,根本無法約束軍隊。因此,蜀地的實際大權落到了孟知祥和東川節度使董璋的手裡。

公元907年,統治了200多年的大唐帝國滅亡,神州大地進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局面。先後出現了吳、楚、南漢、前蜀、後蜀、吳越、閩、燕、岐、晉後梁等一系列的割據政權。截止公元925年,後唐皇帝李存勖平定了前蜀政權,但是僅僅9年以後,後蜀政權在四川地區建立。那麼,前蜀和後蜀到底有什麼關係?前蜀滅亡以後,後蜀政權為何能夠死活復燃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後蜀政權建立的故事。

關於唐朝滅亡之後,五代十國的亂世曾經出現了這樣的說法:“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這首詩詞反應了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的5個政權,被簡稱為五代。五代的第一個政權為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後梁政權並沒有統一全國。在後樑政權的周圍,還有前蜀、吳、楚、南漢、岐等一系列的政權。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盤踞山西地區的晉政權。

後梁和晉政權圍繞河北地區的歸屬,展開了反覆爭奪。在朱溫在位時候,後梁政權佔據主動權。但是在朱溫去世以後,新上臺的朱友貞根本不是李存勖的對手。晉王李存勖逐步佔領了河北地區,對後梁政權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隨後,李存勖稱帝,國號為唐。在歷史上,則稱李存勖建立的政權為後唐。公元923年,李存勖消滅了後梁政權,統一了中原地區。從當時的局勢來看,李存勖擁有了雄視天下的資本,南方諸政權都非常恐慌。

李存勖並沒有停下征服的腳步,他仔細審視了南方的前蜀、楚、吳等政權。發現前蜀政權的內部非常混亂,前蜀是軍閥王建建立的政權,控制了四川、重慶、湖北西部、陝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等地。在王建在位時期,前蜀政權非常強大,控制了41個州。但是王建去世以後,幼子王衍登基。王衍幾乎就是當年劉阿斗的翻版,在王衍的統治下,前蜀政權的國力陡轉之下。

後唐皇帝李存勖動手之前,曾經派遣一些官員進入前蜀境內進行偵查。這些官員的彙報是:“以臣料之,大兵一臨,望風瓦解。”面對虎視眈眈的後唐,前蜀方面並非沒有察覺,前蜀官員宋光葆上奏:“晉王有憑陵我國家之志,宜選將練兵,屯戍邊鄙,積糗糧、治戰艦以待之。”但是紈絝子弟一般的皇帝王衍根本沒有認真準備,這給了後唐提前動手的機會。公元925年,李存勖派遣自己的愛子魏王李繼岌為統帥,樞密使郭崇韜為副帥,開始大舉進攻前蜀政權。

當時,李存勖的姐夫孟知祥也在西征的大軍裡。李存勖為何派遣自己的兒子李繼岌為統帥呢?其實,真正指揮軍隊的人是樞密使郭崇韜,李存勖有意擁立李繼岌為太子。因此,希望李繼岌刷一輪戰功,作為晉升的資本。前蜀政權的統治非常腐朽,後唐軍隊的軍事行動幾乎沒有遇到大規模的抵抗。從戰爭開始到前蜀皇帝王衍投降,前後僅僅用了70天時間。

由此可見,蜀道天險有時候不一定靠得住。在平定前蜀政權的過程中,孟知祥立下了赫赫戰功,被李存勖任命為西川節度使。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功高震主的故事屢見不鮮,郭崇韜也是這樣。李存勖對戰功卓著的郭崇韜產生了懷疑,因此尋找了一系列的理由,最終殺掉了郭崇韜。魏王李繼岌很年輕,根本無法約束軍隊。因此,蜀地的實際大權落到了孟知祥和東川節度使董璋的手裡。

其實,後唐政權內部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公元926年,也就是李存勖剛剛消滅前蜀的1年以後,後唐政權發生了叛亂。結果,後唐皇帝李存勖被殺,養兄李嗣源上臺。至於魏王李繼岌,在率兵趕回洛陽的途中,聽說父親被殺、伯父登基的消息,自己選擇了自殺。中原地區的混亂,給了孟知祥割據一方的機會。

孟知祥依靠富饒的西川地區(後唐消滅前蜀的時候,繳獲了紋錦綾羅五十萬匹,中原連十萬匹都拿不出來),開始暗中擴編軍隊,準備對抗朝廷。對於後唐皇帝李嗣源的命令,孟知祥採用了陰奉陽違的態度。老奸巨猾的李嗣源發現了問題,派遣自己的女婿石敬瑭南下,準備第二次平定蜀地。結果,孟知祥聯合東川董璋,共同擊敗了大名鼎鼎的石敬瑭。當時的李嗣源已經60多歲了,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眼看孟知祥已經控制了西川地區,便默認了這個現實。

公元907年,統治了200多年的大唐帝國滅亡,神州大地進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局面。先後出現了吳、楚、南漢、前蜀、後蜀、吳越、閩、燕、岐、晉後梁等一系列的割據政權。截止公元925年,後唐皇帝李存勖平定了前蜀政權,但是僅僅9年以後,後蜀政權在四川地區建立。那麼,前蜀和後蜀到底有什麼關係?前蜀滅亡以後,後蜀政權為何能夠死活復燃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後蜀政權建立的故事。

關於唐朝滅亡之後,五代十國的亂世曾經出現了這樣的說法:“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這首詩詞反應了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的5個政權,被簡稱為五代。五代的第一個政權為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後梁政權並沒有統一全國。在後樑政權的周圍,還有前蜀、吳、楚、南漢、岐等一系列的政權。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盤踞山西地區的晉政權。

後梁和晉政權圍繞河北地區的歸屬,展開了反覆爭奪。在朱溫在位時候,後梁政權佔據主動權。但是在朱溫去世以後,新上臺的朱友貞根本不是李存勖的對手。晉王李存勖逐步佔領了河北地區,對後梁政權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隨後,李存勖稱帝,國號為唐。在歷史上,則稱李存勖建立的政權為後唐。公元923年,李存勖消滅了後梁政權,統一了中原地區。從當時的局勢來看,李存勖擁有了雄視天下的資本,南方諸政權都非常恐慌。

李存勖並沒有停下征服的腳步,他仔細審視了南方的前蜀、楚、吳等政權。發現前蜀政權的內部非常混亂,前蜀是軍閥王建建立的政權,控制了四川、重慶、湖北西部、陝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等地。在王建在位時期,前蜀政權非常強大,控制了41個州。但是王建去世以後,幼子王衍登基。王衍幾乎就是當年劉阿斗的翻版,在王衍的統治下,前蜀政權的國力陡轉之下。

後唐皇帝李存勖動手之前,曾經派遣一些官員進入前蜀境內進行偵查。這些官員的彙報是:“以臣料之,大兵一臨,望風瓦解。”面對虎視眈眈的後唐,前蜀方面並非沒有察覺,前蜀官員宋光葆上奏:“晉王有憑陵我國家之志,宜選將練兵,屯戍邊鄙,積糗糧、治戰艦以待之。”但是紈絝子弟一般的皇帝王衍根本沒有認真準備,這給了後唐提前動手的機會。公元925年,李存勖派遣自己的愛子魏王李繼岌為統帥,樞密使郭崇韜為副帥,開始大舉進攻前蜀政權。

當時,李存勖的姐夫孟知祥也在西征的大軍裡。李存勖為何派遣自己的兒子李繼岌為統帥呢?其實,真正指揮軍隊的人是樞密使郭崇韜,李存勖有意擁立李繼岌為太子。因此,希望李繼岌刷一輪戰功,作為晉升的資本。前蜀政權的統治非常腐朽,後唐軍隊的軍事行動幾乎沒有遇到大規模的抵抗。從戰爭開始到前蜀皇帝王衍投降,前後僅僅用了70天時間。

由此可見,蜀道天險有時候不一定靠得住。在平定前蜀政權的過程中,孟知祥立下了赫赫戰功,被李存勖任命為西川節度使。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功高震主的故事屢見不鮮,郭崇韜也是這樣。李存勖對戰功卓著的郭崇韜產生了懷疑,因此尋找了一系列的理由,最終殺掉了郭崇韜。魏王李繼岌很年輕,根本無法約束軍隊。因此,蜀地的實際大權落到了孟知祥和東川節度使董璋的手裡。

其實,後唐政權內部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公元926年,也就是李存勖剛剛消滅前蜀的1年以後,後唐政權發生了叛亂。結果,後唐皇帝李存勖被殺,養兄李嗣源上臺。至於魏王李繼岌,在率兵趕回洛陽的途中,聽說父親被殺、伯父登基的消息,自己選擇了自殺。中原地區的混亂,給了孟知祥割據一方的機會。

孟知祥依靠富饒的西川地區(後唐消滅前蜀的時候,繳獲了紋錦綾羅五十萬匹,中原連十萬匹都拿不出來),開始暗中擴編軍隊,準備對抗朝廷。對於後唐皇帝李嗣源的命令,孟知祥採用了陰奉陽違的態度。老奸巨猾的李嗣源發現了問題,派遣自己的女婿石敬瑭南下,準備第二次平定蜀地。結果,孟知祥聯合東川董璋,共同擊敗了大名鼎鼎的石敬瑭。當時的李嗣源已經60多歲了,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眼看孟知祥已經控制了西川地區,便默認了這個現實。

外部隱患消除以後,孟知祥和董璋為了蜀地的歸屬權開始大打出手。最終,孟知祥技高一籌,平定了東川地區。至此,孟知祥大體上控制了前蜀政權的疆土。後唐皇帝李嗣源眼看孟知祥已經坐大成勢,便做了一個順水人情,冊封孟知祥為蜀王。在名義上,蜀地仍隸屬於後唐政權,但在實際上,蜀地則是一片割據地區。孟知祥和李嗣源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那就是隻要李嗣源不死,孟知祥就不會稱帝。

兩年以後,李嗣源去世,中原地區再次陷入混亂,乾兒子和親兒子爭奪皇位的故事又一次上演。最後,石敬瑭成為了摘桃子的人,在契丹政權的幫助下,石敬瑭建立了後晉政權。當然,石敬瑭付出了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就在中原陷入混亂的時候,蜀王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為蜀。這個政權被稱為後蜀,不過孟知祥確實沒有天子氣象,僅僅在位100多天,便撒手人寰了。

公元907年,統治了200多年的大唐帝國滅亡,神州大地進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局面。先後出現了吳、楚、南漢、前蜀、後蜀、吳越、閩、燕、岐、晉後梁等一系列的割據政權。截止公元925年,後唐皇帝李存勖平定了前蜀政權,但是僅僅9年以後,後蜀政權在四川地區建立。那麼,前蜀和後蜀到底有什麼關係?前蜀滅亡以後,後蜀政權為何能夠死活復燃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後蜀政權建立的故事。

關於唐朝滅亡之後,五代十國的亂世曾經出現了這樣的說法:“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這首詩詞反應了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的5個政權,被簡稱為五代。五代的第一個政權為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後梁政權並沒有統一全國。在後樑政權的周圍,還有前蜀、吳、楚、南漢、岐等一系列的政權。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盤踞山西地區的晉政權。

後梁和晉政權圍繞河北地區的歸屬,展開了反覆爭奪。在朱溫在位時候,後梁政權佔據主動權。但是在朱溫去世以後,新上臺的朱友貞根本不是李存勖的對手。晉王李存勖逐步佔領了河北地區,對後梁政權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隨後,李存勖稱帝,國號為唐。在歷史上,則稱李存勖建立的政權為後唐。公元923年,李存勖消滅了後梁政權,統一了中原地區。從當時的局勢來看,李存勖擁有了雄視天下的資本,南方諸政權都非常恐慌。

李存勖並沒有停下征服的腳步,他仔細審視了南方的前蜀、楚、吳等政權。發現前蜀政權的內部非常混亂,前蜀是軍閥王建建立的政權,控制了四川、重慶、湖北西部、陝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等地。在王建在位時期,前蜀政權非常強大,控制了41個州。但是王建去世以後,幼子王衍登基。王衍幾乎就是當年劉阿斗的翻版,在王衍的統治下,前蜀政權的國力陡轉之下。

後唐皇帝李存勖動手之前,曾經派遣一些官員進入前蜀境內進行偵查。這些官員的彙報是:“以臣料之,大兵一臨,望風瓦解。”面對虎視眈眈的後唐,前蜀方面並非沒有察覺,前蜀官員宋光葆上奏:“晉王有憑陵我國家之志,宜選將練兵,屯戍邊鄙,積糗糧、治戰艦以待之。”但是紈絝子弟一般的皇帝王衍根本沒有認真準備,這給了後唐提前動手的機會。公元925年,李存勖派遣自己的愛子魏王李繼岌為統帥,樞密使郭崇韜為副帥,開始大舉進攻前蜀政權。

當時,李存勖的姐夫孟知祥也在西征的大軍裡。李存勖為何派遣自己的兒子李繼岌為統帥呢?其實,真正指揮軍隊的人是樞密使郭崇韜,李存勖有意擁立李繼岌為太子。因此,希望李繼岌刷一輪戰功,作為晉升的資本。前蜀政權的統治非常腐朽,後唐軍隊的軍事行動幾乎沒有遇到大規模的抵抗。從戰爭開始到前蜀皇帝王衍投降,前後僅僅用了70天時間。

由此可見,蜀道天險有時候不一定靠得住。在平定前蜀政權的過程中,孟知祥立下了赫赫戰功,被李存勖任命為西川節度使。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功高震主的故事屢見不鮮,郭崇韜也是這樣。李存勖對戰功卓著的郭崇韜產生了懷疑,因此尋找了一系列的理由,最終殺掉了郭崇韜。魏王李繼岌很年輕,根本無法約束軍隊。因此,蜀地的實際大權落到了孟知祥和東川節度使董璋的手裡。

其實,後唐政權內部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公元926年,也就是李存勖剛剛消滅前蜀的1年以後,後唐政權發生了叛亂。結果,後唐皇帝李存勖被殺,養兄李嗣源上臺。至於魏王李繼岌,在率兵趕回洛陽的途中,聽說父親被殺、伯父登基的消息,自己選擇了自殺。中原地區的混亂,給了孟知祥割據一方的機會。

孟知祥依靠富饒的西川地區(後唐消滅前蜀的時候,繳獲了紋錦綾羅五十萬匹,中原連十萬匹都拿不出來),開始暗中擴編軍隊,準備對抗朝廷。對於後唐皇帝李嗣源的命令,孟知祥採用了陰奉陽違的態度。老奸巨猾的李嗣源發現了問題,派遣自己的女婿石敬瑭南下,準備第二次平定蜀地。結果,孟知祥聯合東川董璋,共同擊敗了大名鼎鼎的石敬瑭。當時的李嗣源已經60多歲了,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眼看孟知祥已經控制了西川地區,便默認了這個現實。

外部隱患消除以後,孟知祥和董璋為了蜀地的歸屬權開始大打出手。最終,孟知祥技高一籌,平定了東川地區。至此,孟知祥大體上控制了前蜀政權的疆土。後唐皇帝李嗣源眼看孟知祥已經坐大成勢,便做了一個順水人情,冊封孟知祥為蜀王。在名義上,蜀地仍隸屬於後唐政權,但在實際上,蜀地則是一片割據地區。孟知祥和李嗣源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那就是隻要李嗣源不死,孟知祥就不會稱帝。

兩年以後,李嗣源去世,中原地區再次陷入混亂,乾兒子和親兒子爭奪皇位的故事又一次上演。最後,石敬瑭成為了摘桃子的人,在契丹政權的幫助下,石敬瑭建立了後晉政權。當然,石敬瑭付出了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就在中原陷入混亂的時候,蜀王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為蜀。這個政權被稱為後蜀,不過孟知祥確實沒有天子氣象,僅僅在位100多天,便撒手人寰了。

據說,曾經有術士為孟知祥看相,認為孟知祥只可為王,絕對不能稱帝,否則就是“百日天子夢。”孟知祥去世以後,愛子孟昶登基。由於孟昶年幼,基本上是一些老臣輔政。在這一階段,後蜀政權幾乎沒有發動戰爭,而是進行了長期的休養生息。後蜀政權達到了“民殷國富”的小康水平,根據記載,後蜀政權統治時期“賦役俱省,米鬥三錢。”這一水平已經超過了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因為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每鬥米的價格為四五錢。

後蜀非常富裕,後蜀皇帝孟昶安心過自己的小日子。殊不知一轉眼已經渡過了20多年的光陰,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了政變,建立了宋政權。面對天下割據的亂象,剛剛上臺的趙匡胤說了這樣一段話:“中國自五代以來,兵連禍結,努凜虛竭,必先取巴蜀,次及荊廣、江南,即國用富饒矣。河東與契丹接境,若取之,則契丹之患我當之也。姑存之,以為我屏翰,侯我富實則取之。”由此可見,趙匡胤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在南方一系列政權中,趙匡胤第一個目標就是後蜀政權。

悟小空空苦读华夏史
2019-08-12

同光三年(925)後唐滅前蜀,以孟知祥(874~934)為西川節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境內漸安。長興三年(932),知祥殺東川節度使董璋,得東川地。四年,封為蜀王。後唐閔帝應順元年 (934)知祥稱帝,年號明德,國號蜀,史稱後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年)繼位,仍用明德年號,明德五年(938)改元廣政。

  契丹滅後晉時,秦(今甘肅秦安北)、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三州附後蜀。後蜀又攻取鳳州(今陝西鳳縣東),疆士遂與前蜀相同。廣政十八年(後周顯德二年955年),秦、階、成、鳳四州又為後周攻佔。北宋乾德三年(965)發兵攻蜀,孟昶降,後蜀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統治時期,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後蜀與南唐同為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區域。後主孟昶喜愛芙蓉花,於是命人在成都遍植芙蓉,故成都別稱芙蓉城,流傳至今。後蜀宰相毋昭裔與趙崇祚輯唐、五代詞五百首為《花間集》,對後世影響很大。毋昭裔還曾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並奏請雕版刻印“九經”,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復盛”。當時節度使往往兼領禁軍,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後,命文臣出任這些地區的知節度事,這一措施,開宋代削弱藩鎮的先例。


同光三年(925)後唐滅前蜀,以孟知祥(874~934)為西川節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境內漸安。長興三年(932),知祥殺東川節度使董璋,得東川地。四年,封為蜀王。後唐閔帝應順元年 (934)知祥稱帝,年號明德,國號蜀,史稱後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年)繼位,仍用明德年號,明德五年(938)改元廣政。

  契丹滅後晉時,秦(今甘肅秦安北)、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三州附後蜀。後蜀又攻取鳳州(今陝西鳳縣東),疆士遂與前蜀相同。廣政十八年(後周顯德二年955年),秦、階、成、鳳四州又為後周攻佔。北宋乾德三年(965)發兵攻蜀,孟昶降,後蜀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統治時期,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後蜀與南唐同為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區域。後主孟昶喜愛芙蓉花,於是命人在成都遍植芙蓉,故成都別稱芙蓉城,流傳至今。後蜀宰相毋昭裔與趙崇祚輯唐、五代詞五百首為《花間集》,對後世影響很大。毋昭裔還曾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並奏請雕版刻印“九經”,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復盛”。當時節度使往往兼領禁軍,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後,命文臣出任這些地區的知節度事,這一措施,開宋代削弱藩鎮的先例。



同光三年(925)後唐滅前蜀,以孟知祥(874~934)為西川節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境內漸安。長興三年(932),知祥殺東川節度使董璋,得東川地。四年,封為蜀王。後唐閔帝應順元年 (934)知祥稱帝,年號明德,國號蜀,史稱後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年)繼位,仍用明德年號,明德五年(938)改元廣政。

  契丹滅後晉時,秦(今甘肅秦安北)、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三州附後蜀。後蜀又攻取鳳州(今陝西鳳縣東),疆士遂與前蜀相同。廣政十八年(後周顯德二年955年),秦、階、成、鳳四州又為後周攻佔。北宋乾德三年(965)發兵攻蜀,孟昶降,後蜀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統治時期,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後蜀與南唐同為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區域。後主孟昶喜愛芙蓉花,於是命人在成都遍植芙蓉,故成都別稱芙蓉城,流傳至今。後蜀宰相毋昭裔與趙崇祚輯唐、五代詞五百首為《花間集》,對後世影響很大。毋昭裔還曾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並奏請雕版刻印“九經”,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復盛”。當時節度使往往兼領禁軍,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後,命文臣出任這些地區的知節度事,這一措施,開宋代削弱藩鎮的先例。




同光三年(925)後唐滅前蜀,以孟知祥(874~934)為西川節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境內漸安。長興三年(932),知祥殺東川節度使董璋,得東川地。四年,封為蜀王。後唐閔帝應順元年 (934)知祥稱帝,年號明德,國號蜀,史稱後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年)繼位,仍用明德年號,明德五年(938)改元廣政。

  契丹滅後晉時,秦(今甘肅秦安北)、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三州附後蜀。後蜀又攻取鳳州(今陝西鳳縣東),疆士遂與前蜀相同。廣政十八年(後周顯德二年955年),秦、階、成、鳳四州又為後周攻佔。北宋乾德三年(965)發兵攻蜀,孟昶降,後蜀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統治時期,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後蜀與南唐同為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區域。後主孟昶喜愛芙蓉花,於是命人在成都遍植芙蓉,故成都別稱芙蓉城,流傳至今。後蜀宰相毋昭裔與趙崇祚輯唐、五代詞五百首為《花間集》,對後世影響很大。毋昭裔還曾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並奏請雕版刻印“九經”,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復盛”。當時節度使往往兼領禁軍,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後,命文臣出任這些地區的知節度事,這一措施,開宋代削弱藩鎮的先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