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兵5萬的劉封,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

10 個回答
依稀说史
2019-08-08

劉備、諸葛亮等人順利入蜀之後,他們又把目標放在漢中。因為只有拿下漢中,蜀地才安全。所以劉備又發起了漢中爭奪戰。219年,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奪取了漢中等地。與此同時,劉備又令孟達和劉封等人佔領了房陵郡和上庸郡。劉備集團勢力和土地都大大增加,劉備的勢力達到了頂峰。此時劉備已經初步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跨有荊益兩州。只等天下大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劉備、諸葛亮等人順利入蜀之後,他們又把目標放在漢中。因為只有拿下漢中,蜀地才安全。所以劉備又發起了漢中爭奪戰。219年,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奪取了漢中等地。與此同時,劉備又令孟達和劉封等人佔領了房陵郡和上庸郡。劉備集團勢力和土地都大大增加,劉備的勢力達到了頂峰。此時劉備已經初步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跨有荊益兩州。只等天下大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鎮守荊州的項羽沒有參加漢中爭奪戰,他自然不甘心所有的功勞都被別人佔了。劉備佔領漢中之後,自稱為漢中王。此時,關羽錯誤的以為已經到了天下大變的時候,而自己就是可以領兵出荊州的上將,於是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襄樊之戰。關羽在戰爭初期打得順風順水,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這時候,曹操和孫權聯合起來共同剿滅關羽。關羽在曹操和孫權的聯合打擊下,敗下陣來。最終關羽敗走麥城,為孫權所擒並殺害。關羽被殺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時佔據上庸的劉封拒不發兵援救關羽。

擁兵5萬的劉封,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其實這個問題問的並不嚴謹。當時的劉封絕對沒有5萬兵馬。整個襄樊之戰期間三方的總兵力也不過10萬,劉封怎麼可能有5萬大軍呢。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為什麼劉封不援救關羽。

劉備、諸葛亮等人順利入蜀之後,他們又把目標放在漢中。因為只有拿下漢中,蜀地才安全。所以劉備又發起了漢中爭奪戰。219年,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奪取了漢中等地。與此同時,劉備又令孟達和劉封等人佔領了房陵郡和上庸郡。劉備集團勢力和土地都大大增加,劉備的勢力達到了頂峰。此時劉備已經初步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跨有荊益兩州。只等天下大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鎮守荊州的項羽沒有參加漢中爭奪戰,他自然不甘心所有的功勞都被別人佔了。劉備佔領漢中之後,自稱為漢中王。此時,關羽錯誤的以為已經到了天下大變的時候,而自己就是可以領兵出荊州的上將,於是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襄樊之戰。關羽在戰爭初期打得順風順水,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這時候,曹操和孫權聯合起來共同剿滅關羽。關羽在曹操和孫權的聯合打擊下,敗下陣來。最終關羽敗走麥城,為孫權所擒並殺害。關羽被殺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時佔據上庸的劉封拒不發兵援救關羽。

擁兵5萬的劉封,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其實這個問題問的並不嚴謹。當時的劉封絕對沒有5萬兵馬。整個襄樊之戰期間三方的總兵力也不過10萬,劉封怎麼可能有5萬大軍呢。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為什麼劉封不援救關羽。

首先,關羽性格有明顯缺陷。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認為關羽幾乎是一個完人。可是現實中的關羽卻有不少缺點。關羽最大的缺點就是過於驕傲自負,天下豪傑皆不在他眼中。關羽驕傲自負的個性不僅得罪了孫權等人,也得罪了劉備集團的不少人。關羽失敗的重要原因是糜芳和傅士仁的叛變。他們兩個正是非常不滿意關羽平時的態度,所以才會投降東吳。關羽得罪的不僅只有傅士仁和糜芳,他還得罪了劉封和孟達之人。糜芳和傅士仁可以背叛關羽,劉封拒不發兵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關羽和劉封有前怨。劉封本名為寇封。劉備多年來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就認寇封為義子,並改名為劉封。希望自己老了以後有人養老送終。當劉備有一定基業的時候,他又生下來一個兒子也就是劉禪。這樣劉封的位置就非常尷尬。劉備其實也有過立劉封為後的念頭。這時候關羽提醒劉備,劉封畢竟只是義子,勸劉備立劉禪為後。關羽的提醒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卻戳中了劉封的痛處。劉封因此對關羽心懷不滿。終於有了出口惡氣的機會,劉封豈會錯過。

劉備、諸葛亮等人順利入蜀之後,他們又把目標放在漢中。因為只有拿下漢中,蜀地才安全。所以劉備又發起了漢中爭奪戰。219年,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奪取了漢中等地。與此同時,劉備又令孟達和劉封等人佔領了房陵郡和上庸郡。劉備集團勢力和土地都大大增加,劉備的勢力達到了頂峰。此時劉備已經初步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跨有荊益兩州。只等天下大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鎮守荊州的項羽沒有參加漢中爭奪戰,他自然不甘心所有的功勞都被別人佔了。劉備佔領漢中之後,自稱為漢中王。此時,關羽錯誤的以為已經到了天下大變的時候,而自己就是可以領兵出荊州的上將,於是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襄樊之戰。關羽在戰爭初期打得順風順水,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這時候,曹操和孫權聯合起來共同剿滅關羽。關羽在曹操和孫權的聯合打擊下,敗下陣來。最終關羽敗走麥城,為孫權所擒並殺害。關羽被殺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時佔據上庸的劉封拒不發兵援救關羽。

擁兵5萬的劉封,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其實這個問題問的並不嚴謹。當時的劉封絕對沒有5萬兵馬。整個襄樊之戰期間三方的總兵力也不過10萬,劉封怎麼可能有5萬大軍呢。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為什麼劉封不援救關羽。

首先,關羽性格有明顯缺陷。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認為關羽幾乎是一個完人。可是現實中的關羽卻有不少缺點。關羽最大的缺點就是過於驕傲自負,天下豪傑皆不在他眼中。關羽驕傲自負的個性不僅得罪了孫權等人,也得罪了劉備集團的不少人。關羽失敗的重要原因是糜芳和傅士仁的叛變。他們兩個正是非常不滿意關羽平時的態度,所以才會投降東吳。關羽得罪的不僅只有傅士仁和糜芳,他還得罪了劉封和孟達之人。糜芳和傅士仁可以背叛關羽,劉封拒不發兵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關羽和劉封有前怨。劉封本名為寇封。劉備多年來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就認寇封為義子,並改名為劉封。希望自己老了以後有人養老送終。當劉備有一定基業的時候,他又生下來一個兒子也就是劉禪。這樣劉封的位置就非常尷尬。劉備其實也有過立劉封為後的念頭。這時候關羽提醒劉備,劉封畢竟只是義子,勸劉備立劉禪為後。關羽的提醒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卻戳中了劉封的痛處。劉封因此對關羽心懷不滿。終於有了出口惡氣的機會,劉封豈會錯過。

第三,小人挑撥。孟達就是這個小人,而且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正是他提醒了劉封這件往事,才讓劉封心底的痛湧上心頭。而且當時劉封和孟達一起掌握上庸兵權,如果孟達拒不發兵,劉封也無可奈何。劉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孟達的影響和掣肘。

第四,上庸地區確實不太安定。當時劉封和孟達剛佔領上庸沒有多久,上庸地區一些世家大族並不認同劉備的統治。如果劉封此時率領大軍前往救援關羽,上庸地區極有可能陷入混亂。後來上庸地區的申儀就和孟達聯合叛亂,並打敗了劉封。所以劉封給關羽的回覆也不都是推脫之辭。

第五,劉封沒料到關羽失敗。我們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劉封是在關羽失敗之時沒有出兵援救。其實關羽請求劉封援救之時,是在關羽即將打贏襄樊之戰的時候。這時候,劉封完全有理由不前去幫幫場子。劉封的任務是鎮守上庸,而不是出兵攻擊曹操。關羽打得順風順水的時候,劉封前往幫忙反而容易落下一個擅離職守的罪名。而且關羽攻擊曹操也不是劉備的命令,是關羽為了呼應劉備而自作主張。只不過後來劉備默認而已。劉封完全有理由不出兵,畢竟他沒有接到劉備主動出兵幫助關羽的命令。

劉備、諸葛亮等人順利入蜀之後,他們又把目標放在漢中。因為只有拿下漢中,蜀地才安全。所以劉備又發起了漢中爭奪戰。219年,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奪取了漢中等地。與此同時,劉備又令孟達和劉封等人佔領了房陵郡和上庸郡。劉備集團勢力和土地都大大增加,劉備的勢力達到了頂峰。此時劉備已經初步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跨有荊益兩州。只等天下大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鎮守荊州的項羽沒有參加漢中爭奪戰,他自然不甘心所有的功勞都被別人佔了。劉備佔領漢中之後,自稱為漢中王。此時,關羽錯誤的以為已經到了天下大變的時候,而自己就是可以領兵出荊州的上將,於是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襄樊之戰。關羽在戰爭初期打得順風順水,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這時候,曹操和孫權聯合起來共同剿滅關羽。關羽在曹操和孫權的聯合打擊下,敗下陣來。最終關羽敗走麥城,為孫權所擒並殺害。關羽被殺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時佔據上庸的劉封拒不發兵援救關羽。

擁兵5萬的劉封,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其實這個問題問的並不嚴謹。當時的劉封絕對沒有5萬兵馬。整個襄樊之戰期間三方的總兵力也不過10萬,劉封怎麼可能有5萬大軍呢。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為什麼劉封不援救關羽。

首先,關羽性格有明顯缺陷。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認為關羽幾乎是一個完人。可是現實中的關羽卻有不少缺點。關羽最大的缺點就是過於驕傲自負,天下豪傑皆不在他眼中。關羽驕傲自負的個性不僅得罪了孫權等人,也得罪了劉備集團的不少人。關羽失敗的重要原因是糜芳和傅士仁的叛變。他們兩個正是非常不滿意關羽平時的態度,所以才會投降東吳。關羽得罪的不僅只有傅士仁和糜芳,他還得罪了劉封和孟達之人。糜芳和傅士仁可以背叛關羽,劉封拒不發兵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關羽和劉封有前怨。劉封本名為寇封。劉備多年來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就認寇封為義子,並改名為劉封。希望自己老了以後有人養老送終。當劉備有一定基業的時候,他又生下來一個兒子也就是劉禪。這樣劉封的位置就非常尷尬。劉備其實也有過立劉封為後的念頭。這時候關羽提醒劉備,劉封畢竟只是義子,勸劉備立劉禪為後。關羽的提醒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卻戳中了劉封的痛處。劉封因此對關羽心懷不滿。終於有了出口惡氣的機會,劉封豈會錯過。

第三,小人挑撥。孟達就是這個小人,而且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正是他提醒了劉封這件往事,才讓劉封心底的痛湧上心頭。而且當時劉封和孟達一起掌握上庸兵權,如果孟達拒不發兵,劉封也無可奈何。劉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孟達的影響和掣肘。

第四,上庸地區確實不太安定。當時劉封和孟達剛佔領上庸沒有多久,上庸地區一些世家大族並不認同劉備的統治。如果劉封此時率領大軍前往救援關羽,上庸地區極有可能陷入混亂。後來上庸地區的申儀就和孟達聯合叛亂,並打敗了劉封。所以劉封給關羽的回覆也不都是推脫之辭。

第五,劉封沒料到關羽失敗。我們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劉封是在關羽失敗之時沒有出兵援救。其實關羽請求劉封援救之時,是在關羽即將打贏襄樊之戰的時候。這時候,劉封完全有理由不前去幫幫場子。劉封的任務是鎮守上庸,而不是出兵攻擊曹操。關羽打得順風順水的時候,劉封前往幫忙反而容易落下一個擅離職守的罪名。而且關羽攻擊曹操也不是劉備的命令,是關羽為了呼應劉備而自作主張。只不過後來劉備默認而已。劉封完全有理由不出兵,畢竟他沒有接到劉備主動出兵幫助關羽的命令。

第六,劉封自身力量有限。當時劉封和孟達手中士兵最多不超過1萬。如果刨除留下守城的士兵,劉封可以調動的士兵更少。這些士兵放到前線對抗曹孫聯軍失敗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劉封未必是呂蒙、陸遜、徐晃等人的對手。這些都是劉封出兵前需要考慮的事情。

第七,關羽失敗得太快。當時所有人都沒有料到關羽由勝而敗會如此之快。曹操和孫權沒有料到,劉備和諸葛亮也沒有料到。等所有人反映過來的時候,關羽敗局已定。不光劉封沒有派兵前往救援,就連劉備和諸葛亮也沒有派兵救援。哪怕是準備救援都沒有。當時麥城和上庸的距離並不近,也有好幾百里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確實不算什麼,在當時卻是很長一段距離。即使劉封想去救援,時間也不允許。所以劉封決定發兵之前一定會考慮這個因素。

劉備、諸葛亮等人順利入蜀之後,他們又把目標放在漢中。因為只有拿下漢中,蜀地才安全。所以劉備又發起了漢中爭奪戰。219年,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奪取了漢中等地。與此同時,劉備又令孟達和劉封等人佔領了房陵郡和上庸郡。劉備集團勢力和土地都大大增加,劉備的勢力達到了頂峰。此時劉備已經初步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跨有荊益兩州。只等天下大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鎮守荊州的項羽沒有參加漢中爭奪戰,他自然不甘心所有的功勞都被別人佔了。劉備佔領漢中之後,自稱為漢中王。此時,關羽錯誤的以為已經到了天下大變的時候,而自己就是可以領兵出荊州的上將,於是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襄樊之戰。關羽在戰爭初期打得順風順水,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這時候,曹操和孫權聯合起來共同剿滅關羽。關羽在曹操和孫權的聯合打擊下,敗下陣來。最終關羽敗走麥城,為孫權所擒並殺害。關羽被殺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時佔據上庸的劉封拒不發兵援救關羽。

擁兵5萬的劉封,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其實這個問題問的並不嚴謹。當時的劉封絕對沒有5萬兵馬。整個襄樊之戰期間三方的總兵力也不過10萬,劉封怎麼可能有5萬大軍呢。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為什麼劉封不援救關羽。

首先,關羽性格有明顯缺陷。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認為關羽幾乎是一個完人。可是現實中的關羽卻有不少缺點。關羽最大的缺點就是過於驕傲自負,天下豪傑皆不在他眼中。關羽驕傲自負的個性不僅得罪了孫權等人,也得罪了劉備集團的不少人。關羽失敗的重要原因是糜芳和傅士仁的叛變。他們兩個正是非常不滿意關羽平時的態度,所以才會投降東吳。關羽得罪的不僅只有傅士仁和糜芳,他還得罪了劉封和孟達之人。糜芳和傅士仁可以背叛關羽,劉封拒不發兵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關羽和劉封有前怨。劉封本名為寇封。劉備多年來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就認寇封為義子,並改名為劉封。希望自己老了以後有人養老送終。當劉備有一定基業的時候,他又生下來一個兒子也就是劉禪。這樣劉封的位置就非常尷尬。劉備其實也有過立劉封為後的念頭。這時候關羽提醒劉備,劉封畢竟只是義子,勸劉備立劉禪為後。關羽的提醒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卻戳中了劉封的痛處。劉封因此對關羽心懷不滿。終於有了出口惡氣的機會,劉封豈會錯過。

第三,小人挑撥。孟達就是這個小人,而且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正是他提醒了劉封這件往事,才讓劉封心底的痛湧上心頭。而且當時劉封和孟達一起掌握上庸兵權,如果孟達拒不發兵,劉封也無可奈何。劉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孟達的影響和掣肘。

第四,上庸地區確實不太安定。當時劉封和孟達剛佔領上庸沒有多久,上庸地區一些世家大族並不認同劉備的統治。如果劉封此時率領大軍前往救援關羽,上庸地區極有可能陷入混亂。後來上庸地區的申儀就和孟達聯合叛亂,並打敗了劉封。所以劉封給關羽的回覆也不都是推脫之辭。

第五,劉封沒料到關羽失敗。我們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劉封是在關羽失敗之時沒有出兵援救。其實關羽請求劉封援救之時,是在關羽即將打贏襄樊之戰的時候。這時候,劉封完全有理由不前去幫幫場子。劉封的任務是鎮守上庸,而不是出兵攻擊曹操。關羽打得順風順水的時候,劉封前往幫忙反而容易落下一個擅離職守的罪名。而且關羽攻擊曹操也不是劉備的命令,是關羽為了呼應劉備而自作主張。只不過後來劉備默認而已。劉封完全有理由不出兵,畢竟他沒有接到劉備主動出兵幫助關羽的命令。

第六,劉封自身力量有限。當時劉封和孟達手中士兵最多不超過1萬。如果刨除留下守城的士兵,劉封可以調動的士兵更少。這些士兵放到前線對抗曹孫聯軍失敗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劉封未必是呂蒙、陸遜、徐晃等人的對手。這些都是劉封出兵前需要考慮的事情。

第七,關羽失敗得太快。當時所有人都沒有料到關羽由勝而敗會如此之快。曹操和孫權沒有料到,劉備和諸葛亮也沒有料到。等所有人反映過來的時候,關羽敗局已定。不光劉封沒有派兵前往救援,就連劉備和諸葛亮也沒有派兵救援。哪怕是準備救援都沒有。當時麥城和上庸的距離並不近,也有好幾百里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確實不算什麼,在當時卻是很長一段距離。即使劉封想去救援,時間也不允許。所以劉封決定發兵之前一定會考慮這個因素。

最終襄樊之戰以關羽的全軍覆滅和荊州的丟失而告終。劉備失去荊州之後,失去了北伐中原的基地。劉備被鎖進四川以後,三足鼎立的局面最終形成。關羽失去荊州之後,在諸葛亮的建議劉備處死了劉封。

傅斯鸿
2019-06-10

劉封救不了關羽的,別說劉封當時手上沒有5萬兵馬,實際上連4000都不到,就算有,他也救不了關羽,因為關羽自己走的就是一條絕路。前有徐晃,後有呂蒙,所以麥城才會成為一座孤城。這個時候,就算劉備從四川發兵來也無濟於事。

劉封救不了關羽的,別說劉封當時手上沒有5萬兵馬,實際上連4000都不到,就算有,他也救不了關羽,因為關羽自己走的就是一條絕路。前有徐晃,後有呂蒙,所以麥城才會成為一座孤城。這個時候,就算劉備從四川發兵來也無濟於事。



我們看地圖就知道,上庸在襄陽的西面,中間還隔著新城,房陵。而關羽當時已經走到了襄陽南面的當陽。上庸是現在湖北的竹山縣,這裡地處陝西,湖北和河南的交界處。從這裡要進入湖北復地,必須要經過襄陽,否則就只有走神農架,這裡至今還有野人出沒,何況當時?就算劉封真的率軍過來,徐晃的大軍就在襄陽駐紮,那時的關羽的都不是徐晃的對手,劉封一來恐怕就得送命了。

儘管廖化可以單人單騎突破襄陽,前往上庸,可是劉封不行。當時的形勢已經是一個犄角之勢,劉封去上庸的真正目的是因為劉備對孟達不放心,因此,劉封做為劉備的義子,副軍將軍,到上庸一方面是監視孟達,奪其兵權。另一方面,也是以東三郡牽制曹操。

劉封救不了關羽的,別說劉封當時手上沒有5萬兵馬,實際上連4000都不到,就算有,他也救不了關羽,因為關羽自己走的就是一條絕路。前有徐晃,後有呂蒙,所以麥城才會成為一座孤城。這個時候,就算劉備從四川發兵來也無濟於事。



我們看地圖就知道,上庸在襄陽的西面,中間還隔著新城,房陵。而關羽當時已經走到了襄陽南面的當陽。上庸是現在湖北的竹山縣,這裡地處陝西,湖北和河南的交界處。從這裡要進入湖北復地,必須要經過襄陽,否則就只有走神農架,這裡至今還有野人出沒,何況當時?就算劉封真的率軍過來,徐晃的大軍就在襄陽駐紮,那時的關羽的都不是徐晃的對手,劉封一來恐怕就得送命了。

儘管廖化可以單人單騎突破襄陽,前往上庸,可是劉封不行。當時的形勢已經是一個犄角之勢,劉封去上庸的真正目的是因為劉備對孟達不放心,因此,劉封做為劉備的義子,副軍將軍,到上庸一方面是監視孟達,奪其兵權。另一方面,也是以東三郡牽制曹操。



對於東三郡,曹操也十分清楚,如果襄陽守不住,東三郡就是進入中原的最大威脅。但是,只要守住了襄陽,東三郡就只能憋在大巴山裡。所以,劉封的悲劇也在這裡。一方面他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 他去上庸的時候劉備並未給他兵馬,只是讓他看住孟達和申氏兄弟。儘管他繳了孟達的部曲,也不過4000人而已。

劉封救不了關羽的,別說劉封當時手上沒有5萬兵馬,實際上連4000都不到,就算有,他也救不了關羽,因為關羽自己走的就是一條絕路。前有徐晃,後有呂蒙,所以麥城才會成為一座孤城。這個時候,就算劉備從四川發兵來也無濟於事。



我們看地圖就知道,上庸在襄陽的西面,中間還隔著新城,房陵。而關羽當時已經走到了襄陽南面的當陽。上庸是現在湖北的竹山縣,這裡地處陝西,湖北和河南的交界處。從這裡要進入湖北復地,必須要經過襄陽,否則就只有走神農架,這裡至今還有野人出沒,何況當時?就算劉封真的率軍過來,徐晃的大軍就在襄陽駐紮,那時的關羽的都不是徐晃的對手,劉封一來恐怕就得送命了。

儘管廖化可以單人單騎突破襄陽,前往上庸,可是劉封不行。當時的形勢已經是一個犄角之勢,劉封去上庸的真正目的是因為劉備對孟達不放心,因此,劉封做為劉備的義子,副軍將軍,到上庸一方面是監視孟達,奪其兵權。另一方面,也是以東三郡牽制曹操。



對於東三郡,曹操也十分清楚,如果襄陽守不住,東三郡就是進入中原的最大威脅。但是,只要守住了襄陽,東三郡就只能憋在大巴山裡。所以,劉封的悲劇也在這裡。一方面他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 他去上庸的時候劉備並未給他兵馬,只是讓他看住孟達和申氏兄弟。儘管他繳了孟達的部曲,也不過4000人而已。



關鍵就這4000人也不聽劉封的,後來孟達反叛攻擊劉封的時候,手下人紛紛倒戈,這才導致劉封被孟達擊敗,退回成都。之所以劉封會因為不救關羽而獲罪,完全是因為劉封回到成都之後,地位非常尷尬,劉封如果不死,劉禪很可能難以順利繼位,所以諸葛亮才與劉備商量,治了劉封死罪。

昊阳闲看历史
2019-08-24

關羽率兵攻打樊城,從威震華夏到兵敗如山倒,歷時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劉備沒有派兵或是派將領支援關羽,這些也的確是歷史的一大疑點。很多人說是因為蜀地太遙遠,消息傳達不到,這點我不敢苟同。

在我的一篇文章《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剛愎自用嗎?以疑點還原真實的歷史》作過詳細的闡述。當時,曹操從長安派使臣到東吳與孫權聯繫,詳談攻取荊州的方案,兩國來回派使臣幾次,這個距離不夠遠嗎?蜀國再遠也遠不過從長安到東吳吧?劉備對荊州戰場沒有任何反應是的確值得懷疑的,這裡我就不詳加贅述了。

關羽率兵攻打樊城,從威震華夏到兵敗如山倒,歷時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劉備沒有派兵或是派將領支援關羽,這些也的確是歷史的一大疑點。很多人說是因為蜀地太遙遠,消息傳達不到,這點我不敢苟同。

在我的一篇文章《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剛愎自用嗎?以疑點還原真實的歷史》作過詳細的闡述。當時,曹操從長安派使臣到東吳與孫權聯繫,詳談攻取荊州的方案,兩國來回派使臣幾次,這個距離不夠遠嗎?蜀國再遠也遠不過從長安到東吳吧?劉備對荊州戰場沒有任何反應是的確值得懷疑的,這裡我就不詳加贅述了。

當時鎮守上庸之地的劉封離關羽最近,對於提主所說的他有5萬人馬,這個應該是有待商榷,當時整個蜀國的兵馬也只有上十萬,劉封這邊不可能有五萬人馬。

關羽也派廖化前去向劉封求援,令他和孟達兩人率兵救援荊州。這個在《三國志》裡面也有明確的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這裡用的是令字,說明劉封和孟達屬關羽轄管。劉封接到命令,卻沒有派兵營救,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劉封之所以不救關羽,是自己沒有主見,對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沒有正確的認識。

劉封是何人?他是劉備的養子,原是羅侯寇氏的兒子,長沙郡劉泌的外甥,父母雙亡,劉備到荊州以後,因為當時沒有兒子,就收了劉封作為養子。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三國志·劉封傳》

劉備入蜀,從葭萌關進攻劉璋,當時劉封才20多歲,有武藝,力氣過人,帶兵和諸葛亮、張飛一起沿江西上。蜀地平定之後,劉備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和孟達會合攻打上庸,上庸太守申耽率部眾投降,劉備升劉封為副軍將領。

劉封和劉備,雖是父子,卻不是骨肉至親,又不是君臣關係。再加上後來劉備有了劉禪這個親生兒子,劉封的處境就更加尷尬了。

劉備和關羽,如親生兄弟,幾十年相處,感情深厚。劉封雖然是劉備的養子,卻遠遠不及關羽與劉備的感情深厚。

關羽敗走麥城,令劉封支援, 劉封就是看在自己養父劉備的面子上,多少也要派兵去作作樣子,要不然就是不顧劉備的面子,會讓世人暗疑劉備是想殺了關羽,陷劉備於不義之地。

劉封沒有主見,沒有想清楚當中的權力糾葛,簡單粗暴的打發了廖化,說上庸新附,不受關羽之命。令廖化心中深恨,很快就去劉備面前告了他一狀,給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關羽率兵攻打樊城,從威震華夏到兵敗如山倒,歷時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劉備沒有派兵或是派將領支援關羽,這些也的確是歷史的一大疑點。很多人說是因為蜀地太遙遠,消息傳達不到,這點我不敢苟同。

在我的一篇文章《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剛愎自用嗎?以疑點還原真實的歷史》作過詳細的闡述。當時,曹操從長安派使臣到東吳與孫權聯繫,詳談攻取荊州的方案,兩國來回派使臣幾次,這個距離不夠遠嗎?蜀國再遠也遠不過從長安到東吳吧?劉備對荊州戰場沒有任何反應是的確值得懷疑的,這裡我就不詳加贅述了。

當時鎮守上庸之地的劉封離關羽最近,對於提主所說的他有5萬人馬,這個應該是有待商榷,當時整個蜀國的兵馬也只有上十萬,劉封這邊不可能有五萬人馬。

關羽也派廖化前去向劉封求援,令他和孟達兩人率兵救援荊州。這個在《三國志》裡面也有明確的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這裡用的是令字,說明劉封和孟達屬關羽轄管。劉封接到命令,卻沒有派兵營救,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劉封之所以不救關羽,是自己沒有主見,對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沒有正確的認識。

劉封是何人?他是劉備的養子,原是羅侯寇氏的兒子,長沙郡劉泌的外甥,父母雙亡,劉備到荊州以後,因為當時沒有兒子,就收了劉封作為養子。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三國志·劉封傳》

劉備入蜀,從葭萌關進攻劉璋,當時劉封才20多歲,有武藝,力氣過人,帶兵和諸葛亮、張飛一起沿江西上。蜀地平定之後,劉備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和孟達會合攻打上庸,上庸太守申耽率部眾投降,劉備升劉封為副軍將領。

劉封和劉備,雖是父子,卻不是骨肉至親,又不是君臣關係。再加上後來劉備有了劉禪這個親生兒子,劉封的處境就更加尷尬了。

劉備和關羽,如親生兄弟,幾十年相處,感情深厚。劉封雖然是劉備的養子,卻遠遠不及關羽與劉備的感情深厚。

關羽敗走麥城,令劉封支援, 劉封就是看在自己養父劉備的面子上,多少也要派兵去作作樣子,要不然就是不顧劉備的面子,會讓世人暗疑劉備是想殺了關羽,陷劉備於不義之地。

劉封沒有主見,沒有想清楚當中的權力糾葛,簡單粗暴的打發了廖化,說上庸新附,不受關羽之命。令廖化心中深恨,很快就去劉備面前告了他一狀,給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二、孟達有私心,阻止了劉封派兵營救關羽。

當年劉備能入主益州,是孟達和法正率二千兵馬去荊州接迎他的,他對劉備是有大功的。蜀地平定以後,劉備任命孟達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下令讓孟達率兵從秭歸向北進攻房陵,房陵太守蒯褀被孟達的士兵所殺。孟達想趁機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難當此任,我卻認為劉備是怕孟達坐大,想防他一手,就派劉封去和孟達會合,一起攻取上庸之地。

可能劉備的這個命令讓孟達覺得不被信任,開始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想多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保存實力,這也是人之常情。

正逢關羽派廖化來上庸求助,孟達勸劉封說:“東吳兵精將勇,荊州之地已歸屬東吳,只有麥城彈丸之地,且聽聞曹操在摩陂還屯軍四五十萬,就我們上庸這點兵力,怎麼可能抵得過兩家的強兵?”

孟達的這個說辭在某些方面來說是正確的,但是沒有考慮到關羽和劉備的關係。關羽若身死,他和劉封兩人都逃不了干係,想避免被拖累,即使明知道是個死局,也要派一支兵馬去救援關羽。

關羽率兵攻打樊城,從威震華夏到兵敗如山倒,歷時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劉備沒有派兵或是派將領支援關羽,這些也的確是歷史的一大疑點。很多人說是因為蜀地太遙遠,消息傳達不到,這點我不敢苟同。

在我的一篇文章《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剛愎自用嗎?以疑點還原真實的歷史》作過詳細的闡述。當時,曹操從長安派使臣到東吳與孫權聯繫,詳談攻取荊州的方案,兩國來回派使臣幾次,這個距離不夠遠嗎?蜀國再遠也遠不過從長安到東吳吧?劉備對荊州戰場沒有任何反應是的確值得懷疑的,這裡我就不詳加贅述了。

當時鎮守上庸之地的劉封離關羽最近,對於提主所說的他有5萬人馬,這個應該是有待商榷,當時整個蜀國的兵馬也只有上十萬,劉封這邊不可能有五萬人馬。

關羽也派廖化前去向劉封求援,令他和孟達兩人率兵救援荊州。這個在《三國志》裡面也有明確的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這裡用的是令字,說明劉封和孟達屬關羽轄管。劉封接到命令,卻沒有派兵營救,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劉封之所以不救關羽,是自己沒有主見,對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沒有正確的認識。

劉封是何人?他是劉備的養子,原是羅侯寇氏的兒子,長沙郡劉泌的外甥,父母雙亡,劉備到荊州以後,因為當時沒有兒子,就收了劉封作為養子。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三國志·劉封傳》

劉備入蜀,從葭萌關進攻劉璋,當時劉封才20多歲,有武藝,力氣過人,帶兵和諸葛亮、張飛一起沿江西上。蜀地平定之後,劉備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和孟達會合攻打上庸,上庸太守申耽率部眾投降,劉備升劉封為副軍將領。

劉封和劉備,雖是父子,卻不是骨肉至親,又不是君臣關係。再加上後來劉備有了劉禪這個親生兒子,劉封的處境就更加尷尬了。

劉備和關羽,如親生兄弟,幾十年相處,感情深厚。劉封雖然是劉備的養子,卻遠遠不及關羽與劉備的感情深厚。

關羽敗走麥城,令劉封支援, 劉封就是看在自己養父劉備的面子上,多少也要派兵去作作樣子,要不然就是不顧劉備的面子,會讓世人暗疑劉備是想殺了關羽,陷劉備於不義之地。

劉封沒有主見,沒有想清楚當中的權力糾葛,簡單粗暴的打發了廖化,說上庸新附,不受關羽之命。令廖化心中深恨,很快就去劉備面前告了他一狀,給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二、孟達有私心,阻止了劉封派兵營救關羽。

當年劉備能入主益州,是孟達和法正率二千兵馬去荊州接迎他的,他對劉備是有大功的。蜀地平定以後,劉備任命孟達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下令讓孟達率兵從秭歸向北進攻房陵,房陵太守蒯褀被孟達的士兵所殺。孟達想趁機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難當此任,我卻認為劉備是怕孟達坐大,想防他一手,就派劉封去和孟達會合,一起攻取上庸之地。

可能劉備的這個命令讓孟達覺得不被信任,開始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想多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保存實力,這也是人之常情。

正逢關羽派廖化來上庸求助,孟達勸劉封說:“東吳兵精將勇,荊州之地已歸屬東吳,只有麥城彈丸之地,且聽聞曹操在摩陂還屯軍四五十萬,就我們上庸這點兵力,怎麼可能抵得過兩家的強兵?”

孟達的這個說辭在某些方面來說是正確的,但是沒有考慮到關羽和劉備的關係。關羽若身死,他和劉封兩人都逃不了干係,想避免被拖累,即使明知道是個死局,也要派一支兵馬去救援關羽。

三、眼看關羽兵敗如山,即使劉封率兵去救助,也無力挽回頹勢,所以劉封也想保存自己的實力,不想去救關羽。

正如孟達所說,上庸的兵力去救援關羽,是抵擋不住東吳和魏國的夾攻的,但可以嘗試把關羽父子救出來,以後再圖謀荊州。最起碼對劉備也有一個交代,並不是完全置身事外,把關羽的生死不放在心上。

孟達所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最後做決定的是劉封本人。說白了,劉封自己也想保存實力,並不想率兵去救援關羽,畢竟救援關羽是九死一生的事,關羽對於劉封而言,還沒有重要到這個田地。

關羽曾經罵劉封是螟蛉之子,劉封對此肯定是有心結,只是礙於關羽是自己義父的結拜兄弟,拿他沒有辦法。此時見到關羽敗軍,不去落井下石,就算仁義了,怎麼可能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去救助看不起自己的人?

關羽率兵攻打樊城,從威震華夏到兵敗如山倒,歷時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劉備沒有派兵或是派將領支援關羽,這些也的確是歷史的一大疑點。很多人說是因為蜀地太遙遠,消息傳達不到,這點我不敢苟同。

在我的一篇文章《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剛愎自用嗎?以疑點還原真實的歷史》作過詳細的闡述。當時,曹操從長安派使臣到東吳與孫權聯繫,詳談攻取荊州的方案,兩國來回派使臣幾次,這個距離不夠遠嗎?蜀國再遠也遠不過從長安到東吳吧?劉備對荊州戰場沒有任何反應是的確值得懷疑的,這裡我就不詳加贅述了。

當時鎮守上庸之地的劉封離關羽最近,對於提主所說的他有5萬人馬,這個應該是有待商榷,當時整個蜀國的兵馬也只有上十萬,劉封這邊不可能有五萬人馬。

關羽也派廖化前去向劉封求援,令他和孟達兩人率兵救援荊州。這個在《三國志》裡面也有明確的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這裡用的是令字,說明劉封和孟達屬關羽轄管。劉封接到命令,卻沒有派兵營救,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劉封之所以不救關羽,是自己沒有主見,對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沒有正確的認識。

劉封是何人?他是劉備的養子,原是羅侯寇氏的兒子,長沙郡劉泌的外甥,父母雙亡,劉備到荊州以後,因為當時沒有兒子,就收了劉封作為養子。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三國志·劉封傳》

劉備入蜀,從葭萌關進攻劉璋,當時劉封才20多歲,有武藝,力氣過人,帶兵和諸葛亮、張飛一起沿江西上。蜀地平定之後,劉備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和孟達會合攻打上庸,上庸太守申耽率部眾投降,劉備升劉封為副軍將領。

劉封和劉備,雖是父子,卻不是骨肉至親,又不是君臣關係。再加上後來劉備有了劉禪這個親生兒子,劉封的處境就更加尷尬了。

劉備和關羽,如親生兄弟,幾十年相處,感情深厚。劉封雖然是劉備的養子,卻遠遠不及關羽與劉備的感情深厚。

關羽敗走麥城,令劉封支援, 劉封就是看在自己養父劉備的面子上,多少也要派兵去作作樣子,要不然就是不顧劉備的面子,會讓世人暗疑劉備是想殺了關羽,陷劉備於不義之地。

劉封沒有主見,沒有想清楚當中的權力糾葛,簡單粗暴的打發了廖化,說上庸新附,不受關羽之命。令廖化心中深恨,很快就去劉備面前告了他一狀,給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二、孟達有私心,阻止了劉封派兵營救關羽。

當年劉備能入主益州,是孟達和法正率二千兵馬去荊州接迎他的,他對劉備是有大功的。蜀地平定以後,劉備任命孟達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下令讓孟達率兵從秭歸向北進攻房陵,房陵太守蒯褀被孟達的士兵所殺。孟達想趁機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難當此任,我卻認為劉備是怕孟達坐大,想防他一手,就派劉封去和孟達會合,一起攻取上庸之地。

可能劉備的這個命令讓孟達覺得不被信任,開始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想多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保存實力,這也是人之常情。

正逢關羽派廖化來上庸求助,孟達勸劉封說:“東吳兵精將勇,荊州之地已歸屬東吳,只有麥城彈丸之地,且聽聞曹操在摩陂還屯軍四五十萬,就我們上庸這點兵力,怎麼可能抵得過兩家的強兵?”

孟達的這個說辭在某些方面來說是正確的,但是沒有考慮到關羽和劉備的關係。關羽若身死,他和劉封兩人都逃不了干係,想避免被拖累,即使明知道是個死局,也要派一支兵馬去救援關羽。

三、眼看關羽兵敗如山,即使劉封率兵去救助,也無力挽回頹勢,所以劉封也想保存自己的實力,不想去救關羽。

正如孟達所說,上庸的兵力去救援關羽,是抵擋不住東吳和魏國的夾攻的,但可以嘗試把關羽父子救出來,以後再圖謀荊州。最起碼對劉備也有一個交代,並不是完全置身事外,把關羽的生死不放在心上。

孟達所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最後做決定的是劉封本人。說白了,劉封自己也想保存實力,並不想率兵去救援關羽,畢竟救援關羽是九死一生的事,關羽對於劉封而言,還沒有重要到這個田地。

關羽曾經罵劉封是螟蛉之子,劉封對此肯定是有心結,只是礙於關羽是自己義父的結拜兄弟,拿他沒有辦法。此時見到關羽敗軍,不去落井下石,就算仁義了,怎麼可能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去救助看不起自己的人?

綜上所述:關羽高傲的個性得罪了不少人,平常風光的時候不顯,落入下風的時候就無人救助他。

劉封自己身份尷尬,他不論救助關羽還是不救助關羽,總是會被其他別有用心的人大做文章。只是若救,即使沒有救出,才能堵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起碼劉備的面子上好看一點,對世人也有一個交代。

劉封自己沒有想通這層關係,只從自身的原因考慮,想保存實力,給自己構造了一個死局。

铁马冰河wu
2019-05-29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船隊過陸口,越巴丘,緩緩進入南郡境內。負責在江岸警戒的蜀軍以為是商船過境,沒有絲毫戒備。呂蒙將關羽設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開到公安城下。關羽部將傅士仁據守公安。呂蒙派虞翻前去勸降,士仁知大勢已去,於是獻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後,又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大舅哥)。呂蒙兵不血刃,連取關羽兩城,按虞翻的說法叫“譎詐之兵”。

呂蒙取江陵後,關羽以及前線將士的眷屬都在城中,盡成吳軍俘虜。呂蒙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做法,對蜀軍家屬加以撫慰,善加對待,使其衣食無虞,並嚴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船隊過陸口,越巴丘,緩緩進入南郡境內。負責在江岸警戒的蜀軍以為是商船過境,沒有絲毫戒備。呂蒙將關羽設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開到公安城下。關羽部將傅士仁據守公安。呂蒙派虞翻前去勸降,士仁知大勢已去,於是獻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後,又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大舅哥)。呂蒙兵不血刃,連取關羽兩城,按虞翻的說法叫“譎詐之兵”。

呂蒙取江陵後,關羽以及前線將士的眷屬都在城中,盡成吳軍俘虜。呂蒙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做法,對蜀軍家屬加以撫慰,善加對待,使其衣食無虞,並嚴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呂蒙的政治攻勢取得了奇效。隨關羽北攻襄樊的蜀軍將士得知江陵失陷以及家中的情況後,頃刻間便失去了鬥志。關羽得知荊州淪陷的確切消息後,不得不主動撤圍,率軍南返,然而為時已晚,氣勢受挫,很難挽回,軍無鬥志,紀律渙散,沿途士卒紛紛離散。

關羽在逃亡途中好幾次派人命駐守上庸的劉封和駐守房陵的孟達發兵救援,但劉封、孟達以“山郡初附(上庸、房陵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之竹山縣、房縣,屬神農架大山區),人心未定”為由,拒絕關羽的軍令,拒不發兵救援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船隊過陸口,越巴丘,緩緩進入南郡境內。負責在江岸警戒的蜀軍以為是商船過境,沒有絲毫戒備。呂蒙將關羽設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開到公安城下。關羽部將傅士仁據守公安。呂蒙派虞翻前去勸降,士仁知大勢已去,於是獻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後,又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大舅哥)。呂蒙兵不血刃,連取關羽兩城,按虞翻的說法叫“譎詐之兵”。

呂蒙取江陵後,關羽以及前線將士的眷屬都在城中,盡成吳軍俘虜。呂蒙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做法,對蜀軍家屬加以撫慰,善加對待,使其衣食無虞,並嚴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呂蒙的政治攻勢取得了奇效。隨關羽北攻襄樊的蜀軍將士得知江陵失陷以及家中的情況後,頃刻間便失去了鬥志。關羽得知荊州淪陷的確切消息後,不得不主動撤圍,率軍南返,然而為時已晚,氣勢受挫,很難挽回,軍無鬥志,紀律渙散,沿途士卒紛紛離散。

關羽在逃亡途中好幾次派人命駐守上庸的劉封和駐守房陵的孟達發兵救援,但劉封、孟達以“山郡初附(上庸、房陵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之竹山縣、房縣,屬神農架大山區),人心未定”為由,拒絕關羽的軍令,拒不發兵救援關羽。

關羽孤立無援,被迫率殘軍退入南郡當陽縣之麥城,不久聽說吳軍即將追至,又棄城而逃,部下已散失殆盡,從者僅剩十餘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吳將潘璋的部下馬忠,在南郡臨沮縣彰鄉設伏擒獲了關羽及其子關平,關羽拒降,遂遇害,荊州從此盡歸東吳所有。

次年(220年)秋,拒絕發兵救關羽的蜀國上庸守將劉封與孟達不和,劉封仗勢“霸凌” 孟達,孟達獻上庸投降曹魏,劉封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又次年,劉備率大軍出三峽東擊孫吳,企圖復奪荊州,夷陵之戰爆發。吳、蜀兩軍在夷陵猇亭對峙近一年後,吳將陸遜用火攻大破劉備,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引少數殘軍退回四川。吳、蜀爭奪荊州的戰爭終告結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船隊過陸口,越巴丘,緩緩進入南郡境內。負責在江岸警戒的蜀軍以為是商船過境,沒有絲毫戒備。呂蒙將關羽設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開到公安城下。關羽部將傅士仁據守公安。呂蒙派虞翻前去勸降,士仁知大勢已去,於是獻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後,又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大舅哥)。呂蒙兵不血刃,連取關羽兩城,按虞翻的說法叫“譎詐之兵”。

呂蒙取江陵後,關羽以及前線將士的眷屬都在城中,盡成吳軍俘虜。呂蒙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做法,對蜀軍家屬加以撫慰,善加對待,使其衣食無虞,並嚴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呂蒙的政治攻勢取得了奇效。隨關羽北攻襄樊的蜀軍將士得知江陵失陷以及家中的情況後,頃刻間便失去了鬥志。關羽得知荊州淪陷的確切消息後,不得不主動撤圍,率軍南返,然而為時已晚,氣勢受挫,很難挽回,軍無鬥志,紀律渙散,沿途士卒紛紛離散。

關羽在逃亡途中好幾次派人命駐守上庸的劉封和駐守房陵的孟達發兵救援,但劉封、孟達以“山郡初附(上庸、房陵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之竹山縣、房縣,屬神農架大山區),人心未定”為由,拒絕關羽的軍令,拒不發兵救援關羽。

關羽孤立無援,被迫率殘軍退入南郡當陽縣之麥城,不久聽說吳軍即將追至,又棄城而逃,部下已散失殆盡,從者僅剩十餘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吳將潘璋的部下馬忠,在南郡臨沮縣彰鄉設伏擒獲了關羽及其子關平,關羽拒降,遂遇害,荊州從此盡歸東吳所有。

次年(220年)秋,拒絕發兵救關羽的蜀國上庸守將劉封與孟達不和,劉封仗勢“霸凌” 孟達,孟達獻上庸投降曹魏,劉封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又次年,劉備率大軍出三峽東擊孫吳,企圖復奪荊州,夷陵之戰爆發。吳、蜀兩軍在夷陵猇亭對峙近一年後,吳將陸遜用火攻大破劉備,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引少數殘軍退回四川。吳、蜀爭奪荊州的戰爭終告結束。

再回到劉封不救關羽的問題上來。吳軍將關羽包圍在麥城( 麥城是今天的湖北當陽縣兩河鎮,上庸是現在的湖北竹山縣 )兩地相距不遠,上庸守將劉封麾下有數萬兵馬,假如他有心救援關羽,派輕騎銳進,晝夜疾馳,最快數小時即可趕到,必可一舉擊退吳軍,救關羽於水火中,也算奇功一件。

但問題是吳軍圍困關羽於麥城中,肯定會分兵警戒房陵、上庸一線,以防止劉封、孟達發兵救援。而且三峽一帶地勢險峻,受崎嶇地形限制,劉封即便有心救援關羽,但用兵空間受限,雖然上庸與麥城相距不遠,但如果戰術意圖被吳軍識破的話,很容易被敵軍伏擊,那樣的話不僅救不了關羽,還要搭上更多將士的性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船隊過陸口,越巴丘,緩緩進入南郡境內。負責在江岸警戒的蜀軍以為是商船過境,沒有絲毫戒備。呂蒙將關羽設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開到公安城下。關羽部將傅士仁據守公安。呂蒙派虞翻前去勸降,士仁知大勢已去,於是獻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後,又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大舅哥)。呂蒙兵不血刃,連取關羽兩城,按虞翻的說法叫“譎詐之兵”。

呂蒙取江陵後,關羽以及前線將士的眷屬都在城中,盡成吳軍俘虜。呂蒙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做法,對蜀軍家屬加以撫慰,善加對待,使其衣食無虞,並嚴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呂蒙的政治攻勢取得了奇效。隨關羽北攻襄樊的蜀軍將士得知江陵失陷以及家中的情況後,頃刻間便失去了鬥志。關羽得知荊州淪陷的確切消息後,不得不主動撤圍,率軍南返,然而為時已晚,氣勢受挫,很難挽回,軍無鬥志,紀律渙散,沿途士卒紛紛離散。

關羽在逃亡途中好幾次派人命駐守上庸的劉封和駐守房陵的孟達發兵救援,但劉封、孟達以“山郡初附(上庸、房陵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之竹山縣、房縣,屬神農架大山區),人心未定”為由,拒絕關羽的軍令,拒不發兵救援關羽。

關羽孤立無援,被迫率殘軍退入南郡當陽縣之麥城,不久聽說吳軍即將追至,又棄城而逃,部下已散失殆盡,從者僅剩十餘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吳將潘璋的部下馬忠,在南郡臨沮縣彰鄉設伏擒獲了關羽及其子關平,關羽拒降,遂遇害,荊州從此盡歸東吳所有。

次年(220年)秋,拒絕發兵救關羽的蜀國上庸守將劉封與孟達不和,劉封仗勢“霸凌” 孟達,孟達獻上庸投降曹魏,劉封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又次年,劉備率大軍出三峽東擊孫吳,企圖復奪荊州,夷陵之戰爆發。吳、蜀兩軍在夷陵猇亭對峙近一年後,吳將陸遜用火攻大破劉備,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引少數殘軍退回四川。吳、蜀爭奪荊州的戰爭終告結束。

再回到劉封不救關羽的問題上來。吳軍將關羽包圍在麥城( 麥城是今天的湖北當陽縣兩河鎮,上庸是現在的湖北竹山縣 )兩地相距不遠,上庸守將劉封麾下有數萬兵馬,假如他有心救援關羽,派輕騎銳進,晝夜疾馳,最快數小時即可趕到,必可一舉擊退吳軍,救關羽於水火中,也算奇功一件。

但問題是吳軍圍困關羽於麥城中,肯定會分兵警戒房陵、上庸一線,以防止劉封、孟達發兵救援。而且三峽一帶地勢險峻,受崎嶇地形限制,劉封即便有心救援關羽,但用兵空間受限,雖然上庸與麥城相距不遠,但如果戰術意圖被吳軍識破的話,很容易被敵軍伏擊,那樣的話不僅救不了關羽,還要搭上更多將士的性命。

而且,在沒有得到劉備許可的情況下,如果劉封、孟達擅作主張發兵救羽,房、上二郡平定不久,人心未定, 降官申耽、申儀極有可能率眾降魏,反戈一擊,從其背後插上一刀,不管能否成功營救關羽,若因此而丟掉了房陵、上庸,那可都是殺頭的重罪,是他倆承擔不起的重責。

因此,劉封不救關羽並非他態度有問題,無動於衷,見死不救,而是無法救,救不了,也算情有可原之事。劉封被養父劉備“賜死” ,表面是因為他不救關羽、逼反孟達所致,其實是為了保劉禪順利登位......如此看來,劉封死的很有些冤枉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船隊過陸口,越巴丘,緩緩進入南郡境內。負責在江岸警戒的蜀軍以為是商船過境,沒有絲毫戒備。呂蒙將關羽設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開到公安城下。關羽部將傅士仁據守公安。呂蒙派虞翻前去勸降,士仁知大勢已去,於是獻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後,又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大舅哥)。呂蒙兵不血刃,連取關羽兩城,按虞翻的說法叫“譎詐之兵”。

呂蒙取江陵後,關羽以及前線將士的眷屬都在城中,盡成吳軍俘虜。呂蒙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做法,對蜀軍家屬加以撫慰,善加對待,使其衣食無虞,並嚴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呂蒙的政治攻勢取得了奇效。隨關羽北攻襄樊的蜀軍將士得知江陵失陷以及家中的情況後,頃刻間便失去了鬥志。關羽得知荊州淪陷的確切消息後,不得不主動撤圍,率軍南返,然而為時已晚,氣勢受挫,很難挽回,軍無鬥志,紀律渙散,沿途士卒紛紛離散。

關羽在逃亡途中好幾次派人命駐守上庸的劉封和駐守房陵的孟達發兵救援,但劉封、孟達以“山郡初附(上庸、房陵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之竹山縣、房縣,屬神農架大山區),人心未定”為由,拒絕關羽的軍令,拒不發兵救援關羽。

關羽孤立無援,被迫率殘軍退入南郡當陽縣之麥城,不久聽說吳軍即將追至,又棄城而逃,部下已散失殆盡,從者僅剩十餘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吳將潘璋的部下馬忠,在南郡臨沮縣彰鄉設伏擒獲了關羽及其子關平,關羽拒降,遂遇害,荊州從此盡歸東吳所有。

次年(220年)秋,拒絕發兵救關羽的蜀國上庸守將劉封與孟達不和,劉封仗勢“霸凌” 孟達,孟達獻上庸投降曹魏,劉封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又次年,劉備率大軍出三峽東擊孫吳,企圖復奪荊州,夷陵之戰爆發。吳、蜀兩軍在夷陵猇亭對峙近一年後,吳將陸遜用火攻大破劉備,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引少數殘軍退回四川。吳、蜀爭奪荊州的戰爭終告結束。

再回到劉封不救關羽的問題上來。吳軍將關羽包圍在麥城( 麥城是今天的湖北當陽縣兩河鎮,上庸是現在的湖北竹山縣 )兩地相距不遠,上庸守將劉封麾下有數萬兵馬,假如他有心救援關羽,派輕騎銳進,晝夜疾馳,最快數小時即可趕到,必可一舉擊退吳軍,救關羽於水火中,也算奇功一件。

但問題是吳軍圍困關羽於麥城中,肯定會分兵警戒房陵、上庸一線,以防止劉封、孟達發兵救援。而且三峽一帶地勢險峻,受崎嶇地形限制,劉封即便有心救援關羽,但用兵空間受限,雖然上庸與麥城相距不遠,但如果戰術意圖被吳軍識破的話,很容易被敵軍伏擊,那樣的話不僅救不了關羽,還要搭上更多將士的性命。

而且,在沒有得到劉備許可的情況下,如果劉封、孟達擅作主張發兵救羽,房、上二郡平定不久,人心未定, 降官申耽、申儀極有可能率眾降魏,反戈一擊,從其背後插上一刀,不管能否成功營救關羽,若因此而丟掉了房陵、上庸,那可都是殺頭的重罪,是他倆承擔不起的重責。

因此,劉封不救關羽並非他態度有問題,無動於衷,見死不救,而是無法救,救不了,也算情有可原之事。劉封被養父劉備“賜死” ,表面是因為他不救關羽、逼反孟達所致,其實是為了保劉禪順利登位......如此看來,劉封死的很有些冤枉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船隊過陸口,越巴丘,緩緩進入南郡境內。負責在江岸警戒的蜀軍以為是商船過境,沒有絲毫戒備。呂蒙將關羽設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開到公安城下。關羽部將傅士仁據守公安。呂蒙派虞翻前去勸降,士仁知大勢已去,於是獻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後,又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大舅哥)。呂蒙兵不血刃,連取關羽兩城,按虞翻的說法叫“譎詐之兵”。

呂蒙取江陵後,關羽以及前線將士的眷屬都在城中,盡成吳軍俘虜。呂蒙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做法,對蜀軍家屬加以撫慰,善加對待,使其衣食無虞,並嚴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呂蒙的政治攻勢取得了奇效。隨關羽北攻襄樊的蜀軍將士得知江陵失陷以及家中的情況後,頃刻間便失去了鬥志。關羽得知荊州淪陷的確切消息後,不得不主動撤圍,率軍南返,然而為時已晚,氣勢受挫,很難挽回,軍無鬥志,紀律渙散,沿途士卒紛紛離散。

關羽在逃亡途中好幾次派人命駐守上庸的劉封和駐守房陵的孟達發兵救援,但劉封、孟達以“山郡初附(上庸、房陵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之竹山縣、房縣,屬神農架大山區),人心未定”為由,拒絕關羽的軍令,拒不發兵救援關羽。

關羽孤立無援,被迫率殘軍退入南郡當陽縣之麥城,不久聽說吳軍即將追至,又棄城而逃,部下已散失殆盡,從者僅剩十餘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吳將潘璋的部下馬忠,在南郡臨沮縣彰鄉設伏擒獲了關羽及其子關平,關羽拒降,遂遇害,荊州從此盡歸東吳所有。

次年(220年)秋,拒絕發兵救關羽的蜀國上庸守將劉封與孟達不和,劉封仗勢“霸凌” 孟達,孟達獻上庸投降曹魏,劉封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又次年,劉備率大軍出三峽東擊孫吳,企圖復奪荊州,夷陵之戰爆發。吳、蜀兩軍在夷陵猇亭對峙近一年後,吳將陸遜用火攻大破劉備,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引少數殘軍退回四川。吳、蜀爭奪荊州的戰爭終告結束。

再回到劉封不救關羽的問題上來。吳軍將關羽包圍在麥城( 麥城是今天的湖北當陽縣兩河鎮,上庸是現在的湖北竹山縣 )兩地相距不遠,上庸守將劉封麾下有數萬兵馬,假如他有心救援關羽,派輕騎銳進,晝夜疾馳,最快數小時即可趕到,必可一舉擊退吳軍,救關羽於水火中,也算奇功一件。

但問題是吳軍圍困關羽於麥城中,肯定會分兵警戒房陵、上庸一線,以防止劉封、孟達發兵救援。而且三峽一帶地勢險峻,受崎嶇地形限制,劉封即便有心救援關羽,但用兵空間受限,雖然上庸與麥城相距不遠,但如果戰術意圖被吳軍識破的話,很容易被敵軍伏擊,那樣的話不僅救不了關羽,還要搭上更多將士的性命。

而且,在沒有得到劉備許可的情況下,如果劉封、孟達擅作主張發兵救羽,房、上二郡平定不久,人心未定, 降官申耽、申儀極有可能率眾降魏,反戈一擊,從其背後插上一刀,不管能否成功營救關羽,若因此而丟掉了房陵、上庸,那可都是殺頭的重罪,是他倆承擔不起的重責。

因此,劉封不救關羽並非他態度有問題,無動於衷,見死不救,而是無法救,救不了,也算情有可原之事。劉封被養父劉備“賜死” ,表面是因為他不救關羽、逼反孟達所致,其實是為了保劉禪順利登位......如此看來,劉封死的很有些冤枉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船隊過陸口,越巴丘,緩緩進入南郡境內。負責在江岸警戒的蜀軍以為是商船過境,沒有絲毫戒備。呂蒙將關羽設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開到公安城下。關羽部將傅士仁據守公安。呂蒙派虞翻前去勸降,士仁知大勢已去,於是獻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後,又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大舅哥)。呂蒙兵不血刃,連取關羽兩城,按虞翻的說法叫“譎詐之兵”。

呂蒙取江陵後,關羽以及前線將士的眷屬都在城中,盡成吳軍俘虜。呂蒙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做法,對蜀軍家屬加以撫慰,善加對待,使其衣食無虞,並嚴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呂蒙的政治攻勢取得了奇效。隨關羽北攻襄樊的蜀軍將士得知江陵失陷以及家中的情況後,頃刻間便失去了鬥志。關羽得知荊州淪陷的確切消息後,不得不主動撤圍,率軍南返,然而為時已晚,氣勢受挫,很難挽回,軍無鬥志,紀律渙散,沿途士卒紛紛離散。

關羽在逃亡途中好幾次派人命駐守上庸的劉封和駐守房陵的孟達發兵救援,但劉封、孟達以“山郡初附(上庸、房陵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之竹山縣、房縣,屬神農架大山區),人心未定”為由,拒絕關羽的軍令,拒不發兵救援關羽。

關羽孤立無援,被迫率殘軍退入南郡當陽縣之麥城,不久聽說吳軍即將追至,又棄城而逃,部下已散失殆盡,從者僅剩十餘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吳將潘璋的部下馬忠,在南郡臨沮縣彰鄉設伏擒獲了關羽及其子關平,關羽拒降,遂遇害,荊州從此盡歸東吳所有。

次年(220年)秋,拒絕發兵救關羽的蜀國上庸守將劉封與孟達不和,劉封仗勢“霸凌” 孟達,孟達獻上庸投降曹魏,劉封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又次年,劉備率大軍出三峽東擊孫吳,企圖復奪荊州,夷陵之戰爆發。吳、蜀兩軍在夷陵猇亭對峙近一年後,吳將陸遜用火攻大破劉備,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引少數殘軍退回四川。吳、蜀爭奪荊州的戰爭終告結束。

再回到劉封不救關羽的問題上來。吳軍將關羽包圍在麥城( 麥城是今天的湖北當陽縣兩河鎮,上庸是現在的湖北竹山縣 )兩地相距不遠,上庸守將劉封麾下有數萬兵馬,假如他有心救援關羽,派輕騎銳進,晝夜疾馳,最快數小時即可趕到,必可一舉擊退吳軍,救關羽於水火中,也算奇功一件。

但問題是吳軍圍困關羽於麥城中,肯定會分兵警戒房陵、上庸一線,以防止劉封、孟達發兵救援。而且三峽一帶地勢險峻,受崎嶇地形限制,劉封即便有心救援關羽,但用兵空間受限,雖然上庸與麥城相距不遠,但如果戰術意圖被吳軍識破的話,很容易被敵軍伏擊,那樣的話不僅救不了關羽,還要搭上更多將士的性命。

而且,在沒有得到劉備許可的情況下,如果劉封、孟達擅作主張發兵救羽,房、上二郡平定不久,人心未定, 降官申耽、申儀極有可能率眾降魏,反戈一擊,從其背後插上一刀,不管能否成功營救關羽,若因此而丟掉了房陵、上庸,那可都是殺頭的重罪,是他倆承擔不起的重責。

因此,劉封不救關羽並非他態度有問題,無動於衷,見死不救,而是無法救,救不了,也算情有可原之事。劉封被養父劉備“賜死” ,表面是因為他不救關羽、逼反孟達所致,其實是為了保劉禪順利登位......如此看來,劉封死的很有些冤枉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船隊過陸口,越巴丘,緩緩進入南郡境內。負責在江岸警戒的蜀軍以為是商船過境,沒有絲毫戒備。呂蒙將關羽設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開到公安城下。關羽部將傅士仁據守公安。呂蒙派虞翻前去勸降,士仁知大勢已去,於是獻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後,又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大舅哥)。呂蒙兵不血刃,連取關羽兩城,按虞翻的說法叫“譎詐之兵”。

呂蒙取江陵後,關羽以及前線將士的眷屬都在城中,盡成吳軍俘虜。呂蒙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做法,對蜀軍家屬加以撫慰,善加對待,使其衣食無虞,並嚴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呂蒙的政治攻勢取得了奇效。隨關羽北攻襄樊的蜀軍將士得知江陵失陷以及家中的情況後,頃刻間便失去了鬥志。關羽得知荊州淪陷的確切消息後,不得不主動撤圍,率軍南返,然而為時已晚,氣勢受挫,很難挽回,軍無鬥志,紀律渙散,沿途士卒紛紛離散。

關羽在逃亡途中好幾次派人命駐守上庸的劉封和駐守房陵的孟達發兵救援,但劉封、孟達以“山郡初附(上庸、房陵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之竹山縣、房縣,屬神農架大山區),人心未定”為由,拒絕關羽的軍令,拒不發兵救援關羽。

關羽孤立無援,被迫率殘軍退入南郡當陽縣之麥城,不久聽說吳軍即將追至,又棄城而逃,部下已散失殆盡,從者僅剩十餘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吳將潘璋的部下馬忠,在南郡臨沮縣彰鄉設伏擒獲了關羽及其子關平,關羽拒降,遂遇害,荊州從此盡歸東吳所有。

次年(220年)秋,拒絕發兵救關羽的蜀國上庸守將劉封與孟達不和,劉封仗勢“霸凌” 孟達,孟達獻上庸投降曹魏,劉封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又次年,劉備率大軍出三峽東擊孫吳,企圖復奪荊州,夷陵之戰爆發。吳、蜀兩軍在夷陵猇亭對峙近一年後,吳將陸遜用火攻大破劉備,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引少數殘軍退回四川。吳、蜀爭奪荊州的戰爭終告結束。

再回到劉封不救關羽的問題上來。吳軍將關羽包圍在麥城( 麥城是今天的湖北當陽縣兩河鎮,上庸是現在的湖北竹山縣 )兩地相距不遠,上庸守將劉封麾下有數萬兵馬,假如他有心救援關羽,派輕騎銳進,晝夜疾馳,最快數小時即可趕到,必可一舉擊退吳軍,救關羽於水火中,也算奇功一件。

但問題是吳軍圍困關羽於麥城中,肯定會分兵警戒房陵、上庸一線,以防止劉封、孟達發兵救援。而且三峽一帶地勢險峻,受崎嶇地形限制,劉封即便有心救援關羽,但用兵空間受限,雖然上庸與麥城相距不遠,但如果戰術意圖被吳軍識破的話,很容易被敵軍伏擊,那樣的話不僅救不了關羽,還要搭上更多將士的性命。

而且,在沒有得到劉備許可的情況下,如果劉封、孟達擅作主張發兵救羽,房、上二郡平定不久,人心未定, 降官申耽、申儀極有可能率眾降魏,反戈一擊,從其背後插上一刀,不管能否成功營救關羽,若因此而丟掉了房陵、上庸,那可都是殺頭的重罪,是他倆承擔不起的重責。

因此,劉封不救關羽並非他態度有問題,無動於衷,見死不救,而是無法救,救不了,也算情有可原之事。劉封被養父劉備“賜死” ,表面是因為他不救關羽、逼反孟達所致,其實是為了保劉禪順利登位......如此看來,劉封死的很有些冤枉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耗時三年,幾經反覆,終於取得定軍山之役的大勝,擊走了曹操,攻取了漢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務大為穩固。

漢中戰役中,魏延表現亮眼,戰功卓著,劉備遂破格攫拔他為漢中太守,命他積極籌備戰守之事,防備曹軍反撲,以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禦。

同時,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出秭歸北攻房陵,一舉襲奪之,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養子、護軍中郎將劉封出漢中沿沔水東下,統領並監控孟達之軍。

劉封會合孟達後,聯手會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劉備封申耽為徵北將軍,仍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

就這樣,蜀國的東北防務基本無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與關羽鎮守的江陵相距不遠,遙相呼應,對曹魏的軍事防禦重地襄陽、樊城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自此,劉備據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貴州、雲南的大部、漢中)和荊州南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劉備的人生與事業也達於巔峰。

之後,劉備在沔陽立壇“受璽綬,御王冠”,稱漢中王 。劉備稱王班師回到成都後,大肆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居軍師之位而盡丞相之責,極力輔佐劉備治理並鞏固已經佔領的荊、益之地, 以期最終實現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興復漢室”之終極目標,然而,此時形勢突然出現變化,劉備和其盟友孫權的矛盾激化了,雙方為了爭奪荊州而展開激烈較量,最終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突然出兵攻打襄陽、樊城。

大軍臨出發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直撲襄、樊二城。

彼時的曹軍由大將曹仁鎮守樊城,徐晃駐紮南陽為策應。八月,荊襄地區連下十幾天豪雨,漢水暴漲,溢出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在樊城北側城外的于禁七軍(曹操派來的援軍)軍營都被氾濫的洪水淹沒,于禁率將士避往高處。關羽率荊州水師戰船對於禁發起猛攻,曹軍沒有船隻,于禁力戰不支,被逼率眾投降,安義將軍龐德誓死不降,奪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傾覆,遂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走投無路,只得繳械投降。

關羽乘勢分兵將襄陽包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一面飛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建議,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唆使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孫權正擔憂關羽攻取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便答應派兵西上襲擊正大舉北攻的關羽。

關羽因出兵後軍事進展極度順利,產生了麻痺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於是沒太在意孫權或許會偷襲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徵荊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尋陽(今湖北黃梅)後,呂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艙中,命搖櫓、把舵的士兵全部換上白衣,偽裝成商人的模樣。

船隊過陸口,越巴丘,緩緩進入南郡境內。負責在江岸警戒的蜀軍以為是商船過境,沒有絲毫戒備。呂蒙將關羽設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開到公安城下。關羽部將傅士仁據守公安。呂蒙派虞翻前去勸降,士仁知大勢已去,於是獻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後,又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大舅哥)。呂蒙兵不血刃,連取關羽兩城,按虞翻的說法叫“譎詐之兵”。

呂蒙取江陵後,關羽以及前線將士的眷屬都在城中,盡成吳軍俘虜。呂蒙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做法,對蜀軍家屬加以撫慰,善加對待,使其衣食無虞,並嚴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呂蒙的政治攻勢取得了奇效。隨關羽北攻襄樊的蜀軍將士得知江陵失陷以及家中的情況後,頃刻間便失去了鬥志。關羽得知荊州淪陷的確切消息後,不得不主動撤圍,率軍南返,然而為時已晚,氣勢受挫,很難挽回,軍無鬥志,紀律渙散,沿途士卒紛紛離散。

關羽在逃亡途中好幾次派人命駐守上庸的劉封和駐守房陵的孟達發兵救援,但劉封、孟達以“山郡初附(上庸、房陵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之竹山縣、房縣,屬神農架大山區),人心未定”為由,拒絕關羽的軍令,拒不發兵救援關羽。

關羽孤立無援,被迫率殘軍退入南郡當陽縣之麥城,不久聽說吳軍即將追至,又棄城而逃,部下已散失殆盡,從者僅剩十餘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吳將潘璋的部下馬忠,在南郡臨沮縣彰鄉設伏擒獲了關羽及其子關平,關羽拒降,遂遇害,荊州從此盡歸東吳所有。

次年(220年)秋,拒絕發兵救關羽的蜀國上庸守將劉封與孟達不和,劉封仗勢“霸凌” 孟達,孟達獻上庸投降曹魏,劉封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又次年,劉備率大軍出三峽東擊孫吳,企圖復奪荊州,夷陵之戰爆發。吳、蜀兩軍在夷陵猇亭對峙近一年後,吳將陸遜用火攻大破劉備,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引少數殘軍退回四川。吳、蜀爭奪荊州的戰爭終告結束。

再回到劉封不救關羽的問題上來。吳軍將關羽包圍在麥城( 麥城是今天的湖北當陽縣兩河鎮,上庸是現在的湖北竹山縣 )兩地相距不遠,上庸守將劉封麾下有數萬兵馬,假如他有心救援關羽,派輕騎銳進,晝夜疾馳,最快數小時即可趕到,必可一舉擊退吳軍,救關羽於水火中,也算奇功一件。

但問題是吳軍圍困關羽於麥城中,肯定會分兵警戒房陵、上庸一線,以防止劉封、孟達發兵救援。而且三峽一帶地勢險峻,受崎嶇地形限制,劉封即便有心救援關羽,但用兵空間受限,雖然上庸與麥城相距不遠,但如果戰術意圖被吳軍識破的話,很容易被敵軍伏擊,那樣的話不僅救不了關羽,還要搭上更多將士的性命。

而且,在沒有得到劉備許可的情況下,如果劉封、孟達擅作主張發兵救羽,房、上二郡平定不久,人心未定, 降官申耽、申儀極有可能率眾降魏,反戈一擊,從其背後插上一刀,不管能否成功營救關羽,若因此而丟掉了房陵、上庸,那可都是殺頭的重罪,是他倆承擔不起的重責。

因此,劉封不救關羽並非他態度有問題,無動於衷,見死不救,而是無法救,救不了,也算情有可原之事。劉封被養父劉備“賜死” ,表面是因為他不救關羽、逼反孟達所致,其實是為了保劉禪順利登位......如此看來,劉封死的很有些冤枉呢。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羽评郡主
2019-05-10

劉封不救關羽也是逼不得已,可卻因此喪了性命,其中緣由,且聽羽評郡主細細道來。

劉備前期顛沛流離,四十多歲還沒有子嗣,最後收養了個義子,取名劉封。後又生下一子,取名劉禪,意在“封禪”,可見劉備之心昭然若揭。劉封從成為劉備的義子,他悲慘的命運就已經註定,就和當時關羽所說“大哥,你又不是不能生,幹嘛收義子,這以後如何是好?”

劉封不救關羽也是逼不得已,可卻因此喪了性命,其中緣由,且聽羽評郡主細細道來。

劉備前期顛沛流離,四十多歲還沒有子嗣,最後收養了個義子,取名劉封。後又生下一子,取名劉禪,意在“封禪”,可見劉備之心昭然若揭。劉封從成為劉備的義子,他悲慘的命運就已經註定,就和當時關羽所說“大哥,你又不是不能生,幹嘛收義子,這以後如何是好?”

和關羽考慮的一樣,劉封的位置在劉禪出生後就非常尷尬,果不其然,劉封最後被賜死,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出兵救關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關羽先是水淹七軍,好不威風,接著就大意失荊州,兵敗麥城,退之臨沮最後被斬,確實可惜。

劉封不救關羽也是逼不得已,可卻因此喪了性命,其中緣由,且聽羽評郡主細細道來。

劉備前期顛沛流離,四十多歲還沒有子嗣,最後收養了個義子,取名劉封。後又生下一子,取名劉禪,意在“封禪”,可見劉備之心昭然若揭。劉封從成為劉備的義子,他悲慘的命運就已經註定,就和當時關羽所說“大哥,你又不是不能生,幹嘛收義子,這以後如何是好?”

和關羽考慮的一樣,劉封的位置在劉禪出生後就非常尷尬,果不其然,劉封最後被賜死,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出兵救關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關羽先是水淹七軍,好不威風,接著就大意失荊州,兵敗麥城,退之臨沮最後被斬,確實可惜。

劉封駐守的軍隊在上庸,距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這其實是有原因的;

其一:劉封與關羽感情並不好,他們性格對立,關羽本就反對劉備收義子,認為沒必要。從劉備收養劉封之後,一直將劉封視為接班人,劉封也竭盡全力,盡忠盡職,新野之戰與赤壁之戰中戰功赫赫。後來劉備攻打漢中,劉封接應黃忠,立下戰功,後抵禦曹操,與徐晃交戰、與曹彰單挑,短時間,地位迅速上升,只是他剛猛的性格和關羽一樣。

其二劉封也是剛拿下上庸,並未穩固,萬一貿然前去營救關羽,被敵軍反撲,自己也會被殺,丟了上庸,自己也會被處置。關羽派廖化前去上庸求救,劉封與孟達商量之後,決定放棄營救,這是從實際情況出發的。

劉封不救關羽也是逼不得已,可卻因此喪了性命,其中緣由,且聽羽評郡主細細道來。

劉備前期顛沛流離,四十多歲還沒有子嗣,最後收養了個義子,取名劉封。後又生下一子,取名劉禪,意在“封禪”,可見劉備之心昭然若揭。劉封從成為劉備的義子,他悲慘的命運就已經註定,就和當時關羽所說“大哥,你又不是不能生,幹嘛收義子,這以後如何是好?”

和關羽考慮的一樣,劉封的位置在劉禪出生後就非常尷尬,果不其然,劉封最後被賜死,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出兵救關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關羽先是水淹七軍,好不威風,接著就大意失荊州,兵敗麥城,退之臨沮最後被斬,確實可惜。

劉封駐守的軍隊在上庸,距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這其實是有原因的;

其一:劉封與關羽感情並不好,他們性格對立,關羽本就反對劉備收義子,認為沒必要。從劉備收養劉封之後,一直將劉封視為接班人,劉封也竭盡全力,盡忠盡職,新野之戰與赤壁之戰中戰功赫赫。後來劉備攻打漢中,劉封接應黃忠,立下戰功,後抵禦曹操,與徐晃交戰、與曹彰單挑,短時間,地位迅速上升,只是他剛猛的性格和關羽一樣。

其二劉封也是剛拿下上庸,並未穩固,萬一貿然前去營救關羽,被敵軍反撲,自己也會被殺,丟了上庸,自己也會被處置。關羽派廖化前去上庸求救,劉封與孟達商量之後,決定放棄營救,這是從實際情況出發的。

其三:劉封有心無力,他根本沒有多出來的人手前去相救,後來前去救援時還被敵軍阻斷了後路。其實麥城和上庸距離並不近,只能說可以順水前去,但是即使出兵相救,也未必能夠救下關羽,到時候竹籃打水一場空,關羽沒救成,連上庸也丟了,這就得不償失。

關羽被斬之後,劉備怒火沖天,加上孟達最後與魏軍聯合,部下叛變,最後自己又敗歸成都,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封被賜死。

【文/羽評郡主,歡迎關注】

唯恋无名
2019-08-18

公元219年十月,關羽率兵攻打樊城,東吳呂蒙便乘機佔領了荊州。關羽及關平趁機帶兵偷偷從北門逃出,呂蒙料到關羽逃走必然會走麥城北邊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關羽率兵到達此處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並砍下關羽首級。

公元219年十月,關羽率兵攻打樊城,東吳呂蒙便乘機佔領了荊州。關羽及關平趁機帶兵偷偷從北門逃出,呂蒙料到關羽逃走必然會走麥城北邊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關羽率兵到達此處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並砍下關羽首級。


一,很多人就要問了,能征善戰的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的?

論關羽單打獨鬥能力,除呂布之外,關羽當屬第二,幾乎再無敵手,但是論智力論情商,關羽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了,他最後的敗走麥城,也是必然的結果。

1.關羽情商太差,容易得罪人,和蜀漢多人關係並不好,東吳對他也是恨之入骨

舉一個事例,有一次,東吳孫權想要和蜀國搞好關係,為了拉近兩國之間的距離,就想辦法和蜀漢聯姻,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但關羽對孫權有意見,看不上他,還特意說一句“我家的虎女怎麼會嫁給你家犬子?”。要知道,關羽作為武將女兒嫁與作為東吳國君的孫權兒子,本來就已經是高攀,沒想到居然還說出這樣的話,你說孫權能不能容忍,視關羽為死敵,可見,關羽情商有多低。

公元219年十月,關羽率兵攻打樊城,東吳呂蒙便乘機佔領了荊州。關羽及關平趁機帶兵偷偷從北門逃出,呂蒙料到關羽逃走必然會走麥城北邊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關羽率兵到達此處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並砍下關羽首級。


一,很多人就要問了,能征善戰的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的?

論關羽單打獨鬥能力,除呂布之外,關羽當屬第二,幾乎再無敵手,但是論智力論情商,關羽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了,他最後的敗走麥城,也是必然的結果。

1.關羽情商太差,容易得罪人,和蜀漢多人關係並不好,東吳對他也是恨之入骨

舉一個事例,有一次,東吳孫權想要和蜀國搞好關係,為了拉近兩國之間的距離,就想辦法和蜀漢聯姻,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但關羽對孫權有意見,看不上他,還特意說一句“我家的虎女怎麼會嫁給你家犬子?”。要知道,關羽作為武將女兒嫁與作為東吳國君的孫權兒子,本來就已經是高攀,沒想到居然還說出這樣的話,你說孫權能不能容忍,視關羽為死敵,可見,關羽情商有多低。


2.關羽生性高傲啊,恃才傲物,目中無人,這些缺點對他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

關羽拒絕與東吳和親,稱“虎女怎麼能嫁犬子”,引起了東吳國君孫權的惱怒,還聲稱東吳三軍為鼠輩,還稱自己同僚黃忠為老將軍,不屑與之為伍,馬超投降,封為平西將軍,關羽大為不滿。種種這些導致關羽人際關係極差。

公元219年十月,關羽率兵攻打樊城,東吳呂蒙便乘機佔領了荊州。關羽及關平趁機帶兵偷偷從北門逃出,呂蒙料到關羽逃走必然會走麥城北邊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關羽率兵到達此處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並砍下關羽首級。


一,很多人就要問了,能征善戰的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的?

論關羽單打獨鬥能力,除呂布之外,關羽當屬第二,幾乎再無敵手,但是論智力論情商,關羽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了,他最後的敗走麥城,也是必然的結果。

1.關羽情商太差,容易得罪人,和蜀漢多人關係並不好,東吳對他也是恨之入骨

舉一個事例,有一次,東吳孫權想要和蜀國搞好關係,為了拉近兩國之間的距離,就想辦法和蜀漢聯姻,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但關羽對孫權有意見,看不上他,還特意說一句“我家的虎女怎麼會嫁給你家犬子?”。要知道,關羽作為武將女兒嫁與作為東吳國君的孫權兒子,本來就已經是高攀,沒想到居然還說出這樣的話,你說孫權能不能容忍,視關羽為死敵,可見,關羽情商有多低。


2.關羽生性高傲啊,恃才傲物,目中無人,這些缺點對他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

關羽拒絕與東吳和親,稱“虎女怎麼能嫁犬子”,引起了東吳國君孫權的惱怒,還聲稱東吳三軍為鼠輩,還稱自己同僚黃忠為老將軍,不屑與之為伍,馬超投降,封為平西將軍,關羽大為不滿。種種這些導致關羽人際關係極差。


二,擁兵五萬的劉封為什麼不及時去解救關羽,有什麼原因嗎?

關羽戰敗,離麥城不遠的劉封為什麼不及時救援呢?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1.劉封與關羽本身就不和睦,見死不救也屬於正常

前文就說了,關羽生性高傲目中無人,情商極差,素來看不起蜀漢一些武將,劉封就是一個,和關羽關係並不好,早就有嫌隙。最初,當劉備有意要收劉封作為義子時,就遭到了關羽反對,當時關羽說:“兄長即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意思很明確啦,大哥已經有孩子了,為何還要收個義子,以後難免會出亂子。大家看,劉封要做劉備義子就被關羽硬生生阻撓,劉封能不恨關羽嘛,怎麼可能去救他。

公元219年十月,關羽率兵攻打樊城,東吳呂蒙便乘機佔領了荊州。關羽及關平趁機帶兵偷偷從北門逃出,呂蒙料到關羽逃走必然會走麥城北邊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關羽率兵到達此處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並砍下關羽首級。


一,很多人就要問了,能征善戰的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的?

論關羽單打獨鬥能力,除呂布之外,關羽當屬第二,幾乎再無敵手,但是論智力論情商,關羽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了,他最後的敗走麥城,也是必然的結果。

1.關羽情商太差,容易得罪人,和蜀漢多人關係並不好,東吳對他也是恨之入骨

舉一個事例,有一次,東吳孫權想要和蜀國搞好關係,為了拉近兩國之間的距離,就想辦法和蜀漢聯姻,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但關羽對孫權有意見,看不上他,還特意說一句“我家的虎女怎麼會嫁給你家犬子?”。要知道,關羽作為武將女兒嫁與作為東吳國君的孫權兒子,本來就已經是高攀,沒想到居然還說出這樣的話,你說孫權能不能容忍,視關羽為死敵,可見,關羽情商有多低。


2.關羽生性高傲啊,恃才傲物,目中無人,這些缺點對他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

關羽拒絕與東吳和親,稱“虎女怎麼能嫁犬子”,引起了東吳國君孫權的惱怒,還聲稱東吳三軍為鼠輩,還稱自己同僚黃忠為老將軍,不屑與之為伍,馬超投降,封為平西將軍,關羽大為不滿。種種這些導致關羽人際關係極差。


二,擁兵五萬的劉封為什麼不及時去解救關羽,有什麼原因嗎?

關羽戰敗,離麥城不遠的劉封為什麼不及時救援呢?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1.劉封與關羽本身就不和睦,見死不救也屬於正常

前文就說了,關羽生性高傲目中無人,情商極差,素來看不起蜀漢一些武將,劉封就是一個,和關羽關係並不好,早就有嫌隙。最初,當劉備有意要收劉封作為義子時,就遭到了關羽反對,當時關羽說:“兄長即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意思很明確啦,大哥已經有孩子了,為何還要收個義子,以後難免會出亂子。大家看,劉封要做劉備義子就被關羽硬生生阻撓,劉封能不恨關羽嘛,怎麼可能去救他。


2.劉封剛剛拿下上庸,剛站穩腳跟況且,真的要救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五萬兵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問題在於,雖然上庸離麥城不遠,關羽派廖化前去上庸求救,但是考慮到本身兵力不足,一旦分兵貿然前去營救關羽,萬一沒有救成,自己可能反遭攻擊,導致失利承擔後果還不如不救。

公元219年十月,關羽率兵攻打樊城,東吳呂蒙便乘機佔領了荊州。關羽及關平趁機帶兵偷偷從北門逃出,呂蒙料到關羽逃走必然會走麥城北邊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關羽率兵到達此處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並砍下關羽首級。


一,很多人就要問了,能征善戰的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的?

論關羽單打獨鬥能力,除呂布之外,關羽當屬第二,幾乎再無敵手,但是論智力論情商,關羽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了,他最後的敗走麥城,也是必然的結果。

1.關羽情商太差,容易得罪人,和蜀漢多人關係並不好,東吳對他也是恨之入骨

舉一個事例,有一次,東吳孫權想要和蜀國搞好關係,為了拉近兩國之間的距離,就想辦法和蜀漢聯姻,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但關羽對孫權有意見,看不上他,還特意說一句“我家的虎女怎麼會嫁給你家犬子?”。要知道,關羽作為武將女兒嫁與作為東吳國君的孫權兒子,本來就已經是高攀,沒想到居然還說出這樣的話,你說孫權能不能容忍,視關羽為死敵,可見,關羽情商有多低。


2.關羽生性高傲啊,恃才傲物,目中無人,這些缺點對他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

關羽拒絕與東吳和親,稱“虎女怎麼能嫁犬子”,引起了東吳國君孫權的惱怒,還聲稱東吳三軍為鼠輩,還稱自己同僚黃忠為老將軍,不屑與之為伍,馬超投降,封為平西將軍,關羽大為不滿。種種這些導致關羽人際關係極差。


二,擁兵五萬的劉封為什麼不及時去解救關羽,有什麼原因嗎?

關羽戰敗,離麥城不遠的劉封為什麼不及時救援呢?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1.劉封與關羽本身就不和睦,見死不救也屬於正常

前文就說了,關羽生性高傲目中無人,情商極差,素來看不起蜀漢一些武將,劉封就是一個,和關羽關係並不好,早就有嫌隙。最初,當劉備有意要收劉封作為義子時,就遭到了關羽反對,當時關羽說:“兄長即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意思很明確啦,大哥已經有孩子了,為何還要收個義子,以後難免會出亂子。大家看,劉封要做劉備義子就被關羽硬生生阻撓,劉封能不恨關羽嘛,怎麼可能去救他。


2.劉封剛剛拿下上庸,剛站穩腳跟況且,真的要救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五萬兵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問題在於,雖然上庸離麥城不遠,關羽派廖化前去上庸求救,但是考慮到本身兵力不足,一旦分兵貿然前去營救關羽,萬一沒有救成,自己可能反遭攻擊,導致失利承擔後果還不如不救。


綜上所述,關羽敗走麥城以屬必然,自己性格情商所致,東吳視他如死敵,死命的打,自己又剛愎自用,偏偏最近的援軍劉封,又是自己得罪過的死對頭,試問,關羽不敗誰敗。

文:唯戀無名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瞭解更多有趣歷史,喜歡我請關注唯戀無名。

公元219年十月,關羽率兵攻打樊城,東吳呂蒙便乘機佔領了荊州。關羽及關平趁機帶兵偷偷從北門逃出,呂蒙料到關羽逃走必然會走麥城北邊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關羽率兵到達此處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並砍下關羽首級。


一,很多人就要問了,能征善戰的關羽怎麼會敗走麥城的?

論關羽單打獨鬥能力,除呂布之外,關羽當屬第二,幾乎再無敵手,但是論智力論情商,關羽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了,他最後的敗走麥城,也是必然的結果。

1.關羽情商太差,容易得罪人,和蜀漢多人關係並不好,東吳對他也是恨之入骨

舉一個事例,有一次,東吳孫權想要和蜀國搞好關係,為了拉近兩國之間的距離,就想辦法和蜀漢聯姻,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但關羽對孫權有意見,看不上他,還特意說一句“我家的虎女怎麼會嫁給你家犬子?”。要知道,關羽作為武將女兒嫁與作為東吳國君的孫權兒子,本來就已經是高攀,沒想到居然還說出這樣的話,你說孫權能不能容忍,視關羽為死敵,可見,關羽情商有多低。


2.關羽生性高傲啊,恃才傲物,目中無人,這些缺點對他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

關羽拒絕與東吳和親,稱“虎女怎麼能嫁犬子”,引起了東吳國君孫權的惱怒,還聲稱東吳三軍為鼠輩,還稱自己同僚黃忠為老將軍,不屑與之為伍,馬超投降,封為平西將軍,關羽大為不滿。種種這些導致關羽人際關係極差。


二,擁兵五萬的劉封為什麼不及時去解救關羽,有什麼原因嗎?

關羽戰敗,離麥城不遠的劉封為什麼不及時救援呢?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1.劉封與關羽本身就不和睦,見死不救也屬於正常

前文就說了,關羽生性高傲目中無人,情商極差,素來看不起蜀漢一些武將,劉封就是一個,和關羽關係並不好,早就有嫌隙。最初,當劉備有意要收劉封作為義子時,就遭到了關羽反對,當時關羽說:“兄長即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意思很明確啦,大哥已經有孩子了,為何還要收個義子,以後難免會出亂子。大家看,劉封要做劉備義子就被關羽硬生生阻撓,劉封能不恨關羽嘛,怎麼可能去救他。


2.劉封剛剛拿下上庸,剛站穩腳跟況且,真的要救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五萬兵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問題在於,雖然上庸離麥城不遠,關羽派廖化前去上庸求救,但是考慮到本身兵力不足,一旦分兵貿然前去營救關羽,萬一沒有救成,自己可能反遭攻擊,導致失利承擔後果還不如不救。


綜上所述,關羽敗走麥城以屬必然,自己性格情商所致,東吳視他如死敵,死命的打,自己又剛愎自用,偏偏最近的援軍劉封,又是自己得罪過的死對頭,試問,關羽不敗誰敗。

文:唯戀無名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瞭解更多有趣歷史,喜歡我請關注唯戀無名。

魁哥说三国
2019-08-17


劉封,本為羅侯寇氏之子,被舅舅劉泌收養,後認劉備為“義父”。此後,他跟隨劉備南征北討,參加了新野、赤壁之戰等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公元219年,他帶領副將孟達,佔領上庸等地。然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手夾擊,兵變如山倒,敗走麥城,派出得力干將廖化,前去向距離最近的上庸劉封處求援。劉封卻出人意料地拒絕支援關羽,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四點。


劉封,本為羅侯寇氏之子,被舅舅劉泌收養,後認劉備為“義父”。此後,他跟隨劉備南征北討,參加了新野、赤壁之戰等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公元219年,他帶領副將孟達,佔領上庸等地。然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手夾擊,兵變如山倒,敗走麥城,派出得力干將廖化,前去向距離最近的上庸劉封處求援。劉封卻出人意料地拒絕支援關羽,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四點。


其一,劉封和二叔關羽不睦。

劉封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只是養子,是劉備沒有親生兒子劉禪時收養的。當時關羽便對此不滿,認為劉備不應該收養劉封,將來劉備有了親生兒子,這劉封位置很尷尬。他認為劉封會對劉備大半輩子的基業有所覬覦。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關羽對劉封的不滿,傳到了劉封的耳朵裡。劉封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把仇恨記下了,對關羽之眼極其反感。他自認為沒有覬覦義父劉備霸業之心,是關羽杞人憂天了。演義中相關內容如下:

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劉封,本為羅侯寇氏之子,被舅舅劉泌收養,後認劉備為“義父”。此後,他跟隨劉備南征北討,參加了新野、赤壁之戰等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公元219年,他帶領副將孟達,佔領上庸等地。然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手夾擊,兵變如山倒,敗走麥城,派出得力干將廖化,前去向距離最近的上庸劉封處求援。劉封卻出人意料地拒絕支援關羽,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四點。


其一,劉封和二叔關羽不睦。

劉封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只是養子,是劉備沒有親生兒子劉禪時收養的。當時關羽便對此不滿,認為劉備不應該收養劉封,將來劉備有了親生兒子,這劉封位置很尷尬。他認為劉封會對劉備大半輩子的基業有所覬覦。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關羽對劉封的不滿,傳到了劉封的耳朵裡。劉封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把仇恨記下了,對關羽之眼極其反感。他自認為沒有覬覦義父劉備霸業之心,是關羽杞人憂天了。演義中相關內容如下:

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其二,劉封沒有想到關羽敗亡如此之快。

關羽包圍樊城時,帶走了荊州的主力軍隊,還多次增兵。可以這麼說,關羽的軍事實力是很強的,根本不是弱小的劉封兵力所能比的。如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乾淨利落地消滅了來援之兵。因此,他聽聞關羽被徐晃和呂蒙聯手夾擊後,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沒有想到關羽敗亡如此之快。在劉封的認知中,關羽是蜀漢第一猛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眼前的小小困難,是難不住“武聖”關羽的。


劉封,本為羅侯寇氏之子,被舅舅劉泌收養,後認劉備為“義父”。此後,他跟隨劉備南征北討,參加了新野、赤壁之戰等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公元219年,他帶領副將孟達,佔領上庸等地。然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手夾擊,兵變如山倒,敗走麥城,派出得力干將廖化,前去向距離最近的上庸劉封處求援。劉封卻出人意料地拒絕支援關羽,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四點。


其一,劉封和二叔關羽不睦。

劉封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只是養子,是劉備沒有親生兒子劉禪時收養的。當時關羽便對此不滿,認為劉備不應該收養劉封,將來劉備有了親生兒子,這劉封位置很尷尬。他認為劉封會對劉備大半輩子的基業有所覬覦。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關羽對劉封的不滿,傳到了劉封的耳朵裡。劉封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把仇恨記下了,對關羽之眼極其反感。他自認為沒有覬覦義父劉備霸業之心,是關羽杞人憂天了。演義中相關內容如下:

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其二,劉封沒有想到關羽敗亡如此之快。

關羽包圍樊城時,帶走了荊州的主力軍隊,還多次增兵。可以這麼說,關羽的軍事實力是很強的,根本不是弱小的劉封兵力所能比的。如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乾淨利落地消滅了來援之兵。因此,他聽聞關羽被徐晃和呂蒙聯手夾擊後,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沒有想到關羽敗亡如此之快。在劉封的認知中,關羽是蜀漢第一猛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眼前的小小困難,是難不住“武聖”關羽的。


其三,劉封被小人孟達挑撥離間。

在廖化向劉封、孟達求援時,廖化的再三哀求下,劉封已經動了惻隱之心,準備救援關羽。然而,副將孟達卻勸道:聽聞關羽對你這個侄兒非常不感冒,認為這一個假子遲早是一個禍害,因此把你安置在如此偏遠的上庸,以絕後患。

有道是“聽人勸,吃飽飯”,劉封聽了之後,心動了,以山城上庸剛剛歸附,人心未穩,不敢擅自發兵,不好意思,不能救援關羽了。廖化聽了劉封之言,頓時傻眼了,以頭叩地,再三哭求,無果後,他出城大罵而去。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此事人人知之,將軍豈反不知耶?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


劉封,本為羅侯寇氏之子,被舅舅劉泌收養,後認劉備為“義父”。此後,他跟隨劉備南征北討,參加了新野、赤壁之戰等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公元219年,他帶領副將孟達,佔領上庸等地。然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手夾擊,兵變如山倒,敗走麥城,派出得力干將廖化,前去向距離最近的上庸劉封處求援。劉封卻出人意料地拒絕支援關羽,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四點。


其一,劉封和二叔關羽不睦。

劉封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只是養子,是劉備沒有親生兒子劉禪時收養的。當時關羽便對此不滿,認為劉備不應該收養劉封,將來劉備有了親生兒子,這劉封位置很尷尬。他認為劉封會對劉備大半輩子的基業有所覬覦。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關羽對劉封的不滿,傳到了劉封的耳朵裡。劉封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把仇恨記下了,對關羽之眼極其反感。他自認為沒有覬覦義父劉備霸業之心,是關羽杞人憂天了。演義中相關內容如下:

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其二,劉封沒有想到關羽敗亡如此之快。

關羽包圍樊城時,帶走了荊州的主力軍隊,還多次增兵。可以這麼說,關羽的軍事實力是很強的,根本不是弱小的劉封兵力所能比的。如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乾淨利落地消滅了來援之兵。因此,他聽聞關羽被徐晃和呂蒙聯手夾擊後,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沒有想到關羽敗亡如此之快。在劉封的認知中,關羽是蜀漢第一猛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眼前的小小困難,是難不住“武聖”關羽的。


其三,劉封被小人孟達挑撥離間。

在廖化向劉封、孟達求援時,廖化的再三哀求下,劉封已經動了惻隱之心,準備救援關羽。然而,副將孟達卻勸道:聽聞關羽對你這個侄兒非常不感冒,認為這一個假子遲早是一個禍害,因此把你安置在如此偏遠的上庸,以絕後患。

有道是“聽人勸,吃飽飯”,劉封聽了之後,心動了,以山城上庸剛剛歸附,人心未穩,不敢擅自發兵,不好意思,不能救援關羽了。廖化聽了劉封之言,頓時傻眼了,以頭叩地,再三哭求,無果後,他出城大罵而去。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此事人人知之,將軍豈反不知耶?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


其四,劉封即使相救關羽,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劉封、孟達奪取上庸,是在漢中爭奪戰剛剛結束後不久,幾乎和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是同一時期的。雖然劉封、孟達比關羽強,成功奪取上庸,可是上庸的曹操勢力仍然強大。此時曹操親率四十萬大軍虎視眈眈,而上庸只是一個山城,兵少將寡。如果劉封率領主力支援關羽,不一定能救下關羽,而新得的上庸還可能失去。因此,劉封即使心裡想救援關羽,可是現實條件不允許,他沒有多餘的兵力救援關羽,兩害相權取其輕。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達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封從其言。次日,請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


劉封,本為羅侯寇氏之子,被舅舅劉泌收養,後認劉備為“義父”。此後,他跟隨劉備南征北討,參加了新野、赤壁之戰等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公元219年,他帶領副將孟達,佔領上庸等地。然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手夾擊,兵變如山倒,敗走麥城,派出得力干將廖化,前去向距離最近的上庸劉封處求援。劉封卻出人意料地拒絕支援關羽,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四點。


其一,劉封和二叔關羽不睦。

劉封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只是養子,是劉備沒有親生兒子劉禪時收養的。當時關羽便對此不滿,認為劉備不應該收養劉封,將來劉備有了親生兒子,這劉封位置很尷尬。他認為劉封會對劉備大半輩子的基業有所覬覦。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關羽對劉封的不滿,傳到了劉封的耳朵裡。劉封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把仇恨記下了,對關羽之眼極其反感。他自認為沒有覬覦義父劉備霸業之心,是關羽杞人憂天了。演義中相關內容如下:

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其二,劉封沒有想到關羽敗亡如此之快。

關羽包圍樊城時,帶走了荊州的主力軍隊,還多次增兵。可以這麼說,關羽的軍事實力是很強的,根本不是弱小的劉封兵力所能比的。如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乾淨利落地消滅了來援之兵。因此,他聽聞關羽被徐晃和呂蒙聯手夾擊後,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沒有想到關羽敗亡如此之快。在劉封的認知中,關羽是蜀漢第一猛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眼前的小小困難,是難不住“武聖”關羽的。


其三,劉封被小人孟達挑撥離間。

在廖化向劉封、孟達求援時,廖化的再三哀求下,劉封已經動了惻隱之心,準備救援關羽。然而,副將孟達卻勸道:聽聞關羽對你這個侄兒非常不感冒,認為這一個假子遲早是一個禍害,因此把你安置在如此偏遠的上庸,以絕後患。

有道是“聽人勸,吃飽飯”,劉封聽了之後,心動了,以山城上庸剛剛歸附,人心未穩,不敢擅自發兵,不好意思,不能救援關羽了。廖化聽了劉封之言,頓時傻眼了,以頭叩地,再三哭求,無果後,他出城大罵而去。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此事人人知之,將軍豈反不知耶?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


其四,劉封即使相救關羽,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劉封、孟達奪取上庸,是在漢中爭奪戰剛剛結束後不久,幾乎和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是同一時期的。雖然劉封、孟達比關羽強,成功奪取上庸,可是上庸的曹操勢力仍然強大。此時曹操親率四十萬大軍虎視眈眈,而上庸只是一個山城,兵少將寡。如果劉封率領主力支援關羽,不一定能救下關羽,而新得的上庸還可能失去。因此,劉封即使心裡想救援關羽,可是現實條件不允許,他沒有多餘的兵力救援關羽,兩害相權取其輕。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達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封從其言。次日,請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


總結:接到廖化的求援後,劉封雖然和關羽關係不太融洽,然而為了集團利益本想前去救援二叔關羽。此時,副將孟達三言兩語,點醒“夢中人”,劉封“如夢方醒”,凶狠的心靈佔據了上風,嚴詞拒絕了廖化的求援,將其趕跑,徹底斷絕了關羽的最後一絲活命希望。

最後,劉封為“見死不救”二叔關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也算他罪有應得吧。如果劉封拼命救二叔關羽,即使把上庸丟了,也無關痛癢,相信劉備也不會責怪的。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史海烂柯人
2019-04-26

劉封是一個悲劇人物,他身為劉備義子,為人剛猛,但同時又頗具主見,處事謹慎。然而,隨著關羽的兵敗、孟達的叛逃,使得劉備對這個義子產生了仇視和戒心,最終賜死了劉封。在《三國演義》中,劉封與孟達一同被演繹為見死不救的卑鄙小人,但正史中的劉封,卻死的頗為冤枉。

劉封是一個悲劇人物,他身為劉備義子,為人剛猛,但同時又頗具主見,處事謹慎。然而,隨著關羽的兵敗、孟達的叛逃,使得劉備對這個義子產生了仇視和戒心,最終賜死了劉封。在《三國演義》中,劉封與孟達一同被演繹為見死不救的卑鄙小人,但正史中的劉封,卻死的頗為冤枉。

歷史上的劉封,原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說起來也是與劉備沾親。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時,還未有繼嗣,便收了劉封為義子。劉備這個義子也是一員虎將,且頗有戰功,按陳壽《三國志》所載: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關攻劉璋,時封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三國志·劉封傳》

從以上記載可知,二十多歲的劉封便跟著諸葛亮、張飛等人率軍西進,且立下了不少戰功,因而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受封為副軍中郎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孟達攻上庸,劉備派劉封前去輔佐接應,同時也是為了防範孟達尾大不掉。此時,劉封被升遷為副軍將軍。這個職位,在劉備集團中,也著實不低。不過,當時劉封和孟達所統領的士卒並不多,且多為“山城之眾”,難以同精銳相比。

劉封是一個悲劇人物,他身為劉備義子,為人剛猛,但同時又頗具主見,處事謹慎。然而,隨著關羽的兵敗、孟達的叛逃,使得劉備對這個義子產生了仇視和戒心,最終賜死了劉封。在《三國演義》中,劉封與孟達一同被演繹為見死不救的卑鄙小人,但正史中的劉封,卻死的頗為冤枉。

歷史上的劉封,原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說起來也是與劉備沾親。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時,還未有繼嗣,便收了劉封為義子。劉備這個義子也是一員虎將,且頗有戰功,按陳壽《三國志》所載: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關攻劉璋,時封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三國志·劉封傳》

從以上記載可知,二十多歲的劉封便跟著諸葛亮、張飛等人率軍西進,且立下了不少戰功,因而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受封為副軍中郎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孟達攻上庸,劉備派劉封前去輔佐接應,同時也是為了防範孟達尾大不掉。此時,劉封被升遷為副軍將軍。這個職位,在劉備集團中,也著實不低。不過,當時劉封和孟達所統領的士卒並不多,且多為“山城之眾”,難以同精銳相比。

在《三國演義》中,劉封與孟達明知關羽受困於麥城,卻並不發兵施救,氣得廖化大罵出城,跑去成都求救。不過,劉封、孟達與關羽之間的“嫌隙”,似早已萌生: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以山城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劉封傳》

關羽利用假節之權,發動了襄樊戰爭,圍困樊城、襄陽時,因兵力不足,多次命劉封和孟達發兵助戰,可是劉封和孟達卻表示“山城初附,未可動搖”,並未協助關羽。就此事而言,劉封和孟達所言也是事情,上庸原本就是個搖擺不定的地方,如果劉封和孟達率兵參加襄樊戰爭,此城一旦空虛,其歸宿也著實難料。所以,驍勇善戰的劉封,終究還是沒有發兵幫助關羽。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劉封和孟達則完全成了見死不救的卑鄙小人。當時,廖化拼死前來求救,可劉封、孟達不為所動。孟達更是絕情,徑稱:“我今即往,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將軍速回,靜候蜀兵至可也。

劉封是一個悲劇人物,他身為劉備義子,為人剛猛,但同時又頗具主見,處事謹慎。然而,隨著關羽的兵敗、孟達的叛逃,使得劉備對這個義子產生了仇視和戒心,最終賜死了劉封。在《三國演義》中,劉封與孟達一同被演繹為見死不救的卑鄙小人,但正史中的劉封,卻死的頗為冤枉。

歷史上的劉封,原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說起來也是與劉備沾親。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時,還未有繼嗣,便收了劉封為義子。劉備這個義子也是一員虎將,且頗有戰功,按陳壽《三國志》所載: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關攻劉璋,時封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三國志·劉封傳》

從以上記載可知,二十多歲的劉封便跟著諸葛亮、張飛等人率軍西進,且立下了不少戰功,因而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受封為副軍中郎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孟達攻上庸,劉備派劉封前去輔佐接應,同時也是為了防範孟達尾大不掉。此時,劉封被升遷為副軍將軍。這個職位,在劉備集團中,也著實不低。不過,當時劉封和孟達所統領的士卒並不多,且多為“山城之眾”,難以同精銳相比。

在《三國演義》中,劉封與孟達明知關羽受困於麥城,卻並不發兵施救,氣得廖化大罵出城,跑去成都求救。不過,劉封、孟達與關羽之間的“嫌隙”,似早已萌生: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以山城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劉封傳》

關羽利用假節之權,發動了襄樊戰爭,圍困樊城、襄陽時,因兵力不足,多次命劉封和孟達發兵助戰,可是劉封和孟達卻表示“山城初附,未可動搖”,並未協助關羽。就此事而言,劉封和孟達所言也是事情,上庸原本就是個搖擺不定的地方,如果劉封和孟達率兵參加襄樊戰爭,此城一旦空虛,其歸宿也著實難料。所以,驍勇善戰的劉封,終究還是沒有發兵幫助關羽。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劉封和孟達則完全成了見死不救的卑鄙小人。當時,廖化拼死前來求救,可劉封、孟達不為所動。孟達更是絕情,徑稱:“我今即往,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將軍速回,靜候蜀兵至可也。

當然,歷史小說多有演義成分,自是不必多信。但劉封、孟達起初未能及時支援關羽,倒也是事實。也正因如此,“會羽覆敗,先主恨之”。關羽兵敗被殺,失了荊州,劉備將責任歸結到了劉封、孟達身上,結果孟達見事情不妙,率軍投降了曹魏,而魏文帝則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郡,讓孟達做了新城太守。

與孟達不同,劉封一直對劉備十分忠心,即便是收到孟達的“勸降信”,也毫不動搖。不過,此後劉封敗退成都後,卻遭到了劉備的斥責。關鍵時刻,諸葛亮又對劉備進言: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三國志·劉封傳》

諸葛亮覺得,劉封剛猛,是一員難得的虎將,但如果日後新主繼位後,很可能難以駕馭。所以,諸葛亮便勸劉備藉機殺掉劉封。結果,劉備命劉封自盡。就這樣,身為劉備義子的劉封,竟被自己的義父賜死,又被《三國演義》描繪成了誕生怕死的卑鄙小人。

劉封是一個悲劇人物,他身為劉備義子,為人剛猛,但同時又頗具主見,處事謹慎。然而,隨著關羽的兵敗、孟達的叛逃,使得劉備對這個義子產生了仇視和戒心,最終賜死了劉封。在《三國演義》中,劉封與孟達一同被演繹為見死不救的卑鄙小人,但正史中的劉封,卻死的頗為冤枉。

歷史上的劉封,原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說起來也是與劉備沾親。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時,還未有繼嗣,便收了劉封為義子。劉備這個義子也是一員虎將,且頗有戰功,按陳壽《三國志》所載: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關攻劉璋,時封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三國志·劉封傳》

從以上記載可知,二十多歲的劉封便跟著諸葛亮、張飛等人率軍西進,且立下了不少戰功,因而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受封為副軍中郎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孟達攻上庸,劉備派劉封前去輔佐接應,同時也是為了防範孟達尾大不掉。此時,劉封被升遷為副軍將軍。這個職位,在劉備集團中,也著實不低。不過,當時劉封和孟達所統領的士卒並不多,且多為“山城之眾”,難以同精銳相比。

在《三國演義》中,劉封與孟達明知關羽受困於麥城,卻並不發兵施救,氣得廖化大罵出城,跑去成都求救。不過,劉封、孟達與關羽之間的“嫌隙”,似早已萌生: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以山城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劉封傳》

關羽利用假節之權,發動了襄樊戰爭,圍困樊城、襄陽時,因兵力不足,多次命劉封和孟達發兵助戰,可是劉封和孟達卻表示“山城初附,未可動搖”,並未協助關羽。就此事而言,劉封和孟達所言也是事情,上庸原本就是個搖擺不定的地方,如果劉封和孟達率兵參加襄樊戰爭,此城一旦空虛,其歸宿也著實難料。所以,驍勇善戰的劉封,終究還是沒有發兵幫助關羽。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劉封和孟達則完全成了見死不救的卑鄙小人。當時,廖化拼死前來求救,可劉封、孟達不為所動。孟達更是絕情,徑稱:“我今即往,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將軍速回,靜候蜀兵至可也。

當然,歷史小說多有演義成分,自是不必多信。但劉封、孟達起初未能及時支援關羽,倒也是事實。也正因如此,“會羽覆敗,先主恨之”。關羽兵敗被殺,失了荊州,劉備將責任歸結到了劉封、孟達身上,結果孟達見事情不妙,率軍投降了曹魏,而魏文帝則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郡,讓孟達做了新城太守。

與孟達不同,劉封一直對劉備十分忠心,即便是收到孟達的“勸降信”,也毫不動搖。不過,此後劉封敗退成都後,卻遭到了劉備的斥責。關鍵時刻,諸葛亮又對劉備進言: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三國志·劉封傳》

諸葛亮覺得,劉封剛猛,是一員難得的虎將,但如果日後新主繼位後,很可能難以駕馭。所以,諸葛亮便勸劉備藉機殺掉劉封。結果,劉備命劉封自盡。就這樣,身為劉備義子的劉封,竟被自己的義父賜死,又被《三國演義》描繪成了誕生怕死的卑鄙小人。

事實上,劉封的悲劇,自從劉禪的出生便已註定。劉備戎馬半生,無奈之餘選了劉封做義子,原本是作為接班人來撫養的。可是,後來劉禪的出現,使得這個“贗品”兒子必然遭到排擠,甚至於藉機被除掉了。至於他當初沒有幫助關羽,其實也是綜合考量戰爭形勢作出的抉擇,只是沒有想到,關羽會一敗塗地。

奕天读历史
2019-05-30

劉封想憑藉區區五萬軍馬,去救援關羽,還真有點難度。

關羽北伐,威震華夏,最終卻兵敗襄樊,荊州也被呂蒙趁機襲取。呂蒙善待關羽將士留在荊州的家屬,蜀軍得知消息後,無心戀戰,紛紛逃亡。關羽無奈,只得率領僅剩的三百餘士兵,敗走麥城,並派廖化從麥城突圍,向駐軍上庸的劉封求援。

劉封想憑藉區區五萬軍馬,去救援關羽,還真有點難度。

關羽北伐,威震華夏,最終卻兵敗襄樊,荊州也被呂蒙趁機襲取。呂蒙善待關羽將士留在荊州的家屬,蜀軍得知消息後,無心戀戰,紛紛逃亡。關羽無奈,只得率領僅剩的三百餘士兵,敗走麥城,並派廖化從麥城突圍,向駐軍上庸的劉封求援。

那劉封為什麼見死不救呢?實在是因為劉封沒法去救。

一、劉封與關羽素有嫌隙。荊州劉表時期,劉備率軍抗曹,進駐樊城,收了樊城縣令劉泌的外甥,羅侯寇氏之子寇封為嗣子,並更名為劉封。這令關羽很不滿,在劉封拜見他這個叔父時,竟然當著劉封的面對劉備說:“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關羽做事,真是不計後果呀,這也在兩人之間埋下了嫌隙。劉備做了漢中王之後,想要立劉封為嗣子,又被關羽所阻,還勸劉備將劉封打發到了山城上庸。所以,劉封多多少少有點不樂意去救關羽。

二、荊州已被吳軍佔領,麥城僅僅是一個彈丸之地,難以防守。如果劉封去救援關羽,很有可能自己也會落個全軍覆沒的下場。有人會說了,劉封不是有五萬兵馬麼,應該夠了吧?其實差的太多了。

三、蜀吳兵力對比。吳軍兵力,應該不少於劉封的五萬兵馬。吳軍白衣渡江時,派出了三萬士兵,以及八十多艘船隻,喬裝進入了荊州。糜芳、傅士仁投降後,孫權繼續向荊州增兵,總兵力至少在五萬以上。而劉封還要分兵守上庸,從總兵力上講,劉封對東吳處於劣勢。因此,能不能救出關羽很難說。

四、蜀魏兵力對比。關羽北伐時,所帶兵力應該有五萬左右,已經打輸了。魏軍在徐晃對關羽開戰後,襄樊地區的蜀魏兵力已經基本相當了。但是,魏軍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的前往襄樊兩城。據孟達探知的情報,“曹操親督大軍四五十萬,屯於摩陂”。上庸緊鄰魏境,離襄樊也不遠。如果劉封率主力去救援關羽,曹操必然會派人襲取上庸。劉封的大本營也就沒了,更不要說去救人了。

劉封想憑藉區區五萬軍馬,去救援關羽,還真有點難度。

關羽北伐,威震華夏,最終卻兵敗襄樊,荊州也被呂蒙趁機襲取。呂蒙善待關羽將士留在荊州的家屬,蜀軍得知消息後,無心戀戰,紛紛逃亡。關羽無奈,只得率領僅剩的三百餘士兵,敗走麥城,並派廖化從麥城突圍,向駐軍上庸的劉封求援。

那劉封為什麼見死不救呢?實在是因為劉封沒法去救。

一、劉封與關羽素有嫌隙。荊州劉表時期,劉備率軍抗曹,進駐樊城,收了樊城縣令劉泌的外甥,羅侯寇氏之子寇封為嗣子,並更名為劉封。這令關羽很不滿,在劉封拜見他這個叔父時,竟然當著劉封的面對劉備說:“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關羽做事,真是不計後果呀,這也在兩人之間埋下了嫌隙。劉備做了漢中王之後,想要立劉封為嗣子,又被關羽所阻,還勸劉備將劉封打發到了山城上庸。所以,劉封多多少少有點不樂意去救關羽。

二、荊州已被吳軍佔領,麥城僅僅是一個彈丸之地,難以防守。如果劉封去救援關羽,很有可能自己也會落個全軍覆沒的下場。有人會說了,劉封不是有五萬兵馬麼,應該夠了吧?其實差的太多了。

三、蜀吳兵力對比。吳軍兵力,應該不少於劉封的五萬兵馬。吳軍白衣渡江時,派出了三萬士兵,以及八十多艘船隻,喬裝進入了荊州。糜芳、傅士仁投降後,孫權繼續向荊州增兵,總兵力至少在五萬以上。而劉封還要分兵守上庸,從總兵力上講,劉封對東吳處於劣勢。因此,能不能救出關羽很難說。

四、蜀魏兵力對比。關羽北伐時,所帶兵力應該有五萬左右,已經打輸了。魏軍在徐晃對關羽開戰後,襄樊地區的蜀魏兵力已經基本相當了。但是,魏軍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的前往襄樊兩城。據孟達探知的情報,“曹操親督大軍四五十萬,屯於摩陂”。上庸緊鄰魏境,離襄樊也不遠。如果劉封率主力去救援關羽,曹操必然會派人襲取上庸。劉封的大本營也就沒了,更不要說去救人了。

因此,劉封聽從了孟達的建議,以“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為由,拒絕了廖化的求援。劉封也因為不救關羽,又丟了上庸,被劉備所殺。

我們一看兵力數量,就知道了,上面所講的都是演義中的故事。而在實際歷史上,關羽讓劉封支援,是發生在剛剛進攻襄樊不久的時候。

當時,關羽北伐,威震華夏。這在劉封看來,根本不需要他從上庸發兵去支援呀。再加上他剛剛取了上庸,民心不穩,魏軍可能隨時來搶上庸。而申耽、申儀兄弟,也有可能起兵反叛。所以,劉封為了確保上庸萬無一失,就沒去支援關羽。

關羽進攻襄樊戰敗,這也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再加上關羽敗的太快了,短短几天時間,就已經在麥城突圍時,被吳軍擒獲所殺。古代通訊不便,這時候的劉封,說不定連關羽到底是什麼狀況,還不清楚呢,就更不要說去救援關羽了。

劉封想憑藉區區五萬軍馬,去救援關羽,還真有點難度。

關羽北伐,威震華夏,最終卻兵敗襄樊,荊州也被呂蒙趁機襲取。呂蒙善待關羽將士留在荊州的家屬,蜀軍得知消息後,無心戀戰,紛紛逃亡。關羽無奈,只得率領僅剩的三百餘士兵,敗走麥城,並派廖化從麥城突圍,向駐軍上庸的劉封求援。

那劉封為什麼見死不救呢?實在是因為劉封沒法去救。

一、劉封與關羽素有嫌隙。荊州劉表時期,劉備率軍抗曹,進駐樊城,收了樊城縣令劉泌的外甥,羅侯寇氏之子寇封為嗣子,並更名為劉封。這令關羽很不滿,在劉封拜見他這個叔父時,竟然當著劉封的面對劉備說:“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關羽做事,真是不計後果呀,這也在兩人之間埋下了嫌隙。劉備做了漢中王之後,想要立劉封為嗣子,又被關羽所阻,還勸劉備將劉封打發到了山城上庸。所以,劉封多多少少有點不樂意去救關羽。

二、荊州已被吳軍佔領,麥城僅僅是一個彈丸之地,難以防守。如果劉封去救援關羽,很有可能自己也會落個全軍覆沒的下場。有人會說了,劉封不是有五萬兵馬麼,應該夠了吧?其實差的太多了。

三、蜀吳兵力對比。吳軍兵力,應該不少於劉封的五萬兵馬。吳軍白衣渡江時,派出了三萬士兵,以及八十多艘船隻,喬裝進入了荊州。糜芳、傅士仁投降後,孫權繼續向荊州增兵,總兵力至少在五萬以上。而劉封還要分兵守上庸,從總兵力上講,劉封對東吳處於劣勢。因此,能不能救出關羽很難說。

四、蜀魏兵力對比。關羽北伐時,所帶兵力應該有五萬左右,已經打輸了。魏軍在徐晃對關羽開戰後,襄樊地區的蜀魏兵力已經基本相當了。但是,魏軍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的前往襄樊兩城。據孟達探知的情報,“曹操親督大軍四五十萬,屯於摩陂”。上庸緊鄰魏境,離襄樊也不遠。如果劉封率主力去救援關羽,曹操必然會派人襲取上庸。劉封的大本營也就沒了,更不要說去救人了。

因此,劉封聽從了孟達的建議,以“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為由,拒絕了廖化的求援。劉封也因為不救關羽,又丟了上庸,被劉備所殺。

我們一看兵力數量,就知道了,上面所講的都是演義中的故事。而在實際歷史上,關羽讓劉封支援,是發生在剛剛進攻襄樊不久的時候。

當時,關羽北伐,威震華夏。這在劉封看來,根本不需要他從上庸發兵去支援呀。再加上他剛剛取了上庸,民心不穩,魏軍可能隨時來搶上庸。而申耽、申儀兄弟,也有可能起兵反叛。所以,劉封為了確保上庸萬無一失,就沒去支援關羽。

關羽進攻襄樊戰敗,這也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再加上關羽敗的太快了,短短几天時間,就已經在麥城突圍時,被吳軍擒獲所殺。古代通訊不便,這時候的劉封,說不定連關羽到底是什麼狀況,還不清楚呢,就更不要說去救援關羽了。

正史中,劉封被殺,雖然導火索是未救援關羽,但劉備並沒有因此要殺劉封。還是諸葛亮在旁邊提醒劉備,要當心剛勇的劉封因為沒有繼承大統,在劉禪繼位後,因缺少節制,而禍亂一方。劉備這才斬殺了劉封。

坍塌的历史观
2019-08-03

劉封真的有5萬兵馬麼?筆者認為這個數字水分太大了,劉備傾全國之力打夷陵之戰的時候,也不過10萬之眾,你現在告訴我劉封三郡之兵就將近5萬,那蜀國總兵力至少也要突破20萬,有這麼多兵力,關羽至於北伐落得個敗走麥城,最後身死的結局麼?

《三國志·劉封傳》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原文中用到的“呼”、“令”很明顯是上級命令下級的口吻,但劉封、孟達就是關羽的下級麼?項羽有權力調動上庸的兵力麼?

劉封真的有5萬兵馬麼?筆者認為這個數字水分太大了,劉備傾全國之力打夷陵之戰的時候,也不過10萬之眾,你現在告訴我劉封三郡之兵就將近5萬,那蜀國總兵力至少也要突破20萬,有這麼多兵力,關羽至於北伐落得個敗走麥城,最後身死的結局麼?

《三國志·劉封傳》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原文中用到的“呼”、“令”很明顯是上級命令下級的口吻,但劉封、孟達就是關羽的下級麼?項羽有權力調動上庸的兵力麼?

上庸實際上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區,與益州方面關係較近,而並不受荊州方面的節制,上庸太守申耽的官職都是劉備親封的,可見在劉備的戰略規劃裡,上庸的作用與荊州形成掎角之勢,是直接受益州方面指揮的。

要劉封出兵助關羽,大致上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關羽已經處於危急之際,需要便宜行事,這時以本人的名義請求劉封、孟達“自救”,方可算得上合宜。

關羽的北伐,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劉備的支持,這從《三國志》的《先主傳》、《關羽傳》中隻字未提關羽北伐時是否請示劉備、劉備未曾體現其意志就能看出來。如果細究下去,關羽的行為屬於沒有得到益州方面授權的私自行動,是破壞整個戰略部署的單邊行為,劉封雖然因為被變相發配,加上與孟達不合,但在沒有任何劉備指示的情況下,他是不可能出兵的,因為劉封因為尷尬的身份,很容易在政治上受到猛烈的攻擊。

倘若劉備是支持關羽北伐的,劉備勢必會徵集各個方面的資源,劉封、孟達估計也會接到受關羽節制的命令,然後這些在《三國志》中都沒有記載,由此,劉封、孟達出不出兵,他們可以選擇不從是十分正常的。

劉封真的有5萬兵馬麼?筆者認為這個數字水分太大了,劉備傾全國之力打夷陵之戰的時候,也不過10萬之眾,你現在告訴我劉封三郡之兵就將近5萬,那蜀國總兵力至少也要突破20萬,有這麼多兵力,關羽至於北伐落得個敗走麥城,最後身死的結局麼?

《三國志·劉封傳》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原文中用到的“呼”、“令”很明顯是上級命令下級的口吻,但劉封、孟達就是關羽的下級麼?項羽有權力調動上庸的兵力麼?

上庸實際上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區,與益州方面關係較近,而並不受荊州方面的節制,上庸太守申耽的官職都是劉備親封的,可見在劉備的戰略規劃裡,上庸的作用與荊州形成掎角之勢,是直接受益州方面指揮的。

要劉封出兵助關羽,大致上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關羽已經處於危急之際,需要便宜行事,這時以本人的名義請求劉封、孟達“自救”,方可算得上合宜。

關羽的北伐,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劉備的支持,這從《三國志》的《先主傳》、《關羽傳》中隻字未提關羽北伐時是否請示劉備、劉備未曾體現其意志就能看出來。如果細究下去,關羽的行為屬於沒有得到益州方面授權的私自行動,是破壞整個戰略部署的單邊行為,劉封雖然因為被變相發配,加上與孟達不合,但在沒有任何劉備指示的情況下,他是不可能出兵的,因為劉封因為尷尬的身份,很容易在政治上受到猛烈的攻擊。

倘若劉備是支持關羽北伐的,劉備勢必會徵集各個方面的資源,劉封、孟達估計也會接到受關羽節制的命令,然後這些在《三國志》中都沒有記載,由此,劉封、孟達出不出兵,他們可以選擇不從是十分正常的。

關羽北伐的目的,雖然在戰略上並沒有大的問題,但是他只是考慮到荊州方面的因素,而沒有考慮益州的決策。劉備剛剛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益州方面損耗頗大,整體勢力已經疲憊不堪,此時是不宜再展開大的戰爭的。然而項羽以荊州之力北伐,明顯是力有不逮的,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無功而返,空耗錢糧。

種種跡象表明,劉備和遠在荊州的關羽,雖然沒有表面上的不和,但起碼是沒有達成一致的,不然北伐這種大事,益州方面毫無準備,上庸三郡也毫無配合,這說不過去。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劉封在關羽危機關頭沒有出兵的原因。劉封到上庸,是在益州繼承人塵埃落定之後,劉備比較善意的安排,(沒有為阿斗出去後患就是好的。)這個安排,說好談不上好,畢竟遠離權力中樞,想回去基本不可能了,說壞也不算壞,上庸三郡是劉備戰略規劃中的重要門戶,也算沒有薄待劉封。

劉備安排劉封取代孟達,其實也是蜀漢內部權力鬥爭的結果。劉封按道理應該歸屬於荊州集團,而孟達則屬於東州集團,雙方在政治上存在利益衝突,此時東州集團的核心人物法正或已經病故,或已經重病(沒記載,只能猜),無法在政治上對孟達提供幫助,因此劉封和孟達兩人之間的矛盾十分嚴重。

劉封真的有5萬兵馬麼?筆者認為這個數字水分太大了,劉備傾全國之力打夷陵之戰的時候,也不過10萬之眾,你現在告訴我劉封三郡之兵就將近5萬,那蜀國總兵力至少也要突破20萬,有這麼多兵力,關羽至於北伐落得個敗走麥城,最後身死的結局麼?

《三國志·劉封傳》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原文中用到的“呼”、“令”很明顯是上級命令下級的口吻,但劉封、孟達就是關羽的下級麼?項羽有權力調動上庸的兵力麼?

上庸實際上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區,與益州方面關係較近,而並不受荊州方面的節制,上庸太守申耽的官職都是劉備親封的,可見在劉備的戰略規劃裡,上庸的作用與荊州形成掎角之勢,是直接受益州方面指揮的。

要劉封出兵助關羽,大致上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關羽已經處於危急之際,需要便宜行事,這時以本人的名義請求劉封、孟達“自救”,方可算得上合宜。

關羽的北伐,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劉備的支持,這從《三國志》的《先主傳》、《關羽傳》中隻字未提關羽北伐時是否請示劉備、劉備未曾體現其意志就能看出來。如果細究下去,關羽的行為屬於沒有得到益州方面授權的私自行動,是破壞整個戰略部署的單邊行為,劉封雖然因為被變相發配,加上與孟達不合,但在沒有任何劉備指示的情況下,他是不可能出兵的,因為劉封因為尷尬的身份,很容易在政治上受到猛烈的攻擊。

倘若劉備是支持關羽北伐的,劉備勢必會徵集各個方面的資源,劉封、孟達估計也會接到受關羽節制的命令,然後這些在《三國志》中都沒有記載,由此,劉封、孟達出不出兵,他們可以選擇不從是十分正常的。

關羽北伐的目的,雖然在戰略上並沒有大的問題,但是他只是考慮到荊州方面的因素,而沒有考慮益州的決策。劉備剛剛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益州方面損耗頗大,整體勢力已經疲憊不堪,此時是不宜再展開大的戰爭的。然而項羽以荊州之力北伐,明顯是力有不逮的,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無功而返,空耗錢糧。

種種跡象表明,劉備和遠在荊州的關羽,雖然沒有表面上的不和,但起碼是沒有達成一致的,不然北伐這種大事,益州方面毫無準備,上庸三郡也毫無配合,這說不過去。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劉封在關羽危機關頭沒有出兵的原因。劉封到上庸,是在益州繼承人塵埃落定之後,劉備比較善意的安排,(沒有為阿斗出去後患就是好的。)這個安排,說好談不上好,畢竟遠離權力中樞,想回去基本不可能了,說壞也不算壞,上庸三郡是劉備戰略規劃中的重要門戶,也算沒有薄待劉封。

劉備安排劉封取代孟達,其實也是蜀漢內部權力鬥爭的結果。劉封按道理應該歸屬於荊州集團,而孟達則屬於東州集團,雙方在政治上存在利益衝突,此時東州集團的核心人物法正或已經病故,或已經重病(沒記載,只能猜),無法在政治上對孟達提供幫助,因此劉封和孟達兩人之間的矛盾十分嚴重。

雖然劉封有間接導致關羽之死的嫌疑,但以劉封當時的處境來看,其實救的意義似乎也不大,且不說救不就得回來,一旦出兵東三郡怎麼辦?孟達難道不會跳反?救回來了還好說,救不回來,那麼關羽出兵北伐的責任,自己也要攬上身。

救與不救,在政治上而言,這個選擇對於劉封這樣身份尷尬的劉備義子來說,委實太過艱難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關羽之死,荊州之失,雖然使得蜀漢戰略規劃破產,但劉備第一個想到的是保住東三郡,然而,孟達之叛,最終再也無法挽回好不容易經驗起來的大好局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