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設立了守陵人的職務。據說當年項羽火燒阿房宮之後,準備帶人去挖了秦始皇的墳。沒想到半路被守陵人阻擊。據說後世守衛秦始皇陵的是蒙恬的後人,之後由於戰亂,漸漸的也消失了蹤影。那麼清朝的皇陵怎麼回事?\n
10 個回答
穿越再现彼岸
2019-06-09

清朝的皇家陵寢分為三大地點,第一處是關外四陵(或者三陵),瀋陽、遼陽附近;第二處是清東陵,在河北唐山市遵化市;第三處是清西陵,現在河北保定市易縣。

關外三陵是誰在守護皇陵?

關外四陵,也有很多人稱作關外三陵,分別是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努爾哈赤的祖輩永陵,其實努爾哈赤的祖先和兄弟、子侄原來埋葬於東京陵,在現在遼陽,1624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後,將祖輩、兄弟、子侄的墓葬於此,稱為後金祖陵,又稱東京陵。1654年,順治皇帝將努爾哈赤的祖輩等遷移到永陵,此處留下了舒爾哈齊(努爾哈赤弟弟)、穆爾哈齊(努爾哈赤弟弟)、褚英(努爾哈赤長子)、達爾差(穆爾哈齊兒子)等四座陵寢,地位較低,1988年稱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努爾哈赤福陵鳥瞰圖)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清朝時期有專門的部門管理這些陵寢,關外三陵在盛京將軍下設三陵總理衙門負責管理三陵事務,下設總管衙門掌關防衙門,總管衙門是武職部門,負責三陵的安全事務,掌關防衙門負責定時祭祀事務。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仍然受到很好的保護,守陵人大多都是父子相承守護陵寢,很多人居住在附近,保護的比較好,民國東北地方政府給與了優厚待遇,但是民國時期也用不了那麼多的守陵人,很多人自謀生路,留下一小部分人看管陵寢。1924年,地方政府接管關外三陵,並以福陵和昭陵為中心,建設了公園,由國家管理,一直延續到現在。

由於遠離戰爭的中心,關外三陵得到很好的保護,政府很早介入管理,到現在仍然有清朝皇室後裔定時祭祀,他們基本沒有工資,多是清朝皇室家族成員籌款進行祭祀,保護陵寢由國家負責。

清東陵和清西陵是誰在守護陵寢?

清朝統治時期,分別設置了東陵承辦事務衙門西陵承辦事務衙門,配置有軍隊保護陵寢,也有專門的維護人員和祭祀人員,歸內務府管轄,這些都是清朝政府負擔。(唐山清東陵景色)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根據《清室優待條件》中規定:

大皇帝辭位之後,其皇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共和國選設衛兵妥慎保護。

也就是說,中華民國負責出兵保護清朝皇帝陵寢,祭祀的事情由國家和清朝皇室負責。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重新規定了《清室優待條件》,溥儀被趕出了皇宮,其中第四條規定:

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酌設衛兵妥為保護;

溥儀在1917年短暫復辟,此後待在紫禁城內的他不甘心,經常和一些遺老遺少以及外國人勾結,企圖復辟登基為帝。溥儀和民國政府交惡後,民國政府逐漸撤走了守衛清東陵和清西陵的少量保護部隊,守衛皇陵的責任落到清朝皇室自己頭上,少量的守陵人主要是原來的守陵人承擔,費用由原來的清朝皇室籌款給守陵人看管,沒有錢和利益誰也不願意守陵。(清西陵景色)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國民政府由於戰亂,守陵軍隊也就撤走了,這才導致孫殿英利用軍事演習的幌子盜取清東陵,此後,清朝關內的陵寢陸續遭到盜掘,失去政府軍隊的保護才造成這樣的惡果。

新中國建立後,關外三陵由於早就劃歸政府管理,地方政府也就接管下來管理,負責都是國家人員,清朝皇室後裔只是負責祭祀事務。而在河北境內的清東陵和清西陵,新中國政府並沒有馬上接管,暫時還是由極少的守陵人看管,都是定居在附近的人,大都也沒有工資。國家派出考古研究人員考察清東陵和清西陵,1952年成立東陵文物保護所,接管清東陵,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954年成立西陵文物保護所,政府接管清西陵,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清東陵守陵人照)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民國時期清東陵和清西陵的守陵人沒有多少經濟來源,很多帝王陵寢地面建築原來富麗堂皇,用料考究,這些裝飾東西民國期間逐漸都丟失了,也不知道是誰幹的,大家可以自己考慮一下。新中國政府接手後才改變這一狀況,並著手修復陵寢的地表建築。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附註:溥儀陵寢在哪裡?

溥儀(清遜帝)1967年去世後,最初安葬在北京八寶山。1995年,清西陵的工作人員說服了溥儀的妻子李淑賢,將溥儀遷葬清西陵,是當初溥儀登基時就選定的陵寢地點,距離光緒皇帝崇陵圍牆200米,皇后婉容和貴人譚玉齡伴隨左右。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2019-06-08

眾所周知,清朝是滿族人,其發祥地是在今天遼寧省一帶,清朝最後入關統一了中華大地,並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在整個清朝276年的歷史中,共有11位皇帝,而清朝的皇陵主要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入關前的盛京三陵,一個入關後的清東陵和清西陵。

盛京三陵位於今遼寧省瀋陽市,三陵即福陵、昭陵、永陵,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與皇后葉赫那拉·孟古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及其皇后的陵墓;永陵內安葬著努爾哈赤的祖先及他們的福晉。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下屬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有15座陵墓,包括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慈禧太后定東陵、慈安皇太后的定東陵及其它皇后、嬪妃、公主、王子等的陵墓。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帝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光緒帝的崇陵、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管理清朝皇陵的部門有內務府、禮部和工部。並且在皇陵當地設置有專門的機構,如清東陵有東陵承辦事務衙門,設置總管事務大臣一名,由馬蘭鎮總兵管兼任,馬蘭鎮總兵管是清代直隸綠營的五鎮總兵官之一,駐地在今河北省遵化市,東陵承辦事務衙門下設管理機構和保衛機構。

管理機構負責日常的維護,接待,修繕,清掃等相關工作,而保衛機構則負責日常的皇陵內外安全保衛工作。這是清朝還存在的時候,清朝對皇陵的管理。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退位前與民國政府簽署了協議,其中有一個內容就是維護清朝皇室陵墓,清朝之後就滅亡了,而民國又處於混戰階段。

清朝滅亡後,那些原來負責維護皇陵官辦機構就不存在,但仍有一些人守護在皇陵,這些一部分是滿清皇室成員,陵墓中埋著就是自已的祖先,另一部分人是滿清貴族自掏腰包花錢請來的守陵人,負責打掃衛生,看陵之類的簡單工作。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原本國民政府要負責維護皇陵的,但國民政府由於內亂,一時沒有時間來管這些,於是在1928年就發生孫殿英盜墓的事,此事發生被披露後,引起溥儀及滿清皇室成員的極大不滿,向蔣介石告狀,這才引起國民政府的重視,因此加強了陵墓的管理。

說是加強管理,也不過是國民政府花錢僱一些人來負責簡單的打掃及防衛工作,再加上皇陵原本就是有一些滿清的皇室後裔在維護,這些人的費用也是由國民政府出錢,而這些守陵人為了守陵,也基本上在陵墓附近安家,形成一些村落,然後子承父業,就算沒有繼承父業,由於陵墓本來就在村子附近,也有義務負責維護。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當然國民政府付給這些守陵人的錢也只是斷斷續續的,這些守陵人一是因為家就在附近,二是因為戰亂,因此就在陵墓附近開荒種地,養活自已,同時負責維護皇陵,就這樣世代形成一個習慣,維護皇陵的習慣,國民黨敗逃後,這些皇陵的管理就由新中國負責維護了,併成立了專門的機構,直到現在。

优己
2019-06-10

守陵人除了工資收入之外,皇家陵園一般都有各自的產業來維持日常花銷。清朝滅亡之後,守陵人的工資是沒了,但是那些產業還在,這些產業足以維持這些守陵人的日常花銷。比如清陵有相應附屬的土地千頃,守陵人自己種田足以自己養活自己。

在古代守陵人的收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政府發的工資,當時能夠有機會守皇陵的都不是普通人,他們往往都是大內侍衛,然後被派去守陵的,而他們的長子則會在成年之後頂替他們的位置繼續幹守陵人,也就是說守陵人實際上就是一種世襲的政府職能機構。各朝政府對待這些守陵人都有非常豐厚的賞賜以及恩寵,比如,守陵人的後代除了長子必須繼承守陵人職位之外,他們的其他子女都可以到皇宮裡任職。當然,清政府滅亡之後這種所謂的恩寵與賞賜就沒有了。

第二種收入來源就是皇家陵園自己的產業,這種陵園產業制度是曹操設立的,曹操在臨死以前就算到王朝早晚會滅亡,朝廷肯定是無法一直撥款的,所以當時的曹操就設立了相應的陵園產業,比如各種良田跟桑園,守陵人可以種田自己生活,桑園養蠶織絲綢。也就是說,守陵人是最早的承包到戶。

飞哥讲历史
2019-06-08

謝謝邀請

“守陵人”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很神祕的,畢竟這個行業不常見,我們普通老百姓也不盜墓,最早一次聽說“守陵人”是看孫殿英盜墓的時候,他用槍趕走了守陵人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誰給守陵人發工資,他們如何生活,要分三個時期

第一,清朝時

守陵人在清朝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該制度不僅規定了什麼時候幹什麼事,還有該事件的規格,標準等,這麼看的話,“守陵人”屬於公務員,而且地位不低,畢竟皇帝更加害怕自己的陵墓被盜,所以守陵人就得找自己宗族的人世襲(估計是想著同一個祖宗,不會幹進不了祠堂的事)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守陵人屬於比較高級,有編制的事業單位領導人員,這類人當然是清政府發工資,而且待遇不低(守陵人的子女,一出生便報戶口,即刻享受七品待遇)

第二,民國時

清朝滅亡時,清朝皇帝退位協議裡有一條規定,就是民國政府必須派人保護皇家陵園。相信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專門的人來負責這件事,但時間長了,民國戰亂不斷,這條規定也就也就沒有什麼功效了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至於之後還有人守護,可能是因為清朝剛剛滅亡,還遵循古法;也有可能是,天下大亂,跑到外面還不如留在陵墓,至於怎麼生活,應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地取材”的吧

第三,新中國成立後

到現在還有人在守陵,可能就是一種信仰了,而且,現在守陵也沒什麼忙的,以前的大小祭祀沒有了,也不用擔心被盜,就是得時不時去看一下,生活來源應該是純靠自己種地或者打零工了(不能離開該地區,估計年輕人沒人樂意去)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總結一下:穩定的現代社會,守陵人作為一個古老的傳承,是該到了完成它歷史使命的時候了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挺對,就關注轉發一下唄!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不對,就留言討論一下唄!

淡看天上月
2019-06-09

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延伸一下。那麼大秦、大漢、大唐、大明等等歷代王朝滅亡的時間更久。現在照樣還有人在跟他們守陵,這些人的工資又是誰在發呢?他們又如何生活呢?

先說古代

古代改朝換代之後,前朝帝王,甚至更往前朝的一些帝陵都會由當朝的那個朝代繼續派兵守護。都知道自己的王朝不可能長久下去,總有滅亡的那一天。所以自己為前面朝代的守陵的算是一個各個朝代之間默認的“約定”,每個朝代基本上會不自覺的來執行這個“約定”,只是保護力度沒有當朝的大。但是也有不保險的時候,即到了亂世時期,守護這些陵墓的人說不定就是最方便盜這些陵墓的人了。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再說現代

到了現代,這些古代的陵墓都成為了文物。既然是文物,那麼就會有相關的人員來保護這些文物。無論是這些歷代帝王的陵墓也好,還是其他人的一些陵墓等等各種被稱為文物的對象都會被保護。而且隨著科技手段的越來越發達,以前需要大量人力的事情現在已經可以用設備來完成。既然有專門的部門在保護這些帝陵,那麼就會有專門的資金提供,所以他們的工資當然是這些專門的部分在發。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只要是社會穩定時期,歷代的帝陵都會有專人在守陵。而不是朝代滅亡之後,帝陵也跟著一併滅亡了。當然之前若是到了亂世,這些帝陵就成了一個顯要目標,內外勾結盜墓的事情就經常發生了。

非空
2019-06-10

謝謝邀請!

守護皇陵,在古代是一件非常榮耀的職業。白居易的『琵琶行』裡有這樣一句話:“五陵年少爭纏頭 一曲紅綃不知數。”說的就是漢初五陵附近,居住的都是富裕人家。雖然五陵少年不見得都是守陵人的後代,但豪門貴族出五陵,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到了清朝,皇陵有點複雜。入關之前就已經亡故的努爾哈赤與皇太極,葬在如今的瀋陽,加上他們的祖陵,被稱為關外三陵。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世祖與第二個皇帝聖祖皆葬在位於河北省遵化境內稱東陵。到了第三個皇帝世宗,獨闢蹊徑,把陵寢選在了京城西南的河北易縣,稱西陵。於是,清皇陵一改過去列朝的昭穆制度,高宗、文宗、德宗相繼葬在了東陵,仁宗、宣宗、德宗先後葬在了西陵。這樣,清皇陵就分為三處了。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清帝退位前,守護皇陵的都是八旗子弟。一個皇陵,最多時守衛多達三千多人。他們待遇優厚,身份顯貴。工資一般為內務府或轉交總理事務衙門來發,且子承父業。到了一九一二年,清朝滅亡後,由於民國政府與滿清皇室簽訂了協議,負責保護和維修清室皇陵,所以一段時間以來,守陵人生活無憂。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可自從孫殿英盜掘東陵,又加上軍閥混戰和日寇入侵,守陵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沒有人為他們發工資,至多隻是皇室後裔捐些錢來,維護這些人的正常開支。所以,他們大多在陵區內闢地種糧,賴以養家餬口。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到了現在,清帝退位已有百年曆史,仍有一些人還在擔負守陵的任務。東、西陵區附近都有一些滿族村,這些村子裡的村民大都是守陵人的後裔。他們仍以守陵人而自豪,以自己身上流著舊皇族的血液而驕傲。所以,他們為自己的信仰,為了心中那份神聖的使命感責任感而守護著祖先的陵寢。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大多數人都有一項能養家餬口自己技能。比如為古代建築描繪彩釉,修復古建、廟宇。由於清皇陵屬於名勝古蹟,有些人也能從眾多的遊客身上得到些回饋。或者,陵區的管委會分配給他們一些工作,掙取政府的工資。總之,這些人如今生活雖比不上王朝時期的奢華,但衣食還是無憂的,更重要的是如今他們生活中沒有從前那麼多的禁忌,精神上得以放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尼采讲历史
2019-06-15

首先皇陵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到現代社會,每個朝代的皇陵更加是象徵我們國家歷史進程的重要證明,那麼守皇陵的也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在古代封建社會守皇陵一般是派犯了罪的皇室宗親,進入民國後守陵是一個自發性的每個朝代遺留下來的一批後裔在做這份工作,到了後期守陵人是公務員。即使他們領著微薄的收入,但是他們守護的是他們對歷史的感情。


秦始皇陵

關於守陵人有不少神話傳說,其中秦始皇陵的最為玄幻,話說項羽火燒阿房宮後對秦始皇皇陵也是想一併摧毀的,派十萬大軍攻入皇陵,卻遭到了一股頑強的秦軍餘孽抵抗,秦將名為蒙馳,手下僅有三千餘人,卻把項羽的十萬大軍打的抬不起頭來。這裡有點玄乎了。據說帶隊的蒙馳是蒙恬的後裔,誓死保衛秦始皇陵是蒙家軍幾代人的使命。據說十幾人之所以能打退項羽十萬大兵是黃龍附體。


據說蒙家人至今還守衛著皇陵。咸陽的黃土坡上有個村落,有一位年長的老人,便是蒙家族人的族長。族人世受皇恩,雖然已經過了兩千年,但使命未變,每隔20年,就要定下一任守陵人。所以所謂的工資是對他們的侮辱,這麼神聖的使命還需要錢麼?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十三陵

大同小異,十三陵的守陵人也是附近的村民,由於有十三個陵,守陵人也不止一個。其中第一代守陵人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據記者採訪老人叫許景年已經八十多高齡了。即使是沒有收入,他風雨無阻,在荒廢的陵前種上果蔬菜園權當業餘時光的消遣。隨著一代一代守陵人的變更,現在十三陵都裝上了監控設備,守陵人時刻拿著對講機,看著監控視頻,守陵隨著時代變革也開始科技化。這時候的守陵人才開始有正常收入。以前老一輩的大多是自發的。守護的是一種感情,而不是財富。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在已經開放的長陵、定陵,還有一群特殊的“守陵人”。他們穿著制服,身攜武器,他們就是自上世紀80年代初就進駐十三陵的武警官兵。由於已經開放就更要小心提防,他們日夜巡邏著。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守陵人具有的職業操守絕對是一份感情,一份執著,如果是金錢收入就能衡量的一個工作那麼是無法做到如此細心,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著的。收入多少並不是守陵人做這份工作的初衷。


再說說清朝的皇陵是被孫殿英炸燬的,財寶已經盜盡一空,剩下的東西都搬入了北京博物館或者被國家保護了起來,壓根就沒守陵人了,已經開放參觀了,所謂的守陵人也就是國家安排的類似於景點售票處或者說是門衛比較合適吧。

史论纵横
2019-06-11

喜歡看盜墓小說的朋友,對“守陵人”這個詞並不陌生,像《盜墓筆記》的悶油瓶張起靈世世代代都是守陵人,古代皇陵都有專門的守陵人,只不過他們沒有張起靈那麼神祕,也沒有什麼超能力,不過是忠於皇室的武將家族罷了。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古代人都信奉風水,皇室更看重百年之後的長眠之所,他們認為這不僅關係到自己身後的富貴,也關係到後人的命數,所以不惜耗費大量財力人力,選擇風水寶地,修建皇家陵寢,還煞費苦心的安排守陵人。

清朝是由當時關外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入關之前的三座皇陵都留在了發祥地東北,也就是今天遼寧境內的盛京三陵,分別為:努爾哈赤先祖的長眠地——撫順清永陵、努爾哈赤的長眠地—瀋陽清福陵、皇太極的長眠地—瀋陽清昭陵;順治在位期間,滿清入關、統一中原,此後清朝皇帝的陵墓大多葬在了唐山的清東陵,部分葬在了保定的清西陵。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入關前後,不僅皇陵的位置發生變化,守陵人的群體也發生了改變。

清朝入關之前,皇陵的守陵人是“國戚舅姨子孫”,所謂的國戚舅姨子孫,指的是與皇家有姻親關係的宗族,而守護盛京三陵的基本是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的舅父、姨母的子孫,例如清福陵的守陵人就是努爾哈赤大姨母的子孫伊爾根覺羅氏、努爾哈赤舅父的後人喜塔臘氏、以及其小姨母的子孫薩克達氏。

清朝守護皇陵的最高長官是三品官,雖說不算顯赫,但守護的是祖先陵墓、是清朝的江山龍脈,所以必須是皇帝絕對信得過的人,女真起義之初,愛新覺羅家子弟不是特別多,還得征戰沙場建功立業,除了愛新覺羅的子孫外,自己的表兄弟就是最親近的人,所以努爾哈赤與皇太極都將此重任交給了自己的表兄弟這些舅姨子孫。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清朝入關後,雖還有小戰亂,但天下已定,愛新覺羅家的子孫都馬放南山,皇室子孫的隊伍迅速壯大,順治康熙葬在了清東陵,雍正為自己選了清西陵作為長眠之所,清朝的皇陵就算由關外定居在關內,守護祖先陵墓的重擔則交到了愛新覺羅的子孫手裡。

清朝第一位被派去守皇陵的皇子應該是雍正的一奶同胞老十四胤禵,九子奪嫡時胤禵是堅定的八爺黨成員,在老八胤禩失勢後,胤禵甚至取代胤禩成了奪嫡的熱門人物,成為雍正最大的政敵,雍正繼位後,念及一母所出的情分沒有殺掉胤禵,而是派他去給康熙守陵,此後清朝守陵隊伍中常常見到皇子的身影。

無論是守護關外三陵的國戚舅姨子孫、還是守護清東、西陵的愛新覺羅的子孫,都是享受清廷發放的俸祿的。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1912年溥儀退位,宣告清朝的滅亡,清朝皇室憑藉著和平退位換來了南京政府承諾的優待條件,保證了皇室成員的物質生活條件,以及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國民政府酌設衛兵保護的承諾。

只是那個動盪的年月裡,軍閥混戰、政權傾軋,承諾並不管用,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等皇室成員被趕出了紫禁城,活人的權益都保障不了,亡人就更沒保障了,1928年軍閥孫殿英炸開了清東陵,盜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根本沒有守陵人在保護皇陵啊,可見隨著清朝的滅亡,守陵人早已名存實亡,或者說已經消亡了。

像素说历史
2019-06-08

感謝邀請。我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泱泱大國,在世界上也享有“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美稱。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在這五千年的漫長曆史進程中,我國古代一直尊崇皇權至上的理念,這一現象自秦始皇建立秦朝起一直到清朝滅亡,持續了兩千多年,在這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這些皇族們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其一生更是享盡奢華,他們自然想把生前的一切帶到死後的世界,也就是對自己的身後事格外的在意,那就是修建恢弘氣勢的皇陵,並且歷朝歷代的皇陵裡會有大量的陪葬品,裡面件件都是稀世珍寶價值連城。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這些陪葬品就如同我前面說的件件都是稀世珍寶,那不免有心人的惦記,皇室們為了保護這些寶貝,也為了自家皇陵的威嚴和皇權的不可褻瀆,歷朝歷代的皇室都會特意為皇陵的保護工作去組織一支護衛隊,和安排守陵人,清朝的皇室自然也是一樣。這些守陵人都是從八旗子弟中挑選出來,軍紀嚴明,同時清朝的皇陵嚴禁外人進出,也保證安全,自然做個守陵人也是非常辛苦的,清廷也知道守陵人的不容易,給了這些人家族終生的榮譽,並且世代的子孫都不需要納稅和服役!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但是清朝滅亡以後,清朝的皇族後裔們基本上都自顧不暇了,也就沒有心思和經力去保護自家祖先的皇陵了,也就是籌幾個小錢,隨便找幾個人去守護清廷的皇陵,所以才會有1928年孫殿英用槍驅趕守陵人,並盜掘清東陵的事情!好在清朝的關外三陵的情況就比清東陵好一些,因為遠離政治中心,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而且那邊的都是父死子繼的守陵機制,所以一直都是一代代下去的守護著清朝的關外三陵。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則是交給我們的最可愛的武警部隊去守護這些皇陵,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守陵人,其實他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因為他們,讓中華文明未曾斷流,其實清朝滅亡後,還是有很多的守陵人!但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守護皇陵這一工作交到了我們最可愛的人手裡,守陵人這一職業就沒有了。原先守皇陵的那一些人,他們有的人當起了農民、有的人則到了大城市中上班……都逐漸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不只是守陵人還有一些職業,都會被時代慢慢淘汰的。

一卷青史
2019-06-10

滿清入關後共建有兩座皇陵群,分別是清東陵和清西陵,如果加上關外遼寧盛京的“盛京三陵”,那清朝就共有三座皇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始建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陵區內共有5個皇帝的陵墓,分別是順治皇帝的孝陵、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皇帝的裕陵、咸豐皇帝的定陵、同治皇帝的惠陵,此外還有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座寢陵。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有4位皇帝的陵墓,分別是雍正皇帝的泰陵、嘉慶皇帝的昌陵、道光皇帝的慕陵、光緒皇帝的崇陵,此外還有9個皇后,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座寢陵。值得一提的是,清西陵中還有一座沒有建成的皇陵,那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陵墓,溥儀死後被安葬在八寶山,不過據說,1994年,傅儀的骨灰又葬入清西陵,和他的祖先們葬在一起。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01 皇陵建成後,為了維護皇室尊嚴,清朝派了龐大數量的八旗子弟擔任守陵人,這些守陵人內部分工極細,條件優厚

以清西陵為例,清西陵開建後,為了保護上吉之壤,清政府在陵寢的東南西3面修建了風水牆,牆外每隔1.5公里共栽設了587根紅樁;紅樁外每隔40步立白樁,白樁外5公里再立青樁。青樁外再開 10 公里官山,立暴石,上刻“禁地官山界石”,嚴禁百姓過往。

清政府在西陵設立了東西王府、內務府衙門、承辦事務衙門、關防衙門、禮部衙門、工部衙門、兵部衙門,不僅有上至貝勒一級的王爺,還從關外、東陵等地遷移來大批滿人負責陵寢的日常維修和祭祀,可見守陵人的規模極其龐大。

雖然統稱為守陵人,但內部分工極細:糖匠、面匠、醬匠、粉匠、酒匠、網戶、牛羊工、養鷹的、養鳥的……一個“工種”一干就是一輩子。

守陵人剛來時,清政府會給每戶分一處小院,一般住戶是三分三為基準。三分三是指小院的寬度乘以長度的面積,“一畝三分地”的說法便來源於此。這裡有學校,滿文漢文雙語教學,還教授音樂、舞蹈和騎射等等。學校裡的學生都是守陵人的子女,他們一出生便報戶口,即刻享受七品待遇。

祭祀時間以外,守陵人的生活極為悠閒。他們大多不會種地,閒來逗逗鳥、鬥鬥蛐蛐,極其講究吃,講究“禮數”。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02 清朝末年後,朝廷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無力管束守陵人,寢陵大臣們逃的逃,散的散,昔日尊貴的皇家寢陵一片破敗,清朝滅亡後,守陵人的管理機構徹底消失,曾經的滿清貴胄,成了地道的河北農民

清朝末年,在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腐敗沒落的清政府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自身尚且難保,更別提維持龐大的寢陵管理機構了,寢陵大臣們逃的逃,散的散,昔日尊貴的皇家寢陵一片破敗。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守陵人的職業也正是壽終正寢。剩下沒走的守陵人,就在皇陵附近聚居,慢慢形成了一些村子,稱為守陵村。曾經的泰妃園寢內務府就是其中的一個守陵村。

民國九年,該村一名舉人將泰妃園寢內務府改名為“忠義村',並在留西南兩門楹聯:

西門村落新成仍是當年梓里,禾麻逐植居然今日桃園。

南門遠山依水無異伊穎之地,耕田鑿井同遊西口之天。

從此,妃陵寢內務府衙門與西陵地區其他的守陵機構陸續成為了滿族的村莊,曾經的守陵人也逐步變成了地道的河北農民。不過無論經過怎樣事過境遷,他們對自己的根不會忘懷。

如今,在河北易縣清西陵的附近,已經形成了一個西陵鎮,該鎮共轄17個行政村,有11個少數民族,滿族人居多,佔全鎮人口的四分之一,這些人都是昔日皇家守陵人的後代。忠義村就是其中之一。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03 如今的清皇陵已經成了旅遊景點,由旅遊局和文物局管理,守陵人後代已經和這些皇陵沒有什麼關係了,他們要進去還得買門票

忠義村的祖先們一直負責皇陵的祭祀、守護、清掃等工作,並且領取朝廷的錢餉。民國成立後,停止了對這些的錢餉發放,於是,這些昔日守陵人也慢慢開始務農討生,變成普通的農民了。

忠義村緊挨著的就是太妃陵,村裡人稱為小綠陵,這是因為陵殿上面有綠色的琉璃瓦。解放後一段很長的時間,由於文物局還沒有來接管,所以政府還是會指派一些村裡人去看管皇陵,不過主要工作是防止偷盜,還有就是剪剪草,然後還會允許他們在皇陵前種點自己吃的口糧,至於工資,就是象徵性的給點,根部不夠維持生計。這樣一來,看守皇陵的村名積極性不高,皇陵裡的東西也經常被盜。80年代的時候,鈕茂生當過河北省省長,他是個滿族人,特意來清西陵祭奠祖先,村民藉機向他反映工資太低的問題,鈕茂生聽後,當即提高了看陵人的待遇。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1978年,清西陵正式定為旅遊景點,歸“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管理,村民徹底和皇陵斷了關係。現在,村民們想要去皇陵裡面,還得跟外地來的有人一樣買票進去。老人們由於捨不得花錢,都不去了。年輕人偶爾會帶朋友進去看看,至於小孩,對皇陵更是完全陌生了,沒有什麼感覺。清皇陵在他們眼裡,已經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了。

如今,這些昔日“守陵村”,已經和全國的農村沒什麼不同了,年輕人嚮往外面的世界,紛紛外出求學、打工,留下一些老人在村子。也許,在某個閒暇時,他們看著離他們不遠的清皇陵,會想起他們是清朝貴胄的後裔,他們的祖先曾是這裡的守陵人。不過,這種念頭可能只是一閃而過,接下來該幹嘛幹嘛去,畢竟,生活還要繼續,祖上的事,跟他們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