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武家沒有能力奪權嗎?
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10 個回答

這件事,武則天自己也思考過。當時她犯嘀咕,後來狄仁傑就問了她一個問題:陛下,到底是兒子親,還是侄子親?

武則天又不傻,結果太明顯了。

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為什麼不傳給姓武的?

我們看姓武的都有誰?

武三思、武承嗣。

是武則天哥哥的兒子,姓武倒是姓武了,可是跟武則天有雞毛關係呢?武則天的確給武承嗣他們很大的權力,也暈乎過。因為許多大臣搖旗吶喊,擁護武承嗣當太子。既然擁護武承嗣當太子,那麼目前當太子就得下去。

他們想讓誰下去呢?

武則天親生兒子——李顯、李旦。

武則天想永葆武家天下,就要傳位給姓武的。但侄子卻又不如兒子親,這就形成了矛盾。這時候,一個聰明的大臣湊上來出主意,力勸武則天,一定要立姓武的。這很符合武則天的心理,然而她又不想傳侄子。所以大臣又說,不如我們給兩位皇子改姓吧!你把他們改姓武,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武則天一聽,對啊!

提這個主意的,是個忠臣,是貞觀名臣岑文本的侄子,也是由岑文本親自撫養成人的孩子,名叫岑長倩。於是,李顯被改名叫武顯,李旦被改名叫武輪。這樣,就暫且穩住,不讓繼嗣的權益落到武三思、武承嗣頭上。不過,武則天還是疑慮,他怕自己死後,即位的兒子會把名字改回去,那麼天下就又不姓武了。

這個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讓武則天醍醐灌頂。

是狄仁傑。

狄仁傑真正抓住了事情的要害,他說:“陛下傳位給侄子,天下自然會繼續姓武。但陛下死之後,你的侄子去廟裡祭祀祖先,是會把他爹放在臺上,還是會把他姑放在臺上?”說真的,武則天可以不在乎其他的,但她不能容忍自己死後被抹殺。兒子肯定不會忘記自己的母親,兒子逢年過節,必定祭祀母親,孫子也會記掛奶奶。但侄子就不一定了,甚至可以說肯定不會,人家會祭祀自己的親爹親媽,你算老幾?

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醍醐灌頂啊。

於是,武則天堅定了立自己兒子的信心。在朝堂上,她和狄仁傑,聯袂出演了一出話劇。武則天說她做夢夢見一隻漂亮的鸚鵡折斷了翅膀,問群臣這是啥意思。沒人說話,狄仁傑就說:“鵡者,陛下之姓。兩個翅膀被折斷,是象徵著陛下的兩個兒子被廢黜,陛下啟用兩個兒子,翅膀就齊全了!”

當時在場的武三思和武承嗣都氣炸了,可也知道可能是姑姑的意思,不敢吭聲。後來武則天故意問狄仁傑到底要立誰當太子,狄仁傑說:“陛下內有賢子,外有賢侄,取捨唯在陛下聖心獨裁!”武則天就說:“我自己有兒子,武承嗣、武三思是什麼東西!(我自有聖子,承嗣三四是何疥癬)”

兩人當場掩耳逃竄。

從那以後,武承嗣也的確試圖改變過武則天的想法,但武則天都說:

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只要武則天心意已決,武家的權勢也會一步步被收回,李唐宗室的權力就會拿回。武家無力與李氏對抗,也就沒辦法奪權了。




更多人生勵志小故事請直接關注我!

不是唐王朝奪而是武則天還政於唐。。 武則天費盡心機改唐為周,登上女皇的寶座,為何在其晚年不傳位武氏以延續武周王朝,卻要還政於李唐王朝?其主要原因是以父系家長制為基礎的封建宗法制以及傳統社會觀念的約束.母子皇位繼承較姑侄皇位繼承更具合法性及得到社會認可,以及武周王朝延續後女皇將不會被列於宗廟的必然結果,加之武則天取得皇位的途徑及方式並未得到天下臣民的認可,臣民心向唐王朝,最終迫使武則天放棄帝位與廷續武周王朝的初衷,忍痛割愛,還政於唐.

古代宮廷裡存在許多真真假假的神祕文化。有種說法,從天空的星辰變化可以看出人間的大事。古人對此深信不疑,而且專門設置觀察天象的史官。唐太宗晚年,唐都長安經常在白天看見太白星,太史占卜後得出結論,說:“女主昌。”民間也暗中傳播著一本《祕記》,裡面記載:“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聽了,非常憎惡。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一天,唐太宗與武臣們一起在宮中行宴,宴會非常熱鬧,君臣間也比較隨便,說說笑笑,並以酒令娛樂。酒令的內容圍繞著每個人的小名展開。輪到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武安李君羨行酒令的時候,他自稱小名為“五娘”。唐太宗聽後很驚訝,但不動聲色,笑著說:“何物女子,乃爾勇健!”大家也跟著大笑,看李君羨五大三粗的武夫模樣,怎麼有一個女子的小名。其實,在融洽的氛圍內,唐太宗已動了殺機。按照男性在整個社會所佔據的絕對優勢,他不認為會有一個女子可以奪走他的李氏江山。那麼,為什麼會有“女主”的傳言?這是他非常忌諱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如今,從李君羨的言談中,他聯想到占卜的結果及《祕記》中的傳言,認為李君羨官名封邑都有“武”字,現在又知道他的小名竟然是“五娘”,那麼,所謂“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中的“女主武王”,很可能就是“五娘”了。所以,不久以後,唐太宗就把李君羨派出京城,任為華州刺史。又過一段時間,唐太宗迫不及待地找了一個罪名,以李君羨與妖人勾結,圖謀不軌,將李君羨殺死。

此事過後,唐太宗仍不放心,就祕問太史令李淳風:“《祕記》所云,信有之乎?”

李淳風回答:“臣仰稽天象,俯察歷數,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親屬,自今不過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已成矣。”

唐太宗非常相信李淳風,一聽此話,差點蹦了起來,心想:“此人如此狠毒,竟要殺盡我的子孫麼?”於是,馬上追問道:“疑似者盡殺之,何如?”就是想將宮中所有與“女主武王”有關的人都殺掉。若如此,武則天肯定在第一批被殺的犧牲品當中。

幸好李淳風不願意唐太宗大開殺戒,說:“天之所命,人不能違背。您無法將王者殺死,只能多殺無辜。而且自今以後有三十年時間,她也已?老了,怎麼說也會有慈善心腸,禍害或許不會很大。如果皇上您現在藉故將其殺害,上天或許滋生強壯之人,以極端怨毒之心行事。到那時,恐怕陛下的子孫,無一能夠生存!”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聽了這些話,唐太宗沉默不語,終於將殺機隱藏下來。

然而,無論如何,按照當時的觀念,此事關係唐太宗的子孫及整個王朝的命運,唐太宗不可能不重視之。武則天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唐太宗豈能不暗中審查。而武則天聰慧敏俐,又膽識超人,不僅逃脫危險,而且與李治發生關係。

唐太宗病逝後,武則天被迫到感業寺當尼姑,雖與佛教結緣更深,但也嚐盡人間辛酸苦惱。寺廟中的明爭暗鬥使她對佛教的慈悲產生了懷疑,而激情與野心被壓抑得越久,反彈起來也就越強烈。所以,當唐高宗到感業寺行香的時候,武則天想盡辦法與之相見,二人舊情重燃,均流下眼淚。王皇后得知這一消息,主動建議皇上將武則天召進宮中,武則天由此重入皇宮。此中細節,可看《唐太宗遺囑密碼》中的介紹。

總之,武則天進宮後,將皇帝的三千寵愛集於一身,並迅速以拉攏威脅等手段,建立起由大量太監宮女組成的網絡,展開爭奪皇后寶座的激烈鬥爭。為達到目的,她不僅以親手殺死女兒為代價損壞王皇后的名譽,而且誣告王皇后行“厭勝”巫術害人,不擇手段地排擠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武則天成為皇后之日,即王皇后、蕭淑妃被打入冷宮之時。武則天將她們囚禁在一個別院,封閉嚴密,只在牆壁上開一孔以通食器,嚴防皇上見到二人。但有一天,唐高宗偶爾想起王皇后、蕭淑妃,徑自前來探視,當他見到二人的慘狀後,忍不住痛心地呼叫道:“皇后、淑妃安在?”王皇后哭泣著回答:“妾等得罪,廢為宮婢,何得更有皇后尊稱。至尊若思念昔日恩情,使妾等能再見日月,請求皇上將此院改名為‘迴心院’。”唐高宗點頭,說:“朕即有處置。”打算好好地安置二人。但還沒等唐高宗有所行動,這一消息已迅速被武則天的密探獲知。武則天聽後,大怒,派人將王皇后、蕭淑妃各打一百杖,然後斷去她們的手足,投入酒甕中,聲言要讓此二嫗骨醉,令二人在極端痛苦的狀態中維持數日才死。其殘忍手段真是比漢朝的呂后還有過之。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在入主中宮的鬥爭中,武則天也開始了與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權臣的較量。她起初打算以和平方式籠絡長孫無忌等人,但無論如何低聲下氣,終無法得逞。武則天轉而產生濃厚的怨恨情緒。在褚遂良叩頭流血勸說唐高宗的時候,武則天在簾中大喊:“何不撲殺此獠!”可見,她已逐步邁向了政壇。由於皇后的爭奪戰是以皇帝、武則天為首的政治力量與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另一重要政治力量的較量,其成敗直接影響著整個唐王朝政治力量的變化。

沒有武則天武家就沒有實力奪權。所以關鍵在武氏的態度。但對武氏而言,是武家親還是李家親?當時狄仁傑問她,如果你把皇位給了武家,那麼繼任者會不會來祭祀你?據說這之後武則天就決定把權力還給李家了。

很多人說,如果武氏把皇位給了武家,那她不就是大周開國皇帝了嗎?不祭祀她祭祀誰?所以這裡還有一個關鍵。這是一個儒家思想統治一切的社會。一個女人或者可以逆一時時事,但大勢終究不可抗拒。歷史是由人創造,當然也可以由人書寫。所以,當儒家思想再次嚴謹起來的時候,把漢儒的三綱五常上升為天理的時候,一個已經去世多年的女人又怎麼來維護自己的名節?武氏把政權歸還李家,就算之後綱常重塑,她至少仍然可以以一個母親的形象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武則天登上李唐江山稱帝,可以說,她是把李氏王權給取代了,換句話來說,她把唐王朝給滅了。但是,因為武則天是李氏的媳婦,所以,李氏廟沒有徹底廢掉;但是如果武則天的繼承人是武姓的話,那麼李氏祖廟被拆是必然的事情,唐才事徹底滅了。宗廟未滅,說明,武則天本身並未想顛覆李氏江山。這是第一點。

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第二點,從血緣關係上來說,武則天作為出嫁女,侄子再親,也比不上自己的親骨肉啊,所以,把王權交給李氏的人,交給他兒子,唐中宗尚未,恢復李姓國號,也是情理之中。雖說,如果武則天把帝位傳給他侄子,那麼可以鞏固這次政變的結果,但是,武則天還是更偏向自己的兒子啊。

武則天晚年其實想過讓他的侄子武三思繼承她的皇位,所幸歷史在她晚年給了她一個最好的宰相——狄仁傑。可以說沒有狄仁傑,武則天就是一個政客;有了狄仁傑,武則天可以稱為政治家。就拿選繼承人這事來說,狄仁傑勸導她,侄子難道會比兒子還親嗎?一語驚醒夢中人,武則天最終下定決心將皇位傳給兒子李顯,並在狄仁傑安排下,將廢黜遠方的李顯接回洛陽,承繼皇位。因此可以說,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狄仁傑是有大功勞的。

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載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輿論鋪墊之後,武則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萬餘人的表請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號曰“聖神皇帝”,改唐為周,革了李唐的命,並將李顯定為皇位的繼承人,皇太子李旦降為皇孫。

那麼,武則天難道就沒有廢李立武的想法嗎?當然有!可是後來她為什麼又把天下還給了李氏呢?據史料記載,這與名相狄仁傑的智勸和武則天的“怪夢”不無關係。

狄仁傑的勸說很“走心”

狄仁傑如何勸說武則天歸還李唐天下,在《新唐書》、《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當中都有提及。

《新唐書》:

會後欲以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比匈奴犯邊,陛下使樑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廬陵王(唐中宗李顯被廢后,封廬陵王)代之,不浹日,輒五萬。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又說:“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餘年,又欲以三思為後。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

《舊唐書》:

則天無復辟意,唯仁杰每從容奏對,無不以子母恩情為言。

《資治通鑑》:

狄仁傑每從容言於太后曰:“太帝以二子託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姑於廟者也。”

從以上史料不難看出,狄仁傑勸說武則天,除了站在天意、民意的角度上,還重點突出了一點,就是“母子關係”。

“母子關係”是一種最能敲動人心的關係,它以最直接的血緣關係來維繫,因此母與子具有天然的親近感。從母與子的關係出發,最能打動人心。狄仁傑緊緊抓住了這一點苦苦勸說,雖然讓武則天有所反感,但武則天最終“不能無感,故卒復唐嗣”。

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武則天的“怪夢”

武則天欲改立太子期間,做過一個夢。對於這個夢,史料記載有所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效果。

《新唐書》這樣記載:

武則天對臣下說:“朕數夢雙陸不勝,何也?”對曰:“雙陸不勝,無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指李顯),天下本,本一搖,天下危矣。”後感悟,即日遣徐彥伯迎廬陵王(亦指李顯)於房州。

《資治通鑑》卻是這樣記載的:

武則天謂仁杰曰:“朕夢大鸚鵡兩翅皆折,何也?”對曰:“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指前面“太帝以二子託陛下”中的“二子”),則兩翼振矣。”太后由是無立承嗣、三思之意。

兩夢內容不同,但殊途同歸。其實這夢說怪不怪,只是經臣下一解釋就顯得怪了。這說明,武周雖立,大臣們對李唐仍念念不忘。或許武則天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堅定了把天下歸還李氏的想法。不然,看此人心向背,即使自己把皇位傳給武氏子孫,武氏子孫也坐不長。

武則天的成功是不能複製的,武則天掌權是由於高宗長期患病,政務由皇后武則天協助處理,在這個過程中,武則天慢慢的掌握了大權,也培養了一些勢力,對他忠心的勢力,武則天和高宗並稱二聖,而在協助處理政務的過程中,武則天也漸漸的對權力有了一種渴望,甚至有了一種思想,那就是男人可以做皇帝,那麼女人為什麼不可以呢,也許正時候在這個時候她有了做皇帝的想法,高宗的幾個太子因為各種原因被廢,也讓她漸漸有了當皇帝的想法。終於在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佈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當然了當了皇帝的武則天,對繼承人問題也想過,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總要立下來一個繼承人,女人當皇帝,她第一個,當時當皇帝痛快,現在立繼承人就麻煩了一點,要說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那麼以後江山還是會姓李,除了自己的兒子,還有自己的侄子,總算是姓武的,她也猶豫不決。

而她的侄子也有當太子的妄想,根據記載聖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當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后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武則天一想也是這樣的,但是還是猶豫未決,於是詢問內史狄仁傑。狄仁傑心裡還是向著李唐的,於是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則武后之子),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從此,武則天沒有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的心思,於是召李顯回洛陽,皇嗣李旦請求遜位於廬陵王,於是武則天立李旦為皇太子。

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發動兵變,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則天退位。

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徙居上陽宮(洛陽禁苑之東)。李顯上武則天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週一朝結束,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複稱神都為東都。終於江山回到李唐的手中。

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至於說武家為什麼沒有奪權這很好理解,武家雖然勢力大,可是人心始終向著李唐,而且武家所有的人都靠著武則天,如果沒有武則天,武傢什麼都不是武則天的態度很重要,說到底武則天還是心裡向著自己的兒子,武家沒有奪取的可能。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到,武則天雖然稱帝了,雖然改國號為大周,雖然號稱神聖武則天大皇帝,但是武則天沒有從根子上趕盡殺絕,李家的宗祠還在,李家的後代還在,由於唐朝的國際性和開放性,武則天得以榮登大位。但武則天繼續奉行的還是李世民的那一套,繼承的還是李治的那一套,更有開創性的政策。武則天一朝為後來的唐玄宗打下了盛世的基礎,這是歷史的選擇,武則天死後立下的無字碑就說明了問題,她讓後人去評說,她自己不說。很明顯,武則天只是叛逆了一把,沒有從根子上去代李家的天下!

在武則天的晚年,她就有這樣的煩惱,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呢!還是傳位給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這也是武則天晚年一直在思考的,直到最後一個人的諫言,讓武則天下定了決心,這個人就是狄仁傑,又一次武則天召見狄仁傑,詢問狄仁傑關於誰當太子的意見,狄仁傑只說了一句:“皇帝,您是感覺侄子親吶,還是兒子親。”這句話讓武則天下定了決心,讓自己的而兒子繼位。

為什麼唐王朝在武則天之後還是李家天下?

兩個問題武則天解決不了:

一個是宗兆問題。也就是以姓氏為基礎的如何傳承問題。眾所周知,武則天的天下取自唐朝。即便她是皇帝了,但總有一天要死的。死後如何傳承?傳給誰?始終是核心問題。即便有武三思這樣的侄兒,但侄子與兒子是有天壤之別的。無論如何,跳過兒子傳給侄子,給孃家人,這在禮法上都說不通。

另一個是武氏的繼承問題。即便武則天能夠把皇位傳給武家的後人,但武家也絕不會把她的排位放進自己祖宗的位置上。因為往上算,父、祖、高等,只有考妣(父母),她是沒有位置的。

綜合兩點原因,武則天是不可能把武周的天下繼續下去的,她只能傳給自己的兒子,還是李唐的天下能持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