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5 個回答
祗树
2019-03-15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明朝史專家吳晗向上級提出了“解開十三陵所有祕密”的計劃;而這項計劃的內容,就是要打開十三陵裡最大的那座皇陵—長陵。

長陵作為明十三陵裡最大、最完整的帝陵,自然是吳晗等人的首選目標。因此,他們的計劃一經上級批准,便帶領自己的考古隊直奔長陵而來。

考古,是今人與古人的對話;尋找古墓,則是今人與古人智慧的博弈。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歷史上有很多古墓,都是因為找不到入口,而最終被盜墓賊放棄。比如說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合葬墓乾陵、元代帝陵、秦始皇陵等等。

墓道口,對於皇帝而言,就是他王之寶庫的最後一把鎖。一旦失守,後果無法想象。

長陵是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之墓,它興建於明代最鼎盛時期,故而從用料、做工、規劃、建設工期來看,它都是十三陵裡最費心思的。

考古隊想要打開長陵,就必須找到地宮入口;否則,就只能從寶頂(封土)上直接下鏟兒,那樣勢必會破壞墓室內的文物,對考古造成負面影響。

經過一個多月的尋找,考古隊對長陵的考古調查,一無所獲。無奈之下,考古隊只好把目光對準規模較小一些的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

定陵的規模雖然沒有長陵那麼大,可是墓道口的藏匿,也是非常的巧妙。

考古隊經過十幾天的實地探查,終於在定陵寶城內的城牆上,發現了一處斷痕。這個斷痕,引起了考古專家的警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裂痕的呢?

於是,考古隊便在此次沿著寶城城牆開挖探溝。

這第一條探溝剛剛挖了一米多深,就發現了重要信息:城牆上刻有“隧道門”三字。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隧道門的發現,大大提升了士氣,考古隊越幹越有勁兒。然而,很快他們就發現了新的問題:這一條近30米深的溝,挖到什麼時候才能到地宮門口呢?寶頂離寶城遠著呢!

更讓考古隊頭疼的是,僱來的好些個民工全都回家種莊稼了;若是還不出成績,就只能他們自己抄鐵鍬下去挖了!

為了減輕挖掘量,考古隊當機立斷,決定在第一條溝的延長線上,重新開挖。

第二條溝並沒有像第一條溝那麼順利,不僅發現了隧道門,還找到了磚隧道。考古隊連續挖了一個月,除了土,什麼都沒發現。然而,溝已經挖了這麼深了,決不能就這麼輕易放棄。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直到9月,考古隊才有了新的轉機。因為他們發現了一塊兒石碑,上面寫著:

“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換言之,這塊兒石碑的發現,直接告訴了考古隊金剛牆(地宮)的具體位置!如此重要的線索,終於讓半年的“挖土”工作,有了重大突破。

如此,考古隊再也不用悶著頭亂挖了,他們在這塊兒石碑的指示下,有了明確的方向。

有了確切的距離,有了確切的深度,第三條溝,也就自然而然地開掘了。

即便如此,考古隊尋找金剛牆的工作,也並非易事。

1957年5月,考古隊才最終找到金剛門,打開進入地宮的大門。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不得不說,在定陵的考古發掘過程中,考古隊自有諸多“貴人”相助。若不是“隧道門”三個字,若不是二道溝的那塊兒碑,考古隊要挖到幾兒去?一鼓作氣沒有成功,再而竭、三而衰就是必然。

當然了,定陵最終還是大白於天下了,可是教訓也是慘痛的。不過,對於當時的考古隊來說,自然可以拿此邀功的:

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開…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屍體腐爛,骨架完好,頭髮軟而有光。屍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

定陵之後,國家百年內再也不允許主動發掘帝王陵。

小方说历史1990
2019-02-04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對十三陵的考古發掘,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北京。最早提出這個計劃的,是當時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清華大學的吳晗雕塑
吳晗是研究明朝歷史的專家,他聯合其他幾位歷史學家(其中就包括郭沫若)共同擬定了一個請求政府同意挖掘十三陵的計劃。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份由歷史學家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計劃。儘管很多人提出質疑和反對,但是吳晗和郭沫若的計劃最終得到了政府的批准。
1956年春天,考古隊進入十三陵進行祕密調查。考古隊的挖掘目標就是十三陵中最大的、朱棣的長陵。但是長陵的地宮入口一直沒有被找到,考古隊決定先找一個稍小的墳墓進行試掘,等有了經驗後再挖掘長陵。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安葬在定陵的萬曆皇帝與兩位皇后
考古隊把定陵當作試掘目標是因為一個偶然的發現,定陵寶城上的城磚有部分塌陷,出現了明顯的裂縫,考古人員認為這裡就連接著定陵地宮的入口。於是考古隊決定根據這一線索進行試探性的挖掘。
1956年5月,定陵的試掘工作開始。考古隊順著裂縫挖掘了僅僅一米深,就發現了刻有“隧道門”的石磚。經過幾周的挖掘,伸向寶城深處的隧道被發現了。
但由於經驗不足以及雨季來臨,時斷時續的挖掘工作進入僵局,因為很久沒有新的線索,考古隊情緒低落。但就在這時,一塊刻字的小石碑被發現了,疑似大約是指示了距離金剛牆還有十六丈深。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一直等到第二年,考古隊才挖到了金剛牆所在處,發現了那個著名的梯形開口,即四百多年前萬曆皇帝入葬時的入口。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考古隊出於對陵墓中可能存在的暗箭機關或毒氣的恐懼,都不願成為拆第一塊磚的人。最後只能抓鬮決定人選。偏巧拆磚的時節總是電閃雷鳴,雨水卻不大,搞得人心惶惶。經過謹慎的拆磚,缺口最上面的幾層磚被卸了下來。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考古人員幾經試探後鑽了進去,並找到了地宮的大門。這是用整塊漢白玉雕鑿而成的。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考古隊繼續向前就發現了白石雕刻的帝后座椅以及祭祀器皿萬年燈(早就滅了)等物。萬曆皇帝的妃子墓室是空的,未被使用過。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再之後,就是萬曆皇帝與兩位皇后的棺槨。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一点点历史
2019-03-19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墓,朱翊鈞就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萬曆皇帝,定陵建設耗資白銀八百萬兩,從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曆時六年完工。


相對於清代皇陵幾乎被盜掘一空的情況相比,明皇陵除了萬曆的定陵被考古挖掘之外其他皇陵保存的都比較完好,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明皇陵地宮的防盜水平較高,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明皇陵地宮非常深,比如已經挖掘的定陵地宮就處於地下27米處,而且墓道蜿蜒曲折入口隱祕難尋。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定陵地宮的入口也是在偶然情況下發現的。

1956年,在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和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的建議下展開了對明朝皇陵的考古挖掘工作,一開始鎖定的目標並不是萬曆皇帝的定陵,而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可是受制於當時技術條件,長嶺挖掘最終擱淺轉而開始對定陵進行挖掘。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前面已經說了,明皇陵地宮位置深,入口難以尋找,這些問題在定陵挖掘時都遇到了,考古隊在定陵周圍挖了多條深達二十多米的深溝,都無法找到地宮入口,考古隊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都沒有實質性進展,就在挖掘工作陷入困境的時候,在一條深溝的角落中出現了一塊引路石,上面寫道“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金剛牆一般是地宮最堅固的防護,也是地下宮殿真正的入口,這塊引路石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再往前挖16尺、往深挖3丈5尺,就可以挖到金剛牆。而神祕的地宮就在金剛牆的後面。

定陵的地宮入口當年是怎麼被發現的?

隨著地宮被打開下葬已經三百多年的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以及大量隨葬品重見天日,但是由於當時文物保存技術落後再加上政治環境影響,這些珍貴的文物很多被損毀,包括萬曆皇帝和皇后的屍體也被付之一炬。

定陵的挖掘以及文物保護堪稱中國考古史的災難,正因為定陵的慘痛教訓也就此確定了我國考古挖掘的宗旨:對於大型帝王陵墓不進行主動挖掘。

无法超越的足迹
2019-03-17

帝陵被光明正大的開挖的只有倒黴的萬曆皇帝了,畢竟別的皇帝的墳墓都是被偷挖的,而萬曆皇帝是直接被以考古的名義開挖的,而且挖就挖把,但是卻被挖個屍骨無存,別的小一點的墳被考古名義挖掘基本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和保存,而萬曆皇帝卻沒有這個待遇,可想而知自己有多憋屈。

本來最初是打算對最大的長陵下手的,只是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導致了擱淺了下來,至於什麼原因導致沒有直接對長陵下手,原因是一直沒有找到長陵的墓室通道入口,於是吳晗和郭沫若就決定先從小一點的定陵入手先積累經驗,然後再對長陵下手,只是沒想到在發掘定陵的時候由於疏忽大意和缺少經驗,導致了大量的文物受到了毀壞,最終國家決定全面禁止對帝陵的所有發掘工作和打算。

這個決定讓郭沫若等人遺憾終身,因為郭沫若等人非常想對其他名氣比較大的帝陵下手,比如說武則天夫婦的乾陵,還有第一帝皇秦始皇陵等墳墓下手,甚至連帝陵建在了地震帶上面的理由都說得出來,可以想象他們對帝陵的興趣有多大,而他們應該不是對帝陵感興趣,而是對帝陵裡面埋的文物古董以及一些驚天動地的寶藏感興趣。

在定陵開挖的時候是非常不順利的,從開挖到找到入口整整花的大半年的時間,而且發現墓道入口還是一個非常意外的時間發現的,而在整個挖掘的過程中耗時非常的巨大,在開挖初期的時候還是小心翼翼的,只是找到了墓室入口打開了定陵後,一切都改變了,由於沒有足夠的保護措施和經驗,盲目的對帝陵這樣規模巨大的考古發掘,使得裡面大量的文物由於得不到重視和保護受到了損毀。

萬曆皇帝的棺槨被打開後,萬曆皇帝的裹屍布和披在上面的龍袍被丟棄在一旁,屍體被拖出棺外丟棄在一邊沒有做任何的保護措施,棺材被拆散隨意丟棄,裡面的大量陪葬品由於沒有來得及保護而損毀無法修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由於郭沫若等人沒有在陵墓裡面看到希望看到的東西,所以其他東西也是草草的處理了事。

而這種行為造成的損失巨大引起了當時社會輿論的強烈不滿,因為這種沒有經驗的盲目的開挖造成的損失和破壞是不可挽回的,這也是隨後的郭沫若提交申請開挖乾陵被周總理直接拒絕的原因,因為當時的技術和條件都沒有辦法對帝陵進行開挖保護,總理也知道不能讓一些人的私人慾望給國家和民族造成損失,被否定繼續開挖帝陵後,郭沫若內心一直遺憾沒有能夠進入乾陵看看裡面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也沒能讓自己發覺出震驚考古界的東西出來提高自己的地位。

贻生
2019-03-15

要知考古,先知盜墓,學點歷史,方知考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