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砍頭為什麼要等到午時三刻?儈子手、監斬官不熱嗎?

10 個回答
葛大小姐
2019-08-23

古代砍頭為什麼要等到午時三刻?儈子手、監斬官不熱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都看過這樣一個場景:熱辣辣的太陽直晒著,一個死刑犯跪在斷頭臺前,兩個刀斧手一左一右站立,不停擦汗,監斬官穩坐不動直流汗,圍觀群眾議論紛紛,指手畫腳。不錯,這就是死刑犯行刑的場景。小編總認為,刀斧手一刀下去人頭落地,豈不快哉,何苦在毒辣辣的太陽下等待。其實,他們在等行刑時間,也就是“午時三刻”,

那麼,古代砍頭為什麼非要等到午時三刻呢?劊子手、監斬官不怕熱嗎?

古代砍頭為什麼要等到午時三刻?儈子手、監斬官不熱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都看過這樣一個場景:熱辣辣的太陽直晒著,一個死刑犯跪在斷頭臺前,兩個刀斧手一左一右站立,不停擦汗,監斬官穩坐不動直流汗,圍觀群眾議論紛紛,指手畫腳。不錯,這就是死刑犯行刑的場景。小編總認為,刀斧手一刀下去人頭落地,豈不快哉,何苦在毒辣辣的太陽下等待。其實,他們在等行刑時間,也就是“午時三刻”,

那麼,古代砍頭為什麼非要等到午時三刻呢?劊子手、監斬官不怕熱嗎?

古代的計時方法是這樣的,古代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小時和分鐘,但古代換算比較麻煩,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時三刻”大致就是現在人說的11點45分鐘。

古代砍頭為什麼要等到午時三刻?儈子手、監斬官不熱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都看過這樣一個場景:熱辣辣的太陽直晒著,一個死刑犯跪在斷頭臺前,兩個刀斧手一左一右站立,不停擦汗,監斬官穩坐不動直流汗,圍觀群眾議論紛紛,指手畫腳。不錯,這就是死刑犯行刑的場景。小編總認為,刀斧手一刀下去人頭落地,豈不快哉,何苦在毒辣辣的太陽下等待。其實,他們在等行刑時間,也就是“午時三刻”,

那麼,古代砍頭為什麼非要等到午時三刻呢?劊子手、監斬官不怕熱嗎?

古代的計時方法是這樣的,古代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小時和分鐘,但古代換算比較麻煩,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時三刻”大致就是現在人說的11點45分鐘。

古代朝廷為了便於統治,一般的刑罰也分的很細,有杖刑、鞭刑、發配充軍等等,只有重大犯罪的人才實行砍頭死刑,而“午時三刻”也只是適用於砍頭這樣的死刑犯,並且一般是在午門午時三刻砍頭,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因為古人非常迷信,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魂,而鬼魂最怕陽氣,而午時三刻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盛陽之氣也是鬼魂最害怕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砍頭行刑的話,則可以藉助最盛的陽氣,讓那些被砍頭的罪犯“魂飛魄散”,讓他們連鬼都做不了。因為一般被判死刑的人,基本上都是罪大惡極之人。所以,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

二是古人講究因果報應,處斬一事是一件陰事,損陰德的事。他們認為監斬官和刀斧手作為行刑之人,把犯人砍死了,犯人的鬼魂會纏著自己、報復自己,而午時三刻是陽間陽氣最盛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行刑,可以沖掉陰氣,起到驅邪避邪的作用。

三是“午時三刻”是一天的正晌午頭,也是人最疲憊的時候,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睡午覺的原因。在一個人精力最為衰微的時候行刑,可以減少犯人的痛苦,從而體現出朝廷的仁慈和政治關懷。

四是午時三刻也是人們一天勞動中的休息時間,在這個時間行刑,更容易吸引老百姓圍觀,起到殺雞駭猴、懲一儆百的作用,更便於朝廷的統治和管理。

五是古人認為午時三刻是上天各路神仙當值的時候,古代的皇帝是天子,頒發聖旨時總是說“奉天承運”,選擇午時三刻行刑,寓意是順應天意,斬殺此人,體現出統治階級的合法合理性。

古代砍頭為什麼要等到午時三刻?儈子手、監斬官不熱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都看過這樣一個場景:熱辣辣的太陽直晒著,一個死刑犯跪在斷頭臺前,兩個刀斧手一左一右站立,不停擦汗,監斬官穩坐不動直流汗,圍觀群眾議論紛紛,指手畫腳。不錯,這就是死刑犯行刑的場景。小編總認為,刀斧手一刀下去人頭落地,豈不快哉,何苦在毒辣辣的太陽下等待。其實,他們在等行刑時間,也就是“午時三刻”,

那麼,古代砍頭為什麼非要等到午時三刻呢?劊子手、監斬官不怕熱嗎?

古代的計時方法是這樣的,古代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小時和分鐘,但古代換算比較麻煩,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時三刻”大致就是現在人說的11點45分鐘。

古代朝廷為了便於統治,一般的刑罰也分的很細,有杖刑、鞭刑、發配充軍等等,只有重大犯罪的人才實行砍頭死刑,而“午時三刻”也只是適用於砍頭這樣的死刑犯,並且一般是在午門午時三刻砍頭,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因為古人非常迷信,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魂,而鬼魂最怕陽氣,而午時三刻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盛陽之氣也是鬼魂最害怕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砍頭行刑的話,則可以藉助最盛的陽氣,讓那些被砍頭的罪犯“魂飛魄散”,讓他們連鬼都做不了。因為一般被判死刑的人,基本上都是罪大惡極之人。所以,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

二是古人講究因果報應,處斬一事是一件陰事,損陰德的事。他們認為監斬官和刀斧手作為行刑之人,把犯人砍死了,犯人的鬼魂會纏著自己、報復自己,而午時三刻是陽間陽氣最盛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行刑,可以沖掉陰氣,起到驅邪避邪的作用。

三是“午時三刻”是一天的正晌午頭,也是人最疲憊的時候,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睡午覺的原因。在一個人精力最為衰微的時候行刑,可以減少犯人的痛苦,從而體現出朝廷的仁慈和政治關懷。

四是午時三刻也是人們一天勞動中的休息時間,在這個時間行刑,更容易吸引老百姓圍觀,起到殺雞駭猴、懲一儆百的作用,更便於朝廷的統治和管理。

五是古人認為午時三刻是上天各路神仙當值的時候,古代的皇帝是天子,頒發聖旨時總是說“奉天承運”,選擇午時三刻行刑,寓意是順應天意,斬殺此人,體現出統治階級的合法合理性。

同時,在古代還有“秋後問斬”的情況,為什麼殺人一定要等到秋天呢?

因為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認識自熱的水平有限。並且古人非常注重天道輪迴,順應天意,認為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而任何事物在經過一個嚴寒的冬季後都能重新迸發出生機。所以在這個時候處理犯人也是最好的時機了,也是順應上天的。

“秋後問斬”這個習慣的產生,與一個歷史的傳統有關。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最早開始有關於“秋冬行刑”的記載,而在《禮記月令》中也曾經說道:“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獄訟”。

在那個時代,人們解釋不了自然界的一些現象,於是便想象出了造物者神的存在。人們認為,神是主宰一切的,災害和祥瑞都是誰上天賜予的,人不可以違背上天的意願,刑罰也是如此。他們認為,秋天是萬物開始凋零的時候,也是生命走向終點的時候,因此比較適合處斬。

所以,統治階級為了達到最佳的震懾效果,一般處理死刑犯時,都要在“午時三刻”執行死刑。愚昧的劊子手和監斬官為了不沾因果,寧可忍著太陽毒辣的直晒,也要在“午時三刻”執行死刑。




古代砍頭為什麼要等到午時三刻?儈子手、監斬官不熱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都看過這樣一個場景:熱辣辣的太陽直晒著,一個死刑犯跪在斷頭臺前,兩個刀斧手一左一右站立,不停擦汗,監斬官穩坐不動直流汗,圍觀群眾議論紛紛,指手畫腳。不錯,這就是死刑犯行刑的場景。小編總認為,刀斧手一刀下去人頭落地,豈不快哉,何苦在毒辣辣的太陽下等待。其實,他們在等行刑時間,也就是“午時三刻”,

那麼,古代砍頭為什麼非要等到午時三刻呢?劊子手、監斬官不怕熱嗎?

古代的計時方法是這樣的,古代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小時和分鐘,但古代換算比較麻煩,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時三刻”大致就是現在人說的11點45分鐘。

古代朝廷為了便於統治,一般的刑罰也分的很細,有杖刑、鞭刑、發配充軍等等,只有重大犯罪的人才實行砍頭死刑,而“午時三刻”也只是適用於砍頭這樣的死刑犯,並且一般是在午門午時三刻砍頭,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因為古人非常迷信,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魂,而鬼魂最怕陽氣,而午時三刻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盛陽之氣也是鬼魂最害怕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砍頭行刑的話,則可以藉助最盛的陽氣,讓那些被砍頭的罪犯“魂飛魄散”,讓他們連鬼都做不了。因為一般被判死刑的人,基本上都是罪大惡極之人。所以,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

二是古人講究因果報應,處斬一事是一件陰事,損陰德的事。他們認為監斬官和刀斧手作為行刑之人,把犯人砍死了,犯人的鬼魂會纏著自己、報復自己,而午時三刻是陽間陽氣最盛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行刑,可以沖掉陰氣,起到驅邪避邪的作用。

三是“午時三刻”是一天的正晌午頭,也是人最疲憊的時候,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睡午覺的原因。在一個人精力最為衰微的時候行刑,可以減少犯人的痛苦,從而體現出朝廷的仁慈和政治關懷。

四是午時三刻也是人們一天勞動中的休息時間,在這個時間行刑,更容易吸引老百姓圍觀,起到殺雞駭猴、懲一儆百的作用,更便於朝廷的統治和管理。

五是古人認為午時三刻是上天各路神仙當值的時候,古代的皇帝是天子,頒發聖旨時總是說“奉天承運”,選擇午時三刻行刑,寓意是順應天意,斬殺此人,體現出統治階級的合法合理性。

同時,在古代還有“秋後問斬”的情況,為什麼殺人一定要等到秋天呢?

因為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認識自熱的水平有限。並且古人非常注重天道輪迴,順應天意,認為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而任何事物在經過一個嚴寒的冬季後都能重新迸發出生機。所以在這個時候處理犯人也是最好的時機了,也是順應上天的。

“秋後問斬”這個習慣的產生,與一個歷史的傳統有關。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最早開始有關於“秋冬行刑”的記載,而在《禮記月令》中也曾經說道:“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獄訟”。

在那個時代,人們解釋不了自然界的一些現象,於是便想象出了造物者神的存在。人們認為,神是主宰一切的,災害和祥瑞都是誰上天賜予的,人不可以違背上天的意願,刑罰也是如此。他們認為,秋天是萬物開始凋零的時候,也是生命走向終點的時候,因此比較適合處斬。

所以,統治階級為了達到最佳的震懾效果,一般處理死刑犯時,都要在“午時三刻”執行死刑。愚昧的劊子手和監斬官為了不沾因果,寧可忍著太陽毒辣的直晒,也要在“午時三刻”執行死刑。




装就不用修
2019-11-22

古代砍頭刑法是在秋後,基本上都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春夏主賞,秋冬主罰。午時三刻砍頭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

古代中國因為都城不一樣,所用的官方時間也是有區別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時差。早期中國的都城大多都是西安,元明清在北京,而北京和西安是有時差的,大概相當於45分鐘。而且號稱冥府入口的豐都,在地理上與西安相對接近。早期砍頭應該是選擇的午時即中午12點砍頭,這個時間是陽氣最盛的時候,無論是監斬的還是行刑的都不願意沾惹晦氣,正午的陽氣可以抵擋被殺者的怨氣。正午的鬼門也是緊閉,被砍頭的人只能在陽光下消逝。

後來到了宋、元、明、清朝,皇城都往東移了,時間上要早了點,就是說,北京到了午時正,而豐都鬼城還沒到正午時。所以官方就做了砍頭的調整,以皇城的午時三刻為準,各地會做一點點微調,但是大體上還是以午時三刻為官方批文時間。


也有很多是在其他時間砍頭的,比如斬立決,或者像倩女幽魂裡面那樣,半夜砍頭的也有。並不是所有人都要等到秋後的午時三刻才砍頭的。

优己
2019-08-25

這個習俗是發源於古代道家信仰。選擇午時三刻是因為一天當中,這個點的陽氣最盛,能夠讓受刑者魂飛魄散,以達到從靈魂跟肉體上徹底消滅一個人的目的,也是防止這些犯人死後不乾淨,留在人間禍害世人。

在道家中,道士們認為人是有靈魂的,人死後魂魄就會離開肉身,然後過奈何橋喝孟婆湯經陰曹地府投胎轉世。但是呢,陰間的鬼差卻無法保證把每個人的魂魄勾往陰間,這就會造成有很多漏網的鬼魂遊蕩在人間,他們還會帶著活著時候的記憶,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刑場上的人他們被斬殺的時候往往會帶有很多深仇大恨,比如他們很多是被抄家滅族的,全家雞犬不留的;也有是被冤殺屈殺的,這些人肯定是會想著報仇的,比如他們在刑場上肯定會喊上一句他某某某做鬼也不會放過某某某的。所以呢,為了以防萬一,只能讓這些犯人死後連鬼都做不成。

南极冰火
2019-08-23

中國的古人幹什麼都講順天應道,順天昌逆天者亡,特別是在處決犯人時更是慎重,不僅在秋後,日期也是經過選擇的

古人認為,春天萬物升發,生機勃勃,一派繁榮,禁止砍伐,狩獵,連鳥也不許打的,“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盼母歸”。夏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冬天種子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只有到了秋未,萬物收穫,植物枯槁,特別是下霜後,一派肅殺之氣,是處決犯人的最好時節。

午時三刻,午時是上午11時至中午1時,三刻大約11時45分左右,陽氣最盛之時,為了讓罪犯魂飛魄散,不讓罪犯的鬼魂找行刑者索命。秋後問斬,萬木蕭條借肅殺之氣,是霜降以後,已近初冬,天氣不會熱。

古人認為,殺人是最損陰德的事,並且人是有靈魂的,因此,劊子手都是一些貧窮,相貌醜陋的人擔當,雖然收入不菲,但沒有人敢和他成親,一生孤苦伶仃。鬼魂陰氣最盛,最怕陽氣,午時三刻,是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砍頭,罪犯的三魂七魄立即會被陽氣衝散,連鬼也做不成,就無法找劊子手報復。

行刑為秋後問斬,右人認為,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秋天下霜後,萬木凋零,有肅殺之氣,處決罪犯,上順天意。

用户18359757180
2019-08-25

午時三刻斬殺犯人,是當日陰陽交遞時間。按古代當日陰陽劃分,晨零點零分子時開始為陽至12點前,

午時為陽;12點後午時為陰至夜24點前子時為陰。午時期間:是指北京時間的11點至13點,一個時辰為兩個鐘點,又分8刻,一刻為15分鐘,午時三刻為11點45分。此時斬殺犯人後,已到12點陰司上班接管時刻,犯人的魂魄也移交給陰司的牛頭馬面接收帶到陰間,再進行審理。這樣就不存在鬼魂留在人間。

小老鼠鲁尼
2019-11-27

時辰是按照天干地支確立的,午時是指11-1點之間,所謂日上三竿!正如題主所說,正是熱的時候!但是古代的中國人更注重陰陽調和,殺人本來就是不吉利的事情損陰喪德的事情,故此,因此午時殺人可以說是致陽以克陰!至於三刻,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是指代時間!其實不然!古人對於數字很多時候是一個量詞!這個三刻並不是說12:45開刀問斬!而是指被處以刑法的犯人要經歷送行飯穿新衣,押赴刑場,問詢是否上訴或者給家屬留話!最後在執行刑法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大約需要三刻鐘!還有一種說法,三刻多是現在影視劇為了表達和渲染自己加上去的詞,古代並沒有!

山东花和尚
2019-11-22

說怕熱就有點想當然的味道了。

能有多熱啊,砍頭那麼重要的事情,只要有需要,肯定再熱也要克服啊!

小時候在家收莊稼,那可是真熱,早上出門,晚上才回家,也沒有說因為熱就不收了!

另外,古時科技不如現代,古人更相信天人合一,更崇拜自然,天道,因果等。

災害、瘟疫、祥瑞、豐年都是上天賜予的,因而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天意。設官、立制不僅要與天意相和諧,就是刑殺、赦免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準則。

春夏是萬物滋育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

西漢大儒董仲舒認為“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

春夏萬物生長,生機勃勃,這時如果你去摧殘傷害生命,那就是違背自然,違背天意,那就會招致災異,受到上天的懲罰。

而秋主肅殺。秋天到了,萬物開始凋零,所有生命在這個季節將開始慢慢終結,如果把極凶極惡的死刑犯定在這個季節斬首,有順從天意的意思,也就是說古人在秋後問斬,目的是為了順從天意。所以“秋冬行刑”遂被載入律令而制度化。

漢代法津規定,刑殺只能在秋冬進行,立春之後不得刑殺。

所以殺人的時候一般是在秋季,老實講,那時天真的已經不是很熱了,哪怕是午時三刻!

至於為什麼選擇在這一時間,其實是表現了古人對鬼神的敬畏之心。

古人講究陰陽平衡,殺人是一件極陰之事,所以一定要選在至陽之時行刑,這便是午時三刻。

午時三刻乃正中午,準確時間應該在十一點四十五分左右,這時候太陽高掛在頭頂,也是一天中陽氣最為充足的時刻,如果在這個時候斬首,被斬首之人就算死後也不能成鬼,更別想報仇。

柠檬酸的
2019-11-22

中國古代,時間的計算方式是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2個小時,而根據時間的變化,午時相當於現在的11點到13點,是一天當中陽氣最勝的時候,而古代犯人處死,由於受宗教色彩的影響,人們認為處死犯人是很不吉利的,認為人死後有鬼魂不散,陰氣極重,因此需要選擇在陽氣最旺盛的時間處死犯人,圖個心理安慰。

河南小蝌蚪
2019-11-22

午時三刻陽氣正盛,鎮陰

江苏欧冠装饰设计
2019-11-22

陽氣最重的時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