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科技行業最近有哪些創新?

我國金融科技行業最近有哪些創新?
5 個回答
中研网
2019-08-24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

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一、2015年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2015年全球科技行業宣佈併購的交易總額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達到了3130億美元,比2014年的交易額1716億美元大幅增長了82%。

這些交易量表明,2015年整合的力量仍然非常強大,同時還表明,科技已經變得非常重要,以致於擁有科技的必要性不斷推動人們對科技的追求。

不過,2015年,在宣佈的總額達到3130億美元的科技併購交易中,實際僅完成了278筆交易,交易額為1477億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真正完成的交易數量略低於2014年。數據顯示,2014年科技行業實際完成了289筆併購交易,交易額為1648億美元。

儘管宣佈的交易量與真正完成的交易量有著重大差別,但是,2014年第四季度股市開始動盪,這可能是導致2015年大量交易尚未完成的主要原因。本來,那些未完成的交易可能會在第四季度完成。

半導體領域的併購交易拉動了整個科技行業交易額的增長,而軟件行業的交易筆數增長則占主導地位。除了芯片之外,企業存儲與基於消費者的互聯網業務併購交易也在進行。在普華永道看來,這種併購勢頭在2015年得以持續,儘管股市仍處於激盪之中。

交易撮合者繼續投資雲、物聯網、電子商務、數據安全等業務。2015年宣佈了10筆大規模交易(即交易額超過50億美元),其中包括史上最大規模的科技併購交易。

2015年,半導體市場的交易額達到380多億美元,其中包括英特爾以167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Altera在內。

除此之外,2014年的信息科技業務併購交易額也創下了歷史新高水平,這些併購交易主要涉及金融、醫療以及公共領域等。

2015年,交易額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佔到了總交易額的69%。整個2015年,完成的且交易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共有30筆,其中,2014年第四季度就完成了11筆交易額超過50億美元的交易。2014年年底,科技行業還宣佈了15筆併購交易,不過這些交易還未完成。2015年,科技行業的交易仍以小型交易(交易額低於1億美元)為主,所佔交易總量的份額約為49%。

2015年,私募資產交易相對持平,約佔整個交易量的12%,這些交易主要發生在軟件和IT服務行業。另外,2015年,跨境交易約佔科技交易總量的38%。外國公司投資科技行業的數量超過美國科技公司。數據顯示,2015年,外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資本數量比美國公司在境外投資資本數量高出69%。

2016年,競爭動力轉型和市場需求推動各大公司重新評估他們的戰略計劃,並努力適應全新的發展前景。另外,一些核心趨勢仍將繼續推動2016年及未來更長時間科技行業的增長,以及該領域的併購交易量增長,特別是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行業加速整合等相關的併購交易量將繼續增長。

圖表:2015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

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一、2015年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2015年全球科技行業宣佈併購的交易總額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達到了3130億美元,比2014年的交易額1716億美元大幅增長了82%。

這些交易量表明,2015年整合的力量仍然非常強大,同時還表明,科技已經變得非常重要,以致於擁有科技的必要性不斷推動人們對科技的追求。

不過,2015年,在宣佈的總額達到3130億美元的科技併購交易中,實際僅完成了278筆交易,交易額為1477億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真正完成的交易數量略低於2014年。數據顯示,2014年科技行業實際完成了289筆併購交易,交易額為1648億美元。

儘管宣佈的交易量與真正完成的交易量有著重大差別,但是,2014年第四季度股市開始動盪,這可能是導致2015年大量交易尚未完成的主要原因。本來,那些未完成的交易可能會在第四季度完成。

半導體領域的併購交易拉動了整個科技行業交易額的增長,而軟件行業的交易筆數增長則占主導地位。除了芯片之外,企業存儲與基於消費者的互聯網業務併購交易也在進行。在普華永道看來,這種併購勢頭在2015年得以持續,儘管股市仍處於激盪之中。

交易撮合者繼續投資雲、物聯網、電子商務、數據安全等業務。2015年宣佈了10筆大規模交易(即交易額超過50億美元),其中包括史上最大規模的科技併購交易。

2015年,半導體市場的交易額達到380多億美元,其中包括英特爾以167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Altera在內。

除此之外,2014年的信息科技業務併購交易額也創下了歷史新高水平,這些併購交易主要涉及金融、醫療以及公共領域等。

2015年,交易額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佔到了總交易額的69%。整個2015年,完成的且交易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共有30筆,其中,2014年第四季度就完成了11筆交易額超過50億美元的交易。2014年年底,科技行業還宣佈了15筆併購交易,不過這些交易還未完成。2015年,科技行業的交易仍以小型交易(交易額低於1億美元)為主,所佔交易總量的份額約為49%。

2015年,私募資產交易相對持平,約佔整個交易量的12%,這些交易主要發生在軟件和IT服務行業。另外,2015年,跨境交易約佔科技交易總量的38%。外國公司投資科技行業的數量超過美國科技公司。數據顯示,2015年,外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資本數量比美國公司在境外投資資本數量高出69%。

2016年,競爭動力轉型和市場需求推動各大公司重新評估他們的戰略計劃,並努力適應全新的發展前景。另外,一些核心趨勢仍將繼續推動2016年及未來更長時間科技行業的增長,以及該領域的併購交易量增長,特別是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行業加速整合等相關的併購交易量將繼續增長。

圖表:2015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

二、2016年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2016年被稱為金融科技元年,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科技和金融在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領域開啟了深層次融合。

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共產生了1436筆風險投資,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企業的投資攀升至232億美元,較2015年度增長10%。2016年獲得投資金額最多的3個國家為:中國、美國、英國。中國首次超越美國。

圖表: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

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一、2015年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2015年全球科技行業宣佈併購的交易總額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達到了3130億美元,比2014年的交易額1716億美元大幅增長了82%。

這些交易量表明,2015年整合的力量仍然非常強大,同時還表明,科技已經變得非常重要,以致於擁有科技的必要性不斷推動人們對科技的追求。

不過,2015年,在宣佈的總額達到3130億美元的科技併購交易中,實際僅完成了278筆交易,交易額為1477億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真正完成的交易數量略低於2014年。數據顯示,2014年科技行業實際完成了289筆併購交易,交易額為1648億美元。

儘管宣佈的交易量與真正完成的交易量有著重大差別,但是,2014年第四季度股市開始動盪,這可能是導致2015年大量交易尚未完成的主要原因。本來,那些未完成的交易可能會在第四季度完成。

半導體領域的併購交易拉動了整個科技行業交易額的增長,而軟件行業的交易筆數增長則占主導地位。除了芯片之外,企業存儲與基於消費者的互聯網業務併購交易也在進行。在普華永道看來,這種併購勢頭在2015年得以持續,儘管股市仍處於激盪之中。

交易撮合者繼續投資雲、物聯網、電子商務、數據安全等業務。2015年宣佈了10筆大規模交易(即交易額超過50億美元),其中包括史上最大規模的科技併購交易。

2015年,半導體市場的交易額達到380多億美元,其中包括英特爾以167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Altera在內。

除此之外,2014年的信息科技業務併購交易額也創下了歷史新高水平,這些併購交易主要涉及金融、醫療以及公共領域等。

2015年,交易額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佔到了總交易額的69%。整個2015年,完成的且交易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共有30筆,其中,2014年第四季度就完成了11筆交易額超過50億美元的交易。2014年年底,科技行業還宣佈了15筆併購交易,不過這些交易還未完成。2015年,科技行業的交易仍以小型交易(交易額低於1億美元)為主,所佔交易總量的份額約為49%。

2015年,私募資產交易相對持平,約佔整個交易量的12%,這些交易主要發生在軟件和IT服務行業。另外,2015年,跨境交易約佔科技交易總量的38%。外國公司投資科技行業的數量超過美國科技公司。數據顯示,2015年,外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資本數量比美國公司在境外投資資本數量高出69%。

2016年,競爭動力轉型和市場需求推動各大公司重新評估他們的戰略計劃,並努力適應全新的發展前景。另外,一些核心趨勢仍將繼續推動2016年及未來更長時間科技行業的增長,以及該領域的併購交易量增長,特別是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行業加速整合等相關的併購交易量將繼續增長。

圖表:2015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

二、2016年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2016年被稱為金融科技元年,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科技和金融在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領域開啟了深層次融合。

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共產生了1436筆風險投資,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企業的投資攀升至232億美元,較2015年度增長10%。2016年獲得投資金額最多的3個國家為:中國、美國、英國。中國首次超越美國。

圖表: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

圖表: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地區分佈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

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一、2015年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2015年全球科技行業宣佈併購的交易總額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達到了3130億美元,比2014年的交易額1716億美元大幅增長了82%。

這些交易量表明,2015年整合的力量仍然非常強大,同時還表明,科技已經變得非常重要,以致於擁有科技的必要性不斷推動人們對科技的追求。

不過,2015年,在宣佈的總額達到3130億美元的科技併購交易中,實際僅完成了278筆交易,交易額為1477億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真正完成的交易數量略低於2014年。數據顯示,2014年科技行業實際完成了289筆併購交易,交易額為1648億美元。

儘管宣佈的交易量與真正完成的交易量有著重大差別,但是,2014年第四季度股市開始動盪,這可能是導致2015年大量交易尚未完成的主要原因。本來,那些未完成的交易可能會在第四季度完成。

半導體領域的併購交易拉動了整個科技行業交易額的增長,而軟件行業的交易筆數增長則占主導地位。除了芯片之外,企業存儲與基於消費者的互聯網業務併購交易也在進行。在普華永道看來,這種併購勢頭在2015年得以持續,儘管股市仍處於激盪之中。

交易撮合者繼續投資雲、物聯網、電子商務、數據安全等業務。2015年宣佈了10筆大規模交易(即交易額超過50億美元),其中包括史上最大規模的科技併購交易。

2015年,半導體市場的交易額達到380多億美元,其中包括英特爾以167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Altera在內。

除此之外,2014年的信息科技業務併購交易額也創下了歷史新高水平,這些併購交易主要涉及金融、醫療以及公共領域等。

2015年,交易額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佔到了總交易額的69%。整個2015年,完成的且交易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共有30筆,其中,2014年第四季度就完成了11筆交易額超過50億美元的交易。2014年年底,科技行業還宣佈了15筆併購交易,不過這些交易還未完成。2015年,科技行業的交易仍以小型交易(交易額低於1億美元)為主,所佔交易總量的份額約為49%。

2015年,私募資產交易相對持平,約佔整個交易量的12%,這些交易主要發生在軟件和IT服務行業。另外,2015年,跨境交易約佔科技交易總量的38%。外國公司投資科技行業的數量超過美國科技公司。數據顯示,2015年,外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資本數量比美國公司在境外投資資本數量高出69%。

2016年,競爭動力轉型和市場需求推動各大公司重新評估他們的戰略計劃,並努力適應全新的發展前景。另外,一些核心趨勢仍將繼續推動2016年及未來更長時間科技行業的增長,以及該領域的併購交易量增長,特別是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行業加速整合等相關的併購交易量將繼續增長。

圖表:2015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

二、2016年世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

2016年被稱為金融科技元年,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科技和金融在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領域開啟了深層次融合。

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共產生了1436筆風險投資,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企業的投資攀升至232億美元,較2015年度增長10%。2016年獲得投資金額最多的3個國家為:中國、美國、英國。中國首次超越美國。

圖表: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

圖表: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地區分佈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

與2015年相比,2016年美國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出現了12.7%的下滑,至61.8億美元。但其投資交易數量仍然位列全球第一——650筆。

英國吸引了7.83億美元的金融科技投資,相比2015年減少了33.7%,其中有46%的投資由國外的風險投資機構貢獻。從2012年到2016年,英國風險投資的年複合增長率下降了25%。

排名前20的交易金額最大的投資,有8筆發生在英國脫歐決定公佈後。

2016年風險投資的主要退出方式為通過貿易或者私人股權進行併購。 2016年最大數額的一筆退出併購交易為美國數據調研公司IHS收購了倫敦金融數據供應商MarkitLtd,雙方以全股票形式合併,新公司的總價值超過130億美元。

最受投資者青睞的金融科技領域為:RegTech(監管科技)、Wealth Management(財富管理)、Digital Currencies(數字貨幣)和Blockchain(區塊鏈)

年度最活躍的投資機構:500 Startups 投資次數 39

500 Startups是總部位於硅谷的種子基金和創業加速器,目前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億美元。

500 Startups是由前PayPal早期員工Dave McClure及前Google早期員工Christine Tsai於2010年創立。曾孵化了東南亞最熱門的叫車移動應用Grab,雲通信平臺Twilio,美國免費在線信用積分查詢服務平臺、總估值約35億美元的獨角獸Credit Karma等眾多優秀企業。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金融科技行業專業分析請關注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7-2022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懂财帝
2019-12-31

科技金融公司的出海浪潮在2017年正式開啟。

在金融科技領域,以前是copy美國,現在海外copy中國。

科技金融公司的出海浪潮在2017年正式開啟。

在金融科技領域,以前是copy美國,現在海外copy中國。

主要的原因是:

1、中國人口眾多,應用場景好;

2、中國的科技發展快,科技創新不斷提高;

3、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阿里、騰訊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今,中國科技企業開始走出中國。其中,出海速度最快的螞蟻金服,早在2012年就成了國際事業部。

服務本地市場的深度落地,已經覆蓋印度、韓國、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騰訊則在去年底收購泰國公司Sanook.com,並將其更名為騰訊泰國為發端,騰訊陸續在東南亞地區投資了數字內容平臺Ookbee,領投了印尼打車服務公司Go-Jek等等。

今年,9月15日,京東金融宣佈,與泰國尚泰集團有限公司(尚泰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為泰國及東南亞地區消費者提供金融科技服務,這也標誌著京東金融國際化之路正式開啟。

歐美是中國互聯網出海的高地,在硅谷落地的通常是技術研發中心。但業務落地,更多還是基於地緣優勢,比如印度、泰國、韓國等近鄰國家。包括陸金所、宜信等互聯網金融公司都在2017年加速了出海步伐。

美國商務部發布的《2016頂尖金融科技市場報告》預測,中國將成為2017年全球支付產品和服務的最大出口市場。中國正在這場“FinTech 中心”爭奪戰中脫穎而出,超越倫敦、紐約、硅谷,成為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的中心。

期望中國的科技金融企業越來越好。

经济观察报
2019-11-15

對於該問題,編輯認為,金融監管機構相對寬鬆的監管政策的利好條件下,中國金融業已走過較奮進的時代,尤其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行業的創新正在加快。

中國第一家P2P網貸機構拍拍貸剛在美國成功上市,中國第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已佔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54.5%,支付寶的母公司螞蟻金服也已經成為國內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國內目前已有眾安在線、信而富、宜人貸等多家上市科技公司。

在國內最早提出“Fintech(金融科技)”的定位的是京東金融, 這個概念在2015年10月被提出後,因為國內互聯網金融領域風險發生頻率增高,導致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都自稱是Fintech機構。然而,央行條法司曾經明確說明,要將互聯網金融和Fintech區別開來,兩者是不一樣的,Fintech要和持牌機構合作才能從事金融業務,並拋開表面屬性,從業務模式出發進行穿透式監管。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AI)的再度興起,如何在金融領域探索和應用人工智能,這成為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機構積極佈局的方向。舉個例子,傳統貸款業務需要的審批時間可能是2-3天,而自動審批方案基於人工智能模型可能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完成。樂信集團副總裁史紅哲表示,樂信利用AI技術研發的“鷹眼”智能風控引擎,正在讓消費金融審核、風控變得越來越高效、越來越輕。

從最初的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的定位再到AI金融,科技的迭代正推動了金融業務快速發展。

传送门
2019-11-21

金融科技的範疇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三個詞頻繁出現在媒體和業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混淆。

  互聯網金融落腳點在“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等科技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

  科技金融落腳點也在“金融”,主要是指金融如何支持和服務科技產業。由於高科技企業通常是高風險的產業,同時融資需求比較大,因此,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

  金融科技(FinTech)一詞源於美國,其本身也是一個創新詞,由“Financial Technology”合成而來,從字面上理解即應用於金融的技術,落腳點在“科技”。目前,各方對於金融科技的理解不盡相同,分別從產業、業務、科技等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解釋。

金融科技的範疇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三個詞頻繁出現在媒體和業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混淆。

  互聯網金融落腳點在“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等科技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

  科技金融落腳點也在“金融”,主要是指金融如何支持和服務科技產業。由於高科技企業通常是高風險的產業,同時融資需求比較大,因此,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

  金融科技(FinTech)一詞源於美國,其本身也是一個創新詞,由“Financial Technology”合成而來,從字面上理解即應用於金融的技術,落腳點在“科技”。目前,各方對於金融科技的理解不盡相同,分別從產業、業務、科技等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解釋。

  一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應用現代科技從事金融業務創新的初創企業。美國和一些國際諮詢公司基本上採取這一定義,並從產業的角度研究金融科技發展。例如,美國商務部認為,利用軟件和技術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Financial Technology Companies,簡稱FinTech),通過降低金融成本、延展服務範圍,將重塑和改善整個金融面貌。然而,傳統金融機構一直是金融科技的主要參與者與實踐者。隨著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業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發展,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愈發重視利用現代科技加快金融創新,將主體限定為“初創公司”難以客觀描述金融科技現實。

  二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金融與科技相結合所形成的創新業務模式,包括移動支付、網絡借貸、網絡保險、股權眾籌、智能投顧等。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發佈的《金融科技未來》報告認為,金融科技通過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有望創新和顛覆傳統金融模式和業務,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一系列全新的服務。我國互聯網金融也是從業務模式的角度進行界定,即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三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現代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創新,特別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從金融科技在我國的發展應用來看,業內主要傾向此類定義,金融科技是指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旨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改善客戶體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金融需求,其參與者不僅包括通過科技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包括傳統金融機構、為金融業提供技術服務的科技公司、投身於該領域的投資公司與孵化器以及金融業不可或缺的監管機構,它們共同組成一個生態體系,在競爭與合作中,共同推動著金融業的創新、變革與發展。

金融科技的範疇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三個詞頻繁出現在媒體和業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混淆。

  互聯網金融落腳點在“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等科技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

  科技金融落腳點也在“金融”,主要是指金融如何支持和服務科技產業。由於高科技企業通常是高風險的產業,同時融資需求比較大,因此,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

  金融科技(FinTech)一詞源於美國,其本身也是一個創新詞,由“Financial Technology”合成而來,從字面上理解即應用於金融的技術,落腳點在“科技”。目前,各方對於金融科技的理解不盡相同,分別從產業、業務、科技等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解釋。

  一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應用現代科技從事金融業務創新的初創企業。美國和一些國際諮詢公司基本上採取這一定義,並從產業的角度研究金融科技發展。例如,美國商務部認為,利用軟件和技術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Financial Technology Companies,簡稱FinTech),通過降低金融成本、延展服務範圍,將重塑和改善整個金融面貌。然而,傳統金融機構一直是金融科技的主要參與者與實踐者。隨著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業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發展,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愈發重視利用現代科技加快金融創新,將主體限定為“初創公司”難以客觀描述金融科技現實。

  二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金融與科技相結合所形成的創新業務模式,包括移動支付、網絡借貸、網絡保險、股權眾籌、智能投顧等。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發佈的《金融科技未來》報告認為,金融科技通過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有望創新和顛覆傳統金融模式和業務,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一系列全新的服務。我國互聯網金融也是從業務模式的角度進行界定,即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三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現代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創新,特別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從金融科技在我國的發展應用來看,業內主要傾向此類定義,金融科技是指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旨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改善客戶體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金融需求,其參與者不僅包括通過科技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包括傳統金融機構、為金融業提供技術服務的科技公司、投身於該領域的投資公司與孵化器以及金融業不可或缺的監管機構,它們共同組成一個生態體系,在競爭與合作中,共同推動著金融業的創新、變革與發展。

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現狀和前景展望

(一)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

  簡要回顧金融科技的過往,可以更清晰地看出這種趨勢:早期1.0階段主要是IT加金融,實現金融業務電子化和自動化,商業銀行的信貸、清算及綜合業務系統就是典型代表。

  2.0階段重點是電子金融渠道的變革,金融企業利用互聯網、呼叫中心、自動設備、移動終端渠道匯聚大量用戶和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拓展。

  3.0階段是技術引領,許多科技企業開始進入金融市場,藉助網絡、機器、數據、用戶信息、交易行為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

  4.0階段即是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加速融合,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形式主要以數字化形式提供,大量技術研發和平臺建設側重與金融服務結合,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更多的用於金融交易和產品之中,這一趨勢應該會持續未來相當長的時間。

(二)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現狀

  從目前看,中國是金融科技的受惠者,是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躍、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國度之一。比較而言,在整體金融最發達的美國,線下金融體系比較發達,金融科技的角色被定義為覆蓋傳統體系的遺漏客戶和市場縫隙。在我國市場上傳統的金融供給本身就不足,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填補這個空白,並且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形成高速擴展,吸納科技人才和創新技術,具備了佔領先機的可能性,為普惠金融和共享金融提供了最好的解決方案。

  金融科技成為熱點,與當下我國企業和居民金融資產積累較多、互聯網盛行、金融交易日趨活躍的社會經濟環境相關,也與中國努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市場化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形勢相關。毫無疑問,金融科技提供了一種平等、獨特的新型供給。在較長時期內,我國金融業態較為單一,金融機構幾家獨大,金融供給嚴重不足,一直以來在傳統範疇內談創新,沒有大的進展。直到互聯網、移動技術普及,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創新業態,比如第三方支付、線上理財、互聯網保險、眾籌等等,真正服務了更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對傳統金融似乎有了顛覆的可能,與新實體企業的結合更為緊密。

  詳細考察我國的金融科技活動,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大類機構,包括傳統金融企業、新興科技(互聯網)公司、支持服務(通信、基礎設施、相關專業服務)機構,主要的業態包括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眾籌融資、互聯網銷售(基金、保險)、消費金融、企業金融服務、徵信與數據服務等七類,未來一段時期這些業態將不斷創新,日益繁榮。

金融科技的範疇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三個詞頻繁出現在媒體和業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混淆。

  互聯網金融落腳點在“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等科技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

  科技金融落腳點也在“金融”,主要是指金融如何支持和服務科技產業。由於高科技企業通常是高風險的產業,同時融資需求比較大,因此,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

  金融科技(FinTech)一詞源於美國,其本身也是一個創新詞,由“Financial Technology”合成而來,從字面上理解即應用於金融的技術,落腳點在“科技”。目前,各方對於金融科技的理解不盡相同,分別從產業、業務、科技等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解釋。

  一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應用現代科技從事金融業務創新的初創企業。美國和一些國際諮詢公司基本上採取這一定義,並從產業的角度研究金融科技發展。例如,美國商務部認為,利用軟件和技術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Financial Technology Companies,簡稱FinTech),通過降低金融成本、延展服務範圍,將重塑和改善整個金融面貌。然而,傳統金融機構一直是金融科技的主要參與者與實踐者。隨著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業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發展,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愈發重視利用現代科技加快金融創新,將主體限定為“初創公司”難以客觀描述金融科技現實。

  二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金融與科技相結合所形成的創新業務模式,包括移動支付、網絡借貸、網絡保險、股權眾籌、智能投顧等。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發佈的《金融科技未來》報告認為,金融科技通過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有望創新和顛覆傳統金融模式和業務,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一系列全新的服務。我國互聯網金融也是從業務模式的角度進行界定,即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三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現代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創新,特別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從金融科技在我國的發展應用來看,業內主要傾向此類定義,金融科技是指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旨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改善客戶體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金融需求,其參與者不僅包括通過科技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包括傳統金融機構、為金融業提供技術服務的科技公司、投身於該領域的投資公司與孵化器以及金融業不可或缺的監管機構,它們共同組成一個生態體系,在競爭與合作中,共同推動著金融業的創新、變革與發展。

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現狀和前景展望

(一)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

  簡要回顧金融科技的過往,可以更清晰地看出這種趨勢:早期1.0階段主要是IT加金融,實現金融業務電子化和自動化,商業銀行的信貸、清算及綜合業務系統就是典型代表。

  2.0階段重點是電子金融渠道的變革,金融企業利用互聯網、呼叫中心、自動設備、移動終端渠道匯聚大量用戶和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拓展。

  3.0階段是技術引領,許多科技企業開始進入金融市場,藉助網絡、機器、數據、用戶信息、交易行為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

  4.0階段即是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加速融合,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形式主要以數字化形式提供,大量技術研發和平臺建設側重與金融服務結合,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更多的用於金融交易和產品之中,這一趨勢應該會持續未來相當長的時間。

(二)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現狀

  從目前看,中國是金融科技的受惠者,是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躍、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國度之一。比較而言,在整體金融最發達的美國,線下金融體系比較發達,金融科技的角色被定義為覆蓋傳統體系的遺漏客戶和市場縫隙。在我國市場上傳統的金融供給本身就不足,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填補這個空白,並且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形成高速擴展,吸納科技人才和創新技術,具備了佔領先機的可能性,為普惠金融和共享金融提供了最好的解決方案。

  金融科技成為熱點,與當下我國企業和居民金融資產積累較多、互聯網盛行、金融交易日趨活躍的社會經濟環境相關,也與中國努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市場化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形勢相關。毫無疑問,金融科技提供了一種平等、獨特的新型供給。在較長時期內,我國金融業態較為單一,金融機構幾家獨大,金融供給嚴重不足,一直以來在傳統範疇內談創新,沒有大的進展。直到互聯網、移動技術普及,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創新業態,比如第三方支付、線上理財、互聯網保險、眾籌等等,真正服務了更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對傳統金融似乎有了顛覆的可能,與新實體企業的結合更為緊密。

  詳細考察我國的金融科技活動,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大類機構,包括傳統金融企業、新興科技(互聯網)公司、支持服務(通信、基礎設施、相關專業服務)機構,主要的業態包括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眾籌融資、互聯網銷售(基金、保險)、消費金融、企業金融服務、徵信與數據服務等七類,未來一段時期這些業態將不斷創新,日益繁榮。

(三)金融科技發展前景展望

  金融科技的落腳點是科技,科技在這一生態中發揮著基礎作用。在金融科技領域,未來幾項新技術的發展很可能會爆發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一是區塊鏈。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佈式的公共賬本,由參與者共同負責核查、記錄和維護,具有點對點直接交換價值、交易透明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點,區塊鏈技術有助於降低交易和信任風險,降低金融機構的運作成本,已經在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證券清算、貿易融資等領域探索應用,有可能構建一種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徹底改變現有金融生態。

  二是大數據和雲計算。大數據技術是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開闢了金融服務新範式,在客戶認證、精準營銷、融資授信決策、風險防範、輔助量化交易等領域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雲計算是推動信息技術能力實現按需供給、促進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充分利用的全新業態,是信息化發展的重大變革和必然趨勢,有利於分享信息知識和創新資源,極大地降低金融業創新和進入門檻。

  三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將使得中低端的分析活動被大面積替換,在時間維度上預測,優化風險定價模型,減少情緒化干擾,優化博弈的策略。人工智能全維度的應用到互聯網金融及相關領域,它從金融及商業數據中大量提取有用信息,對信息加工判斷後反饋給金融機構決策,實時反饋給用戶選擇,從而降低雙方交易的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性,驅動金融產業的智能化發展。

金融科技的範疇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三個詞頻繁出現在媒體和業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混淆。

  互聯網金融落腳點在“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等科技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

  科技金融落腳點也在“金融”,主要是指金融如何支持和服務科技產業。由於高科技企業通常是高風險的產業,同時融資需求比較大,因此,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

  金融科技(FinTech)一詞源於美國,其本身也是一個創新詞,由“Financial Technology”合成而來,從字面上理解即應用於金融的技術,落腳點在“科技”。目前,各方對於金融科技的理解不盡相同,分別從產業、業務、科技等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解釋。

  一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應用現代科技從事金融業務創新的初創企業。美國和一些國際諮詢公司基本上採取這一定義,並從產業的角度研究金融科技發展。例如,美國商務部認為,利用軟件和技術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Financial Technology Companies,簡稱FinTech),通過降低金融成本、延展服務範圍,將重塑和改善整個金融面貌。然而,傳統金融機構一直是金融科技的主要參與者與實踐者。隨著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業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發展,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愈發重視利用現代科技加快金融創新,將主體限定為“初創公司”難以客觀描述金融科技現實。

  二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金融與科技相結合所形成的創新業務模式,包括移動支付、網絡借貸、網絡保險、股權眾籌、智能投顧等。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發佈的《金融科技未來》報告認為,金融科技通過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有望創新和顛覆傳統金融模式和業務,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一系列全新的服務。我國互聯網金融也是從業務模式的角度進行界定,即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三是將金融科技理解為現代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創新,特別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從金融科技在我國的發展應用來看,業內主要傾向此類定義,金融科技是指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旨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改善客戶體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金融需求,其參與者不僅包括通過科技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包括傳統金融機構、為金融業提供技術服務的科技公司、投身於該領域的投資公司與孵化器以及金融業不可或缺的監管機構,它們共同組成一個生態體系,在競爭與合作中,共同推動著金融業的創新、變革與發展。

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現狀和前景展望

(一)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

  簡要回顧金融科技的過往,可以更清晰地看出這種趨勢:早期1.0階段主要是IT加金融,實現金融業務電子化和自動化,商業銀行的信貸、清算及綜合業務系統就是典型代表。

  2.0階段重點是電子金融渠道的變革,金融企業利用互聯網、呼叫中心、自動設備、移動終端渠道匯聚大量用戶和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拓展。

  3.0階段是技術引領,許多科技企業開始進入金融市場,藉助網絡、機器、數據、用戶信息、交易行為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

  4.0階段即是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加速融合,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形式主要以數字化形式提供,大量技術研發和平臺建設側重與金融服務結合,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更多的用於金融交易和產品之中,這一趨勢應該會持續未來相當長的時間。

(二)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現狀

  從目前看,中國是金融科技的受惠者,是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躍、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國度之一。比較而言,在整體金融最發達的美國,線下金融體系比較發達,金融科技的角色被定義為覆蓋傳統體系的遺漏客戶和市場縫隙。在我國市場上傳統的金融供給本身就不足,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填補這個空白,並且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形成高速擴展,吸納科技人才和創新技術,具備了佔領先機的可能性,為普惠金融和共享金融提供了最好的解決方案。

  金融科技成為熱點,與當下我國企業和居民金融資產積累較多、互聯網盛行、金融交易日趨活躍的社會經濟環境相關,也與中國努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市場化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形勢相關。毫無疑問,金融科技提供了一種平等、獨特的新型供給。在較長時期內,我國金融業態較為單一,金融機構幾家獨大,金融供給嚴重不足,一直以來在傳統範疇內談創新,沒有大的進展。直到互聯網、移動技術普及,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創新業態,比如第三方支付、線上理財、互聯網保險、眾籌等等,真正服務了更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對傳統金融似乎有了顛覆的可能,與新實體企業的結合更為緊密。

  詳細考察我國的金融科技活動,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大類機構,包括傳統金融企業、新興科技(互聯網)公司、支持服務(通信、基礎設施、相關專業服務)機構,主要的業態包括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眾籌融資、互聯網銷售(基金、保險)、消費金融、企業金融服務、徵信與數據服務等七類,未來一段時期這些業態將不斷創新,日益繁榮。

(三)金融科技發展前景展望

  金融科技的落腳點是科技,科技在這一生態中發揮著基礎作用。在金融科技領域,未來幾項新技術的發展很可能會爆發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一是區塊鏈。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佈式的公共賬本,由參與者共同負責核查、記錄和維護,具有點對點直接交換價值、交易透明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點,區塊鏈技術有助於降低交易和信任風險,降低金融機構的運作成本,已經在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證券清算、貿易融資等領域探索應用,有可能構建一種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徹底改變現有金融生態。

  二是大數據和雲計算。大數據技術是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開闢了金融服務新範式,在客戶認證、精準營銷、融資授信決策、風險防範、輔助量化交易等領域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雲計算是推動信息技術能力實現按需供給、促進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充分利用的全新業態,是信息化發展的重大變革和必然趨勢,有利於分享信息知識和創新資源,極大地降低金融業創新和進入門檻。

  三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將使得中低端的分析活動被大面積替換,在時間維度上預測,優化風險定價模型,減少情緒化干擾,優化博弈的策略。人工智能全維度的應用到互聯網金融及相關領域,它從金融及商業數據中大量提取有用信息,對信息加工判斷後反饋給金融機構決策,實時反饋給用戶選擇,從而降低雙方交易的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性,驅動金融產業的智能化發展。

關於金融科技規範發展的幾點思考

  2016年以來開展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活動,提醒所有的從業者、創新者和投資者重視風險,金融科技機構在發展過程中除了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還需要積極擁抱監管。

(一)金融科技產業在發展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一是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節約社會成本。金融科技為普惠金融提供了最高效的工具,帶動了先進技術在金融業的創新應用,極大地節約社會成本,幫助全社會跨越數字鴻溝。從實踐看,當前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金融科技創新企業,一旦構建起整個生態系統,在資本市場上就會獲得較高估值,實際上是對其底層數據以及先進技術的認可。社會各界都應該大力推動互聯網金融生態的進化。二是擁抱監管,在發展中管控好風險。金融科技產業必須學習在監管中發展,管控好各類風險。只有在法律法規框架內接受監管,才是行業長遠發展之道。打擦邊球,似乎是一時佔了監管的便宜,長期看,沒有規則和規矩,叢林法則下,今天的獲勝者,很快就會被更野蠻的對手顛覆。當然,對於金融科技的監管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結合我國金融科技的特點,起步較晚,供給不足,許多領域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監管部門應多傾聽產業界的聲音,正確處理好發展與安全、風險與監管的關係,要注意配合產業契機,防止制度性交叉風險,促進金融科技生態的淨化。

(二)全社會通力合作,為金融科技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一是要加強立法和執法。近年來支付詐騙、理財黑平臺大量出現,但違法成本極低,既有法律的原因,也有執法力量的缺乏。二是大力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促進行業信用信息共享,提高整個行業的風險防控水平。三是加強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教育,提高用戶的辨別能力,在面對形形色色的金融科技產品服務時,最直接的防護就是用戶安全意識的提高。四是倡導行業自律,構建金融科技行業自律規則,規範行業行為,防範業務風險,同時要建立行業黑名單,給予違法亂紀者警告,甚至行業性禁入,推動金融科技生態體系的可持續性發展。

  總之,金融科技是開創性的,它使得服務足以覆蓋到傳統金融機構邊際成本以下的需求,“低端”和“長尾”可能成為新的主流市場,使得金融服務供給得到最大程度豐富,普惠金融藉助金融科技即將得以真正實現。這樣一個創新、開放的領域,值得政府、行業組織、社會和所有從業者共同努力和期待。

一丝琪溜
2019-10-20

最大的創新在於,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開始強調自己輸出的是技術,而不是金融。比如京東金融改名為京東數科;螞蟻金融雲改名為螞蟻金融科技,同時,開始分享自己的金融科技技術。雖然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出現了金融科技公司,比如興業數金、招銀雲創等,只是兩年前,強調技術的局面不是很明朗。直到今年,以“技術”為口號的宣傳越來普遍,所以這算是一種創新的局面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