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終劉備打敗了曹操,他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嗎?

如果最終劉備打敗了曹操,他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嗎?
10 個回答
醉剑书
2017-09-20

歷史上從來沒有自己打下江山讓給別人的。劉備雖說是大漢宗親,如果真的恢復漢室成功,誅殺曹操。也不可能把江山讓給漢獻帝劉協。就算劉備真仁義,他的手下也不會答應的。憑什麼,辛辛苦苦幾十年打下的江山讓給漢獻帝?反而打下江山後,第一個要暗殺就是漢獻帝。如同朱元璋溺死小明王韓林兒。

權力的遊戲講究優勝劣汰了,講究弱肉強食的,講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從來不是講仁義禮智信的。比如美劇權力的遊戲中第一個先死的就是北境王奈德,因為奈德講騎士精神,講榮譽感。這些都不適合爭權奪利。

權力的遊戲,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爭權奪利是暴動,是一個被統治者推翻一個統治者的暴烈的行動。

时过境迁6071821908
2017-09-19

東漢末年,董卓獨攬大權,殘暴專橫,使得各地官吏紛紛舉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諸強割據的局面,統一的王朝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

漢桓帝劉志,是國舅樑冀和樑太后扶上馬的。宦官們將樑冀兄妹殺死後,朝權基本上握在宦官手中,加重賦稅,賣官鬻爵,後宮每天要花費數百萬錢,在當時貪汙成了合法行為,人民不堪重負,這就有了著名的 “黨錮之禍” 。

漢靈帝劉宏時,公開賣官,公一千萬,卿五百萬。地方官是肥缺,定價高,州郡官兩千萬。花了這麼多錢買官的人一上任跟紅眼兒狼似的使勁撈錢,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被迫鋌而走險,爆發了黃巾起義。而靈帝劉宏卻在挖空心思嘗試著玩樂的新花樣,不專心朝政。
如果最終劉備打敗了曹操,他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嗎?
漢獻帝劉協,幼時喪母,少時喪父,中年喪子,在不想當皇帝的時候被董卓逼著做了皇帝,在想把皇帝當好的時候被曹操挾持著,都說皇帝是天下至尊,可對於劉協來說卻是生不如死。

當曹操打敗呂布,班師回朝時順便把劉備也帶上了。劉備本是織蓆販履之輩,草根出身,唯一時刻掛在嘴邊的就是自己是漢室後裔,最成功的廣告標語: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如果最終劉備打敗了曹操,他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嗎?
劉協猶如大海中抓住了根救命稻草,認劉備為皇叔。其實,劉協根本就不在乎劉備是否真的是漢景帝直系後裔,他需要的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能夠迅速成長起來牽制住曹操,這樣自己才能真正的當皇帝。

為了能夠從曹操手裡奪回皇帝應有的權利,劉協密授劉備等人擒殺曹操,不幸事情敗露,劉備僥倖逃脫。這成了劉協的唯一希望,劉協在皇宮裡一直都在焚香禱告,祈求上天保佑劉備,早日親率勤王之師來解救自己,為自己保駕護航。

劉協盼啊盼,都把曹操盼死了,可劉備還是沒來,最後曹丕等不及了,直接把劉協給攆下皇位,當了皇帝。但是曹丕並沒有為難他的這個親妹夫劉協,而是給了他一塊地方,封為山陽公,享福養老去了。可劉備得知曹丕做了皇帝,卻迫不及待的向世人宣佈曹丕殺了劉協,而後奪了大漢的江山。

於是劉備一邊罵著曹丕,一邊自己也當了皇帝。當劉協得知劉備在益州做了皇帝后,心都在滴血,當年他怎麼能把復興漢室、重振朝綱的希望,寄託在這個偽君子身上。可是自己現在明明還活著,他劉備怎能向世人說自己已經死了呢?他劉備倒是很著急,劉備你有負皇恩啊。
如果最終劉備打敗了曹操,他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嗎?
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

上不飛天漢,下不見於田。

蟠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曹髦在詩中自嘲為井中龍,把司馬昭這些奸臣比作泥鰍黃鱔,受苦的黃龍卻要時常被這些泥鰍黃鱔欺侮。

曹操的曾孫曹髦當上皇帝后寫了這首詩,使得司馬昭想除掉他,招來了殺身之禍。曹髦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龍是帝王之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願做漢獻帝第二,也不願做司馬昭的傀儡,寧可戰死,在魏國曆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頁。

當年曹操欺負漢獻帝一家孤兒寡母,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後代同樣會被他人欺凌。曹髦感慨自己困境的同時,也在寫曹芳、曹奐兩位皇帝的處境,這何嘗又不是漢獻帝當年的境遇。

曹操在四十多年的戎馬生涯中,完成了很多帝王都無法完成的事情,終其一生也沒能更進一步。假如劉備最終打敗了曹操,我認為他不會權回漢獻帝,更不可能如曹操般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能從一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皇室否認成長為三國中的英雄,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已足矣。

司马砸光
2017-09-20

謝邀。人們並不是痛恨特權,只是痛恨自己沒有獲得特權。狐狸說葡萄很酸不好吃,只是他沒機會吃到。以仁厚著稱並以匡復漢室為政治旗號的劉備,罵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是因為自己沒能力挾天子令諸侯,如果他為實權派漢相,估計與曹操沒太多兩樣。

如果最終劉備打敗了曹操,他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嗎?
如題,假如他幹掉曹操,控制了漢獻帝,會不會讓渡權位給漢獻帝,我們分析一下:1,任何時候,都是暴力最強者說了算,劉備也許願意把位子讓出來,但權力不可能轉讓,再說即使轉交權力漢獻帝也接不住。這種情況下的漢獻帝照樣只是蓋章機器,甚至只是是坐在龍椅上的人型木偶,與在曹操手裡沒有本質區別。2,漢獻帝作為合法的漢室天子,雖然沒有實權卻也一直在位置上的,即使打敗曹操,劉備理論上還是他漢獻帝的臣子,不存在讓不讓位的問題。相反,最大的可能為,漢獻帝不再貪戀虛位虛名,只求實惠,禪位於作為劉氏宗親的劉備,再加上群臣勸進,劉備在幾番推脫和痛哭之後接受了,因為是合法禪位,最愛面子的劉備也沒太多心理負擔。

結論:劉備也許會讓,但權力這東西還真讓不了。劉協反讓的可能性最大。

o孙小贱o
2017-09-20

就不說那些模稜兩可的話了,既然是假設,那就說機率最大的可能性,劉備必然不會讓位。

首先說劉備的勢力,別看三國演義裡面有漢獻帝核對族譜的橋段,其實真正的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的兄弟,生了120多個兒子,劉備號稱是漢景帝第19代玄孫,你想想,劉勝的120多個兒子,過了160多年,得有多少後代啊,所以這就是個幌子,想讓大家承認他的正統地位。

其次說歸還漢室,先說曹操為什麼不還。曹操當年也是勵志復興漢室,只是三國演義裡沒這麼寫,他和荀彧當年走在一起,就是因為他們都以恢復漢室為己任,這也是為什麼曹操統一北方這麼多年一直不稱帝,不是不敢,實在是心裡糾結。但是他為什麼要對漢獻帝不臣呢?可以說這是必然事件,早起在許都,曹操並沒有完全限制漢獻帝的自由,否則劉備歸順時怎麼還有機會當朝拜見漢獻帝?只是漢獻帝看曹操權力太大,把他和董卓等權臣劃為一列,曹操拼死在外面爭烏桓、滅袁術,漢獻帝在後面卻時時想弄死曹操,實話實講,如果沒有曹操,單靠漢獻帝很難穩住當時的局面,所以曹操那個時候不能放權。然後到了後期,他統一北方之後,實力在三國中已是佔優,已經具備了稱帝的可能性,然而他沒有,但是他又賜死荀彧,因為他即忘不了當年的志願又捨不得手中的權利,不僅如此,如果將權力歸還漢室,他就永遠只是一個權臣,功勞越大,將來死的越快。

再說劉備,如果統一,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歸還漢室之後,誰做皇帝?如果是他做自然沒問題,如果是劉協做,那劉備必死。自古開過功臣都逃不過兔死狗烹的厄運,不光是為了因為他們功高震主,另外一點原因,哪個皇帝會允許一個見證了自己最衰時期的人在自己身邊呢,皇帝每每見到你就會想起過往,那這個時候他心裡會是感激你救他出苦海呢?還是會想除掉你圖個心安呢?

所以劉備無論是為了權力還是為了活命,都不會將皇位還給漢獻帝。

潜渊63776683
2017-09-22

個人認為如果劉備開掛打敗了曹操,拿下朝廷大權,別說漢獻帝的地位了,人身安全都有危險,原因就是曹劉二人權力的基礎不同。

當時漢室雖然大權旁落,但在時人心中威望尚存,曹操的基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就是說他必須要有一個天子來“挾”,漢獻帝則是現成血統最正的不二之選,曹操的權力通過這個傀儡皇帝發揮出來效果最佳,一旦沒有這個傀儡,朝廷威望盡失,正所謂“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特別是在南方還有孫、劉割據的形勢下,對於曹操來說保持朝廷正統性更是重中之重。要說“漢室”這塊牌子到底好不好用,看看劉備,一個賣草鞋的用“漢室宗親”的名義起事就可以割據一方,就連後來滅亡西晉、開啟五胡亂華的匈奴人,最開始起事都是打著繼承漢室的名義(後來改了國名為“趙”),統治者是一個匈奴人還得叫個漢族名字“劉淵”,更搞笑的是還特意在宗廟內給劉阿斗立個牌位,以示天下奉大漢為正統……可見即使如此衰落了,“漢室”塊牌子的含金量還是很大,所以哪怕發生過“衣帶詔”這樣的事,曹操也沒把漢獻帝個人怎麼樣。當然要說曹操就是個漢室忠臣也是不可能的,他感情上當然希望扔下這塊牌子自己稱帝,但理智上又知道自立為帝是一個火坑,所以當孫權勸曹操稱帝時他說這是把他放在火上烤,用他自己的話就是“若天命在我,我為周文王”,稱不稱帝的等我曹阿瞞死後你們看著辦吧,我活著的時候還是把攥著漢獻帝這張牌,保住權位不失才是王道。

再看劉皇叔,他打的是“中興漢室”的旗號,而且既然號稱是漢室宗親,老劉家的天下自然也就有他一份,如果血統比他正宗的人都沒有了呢?自然就都歸他了。三國裡面有頭有臉的人物,起點最低的就是他,從一個小商販開始,摸爬滾打一生混到官方認可的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大漢皇叔(算上自己封的更是到了漢中王),每一步都是自己的血汗啊,如果此時他打敗了曹操,把朝廷和皇帝抓在了自己手裡,讓他當活雷鋒可能性真心不大,就算他有這心,關張等人幹不幹還是個未知數,搞不好提前上演個“黃袍加身”的大戲也未可知。如果漢獻帝是個司馬衷一般的人物那還另當別論,偏偏他還是個有理想有能力有魄力的君主,小孩子時候就能應對董卓,孤家寡人就敢下衣帶詔給曹操背後捅刀子,身邊換成這麼一個強大的皇叔,漢獻帝就能安心當乖寶寶了麼?正所謂“榻臥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朝廷內一定會掀起一輪腥風血雨。劉備是漢室宗親,再加上中興漢室之功,人望必然爆滿了,挾不狹天子的也就是兩可之間了,如果漢獻帝突然駕崩,對劉皇叔一定是重大利好,以我小人之心度皇叔之腹,他應該會很願意幫助漢獻帝“駕崩”的。

歷史沒有如果,以上都是個人臆想而已,而且只是基於權力鬥爭的需要而不是個人道德高低推斷的。想必有人會說劉備仁德,曹操奸詐,不會發生這樣的事。當年魯迅先生在歷史中看出“吃人”二字,看得十分透徹,魯迅先生說的是封建禮教,在此借用先生的說法,妄議一下歷史中的權力與道德:歷史中的“吃人”,生命和靈魂不一定是一起被“吃掉”的,本性善良的人被某種形勢逼到這裡,難免會做出違背本性的事,也就是讓歷史“吃掉”自己的靈魂,換來可以“吃掉”對手肉體的機會,從而掌握住把控歷史方向的權力,如若不然則是“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沒準就被別人“吃了”,古往今來多少腥風血雨皆源於此。若能在“吃人”之後還能不忘初心迴歸人性,進而推進歷史進步的便是聖君名臣,謂之曰“歷史進步”;反之沉迷於“吃人”無法自拔的則為暴君奸臣,謂之曰“歷史倒退”。所以從權力鬥爭角度來看,歷史中的“吃人”本身無關個人道德,權力鬥爭需要而已,關鍵看掌權後做什麼才是重要的事。此為我個人的歷史觀,與諸君共享。

戴粒星
2017-09-22

沒有這個如果,曹操無論文學,軍事,政治,班底人才,為人都勝於劉備!這是正史!劉備必敗!

文字,認真讀曹操的詩句,你會發現他稱為文學家綽綽有餘!劉備有什麼詩句流傳?

軍事,劉備作為統帥,過於虛偽,過於沒大局觀。曹操真正比較差勁就是赤壁之戰打敗仗。劉備一敗再敗,赤壁之戰其實他也是打醬油的。最後還兵敗身死。不是直接死於戰場,也是因為兵敗的刺激。

政治,曹操真正歷史的提法是:奉天子以令諸侯!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終身未稱帝,無論真心或者假意。他確實沒有稱帝!而他是最有條件稱帝的!劉備稱帝,按封建社會的價值觀,毫無疑問就是大逆不道!獻帝沒死,你作為漢室,還皇叔呢?你稱什麼帝?說到這裡,也就回答了題目,劉備怎麼可能把權位讓回給獻帝,按他的作風和為人,他會把獻帝殺了。

論班底人才,曹操其實遠勝劉備!從統帥到軍師,到大將。劉備沒有任何一樣比曹操有底氣。

按歷史,客觀說話。

諸葛亮,關羽都是被神化了。
如果最終劉備打敗了曹操,他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嗎?

麟角1
2017-09-19

如果最終劉備打敗了曹操,他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嗎?

這種事可能性不大。因為只要是正常人,都想得到權位;得不到那是另一回事。劉備拎著自己的腦袋瓜打下的江山,再讓回給漢獻帝,除非他腦袋瓜進水或迫於無奈才有可能。其實劉備在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稱帝后沒多久,就自稱漢帝,史稱蜀漢。劉備當皇帝,名正言順;因為他是中山靖王之後裔,漢室正宗的血脈。就從劉備給二個兒子取的名字,也就可以看出他的願望,就是想當皇帝。大兒子(養子)叫劉封,親兒子叫劉禪。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在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在久亂之後天下統一、天下太平時才可以封禪天地,向天地彙報自己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劉備肯定看過《史記》,司馬遷記載,舜、禹以後舉行過封禪的只有兩個人,即秦始皇和漢武帝。劉備自己一心想做第三個去封禪的皇帝,所以就給兩個兒子取名為封和禪。有這樣志向的人,他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嗎?四個字:絕對不會。

风雪故人
2017-09-19

謝邀。

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誰知道真假?就算是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皇室後裔。在三國演義開始劉備就跟關羽張飛分析天下大勢。他最初的目的就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達成自己一代豪傑的目的。

假如漢室重新崛起,他就是功臣,做個皇叔,享榮華富貴。假若漢室滅亡,他也從中逐漸壯大自己,逐鹿天下。結果正如他所預想的那樣,天下大亂,群雄逐鹿。

打著匡扶漢室的名號那是為了得民心順民意,實際上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假如劉備打敗曹操,最後一統天下了。當然這是不大可能,暫設如此。劉備也會想方設法讓劉協禪讓,當然漢朝還是漢朝,還是劉家王朝。但是皇帝會是劉備。因為劉備功高,來個民心所向,劉協順水推,禪讓皇位,當時人民也不會驚訝吧。

或者,讓劉協先掛了,然後傳位劉備。總之劉備暗箱操作,讓自己名正言順的登基有很多方法。

次元的旅客
2017-09-20

這個我覺得看時期,早起的劉曹都是想匡扶漢室,一腔熱血,並以平復叛亂為目標,漢室雖危並未亡,威嚴尚存並未完全消失。先說曹操,這個可以從荀彧這個忠於漢室的漢臣前期努力幫助曹操後期反目可以看出來,而且曹操有句名言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今日又看錯了,也許明日還會看錯,但我依然是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 什麼。曹操的轉折可能是在得到漢獻帝之後的一段時間慢慢改變的,當一個大家視為威嚴之人在他面前膽小如鼠,久而久之變越來越看輕他,文武大臣也都只服曹操(不像董卓,大部分人心裡對他很是不服怨恨),漢室真正名存實亡。劉備的話我覺得前期也是一心會幫漢獻帝,直到失去龐統才下決心奪取漢中來匡扶漢室,之後有爭霸的思想應該是發現朝廷已經上下一心為曹操所用,曹操已經在朝廷中站穩腳跟,目前一堆人說他假仁假義這個說法很片面,人所站高度不同,視野不同,這個時候後面跟了一大隊人馬,就算稱帝了也算是順應天命。劉備之子劉嬋並未有當皇帝的魄力,所以劉備應該很大程度上不會去搶帝王之位,劉備後來稱帝是在曹丕逼漢獻帝讓位,漢獻帝生死不明的情況,這時候若不豎起漢朝大旗,讓魏成為正統,伐魏無名,再去攻打就是抗天明,基本就相當於拱手讓曹家篡漢成功,自己基業就毀於一旦,幾十年都在扶汗的勞累付諸東流。

恬然滋味
2017-09-19

這個提問不準確。權位指的什麼?皇位?曹操活著,漢獻帝一直在位嘛。讓什麼。漢中王?漢獻帝封的嘛。準備回家種菜? 揣摩意思應該是問如果成功了,劉備是自己做皇帝還是保獻帝繼續做皇帝? 一定是劉備做皇帝!這個不是劉備可以率性自主的了。劉備是忠臣還是奸臣,劉備是真仁義還是狡詐,形勢逼人,大勢之下只有順勢,由不得本心。當然,一般都是和本心相合。你想,革命成功打倒了曹操,天下在手。劉備做了皇帝,跟隨者都是從龍之人,榮華富貴光宗耀祖。還有第二種選擇嗎?沒有。趙匡胤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就是明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