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回農村很多閒置土地可以承包,也有很多廉價勞動力,做點什麼養殖或種植好?

比如養野豬,種桃山楂等,或者綠化苗木?有沒有推薦呢?年輕人回農村很多閒置土地可以承包,也有很多廉價勞動力,做點什麼養殖或種植好?
2 個回答
木火马骝
2017-11-01

這個問題我其實很早就想過了,不過投資太多,一直沒有資金實現。我村地處丘堎地帶,山丘旁水田,離城市也近,這種條件很適合較特色養殖和持色農家樂。我曾經有一個規劃:承包幾個山丘連中間的水田:1,中間的水田挖一張魚塘養魚;塘邊至半山種水果。樹下養番鴨和山雞。2,其它水田水稻和青蛙,泥鰍混合種養。3,開設釣魚,釣青蛙,挖泥鰍,抓山雞等娛樂項目。4,山上建沒農家旅館。5,特色農家菜館。

想歸想,可是人員和投資資金總是難以統一,時至今日仍然無法實現;這是我曾經的想法,與各位分享共參。

原生态农场
2017-10-30

你所說的很多閒置土地和廉價勞動力,確實是發展規模種養場所的有利條件,但是還是要建議在動手之前進行充分的調研論證和規劃設計。

正如你提問搞什麼養殖或種植好,正是這樣,到底搞什麼好?是養殖?種植?還是種養結合?

這要結合你的實際情況。

你雖然說有地承包,勞動力也多,但是投入的資金量怎樣?如果能夠較大投入,則可以選擇一個規模養殖方向,如畜禽、牲畜及特種動物養殖,但要建高標準的養殖場及後期飼料投入需要的資金量還是比較大的。

如果選種植方向,資金投入量雖然少點,但是一旦上規模,產量受當地氣候、災害情況及後期的市場情況影響較大,如果規模較大,勞動力再廉價,仍然有較大的勞務支出及水肥、農藥等生產資料支出。所以,種植業是有一定的風險的。

不論是進行何種農業項目,都可以申請辦理家庭農場、合作社或農業公司,爭取到國家政策的扶持,同時要進行各種農業保險的配備,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

關鍵的一點,還是要加強學習,充分向市場、向能手學習,爭取更快適應農業產業化需要,少走彎路,早日實現盈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