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當上皇帝的恭親王奕訢是怎樣度過晚年的?

10 個回答
江湖小晓生
2019-08-03

恭親王奕訢的確是清朝晚期非常傑出的大臣,他的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光皇帝,他本人更是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是正兒八經看著清王朝逐漸走向沒落的人,而且他還是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之一,可見地位十分崇高。

恭親王奕訢的確是清朝晚期非常傑出的大臣,他的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光皇帝,他本人更是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是正兒八經看著清王朝逐漸走向沒落的人,而且他還是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之一,可見地位十分崇高。

恭親王奕訢差點就成了道光皇帝的繼承人。

道光皇帝的眾多兒子當中,只有後來的咸豐皇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是長大成人的,其餘的孩子要麼死的早,要麼年紀太小,壓根就成不了繼承人。

所以道光皇帝要選擇繼承人,只能從奕詝和奕訢中做出選擇。這麼看來奕訢是有一半機會成為皇帝的。不僅如此,而且奕訢為人不叫豪放豁達,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一看就是人才。而奕詝則顯得十分內斂,而且小時候從馬上摔下來,把腿給摔壞了,所以是個瘸子。

恭忠親王奕訢,宣宗第六子。與文宗同在書房,肄武事,共制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宣宗賜以名,槍曰“棣華協力”,刀曰“寶鍔宣威”,並以白虹刀賜奕。文宗即位,封為恭親王。---《清史稿》

滿洲人都是以馬上武功定天下的,所以在這一點上奕訢又比奕詝沾光了。可是最終勝出的,卻是奕詝,而不是奕訢這是為什麼呢?

  1. 首先奕詝是皇后嫡子,而奕訢是庶出,這一點就是天差地別了。雖然滿洲人是馬上打天下的,但是安定天下依舊需要漢人的儒家思想。所以一百多年下來,他們也對嫡長子繼承製十分看重,這一定上奕訢是吃虧的。
  2. 其次奕詝的排行要比奕訢大,奕詝排行老四,而奕訢是排行老六。按照順序來看的話奕訢也比不過奕詝,這也是沒辦法改變的事情。
  3. 再則奕詝比較有心計啊,他知道自己能力上比不過弟弟奕訢,但是他按照老師的方法,體現自己的孝義。奕訢初生牛犢,總是表現得十分有能力,但是他忽略了一點,道光是個老人了,老人都喜歡孝順孩子。奕詝就是這麼一個孝順孩子,博得了道光的喜愛。
  4. 最後奕訢這個人比較開放,立志將來要實行改革。他所接觸的西方事務比較多,所以比較開放。而奕詝則沉默保守,是個安分守己的孩子。道光認為現在國家處於危難時刻,應該要保守一點,所以自然更加傾向於奕詝。

所以即使奕訢是非常接近皇位了,但還是失之交臂。所以很多人就覺得,如果奕訢能夠成為道光的繼承人,可能會改變歷史。

恭親王奕訢的確是清朝晚期非常傑出的大臣,他的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光皇帝,他本人更是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是正兒八經看著清王朝逐漸走向沒落的人,而且他還是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之一,可見地位十分崇高。

恭親王奕訢差點就成了道光皇帝的繼承人。

道光皇帝的眾多兒子當中,只有後來的咸豐皇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是長大成人的,其餘的孩子要麼死的早,要麼年紀太小,壓根就成不了繼承人。

所以道光皇帝要選擇繼承人,只能從奕詝和奕訢中做出選擇。這麼看來奕訢是有一半機會成為皇帝的。不僅如此,而且奕訢為人不叫豪放豁達,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一看就是人才。而奕詝則顯得十分內斂,而且小時候從馬上摔下來,把腿給摔壞了,所以是個瘸子。

恭忠親王奕訢,宣宗第六子。與文宗同在書房,肄武事,共制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宣宗賜以名,槍曰“棣華協力”,刀曰“寶鍔宣威”,並以白虹刀賜奕。文宗即位,封為恭親王。---《清史稿》

滿洲人都是以馬上武功定天下的,所以在這一點上奕訢又比奕詝沾光了。可是最終勝出的,卻是奕詝,而不是奕訢這是為什麼呢?

  1. 首先奕詝是皇后嫡子,而奕訢是庶出,這一點就是天差地別了。雖然滿洲人是馬上打天下的,但是安定天下依舊需要漢人的儒家思想。所以一百多年下來,他們也對嫡長子繼承製十分看重,這一定上奕訢是吃虧的。
  2. 其次奕詝的排行要比奕訢大,奕詝排行老四,而奕訢是排行老六。按照順序來看的話奕訢也比不過奕詝,這也是沒辦法改變的事情。
  3. 再則奕詝比較有心計啊,他知道自己能力上比不過弟弟奕訢,但是他按照老師的方法,體現自己的孝義。奕訢初生牛犢,總是表現得十分有能力,但是他忽略了一點,道光是個老人了,老人都喜歡孝順孩子。奕詝就是這麼一個孝順孩子,博得了道光的喜愛。
  4. 最後奕訢這個人比較開放,立志將來要實行改革。他所接觸的西方事務比較多,所以比較開放。而奕詝則沉默保守,是個安分守己的孩子。道光認為現在國家處於危難時刻,應該要保守一點,所以自然更加傾向於奕詝。

所以即使奕訢是非常接近皇位了,但還是失之交臂。所以很多人就覺得,如果奕訢能夠成為道光的繼承人,可能會改變歷史。

奕訢幫助慈禧太后奪權,自己卻被罷了權職。

奕訢本身是有資格奪取皇位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與皇位失之交臂。在咸豐做皇帝的時候,奕訢還是比較給力的,幫了咸豐很多忙。

但是奕訢的身份特殊,所以咸豐不可能給他多大的權力,這就直接導致奕訢本人其實很不爽。等到咸豐去世的時候,為小皇帝統治安排了八個顧命大臣,居然沒有留下一個位置給自己的親弟弟奕訢。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王請奔赴,兩太后召見,諭以贊襄政務王大臣載垣、端華、肅順等擅政狀。穆宗侍兩太后奉文宗喪還京師,譴黜載垣等,授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命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並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清史稿》

這一點奕訢更加不爽了,所以在他的幫助下,慈禧太后成功奪權,解決八個顧命大臣以後,慈禧太后和奕訢共同掌握了大清朝的最高權力。

這個時候的奕訢應該是最風光的時候,簡直跟當了皇帝是一樣的。但是慈禧太后是絕對不容許有人跟她一起分享權力的。所以慈禧在徹底掌握權力以後,果斷將奕訢一擼到底,所有職權都給罷免了。

奕訢萬萬都沒想到,自己這個嫂子手段居然比自己哥哥高明這麼多。其實奕訢到頭來算是明白了,自己這輩子算是被他們夫妻倆給欺負到老了。

恭親王奕訢的確是清朝晚期非常傑出的大臣,他的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光皇帝,他本人更是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是正兒八經看著清王朝逐漸走向沒落的人,而且他還是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之一,可見地位十分崇高。

恭親王奕訢差點就成了道光皇帝的繼承人。

道光皇帝的眾多兒子當中,只有後來的咸豐皇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是長大成人的,其餘的孩子要麼死的早,要麼年紀太小,壓根就成不了繼承人。

所以道光皇帝要選擇繼承人,只能從奕詝和奕訢中做出選擇。這麼看來奕訢是有一半機會成為皇帝的。不僅如此,而且奕訢為人不叫豪放豁達,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一看就是人才。而奕詝則顯得十分內斂,而且小時候從馬上摔下來,把腿給摔壞了,所以是個瘸子。

恭忠親王奕訢,宣宗第六子。與文宗同在書房,肄武事,共制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宣宗賜以名,槍曰“棣華協力”,刀曰“寶鍔宣威”,並以白虹刀賜奕。文宗即位,封為恭親王。---《清史稿》

滿洲人都是以馬上武功定天下的,所以在這一點上奕訢又比奕詝沾光了。可是最終勝出的,卻是奕詝,而不是奕訢這是為什麼呢?

  1. 首先奕詝是皇后嫡子,而奕訢是庶出,這一點就是天差地別了。雖然滿洲人是馬上打天下的,但是安定天下依舊需要漢人的儒家思想。所以一百多年下來,他們也對嫡長子繼承製十分看重,這一定上奕訢是吃虧的。
  2. 其次奕詝的排行要比奕訢大,奕詝排行老四,而奕訢是排行老六。按照順序來看的話奕訢也比不過奕詝,這也是沒辦法改變的事情。
  3. 再則奕詝比較有心計啊,他知道自己能力上比不過弟弟奕訢,但是他按照老師的方法,體現自己的孝義。奕訢初生牛犢,總是表現得十分有能力,但是他忽略了一點,道光是個老人了,老人都喜歡孝順孩子。奕詝就是這麼一個孝順孩子,博得了道光的喜愛。
  4. 最後奕訢這個人比較開放,立志將來要實行改革。他所接觸的西方事務比較多,所以比較開放。而奕詝則沉默保守,是個安分守己的孩子。道光認為現在國家處於危難時刻,應該要保守一點,所以自然更加傾向於奕詝。

所以即使奕訢是非常接近皇位了,但還是失之交臂。所以很多人就覺得,如果奕訢能夠成為道光的繼承人,可能會改變歷史。

奕訢幫助慈禧太后奪權,自己卻被罷了權職。

奕訢本身是有資格奪取皇位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與皇位失之交臂。在咸豐做皇帝的時候,奕訢還是比較給力的,幫了咸豐很多忙。

但是奕訢的身份特殊,所以咸豐不可能給他多大的權力,這就直接導致奕訢本人其實很不爽。等到咸豐去世的時候,為小皇帝統治安排了八個顧命大臣,居然沒有留下一個位置給自己的親弟弟奕訢。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王請奔赴,兩太后召見,諭以贊襄政務王大臣載垣、端華、肅順等擅政狀。穆宗侍兩太后奉文宗喪還京師,譴黜載垣等,授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命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並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清史稿》

這一點奕訢更加不爽了,所以在他的幫助下,慈禧太后成功奪權,解決八個顧命大臣以後,慈禧太后和奕訢共同掌握了大清朝的最高權力。

這個時候的奕訢應該是最風光的時候,簡直跟當了皇帝是一樣的。但是慈禧太后是絕對不容許有人跟她一起分享權力的。所以慈禧在徹底掌握權力以後,果斷將奕訢一擼到底,所有職權都給罷免了。

奕訢萬萬都沒想到,自己這個嫂子手段居然比自己哥哥高明這麼多。其實奕訢到頭來算是明白了,自己這輩子算是被他們夫妻倆給欺負到老了。

罷免回家的奕訢只能選擇在家養鳥都蛐蛐。

奕訢在免職之前,其實權力還是相當大的,他曾經多次向同治皇帝提出過不要鋪張浪費的建議,甚至遭到了統治的反感。後來慈禧太后在光緒朝大權獨攬以後,也就逐漸不把奕訢放在眼裡了,甚至到後來將奕訢徹底革職。

跟許多滿洲大爺一樣,五十出頭的奕訢,沒了職權以後,只能在家玩鳥鬥蛐蛐。雖然被革職了,不過慈禧太后為了補償他,所以給了他雙倍的工資。

話說回來,這些對奕訢來說算的了什麼呢?他可是差點就走上神壇的男人,會看得上這些俸祿嗎?我覺得這是慈禧太后在羞辱奕訢,但是沒辦法,當時已經沒有人能阻擋慈禧太后專權了。

二十年,日本侵朝鮮,兵事急,太后召王入見,復起王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並總理海軍,會同辦理軍務,內廷行走;仍諭王疾未愈,免常川入直。尋又命王督辦軍務,節制各路統兵大臣。十一月,授軍機大臣。---《清史稿》

奕訢孤獨無奈地在王府過了兩年時間,到了他63歲的時候,才被重新啟用,成為總理衙門大臣。其實這個時候慈禧本人是摟不住了,所以想找奕訢出來一起想想辦法。可是荒廢了十幾年的奕訢,再也沒有了當初的激情和膽略。

到了晚年的奕訢,甚至連變法的事情都覺得不可思議,不贊成戊戌變法。要知道當年奕訢被稱之為鬼子六,那可是有先進思想的皇子。

可見歲月將奕訢打磨成了一個怎樣的人,他已經不復當年的銳氣,幾乎變成了慈禧太后那樣的人,以至於他在任的幾年裡,絲毫沒有任何作為。

參考資料:《清史稿》

大脚姑娘碎碎念
2019-08-17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奕訢差點當上皇帝。奕訢與咸豐帝是親兄弟,咸豐帝排行第四,奕訢排行第六,又因為咸豐帝的母親早逝,因此奕訢的生母撫養咸豐帝的長大,也就是說,奕訢和咸豐帝是在同一個母親的照料下長大的,兩人關係親密。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奕訢差點當上皇帝。奕訢與咸豐帝是親兄弟,咸豐帝排行第四,奕訢排行第六,又因為咸豐帝的母親早逝,因此奕訢的生母撫養咸豐帝的長大,也就是說,奕訢和咸豐帝是在同一個母親的照料下長大的,兩人關係親密。

作為皇子,從小就需要接受嚴格的封建教育。與咸豐帝相比,奕訢天資聰穎,文才武功都在咸豐帝之上,卻唯獨一點讓道光帝誇讚不已,就是咸豐帝的仁孝。咸豐帝在跟隨道光帝狩獵時因為不想殺生始終一箭不發,在道光帝纏綿病榻時痛哭流涕,以至於“帝大悅,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正是因為咸豐帝身上的仁孝,讓立儲時在咸豐帝和奕訢之間猶豫的道光帝選擇了咸豐帝。

奕訢看不慣咸豐帝投機取巧贏得皇位,兩人開始漸生嫌隙。也因為兩人心裡面始終有個疙瘩,所以咸豐帝在任用奕訢的時候始終帶上個人情緒,比如在咸豐帝病重託孤時,奕訢是顧命大臣的第一人選,但是咸豐帝卻將他排除在外。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奕訢差點當上皇帝。奕訢與咸豐帝是親兄弟,咸豐帝排行第四,奕訢排行第六,又因為咸豐帝的母親早逝,因此奕訢的生母撫養咸豐帝的長大,也就是說,奕訢和咸豐帝是在同一個母親的照料下長大的,兩人關係親密。

作為皇子,從小就需要接受嚴格的封建教育。與咸豐帝相比,奕訢天資聰穎,文才武功都在咸豐帝之上,卻唯獨一點讓道光帝誇讚不已,就是咸豐帝的仁孝。咸豐帝在跟隨道光帝狩獵時因為不想殺生始終一箭不發,在道光帝纏綿病榻時痛哭流涕,以至於“帝大悅,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正是因為咸豐帝身上的仁孝,讓立儲時在咸豐帝和奕訢之間猶豫的道光帝選擇了咸豐帝。

奕訢看不慣咸豐帝投機取巧贏得皇位,兩人開始漸生嫌隙。也因為兩人心裡面始終有個疙瘩,所以咸豐帝在任用奕訢的時候始終帶上個人情緒,比如在咸豐帝病重託孤時,奕訢是顧命大臣的第一人選,但是咸豐帝卻將他排除在外。

奕訢雖然身處高位,但是卻仕途先是受到咸豐帝、後是受到慈禧的打壓,不太平坦。在晚年,奕訢更是沉沉浮浮,無所建樹。

從同治四年開始,奕訢曾經被慈禧剝奪議政王職務、被同治帝剝奪世襲罔替的爵位,奕訢在朝堂上不斷地被孤立,幾起幾落,反覆地受挫讓這位昔日殺伐果斷的王爺失去了銳氣,在政治上連連失誤。光緒十年,慈禧更是直接將奕訢以及軍機處的所有官員趕出朝堂,從此奕訢遠離清王朝的政治中心。

過了十年後,奕訢再次被起用為總理衙門大臣,但是他已經對清王朝死心了,並沒有什麼作為,直到光緒二十四年病重去世。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奕訢差點當上皇帝。奕訢與咸豐帝是親兄弟,咸豐帝排行第四,奕訢排行第六,又因為咸豐帝的母親早逝,因此奕訢的生母撫養咸豐帝的長大,也就是說,奕訢和咸豐帝是在同一個母親的照料下長大的,兩人關係親密。

作為皇子,從小就需要接受嚴格的封建教育。與咸豐帝相比,奕訢天資聰穎,文才武功都在咸豐帝之上,卻唯獨一點讓道光帝誇讚不已,就是咸豐帝的仁孝。咸豐帝在跟隨道光帝狩獵時因為不想殺生始終一箭不發,在道光帝纏綿病榻時痛哭流涕,以至於“帝大悅,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正是因為咸豐帝身上的仁孝,讓立儲時在咸豐帝和奕訢之間猶豫的道光帝選擇了咸豐帝。

奕訢看不慣咸豐帝投機取巧贏得皇位,兩人開始漸生嫌隙。也因為兩人心裡面始終有個疙瘩,所以咸豐帝在任用奕訢的時候始終帶上個人情緒,比如在咸豐帝病重託孤時,奕訢是顧命大臣的第一人選,但是咸豐帝卻將他排除在外。

奕訢雖然身處高位,但是卻仕途先是受到咸豐帝、後是受到慈禧的打壓,不太平坦。在晚年,奕訢更是沉沉浮浮,無所建樹。

從同治四年開始,奕訢曾經被慈禧剝奪議政王職務、被同治帝剝奪世襲罔替的爵位,奕訢在朝堂上不斷地被孤立,幾起幾落,反覆地受挫讓這位昔日殺伐果斷的王爺失去了銳氣,在政治上連連失誤。光緒十年,慈禧更是直接將奕訢以及軍機處的所有官員趕出朝堂,從此奕訢遠離清王朝的政治中心。

過了十年後,奕訢再次被起用為總理衙門大臣,但是他已經對清王朝死心了,並沒有什麼作為,直到光緒二十四年病重去世。

小镇月明
2019-08-17

想當年這有“鬼子六”之稱的恭親王奕訢可是洋務運動的中央“一把手”啊!慈禧太后在最初掌握權力之時,恭親王奕訢在當時也可以說是隻手遮天的人物,在奕訢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候,毫不誇張地說是完全可以和嫂子慈禧太后共掌清朝大權的,不過恭親王奕訢到底是愛新覺羅皇室子弟,他到底也是一心一意為大清朝的長久統治在著想著。

想當年這有“鬼子六”之稱的恭親王奕訢可是洋務運動的中央“一把手”啊!慈禧太后在最初掌握權力之時,恭親王奕訢在當時也可以說是隻手遮天的人物,在奕訢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候,毫不誇張地說是完全可以和嫂子慈禧太后共掌清朝大權的,不過恭親王奕訢到底是愛新覺羅皇室子弟,他到底也是一心一意為大清朝的長久統治在著想著。

公元1861年的“辛酉政變”中,恭親王奕訢幫助慈禧太后滅掉了顧命八大臣,奪取了咸豐帝之後清廷的最高權力。奕訢對於慈禧太后,就好比閃電和打雷的關係,沒有奕訢,哪來慈禧“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宏圖大展,權傾50年的專政獨裁?

相對於後期獨掌大權、直扼晚清咽喉的慈禧太后來說,恭親王奕訢似乎對權力沒有像慈禧太后那樣拿捏的緊,而且清朝諸事在中法戰爭之前,都是恭親王奕訢在親力親為地替清朝辦著事兒,這一點是慈禧太后所比不了的。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傾畢生心血於晚清、盡諸生之力於圖存”的清朝好王爺奕訢,在中法戰爭後,卻被無情無義的慈禧太后罷官離權。即便甲午中日戰爭之時,奕訢又被重新委以重任,但是離權太久的他,早就看透了這回天無力、苟延殘喘的大清朝了……

想當年這有“鬼子六”之稱的恭親王奕訢可是洋務運動的中央“一把手”啊!慈禧太后在最初掌握權力之時,恭親王奕訢在當時也可以說是隻手遮天的人物,在奕訢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候,毫不誇張地說是完全可以和嫂子慈禧太后共掌清朝大權的,不過恭親王奕訢到底是愛新覺羅皇室子弟,他到底也是一心一意為大清朝的長久統治在著想著。

公元1861年的“辛酉政變”中,恭親王奕訢幫助慈禧太后滅掉了顧命八大臣,奪取了咸豐帝之後清廷的最高權力。奕訢對於慈禧太后,就好比閃電和打雷的關係,沒有奕訢,哪來慈禧“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宏圖大展,權傾50年的專政獨裁?

相對於後期獨掌大權、直扼晚清咽喉的慈禧太后來說,恭親王奕訢似乎對權力沒有像慈禧太后那樣拿捏的緊,而且清朝諸事在中法戰爭之前,都是恭親王奕訢在親力親為地替清朝辦著事兒,這一點是慈禧太后所比不了的。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傾畢生心血於晚清、盡諸生之力於圖存”的清朝好王爺奕訢,在中法戰爭後,卻被無情無義的慈禧太后罷官離權。即便甲午中日戰爭之時,奕訢又被重新委以重任,但是離權太久的他,早就看透了這回天無力、苟延殘喘的大清朝了……

“辛酉政變”後,奕訢被慈禧太后授予議政王一職。不久之後,奕訢在慈禧太后得全力支持下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總管內務府大臣,自此,奕訢成為總攬晚清國內外大事權力,一時之間,權勢赫赫。同時期,奕訢積極鎮壓後期逐漸衰亡的太平天國運動,並且於60年代後期全力支持曾國藩、李鴻章等封疆大吏發起洋務運動。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在中外聯合勢力的相絞殺下覆沒,奕訢由此也直接促進了“同治中興”的局面。

第一次不幸:公元1865年,奕訢遭到蔡壽祺的彈劾,慈禧太后經查實後,朝立即免去奕訢的議政王頭銜和一切職務。同時,被降權的奕訢還被安排到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任職,在一次支持處死慈禧親信安德海的上疏中,奕訢再次被慈禧太后所降權。公元1874年,同治皇帝提出要修繕圓明園,但是此舉遭到了奕訢等眾臣的反對,奕訢也由此受到了同治皇帝的厭惡。

第二次不幸: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奕訢從此變得孤立無援。政治上的他也是沒有了往日乾剛獨斷恭親王的樣子,逐漸被挫折磨平了往日尖銳的稜角。中法戰爭中,因為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面對戰局遲遲不能作出有效的判斷,導致清軍節節敗退。公元1884年,慈禧太后因奕訢“委靡因循”免除其一切職務,並且將“奕訢集團”驅逐出了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想當年這有“鬼子六”之稱的恭親王奕訢可是洋務運動的中央“一把手”啊!慈禧太后在最初掌握權力之時,恭親王奕訢在當時也可以說是隻手遮天的人物,在奕訢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候,毫不誇張地說是完全可以和嫂子慈禧太后共掌清朝大權的,不過恭親王奕訢到底是愛新覺羅皇室子弟,他到底也是一心一意為大清朝的長久統治在著想著。

公元1861年的“辛酉政變”中,恭親王奕訢幫助慈禧太后滅掉了顧命八大臣,奪取了咸豐帝之後清廷的最高權力。奕訢對於慈禧太后,就好比閃電和打雷的關係,沒有奕訢,哪來慈禧“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宏圖大展,權傾50年的專政獨裁?

相對於後期獨掌大權、直扼晚清咽喉的慈禧太后來說,恭親王奕訢似乎對權力沒有像慈禧太后那樣拿捏的緊,而且清朝諸事在中法戰爭之前,都是恭親王奕訢在親力親為地替清朝辦著事兒,這一點是慈禧太后所比不了的。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傾畢生心血於晚清、盡諸生之力於圖存”的清朝好王爺奕訢,在中法戰爭後,卻被無情無義的慈禧太后罷官離權。即便甲午中日戰爭之時,奕訢又被重新委以重任,但是離權太久的他,早就看透了這回天無力、苟延殘喘的大清朝了……

“辛酉政變”後,奕訢被慈禧太后授予議政王一職。不久之後,奕訢在慈禧太后得全力支持下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總管內務府大臣,自此,奕訢成為總攬晚清國內外大事權力,一時之間,權勢赫赫。同時期,奕訢積極鎮壓後期逐漸衰亡的太平天國運動,並且於60年代後期全力支持曾國藩、李鴻章等封疆大吏發起洋務運動。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在中外聯合勢力的相絞殺下覆沒,奕訢由此也直接促進了“同治中興”的局面。

第一次不幸:公元1865年,奕訢遭到蔡壽祺的彈劾,慈禧太后經查實後,朝立即免去奕訢的議政王頭銜和一切職務。同時,被降權的奕訢還被安排到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任職,在一次支持處死慈禧親信安德海的上疏中,奕訢再次被慈禧太后所降權。公元1874年,同治皇帝提出要修繕圓明園,但是此舉遭到了奕訢等眾臣的反對,奕訢也由此受到了同治皇帝的厭惡。

第二次不幸: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奕訢從此變得孤立無援。政治上的他也是沒有了往日乾剛獨斷恭親王的樣子,逐漸被挫折磨平了往日尖銳的稜角。中法戰爭中,因為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面對戰局遲遲不能作出有效的判斷,導致清軍節節敗退。公元1884年,慈禧太后因奕訢“委靡因循”免除其一切職務,並且將“奕訢集團”驅逐出了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命隕星辰”:公元1894年,奕訢轉而又被慈禧太后重新任用為全國海軍總理,不過時隔十年沒有在觸碰過權力的奕訢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氣力,在此任職期間,庸庸碌碌沒有作為。公元1898年,戊戌變法揭開序幕,奕訢受到光緒皇帝的指派便以清政府的形象參與其中,但是對康梁變法中傾力支持的君主立憲制卻是極其排斥。公元1898年4月10日,恭親王奕訢病逝,一代晚清砥柱就此倒塌。

祗树
2019-07-30

“聞有廣東舉人主張變法,當慎重,不可輕任小人。”

1898年5月29日,恭親王奕訢拉著光緒皇帝的手,如是告誡光緒皇帝。

奕訢口中所說的廣東舉人,就是主張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站在上帝視角,奕訢對“廣東舉人”的評價絲毫都不過分,甚至非常貼切。

這一年,恭親王奕訢已經65歲,生命的倒計時已經按秒來計數。他躺在病床上,旁邊有慈禧太后來探視,但是奕訢並不想看她,還故意把腦袋別過去。12年過去了,奕訢並沒有原諒他的這個大嫂。

時間回到12年前。

“聞有廣東舉人主張變法,當慎重,不可輕任小人。”

1898年5月29日,恭親王奕訢拉著光緒皇帝的手,如是告誡光緒皇帝。

奕訢口中所說的廣東舉人,就是主張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站在上帝視角,奕訢對“廣東舉人”的評價絲毫都不過分,甚至非常貼切。

這一年,恭親王奕訢已經65歲,生命的倒計時已經按秒來計數。他躺在病床上,旁邊有慈禧太后來探視,但是奕訢並不想看她,還故意把腦袋別過去。12年過去了,奕訢並沒有原諒他的這個大嫂。

時間回到12年前。

1884年4月8日,慈禧太后在大清國已是一手遮天,滿朝文武,唯一敢跟她叫板而不被處死的中國人,唯有恭親王奕訢。

這一天,恭親王奕訢又跟大嫂叫板,而且還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慈禧太后心裡很不高興,於是帶著一絲怒氣質問他:

“你事事與我為難,你到底算個什麼人?”

慈禧這句話無非是在說,這大清國都聽老孃的,你算老幾?

奕訢和慈禧的確明爭暗鬥了很多年,也合作了很多年,他雖然敬重大嫂,在很多根本利益上卻絲毫不讓。畢竟,奕訢一直以來,也算是大清國唯二的站在權力巔峰的男人。聽了慈禧的話,奕訢毫不相讓,回懟道:

“臣,是宣宗皇帝第六子。”

慈禧心想,老孃能不知道你是宣宗皇帝第六子嗎?你“鬼六子”的外號還是我給起的呢。不過,你丫這話啥意思?想拿宣宗壓老孃嗎?老孃還是宣宗大兒媳呢,你爹死了,按理說長嫂如母,你得管我叫一聲媽!

想到這裡,慈禧太后更怒,大聲吼道:

“我革了你的職!”

奕訢聽了此話,原本一腔怒氣頓時散去,轉而云淡風輕的說:

“你能革了臣的爵位,卻革不了臣的皇子身份!”

說完此話,奕訢甩身離去,留下慈禧太后一臉懵逼地站在朝堂。滿朝文武一個個低下頭,嚇得不敢說一句話。半晌,慈禧藉口奕訢“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職務。同時,奕訢的幕僚也盡皆被免職。

“聞有廣東舉人主張變法,當慎重,不可輕任小人。”

1898年5月29日,恭親王奕訢拉著光緒皇帝的手,如是告誡光緒皇帝。

奕訢口中所說的廣東舉人,就是主張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站在上帝視角,奕訢對“廣東舉人”的評價絲毫都不過分,甚至非常貼切。

這一年,恭親王奕訢已經65歲,生命的倒計時已經按秒來計數。他躺在病床上,旁邊有慈禧太后來探視,但是奕訢並不想看她,還故意把腦袋別過去。12年過去了,奕訢並沒有原諒他的這個大嫂。

時間回到12年前。

1884年4月8日,慈禧太后在大清國已是一手遮天,滿朝文武,唯一敢跟她叫板而不被處死的中國人,唯有恭親王奕訢。

這一天,恭親王奕訢又跟大嫂叫板,而且還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慈禧太后心裡很不高興,於是帶著一絲怒氣質問他:

“你事事與我為難,你到底算個什麼人?”

慈禧這句話無非是在說,這大清國都聽老孃的,你算老幾?

奕訢和慈禧的確明爭暗鬥了很多年,也合作了很多年,他雖然敬重大嫂,在很多根本利益上卻絲毫不讓。畢竟,奕訢一直以來,也算是大清國唯二的站在權力巔峰的男人。聽了慈禧的話,奕訢毫不相讓,回懟道:

“臣,是宣宗皇帝第六子。”

慈禧心想,老孃能不知道你是宣宗皇帝第六子嗎?你“鬼六子”的外號還是我給起的呢。不過,你丫這話啥意思?想拿宣宗壓老孃嗎?老孃還是宣宗大兒媳呢,你爹死了,按理說長嫂如母,你得管我叫一聲媽!

想到這裡,慈禧太后更怒,大聲吼道:

“我革了你的職!”

奕訢聽了此話,原本一腔怒氣頓時散去,轉而云淡風輕的說:

“你能革了臣的爵位,卻革不了臣的皇子身份!”

說完此話,奕訢甩身離去,留下慈禧太后一臉懵逼地站在朝堂。滿朝文武一個個低下頭,嚇得不敢說一句話。半晌,慈禧藉口奕訢“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職務。同時,奕訢的幕僚也盡皆被免職。

奕訢被免去職務之後,回到恭王府開啟老年退休生活。但是,慈禧太后畢竟對小叔子有愧疚,所以,奕訢雖然不用上班了,可是他的工資照發,而且還是雙倍工資!

退休後,奕訢不再被繁雜的公務纏身,每天遛狗撒鷹、賞花看戲、養鳥鬥蛐蛐;偶爾,奕訢還會走出家門,向南散佈,走到紫禁城附近時,駐足些許。嘆了口氣,逗了一些籠子裡的八哥,轉身回去。

回到恭王府,奕訢坐在書房,書桌上是家丁為他蒐集的時政要事。他最關注的消息有兩個:一個是洋務運動進程,一個是日本明治維新。

1894年,奕訢正在恭王府後花園賞花,忽然,不經家丁稟報,後花園“闖”進一個不速之客。奕訢還沒來得及看是誰,一個熟悉的聲音便傳進他的耳朵:

“王爺,好清閒哪!丟下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就不管啦?”

奕訢聽到這個聲音,竟然有些驚訝!來的這個人,正是大清糊裱匠李鴻章。這一次貿然訪問恭王府,是為了請恭親王出山。

李鴻章未等恭親王開口,便做了一個輕聲的手勢,然後湊到奕訢耳邊,沮喪道:“我們打敗了。”聽完這幾個字,奕訢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堂堂東亞第一海軍——北洋水軍,竟然真的敗給東瀛倭寇!

不過,細想下來,也在意料之中。

“聞有廣東舉人主張變法,當慎重,不可輕任小人。”

1898年5月29日,恭親王奕訢拉著光緒皇帝的手,如是告誡光緒皇帝。

奕訢口中所說的廣東舉人,就是主張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站在上帝視角,奕訢對“廣東舉人”的評價絲毫都不過分,甚至非常貼切。

這一年,恭親王奕訢已經65歲,生命的倒計時已經按秒來計數。他躺在病床上,旁邊有慈禧太后來探視,但是奕訢並不想看她,還故意把腦袋別過去。12年過去了,奕訢並沒有原諒他的這個大嫂。

時間回到12年前。

1884年4月8日,慈禧太后在大清國已是一手遮天,滿朝文武,唯一敢跟她叫板而不被處死的中國人,唯有恭親王奕訢。

這一天,恭親王奕訢又跟大嫂叫板,而且還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慈禧太后心裡很不高興,於是帶著一絲怒氣質問他:

“你事事與我為難,你到底算個什麼人?”

慈禧這句話無非是在說,這大清國都聽老孃的,你算老幾?

奕訢和慈禧的確明爭暗鬥了很多年,也合作了很多年,他雖然敬重大嫂,在很多根本利益上卻絲毫不讓。畢竟,奕訢一直以來,也算是大清國唯二的站在權力巔峰的男人。聽了慈禧的話,奕訢毫不相讓,回懟道:

“臣,是宣宗皇帝第六子。”

慈禧心想,老孃能不知道你是宣宗皇帝第六子嗎?你“鬼六子”的外號還是我給起的呢。不過,你丫這話啥意思?想拿宣宗壓老孃嗎?老孃還是宣宗大兒媳呢,你爹死了,按理說長嫂如母,你得管我叫一聲媽!

想到這裡,慈禧太后更怒,大聲吼道:

“我革了你的職!”

奕訢聽了此話,原本一腔怒氣頓時散去,轉而云淡風輕的說:

“你能革了臣的爵位,卻革不了臣的皇子身份!”

說完此話,奕訢甩身離去,留下慈禧太后一臉懵逼地站在朝堂。滿朝文武一個個低下頭,嚇得不敢說一句話。半晌,慈禧藉口奕訢“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職務。同時,奕訢的幕僚也盡皆被免職。

奕訢被免去職務之後,回到恭王府開啟老年退休生活。但是,慈禧太后畢竟對小叔子有愧疚,所以,奕訢雖然不用上班了,可是他的工資照發,而且還是雙倍工資!

退休後,奕訢不再被繁雜的公務纏身,每天遛狗撒鷹、賞花看戲、養鳥鬥蛐蛐;偶爾,奕訢還會走出家門,向南散佈,走到紫禁城附近時,駐足些許。嘆了口氣,逗了一些籠子裡的八哥,轉身回去。

回到恭王府,奕訢坐在書房,書桌上是家丁為他蒐集的時政要事。他最關注的消息有兩個:一個是洋務運動進程,一個是日本明治維新。

1894年,奕訢正在恭王府後花園賞花,忽然,不經家丁稟報,後花園“闖”進一個不速之客。奕訢還沒來得及看是誰,一個熟悉的聲音便傳進他的耳朵:

“王爺,好清閒哪!丟下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就不管啦?”

奕訢聽到這個聲音,竟然有些驚訝!來的這個人,正是大清糊裱匠李鴻章。這一次貿然訪問恭王府,是為了請恭親王出山。

李鴻章未等恭親王開口,便做了一個輕聲的手勢,然後湊到奕訢耳邊,沮喪道:“我們打敗了。”聽完這幾個字,奕訢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堂堂東亞第一海軍——北洋水軍,竟然真的敗給東瀛倭寇!

不過,細想下來,也在意料之中。

奕訢退休之後,關注東邊這個島國已將近十年,日本發展如何,奕訢不比李中堂知道的少。北洋水師雖然裝備精良,也僅僅是裝備精良了。一仗打下來,北洋水軍竟然被打空了!十幾年的積累,就這麼沒了?

李鴻章此次來訪,是為了邀請恭親王奕訢再度出山。因為李鴻章要去日本糊裱,他想請奕訢在國內糊裱——也只有奕訢能勝任這份工作。

於是,奕訢第三次出山。

這一次出山,當年那個光緒小皇帝載湉,已經長大人,並在慈禧的許可下親政。甲午戰爭失敗,同樣對他的刺激也很大,他想變“祖宗之法”,施行新政。

奕訢雖然是洋務運動最大的支持者,但是他對“祖宗之法”卻有堅定的信仰,甚至比慈禧太后更強烈。每當光緒皇帝摩拳擦掌準備變法時,奕訢都會以不容置疑的態度壓住光緒皇帝。

“聞有廣東舉人主張變法,當慎重,不可輕任小人。”

1898年5月29日,恭親王奕訢拉著光緒皇帝的手,如是告誡光緒皇帝。

奕訢口中所說的廣東舉人,就是主張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站在上帝視角,奕訢對“廣東舉人”的評價絲毫都不過分,甚至非常貼切。

這一年,恭親王奕訢已經65歲,生命的倒計時已經按秒來計數。他躺在病床上,旁邊有慈禧太后來探視,但是奕訢並不想看她,還故意把腦袋別過去。12年過去了,奕訢並沒有原諒他的這個大嫂。

時間回到12年前。

1884年4月8日,慈禧太后在大清國已是一手遮天,滿朝文武,唯一敢跟她叫板而不被處死的中國人,唯有恭親王奕訢。

這一天,恭親王奕訢又跟大嫂叫板,而且還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慈禧太后心裡很不高興,於是帶著一絲怒氣質問他:

“你事事與我為難,你到底算個什麼人?”

慈禧這句話無非是在說,這大清國都聽老孃的,你算老幾?

奕訢和慈禧的確明爭暗鬥了很多年,也合作了很多年,他雖然敬重大嫂,在很多根本利益上卻絲毫不讓。畢竟,奕訢一直以來,也算是大清國唯二的站在權力巔峰的男人。聽了慈禧的話,奕訢毫不相讓,回懟道:

“臣,是宣宗皇帝第六子。”

慈禧心想,老孃能不知道你是宣宗皇帝第六子嗎?你“鬼六子”的外號還是我給起的呢。不過,你丫這話啥意思?想拿宣宗壓老孃嗎?老孃還是宣宗大兒媳呢,你爹死了,按理說長嫂如母,你得管我叫一聲媽!

想到這裡,慈禧太后更怒,大聲吼道:

“我革了你的職!”

奕訢聽了此話,原本一腔怒氣頓時散去,轉而云淡風輕的說:

“你能革了臣的爵位,卻革不了臣的皇子身份!”

說完此話,奕訢甩身離去,留下慈禧太后一臉懵逼地站在朝堂。滿朝文武一個個低下頭,嚇得不敢說一句話。半晌,慈禧藉口奕訢“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職務。同時,奕訢的幕僚也盡皆被免職。

奕訢被免去職務之後,回到恭王府開啟老年退休生活。但是,慈禧太后畢竟對小叔子有愧疚,所以,奕訢雖然不用上班了,可是他的工資照發,而且還是雙倍工資!

退休後,奕訢不再被繁雜的公務纏身,每天遛狗撒鷹、賞花看戲、養鳥鬥蛐蛐;偶爾,奕訢還會走出家門,向南散佈,走到紫禁城附近時,駐足些許。嘆了口氣,逗了一些籠子裡的八哥,轉身回去。

回到恭王府,奕訢坐在書房,書桌上是家丁為他蒐集的時政要事。他最關注的消息有兩個:一個是洋務運動進程,一個是日本明治維新。

1894年,奕訢正在恭王府後花園賞花,忽然,不經家丁稟報,後花園“闖”進一個不速之客。奕訢還沒來得及看是誰,一個熟悉的聲音便傳進他的耳朵:

“王爺,好清閒哪!丟下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就不管啦?”

奕訢聽到這個聲音,竟然有些驚訝!來的這個人,正是大清糊裱匠李鴻章。這一次貿然訪問恭王府,是為了請恭親王出山。

李鴻章未等恭親王開口,便做了一個輕聲的手勢,然後湊到奕訢耳邊,沮喪道:“我們打敗了。”聽完這幾個字,奕訢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堂堂東亞第一海軍——北洋水軍,竟然真的敗給東瀛倭寇!

不過,細想下來,也在意料之中。

奕訢退休之後,關注東邊這個島國已將近十年,日本發展如何,奕訢不比李中堂知道的少。北洋水師雖然裝備精良,也僅僅是裝備精良了。一仗打下來,北洋水軍竟然被打空了!十幾年的積累,就這麼沒了?

李鴻章此次來訪,是為了邀請恭親王奕訢再度出山。因為李鴻章要去日本糊裱,他想請奕訢在國內糊裱——也只有奕訢能勝任這份工作。

於是,奕訢第三次出山。

這一次出山,當年那個光緒小皇帝載湉,已經長大人,並在慈禧的許可下親政。甲午戰爭失敗,同樣對他的刺激也很大,他想變“祖宗之法”,施行新政。

奕訢雖然是洋務運動最大的支持者,但是他對“祖宗之法”卻有堅定的信仰,甚至比慈禧太后更強烈。每當光緒皇帝摩拳擦掌準備變法時,奕訢都會以不容置疑的態度壓住光緒皇帝。

直到臨死之際,奕訢仍然規勸光緒,也就是文章開頭的那一幕。奕訢死後不到10天,即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佈《定國是詔》,開始推行新法。

最後,用洋人的話來評價愛新覺羅·奕訢:

“十分和藹,如同對待一個朋友,並沒有表現出那種手握特權的皇家威嚴。”

儘管洋人評價鬼子六十分和藹,每當拍照,卻總是板著臉。(恭親王是中國第一個主動拍照的皇室成員。)

吾与吾国
2019-08-11

恭親王奕訢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只不過最後還是輸給了奕詝。

奕訢在政治上的眼光、手段和魄力,統統高於奕詝,對於清朝而言,他應該是最好的皇帝人選,可是對於道光皇帝而言,他卻不合適。

恭親王奕訢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只不過最後還是輸給了奕詝。

奕訢在政治上的眼光、手段和魄力,統統高於奕詝,對於清朝而言,他應該是最好的皇帝人選,可是對於道光皇帝而言,他卻不合適。

道光皇帝晚年犯了一個錯,也即第一次鴉片戰爭,倒不是說他不應該和英國人打,而是他打了一半突然感覺怕了,結果被英國人逼著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拉開了近代100年屈辱史的序幕。

所以,道光皇帝為了自己將來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得不慎重選擇繼承人,如果繼任者因為能力強而逆轉了他所面臨的困境的話,他不得被後人罵得狗血淋頭?

清史稿說道光皇帝晚年對於選擇誰作為繼承人很是猶豫,所以弄了一場狩獵用來考察兒子們的能力,奕訢收穫頗豐,奕詝卻在老師杜受田的授意下一矢不發。

道光皇帝好奇地問奕詝原因,奕詝用杜受田編好的劇本忽悠了過來:“這時候可是鳥獸交配繁育的時節呀,兒子實在不忍心傷害它們呀!”

道光一聽,嘿嘿笑道:“這才是皇帝應該說的話!”

道光真是因為這句話便決定讓奕詝作為繼承人?這當然不可能,他養了奕詝這麼多年,難道還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真不行還是假仁義?奕詝的這句話,只是恰恰給了他一個選定奕詝的藉口罷了。

奕訢太過鋒芒畢露了,可以說是充滿了銳氣,也正因為如此,道光才不敢選擇他,怕的便是他將來的成績單超過自己,自己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好看。

恭親王奕訢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只不過最後還是輸給了奕詝。

奕訢在政治上的眼光、手段和魄力,統統高於奕詝,對於清朝而言,他應該是最好的皇帝人選,可是對於道光皇帝而言,他卻不合適。

道光皇帝晚年犯了一個錯,也即第一次鴉片戰爭,倒不是說他不應該和英國人打,而是他打了一半突然感覺怕了,結果被英國人逼著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拉開了近代100年屈辱史的序幕。

所以,道光皇帝為了自己將來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得不慎重選擇繼承人,如果繼任者因為能力強而逆轉了他所面臨的困境的話,他不得被後人罵得狗血淋頭?

清史稿說道光皇帝晚年對於選擇誰作為繼承人很是猶豫,所以弄了一場狩獵用來考察兒子們的能力,奕訢收穫頗豐,奕詝卻在老師杜受田的授意下一矢不發。

道光皇帝好奇地問奕詝原因,奕詝用杜受田編好的劇本忽悠了過來:“這時候可是鳥獸交配繁育的時節呀,兒子實在不忍心傷害它們呀!”

道光一聽,嘿嘿笑道:“這才是皇帝應該說的話!”

道光真是因為這句話便決定讓奕詝作為繼承人?這當然不可能,他養了奕詝這麼多年,難道還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真不行還是假仁義?奕詝的這句話,只是恰恰給了他一個選定奕詝的藉口罷了。

奕訢太過鋒芒畢露了,可以說是充滿了銳氣,也正因為如此,道光才不敢選擇他,怕的便是他將來的成績單超過自己,自己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好看。

當然,也可以從好的方面去評價道光的選擇,奕訢太激進太銳氣,道光是害怕清朝經不起奕訢的折騰,所以選擇了保守的奕詝。

對於“保守”這兩個字,說白了實際上便是廢物。

事實也證明了道光沒有選錯,奕詝當上皇帝以後確實很廢很廢,他也真是運氣不好,趕上了太平天國運動,趕上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說他喪師辱國一點也不為過,更可笑的是他竟然被洋人給嚇得如同落水狗一般逃去了熱河行宮。

等到清政府和洋人談妥了條件,簽訂了條約,朝臣們說要請咸豐皇帝迴鑾的時候,咸豐一想到洋人的可怕,瞬間打了個哆嗦,然後厚著臉皮地說了句:“天冷了,再等等吧。”

咸豐皇帝的這句話和錢謙益那一句“水太涼”簡直如出一轍。

咸豐皇帝的“成績單”被赤裸裸地擺在了所有人的眼前,擋住了道光皇帝的“光芒”,別說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了,即便是再來一場鴉片戰爭,道光也能拉咸豐過來當擋箭牌。

不過,道光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收穫,也就是咸豐皇帝的一個女人後來成為了清朝的實際掌舵者,如此一來,道光這點“成績”還算什麼?

恭親王奕訢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只不過最後還是輸給了奕詝。

奕訢在政治上的眼光、手段和魄力,統統高於奕詝,對於清朝而言,他應該是最好的皇帝人選,可是對於道光皇帝而言,他卻不合適。

道光皇帝晚年犯了一個錯,也即第一次鴉片戰爭,倒不是說他不應該和英國人打,而是他打了一半突然感覺怕了,結果被英國人逼著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拉開了近代100年屈辱史的序幕。

所以,道光皇帝為了自己將來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得不慎重選擇繼承人,如果繼任者因為能力強而逆轉了他所面臨的困境的話,他不得被後人罵得狗血淋頭?

清史稿說道光皇帝晚年對於選擇誰作為繼承人很是猶豫,所以弄了一場狩獵用來考察兒子們的能力,奕訢收穫頗豐,奕詝卻在老師杜受田的授意下一矢不發。

道光皇帝好奇地問奕詝原因,奕詝用杜受田編好的劇本忽悠了過來:“這時候可是鳥獸交配繁育的時節呀,兒子實在不忍心傷害它們呀!”

道光一聽,嘿嘿笑道:“這才是皇帝應該說的話!”

道光真是因為這句話便決定讓奕詝作為繼承人?這當然不可能,他養了奕詝這麼多年,難道還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真不行還是假仁義?奕詝的這句話,只是恰恰給了他一個選定奕詝的藉口罷了。

奕訢太過鋒芒畢露了,可以說是充滿了銳氣,也正因為如此,道光才不敢選擇他,怕的便是他將來的成績單超過自己,自己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好看。

當然,也可以從好的方面去評價道光的選擇,奕訢太激進太銳氣,道光是害怕清朝經不起奕訢的折騰,所以選擇了保守的奕詝。

對於“保守”這兩個字,說白了實際上便是廢物。

事實也證明了道光沒有選錯,奕詝當上皇帝以後確實很廢很廢,他也真是運氣不好,趕上了太平天國運動,趕上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說他喪師辱國一點也不為過,更可笑的是他竟然被洋人給嚇得如同落水狗一般逃去了熱河行宮。

等到清政府和洋人談妥了條件,簽訂了條約,朝臣們說要請咸豐皇帝迴鑾的時候,咸豐一想到洋人的可怕,瞬間打了個哆嗦,然後厚著臉皮地說了句:“天冷了,再等等吧。”

咸豐皇帝的這句話和錢謙益那一句“水太涼”簡直如出一轍。

咸豐皇帝的“成績單”被赤裸裸地擺在了所有人的眼前,擋住了道光皇帝的“光芒”,別說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了,即便是再來一場鴉片戰爭,道光也能拉咸豐過來當擋箭牌。

不過,道光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收穫,也就是咸豐皇帝的一個女人後來成為了清朝的實際掌舵者,如此一來,道光這點“成績”還算什麼?

咸豐皇帝的這個女人,便是後來的慈禧太后。

慈禧在咸豐生病期間,便已經開始幫咸豐批閱奏章了,這在讓她的權力慾膨脹的同時,也為她將來奪權打下了基礎。

咸豐也不算太傻,他也看出來了慈禧在政治上的熱衷和對權力的渴望,所以為了防止“武則天故事”的發生,他臨死之前還給兒子同治皇帝留了幾個後手,最為重要的便是任命了所謂的“顧命八大臣”。

所以,慈禧想在咸豐死後奪權,她所要面臨的最大阻力便來自於這顧命八大臣,她也必須得剷除他們,不然別想拿到權力。

可是慈禧畢竟是一個女人,是一個在朝堂上幾乎沒有任何根基的女人,她想要除掉顧命八大臣,自然便得尋找合作伙伴,她所選擇的合作伙伴還必須得有實力去對付顧命八大臣,她的選擇實際上並不多,所以她最終選定了咸豐皇帝的兄弟。

恭親王奕訢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只不過最後還是輸給了奕詝。

奕訢在政治上的眼光、手段和魄力,統統高於奕詝,對於清朝而言,他應該是最好的皇帝人選,可是對於道光皇帝而言,他卻不合適。

道光皇帝晚年犯了一個錯,也即第一次鴉片戰爭,倒不是說他不應該和英國人打,而是他打了一半突然感覺怕了,結果被英國人逼著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拉開了近代100年屈辱史的序幕。

所以,道光皇帝為了自己將來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得不慎重選擇繼承人,如果繼任者因為能力強而逆轉了他所面臨的困境的話,他不得被後人罵得狗血淋頭?

清史稿說道光皇帝晚年對於選擇誰作為繼承人很是猶豫,所以弄了一場狩獵用來考察兒子們的能力,奕訢收穫頗豐,奕詝卻在老師杜受田的授意下一矢不發。

道光皇帝好奇地問奕詝原因,奕詝用杜受田編好的劇本忽悠了過來:“這時候可是鳥獸交配繁育的時節呀,兒子實在不忍心傷害它們呀!”

道光一聽,嘿嘿笑道:“這才是皇帝應該說的話!”

道光真是因為這句話便決定讓奕詝作為繼承人?這當然不可能,他養了奕詝這麼多年,難道還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真不行還是假仁義?奕詝的這句話,只是恰恰給了他一個選定奕詝的藉口罷了。

奕訢太過鋒芒畢露了,可以說是充滿了銳氣,也正因為如此,道光才不敢選擇他,怕的便是他將來的成績單超過自己,自己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好看。

當然,也可以從好的方面去評價道光的選擇,奕訢太激進太銳氣,道光是害怕清朝經不起奕訢的折騰,所以選擇了保守的奕詝。

對於“保守”這兩個字,說白了實際上便是廢物。

事實也證明了道光沒有選錯,奕詝當上皇帝以後確實很廢很廢,他也真是運氣不好,趕上了太平天國運動,趕上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說他喪師辱國一點也不為過,更可笑的是他竟然被洋人給嚇得如同落水狗一般逃去了熱河行宮。

等到清政府和洋人談妥了條件,簽訂了條約,朝臣們說要請咸豐皇帝迴鑾的時候,咸豐一想到洋人的可怕,瞬間打了個哆嗦,然後厚著臉皮地說了句:“天冷了,再等等吧。”

咸豐皇帝的這句話和錢謙益那一句“水太涼”簡直如出一轍。

咸豐皇帝的“成績單”被赤裸裸地擺在了所有人的眼前,擋住了道光皇帝的“光芒”,別說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了,即便是再來一場鴉片戰爭,道光也能拉咸豐過來當擋箭牌。

不過,道光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收穫,也就是咸豐皇帝的一個女人後來成為了清朝的實際掌舵者,如此一來,道光這點“成績”還算什麼?

咸豐皇帝的這個女人,便是後來的慈禧太后。

慈禧在咸豐生病期間,便已經開始幫咸豐批閱奏章了,這在讓她的權力慾膨脹的同時,也為她將來奪權打下了基礎。

咸豐也不算太傻,他也看出來了慈禧在政治上的熱衷和對權力的渴望,所以為了防止“武則天故事”的發生,他臨死之前還給兒子同治皇帝留了幾個後手,最為重要的便是任命了所謂的“顧命八大臣”。

所以,慈禧想在咸豐死後奪權,她所要面臨的最大阻力便來自於這顧命八大臣,她也必須得剷除他們,不然別想拿到權力。

可是慈禧畢竟是一個女人,是一個在朝堂上幾乎沒有任何根基的女人,她想要除掉顧命八大臣,自然便得尋找合作伙伴,她所選擇的合作伙伴還必須得有實力去對付顧命八大臣,她的選擇實際上並不多,所以她最終選定了咸豐皇帝的兄弟。

慈禧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自然是恭親王奕訢。

奕訢之所以會選擇答應和慈禧合作的原因也很簡單,他之前便已經遭到了咸豐皇帝的刻意打壓,咸豐自己一路跑到了熱河,卻留他在北京“送死”,說奕訢心裡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此外,咸豐任命的顧命八大臣也在繼續排擠奕訢。

所以,奕訢想要在政治上獲得更大的權力,這時候和慈禧合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奕訢也確實通過和慈禧聯手發動“辛酉政變”,摧毀了咸豐皇帝留下來的後手,在政治上取得了更大的權力,甚至一度讓慈禧對他投鼠忌器。

只不過,慈禧這個女人的手段確實厲害,最後連奕訢也折在了她的手上,當了四年的議政王也被慈禧給拿走了。

此後,奕訢和慈禧仍然時不時便會產生齟齬,雖然夾在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兩個人之間,慈禧是用他又防他,也不討同治皇帝的喜歡,處境頗為尷尬。

恭親王奕訢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只不過最後還是輸給了奕詝。

奕訢在政治上的眼光、手段和魄力,統統高於奕詝,對於清朝而言,他應該是最好的皇帝人選,可是對於道光皇帝而言,他卻不合適。

道光皇帝晚年犯了一個錯,也即第一次鴉片戰爭,倒不是說他不應該和英國人打,而是他打了一半突然感覺怕了,結果被英國人逼著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拉開了近代100年屈辱史的序幕。

所以,道光皇帝為了自己將來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得不慎重選擇繼承人,如果繼任者因為能力強而逆轉了他所面臨的困境的話,他不得被後人罵得狗血淋頭?

清史稿說道光皇帝晚年對於選擇誰作為繼承人很是猶豫,所以弄了一場狩獵用來考察兒子們的能力,奕訢收穫頗豐,奕詝卻在老師杜受田的授意下一矢不發。

道光皇帝好奇地問奕詝原因,奕詝用杜受田編好的劇本忽悠了過來:“這時候可是鳥獸交配繁育的時節呀,兒子實在不忍心傷害它們呀!”

道光一聽,嘿嘿笑道:“這才是皇帝應該說的話!”

道光真是因為這句話便決定讓奕詝作為繼承人?這當然不可能,他養了奕詝這麼多年,難道還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真不行還是假仁義?奕詝的這句話,只是恰恰給了他一個選定奕詝的藉口罷了。

奕訢太過鋒芒畢露了,可以說是充滿了銳氣,也正因為如此,道光才不敢選擇他,怕的便是他將來的成績單超過自己,自己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好看。

當然,也可以從好的方面去評價道光的選擇,奕訢太激進太銳氣,道光是害怕清朝經不起奕訢的折騰,所以選擇了保守的奕詝。

對於“保守”這兩個字,說白了實際上便是廢物。

事實也證明了道光沒有選錯,奕詝當上皇帝以後確實很廢很廢,他也真是運氣不好,趕上了太平天國運動,趕上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說他喪師辱國一點也不為過,更可笑的是他竟然被洋人給嚇得如同落水狗一般逃去了熱河行宮。

等到清政府和洋人談妥了條件,簽訂了條約,朝臣們說要請咸豐皇帝迴鑾的時候,咸豐一想到洋人的可怕,瞬間打了個哆嗦,然後厚著臉皮地說了句:“天冷了,再等等吧。”

咸豐皇帝的這句話和錢謙益那一句“水太涼”簡直如出一轍。

咸豐皇帝的“成績單”被赤裸裸地擺在了所有人的眼前,擋住了道光皇帝的“光芒”,別說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了,即便是再來一場鴉片戰爭,道光也能拉咸豐過來當擋箭牌。

不過,道光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收穫,也就是咸豐皇帝的一個女人後來成為了清朝的實際掌舵者,如此一來,道光這點“成績”還算什麼?

咸豐皇帝的這個女人,便是後來的慈禧太后。

慈禧在咸豐生病期間,便已經開始幫咸豐批閱奏章了,這在讓她的權力慾膨脹的同時,也為她將來奪權打下了基礎。

咸豐也不算太傻,他也看出來了慈禧在政治上的熱衷和對權力的渴望,所以為了防止“武則天故事”的發生,他臨死之前還給兒子同治皇帝留了幾個後手,最為重要的便是任命了所謂的“顧命八大臣”。

所以,慈禧想在咸豐死後奪權,她所要面臨的最大阻力便來自於這顧命八大臣,她也必須得剷除他們,不然別想拿到權力。

可是慈禧畢竟是一個女人,是一個在朝堂上幾乎沒有任何根基的女人,她想要除掉顧命八大臣,自然便得尋找合作伙伴,她所選擇的合作伙伴還必須得有實力去對付顧命八大臣,她的選擇實際上並不多,所以她最終選定了咸豐皇帝的兄弟。

慈禧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自然是恭親王奕訢。

奕訢之所以會選擇答應和慈禧合作的原因也很簡單,他之前便已經遭到了咸豐皇帝的刻意打壓,咸豐自己一路跑到了熱河,卻留他在北京“送死”,說奕訢心裡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此外,咸豐任命的顧命八大臣也在繼續排擠奕訢。

所以,奕訢想要在政治上獲得更大的權力,這時候和慈禧合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奕訢也確實通過和慈禧聯手發動“辛酉政變”,摧毀了咸豐皇帝留下來的後手,在政治上取得了更大的權力,甚至一度讓慈禧對他投鼠忌器。

只不過,慈禧這個女人的手段確實厲害,最後連奕訢也折在了她的手上,當了四年的議政王也被慈禧給拿走了。

此後,奕訢和慈禧仍然時不時便會產生齟齬,雖然夾在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兩個人之間,慈禧是用他又防他,也不討同治皇帝的喜歡,處境頗為尷尬。

當然了,奕訢手裡的牌還有不少,軍機處的牌和總理衙門的牌也足夠他繼續和慈禧周旋下去了。

但是1884年的一場中法戰爭,又讓慈禧抓住了他的把柄,她借清軍戰事不利之機,授意奕譞彈劾奕訢,然後迅速對奕訢出手,罷免了奕訢的一切職務,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也沒能倖免。

慈禧用這一手將奕訢的勢力從軍機處和總理衙門中清除了出來,換上了她的人。

奕訢也從此在政治上跌到了谷底,幾乎是徹底退出了清朝的權力中心和政治舞臺,此後,他沉寂10年之久。

1894年,時值甲午之戰,慈禧迫於壓力不得不再一次起用奕訢,奕訢也因此再一次領班軍機處和總理衙門。

但是,此時的奕訢已經61歲,經過10年的沉寂,別說心中的權力慾已經逐漸被澆滅了,只說慈禧在這10年時間裡發展起來的勢力,也已經不是奕訢所能夠對付得了的了,所以他雖然再一次出山了,可是卻沒有再和慈禧爭鬥的心思了。

恭親王奕訢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只不過最後還是輸給了奕詝。

奕訢在政治上的眼光、手段和魄力,統統高於奕詝,對於清朝而言,他應該是最好的皇帝人選,可是對於道光皇帝而言,他卻不合適。

道光皇帝晚年犯了一個錯,也即第一次鴉片戰爭,倒不是說他不應該和英國人打,而是他打了一半突然感覺怕了,結果被英國人逼著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拉開了近代100年屈辱史的序幕。

所以,道光皇帝為了自己將來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得不慎重選擇繼承人,如果繼任者因為能力強而逆轉了他所面臨的困境的話,他不得被後人罵得狗血淋頭?

清史稿說道光皇帝晚年對於選擇誰作為繼承人很是猶豫,所以弄了一場狩獵用來考察兒子們的能力,奕訢收穫頗豐,奕詝卻在老師杜受田的授意下一矢不發。

道光皇帝好奇地問奕詝原因,奕詝用杜受田編好的劇本忽悠了過來:“這時候可是鳥獸交配繁育的時節呀,兒子實在不忍心傷害它們呀!”

道光一聽,嘿嘿笑道:“這才是皇帝應該說的話!”

道光真是因為這句話便決定讓奕詝作為繼承人?這當然不可能,他養了奕詝這麼多年,難道還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真不行還是假仁義?奕詝的這句話,只是恰恰給了他一個選定奕詝的藉口罷了。

奕訢太過鋒芒畢露了,可以說是充滿了銳氣,也正因為如此,道光才不敢選擇他,怕的便是他將來的成績單超過自己,自己在史書上的評價不好看。

當然,也可以從好的方面去評價道光的選擇,奕訢太激進太銳氣,道光是害怕清朝經不起奕訢的折騰,所以選擇了保守的奕詝。

對於“保守”這兩個字,說白了實際上便是廢物。

事實也證明了道光沒有選錯,奕詝當上皇帝以後確實很廢很廢,他也真是運氣不好,趕上了太平天國運動,趕上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說他喪師辱國一點也不為過,更可笑的是他竟然被洋人給嚇得如同落水狗一般逃去了熱河行宮。

等到清政府和洋人談妥了條件,簽訂了條約,朝臣們說要請咸豐皇帝迴鑾的時候,咸豐一想到洋人的可怕,瞬間打了個哆嗦,然後厚著臉皮地說了句:“天冷了,再等等吧。”

咸豐皇帝的這句話和錢謙益那一句“水太涼”簡直如出一轍。

咸豐皇帝的“成績單”被赤裸裸地擺在了所有人的眼前,擋住了道光皇帝的“光芒”,別說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了,即便是再來一場鴉片戰爭,道光也能拉咸豐過來當擋箭牌。

不過,道光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收穫,也就是咸豐皇帝的一個女人後來成為了清朝的實際掌舵者,如此一來,道光這點“成績”還算什麼?

咸豐皇帝的這個女人,便是後來的慈禧太后。

慈禧在咸豐生病期間,便已經開始幫咸豐批閱奏章了,這在讓她的權力慾膨脹的同時,也為她將來奪權打下了基礎。

咸豐也不算太傻,他也看出來了慈禧在政治上的熱衷和對權力的渴望,所以為了防止“武則天故事”的發生,他臨死之前還給兒子同治皇帝留了幾個後手,最為重要的便是任命了所謂的“顧命八大臣”。

所以,慈禧想在咸豐死後奪權,她所要面臨的最大阻力便來自於這顧命八大臣,她也必須得剷除他們,不然別想拿到權力。

可是慈禧畢竟是一個女人,是一個在朝堂上幾乎沒有任何根基的女人,她想要除掉顧命八大臣,自然便得尋找合作伙伴,她所選擇的合作伙伴還必須得有實力去對付顧命八大臣,她的選擇實際上並不多,所以她最終選定了咸豐皇帝的兄弟。

慈禧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自然是恭親王奕訢。

奕訢之所以會選擇答應和慈禧合作的原因也很簡單,他之前便已經遭到了咸豐皇帝的刻意打壓,咸豐自己一路跑到了熱河,卻留他在北京“送死”,說奕訢心裡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此外,咸豐任命的顧命八大臣也在繼續排擠奕訢。

所以,奕訢想要在政治上獲得更大的權力,這時候和慈禧合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奕訢也確實通過和慈禧聯手發動“辛酉政變”,摧毀了咸豐皇帝留下來的後手,在政治上取得了更大的權力,甚至一度讓慈禧對他投鼠忌器。

只不過,慈禧這個女人的手段確實厲害,最後連奕訢也折在了她的手上,當了四年的議政王也被慈禧給拿走了。

此後,奕訢和慈禧仍然時不時便會產生齟齬,雖然夾在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兩個人之間,慈禧是用他又防他,也不討同治皇帝的喜歡,處境頗為尷尬。

當然了,奕訢手裡的牌還有不少,軍機處的牌和總理衙門的牌也足夠他繼續和慈禧周旋下去了。

但是1884年的一場中法戰爭,又讓慈禧抓住了他的把柄,她借清軍戰事不利之機,授意奕譞彈劾奕訢,然後迅速對奕訢出手,罷免了奕訢的一切職務,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也沒能倖免。

慈禧用這一手將奕訢的勢力從軍機處和總理衙門中清除了出來,換上了她的人。

奕訢也從此在政治上跌到了谷底,幾乎是徹底退出了清朝的權力中心和政治舞臺,此後,他沉寂10年之久。

1894年,時值甲午之戰,慈禧迫於壓力不得不再一次起用奕訢,奕訢也因此再一次領班軍機處和總理衙門。

但是,此時的奕訢已經61歲,經過10年的沉寂,別說心中的權力慾已經逐漸被澆滅了,只說慈禧在這10年時間裡發展起來的勢力,也已經不是奕訢所能夠對付得了的了,所以他雖然再一次出山了,可是卻沒有再和慈禧爭鬥的心思了。

因為他已經看清了局勢,10年前的他輸給了慈禧,退出了權力中心10年的他更不是慈禧的對手了。

所以,奕訢再1894年復出之後實際上一直處於得過且過的狀態,很少在政治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不過,光緒皇帝在康、樑的忽悠下發動維新變法的時候,奕訢倒是站了出來,堅定地反對變法。

1898年5月,奕訢病逝,慈禧想著和她鬥了一生的奕訢,最後還是心情複雜地給了他一個“忠”的諡號。

奕訢對於清朝,自然是忠。

木剑温不胜
2019-08-24

恭親王奕訢是晚清時著名的政治家,不僅很有能力,而且儀表堂堂,是當時道光皇帝比較喜歡的皇子之一。人們之所以說這位王爺差點當上皇上,那是因為道光皇帝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曾經在咸豐皇帝和奕訢之間猶豫不決,後來道光皇帝下定決心選擇了咸豐帝,這就使得這位才華過人的皇子,在最後只是成為了一名王爺。

恭親王奕訢是晚清時著名的政治家,不僅很有能力,而且儀表堂堂,是當時道光皇帝比較喜歡的皇子之一。人們之所以說這位王爺差點當上皇上,那是因為道光皇帝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曾經在咸豐皇帝和奕訢之間猶豫不決,後來道光皇帝下定決心選擇了咸豐帝,這就使得這位才華過人的皇子,在最後只是成為了一名王爺。

恭親王奕訢

這位王爺出生於19世紀30 年代,在眾多皇子中以聰明好學,善於騎射而聞名,也正是如此,才使得當時的他能夠從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接班人的候選人之一。可是後來卻被他的哥哥比了下去,其實恭親王的落選不僅僅因為咸豐帝背後的力量,還於當時一系列的原因有關,例如就咸豐帝和恭親王的生生母親來說,一個是孝全皇后,一個是貴妃,所以從出生來說,恭親王就已經被哥哥比了下去,而且就皇后和這個貴妃家庭背後的權勢來說,皇后的家人大都在京城中任職高官,享受厚祿,而貴妃的家人在京城中的勢力卻很是渺小,這就使得道光皇帝在考慮立將來皇帝的問題上,較為重視了這兩個孩子母親家背後的勢力,所以就咸豐帝來說,他的上位更容易獲得朝中大員的支持。

恭親王奕訢是晚清時著名的政治家,不僅很有能力,而且儀表堂堂,是當時道光皇帝比較喜歡的皇子之一。人們之所以說這位王爺差點當上皇上,那是因為道光皇帝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曾經在咸豐皇帝和奕訢之間猶豫不決,後來道光皇帝下定決心選擇了咸豐帝,這就使得這位才華過人的皇子,在最後只是成為了一名王爺。

恭親王奕訢

這位王爺出生於19世紀30 年代,在眾多皇子中以聰明好學,善於騎射而聞名,也正是如此,才使得當時的他能夠從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接班人的候選人之一。可是後來卻被他的哥哥比了下去,其實恭親王的落選不僅僅因為咸豐帝背後的力量,還於當時一系列的原因有關,例如就咸豐帝和恭親王的生生母親來說,一個是孝全皇后,一個是貴妃,所以從出生來說,恭親王就已經被哥哥比了下去,而且就皇后和這個貴妃家庭背後的權勢來說,皇后的家人大都在京城中任職高官,享受厚祿,而貴妃的家人在京城中的勢力卻很是渺小,這就使得道光皇帝在考慮立將來皇帝的問題上,較為重視了這兩個孩子母親家背後的勢力,所以就咸豐帝來說,他的上位更容易獲得朝中大員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古代向來都有立嫡和立長的傳統,奕訢不論是從年齡上、出生程度,以及背後的勢力來看,都遠遠不如自己的哥哥,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道光帝在考慮接班人的時候,從最初的舉棋不定,到後來的下定決心。在後來,道光皇帝在其在位的二十九年間,下令將奕訢的母親修建陵墓,並且規定在靜貴妃死後只能葬入妃園。也正是這樣的一則命令,使得奕訢明白了自己想要登上皇位,繼承大清的大統已經成為了泡影。

後來,他的哥哥最終成為了大清最後一任握有實權的皇帝,而他也成為了親王,也就是後世人們所稱呼的恭親王。人們對於他的印象是清朝的十二大鐵帽子王,是一個很有能力的親王。

在他的哥哥成功的繼承了大統,成為了皇帝后,他也在該年間擔任了領班軍機大臣,可以說是重權在握。但是清政府的安寧,在第二次英國挑起鴉片戰爭的時候就被打破了,雖然此時的國家受到了列強的侵害,雖然此時的朝廷很是慌亂,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中,他被任命為全權的欽差大臣,開始負責於各位列強的周旋和談,正是有了這樣的經歷,在後來清廷和列強的交流、外交以及談判上,他的出現便很是頻繁,同時他也參與了關於《北京條約》的簽訂。

在後來,他的哥哥因為疾病駕崩,年齡尚小的同治皇帝成為了大清的新一任皇帝,他也因為配合兩宮太后進行了政變,成功的將政權從咸豐留下的輔臣手中奪取,在事成之後,他便被授予了議政王。

恭親王奕訢是晚清時著名的政治家,不僅很有能力,而且儀表堂堂,是當時道光皇帝比較喜歡的皇子之一。人們之所以說這位王爺差點當上皇上,那是因為道光皇帝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曾經在咸豐皇帝和奕訢之間猶豫不決,後來道光皇帝下定決心選擇了咸豐帝,這就使得這位才華過人的皇子,在最後只是成為了一名王爺。

恭親王奕訢

這位王爺出生於19世紀30 年代,在眾多皇子中以聰明好學,善於騎射而聞名,也正是如此,才使得當時的他能夠從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接班人的候選人之一。可是後來卻被他的哥哥比了下去,其實恭親王的落選不僅僅因為咸豐帝背後的力量,還於當時一系列的原因有關,例如就咸豐帝和恭親王的生生母親來說,一個是孝全皇后,一個是貴妃,所以從出生來說,恭親王就已經被哥哥比了下去,而且就皇后和這個貴妃家庭背後的權勢來說,皇后的家人大都在京城中任職高官,享受厚祿,而貴妃的家人在京城中的勢力卻很是渺小,這就使得道光皇帝在考慮立將來皇帝的問題上,較為重視了這兩個孩子母親家背後的勢力,所以就咸豐帝來說,他的上位更容易獲得朝中大員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古代向來都有立嫡和立長的傳統,奕訢不論是從年齡上、出生程度,以及背後的勢力來看,都遠遠不如自己的哥哥,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道光帝在考慮接班人的時候,從最初的舉棋不定,到後來的下定決心。在後來,道光皇帝在其在位的二十九年間,下令將奕訢的母親修建陵墓,並且規定在靜貴妃死後只能葬入妃園。也正是這樣的一則命令,使得奕訢明白了自己想要登上皇位,繼承大清的大統已經成為了泡影。

後來,他的哥哥最終成為了大清最後一任握有實權的皇帝,而他也成為了親王,也就是後世人們所稱呼的恭親王。人們對於他的印象是清朝的十二大鐵帽子王,是一個很有能力的親王。

在他的哥哥成功的繼承了大統,成為了皇帝后,他也在該年間擔任了領班軍機大臣,可以說是重權在握。但是清政府的安寧,在第二次英國挑起鴉片戰爭的時候就被打破了,雖然此時的國家受到了列強的侵害,雖然此時的朝廷很是慌亂,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中,他被任命為全權的欽差大臣,開始負責於各位列強的周旋和談,正是有了這樣的經歷,在後來清廷和列強的交流、外交以及談判上,他的出現便很是頻繁,同時他也參與了關於《北京條約》的簽訂。

在後來,他的哥哥因為疾病駕崩,年齡尚小的同治皇帝成為了大清的新一任皇帝,他也因為配合兩宮太后進行了政變,成功的將政權從咸豐留下的輔臣手中奪取,在事成之後,他便被授予了議政王。

晚年的奕訢

這位恭親王一生對大清所做的貢獻,比他的哥哥咸豐皇帝更多,他在後來的時候不僅主張國家的自強,還大力支持洋務運動的開展,這為當時清國的發展,對中華民族開眼看世界提供了一定的機會和平臺。

但好景不長的是,在他的晚年,因為慈禧想要加大權力的集中,對於這位有能力的親王進行一定的壓制,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他在後來的時候,沒有什麼其他的建樹,每天生活的很是消極。

他於光緒二十四年的時候病逝,與世長辭。

史海烂柯人
2019-08-08

文武雙全的奕訢,雖然拼盡了一身才華,還是敗給了會哭的奕詝。不過,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儘管自己的老子道光沒選他做接班人,但哥哥咸豐卻不敢小覷他,也捨不得埋沒這樣一個人才,所以鬼子六還是過得十分風光。

文武雙全的奕訢,雖然拼盡了一身才華,還是敗給了會哭的奕詝。不過,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儘管自己的老子道光沒選他做接班人,但哥哥咸豐卻不敢小覷他,也捨不得埋沒這樣一個人才,所以鬼子六還是過得十分風光。

到清代後期,皇帝們的生育能力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在咸豐做皇帝時,親王的含金量還真是挺高。也正因如此,在咸豐病逝後,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才能與恭親王奕訢聯手,絆倒了肅順等八大臣,贏得了辛酉政變的勝利。

辛酉政變後,慈禧、慈安與奕訢,成了清王朝的三巨頭。不過,慈安生性柔弱,以至於大權逐漸轉移到了西宮手中,這樣一來,慈禧和奕訢便成為了最為默契的合作伙伴。只可惜,慈禧的城府比奕訢更深,奕訢最終還是被削弱了。

文武雙全的奕訢,雖然拼盡了一身才華,還是敗給了會哭的奕詝。不過,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儘管自己的老子道光沒選他做接班人,但哥哥咸豐卻不敢小覷他,也捨不得埋沒這樣一個人才,所以鬼子六還是過得十分風光。

到清代後期,皇帝們的生育能力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在咸豐做皇帝時,親王的含金量還真是挺高。也正因如此,在咸豐病逝後,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才能與恭親王奕訢聯手,絆倒了肅順等八大臣,贏得了辛酉政變的勝利。

辛酉政變後,慈禧、慈安與奕訢,成了清王朝的三巨頭。不過,慈安生性柔弱,以至於大權逐漸轉移到了西宮手中,這樣一來,慈禧和奕訢便成為了最為默契的合作伙伴。只可惜,慈禧的城府比奕訢更深,奕訢最終還是被削弱了。

奕訢最風光的時候,身兼議政王、領班軍機大臣等機要職務,同時是洋務派的領軍人物,曾鼎力支持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興辦洋務,為清朝的軍事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不過,慈禧終究還是不願意見到一個強大的奕訢存在。

同治四年(1865)時,慈禧給奕訢安排了兩個罪名:“信用親戚”和“君對不檢”。結果,奕訢被除去了議政大臣等職責。這是慈禧對奕訢的第一次打壓,也算是一次暗示。此後,慈禧又恢復了奕訢軍機大臣的職務,但再也沒有給奕訢實權。

到光緒朝後,慈禧、光緒和奕訢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隨著光緒年齡越來越大,朝中逐漸出現了“後黨”與“帝黨”之爭,並最終以戊戌變法為標誌,矛盾公開化。

文武雙全的奕訢,雖然拼盡了一身才華,還是敗給了會哭的奕詝。不過,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儘管自己的老子道光沒選他做接班人,但哥哥咸豐卻不敢小覷他,也捨不得埋沒這樣一個人才,所以鬼子六還是過得十分風光。

到清代後期,皇帝們的生育能力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在咸豐做皇帝時,親王的含金量還真是挺高。也正因如此,在咸豐病逝後,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才能與恭親王奕訢聯手,絆倒了肅順等八大臣,贏得了辛酉政變的勝利。

辛酉政變後,慈禧、慈安與奕訢,成了清王朝的三巨頭。不過,慈安生性柔弱,以至於大權逐漸轉移到了西宮手中,這樣一來,慈禧和奕訢便成為了最為默契的合作伙伴。只可惜,慈禧的城府比奕訢更深,奕訢最終還是被削弱了。

奕訢最風光的時候,身兼議政王、領班軍機大臣等機要職務,同時是洋務派的領軍人物,曾鼎力支持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興辦洋務,為清朝的軍事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不過,慈禧終究還是不願意見到一個強大的奕訢存在。

同治四年(1865)時,慈禧給奕訢安排了兩個罪名:“信用親戚”和“君對不檢”。結果,奕訢被除去了議政大臣等職責。這是慈禧對奕訢的第一次打壓,也算是一次暗示。此後,慈禧又恢復了奕訢軍機大臣的職務,但再也沒有給奕訢實權。

到光緒朝後,慈禧、光緒和奕訢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隨著光緒年齡越來越大,朝中逐漸出現了“後黨”與“帝黨”之爭,並最終以戊戌變法為標誌,矛盾公開化。

由於奕訢在同慈禧交手的過程中,甚至西太后深諳權術,所以奕訢也變得明哲保身。在戊戌變法進入高潮時,光緒和慈禧都曾拉攏奕訢,但奕訢思來想去,還是選擇了站在後黨一方,反對變法。

不過,歷史上的奕訢並不算長壽,他雖曾是慈禧的合作伙伴,卻在戊戌政變的那一年,病死在了北京。奕訢雖貴為親王,身兼多職,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由於慈禧的存在,這位大清朝的王爺過得也不是很愉快,甚至於有些苦悶。

文武雙全的奕訢,雖然拼盡了一身才華,還是敗給了會哭的奕詝。不過,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儘管自己的老子道光沒選他做接班人,但哥哥咸豐卻不敢小覷他,也捨不得埋沒這樣一個人才,所以鬼子六還是過得十分風光。

到清代後期,皇帝們的生育能力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在咸豐做皇帝時,親王的含金量還真是挺高。也正因如此,在咸豐病逝後,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才能與恭親王奕訢聯手,絆倒了肅順等八大臣,贏得了辛酉政變的勝利。

辛酉政變後,慈禧、慈安與奕訢,成了清王朝的三巨頭。不過,慈安生性柔弱,以至於大權逐漸轉移到了西宮手中,這樣一來,慈禧和奕訢便成為了最為默契的合作伙伴。只可惜,慈禧的城府比奕訢更深,奕訢最終還是被削弱了。

奕訢最風光的時候,身兼議政王、領班軍機大臣等機要職務,同時是洋務派的領軍人物,曾鼎力支持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興辦洋務,為清朝的軍事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不過,慈禧終究還是不願意見到一個強大的奕訢存在。

同治四年(1865)時,慈禧給奕訢安排了兩個罪名:“信用親戚”和“君對不檢”。結果,奕訢被除去了議政大臣等職責。這是慈禧對奕訢的第一次打壓,也算是一次暗示。此後,慈禧又恢復了奕訢軍機大臣的職務,但再也沒有給奕訢實權。

到光緒朝後,慈禧、光緒和奕訢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隨著光緒年齡越來越大,朝中逐漸出現了“後黨”與“帝黨”之爭,並最終以戊戌變法為標誌,矛盾公開化。

由於奕訢在同慈禧交手的過程中,甚至西太后深諳權術,所以奕訢也變得明哲保身。在戊戌變法進入高潮時,光緒和慈禧都曾拉攏奕訢,但奕訢思來想去,還是選擇了站在後黨一方,反對變法。

不過,歷史上的奕訢並不算長壽,他雖曾是慈禧的合作伙伴,卻在戊戌政變的那一年,病死在了北京。奕訢雖貴為親王,身兼多職,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由於慈禧的存在,這位大清朝的王爺過得也不是很愉快,甚至於有些苦悶。

當然,咱們畢竟有句古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是奕訢最低迷的時候,身為大清王爺的他,還是能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時而躲在王府裡吟詩作對,時而提著鳥籠到外面花天酒地。而且,在奕訢死後,光緒和慈禧,也算是為其風光大葬了。

听月谈史
2019-08-27

問題:差點當上皇帝的恭親王奕訢是怎樣度過晚年的?


回答:

大家好,我是聽月,專注研究古代史,通讀過《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問題:差點當上皇帝的恭親王奕訢是怎樣度過晚年的?


回答:

大家好,我是聽月,專注研究古代史,通讀過《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奕訢的早年


恭親王奕訢是著名的政治家,清末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豐帝的親弟弟。由於咸豐皇帝自幼喪母,他被交給奕訢的母親靜貴妃一起撫養,所以說自幼二人一起生長,並且建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但即使是親兄弟,也要面臨著皇位之爭。咸豐在其老師杜受田的指導下,順利登基,從此兄弟之情就淪為君臣關係,他們的關係也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是在整個咸豐一朝,兄弟二人也就這麼平安又彆扭中度過了。


問題:差點當上皇帝的恭親王奕訢是怎樣度過晚年的?


回答:

大家好,我是聽月,專注研究古代史,通讀過《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奕訢的早年


恭親王奕訢是著名的政治家,清末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豐帝的親弟弟。由於咸豐皇帝自幼喪母,他被交給奕訢的母親靜貴妃一起撫養,所以說自幼二人一起生長,並且建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但即使是親兄弟,也要面臨著皇位之爭。咸豐在其老師杜受田的指導下,順利登基,從此兄弟之情就淪為君臣關係,他們的關係也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是在整個咸豐一朝,兄弟二人也就這麼平安又彆扭中度過了。



與慈禧的恩恩怨怨

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在奕訢的幫助下兩宮皇太后戰勝了顧命八大臣取得實權。自此開始上演了他與慈禧的恩恩怨怨,一直到晚年去世的那一刻。

問題:差點當上皇帝的恭親王奕訢是怎樣度過晚年的?


回答:

大家好,我是聽月,專注研究古代史,通讀過《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奕訢的早年


恭親王奕訢是著名的政治家,清末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豐帝的親弟弟。由於咸豐皇帝自幼喪母,他被交給奕訢的母親靜貴妃一起撫養,所以說自幼二人一起生長,並且建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但即使是親兄弟,也要面臨著皇位之爭。咸豐在其老師杜受田的指導下,順利登基,從此兄弟之情就淪為君臣關係,他們的關係也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是在整個咸豐一朝,兄弟二人也就這麼平安又彆扭中度過了。



與慈禧的恩恩怨怨

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在奕訢的幫助下兩宮皇太后戰勝了顧命八大臣取得實權。自此開始上演了他與慈禧的恩恩怨怨,一直到晚年去世的那一刻。


由於在關鍵時刻幫助了慈禧。同治即位慈禧掌權後,奕訢獲得了很大的回報,獲得了議政王的大位。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奕訢和慈禧的矛盾也多了起來。特別是長期掌握實權,奕訢旁邊聚集了很多自己人,漸漸的形成了一股自己的勢力,又加之奕訢特別精明能幹,逐步引起慈禧的嫉妒。

於是慈禧決定打擊他,同治四年,御史蔡壽祺彈劾奕訢,說他獨攬大權,違法亂紀目無皇上,慈禧藉此機會免去了他的議政王大臣職務,這是奕訢遭受的第一次打擊。但是奕訢依然兢兢業業的做好的自己的工作,不久又因為重修圓明園的事情與同治皇帝起了很大的衝突,但是在兩宮太后的支持下,重歸於好。


問題:差點當上皇帝的恭親王奕訢是怎樣度過晚年的?


回答:

大家好,我是聽月,專注研究古代史,通讀過《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奕訢的早年


恭親王奕訢是著名的政治家,清末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豐帝的親弟弟。由於咸豐皇帝自幼喪母,他被交給奕訢的母親靜貴妃一起撫養,所以說自幼二人一起生長,並且建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但即使是親兄弟,也要面臨著皇位之爭。咸豐在其老師杜受田的指導下,順利登基,從此兄弟之情就淪為君臣關係,他們的關係也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是在整個咸豐一朝,兄弟二人也就這麼平安又彆扭中度過了。



與慈禧的恩恩怨怨

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在奕訢的幫助下兩宮皇太后戰勝了顧命八大臣取得實權。自此開始上演了他與慈禧的恩恩怨怨,一直到晚年去世的那一刻。


由於在關鍵時刻幫助了慈禧。同治即位慈禧掌權後,奕訢獲得了很大的回報,獲得了議政王的大位。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奕訢和慈禧的矛盾也多了起來。特別是長期掌握實權,奕訢旁邊聚集了很多自己人,漸漸的形成了一股自己的勢力,又加之奕訢特別精明能幹,逐步引起慈禧的嫉妒。

於是慈禧決定打擊他,同治四年,御史蔡壽祺彈劾奕訢,說他獨攬大權,違法亂紀目無皇上,慈禧藉此機會免去了他的議政王大臣職務,這是奕訢遭受的第一次打擊。但是奕訢依然兢兢業業的做好的自己的工作,不久又因為重修圓明園的事情與同治皇帝起了很大的衝突,但是在兩宮太后的支持下,重歸於好。



淒涼的晚年

但奕訢的能力實在太強了,特別是在洋務運動中,他是中央代表的堅定支持著,可以說洋務運動的推動,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84年,中法戰爭中,因為奕訢團隊拿不出好的主意,導致清軍節節敗退,慈禧把責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以“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職務,並把他的團隊人員全部革職。

至此奕訢徹底賦閒在家,開始悽悽慘慘的賦閒晚年。到了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光緒皇帝急需奕訢的支持,奕訢也對變法中的興辦學堂、修築鐵路、振興工商、改革武科考制等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但是他的這一套策略基本上都是洋務運動的一套,與康有為等維新黨人的主張是嚴重對立的,客觀上對戊戌變法起到了阻撓作用。但是由於已經是局外人,他的發聲沒有起到太大的波瀾。

問題:差點當上皇帝的恭親王奕訢是怎樣度過晚年的?


回答:

大家好,我是聽月,專注研究古代史,通讀過《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奕訢的早年


恭親王奕訢是著名的政治家,清末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豐帝的親弟弟。由於咸豐皇帝自幼喪母,他被交給奕訢的母親靜貴妃一起撫養,所以說自幼二人一起生長,並且建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但即使是親兄弟,也要面臨著皇位之爭。咸豐在其老師杜受田的指導下,順利登基,從此兄弟之情就淪為君臣關係,他們的關係也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是在整個咸豐一朝,兄弟二人也就這麼平安又彆扭中度過了。



與慈禧的恩恩怨怨

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在奕訢的幫助下兩宮皇太后戰勝了顧命八大臣取得實權。自此開始上演了他與慈禧的恩恩怨怨,一直到晚年去世的那一刻。


由於在關鍵時刻幫助了慈禧。同治即位慈禧掌權後,奕訢獲得了很大的回報,獲得了議政王的大位。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奕訢和慈禧的矛盾也多了起來。特別是長期掌握實權,奕訢旁邊聚集了很多自己人,漸漸的形成了一股自己的勢力,又加之奕訢特別精明能幹,逐步引起慈禧的嫉妒。

於是慈禧決定打擊他,同治四年,御史蔡壽祺彈劾奕訢,說他獨攬大權,違法亂紀目無皇上,慈禧藉此機會免去了他的議政王大臣職務,這是奕訢遭受的第一次打擊。但是奕訢依然兢兢業業的做好的自己的工作,不久又因為重修圓明園的事情與同治皇帝起了很大的衝突,但是在兩宮太后的支持下,重歸於好。



淒涼的晚年

但奕訢的能力實在太強了,特別是在洋務運動中,他是中央代表的堅定支持著,可以說洋務運動的推動,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84年,中法戰爭中,因為奕訢團隊拿不出好的主意,導致清軍節節敗退,慈禧把責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以“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職務,並把他的團隊人員全部革職。

至此奕訢徹底賦閒在家,開始悽悽慘慘的賦閒晚年。到了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光緒皇帝急需奕訢的支持,奕訢也對變法中的興辦學堂、修築鐵路、振興工商、改革武科考制等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但是他的這一套策略基本上都是洋務運動的一套,與康有為等維新黨人的主張是嚴重對立的,客觀上對戊戌變法起到了阻撓作用。但是由於已經是局外人,他的發聲沒有起到太大的波瀾。


光緒24年(1898年)4月,奕訢病重,光緒帝和慈禧多次去恭王府探望,5月29日病逝,享年67歲,一代英豪就此謝幕。

小姐姐讲史
2019-07-28

這個問題小姐姐來給您解答。

恭親王奕訢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道光的六兒子、慈禧的小叔子。他是個清朝皇室不可多得的人才,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熟練百家經典,詩文,武功騎射。他對大清的主要成就就是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和辦理外交事務。在慈禧和咸豐帝兩口子手中他的官位沉沉浮浮幾經罷黜,心力憔悴的老年奕欣,最終遠離朝政,以養病為由隱居在京郊的千年古剎——戒臺寺,度過了一段清靜淒涼的晚年。

這個問題小姐姐來給您解答。

恭親王奕訢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道光的六兒子、慈禧的小叔子。他是個清朝皇室不可多得的人才,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熟練百家經典,詩文,武功騎射。他對大清的主要成就就是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和辦理外交事務。在慈禧和咸豐帝兩口子手中他的官位沉沉浮浮幾經罷黜,心力憔悴的老年奕欣,最終遠離朝政,以養病為由隱居在京郊的千年古剎——戒臺寺,度過了一段清靜淒涼的晚年。



奕訢做了很多大事,他曾任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先後平息了太平天國、捻軍,把新疆重新摟在了大清的懷裡。為了挽救大清,他忙的腳不沾地,興辦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辦工廠、建學校、挖煤礦、造機器、修鐵路、還辦起了電報……迎來了“同治中興”。他本著“自強”“求富”的目標,享受天下之人對他的美稱“賢王”。

這個問題小姐姐來給您解答。

恭親王奕訢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道光的六兒子、慈禧的小叔子。他是個清朝皇室不可多得的人才,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熟練百家經典,詩文,武功騎射。他對大清的主要成就就是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和辦理外交事務。在慈禧和咸豐帝兩口子手中他的官位沉沉浮浮幾經罷黜,心力憔悴的老年奕欣,最終遠離朝政,以養病為由隱居在京郊的千年古剎——戒臺寺,度過了一段清靜淒涼的晚年。



奕訢做了很多大事,他曾任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先後平息了太平天國、捻軍,把新疆重新摟在了大清的懷裡。為了挽救大清,他忙的腳不沾地,興辦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辦工廠、建學校、挖煤礦、造機器、修鐵路、還辦起了電報……迎來了“同治中興”。他本著“自強”“求富”的目標,享受天下之人對他的美稱“賢王”。



奕訢差點當上皇帝到底差多少

奕訢和咸豐帝(奕詝)同父不同母。咸豐帝從小沒媽,他10歲時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咸豐被奕訢的親媽靜貴妃撫育,奕訢和咸豐帝僅相差1歲,兄弟情深。這種兄弟情持續到他們的老爸道光立儲時變了味。道光本來有九個兒子除了死的和過繼的就剩四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老四咸豐帝和老六奕訢。

這個問題小姐姐來給您解答。

恭親王奕訢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道光的六兒子、慈禧的小叔子。他是個清朝皇室不可多得的人才,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熟練百家經典,詩文,武功騎射。他對大清的主要成就就是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和辦理外交事務。在慈禧和咸豐帝兩口子手中他的官位沉沉浮浮幾經罷黜,心力憔悴的老年奕欣,最終遠離朝政,以養病為由隱居在京郊的千年古剎——戒臺寺,度過了一段清靜淒涼的晚年。



奕訢做了很多大事,他曾任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先後平息了太平天國、捻軍,把新疆重新摟在了大清的懷裡。為了挽救大清,他忙的腳不沾地,興辦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辦工廠、建學校、挖煤礦、造機器、修鐵路、還辦起了電報……迎來了“同治中興”。他本著“自強”“求富”的目標,享受天下之人對他的美稱“賢王”。



奕訢差點當上皇帝到底差多少

奕訢和咸豐帝(奕詝)同父不同母。咸豐帝從小沒媽,他10歲時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咸豐被奕訢的親媽靜貴妃撫育,奕訢和咸豐帝僅相差1歲,兄弟情深。這種兄弟情持續到他們的老爸道光立儲時變了味。道光本來有九個兒子除了死的和過繼的就剩四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老四咸豐帝和老六奕訢。



(奕訢小時候和母親)

毫無疑問奕訢的文武能力都在咸豐之上,兄弟倆為皇位明爭暗鬥。但是咸豐帝是長子,在高人老師的指導下,他表現出超人的情商,在爭儲時獨領風騷。其中讓奕訢憋屈的一件事是,有一次眾兄弟在老爸的眼皮子底下比賽打獵時,奕訢表現的非常優秀,他身跨俊馬箭術精湛,捕獲了很多獵物,在眾皇子中的成果遙遙領先。但此時的咸豐帝一箭不發卻贏了奕訢,他只對他老爸說了一句話,‘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道光皇帝聽了大讚其仁慈。大汗淋漓的奕訢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還有一次,在道光所剩不多的日子裡,病榻前問政奕訢和咸豐帝,奕訢口若懸河,連說帶比劃,才氣側漏。而咸豐帝卻跪地抽噎,一字不言,把孝心演繹的日月可鑑,道光帝被咸豐的孝心感動,就立了咸豐帝為儲君。口乾舌燥的奕訢有多尷尬。就這樣奕訢與皇帝位失之交臂。

這個問題小姐姐來給您解答。

恭親王奕訢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道光的六兒子、慈禧的小叔子。他是個清朝皇室不可多得的人才,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熟練百家經典,詩文,武功騎射。他對大清的主要成就就是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和辦理外交事務。在慈禧和咸豐帝兩口子手中他的官位沉沉浮浮幾經罷黜,心力憔悴的老年奕欣,最終遠離朝政,以養病為由隱居在京郊的千年古剎——戒臺寺,度過了一段清靜淒涼的晚年。



奕訢做了很多大事,他曾任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先後平息了太平天國、捻軍,把新疆重新摟在了大清的懷裡。為了挽救大清,他忙的腳不沾地,興辦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辦工廠、建學校、挖煤礦、造機器、修鐵路、還辦起了電報……迎來了“同治中興”。他本著“自強”“求富”的目標,享受天下之人對他的美稱“賢王”。



奕訢差點當上皇帝到底差多少

奕訢和咸豐帝(奕詝)同父不同母。咸豐帝從小沒媽,他10歲時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咸豐被奕訢的親媽靜貴妃撫育,奕訢和咸豐帝僅相差1歲,兄弟情深。這種兄弟情持續到他們的老爸道光立儲時變了味。道光本來有九個兒子除了死的和過繼的就剩四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老四咸豐帝和老六奕訢。



(奕訢小時候和母親)

毫無疑問奕訢的文武能力都在咸豐之上,兄弟倆為皇位明爭暗鬥。但是咸豐帝是長子,在高人老師的指導下,他表現出超人的情商,在爭儲時獨領風騷。其中讓奕訢憋屈的一件事是,有一次眾兄弟在老爸的眼皮子底下比賽打獵時,奕訢表現的非常優秀,他身跨俊馬箭術精湛,捕獲了很多獵物,在眾皇子中的成果遙遙領先。但此時的咸豐帝一箭不發卻贏了奕訢,他只對他老爸說了一句話,‘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道光皇帝聽了大讚其仁慈。大汗淋漓的奕訢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還有一次,在道光所剩不多的日子裡,病榻前問政奕訢和咸豐帝,奕訢口若懸河,連說帶比劃,才氣側漏。而咸豐帝卻跪地抽噎,一字不言,把孝心演繹的日月可鑑,道光帝被咸豐的孝心感動,就立了咸豐帝為儲君。口乾舌燥的奕訢有多尷尬。就這樣奕訢與皇帝位失之交臂。


人生的數次起落造就了奕訢要過怎樣的晚年生活

也可能是老父親為了表達對奕訢這個有能力的兒子的虧欠,就封了奕訢為恭親王。老皇帝在祕密立儲時做了清朝歷史上僅有的一個舉動。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立儲匣子裡,他寫了兩封詔書,一封是立儲詔書,一封是封奕訢為恭親王的詔書,當眾大臣從匾額下拿出匣子露出奕訢的名字,奕訢是否狂喜一場,咸豐帝是否驚出冷汗呢?但是這也可看出道光在皇位繼承人上曾經的猶豫不決和對奕訢的重視。

這個問題小姐姐來給您解答。

恭親王奕訢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道光的六兒子、慈禧的小叔子。他是個清朝皇室不可多得的人才,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熟練百家經典,詩文,武功騎射。他對大清的主要成就就是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和辦理外交事務。在慈禧和咸豐帝兩口子手中他的官位沉沉浮浮幾經罷黜,心力憔悴的老年奕欣,最終遠離朝政,以養病為由隱居在京郊的千年古剎——戒臺寺,度過了一段清靜淒涼的晚年。



奕訢做了很多大事,他曾任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先後平息了太平天國、捻軍,把新疆重新摟在了大清的懷裡。為了挽救大清,他忙的腳不沾地,興辦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辦工廠、建學校、挖煤礦、造機器、修鐵路、還辦起了電報……迎來了“同治中興”。他本著“自強”“求富”的目標,享受天下之人對他的美稱“賢王”。



奕訢差點當上皇帝到底差多少

奕訢和咸豐帝(奕詝)同父不同母。咸豐帝從小沒媽,他10歲時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咸豐被奕訢的親媽靜貴妃撫育,奕訢和咸豐帝僅相差1歲,兄弟情深。這種兄弟情持續到他們的老爸道光立儲時變了味。道光本來有九個兒子除了死的和過繼的就剩四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老四咸豐帝和老六奕訢。



(奕訢小時候和母親)

毫無疑問奕訢的文武能力都在咸豐之上,兄弟倆為皇位明爭暗鬥。但是咸豐帝是長子,在高人老師的指導下,他表現出超人的情商,在爭儲時獨領風騷。其中讓奕訢憋屈的一件事是,有一次眾兄弟在老爸的眼皮子底下比賽打獵時,奕訢表現的非常優秀,他身跨俊馬箭術精湛,捕獲了很多獵物,在眾皇子中的成果遙遙領先。但此時的咸豐帝一箭不發卻贏了奕訢,他只對他老爸說了一句話,‘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道光皇帝聽了大讚其仁慈。大汗淋漓的奕訢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還有一次,在道光所剩不多的日子裡,病榻前問政奕訢和咸豐帝,奕訢口若懸河,連說帶比劃,才氣側漏。而咸豐帝卻跪地抽噎,一字不言,把孝心演繹的日月可鑑,道光帝被咸豐的孝心感動,就立了咸豐帝為儲君。口乾舌燥的奕訢有多尷尬。就這樣奕訢與皇帝位失之交臂。


人生的數次起落造就了奕訢要過怎樣的晚年生活

也可能是老父親為了表達對奕訢這個有能力的兒子的虧欠,就封了奕訢為恭親王。老皇帝在祕密立儲時做了清朝歷史上僅有的一個舉動。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立儲匣子裡,他寫了兩封詔書,一封是立儲詔書,一封是封奕訢為恭親王的詔書,當眾大臣從匾額下拿出匣子露出奕訢的名字,奕訢是否狂喜一場,咸豐帝是否驚出冷汗呢?但是這也可看出道光在皇位繼承人上曾經的猶豫不決和對奕訢的重視。

(道光帝)

恭親王奕訢還是因一件事被免去了所有官職。奕訢的親媽孝靜成皇后(即康慈皇貴太妃)病重,奕訢認為自己媽也是咸豐帝的養母,就請求咸豐帝晉封老媽為皇太后,咸豐帝支支吾吾答應了。奕訢就急急忙忙傳旨冊封了。結果咸豐帝不悅。當年奕訢跟咸豐爭儲君位時,道光規定奕訢生母只能葬在嬪妃陵墓內,奕訢這麼做違背了老爹的規定。葬過老母親後,老六被罷免了一切職務。休息了兩年,奕訢又被重新授予職務。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後,咸豐任命他為與英、法議和的全權大臣。咸豐去了避暑山莊逃難,不幸病死。後來奕訢與慈禧合謀發動“辛酉政變”踢出去八大臣,奪取了政權。

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到光緒十年(1884年),老六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起初奕訢和兩宮太后合作很愉快,被授予議政王,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總管內務府大臣,從而控制皇族事務和宮廷事務大權,總攬清朝內政外交,權傾朝野。嗜權如命的慈禧,心裡有了小九九。

這個問題小姐姐來給您解答。

恭親王奕訢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道光的六兒子、慈禧的小叔子。他是個清朝皇室不可多得的人才,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熟練百家經典,詩文,武功騎射。他對大清的主要成就就是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和辦理外交事務。在慈禧和咸豐帝兩口子手中他的官位沉沉浮浮幾經罷黜,心力憔悴的老年奕欣,最終遠離朝政,以養病為由隱居在京郊的千年古剎——戒臺寺,度過了一段清靜淒涼的晚年。



奕訢做了很多大事,他曾任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先後平息了太平天國、捻軍,把新疆重新摟在了大清的懷裡。為了挽救大清,他忙的腳不沾地,興辦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辦工廠、建學校、挖煤礦、造機器、修鐵路、還辦起了電報……迎來了“同治中興”。他本著“自強”“求富”的目標,享受天下之人對他的美稱“賢王”。



奕訢差點當上皇帝到底差多少

奕訢和咸豐帝(奕詝)同父不同母。咸豐帝從小沒媽,他10歲時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咸豐被奕訢的親媽靜貴妃撫育,奕訢和咸豐帝僅相差1歲,兄弟情深。這種兄弟情持續到他們的老爸道光立儲時變了味。道光本來有九個兒子除了死的和過繼的就剩四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老四咸豐帝和老六奕訢。



(奕訢小時候和母親)

毫無疑問奕訢的文武能力都在咸豐之上,兄弟倆為皇位明爭暗鬥。但是咸豐帝是長子,在高人老師的指導下,他表現出超人的情商,在爭儲時獨領風騷。其中讓奕訢憋屈的一件事是,有一次眾兄弟在老爸的眼皮子底下比賽打獵時,奕訢表現的非常優秀,他身跨俊馬箭術精湛,捕獲了很多獵物,在眾皇子中的成果遙遙領先。但此時的咸豐帝一箭不發卻贏了奕訢,他只對他老爸說了一句話,‘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道光皇帝聽了大讚其仁慈。大汗淋漓的奕訢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還有一次,在道光所剩不多的日子裡,病榻前問政奕訢和咸豐帝,奕訢口若懸河,連說帶比劃,才氣側漏。而咸豐帝卻跪地抽噎,一字不言,把孝心演繹的日月可鑑,道光帝被咸豐的孝心感動,就立了咸豐帝為儲君。口乾舌燥的奕訢有多尷尬。就這樣奕訢與皇帝位失之交臂。


人生的數次起落造就了奕訢要過怎樣的晚年生活

也可能是老父親為了表達對奕訢這個有能力的兒子的虧欠,就封了奕訢為恭親王。老皇帝在祕密立儲時做了清朝歷史上僅有的一個舉動。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立儲匣子裡,他寫了兩封詔書,一封是立儲詔書,一封是封奕訢為恭親王的詔書,當眾大臣從匾額下拿出匣子露出奕訢的名字,奕訢是否狂喜一場,咸豐帝是否驚出冷汗呢?但是這也可看出道光在皇位繼承人上曾經的猶豫不決和對奕訢的重視。

(道光帝)

恭親王奕訢還是因一件事被免去了所有官職。奕訢的親媽孝靜成皇后(即康慈皇貴太妃)病重,奕訢認為自己媽也是咸豐帝的養母,就請求咸豐帝晉封老媽為皇太后,咸豐帝支支吾吾答應了。奕訢就急急忙忙傳旨冊封了。結果咸豐帝不悅。當年奕訢跟咸豐爭儲君位時,道光規定奕訢生母只能葬在嬪妃陵墓內,奕訢這麼做違背了老爹的規定。葬過老母親後,老六被罷免了一切職務。休息了兩年,奕訢又被重新授予職務。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後,咸豐任命他為與英、法議和的全權大臣。咸豐去了避暑山莊逃難,不幸病死。後來奕訢與慈禧合謀發動“辛酉政變”踢出去八大臣,奪取了政權。

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到光緒十年(1884年),老六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起初奕訢和兩宮太后合作很愉快,被授予議政王,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總管內務府大臣,從而控制皇族事務和宮廷事務大權,總攬清朝內政外交,權傾朝野。嗜權如命的慈禧,心裡有了小九九。


恭親王奕欣的晚年(50歲以後)

在慈禧羽翼豐滿能叱吒風雲時,1884年老六也終於因中法戰爭失利被罷黜,慈禧把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都摘了官帽。慈禧這次把恭親王老六徹底踢出局,讓老六悠閒了10年。人生的起起伏伏殺光了奕訢身上所有的銳氣,他對人生充滿懷疑和無奈。在被罷免的十年中老六去了古寺精心修養。他練字、散步、遛狗,做一些老年人都喜歡的事,遠離了朝政。

這個問題小姐姐來給您解答。

恭親王奕訢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道光的六兒子、慈禧的小叔子。他是個清朝皇室不可多得的人才,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熟練百家經典,詩文,武功騎射。他對大清的主要成就就是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和辦理外交事務。在慈禧和咸豐帝兩口子手中他的官位沉沉浮浮幾經罷黜,心力憔悴的老年奕欣,最終遠離朝政,以養病為由隱居在京郊的千年古剎——戒臺寺,度過了一段清靜淒涼的晚年。



奕訢做了很多大事,他曾任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先後平息了太平天國、捻軍,把新疆重新摟在了大清的懷裡。為了挽救大清,他忙的腳不沾地,興辦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辦工廠、建學校、挖煤礦、造機器、修鐵路、還辦起了電報……迎來了“同治中興”。他本著“自強”“求富”的目標,享受天下之人對他的美稱“賢王”。



奕訢差點當上皇帝到底差多少

奕訢和咸豐帝(奕詝)同父不同母。咸豐帝從小沒媽,他10歲時生母孝全成皇后就死了,咸豐被奕訢的親媽靜貴妃撫育,奕訢和咸豐帝僅相差1歲,兄弟情深。這種兄弟情持續到他們的老爸道光立儲時變了味。道光本來有九個兒子除了死的和過繼的就剩四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老四咸豐帝和老六奕訢。



(奕訢小時候和母親)

毫無疑問奕訢的文武能力都在咸豐之上,兄弟倆為皇位明爭暗鬥。但是咸豐帝是長子,在高人老師的指導下,他表現出超人的情商,在爭儲時獨領風騷。其中讓奕訢憋屈的一件事是,有一次眾兄弟在老爸的眼皮子底下比賽打獵時,奕訢表現的非常優秀,他身跨俊馬箭術精湛,捕獲了很多獵物,在眾皇子中的成果遙遙領先。但此時的咸豐帝一箭不發卻贏了奕訢,他只對他老爸說了一句話,‘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道光皇帝聽了大讚其仁慈。大汗淋漓的奕訢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還有一次,在道光所剩不多的日子裡,病榻前問政奕訢和咸豐帝,奕訢口若懸河,連說帶比劃,才氣側漏。而咸豐帝卻跪地抽噎,一字不言,把孝心演繹的日月可鑑,道光帝被咸豐的孝心感動,就立了咸豐帝為儲君。口乾舌燥的奕訢有多尷尬。就這樣奕訢與皇帝位失之交臂。


人生的數次起落造就了奕訢要過怎樣的晚年生活

也可能是老父親為了表達對奕訢這個有能力的兒子的虧欠,就封了奕訢為恭親王。老皇帝在祕密立儲時做了清朝歷史上僅有的一個舉動。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立儲匣子裡,他寫了兩封詔書,一封是立儲詔書,一封是封奕訢為恭親王的詔書,當眾大臣從匾額下拿出匣子露出奕訢的名字,奕訢是否狂喜一場,咸豐帝是否驚出冷汗呢?但是這也可看出道光在皇位繼承人上曾經的猶豫不決和對奕訢的重視。

(道光帝)

恭親王奕訢還是因一件事被免去了所有官職。奕訢的親媽孝靜成皇后(即康慈皇貴太妃)病重,奕訢認為自己媽也是咸豐帝的養母,就請求咸豐帝晉封老媽為皇太后,咸豐帝支支吾吾答應了。奕訢就急急忙忙傳旨冊封了。結果咸豐帝不悅。當年奕訢跟咸豐爭儲君位時,道光規定奕訢生母只能葬在嬪妃陵墓內,奕訢這麼做違背了老爹的規定。葬過老母親後,老六被罷免了一切職務。休息了兩年,奕訢又被重新授予職務。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後,咸豐任命他為與英、法議和的全權大臣。咸豐去了避暑山莊逃難,不幸病死。後來奕訢與慈禧合謀發動“辛酉政變”踢出去八大臣,奪取了政權。

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到光緒十年(1884年),老六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起初奕訢和兩宮太后合作很愉快,被授予議政王,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總管內務府大臣,從而控制皇族事務和宮廷事務大權,總攬清朝內政外交,權傾朝野。嗜權如命的慈禧,心裡有了小九九。


恭親王奕欣的晚年(50歲以後)

在慈禧羽翼豐滿能叱吒風雲時,1884年老六也終於因中法戰爭失利被罷黜,慈禧把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都摘了官帽。慈禧這次把恭親王老六徹底踢出局,讓老六悠閒了10年。人生的起起伏伏殺光了奕訢身上所有的銳氣,他對人生充滿懷疑和無奈。在被罷免的十年中老六去了古寺精心修養。他練字、散步、遛狗,做一些老年人都喜歡的事,遠離了朝政。



十年後大清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慈禧又撈出了奕訢讓他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但此時老六已63歲了,這個年邁的老頭心也涼了,物是人非,他已經無法扭轉大清的乾坤,他在工作崗位上無任何作為。

在1898年,當光緒皇帝熱情高漲變法救國時,67歲的恭親王奕訢不僅靠著自己的牛叉身份對光緒帝時加牽制,而且和“議論專主變法”的帝師和軍機大臣翁同龢撕逼,他們爭的面紅耳赤。奕訢還跑到慈禧面前叨叨求慈禧撤掉漢書房,將翁同龢趕出毓慶宮,使他斷絕了和光緒帝的切磋變法。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初,沙俄強佔旅大,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商量變法。奕訢先是沉默後是不答應接著抵抗。

這也是奕訢的最後一次上崗,他這次在工作崗位上待了4年就去世了。

1898年5月29日 奕訢病逝,終年67歲。光緒帝為他輟朝五日、持服十五日,賜諡號“忠”,加恩進賢良祠,並配享太廟。讓他的孫子溥偉襲爵恭親王。

峰哥看历史
2019-08-05

大家好我是峰哥看歷史!一個時代的變革者最終倒在了政治的妥協中。曾有望成為一個王朝再度起死回生的弄潮兒,卻奈何造化弄人,命運無常,傾盡力量期望成為家族榮耀的恭親王奕訢,最終卻失利於權利的鬥爭中,誠惶誠恐下失去盛勢銳氣而沒世無稱。

大家好我是峰哥看歷史!一個時代的變革者最終倒在了政治的妥協中。曾有望成為一個王朝再度起死回生的弄潮兒,卻奈何造化弄人,命運無常,傾盡力量期望成為家族榮耀的恭親王奕訢,最終卻失利於權利的鬥爭中,誠惶誠恐下失去盛勢銳氣而沒世無稱。



在與咸豐奕詝的皇位爭奪中,被父親道光皇帝史無前例的以詔命的方式授予恭親王之位,徹底束縛在道統人倫之下,使之終其一生只能屈居於皇權之下,甚至無法心生二心。

雖然曾經兩人為大統而明爭暗鬥,但君臣有別下,咸豐對於不服氣的奕訢還是可以的。不僅認命奕訢署理領侍衛內大臣,參與京城巡防事宜。還授命其軍機處行走,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預政務的祖制。不過之後奕訢為其母求封皇太后時,在咸豐含糊其辭下即宣旨冊封。隨即惹怒咸豐被罷免一切職務。

大家好我是峰哥看歷史!一個時代的變革者最終倒在了政治的妥協中。曾有望成為一個王朝再度起死回生的弄潮兒,卻奈何造化弄人,命運無常,傾盡力量期望成為家族榮耀的恭親王奕訢,最終卻失利於權利的鬥爭中,誠惶誠恐下失去盛勢銳氣而沒世無稱。



在與咸豐奕詝的皇位爭奪中,被父親道光皇帝史無前例的以詔命的方式授予恭親王之位,徹底束縛在道統人倫之下,使之終其一生只能屈居於皇權之下,甚至無法心生二心。

雖然曾經兩人為大統而明爭暗鬥,但君臣有別下,咸豐對於不服氣的奕訢還是可以的。不僅認命奕訢署理領侍衛內大臣,參與京城巡防事宜。還授命其軍機處行走,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預政務的祖制。不過之後奕訢為其母求封皇太后時,在咸豐含糊其辭下即宣旨冊封。隨即惹怒咸豐被罷免一切職務。



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後,咸豐出逃,奕訢臨危受命,擔任議和大臣。藉此契機重新得以被重用,並形成以奕訢為首的新政治集團。然而餘憾未釋的咸豐在病逝前,沒有將親疏關係更近的奕訢列為輔政大臣,從而促使奕訢與兩宮太后聯手,以政變的手段罷免八輔臣,之後議政王和總理衙門王大臣的身份,使得奕訢成為了皇權之下的第一人。

與英法聯軍大退步的議和讓奕訢成外國人眼中的友好者,人精的鬼子六奕訢藉助餵食取悅的方式成功得到了外國勢力的支持,使得朝堂之上能和外國人坐下來談判的非恭親王莫屬。在鎮壓太平天國上,奕訢力挺漢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同時大力支持洋務運動的開展,促成了清王朝最後一個安定的時期“同治中興”。

大家好我是峰哥看歷史!一個時代的變革者最終倒在了政治的妥協中。曾有望成為一個王朝再度起死回生的弄潮兒,卻奈何造化弄人,命運無常,傾盡力量期望成為家族榮耀的恭親王奕訢,最終卻失利於權利的鬥爭中,誠惶誠恐下失去盛勢銳氣而沒世無稱。



在與咸豐奕詝的皇位爭奪中,被父親道光皇帝史無前例的以詔命的方式授予恭親王之位,徹底束縛在道統人倫之下,使之終其一生只能屈居於皇權之下,甚至無法心生二心。

雖然曾經兩人為大統而明爭暗鬥,但君臣有別下,咸豐對於不服氣的奕訢還是可以的。不僅認命奕訢署理領侍衛內大臣,參與京城巡防事宜。還授命其軍機處行走,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預政務的祖制。不過之後奕訢為其母求封皇太后時,在咸豐含糊其辭下即宣旨冊封。隨即惹怒咸豐被罷免一切職務。



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後,咸豐出逃,奕訢臨危受命,擔任議和大臣。藉此契機重新得以被重用,並形成以奕訢為首的新政治集團。然而餘憾未釋的咸豐在病逝前,沒有將親疏關係更近的奕訢列為輔政大臣,從而促使奕訢與兩宮太后聯手,以政變的手段罷免八輔臣,之後議政王和總理衙門王大臣的身份,使得奕訢成為了皇權之下的第一人。

與英法聯軍大退步的議和讓奕訢成外國人眼中的友好者,人精的鬼子六奕訢藉助餵食取悅的方式成功得到了外國勢力的支持,使得朝堂之上能和外國人坐下來談判的非恭親王莫屬。在鎮壓太平天國上,奕訢力挺漢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同時大力支持洋務運動的開展,促成了清王朝最後一個安定的時期“同治中興”。



然而在這個時代卻有一個更加愛權更善弄權的女人。雖然奕訢距離皇權很近,但始終只是一個人臣,最高權利永遠掌握不在自己手中,只能替真正的當權者服務,只能在利用與被利用之間生存。

同治四年(1865年),慈禧以攬權納賄之名免去其議政王和其他一切職務。之後數次浮浮沉沉,在兩宮太后中的慈安太后病逝後,奕訢徹底失去對抗慈禧的底氣。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以“委靡因循”免去奕訢一切職務,並將奕訢集團逐出權利中樞,自此奕訢徹底成為了一個閒散的鐵帽子親王(同治十一年加封世襲罔替)。

大家好我是峰哥看歷史!一個時代的變革者最終倒在了政治的妥協中。曾有望成為一個王朝再度起死回生的弄潮兒,卻奈何造化弄人,命運無常,傾盡力量期望成為家族榮耀的恭親王奕訢,最終卻失利於權利的鬥爭中,誠惶誠恐下失去盛勢銳氣而沒世無稱。



在與咸豐奕詝的皇位爭奪中,被父親道光皇帝史無前例的以詔命的方式授予恭親王之位,徹底束縛在道統人倫之下,使之終其一生只能屈居於皇權之下,甚至無法心生二心。

雖然曾經兩人為大統而明爭暗鬥,但君臣有別下,咸豐對於不服氣的奕訢還是可以的。不僅認命奕訢署理領侍衛內大臣,參與京城巡防事宜。還授命其軍機處行走,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預政務的祖制。不過之後奕訢為其母求封皇太后時,在咸豐含糊其辭下即宣旨冊封。隨即惹怒咸豐被罷免一切職務。



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後,咸豐出逃,奕訢臨危受命,擔任議和大臣。藉此契機重新得以被重用,並形成以奕訢為首的新政治集團。然而餘憾未釋的咸豐在病逝前,沒有將親疏關係更近的奕訢列為輔政大臣,從而促使奕訢與兩宮太后聯手,以政變的手段罷免八輔臣,之後議政王和總理衙門王大臣的身份,使得奕訢成為了皇權之下的第一人。

與英法聯軍大退步的議和讓奕訢成外國人眼中的友好者,人精的鬼子六奕訢藉助餵食取悅的方式成功得到了外國勢力的支持,使得朝堂之上能和外國人坐下來談判的非恭親王莫屬。在鎮壓太平天國上,奕訢力挺漢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同時大力支持洋務運動的開展,促成了清王朝最後一個安定的時期“同治中興”。



然而在這個時代卻有一個更加愛權更善弄權的女人。雖然奕訢距離皇權很近,但始終只是一個人臣,最高權利永遠掌握不在自己手中,只能替真正的當權者服務,只能在利用與被利用之間生存。

同治四年(1865年),慈禧以攬權納賄之名免去其議政王和其他一切職務。之後數次浮浮沉沉,在兩宮太后中的慈安太后病逝後,奕訢徹底失去對抗慈禧的底氣。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以“委靡因循”免去奕訢一切職務,並將奕訢集團逐出權利中樞,自此奕訢徹底成為了一個閒散的鐵帽子親王(同治十一年加封世襲罔替)。



光緒二十年(1894年),再度被啟用且已經63歲的奕訢早已英雄遲暮,難有作為,四年後溘然長逝。一個曾經無限接近皇位的皇子,一個曾經推動大清再度興盛的親王,奈何政治上的生不逢時,讓其在漫長的歲月中被權利消滅的稜角全無。而從其晚年留存的照片中,我們看到是一個惶恐不安的眼神,是一個被權利玩弄的不知所措的貴族子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