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什麼必看藏品呢?是否值得一去?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4 個回答
一天一条
2017-03-21

首都博物館作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博物館,必將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為首都北京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珍品玉鳳形佩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商代(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長13.2釐米寬7.4釐米佩玉質白潤,經浸蝕局部泛黃褐色暈斑。用絲鋸鏤空線刻,呈回首長尾夔鳳形,周邊為齒狀,有四個單面鑽成的小孔。兩面紋飾相同,精巧寫實。玉雞心佩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漢代(前206-公元220)長10.2釐米寬8.3釐米崇文區永外關廂市運輸公司十二工地出土雞心佩是韘的俗稱,最初為射箭時用來護指的工具。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逐步演變成多種多樣的韘形玉佩。漢代玉韘作為佩飾得到很大發展。玉獸面鳥紋琮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良渚文化晚期高38.2釐米玉琮產生於新石器時期,主要作為禮器使用。《周禮·大宗伯》記載:"以黃琮禮地",即在禮儀活動中用黃琮表示向地神行禮。此件玉琮玉質為深淺不一的綠色軟玉,並夾有褐、白綹斑,通體平滑光亮。形狀呈外方內圓高柱體,兩端對鑽孔,孔徑僅0.8釐米。器身共有十五節,每節兩凸一凹,與相鄰的面組成一獸面,每個平面都琢有圈形眼。直槽最上方有纖細如毫髮的單陰線刻出的鳥紋。整器線條剛勁流暢,琢制規整。玉豬龍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紅山文化高16釐米最寬11釐米內徑2.7釐米厚2.3釐米北京市文物公司藏玉豬龍整體呈"C"形,口微張,獸首肥大,雙耳豎立,吻部前突,鼻尖以陰刻線飾多道皺紋,背部對穿雙孔。在出土和傳世的此類器物中,絕大部分已發表的同形器高均在15釐米以下。該器對研究和認識紅山文化玉器具有重要價值。景德鎮窯青白釉凸花蓮紋盤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宋(公元960-1279年)高3.5釐米口徑8.3釐米北京豐臺瓦窯塔基出土青白釉又稱影青,是介於青白之間的一種釉色,青中有白,白中有青。此盤釉面瑩潤,釉質澄澈,花紋清晰,如影隨形。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元代1955年出土於西城區高67釐米此尊觀音菩薩像姿勢自然優美,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畫家周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觀自在菩薩創造的造型,之後廣泛流傳,宋代較為流行並逐漸世俗化。菩薩像頭戴寶冠,寶冠上有小化佛,已殘。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慈祥,氣質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態優美。觀音上身穿袈裟,下身著長裙,胸前及衣裙上飾聯珠瓔珞,手腕戴臂釧,全身裝飾十分繁縟。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潔白細膩。觀音的製作採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種裝飾手法,將觀音菩薩自在安詳的宗教氣質和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元代景德鎮高超的瓷塑水平。越窯青釉劃花宴樂人物紋注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北宋(公元960-1127年)高18.2釐米口徑4.5釐米北京石景山遼韓佚墓出土越窯是我國燒瓷最早的青瓷窯之一,目前已發現漢代到南宋時期的窯址多處。越窯唐代形成獨特的風格而成為南方著名瓷窯,釉色"類玉類冰"。五代、北宋初越窯瓷器的燒造達到最高峰。注壺一般與溫碗、託盞配套使用,組成一套酒器。所飾細線劃花是越窯北宋早期常見的裝飾手法,此壺腹部劃宴樂人物圖案,十分少見。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北宋(公元960-1127年)高27釐米口徑3.3釐米北京順義遼代淨光舍利塔基出土定窯與汝窯、官窯、哥窯、鈞窯一起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定窯以生產白瓷為主,由於胎質堅細潔白,胎壁輕薄,北宋時期一度被選為宮廷用瓷。誦經壺以翻卷的經卷為壺流,經卷中心為壺嘴,童子身體中空為壺腹,頭部有孔以注水,整體構思非常巧妙。哥窯貫耳八稜瓶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宋(公元960-1279年)高14.8釐米口徑4.5釐米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器物周身佈滿碎片紋(稱"開片"),深層紋路呈紫褐色,淺層紋理呈金黃色,大小紋片相間,深淺兩色交織,形成典雅美觀的"金絲鐵線"紋。龍泉窯青釉凸龍紋盤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宋(公元1127-1279年)高7.3釐米口徑37.3釐米龍泉窯從宋代始燒,一直到清朝,南宋為龍泉窯燒製的高峰,採用薄胎厚釉的技術,多次上釉,燒出龍泉窯最好的釉色-粉青、翠青、梅子青。此盤心貼兩條相向的翼龍,釉色青翠。白釉雞冠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遼(公元907-1125年)高29釐米雞冠壺具有典型契丹民族風格,仿契丹民族皮囊壺造型而燒造,因壺體上部裝飾酷似雞冠而稱為雞冠壺。遼代瓷器常表現出適合於契丹遊牧民族生活方式的特徵,這些器物便於攜帶,非常適於騎馬射獵生活需要。醬釉猴紐蓋雞冠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遼(公元907-1125年)高27釐米口徑4.2釐米北京順義遼墓出土此壺別緻之處在其蓋紐,小猴活潑俏皮,憨態可掬。綠釉"杜家"款瓔珞紋淨水瓶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遼(公元907-1125年)高24.1釐米口徑10.6釐米北京密雲冶仙塔基出土淨瓶為佛教用器,源於佛國印度,僧侶遊方時可以隨身攜帶用以貯水或淨手。一般從肩部的流口部注水,從長長的管流中倒出。瓷質淨水瓶流行於唐代、宋代及遼代。此淨水瓶的特別之處在於瓶體刻"杜家"款。缸瓦窯白釉剔花填黑彩梅瓶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遼(公元907-1125年)高42.2釐米口徑7.3釐米缸瓦窯窯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缸瓦窯屯,是遼地瓷器燒造的重要窯場之一。主要燒造白釉、白釉黑花、黑釉瓷及三彩器。梅瓶造型最早出現於並流行北宋,稱為"經瓶",為盛酒器。元、明、清時期亦常見,清代多用做陳設器或插花。小口、細頸、豐肩、收腹,因瓶口較小僅可插梅枝,稱為梅瓶。臨汝窯青釉膽式瓶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金(公元1115-1234年)高29.2釐米口徑4.7釐米北京懷柔出土金代,北方各地瓷業繼續發展,持續繁榮,遼代的缸瓦窯、龍泉務窯等以及北宋的定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等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改進制瓷工藝,形成獨特的釉色、裝飾及造型風格。膽式瓶造型曲線優美柔和,是金代典型器型。定窯白釉刻花葵瓣碗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金(公元1115-1234年)高6.9釐米口徑18.4釐米底徑10釐米北京通州石宗璧墓出土金代定窯持續了北宋的繁榮,此碗之精緻不輸於宋代定窯。母已爵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通高18.8釐米鋬內、腹壁上鑄有銘文"母已",意即此爵是為祭祀母親"己"所鑄獸面紋貫耳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獸面紋貫耳壺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高30釐米圉卣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34釐米此卣蓋內及器內底鑄有相同的銘文"王於成周,王賜圉貝,用作寶彝",銘文與圉甗相同。子方罍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子方罍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58釐米徑15.1×12.5釐米此罍器蓋模仿房屋屋頂,器形莊重,紋飾精緻,是銅罍中的精品。器口內壁鑄有銘文"子"。作寶尊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28.5釐米徑22.4釐米此尊紋飾極盡繁縟,工藝精湛,是銅尊中的精品。器內底鑄有銘文"作寶彝"。單耳雲紋和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單耳雲紋和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71年)北京延慶玉皇廟出土通高6.9釐米長14釐米蟠虺紋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蟠虺紋壺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北京順義南彩出土高40.3釐米底徑16.5釐米鑲嵌紅銅鳥獸紋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鑲嵌紅銅鳥獸紋壺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北京懷柔出土高40.6釐米徑11.2釐米此壺以紅銅鑲嵌出葉紋與鳥、虎、馬等動物紋,紋飾精細繁縟,顯示出燕國青銅鑲嵌工藝的高超水平。玉 器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玉琮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高38.2釐米褐色,體作長方柱形,上寬下窄;射較高,中心有一貫通圓孔,方柱體外共分十五節,獸面已簡化得只剩下抽象起伏的直線和凹槽和圓形的眼睛。上部有一用細陰線刻劃出的寫實性側面鳥和圖案化的正面鳥紋組合紋飾,良渚文化玉器氣勢雄偉,對稱均衡,局部用細陰線刻出的圖案充滿神祕詭異的色彩。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白玉鳳紋佩 商長13.2釐米 寬7.4釐米體扁平,通體鏤雕,因鳳首處扉稜有傷殘,陰刻線模糊不清,局部鏤空尚有意猶未竟的感覺,推測應為一件未完成的半成品或工匠用於練手的殘器,但卻給我們提供了當時這類玉件加工工藝的部分流程,大體是:開料,表面碾磨,用淺陰刻線起紋飾底樣,鑽孔,用鎪弓透花。商代晚期玉器具有象徵性和裝飾性強的特點,特別是動物著重突出眼睛和嘴(喙),其它部分則作象徵性的勾勒,重要的細部施以圓潤婉轉的裝飾性線條。此件器物充分體現了這些藝術特點。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玉戈西周長55.5釐米 寬10.5釐米北京房山琉璃河黃土坡西周墓出土直援尖首,援上、下皆雙面刃,中間起脊,脊線不明顯。內長方形,上有七組直線紋,每組兩側用斜刀起線,中間平行走一道陰線,至後緣出牙。近欄處有圓形穿,欄部有一道用細陰線組成的三角雷紋裝飾帶。器型大而薄卻切割得平直均勻,紋飾簡練而又精緻典雅;整齊規矩的造型,無微不至的碾磨,無不體現出該器作為禮器的特質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青玉龍首方足帶鉤戰國長13釐米 寬1.5釐米 方體,方足,龍首狀鉤首,鉤身飾以四組橫向瓦稜紋。從造型到紋飾皆以方形、直線為主,線條勁健犀利,具有戰國玉器造型抽象、刀工遒勁、邊緣線快利等特點。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白玉雞心佩漢12.3×8.5 片狀,兩面工。中間雞心形,一面微凹,上刻細陰線捲雲紋,圓穿,穿邊緣起牆;雞心形兩側各鏤雕一隻體態騰挪翻卷、攀援蛇行的螭虎。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青玉臥鹿宋長6.5釐米 高10.6釐米北京小西天黑舍里氏墓出土 鹿取臥姿,頭頂靈芝狀角,鹿角上用平行的粗陰線裝飾,根部有一些桯鑽小孔,耳緣、尾部用細陰線表示毛髮,身體用隱起法表現鹿的肌理。背面平素,身體上下各有三對對鑽的牛鼻穿,用於鑲嵌或綴結。這種造型的玉鹿俗稱“腫骨鹿”,始於唐代,簡練中透出雍容大氣,寫實性強,生活氣息濃厚,具有典型的唐代玉雕風格。此墓主人黑舍里氏是清康熙時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的孫女,其父索額圖,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其墓中共出土玉器28件,除少數清代玉器外,多數為戰國、漢、宋、元、明歷代傳世珍品,歷經歲月仍為人們所寶愛,足見其藝術魅力之經久。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青玉荷葉雙龜飾金長10釐米 寬7.5釐米北京豐臺區王佐鄉烏古論窩論墓出土青玉質,揹帶皮。上層二片平鋪荷葉,中間各伏一隻浮雕小龜。荷葉和茨菰葉葉面皆深刀內凹,拋光平亮,並用細陰線雕出放射狀葉脈;下層鏤空雕出粗壯、纏繞的莖梗;背面雕工簡單。《史記·龜策列傳》載“…是為嘉林,龜在其中,常巢於芳蓮之上”, 晉張華《博物志》載“龜三千歲,遊於蓮葉,巢於卷耳之上。”宋代玉雕中大量採用這種題材,取其祥瑞長壽之意。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羊脂玉凌霄花飾元長12.8釐米 寬7.4釐米北京小西天黑舍里氏墓出土玉質溫潤潔白。四朵凌霄花,花萼相連,兩朵昂首向上,兩朵垂頭向下,花瓣皆作品字形如意雲頭狀,花瓣外有三兩條粗細不均的陰刻線,由花萼向上延伸。背面平素。該器造型渾厚,雕工簡練粗放,磨工極佳,花瓣內外俱有玻璃光澤,鏤空處亦平滑無琢痕。題材和做工都具有較為典型的元代風格,但玉質之佳、玉料之大在元代玉器中罕見。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白玉子剛款杯明高10.5釐米 口徑6.8釐米北京小西天黑舍里氏墓出土 青玉質,局部有暗綹及糖色。蓋面弧凸,圓紐上飾渦紋和絞絲紋。蓋緣有三隻圓雕臥獸,蓋面用隱起和陰刻線碾琢出帶有青銅器紋飾風格的三組牛首紋。杯圓筒狀,平底,下承三獸首狀足。底面亦飾有與紐上相同的渦紋和絞絲紋;杯身飾有三層紋飾,以隱起的雲紋為底紋,淺浮雕一對首首相對的龍鳳紋為主體紋飾,其上是用陰線刻出龍鳳頸、腿、尾部毛髮和身體上的捲雲紋。杯身一側帶扳,扳上飾一象頭,下部減地陽文篆字“子剛”款。該器與故宮所藏漢代夔鳳紋卮在造型、紋飾風格都有相似之處。應是一件仿古作品。陸子剛是活躍於明嘉靖、萬曆年間的治玉高手,文獻記載其作品“工緻侔古”、“法古舊形”具有強烈的仿古傾向;但在造型和圖案設計製作上,又往往融會了具有個性的巧妙構思,賦予其作品以新意,這件器物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翠雕雙獾佩清長4.8釐米 寬3.4釐米北京朝陽區高碑店榮祿墓出土翡翠綠色濃郁,玻璃地,鏤雕兩隻獾首尾相銜。雙獾是雙歡的諧音,隱喻夫妻和美,是清代玉雕中常見的題材。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白玉薄胎菊瓣碗清高5.1釐米 口徑9.2釐米為同一塊玉料開出的兩件器物。敞口,收腹,圈足。碗壁極薄,呈半透明狀,口部內外壁皆用減地陽紋碾琢纏枝花卉,紋飾內外呼應,陽線對照工整。碗腹部、底部和圈足都以排列整齊緊密的菊瓣紋為飾,菊瓣外壁弧凸,內壁弧凹。這種內外兼工的薄胎玉器琢磨難度極大,顯示了清代玉器製作工藝的成熟和高。

寒雨听音
2017-03-18

博物館館的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鑑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 2000年首博新館建設啟動之時,展陳大綱的編寫工作隨即開始;展覽大綱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社會科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多位學術權威的指導,力求體現已得到學術界公認的最新成果。展覽設計力求運用全新的設計理念,突破傳統的、枯燥的展陳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展陳技術和手法,營造不同類別的陳列氛圍,給觀眾以體驗式的參觀經歷,具備形式上的親和力、趣味性、互動性,做到雅俗共賞。 首都博物館的定位決定了首博展覽的構成:基本陳列、精品陳列和臨時展覽。 基本陳列有《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是首都博物館展陳的核心,表現了恢宏壯麗的北京文化,不斷遞升並走向輝煌的都城發展史,成為創建國內一流博物館的品牌陳列。 精品陳列有《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教藝術精品展》、《書房珍玩精品展》。這七個館藏精品展覽和《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是對北京文化展現的補充和深化。 以上展覽共展出館藏文物5622件。 臨時展覽是研究與觀賞北京文化與其它地區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關係的舞臺。

部分珍品
玉鳳形佩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商代(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 長13.2釐米寬7.4釐米 佩玉質白潤,經浸蝕局部泛黃褐色暈斑。用絲鋸鏤空線刻,呈回首長尾夔鳳形,周邊為齒狀,有四個單面鑽成的小孔。兩面紋飾相同,精巧寫實。

玉雞心佩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漢代(前206-公元220) 長10.2釐米寬8.3釐米 崇文區永外關廂市運輸公司十二工地出土 雞心佩是韘的俗稱,最初為射箭時用來護指的工具。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逐步演變成多種多樣的韘形玉佩。漢代玉韘作為佩飾得到很大發展。

玉獸面鳥紋琮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良渚文化晚期 高38.2釐米 玉琮產生於新石器時期,主要作為禮器使用。《周禮·大宗伯》記載:"以黃琮禮地",即在禮儀活動中用黃琮表示向地神行禮。此件玉琮玉質為深淺不一的綠色軟玉,並夾有褐、白綹斑,通體平滑光亮。形狀呈外方內圓高柱體,兩端對鑽孔,孔徑僅0.8釐米。器身共有十五節,每節兩凸一凹,與相鄰的面組成一獸面,每個平面都琢有圈形眼。直槽最上方有纖細如毫髮的單陰線刻出的鳥紋。整器線條剛勁流暢,琢制規整。

玉豬龍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紅山文化 高16釐米最寬11釐米內徑2.7釐米厚2.3釐米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玉豬龍整體呈"C"形,口微張,獸首肥大,雙耳豎立,吻部前突,鼻尖以陰刻線飾多道皺紋,背部對穿雙孔。在出土和傳世的此類器物中,絕大部分已發表的同形器高均在15釐米以下。該器對研究和認識紅山文化玉器具有重要價值。
景德鎮窯青白釉凸花蓮紋盤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宋(公元960-1279年) 高3.5釐米口徑8.3釐米 北京豐臺瓦窯塔基出土 青白釉又稱影青,是介於青白之間的一種釉色,青中有白,白中有青。此盤釉面瑩潤,釉質澄澈,花紋清晰,如影隨形。

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元代 1955年出土於西城區 高67釐米 此尊觀音菩薩像姿勢自然優美,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畫家周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觀自在菩薩創造的造型,之後廣泛流傳,宋代較為流行並逐漸世俗化。 菩薩像頭戴寶冠,寶冠上有小化佛,已殘。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慈祥,氣質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態優美。觀音上身穿袈裟,下身著長裙,胸前及衣裙上飾聯珠瓔珞,手腕戴臂釧,全身裝飾十分繁縟。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潔白細膩。觀音的製作採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種裝飾手法,將觀音菩薩自在安詳的宗教氣質和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元代景德鎮高超的瓷塑水平。
越窯青釉劃花宴樂人物紋注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18.2釐米口徑4.5釐米 北京石景山遼韓佚墓出土 越窯是我國燒瓷最早的青瓷窯之一,目前已發現漢代到南宋時期的窯址多處。越窯唐代形成獨特的風格而成為南方著名瓷窯,釉色"類玉類冰"。五代、北宋初越窯瓷器的燒造達到最高峰。 注壺一般與溫碗、託盞配套使用,組成一套酒器。所飾細線劃花是越窯北宋早期常見的裝飾手法,此壺腹部劃宴樂人物圖案,十分少見。
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27釐米口徑3.3釐米 北京順義遼代淨光舍利塔基出土 定窯與汝窯、官窯、哥窯、鈞窯一起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定窯以生產白瓷為主,由於胎質堅細潔白,胎壁輕薄,北宋時期一度被選為宮廷用瓷。 誦經壺以翻卷的經卷為壺流,經卷中心為壺嘴,童子身體中空為壺腹,頭部有孔以注水,整體構思非常巧妙。
哥窯貫耳八稜瓶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宋(公元960-1279年) 高14.8釐米口徑4.5釐米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器物周身佈滿碎片紋(稱"開片"),深層紋路呈紫褐色,淺層紋理呈金黃色,大小紋片相間,深淺兩色交織,形成典雅美觀的"金絲鐵線"紋。
龍泉窯青釉凸龍紋盤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宋(公元1127-1279年) 高7.3釐米口徑37.3釐米 龍泉窯從宋代始燒,一直到清朝,南宋為龍泉窯燒製的高峰,採用薄胎厚釉的技術,多次上釉,燒出龍泉窯最好的釉色-粉青、翠青、梅子青。此盤心貼兩條相向的翼龍,釉色青翠。
白釉雞冠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遼(公元907-1125年) 高29釐米 雞冠壺具有典型契丹民族風格,仿契丹民族皮囊壺造型而燒造,因壺體上部裝飾酷似雞冠而稱為雞冠壺。遼代瓷器常表現出適合於契丹遊牧民族生活方式的特徵,這些器物便於攜帶,非常適於騎馬射獵生活需要。

醬釉猴紐蓋雞冠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遼(公元907-1125年) 高27釐米口徑4.2釐米 北京順義遼墓出土 此壺別緻之處在其蓋紐,小猴活潑俏皮,憨態可掬。
綠釉"杜家"款瓔珞紋淨水瓶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遼(公元907-1125年) 高24.1釐米口徑10.6釐米 北京密雲冶仙塔基出土 淨瓶為佛教用器,源於佛國印度,僧侶遊方時可以隨身攜帶用以貯水或淨手。一般從肩部的流口部注水,從長長的管流中倒出。瓷質淨水瓶流行於唐代、宋代及遼代。此淨水瓶的特別之處在於瓶體刻"杜家"款。
缸瓦窯白釉剔花填黑彩梅瓶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遼(公元907-1125年) 高42.2釐米口徑7.3釐米 缸瓦窯窯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缸瓦窯屯,是遼地瓷器燒造的重要窯場之一。主要燒造白釉、白釉黑花、黑釉瓷及三彩器。 梅瓶造型最早出現於並流行北宋,稱為"經瓶",為盛酒器。元、明、清時期亦常見,清代多用做陳設器或插花。小口、細頸、豐肩、收腹,因瓶口較小僅可插梅枝,稱為梅瓶。
臨汝窯青釉膽式瓶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金(公元1115-1234年) 高29.2釐米口徑4.7釐米 北京懷柔出土 金代,北方各地瓷業繼續發展,持續繁榮,遼代的缸瓦窯、龍泉務窯等以及北宋的定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等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改進制瓷工藝,形成獨特的釉色、裝飾及造型風格。 膽式瓶造型曲線優美柔和,是金代典型器型。
定窯白釉刻花葵瓣碗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金(公元1115-1234年) 高6.9釐米口徑18.4釐米底徑10釐米 北京通州石宗璧墓出土 金代定窯持續了北宋的繁榮,此碗之精緻不輸於宋代定窯。
母已爵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通高18.8釐米 鋬內、腹壁上鑄有銘文"母已",意即此爵是為祭祀母親"己"所鑄
獸面紋貫耳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獸面紋貫耳壺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高30釐米
圉卣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34釐米 此卣蓋內及器內底鑄有相同的銘文"王於成周,王賜圉貝,用作寶彝",銘文與圉甗相同。
子方罍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子方罍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58釐米徑15.1×12.5釐米 此罍器蓋模仿房屋屋頂,器形莊重,紋飾精緻,是銅罍中的精品。器口內壁鑄有銘文"子"。
作寶尊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5釐米徑22.4釐米 此尊紋飾極盡繁縟,工藝精湛,是銅尊中的精品。器內底鑄有銘文"作寶彝"。
單耳雲紋和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單耳雲紋和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71年) 北京延慶玉皇廟出土 通高6.9釐米長14釐米
蟠虺紋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蟠虺紋壺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順義南彩出土 高40.3釐米底徑16.5釐米

鑲嵌紅銅鳥獸紋壺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鑲嵌紅銅鳥獸紋壺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懷柔出土 高40.6釐米徑11.2釐米 此壺以紅銅鑲嵌出葉紋與鳥、虎、馬等動物紋,紋飾精細繁縟,顯示出燕國青銅鑲嵌工藝的高超水平。
一壶为春香
2017-03-21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一個枕頭,請友們看看,翡翠?玉枕?回一下貼子。首都博物館有哪些必看藏品?

梁新2
2017-03-19

答:儘管首都埤物館有那些珍藏品,都值得人們去了解,訪問,或觀看,但它永遠代表一個概念,就是文化藝術精神。它是中國製造、技術、文化藝朮的結晶,都值得後人借鑑,珍藏。所以只有最精神珍貴。愚人之見,請老師評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