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1986年拍的唐肅宗李亨建陵 ​​​​
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1986年拍的唐肅宗李亨建陵 ​​​​
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1986年拍的唐肅宗李亨建陵 ​​​​
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1986年拍的唐肅宗李亨建陵 ​​​​
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1986年拍的唐肅宗李亨建陵 ​​​​
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1986年拍的唐肅宗李亨建陵 ​​​​
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1986年拍的唐肅宗李亨建陵 ​​​​
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1986年拍的唐肅宗李亨建陵 ​​​​
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1986年拍的唐肅宗李亨建陵 ​​​​
他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1986年拍的唐肅宗李亨建陵 ​​​​
老豬的碎碎念
1/9 爆發\安史之亂\的次年(756),李亨即位於靈武。在位期間(756~762),為了平定藩鎮的叛亂,借兵回紇,於至德二年(757)秋,收復長安、洛陽。
2/9 由於任用宦官為觀軍容使,致使宦官勢力進一步擴大。762年,宦官李輔國、程元振殺張後等,擁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李亨憂驚而死,葬於建陵。建陵依山為陵。陵園東牆長1524米,北牆長879米,西牆長1373米,南牆長1050米,面積15萬平方米。陵墓現存唐關中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雕鑿最細膩石刻。有汾陽王郭子儀、開國公李懷讓等陪葬墓。
3/9 唐肅宗李亨的陵墓。其建制如昭、乾、定、橋、泰諸陵,依山鑿石,陵飾亦如之,只是各類石刻,體型略小,但雕刻技巧,超過上述諸陵。因沿山溝壑縱橫,交通不便,遊人較少,為現存唐關中十八陵中保存陵飾石刻最多、最完整、雕鑿最細膩的一座唐陵。由於一千多年的水土流失,陵區內橫貫南北兩條大溝,整個陵區的遺蹟破壞較大。
4/9 建陵依山為陵,陵區周圍20公里陵墓現已非原貌,屢遭破壞,但陵園四角闕址尚在,東南與西南角闕址間距1050米,東北與西北角闕址間距879米,東南與東北角闕址間距1524米,西南與西北角闕址間距1373米,東神門在東神牆偏南處,北神門在北神牆偏西處。
5/9 陵園東南角闕高2.5米,底徑12米,西南角闕高3.5米,底徑12米,東北角闕高3米,底徑12.5米,西北角闕高3米,底徑14米,寬12米;南神門,北為獻殿遺址,範圍東西500米,南北50米;長安志卷十六載,建陵下宮去陵五里,在陵園西南2200米有一處長110米寬70米的建築遺址,疑為下宮遺址。\n
6/9 陵園內原有石刻數處,4門有石獅各1對,朱雀門外有石人10對、石馬5對、鴕鳥1對、翼馬1對、華表1對,玄武門外有石馬3對。今陵園內殘存石刻有石門獅8只,每隻石獅高1.50米、寬0.90米,石獅雕刻極為精細,肌肉強勁。
7/9 神道石刻東西列間距160米,華表位於乳臺闕址北95米,華表高5.5米,石座埋入土中,未計算在內。華表上已不存在。橋陵華表的石座上所雕十二瓣覆蓮環座,而代之以微凸圓盤環座,建陵華表上部的仰覆蓮之間的蓮珠也變得較小。
8/9 建陵的一對翼馬,位於石望柱北28米。翼馬身長2.40米,身高2.45米,形制與其它陵的基本相同,唯其翼翅的三長翎尾端捲雲紋更為突出,翼馬身驅變得較小,除了和其它陵墓石刻的冀馬一樣在前肩雕雙翅外,再無別的雕飾,但從側面看屹然而立從正面看躍然欲馳,其雕刻之精緻在諸唐陵中最為突出,使人不能不歎服,誠為高超的藝術品。
9/9 從建陵的石刻風格來看,普遍較以前唐諸陵體型略小,製造也稍粗疏,與陵墓的比例也不相稱,反映了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經濟由盛而衰的狀況。總的來說,建陵是中唐時期帝陵的代表,文物不僅歎為觀止,保存也最完好唐代石刻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建陵石刻當之無愧。
2019-08-29

更多精彩

推薦中...